[人教版必修2]化学实验安全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2-1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第1课时【教学目标】⑴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⑵能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⑶掌握从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能量的变化(4) 了解能量守恒定律【教学重点】掌握从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能量的变化。
【教学难点】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公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介绍] 能源与材料、信息一起被称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每时每刻、分分秒秒都离不开它。
迄今为止,人类所能利用的能源主要是化学能、电能、以及核能等等。
但是,由于人类大量开发和浪费资源,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从而引发了不可回避的能源危机。
在现代广泛使用的各种能源中,哪些与化学密切相关?面对能源枯竭的危机,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辟新能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两个主要方向,在这方面化学能作出什么贡献?本章初步讨论这些问题。
[创设情景] 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块生石灰,加入少量水,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让学生用手触摸试管外壁,然后要求学生回答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触摸试管外壁时有何感觉?说明什么问题?并要求学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问题] 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烃类等有机物(煤中含有大量的碳),它们燃烧时放出热能。
你一定想知道,这种能量从何而来?它与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有什么关系?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要经过高温煅烧才能变成生石灰,高温提供的热能在石灰石的分解反应中起到什么作用?[板书]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思考]不同的燃料其组成不同,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也不相等。
为什么不同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会不同?燃料在燃烧反应中产生的热能来自哪里?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⑴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为例,用化学键的观点分析反应的本质过程。
点燃H2 + Cl2 ==== 2HCl一个化学反应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⑵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点燃H2 + Cl2 ==== 2HCl吸收能量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卤素单质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卤素单质的性质教案【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一节卤素单质的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卤素单质的性质,明确其特点。
2. 掌握卤素单质化学反应的原理及过程。
3. 练习运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反应过程。
4.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安全意识和实验技能。
【教学重点】1. 卤素单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卤素单质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安全意识和实验技能。
2. 掌握卤素化学反应的原理及过程。
【教学方法】1. 讲述教学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及相关实验,让学生了解卤素单质的性质。
2. 实验教学法:实验中让学生亲手操作,理解卤素单质的化学反应。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举例子了解卤素单质的应用。
例如:氯乙烯、氯化胆碱。
2. 讲解卤素单质的性质在介绍卤素单质性质时,首先让学生看图,了解卤素单质的外观及状态。
随后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卤素单质外观都是颜色较深的液体或固体。
在此基础上,讲解各个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沸点、熔点、密度等)和化学性质(易受热、惰性、利用化学反应进行物质转化等)。
3. 渐进式教学(1)分析卤素单质的化学反应,通过图示、化学方程式等形式详细介绍卤素单质化学反应。
(2)了解卤素单质化学反应的原理及反应产生的现象。
例如热氯播设、碘化钾反应、氟化钙反应等常见反应。
(3)进行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卤素单质的认识。
4. 实验设计(1)设备:圆底烧瓶、临时胶管、滴液管、温度计、导管放热式反应管等。
(2)实验内容:a. 观察氯的反应:将少量氯气通入劣质黄色的二碳酸钠溶液中。
氯气+二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碳气体+水+氯化钠b. 观察溴的反应:将一小块溴放入烧杯中加热,观察其变化。
溴→褐色气体c. 观察碘的反应:将一小块碘放入烧杯中加热,观察其变化。
碘→紫色气体【教学资源】1. 教材及教具,如实验装置、实验用品等。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精选5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精选5篇)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养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三、设计思路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判断,从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并从电子转移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继续使用。
[过渡]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来判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媒体]2Na+Cl2=2NaCl2Fe+3Cl22FeCl3H2+Cl22HClCl2+H2OHCl+HClOCa(ClO)2+CO2+H2O=CaCl2+2HClO2HClOO2↑+2HCl[练习]学生自己进行判断,或可小组讨论、分析。
[叙述]现在请大家在氯气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上,标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思考与讨论]学生解决下列问题:1.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呢?2.元素的化合价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变化?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有何关系?4.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得电子数和失电子数有何关系?[叙述]讲述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高二化学必修二教案(精选8篇)
高二化学必修二教案(精选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二化学必修二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二
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二1教学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第五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设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讲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讲述)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板书)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讲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千克×16%=24千克需要水的质量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答:配制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高中人教版化学实验课教案
高中人教版化学实验课教案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不同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并探究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
1. 实验器材:称量瓶、玻璃棒、三颈烧瓶、烧杯、酒精灯、称量器等。
2. 实验试剂:石蜡、碘酒、二氧化硫、冰醋酸、石蜡、酒精等。
三、实验步骤:
1. 将取适量石蜡放入冰醋酸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观察石蜡的溶解情况。
2. 将取适量碘酒放入三颈烧瓶中,用烧杯预热加热,观察碘酒在加热下的溶解情况。
3. 将取适量二氧化硫放入烧瓶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二氧化硫的溶解情况。
4. 记录各实验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速度。
5. 总结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及溶解速度。
四、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毒或危险化学品。
2. 实验结束后要做好实验器材的清洗和归还。
3. 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整洁,避免事故发生。
五、实验效果评价:
1. 学生是否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
2.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3. 学生是否掌握了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并能够从实验结果中总结经验。
六、思考问题:
1. 为什么在加热下物质的溶解度会增加?
2. 溶解度与溶解速度之间有何关联?
3. 在实际生活中哪些情况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实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化学初中安全实验教案
化学初中安全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
1. 掌握利用氧气燃烧的方法来验证氧气对燃烧的必要性。
2. 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
3. 掌握实验中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器材:
试管、试管夹、燃烧木条、燃烧石英棉、燃烧镁条、燃烧镁带、排气管、导管、酒精灯等。
实验步骤:
1. 取一根燃烧木条,点燃,并插入试管中,观察其状况。
2. 取一根燃烧石英棉,点燃,并插入试管中,观察其状况。
3. 取一根燃烧镁条,点燃,并插入试管中,观察其状况。
4. 取一根燃烧镁带,点燃,并插入试管中,观察其状况。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时要佩戴护目镜,注意安全。
3. 实验中要保持试管位置稳定,避免摔碎。
4. 实验后要及时清洁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台整洁。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燃烧木条、石英棉、镁条和镁带都能燃烧的
更旺盛,说明氧气对燃烧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空气中氧气的比例是
约为21%。
拓展实验:
1. 将燃烧木条、燃烧石英棉、燃烧镁条和燃烧镁带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分别通入氧气和
氮气,观察它们的燃烧情况。
2. 将燃烧木条通入氧气和氮气时,观察其燃烧现象,分别解释。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优秀7篇】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优秀7篇】篇一:教学过程篇一[新课导入]首先让学生观看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录像、图片等,或提出一个有关能源的社会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进入实际应用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意义。
[板书]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学生实验]课本实验2-1[思考]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片?[学生思考回答]因为铝片表面有氧化膜,它阻止铝片与酸的接触,使反应不能进行。
[分组探究]实验中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热量变化,那我们应换什么方法去了解热量变化呢?[学生思考]讨论出多种方案,同时纪录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实验步骤x 眼睛看到的现象用手触摸的感觉用温度计测量的数据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6mol/L的盐酸溶液向含有盐酸溶液的试管中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结论[演示实验]课本实验2-2[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1、为什么要将八水氢氧化钡晶体磨成粉末?2、为什么混合后要立即用玻璃棒搅拌?3、反应后有什么气体产生,应如何处理?[学生探究]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有NH3气生成用手触摸烧杯下部感觉烧杯变凉反应吸热用手拿起烧杯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粘到了烧杯底部反应吸收热量使体系温度降低,使水结成冰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儿再拿起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冰融化反应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混合物成糊状有水生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演示实验]实验2-3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要点]通过三组强酸和强碱之间的反应对比实验,定性的抽象出“中和热”概念。
在实验中要注意:(1)三组实验所处条件要相同,如使用的仪器、外界环境中温度和压强要相同;(2)三组实验酸和碱的用量要相同,以保证生成水的量相同;(3)控制相同的反应时间。
2020-2021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5章 第2节 第1课时 氮气与氮的氧化物
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氮气与氮的氧化物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结合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理解N2的主要性质和氮的固定,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2.根据实验认识NO与NO2的主要性质,培养“科学探究与科学态度”的核心素养。
一、氮气与氮的固定1.氮元素的位置、结构与存在(1)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ⅤA族。
氮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5个电子,既不容易得到3个电子,也不容易失去5个电子。
因此,氮原子一般通过共用电子对与其他原子相互结合构成物质。
(2)氮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氮分子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部分氮元素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蛋白质中,还有部分氮元素存在于土壤、海洋里的硝酸盐和铵盐中。
2.氮气的物理性质N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ρ(N2)<ρ(空气),难溶于水。
3.氮气的结构与化学性质(1)N2的结构N2的结构式为N≡N,氮氮键很难断裂,化学性质很稳定。
(2)化学性质N2在高温、放电等条件下,N2获得足够的能量,使N≡N断裂。
写出N2与Mg、H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3Mg +N 2=====点燃Mg 3N 2;②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 ③N 2+O 2=====高温或放电2NO 。
4.氮的固定: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1)自然固氮:大自然通过闪电释放的能量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或者通过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成氨。
(2)人工固氮:人类通过控制条件,将氮气氧化或还原为氮的化合物,最重要的人工固氮途径就是工业合成氨。
Mg 在空气中燃烧时可以发生的反应有哪些?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示:2Mg +O 2=====点燃2MgO ,3Mg +N 2=====点燃Mg 3N 2,2Mg +CO 2=====点燃2MgO +C 。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1.物理性质颜色 状态 气味 毒性 水溶性 NO 无色 气态 无味 有毒 不溶NO 2 红棕色 气态 有刺激性气味 有毒易溶 2.(1)NO 在空气中易转化为红棕色的NO 2,反应方程式为2NO +O 2===2NO 2。
初中安全教案化学实验室
初中安全教案化学实验室
主题:化学实验室的安全
目标: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室器材,培养安全意识。
学习内容:
1.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定
2. 实验室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3. 安全意识的培养
教学步骤:
1. 介绍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包括实验室进入的规定、实验前的准备、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结束后的清洁工作等。
2. 演示实验室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玻璃容器的使用、化学试剂的加入、试管的加热等。
3. 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器材,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细节,例如戴上实验室眼镜、穿着实验室大衣等。
4. 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如不将化学试剂倒入水中、不随意混合试剂、不随意烧烤实验物等。
5. 实验结束后,进行实验器材的清洁工作,包括玻璃器皿的清洁、化学试剂的储存等。
评估方式:
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和注意事项是否符合安全规定。
2. 提问学生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和器材的使用方法。
3. 检查学生在实验结束后的清洁工作是否得当。
拓展活动:
1. 鼓励学生参加化学实验室的实践活动,加强安全意识。
2. 组织实验室安全常识竞赛,增强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培养安全意识,做到安全第一,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进行。
2020-2021学年化学人教版第二册教案:第8章第3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8章第3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含解析第三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
结合实例认识化学原理、化工技术对于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形成资源全面节约、物能循环利用的意识。
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2。
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依据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认识环境污染的成因、主要危害及其防治措施,以酸雨的防治和废水处理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了解关于污染防治、环境治理的相关国策、法规,强化公众共同参与环境治理的责任。
培养“宏观辨识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一、化学与环境保护1.环境保护(1)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2)环境保护的任务①环境监测:对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含量等进行分析和测定,为控制和消除污染提供可靠的数据。
②治理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
③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杜绝污染物的排放,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2.大气污染(1)污染物主要来源:除了自然因素外,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及其携带的颗粒物。
(2)次生污染物的形成3.污水的处理方法(1)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2)污水处理常用化学方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沉淀法等。
(3)污水处理的流程①一级处理:通常采用物理方法,即用格栅间、沉淀池等除去污水中不溶解的污染物。
经一级处理后的水一般达不到排放标准,所以通常将一级处理作为预处理。
②二级处理:采用生物方法(又称微生物法)及某些化学方法,除去水中的可降解有机物等污染物。
经二级处理后的水一般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③三级处理:主要采用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和反渗透法等,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和净化.经过三级处理后的水可用于绿化和景观用水等。
高一化学必修2人教版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2人教版教案教材分析:本章共三节,可分为两个部分——化学反应和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它们都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性知识。
同时,它们又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应用的知识,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因此,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化学反应速率、限度及条件控制对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决定了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而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和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原理。
因此,本章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通过对新型化学电源开发利用的介绍,学生将对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有更多的体会;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讨论,学生将从原理上加深对化学反应条件的认识。
这些都会增进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由于本章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体现了学习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
既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的联系,体现化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又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和阶段性、渐进性,把握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防止任意拓宽加深,增加学生负担。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能根据事实判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能说出中和热的涵义。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通过实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交流、合作、反思、评价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中和热等基本概念。
[新教材]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 教案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5。
1 硫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硫与二氧化硫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还原性和漂白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应用、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归纳提升来学习二氧化硫的溶解性、还原性、漂白性等.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二氧化硫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事物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二氧化硫与水反应、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2。
教学难点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三、教学过程增、空气流动性差,有害细菌和病毒向周围扩散的速度变慢,导致空气中病毒浓度增高,疾病传播的风险很高.请同学们观看天空气质量日报的污染指数及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
【学生】回答问题.首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关于二氧化硫的相关问题2。
探索新知【PPT展示】关于硫的图片。
【师】这种块状的硫,易研成粉末,在初中我们就见过,请大家在课本上找出有关它的一些性质的描述.【学生】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易升华等.【师】讲解二氧化硫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状态:气体颜色:无色气味:有刺激性沸点:-10 ℃毒性: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溶解度: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40体积的SO2。
【实验5—1】实验现象:经测量pH〈7,说明溶液呈酸性。
实验结论:SO2是酸性氧化物,SO2溶于水和H2O反应生成H2SO3。
这同CO2溶于水极为相似,亚硫酸也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很不稳定,易分解成SO2和H2O。
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SO2 + H2O H2SO3【师】CO2+H2O H2CO3这两个反应有什么特点呢?通过探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究,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学生】能同时向两个反应方向进行。
硫及其化合物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
硫及其化合物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硫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的性2H S 2SO 质、制法和用途;通过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过程方法: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讨论,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加喜爱化学。
3、通过实验设计的讨论与分析,使学生领会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实验设计与评价。
硫及其化合物各代表物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类比,问题引导【教学过程】引入:初中我们学习氧气的相关性质,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什么?硫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什么样的?不难看出氧和硫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由此可以推知硫的性质应该与氧相似。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学习与硫有关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知识。
板书一、硫(S )展示:单质硫图片或实物1.硫的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2.存在形式:在自然界中硫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
举例说明3.硫的化学性质硫的常见价态、0、、2-4+6+思考:单质硫可能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能与什么样的物质发生反应呢?(1)氧化性与铜反应:22Cu S Cu S+思考:为什么不是价铜?2+回忆:S 与钠、铝、铁的反应与氢气反应:22H SH S+(2)还原性与氧气反应:演示燃烧视频?22S O SO +(1)与碱反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22326NaOH 3S 2Na S Na SO 3H O +++提示:歧化反应的特点,如比例问题,电子转移问题,另外注意离子方程式的写法4、用途:用于制取硫酸引入:单质硫与氧气反应可以得到二氧化硫,它是一种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例如草编织物的漂白,某些商人的漂白馒头,再比如酸雨等,那二氧化硫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呢?板书:二、二氧化硫()2SO ,应从哪几方面入手?[讲解]首先研究其物理性质2SO 让学生思考了解物理性质应注意什么,观察,闻气味(注意操作方2SO 法)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易液化,有2SO 毒。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实验安全》教学设计(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学设计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安全)〖过渡〗通过前面的复习我们知道,要确保实验的安全我们必须熟知物质的性质。
像我们前面讨论的氢气和浓硫酸就属于危险品,在运输和出售时都有醒目的标志。
【板书】活动二、认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思考】油罐车是运输各种油类的重要交通工具,而油类是易燃液体,是常见的危险化学品,所以在油罐车上一定要贴相应的安全标志,那么你知道该贴什么标志吗?【交流】贴“易燃液体”标志。
【投影】观察课本P4图1-1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图片,你知道什么意义吗?【小结】【典例1】实验室中对危险化学药品要分类并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标志。
下列化学药品的分类与警示标志对应正确的是()【答案】 B【解析】酒精、汽油属于易燃液体,高锰酸钾属于强氧化剂,浓H2SO4属于腐蚀品,故B正确。
【交流4】归零放盒:称量完毕,应把游码移回零处,砝码放回砝码盒【思考】如何处理实验污染物和废弃物?【交流】【典例1】下列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①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擦洗②浓碱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适量稀的硼酸溶液③浓酸洒到桌子上,用碳酸氢钠溶液中和后,再用水冲洗④浓碱洒到桌子上,用稀醋酸中和后,再用水冲洗⑤酸或碱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⑥实验时酒精灯不慎被打翻引起酒精燃烧,应用水灭火【答案】②③④⑤【解析】浓硫酸沾到皮肤上,不能用对皮肤有腐蚀性的氢氧化钠溶液擦洗;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较多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适量3%~5%的碳酸氢钠溶液。
酒精灯打翻引起的酒精燃烧,不能用水灭火,而应该立刻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典例2】下列用图示表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⑦⑧【解析】①块状固体直接落入试管底部,易砸破试管;②有多种错误:瓶塞未倒放,标签未朝向手心,未口对口等;③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④不能将水加到浓硫酸中;⑤熄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⑥闻气体气味,不能将鼻子靠近瓶口。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 知识目的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学生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消费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才能目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能,及理论联络实际的应用才能和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
情感目的通过学生领悟理论知识对消费理论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树立理论和理论相结合的思想认识;并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
本节教材表达了化学反响速率和平衡挪动原理等理论对工业消费理论的指导作用,同时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也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等知识,并考虑合成氨消费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合成氨的消费条件。
第二部分是拓宽思路方面的内容,主要是讨论合成氨的开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材针对合成氨的反响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响,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使合成氨的化学反响速率增大所应采取的方法。
在此根底上,又据实验数据讨论为进步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
在两个讨论的根底上,教材又结合合成氨消费中动力、材料、设备、催化剂的活性等实际情况,较详细地分析^p 了合成氨时压强、温度、催化剂等的选择情况。
此外,还结合合成氨消费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等条件对合成氨消费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进步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学在第一部分的根底上讨论合成氨的开展前景,拓宽学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更多地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训练科学方法。
教学建议第一部分“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的教学:1.提出问题:针对合成氨的反响,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单位时间里进步的产量,这是一个化学反响速率问题。
2.复习提问: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响速率影响的结果。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实验安全》教案设计
⼈教版⾼中化学必修⼀《化学实验安全》教案设计⼈教版⾼中化学必修⼀《化学实验安全》教案设计第⼀节化学实验基本⽅法第1课时三维⽬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2.了解⼀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法。
过程与⽅法学会正确的操作⽅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实验安全的重要性,树⽴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掌握正确的科学实验⽅法。
教学重点实验安全常识教学难点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些常⽤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图、卡⽚教学过程导⼊新课师: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接触了化学,知道它是⼀门有趣的学科,与我们的⽣活密切相关。
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曾说过:“化学——⼈类进步的关键”,也许我们对这句话的含意还知之甚少,相信随着我们知识的丰富,你⼀定会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观点,并对化学有⼀个全新的认识。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在初中化学学习的基础上,去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并学会⽤它解决更多的化学问题,解释更多的实验现象。
只要我们带着探究的眼光去看,带着创新的精神去想,我们就会发现⾼中的化学更精彩!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然科学,⽆论是学习还是研究化学经常要进⾏实验,因此,我们就从实验学化学。
[板书]第⼀章从实验学化学推进新课师:“千⾥之⾏始于⾜下”,让我们就从化学实验基本⽅法学起吧。
[板书]⼀、化学实验基本⽅法师:⼩明同学对化学实验有着强烈的好奇⼼,这不,他在家中进⾏了KMnO4制O2的实验,让我们⼀起来看看吧。
[多媒体设置情景]⼀位学⽣⽤固体加热制⽓体,实验结束后,先撤去酒精灯,结果⽔倒吸⾄热试管中,引起试管炸裂。
师:我们⼀起来分析⼀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明未将导管先从⽔槽中取出就撤去酒精灯,引起⽔倒吸⾄热的试管中,导致热的试管遇冷⽔炸裂。
师:⽆论是在化学实验室还是在家中进⾏实验或探究活动,必须注意安全,这是实验顺利进⾏和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
[板书](⼀)化学实验安全师:我们在初中曾经学习过⼀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如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物质的加热以及⼀些基本仪器的使⽤等,在这些基本操作中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呢?[思考与交流]1.安全取⽤药品的注意事项有哪些?2.⽤酒精灯加热的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多媒体展⽰]1.安全取⽤药品的注意事项实验室⾥所⽤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时⼀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
2023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
2023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一、教材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
在教学时要注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学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乐于去探究物质的奥秘,因此本节课从科学探究和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通过这样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烃的衍生物;认识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写出乙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难点】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
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中我会以“乙醇汽油的利与弊”为话题,请学生谈一谈他们的想法,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警醒,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
【2019统编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实验教案导学案(实验4-9)
实验4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沉淀法的原理,进一步提高过滤的操作技能,并初步学会运用化学沉淀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2.更加明确酸、碱、盐之间发生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
【学习重难点】重点:明确酸、碱、盐之间发生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初步学会运用化学沉淀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学习过程】一、除杂原则1.不增:不增加新的杂质2.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物质3.易分离:被提纯物和杂质易分离4.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容易复原二、除杂方法:利用复分解反应,将杂质离子转化成气体、沉淀或水去除三、除杂的三必须1.除杂试剂必须过量2.过量试剂必须除去3.除杂途径必须最佳例题:除去NaCl中的杂质Na2SO4牛刀小试:你会选择什么试剂呢?1.NaCl(Na2CO3)2.KCl(K2SO4)3.NaOH(Ca(OH)2)4.NaCl(HCl)四、探究开始:1.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离子的除杂顺序及操作:1.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注意事项:(1)Na 2CO 3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的CaCl 2和BaCl 2杂质,所以,必须放在BaCl2之后; (2)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多余的Na 2CO 3和NaOH ,应放在过滤之后,蒸发过程利用其挥发性除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第2课时 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
第2课时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常见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增强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科学态度,提高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社会责任。
2.了解柠檬黄、味精、膨松剂、抗坏血酸等添加剂的结构及作用原理,增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
1.食品添加剂的概念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
2.食品添加剂的分类3.几种常用食品添加剂4.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基本要求(1)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2)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3)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4)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5)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1)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害,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 ×)提示添加剂的使用量都有严格的标准,超量使用都会损害人体健康。
(2)甜蜜素是一种增加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为了增加食品的甜度,可大量使用( ×)提示甜蜜素食用过多有可能致癌,国家对此有严格的规定,不能超量。
(3)碳酸钠可以作馒头、面包等食品的膨松剂,因为其受热分解,产生气体使食品疏松( ×)提示Na2CO3在加热时不分解。
(4)用盐卤和豆浆作用制取豆腐,是利用了蛋白质胶体聚沉的原理( √)提示豆浆属于胶体,加入盐卤(MgCl2、CaSO4)可使蛋白质胶体发生聚沉。
(5)亚硝酸钠是一种食品防腐剂,有一定毒性和氧化性,如误食,可服用维生素C解毒( √)提示亚硝酸钠有氧化性,维生素C有强还原性,两者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消除亚硝酸钠的毒性。
(6)幼儿生长发育快,钙是幼儿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因此在幼儿奶粉中可多加入碳酸钙等补钙剂( ×)提示CaCO3难溶于水,牛奶中添加应适量。
(7)苏丹红、三聚氰胺都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可调节食品的颜色及含氮量( ×)提示两者都不是食品添加剂,严禁用于食品加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1-1从实验学化学----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实验安全等【学习目标】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2、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重点难点】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学习方法】通过复习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习过程】【阅读与理解】1、阅读下列材料,解决有关问题,有何启发?[2003上海春季高考题]①早在1785年,卡文迪许在测定空气组成时,除去空气中的O2、N2等已知气体后,发现最后总是留下一个体积不足总体积1/200的小气泡。
②1892年,瑞利在测定氮气密度时,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72g/L,而从氨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为I.2508g/L。
两者相差0.0064g/L。
③瑞利和拉姆赛共同研究后认为:以上两个实验中的“小误差”可能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并预测大气中含有某种较重的未知气体。
经反复实验,他们终于发现了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惰性气体——氩。
请回答下列问题:空气缓慢通过下图a-d装置时,依次除去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A O2、N2、H2O、CO2B CO2、H2O、O2、N2C H2O、CO2、N2、O2D N2、O2、CO2、H2O材料①、②中的“小误差”对测定空气组成和氮气密度的实验而言是(填“主要因素”或“次要因素”)。
材料③中科学家抓住了“小误差”而获得重大发现说明。
2、阅读课本第4页“一、化学实验安全”3、复习初中课本中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内容,总结归纳有关实验安全的知识4、以下图片,请同学们想一下在哪些地方见过?你知道什么意义吗?【归纳】按下列分类方法归类:◇人身安全,如:不能直接尝任何药品,◇仪器安全,如:热的试管不能直接用冷水冲洗,酒精灯内酒精不能少于◇药品安全,如:用剩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回原瓶,◇操作安全,如: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环境安全,如:有污染的尾气不能直接排放,【思考与交流】化学实验室常见危险品及其保存1.易燃液体特性:易挥发,遇明火易燃烧;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范围,遇明火、星火、电火花均能发生猛烈的爆炸。
实例:汽油、苯、甲苯、乙醇、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醛、氯乙烷二硫化碳等。
保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要密封(如盖紧瓶塞)防止倾倒和外溢,存放在阴凉通风的专用橱中,要远离火种(包括易产生火花的器物)和氧化剂。
2.易燃固体特性:着火点低,易点燃,其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一定程度,遇明火或火星、电火花能激烈燃烧或爆炸;跟氧化剂接触易燃烧或爆炸。
实例:硝化棉、萘、樟脑、硫黄、红磷、镁粉、锌粉、铝粉等。
保存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跟氧化剂分开存放于阴凉处,远离火种。
3.自燃品特性:跟空气接触易因缓慢氧化而引起自燃。
实例:白磷(白磷同时又是剧毒品)保管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放在盛水的瓶中,白磷全部浸没在水下,加塞,保存于阴凉处。
使用时注意不要与皮肤接触,防止体温引起其自燃而造成难以愈合的烧伤。
4.遇水燃烧物特性:与水激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并放出大量热。
实例:钾、钠、碳化钙、磷化钙、硅化镁、氢化钠等。
保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放在坚固的密闭容器中,存放于阴凉干燥处。
少量钾、钠应放在盛煤油的瓶中,使钾、钠全部浸没在煤油里,加塞存放。
5.爆炸品特性:摩擦、震动、撞击、碰到火源、高温能引起激烈的爆炸。
实例:三硝基甲苯、硝化甘油、硝化纤维、苦味酸、雷汞等。
保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装瓶单独存放在安全处。
使用时要避免摩擦、震动、撞击、接触火源。
为避免造成有危险性的爆炸,实验中的用量要尽可能少些。
6.强氧化剂特性:与还原剂接触易发生爆炸。
实例:过氧化钠、过氧化钡、过硫酸盐、硝酸盐、高锰酸盐、重铬酸盐、氯酸盐等。
保管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跟酸类、易燃物、还原剂分开,存放于阴凉通风处。
使用时要注意其中切勿混入木屑、炭粉、金属粉、硫、硫化物、磷、油脂、塑料等易燃物。
7.强腐蚀性物质特性:对衣物、人体等有强腐蚀性。
实例:浓酸(包括有机酸中的甲酸、乙酸等)、固态强碱或浓碱溶液、液溴、苯酚等。
保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盛于带盖(塞)的玻璃或塑料容器中,存放在低温阴凉处。
使用时勿接触衣服、皮肤,严防溅入眼睛中造成失明。
8.毒品特性:摄入人体造成致命的毒害。
实例:氰化钾、氰化钠等氰化物,三氧化二砷、硫化砷等砷化物,升汞及其他汞盐,汞和白磷等均为剧毒品,人体摄入极少量即能中毒致死。
可溶性或酸溶性重金属盐以及苯胺、硝基苯等也为毒品。
保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剧毒品必须锁在固定的铁橱中,专人保管,购进和支用都要有明白无误的记录,一般毒品也要妥善保管。
使用时要严防摄入和接触身体。
【思考与交流】淘金者是利用什么方法和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如果有铁屑和沙混合物,你用什么方法将铁屑分离出来?【小结】重视实验安全是做好实验的前提【课后作业】预习“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1、过滤和蒸发”【一课一练】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手接触药品B.用嘴吹熄酒精灯火焰C.实验后,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便丢弃D.将带有溶液的滴管平放在实验台上2.下列事故处理不正确的是A.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时,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B.将一氧化碳中毒者移到通风处抢救C.眼睛里不慎溅进了药液,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不可用手揉眼睛D.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3.使用酒精灯时,错误的操作是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C.用酒精灯外焰给物质加热D.熄灭酒精灯火焰时,用灯帽盖灭4.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C.用天平称取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砝码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容器上方,不能触及容器内壁5.下列仪器可以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A.烧杯B.烧瓶C.蒸发皿D.量筒6.实验时,不慎把浓硫酸洒在皮肤上,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B.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再用水冲洗C.用布擦去硫酸后,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D.用布擦去硫酸后,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7.实验时万一碰倒了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这时最简单、最好的扑灭方法是A.用泡沫灭火器B.用书本扑打C.用水冲D.用湿抹布扑灭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用剩的药品不要乱丢,要放回原试剂瓶里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C.试管和烧杯都可以直接在火焰上加热D .加热后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9.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A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B .未使用完的白磷要随时收集起来,并与空气隔绝C .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D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要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10.已知2Na+O 2 Na 2O 2 ,2Na 2O 2+2H 2O=4NaOH+O 2↑,2Na 2O 2+2CO2=2NaCO 3+O 2↑,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A .干冰灭火剂B .黄沙C .干粉(含NaHCO 3)灭火剂D .泡沫灭火剂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入下表:题号 1 2 3 45 6 7 8 9 10 答案11.化学实验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的结果、师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若遇到下列情况时应如何操作:(1)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必须先 后集中加热;(2)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 2、CO )时,都要先 后点燃;(3)H 2还原CuO 实验时应先 后 。
12.下面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几种定量仪器:a 、量筒b 、托盘天平c 、温度计(1)其中标示出仪器使用温度的是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2)实验时用来粗略量取液体体积的是_________(填写编号);(3)称取10.5g 固体样品(1g 以下使用游码)时,将样品放在了天平的右盘,则所称样品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 。
13.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怎样检验氢气的纯度?点燃前,为什么要检验氢气的纯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右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1)洗气:除去CO 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放 ;(2)检验:证明CO 中混有CO 2,装置内应盛放 ;(3)集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时,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填“A ”或“B ”,下同);若收集比空气重的气体,则气体从 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O 2时,瓶内应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人。
(4)贮气: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进行实验时,水应从 端通人。
(5)量气:若要测定实验室制得的少量O 2的体积,则应在瓶内先装满水,再将O 2从 端通入。
15.实验室用如图所示方法制Fe(OH)2,但一般看不到白色的Fe(OH)2沉淀,原因是Fe(OH)2不稳定,极易被O 2氧化生成Fe(OH)3,而由灰绿色转为红褐色的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Fe(OH)2+O 2+2H 2O =4Fe(OH)3 。
请回答:(1)滴管下端插入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反应中的O 2可能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欲用同样的装置制得Fe(OH)2白色沉淀(至少能存在较长的时间),设计一个改良的实验方案。
(提示:如何能减少O 2对生成Fe(OH)2点燃的氧化,表格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操作方法目的(4)实验探究:通过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看看还可以如何设计实验,改进装置能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阅读下列材料:[2003上海春季高考题]①早在1785年,卡文迪许在测定空气组成时,除去空气中的O2、N2等已知气体后,发现最后总是留下一个体积不足总体积1/200的小气泡。
②1892年,瑞利在测定氮气密度时,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72g/L,而从氨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为I.2508g/L。
两者相差0.0064g/L。
③瑞利和拉姆赛共同研究后认为:以上两个实验中的“小误差”可能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并预测大气中含有某种较重的未知气体。
经反复实验,他们终于发现了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惰性气体——氩。
请回答下列问题:空气缓慢通过下图a-d装置时,依次除去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A O2、N2、H2O、CO2B CO2、H2O、O2、N2C H2O、CO2、N2、O2D N2、O2、CO2、H2O材料①、②中的“小误差”对测定空气组成和氮气密度的实验而言是(填“主要因素”或“次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