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学心得体会
中医食疗选修心得
![中医食疗选修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6e0331d880eb6294dd886c19.png)
一、谈谈你为什么选择《中医食疗学》这门课程?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并提出你对本门课程教学的意见或建议。
(1)“民以食为天。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由此受到启发。
爷爷也从小就告诉我越是不好吃的东西越是健康,而我从小就挑食,家里做的菜只拣自己爱吃的。
越是长大,就懂得长辈的话有道理。
每天吃了什么,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变化。
如果我们生病了,长期使用药物治病往往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和依赖性,而食疗相对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
而且食疗使用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价格低廉,这是昂贵的医药费所无法比拟的;食物为药还具有无痛苦的优点,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祛除病痛,避免了打针、吃药,甚至手术之苦。
所谓食中有医,医中有食,幸福可以吃出来,健康可以吃出来,美丽可以吃出来。
以前的人通过食疗调理身体,现今的人通过食疗减肥、护肤、护发。
而体形偏胖的我就更迫切希望能通过健康的方法来减肥。
中医食疗学也能够帮我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了解自身体质类型,根据自己的类型去安排每天的饮食,增强自身免疫力。
(2)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常识性的东西,更深刻地明白了中医食疗的优点,知道了如何通过个人体质的表现来判断体质类型。
也记下了很多老师PPT上的食疗方子。
不仅可以自己做了吃出健康,还能帮家里人改善身体条件。
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我所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我有很迫切的愿望,去更多地掌握这一方面的知识,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虽然我不是医学专业的学生,不懂医学,可是懂一点食疗后,也会多注意在饮食方面调理调理。
(3)可以创设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是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源泉,自我成就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的精神需求,其中自我表现欲是自我需求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的表现欲是非常强烈的,可惜传统的课堂结构没有为我们提供自我表现的平台。
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健康的食疗方案,讲解后,老师再指出其中的不足或是错误。
这能让学生对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和老师改正过的方案更加深刻。
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的心得体会(1)
![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的心得体会(1)](https://img.taocdn.com/s3/m/5c5161b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7.png)
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的心得体会(1)中医药膳食疗法是一门独特的学科,是中医药与营养学的结合,旨在通过食物的选择、搭配、烹调方法等,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维护人体健康。
在本学期的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下面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一、学科特点中医药膳食疗法学科独具特色,具体表现为:1.以食物为药:中医药膳食疗法将食物视为一种具有药理作用的物质,把食物运用到疾病的治疗、康复、预防中,切实体现了“以食补药”的中医养生理念。
2.因人而异:中医药膳食疗法强调“因人而异”,注重根据疾病特点和体质差异,制定个体化的膳食配方和烹调方法。
3.中西结合:中医药膳食疗法结合了中西医学,既借鉴了中医经典理论,又采纳了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和营养学理论,丰富了其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二、实践方法中医药膳食疗法的实践方法包括疾病辨证与膳食调理、食材选择与搭配、烹调方法等。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1.疾病辨证与膳食调理:中医药膳食疗法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进行辨证论治,选择对症的食疗方法、方剂和食材,有针对性地进行膳食调理。
2.食材选择与搭配:中医药膳食疗法不仅要选择具有药物功效的食材,还要考虑它们的药性、性味,避免产生相互制约的效果。
同时,需要考虑食材的搭配,形成协同作用,提高药效。
3.烹调方法:中医药膳食疗法的烹调方法独具特色,如蒸、煮、焖、炖、烤等,不仅能保存食材的营养成分,还能增强食物的药效。
三、应用前景中医药膳食疗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保健:中医药膳食疗法适合健康人群维护健康,预防疾病,比如通过适当饮食调理,减轻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
2.疾病治疗:中医药膳食疗法可作为治疗慢性病、亚健康等非传染性疾病的辅助治疗方法,通过食疗调理,有效减轻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3.康复护理:中医药膳食疗法对于一些疾病的康复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比如肠胃炎患者通过合理调理饮食,改善营养吸收,促进康复。
中医食疗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中医食疗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2493bfe45c3b3566ec8b45.png)
中医食疗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饮食与健康问题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表现,那么怎样利用食品,保持自己的健康,那么怎样利用中医的理论,是自己免受疾病的困扰,我们就需要学习中医中的食疗,通过食疗来养生,通过食疗来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食疗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中医食疗学习心得体会1这学期的选修课我选了中医养生保健食疗。
中医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传统,其内容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有责任也有理由将中华瑰宝传承下去并继续发扬光大。
学习了中医食疗,对于自己身体状况会有一定的了解,还可以通过学习它来改变或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并且高中看了中里巴人所著的《求医不如求己》系列的中医养生书籍,那时便对中医养生有了强烈的兴趣,但那是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因此也没有机会再去细细品味,而当在选课的时候看到这个学期竟然有开中医保健的课。
因此,即使我的B类选修课学分已经修够,但还是毫不犹豫地选了这门课程。
第一次上这门课的时候,觉得不是很有吸引力,因为老师讲的只是中医食疗的历史由来这类的,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而且还有很多的古文,令人眼花缭乱,当时就在想选这门课会不会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但转念一想,既然已经选了这门课,那就接着上吧,权当是增长见识了。
也庆幸当时有这样的想法,后来才会继续去上课,才能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通过中医养生保健食疗课程的学习,让我学习到食物其实就是人类最好的保健品。
大家都知道“是药三分毒”,无论是药品还是保健品,都或多或少为身体带来一定的负担。
而已经经历过数千年的检验且不需借助额外的药物、维生素的中医养生保健食疗,只要仔细注意搭配好每日三餐的食物种类,做到荤素搭配,咸淡有度,营养合理,需要时添加上一些中药或具有药物效用的食材,也能很好的维持身体的健康。
既然不用再花费额外的钱财和为身体添加额外的负担,只需在日常生活中稍加留心和学习就能让我们快乐健康过每一天,何乐而不为呀!尽管在学校吃饭堂的我们在平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煮饭煲汤来实践老师上课所教的内容,但我们还是可以本着“荤素搭配,咸淡有度,营养合理”的理念,再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喜好来选择饭堂的饭菜。
中医食疗学心得体会
![中医食疗学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7c7792a76c66137ee06195c.png)
中医食疗学心得体会【篇一:药膳心得体会】浅谈中医药膳学学习体会姓名:许明贺学号:20110132030 班级:11中西医结合b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理念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病后求治转向未病先防,这种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相关行为,尤其反应在饮食文化上。
这所谓“药补不如食补”,虽颇有偏激但亦说明一定的问题。
王永炎教授曾经说过,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是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的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和人群的健康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治未病”、“民以食为天”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有着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膳学。
所谓中医药膳,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健康状况和药食同源的原理,将适当的有药用功效的食品和适当的中药相配伍,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和特定功效的食品。
既有食品作用又有药品作用的美味佳肴,它比普通食品更有营养、保健、治疗作用。
据文献记载, 我国药膳食疗保健起源可以追溯到夏禹时代。
相传仪狄曾作酒献给夏禹品有: “ 阳朴之姜, 招摇.之桂” , 姜和桂都是辛温之品, 有抵御风寒的作用, 又是烹调中常用的调味品。
以此烹调成汤液, 既是食品, 又可是汤药, 说明商代已有朴素的饮食疗法, 这兽医之首。
1973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医学帛书, 相传是战国前的医学著作, 书中谈到了饮料保健的方法, 特别强调了酒和韭的延年益寿和滋补强身的作用, 其中云: “ 酒者, 五谷之精气也, 其人中散流, 其人理也, 彻而周” , 韭“ 春三月食之, 病疾不昌” ( 《十问》)。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中医学典籍, 书中提出了系统的食疗学理论, 对我国的食养、食疗和药膳的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中认为, 饮食的五味必须调和, 不能偏胜, 偏胜则会引起疾病。
“ 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 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味过于辛, 筋脉沮弛,精神乃殃”、“ 是故谨和五味, 骨正筋柔, 气血以流, 腆理以密, 如实则筋骨以精。
食疗的心得体会
![食疗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154dbb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0.png)
食疗的心得体会食疗作为一种中医治疗手段,在我多年的实践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体会。
通过食物的搭配和食疗方的应用,可以达到调节身体健康的目的。
下面我将分享我所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食物是我们身体的能量来源,因此正确地选择和搭配食物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摄取充足的各类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在食疗中,我们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食物来平衡和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其次,根据中医的理论,不同的食物性味、属性和功效可以对应不同的脏腑和疾病。
比如,苹果性凉味甘酸,有润肺止咳的作用;生姜性温味辣,可以发散寒邪;蔬菜富含纤维素,有助于促进消化和排泄等。
在食疗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疾病情况,选择适合的食物来调理和治疗身体。
第三,饮食的节制和规律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提倡有节制地进食,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
此外,调整饮食的时间和规律也是必要的。
中医认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应该吃得饱,午餐适量,晚餐要少食。
这样可以适应人体的生物钟,促进新陈代谢和消化功能,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第四,对于一些常见的疾病,食疗往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比如,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含有降压作用的食物,如绿茶、菠菜和红薯等。
对于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低糖、高纤维的食物,如苦瓜、黑豆和芹菜等。
对于肠胃问题,可以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软糊和面条等。
这些食物能够减轻疾病症状,促进康复。
第五,食疗需要搭配合理的运动和生活习惯。
单纯通过食物来调理身体是不够的,还需要适度的运动和合理的睡眠。
运动可以帮助消化吸收,增加新陈代谢,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而良好的睡眠和生活习惯可以保持精神和情绪的平衡,促进身体的恢复和修复。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在食疗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和坚持。
食疗并非一蹴而就的方法,往往需要长期的调理和坚持。
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体质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疗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
中医饮食与健康心得体会(5篇)
![中医饮食与健康心得体会(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58043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a.png)
中医饮食与健康心得体会(5篇)第一篇:中医饮食与健康心得体会中医饮食与健康心得体会在我们的身边,饮食与健康与生活息息相关。
人的一生总要吃喝,那怎样吃得健康喝得合理,都是营养学的范畴。
民以食为天,合理的膳食很重要。
因为合理的膳食可以让你不胖不瘦,胆固醇不高也不低,血黏度不稠也不稀。
那么怎么做到合理膳食呢?两句话,十个字:“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
”记住这两句话十字,就是科学合理的膳食了。
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一个人没有了健康,别的东西更没法谈了。
现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在追求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希望本身拥有健康的身体。
因此,人们对科学合理的膳食布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生活的质量也有所要求了。
会注意生活上的一些细节。
以前只要能吃饱就很好了,而现在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还会买点保健品补补。
时常在广告上出现一些,像加钙加锌的保健品,什么减肥药,抗衰老药。
它作用真的那么好吗?是否符合营养学呢?食品与营养、营养与健康、营养与保健、营养与恢复健康已成为社会新的需求,营养工作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在美国,凡是住院病人的治疗都必需要有营养师的参与;营养的核心是“合理”,就是“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
合理营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既要求通过膳食调配提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又要考虑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烹调方法,以利于各种固体饮料卫生标准营养素的消化、吸收;除此之外,还应避免膳食构成的比例失调、某些营养素摄入过多,和在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丧失或有害物质的形成,因为这些都能影响身体健康。
要想获得合理的膳食营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合理的膳食调配:没有一种食物能提供给我们身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要害在于调配多种差别的食物,组成合理膳食,以提供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素。
②合理的膳食制度:所谓膳食制度,是指把全天的食物定质、定量、定时地分配食用的一种制度。
食疗学的心得体会
![食疗学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84fafa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a.png)
食疗学的心得体会食疗学的心得体会写1000字食疗学是一门研究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通过合理的饮食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学科。
在学习和实践食疗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以及合理饮食对健康的积极作用。
以下是我在学习食疗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食物是健康的基础。
我们的身体是由食物构成的,每天摄入的食物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状况。
因此,选择合适的食物对维持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在食疗学的学习中,我了解到不同的食物对不同的病症有特定的疗效。
例如,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可以选择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和绿叶蔬菜,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通过学习食疗学,我意识到食物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工具,更是维持健康的重要手段。
其次,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对个体化的食疗很关键。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独特的,我们的身体需要的营养和抵抗力也是不同的。
因此,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潜在的健康问题对于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很重要。
通过检查和咨询专业人士,我们可以了解自身的血压、血糖、胆固醇等指标,从而采取相应的饮食调整。
例如,对于血糖偏高的人群,应限制摄入高血糖指数的食物,如糖分较高的食品和精制淀粉类食物。
仅仅靠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很难做到科学合理的饮食调整,通过专业人士的指导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三,适量而均衡的饮食是健康的基础。
无论吃什么食物,适量是关键。
即使是有益健康的食物,过量摄入也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例如,虽然坚果富含健康脂肪和蛋白质,但高热量也不可忽视。
经常大量食用坚果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和各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因此,我们在饮食中要保持适度,多样化,确保所有食物都在合理的范围内。
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避免营养不均衡导致的健康问题。
最后,食疗学教导我将食物视为药物。
我们常说“药食同源”,食物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化学成分,如维生素、抗氧化剂和天然药物。
通过科学合理地搭配食物,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食物的功能和效果。
中医食疗心得体会800
![中医食疗心得体会800](https://img.taocdn.com/s3/m/a71f689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14.png)
中医食疗心得体会800中医食疗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饮食调理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
我在学习和实践中体会到中医食疗的重要性和独特之处。
首先,中医食疗注重“治未病”。
中医强调人体的自愈能力,主张在人体未出现明显症状前进行治疗和调理。
而食疗正是这种“治未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根据中医理论,冬季寒冷,人体容易产生寒邪,此时可适当食用温热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和调节新陈代谢。
而当人体出现一些早期疾病症状时,通过食疗的方法也可以起到积极的调理作用,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其次,中医食疗注重个体差异。
中医强调“因人而异”的观念,即每个人的体质和身体状况都是不同的。
因此,中医食疗的方法也会因人而异,根据不同人体质和疾病状况来推荐适合个体的食物和调理方法。
例如,针对体质偏热的人群,中医推荐清热解毒的食疗方法,如苦瓜、竹笋等;对于体质偏寒的人群,则推荐温补的食物,如生姜、羊肉等。
这种个体化的食疗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每个人的身体需求和预防疾病的需要。
此外,中医食疗也注重食材的性味和药性。
在中医食疗中,将食材分为寒、凉、温、热四性,分别具有不同的食疗效果。
同时,还将食材划分为酸、苦、甘、辛、咸五味,也能够对身体产生不同的调理作用。
举个例子来说,夏季天气炎热,我们常常能听到人们说“炎炎夏日要多吃些清凉食物来降温”。
这其实就是中医食疗的理论指导,通过选择清凉性味的食物来达到清热降温的效果。
最后,中医食疗强调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的概念,即通过合理掌握饮食结构,确保身体能够得到各种营养物质的平衡供给。
例如,中医认为五谷杂粮具有平衡营养和调养身体的作用,因此在饮食中应该适当增加五谷杂粮的摄入。
此外,中医也强调荤素搭配的原则,即适当控制肉类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来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等。
这样能够保持肠胃健康,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综上所述,中医食疗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方法。
本人通过学习和实践中医食疗,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将继续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保持身体健康。
中医食疗学教学心得体会
![中医食疗学教学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2f8f3c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11.png)
中医食疗学教学心得体会在中医食疗学的教学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这门学科的教学心得和体会的总结。
首先,中医食疗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中医药学、营养学、食品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将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融会贯通,以便给学生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
通过示例分析、案例讨论和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我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中医食疗学的教学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理论知识是中医食疗学的基础,但单纯的理论教学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因此,我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亲自去制作中药食材,学习药膳的制作方法,并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食疗学的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再次,中医食疗学的教学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医食疗学涉及到很多经典文献和理论,其中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小组研讨等方式,我希望学生能够自己思考和探索,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最后,中医食疗学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中医食疗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去制作药膳、调配中药食材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制作药膳的技巧和方法。
同时,中医食疗学也要求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因为制作药膳往往需要多个人协作完成。
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中,我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协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总之,中医食疗学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的传授,更要注重实践的操作和思维的启发。
通过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精神,我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医食疗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食疗智慧树心得体会
![中医食疗智慧树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118a0c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2.png)
中医食疗智慧树心得体会中医食疗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也是中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与药物治疗、针灸等相辅相成的治疗方法,中医食疗在预防疾病和调理身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中医食疗的智慧树课程,我对中医食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中受益匪浅。
首先,在中医食疗的课程中,我了解到食物对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功效和作用,而这些都可以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比如,冬瓜可以清热利尿,适用于夏季的脾胃湿热病;白萝卜可以化痰止咳,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咳嗽症状。
通过了解食物的性味和功效,我们可以根据身体的需要合理搭配食材,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其次,了解了中医食疗的养生原则。
中医食疗强调五谷为基、粗细搭配、多样食用、适量摄入的原则。
课程中详细介绍了不同谷物的特点和作用,如大米养脾胃、小米养胃益气、玉米养脾宽中等。
而且,在搭配主食的时候,还需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病情来制定具体方案。
例如,体质虚弱的人可以多吃一些粘性的食物,如粥、面条,有助于增加身体的能量;而病后体弱的人则可以选择一些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如小米粥、鸡蛋羹等。
此外,中医食疗还强调疏肝解郁、脾胃调和的原则。
在现代社会中,压力大、情绪不稳定、脾胃不好的人很常见。
而中医食疗通过食物的调养可以达到疏肝解郁、脾胃调和的效果。
比如,玫瑰花具有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功效,适用于情绪不稳定、经期不调等问题;柠檬有健胃、利湿的作用,适用于脾胃湿滞导致的胃脘不适等。
通过了解这些食物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调节来缓解情绪问题和改善消化不良。
另外,中医食疗也注重季节调理。
根据四季变化,食物的性味和功效也有所不同。
春季宜清淡以养肝,夏季宜寒凉以清热,秋季宜酸以收敛,冬季宜温热以养阳。
课程中有一节专门介绍了四季养生的食谱,如春季宜吃芦笋炒鸡蛋、夏季适合吃绿豆汤等。
通过学习这些养生食谱,我们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适合的食物,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食疗学的心得体会1500字(15篇)
![食疗学的心得体会1500字(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e2f0d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c.png)
食疗学的心得体会1500字(15篇) 关于食疗学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1500字。
为了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区教育局《关于印发全区中小学开展“学健康、讲健康、促发展,健康第一”健康教育月活动要求的通知》精神及学校的统一部署,我们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学习《国家中长期学生体育运动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法律、法规。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健康水平,努力实施健康教育;努力创设适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健康育教学环境、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食疗学的心得体会(范文):1为了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区教育局《关于印发全区中小学开展“学健康、讲健康、促发展,健康第一”健康教育月活动要求的通知》精神及学校的统一部署,我们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学习《国家中长期学生体育运动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法律、法规。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健康水平,努力实施健康教育;努力创设适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健康育教学环境、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精心策划组织,认真组织落实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制订了《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学生卫生工作制度》、《学生健康知识教育计划》等学校健康教育的工作制度及措施,保证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开办宣传橱窗、板报、宣传橱窗我校利用健康活动课,定期召开健康知识讲座,各班班主任利用班会课进行讲解,学习有关卫生的知识,并借助各种工具和学校健康教育网站的工作,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学校橱窗、板报及广播站,加大了对学生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水痘等疾病的防控力度,开展“学生卫生健康知识知多点”活动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让健康知识深入学生心中。
食疗讲座心得体会
![食疗讲座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c63b7a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b.png)
在这次关于食疗的讲座中,我收获颇丰,不仅对健康饮食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如何通过食物来预防和改善疾病有了全新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首先,讲座中提到的“食疗”这一概念让我印象深刻。
食疗,顾名思义,是通过食物来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一种方法。
这让我意识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重要的养生方式。
讲座中,专家详细介绍了食物的营养成分以及它们对人体的作用。
我了解到,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生理功能。
比如,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脂肪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维生素则参与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等。
这些知识让我对食物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注重饮食的均衡。
其次,讲座中关于食物与疾病的关系让我受益匪浅。
专家指出,很多疾病都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改善这些疾病。
例如,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脂;适量摄入粗粮,有助于控制血糖等。
这些实用的建议让我明白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此外,讲座中还介绍了一些具有食疗功效的食物,如红枣、枸杞、核桃、蜂蜜等。
这些食物不仅美味,而且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例如,红枣具有补血安神的作用,枸杞能增强免疫力,核桃有助于健脑等。
这些知识让我更加注重食物的食疗价值,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食物的选择。
最后,讲座中提到的饮食文化也让我深感震撼。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各地的特色美食都蕴含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健康理念。
这次讲座让我更加珍惜我们国家的饮食文化,也让我更加自信地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化。
总之,这次食疗讲座让我对健康饮食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明白了食物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品,更是健康的保障。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饮食的均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自己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也将积极传播食疗知识,让更多的人受益于这一养生之道。
中华食医讲座心得体会
![中华食医讲座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470e32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a.png)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食医这一古老的中医养生方式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我有幸参加了一场中华食医讲座,通过学习,我对食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养生知识。
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食医的起源与发展讲座中,专家详细介绍了食医的起源与发展。
食医起源于我国古代,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食疗”的记载。
食医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食物的性味归经、药食同源等特点,调整人体阴阳平衡,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一种养生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食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食医的基本原理讲座中,专家重点讲解了食医的基本原理。
食医认为,食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分别对应人体的阴阳五行。
根据人体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宜的食物,调整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目的。
具体来说,食医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食同源:食医认为,许多食物具有药用价值,可以用来治疗疾病。
如:红枣、枸杞、山药等。
2. 性味归经: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分别归入不同的经络。
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食物,可以调整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阴阳平衡:食医强调阴阳平衡,认为疾病的发生与阴阳失调有关。
通过食物的性味调整,可以使人体阴阳平衡,从而预防疾病。
4. 调理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食医注重调理脾胃,通过食物的性味调整脾胃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三、食医的实践应用讲座中,专家结合实际案例,详细讲解了食医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医应用:1. 健脾养胃:对于脾胃虚弱的人群,可以选择山药、莲子、红枣等食物,以健脾养胃。
2. 益气养血:对于气血不足的人群,可以选择阿胶、当归、红枣等食物,以益气养血。
3. 清热解毒:对于体内有热毒的人群,可以选择绿豆、西瓜、黄瓜等食物,以清热解毒。
4. 滋阴补肾:对于肾虚的人群,可以选择枸杞、黑芝麻、核桃等食物,以滋阴补肾。
四、心得体会通过参加这次中华食医讲座,我深刻认识到食医在养生保健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精选21篇)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精选21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a28eb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0e.png)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学习中医心得体会(精选21篇)学习中医心得体会篇1在开始进行大三学期的选修课的选择时,我看到了中医药膳这门课程,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
其实最开始我选择中医药膳课的原因是因为我很爱吃,“民以食为天”嘛。
但当我真正开始上课之后,我更相信我做的选择是正确的。
周俭老师为我们讲的都是一些易于制作的,贴近生活的药膳方子,都是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而做的,使我学到了很多养生的方法,原来好身体是可以吃出来的。
很多人以为食疗和药膳是同样内容、同样目的的一门学科,因为它们都是通过食物来调理机体,但是二者也有着不同之处。
食疗是以纯食品为原料,以保健为目的的一种方式。
而药膳是以食品和药品共同制作,主要目的是防病治病。
可以说中医药膳学包含了药膳和食疗两方面的内容,但更偏重于药膳。
中医药膳学注重调理,没有峻药猛药,只要长时间坚持服用,一般都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而且随着中医药膳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人们的生活,目前社会上对中医养生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各地都陆续出现了以药膳为主题的餐厅,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了药膳这种防病治病的方式,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药膳方子被研究出来,应用到更多人的生活中,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吃饭就达到治病、防病、养生的目的。
通过对中医药膳的学习,使我掌握了不少滋补养生的食谱,现在我也能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药膳方子。
以后我就可以针对自己和家人不同时候的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药膳调配,可谓终身受益。
但是药膳方子也需要有一定的原则。
药膳方子一定不能犯中药禁忌。
既然药膳是通过将药材与食材相结合而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那么就不能对人体有任何害处,如果一个药膳方子中的药材互犯禁忌,那药膳就不是治病的药了,而是“致死”的药!当然,这是最为严重的后果,但如果药物犯了禁忌,是一定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那么你通过药膳养生的目的就事与愿违了。
其次药膳还一定要能够平衡阴阳,因为食用药膳的目的就是要养生,如果一个药膳方子不能平衡阴阳,那么服食久了就会导致体质阴阳失调,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中医食疗心得体会800
![中医食疗心得体会800](https://img.taocdn.com/s3/m/6b63c01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0.png)
中医食疗心得体会800中医食疗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通过运用食物和药材来调理疾病,提高人体健康水平。
我通过学习和实践,对中医食疗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中医食疗重视平衡饮食。
中医认为,人体健康与饮食密切相关,只有保持饮食的平衡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对于体质虚弱、消化不良的人群来说,应该多食用一些温热的食物,如姜、葱、蒜等,以增强身体的阳气。
而对于体内火旺、容易上火的人群来说,应该多食用一些清凉解毒的食物,如绿豆、苦瓜等,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
其次,中医食疗强调饮食的药用性。
中药食疗,是将食物和药物相结合,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举个例子,玫瑰花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肺热咳嗽;枸杞子具有明目补肾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眼睛干涩、视力减退等问题。
通过合理地选用食物,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再次,中医食疗注重个体差异。
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以对待疾病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
同样是头痛,对于体质虚弱的人来说,可以用香薷煮水喝,对于体内火旺的人来说,可以用淡竹叶煮水喝。
因此,在进行中医食疗的时候,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疗方法。
最后,中医食疗强调搭配食物。
在中医养生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五谷杂粮”,即五种谷物(稻、麦、谷、豆、菜)的杂糅。
中医认为,谷物是人体所需的主要能量来源,只有把这五种谷物合理搭配使用,才能获得全面的营养。
同样,在进行中医食疗的时候,也要注意食物的搭配。
比如,红枣和花生粥可以一起食用,有补血养颜的作用;鸡蛋和韭菜可以一起炒着吃,有补气养血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食疗是一门值得学习和应用的知识,通过合理地运用食物和药材,可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但是,在进行中医食疗的时候,要注意个体差异和饮食的平衡,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疗方法和食物搭配。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中医食疗的作用,提高人体健康水平。
食疗学的心得体会
![食疗学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fbca35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b.png)
食疗学的心得体会食疗学是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学问,它是指通过食物来调理身体,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在我看来,食疗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问,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预防疾病,还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学习食疗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食疗学的基本原理食疗学的基本原理是“食物即药物”,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食物来调理身体,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食疗学的核心理念是“因人而异”,也就是说,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食疗方案。
因此,我们在进行食疗时,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和食疗方案。
食疗学的实践方法食疗学的实践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食物的选择在进行食疗时,我们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
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功效和作用,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
例如,如果我们想要增强免疫力,可以选择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草莓、西红柿等;如果我们想要降低血压,可以选择一些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土豆、菠菜等。
2. 食物的搭配在进行食疗时,我们需要注意食物的搭配。
不同的食物之间有时会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身体的吸收和利用。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搭配。
例如,如果我们想要增强钙的吸收,可以选择一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蛋黄等;如果我们想要减少脂肪的摄入,可以选择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
3. 食物的烹饪在进行食疗时,我们需要注意食物的烹饪方法。
不同的烹饪方法会影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因此,我们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烹饪方法。
例如,如果我们想要保留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可以选择清蒸、煮汤等简单的烹饪方法;如果我们想要增加食物的口感和味道,可以选择煎、炒等烹饪方法。
食疗学的应用范围食疗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也可以用于保健养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范围:1. 消化系统疾病食疗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肠炎等。
中医食疗的体会心得
![中医食疗的体会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0fbbf89ea6c30c2258019e40.png)
中医食疗学的感受本学期选修了《中医食疗学》这门课程,起初选择这门课是本着好奇,想看看中医跟吃能有什么碰撞,结果发现中医确实有很大学问,任课的老师也很幽默风趣,通过这门课让我学习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食材以及作用,现在吃一样东西都会联想到对身体的各种影响,虽然还是管不住嘴,不过倒是能吃点把伤害降低。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才了解到中医食疗的历史文化是多么博大精深,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气”、“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气”、“五味”。
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
通过对食物四性五味的合理搭配,可以纠正身体里的偏性,比如寒性的加上甜味的食物,就有甘寒养阴的功效,苦寒搭配则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因此各种食补的理论依据,都是源于此。
每次课老师都先让我们去看视频,每一节视频最后还会有食疗小贴士,教你做一些养生的菜品,每次看完都很心动,看完视频就到老师的语音教学分享时间,这是我最喜欢的部分了,老师会回答各种问题,刚开始真的很像门诊,同学们有各种问题,争先恐后的提问,我也对自己的体质有了新的认识,身体里的湿气应该怎么去改善,还有生活习惯的影响,熬夜对身体的影响,课堂上的气氛很好,能说是我最不想下课的一门课了,后来老师让同学们自愿分享自己对一两种食物的了解,有来自各地的美食,有的甚至自己在家里做,每次都扩张了我的食物清单,想着下次有机会去到那个地方一定要去打卡。
非常感谢李健老师这学期的教导,我知道了原来中医食疗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都能得以体现,教授了我太多知识,也提高了我对中医食疗的兴趣,使我能够随着气候的变化去调节饮食,使身体保持在健康的状态。
这门课不仅影响着我,也影响着我身边的人,让我有机会给出他们在饮食方面一些有用的建议。
中医食疗是中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将来也定会让更多人认识与了解,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参与辅助治疗,在将来一定会发扬光大且流传下去。
食疗学的心得体会
![食疗学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8ac128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e.png)
食疗学的心得体会食疗学是一门研究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学科。
在学习和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食物是我们身体的燃料,正确选择食物对于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食疗学教会了我如何正确搭配食物,合理摄入各种营养素。
例如,高纤维食物可以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通过学习食疗学,我能更好地理解食物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根据个人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食物。
其次,食疗学强调个体化的饮食规划。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不同,因此每个人的饮食也应有所区别。
通过学习食疗学,我明白了不同食物对不同身体状况的影响,并能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健康问题进行相应的饮食调整。
例如,如果我有贫血的问题,食疗学会教我多摄入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和红肉,以提高血红蛋白的水平。
食疗学的个体化理念让我更加注重个人的饮食需求,也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
再次,食疗学教会了我如何正确处理食物。
在现代社会,食物处理和烹饪技巧的改变可能会导致食物的营养价值下降,而且还可能产生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化学物质。
通过学习食疗学,我学会了最佳的食物处理和烹饪方法,以最大程度地保留食物的营养价值。
例如,我学会了蔬菜的快速烹饪方法,以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此外,我还注意选择新鲜的有机食材,并尽量减少使用添加剂和人工调味品。
食疗学让我更加关注食物的质量和处理方式,以保证食物的健康价值。
最后,食疗学通过实践和自我调整的过程,逐渐改变了我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在过去,我可能很少关注我吃的食物对健康的影响。
但通过学习食疗学,我开始更加注重食物的选择,改变了早餐吃油炸或高糖食品的习惯,增加了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我也开始更加注重均衡饮食,尽量避免过食某种食物或营养素过多的情况。
食疗学帮助我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让我感到身体更加健康和有活力。
综上所述,食疗学的学习和实践给我带来了很多对食物和健康的认识。
通过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个体化的饮食规划,正确处理食物以及改变饮食习惯,我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食疗养生课程心得体会(2篇)
![食疗养生课程心得体会(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0e572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0.png)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
近年来,食疗养生作为一种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我有幸参加了一次食疗养生课程,通过学习,我对食疗养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认识食疗养生的概念在课程中,我了解到食疗养生是指通过食物的摄入来调节身体机能,预防疾病,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食疗养生不同于药物治疗,它是一种温和、无副作用的方法,具有预防、治疗和康复的作用。
二、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课程中详细介绍了食物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合理搭配食物可以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不同食物的营养特点,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进行饮食搭配。
三、掌握食疗养生的原则食疗养生有以下几个原则:1. 平衡膳食:食物种类要丰富,保持营养均衡,避免偏食。
2. 合理搭配: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合理搭配食物,以达到最佳养生效果。
3. 适量摄入:食物摄入量要适中,避免过量或不足。
4. 适时调整: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和个人身体状况适时调整饮食。
5. 食疗与药膳相结合:在食疗的基础上,结合药膳,达到更好的养生效果。
四、学习食疗养生方法课程中介绍了多种食疗养生方法,如:1. 药膳:根据中医理论,选用具有特定功效的食材和药材,通过烹饪制成药膳,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2. 茶疗:利用茶叶的药理作用,通过泡茶、煮茶等方式,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3. 食疗方: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选用具有特定功效的食物,制成食疗方,长期坚持食用。
4. 食疗食材:介绍了一些具有养生保健功效的食材,如枸杞、红枣、核桃、黑芝麻等。
五、体会食疗养生的益处通过参加食疗养生课程,我深刻体会到以下益处:1. 提高身体素质:合理搭配饮食,摄入充足的营养,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
2. 预防疾病:食疗养生可以调节身体机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读后感中医食疗学
![读后感中医食疗学](https://img.taocdn.com/s3/m/5049d7b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f.png)
读后感中医食疗学篇一读后感中医食疗学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中医食疗学的书,这感觉,可真是一言难尽啊!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这玩意儿可能就是些老掉牙的东西,不就是吃吃喝喝嘛,能有啥神奇的?但随着深入阅读,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也许中医食疗学真的是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宝藏。
你能想象吗?那些看似普通的食材,在中医的眼里,居然都有着独特的功效。
就像红枣,我一直以为只是甜甜的好吃,没想到它还能补血益气!这让我不禁想到,我们平时吃东西是不是太随意了,完全没考虑到它们的“内在价值”?不过呢,我又觉得,这中医食疗学有时候也太复杂了吧!各种食材的搭配、禁忌,让人头大。
难道为了吃个健康,还得天天拿着个小本本记着?这可能吗?我觉得吧,对于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要完全遵循这些规则,还真有点难。
但话说回来,就算不能完全照做,多了解一些总没坏处。
也许偶尔在饮食中注意一下,就能让身体更健康,何乐而不为呢?就像那句流行语说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读完这本书,我可能不会马上变成一个中医食疗的专家,但至少我对饮食和健康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
说不定以后我会更加注重饮食的选择,不再是只追求嘴巴的快乐,而是多想想身体的需求。
你们说,这中医食疗学是不是挺有意思的?篇二读后感中医食疗学哎呀呀,读完这本中医食疗学,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一开始,我是抱着好奇的心态翻开这本书的,心里想着:“这能有啥新鲜的?”可没想到,一读就入了迷。
书里说,食物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还能治病养生。
这可把我惊到了!比如说,冬瓜能利尿消肿,山药能健脾益胃。
我就想啊,那我以前吃这些东西,不就浪费了它们的“才华”吗?不过,我又有点怀疑,真的这么神奇吗?也许只是碰巧有效呢?而且,按照中医食疗的方法来吃,得花好多心思去准备食材,对于我这种“懒人”来说,简直是一种挑战。
还有啊,中医食疗学讲究因人而异,不同体质的人吃的东西还不一样。
这可难倒我了,我怎么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难道还得去看中医做个全面检查?这也太麻烦了吧!但是,当我想到身边那些被病痛折磨的人,如果能通过简单的饮食调整来预防和改善疾病,那不是很棒吗?我又觉得,或许我们应该多给中医食疗学一个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食疗学心得体会【篇一:药膳心得体会】浅谈中医药膳学学习体会姓名:许明贺学号:20110132030 班级:11中西医结合b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理念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病后求治转向未病先防,这种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相关行为,尤其反应在饮食文化上。
这所谓“药补不如食补”,虽颇有偏激但亦说明一定的问题。
王永炎教授曾经说过,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是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的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和人群的健康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治未病”、“民以食为天”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有着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膳学。
所谓中医药膳,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健康状况和药食同源的原理,将适当的有药用功效的食品和适当的中药相配伍,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和特定功效的食品。
既有食品作用又有药品作用的美味佳肴,它比普通食品更有营养、保健、治疗作用。
据文献记载, 我国药膳食疗保健起源可以追溯到夏禹时代。
相传仪狄曾作酒献给夏禹品有: “ 阳朴之姜, 招摇.之桂” , 姜和桂都是辛温之品, 有抵御风寒的作用, 又是烹调中常用的调味品。
以此烹调成汤液, 既是食品, 又可是汤药, 说明商代已有朴素的饮食疗法, 这兽医之首。
1973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医学帛书, 相传是战国前的医学著作, 书中谈到了饮料保健的方法, 特别强调了酒和韭的延年益寿和滋补强身的作用, 其中云: “ 酒者, 五谷之精气也, 其人中散流, 其人理也, 彻而周” , 韭“ 春三月食之, 病疾不昌” ( 《十问》)。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中医学典籍, 书中提出了系统的食疗学理论, 对我国的食养、食疗和药膳的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中认为, 饮食的五味必须调和, 不能偏胜, 偏胜则会引起疾病。
“ 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 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味过于辛, 筋脉沮弛,精神乃殃”、“ 是故谨和五味, 骨正筋柔, 气血以流, 腆理以密, 如实则筋骨以精。
谨道如法, 长有天命”。
在该胃, 各归所喜, 故酸先人肝, 苦先人心, 甘先人脾, 辛先人肺, 咸先人肾” 等论述。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 共收载药物365 种, 其中载药用食物50 种左右,如酸枣、橘袖、葡萄、大枣、海蛤、干姜、赤小豆、粟米、龙眼、蟹、杏仁、桃仁等, 包括米谷、菜蔬、虫鱼、禽、肉等“ 食药物” ,并记载了这些药物有“ 轻身延年” 的功效。
说明当时对于一些食物的药用价值已经给予重视和肯定。
东汉著名大医学家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不乏有食疗药膳的有关内容, 《金匾要略》著有“食禁” 专篇, 列举了治少阴咽痛的猪肤汤和治产后腹痛的当归生姜羊肉汤, 以及桂枝汤、百合鸡子黄汤等, 这些食疗方至今还被临床所常用。
至于之后的发展与繁荣更是不计其数,总之中国古代对于药膳的研究可谓百花争鸣。
建国以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药膳学也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提高而进人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尤其是现在,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健康观念在不断转变, 老龄社会的到来, 使得传统药膳对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更加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
运用其防病治病的疗效优势,已广泛被国内外医学界和家庭所重视。
说到此,就应该谈谈药膳的应用以及原则了。
首先我们要明了药膳的养正御邪的目的。
药膳可养护正气、抵御外邪、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合理安排药膳、饮食可保证机体脏腑功衰,一日则气少矣。
”只有“正气存内”,才能“邪不可干”。
而药膳发挥了食物的特异性作用,可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如葱白、生姜、芫荽可预防感冒,绿豆汤防暑,山楂降脂预防动脉硬化,大蒜杀菌防治呼吸道和胃肠感染等。
其次药膳的治则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针对食物的四气五味等特性对脏腑、气血、阴阳的选择作用来调整脏腑的偏盛偏衰、气血失调及阴阳失衡,使得未病脏腑机能提高、抵御外邪的能力增强。
如,枸杞猪肝汤预防夜盲症,海带鲫鱼汤预防甲状腺肿大,,番薯玉米羹预防脚气病。
《黄帝内经》认为,口渴时服兰草汤,以阻截消渴病的发生。
疾病的发展都有其规律可循,药膳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根据其传变规律,辨证施膳可防止其传变。
药膳食疗可使已病脏腑机能增加,防止疾病的进一步进展。
患者在感受温热病邪时,服用养阴生津之品,防止进一步耗伤阴液,发生肺肾阴虚或肝肾阴虚之变。
近年来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病的比例不断增加,复发率亦随之增高。
如瘥后再加以药膳调养,对巩固疗效及防止复发有显著疗效。
如丹参粥、首乌大枣汤、桑椹茶等可以防止诸如高血压病、心绞痛、脑中风的复发。
当归生姜羊肉汤可防止产后恶露不净、腹中绞痛等。
再次,必须要强调三因治宜(即因地、因人、因时),科学健康膳食。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的气候条件、生活习惯,使人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因此药膳亦应有差异。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就是不同地区的居民为了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生存需求而形成的饮食习惯。
南方湿多热甚,宜食甘凉、甘寒、辛凉等降火清化之品,忌辛辣、助阳、助火食物;北方地高气寒之地,饮食多热而滋腻,宜辛温、补阳、助火食物。
“主性命者在乎人”,“修短寿天,皆自人为”。
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体质选择不同的药膳,达到与自然界五运六气的协调而延年益寿。
小儿脏腑娇嫩,不宜大寒大热;青年体壮,荤素搭配;壮年以后清淡为主,避免油腻、烈酒、辛辣,以免损伤脾胃;老人多肝肾不足,不宜温燥,更不可过食肥甘咸味,宜温、熟、软的食物;孕妇恐动胎气,不宜活血滑利之品。
《饮膳正要》载:“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 通过对中医药膳学的学习以及全面的了解,在老师的频频善诱下,我们学会了很多东西,更增加了对药膳的了解与认知。
学着烹饪,学着做菜、做饭,尝试才能出真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和合乎规范的材料做出属于自己的药膳。
让大家的生活更加幸福健康。
篇二: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的心得体会尊敬的李恩庆老师:您好!!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医药膳食疗法》这门课程。
这门课程是同学推荐选读的。
她说,老师是一个很幽默的人,又能够学到东西,而且不点名(嘻嘻)。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才发现原来食疗是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的。
《黄帝内经》强调“饮食有节”、“五味调和”的养生方法,以补精益气,防止早衰。
唐代名医孙思邈《千金方〃食治篇》中明确指出:“为医者当洞查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遗疾者,可谓良工。
”由此可见,中医食疗的确是具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底蕴的。
食疗,在我国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
从西周到明清历代都有大量的药膳食疗著作,论述十分精辟,形成了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构成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在中医药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放在药疗、针灸等疗法之首。
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药膳食疗在治疗中的应用。
与我而言,从一个不专业的角度去理解,药膳,它把中药跟食物(甚至有些材料既是中药又是食物)混合在一起烹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比较喜欢每次课第二部分,也就是视频教学的部分。
在这个部分,每次都介绍很多家常药膳的做法,让我们有机会去试试。
这应该是对我最大的吸引力了,我是一个很喜欢吃东西的人。
而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视频的演示,极大地勾起了我的动手欲望。
平常在宿舍会自己煮简单的“药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上次端午回家,我做了一道“泥鳅炖豆腐”,就是根据老师上课演示的视频做法来做的。
但是比较遗憾的是,老妈买回来的泥鳅,是在摊子上已经宰杀好的,因此可能会影响口感和新鲜度吧。
当我炖好端给老爹老妈的时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中医食疗是一门很深奥的学科来的,单单只以一个学期的学习是不够的。
虽然我现在所接触到的只是一点儿皮毛,但足以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尤其我是一个很喜欢吃东西的人,中医食疗让我对“食”这个观念又有了一个新的转变。
” 我真的很感谢中医食疗学这门课,感谢李恩庆老师,激发我产生了这个想法。
根据我自己上课的上些感受,我想给李恩庆老师提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李恩庆老师以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希望李恩庆老师以后能多讲一些跟男生日常有关的一些知识。
在这个学期,老师讲了很多女生生理时期等等的保健方法,我在女朋友生理期的时候熬汤水给她,很感激您呢。
但是关于男生的知识,貌似比较少。
2,对于北方的同学而言,很多人都不适应南方的水土和饮食,希望李恩庆老师有机会能讲讲有关于南方饮食的问题,比如说在南方吃什么东西容易上火,有什么药膳可以改善水土不适应的症状等等。
3,希望李恩庆老师能多讲一些利用宿舍条件就可以制作的膳食,因为我经常感到总有冲动想在下课后就做一下在课堂上学到的药膳,但是由于宿舍烹饪条件的简陋,而只能纸上谈兵。
4,希望李恩庆老师能够加强每节课跟同学的互动。
每次上课,第一节课您一直在传授知识,第二节课进行视频教学,作为学生总觉的自己参与度不够。
希望老师能够创造机会让我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ps:我有去您的blog喔,学了好几种糖水的做法呢,但是更新貌似不及时哇哈哈哈最后,感谢李恩庆老师的细心教导,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对这门课程受益终生的。
谨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理工学院建筑学 2008052140景尚龙2011.06.19篇三:中医药膳及食疗学理论学习体会通过本学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学习了中医药膳及食疗的有关知识,了解了中医食疗文化,同时也激发了自己对药膳食疗的极大兴趣。
药膳起源很早,在我国具有很悠久的历史。
首先,我了解到什么是药膳和食疗。
药膳的概念:简单讲,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调加工制作成的具有食疗作用的一种膳食。
它是中医传统知识和烹调技艺的巧妙结合。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予药用。
既具营养价值,又可保健强身、防病治病、延年益寿。
因此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作用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
他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的享受,又在无形中使身体得到滋补调养。
因此,中医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不但是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
药膳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断探索、积累而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一门临床实用学科,是中华民族祖先遗留下来宝贵的文化遗产。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医学就十分重视饮食调养与健康长寿的辨证关系,它包括食疗,即用饮食调理达到养生防病治病作用,以及药膳,即用食物与药物配伍制成膳食达到养生防治疾病的作用。
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药膳食疗保健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因而药膳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