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维修体制简介

合集下载

设备检修维护制度

设备检修维护制度

设备检修维护制度一、目的和意义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并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制定设备检修维护制度是必要的。

该制度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设备检修维护流程和管理机制,明确员工的职责和义务,提高设备维护的效率和质量,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保障企业的生产正常进行。

二、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该制度适用于所有设备维护人员,并且适用于企业内所有重要设备的检修维护,包括生产设备、办公设备、安全设备等。

三、制度内容1.设备检修计划的制定(1)每年初由设备维护负责人提出设备检修计划的初步安排,并在员工会议上进行讨论和确认。

(2)计划中应包含设备的检修周期、内容、时间、方法、责任人等相关信息。

2.设备检修预备工作(1)设备维护负责人负责安排和组织设备检修所需的材料、工具的准备工作,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2)设备维护负责人与设备操作人员协调好检修的时间,确保生产不受影响。

3.设备检修的操作流程(1)设备维护负责人根据设备检修计划,安排维护人员进行设备的检修。

(2)检修人员按照设备的使用手册和操作规程进行检修操作,确保符合技术要求。

(3)设备维护负责人对检修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检修的质量和效果。

4.设备维护记录和报告(1)检修人员在检修完毕后应填写设备维护记录,并将记录交给设备维护负责人审核。

(2)设备维护负责人将检修记录整理成报告,上报给高级管理人员,以便于监督和分析设备使用情况。

5.设备故障处理(1)设备维护负责人负责及时处理设备的故障,确保故障得到及时修复和处理。

(2)设备维护负责人要定期组织设备的故障分析会议,找出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故障再次发生。

四、职责和义务1.设备维护负责人(1)负责组织制定设备检修计划,并监督执行。

(2)负责设备维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并进行业绩考核。

(3)负责设备的备件和材料的采购工作。

(4)负责设备维护记录和报告的整理和上报工作。

(5)负责设备故障的处理和分析工作。

设备管理理念

设备管理理念

TPM管理TPM managementTPM管理一、设备维修体制简介1、事后维修----BM(Breakdown Maintenance)这是最早期的维修方式,即出了故障再修,不坏不修。

2、预防维修--PM(Preventive Maintanance)这是以检查为基础的维修,利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对故障隐患加以排除,从而避免和减少停机损失,分定期维修和预知维修两种方式。

3、改善维修--CM(Corrective Maintanance)改善维修是不断地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4、维修预防--MP(Maintenance Prevention)维修预防实际就是可维修性设计,提倡在设计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

从设计、生产上提高设备素质,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减少和避免维修。

5、生产维修--PM(Productive Maintenance)是一种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

它包含了以上四种维修方式的具体内容。

对不重要的设备仍然实行事后维修,对重要设备则实行预防维修,同时在修理中对设备进行改善维修,设备选型或自行开发设备时则注重设备的维修性(维修预防)。

二、什么叫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1、什么是TPM?TPM 的意思就是是“全员生产维修”,这是日本人在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方式,其主要点就在“生产维修”及“全员参与”上。

通过建立一个全系统员工参与的生产维修活动,使设备性能达到最优。

TPM的提出是建立在美国的生产维修体制的基础上,同时也吸收了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中国鞍钢宪法中里群众参与管理的思想。

在非日本国家,由于国情不同,对TPM的理解是:利用包括操作者在内的生产维修活动,提高设备的全面性能。

设备安全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范本

设备安全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范本

设备安全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范本一、概述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维护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设备的安全管理和检修、维修工作。

二、设备安全管理1.设立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和维修工作。

2.制定设备使用管理规定,明确设备的使用范围、使用条件和使用方法,并向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3.建立设备使用台账,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运行情况和维护情况,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新。

4.建立设备故障报修制度,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5.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修复,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6.明确设备的保养方法和周期,定期进行设备保养工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7.建立设备的安全标识,提示相关人员注意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维护。

三、设备检修制度1.设备检修周期按照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要求进行制定,同时设备检修计划要提前布置,并向相关人员进行通知。

2.设备检修工作必须由经过培训合格的工作人员进行,不得擅自开展检修工作。

3.设备检修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停机并断电,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4.检修作业过程中,必须按照检修规程进行操作,并及时记录检修情况和发现的问题。

5.设备检修结束后,必须对设备进行试运行和检查,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四、设备维修制度1.设备维修工作必须由经过培训合格的维修人员进行,不得擅自开展维修工作。

2.维修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停机并断电,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

3.维修过程中,必须按照维修规程进行操作,并及时记录维修情况和使用的材料和工具。

4.维修结束后,必须对设备进行试运行和检查,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并修复维修时发现的问题。

5.对于需要外部维修的设备,必须选择经过认证的维修单位进行维修,并保持相应的维修记录和报告。

五、设备事故处置制度1.设备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停机并断电,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TMP管理理念

TMP管理理念

TPM management TPM管理一、设备维修体制简介1、事后维修----BM(Breakdown Maintenance)这是最早期的维修方式,即出了故障再修,不坏不修。

2、预防维修--PM (Preventive Maintanance)这是以检查为基础的维修,利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对故障隐患加以排除,从而避免和减少停机损失,分定期维修和预知维修两种方式。

3、改善维修--CM(Corrective Maintanance)改善维修是不断地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4、维修预防--MP(Maintenance Prevention)维修预防实际就是可维修性设计,提倡在设计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

从设计、生产上提高设备素质,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减少和避免维修。

5、生产维修--PM(Productive Maintenance)是一种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

它包含了以上四种维修方式的具体内容。

对不重要的设备仍然实行事后维修,对重要设备则实行预防维修,同时在修理中对设备进行改善维修,设备选型或自行开发设备时则注重设备的维修性(维修预防)。

二、什么叫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1、什么是TPM?TPM的意思就是是“全员生产维修”,这是日本人在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方式,其主要点就在“生产维修”及“全员参与”上。

通过建立一个全系统员工参与的生产维修活动,使设备性能达到最优。

TPM的提出是建立在美国的生产维修体制的基础上,同时也吸收了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中国鞍钢宪法中里群众参与管理的思想。

在非日本国家,由于国情不同,对TPM的理解是:利用包括操作者在内的生产维修活动,提高设备的全面性能。

2、TPEM:Total Productive Equipment Management 就是全面生产设备管理。

设备维修管理简述(maintenance)

设备维修管理简述(maintenance)

全面生产维护(简称TPM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1.时间开动率:反映了设备的时间利用情况。 时间开动率=实际工作时间/计划工作时间。 计划工作时间=可用时间-计划停机时间。 (计划停机时间主要包括计划性维护、晨会 等消耗的时间)。 实际工作时间=计划工作时间-非计划停机时 间。 (非计划停机时间包括设备故障、产品换型、 设备调整等消耗时间)。
设备维修管理简述 (maintenance)


来源 《生产运作管理》 出版 工业出版社 作者 陈荣华 马士华 制作 刘景波(snr5aliu) 目的 仅用于学习交流 责任 如需要请够买正版书籍,请尊重知识版权
设备维修管理(maintenance)


设备和设施是企业用以生产产品和提 供服务的物质基础,对设备和设施的 维护与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竞 争力和经济效益。 将着重介绍在设备管理中占主要地位 的预防维修和全面生产维修制,具体 研究设备管理中的几种常见的设备维 修体制和决策方法。
1.计划预防修理体制 (1)计划预修体制内容 1)日常维护 2)定期清洗换油 3)定期检查 4)计划修理

2.4设备维修体制
(2)实现计划修理的方法 1)标准修理法(强制修理法) 2)定期修理法 3)检查后修理法

2.4设备维修体制
2.全面生产维护制(简称TPM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1)TPM的基本思想 1)全效益,即要求设备一生的生命周期的费用最小、 输出最大 设备综合效率(OEE)=设备生命周期的输出/设备生命 周期的输入 2)全效益,即从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改 造到跟新的设备一生的管理,因此又称全过程管理 3)全员参加,即凡是与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使用维修 有关的部门和人员都参加到设备管理行列中来

设备检修制度

设备检修制度

设备检修制度设备检修制度是指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制定的一系列检修操作和流程规范。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生产效益。

一、制度背景和目的设备是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至关重要。

设备检修制度的制定旨在规范设备检修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保证生产工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设备的检修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办公设备、仪器仪表等。

三、制度内容1. 设备检修计划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维护需求,制定设备检修计划,明确检修的时间、频率和内容。

检修计划应提前编制,并经相关部门审核和批准。

2. 设备检修流程设备检修流程应包括以下步骤:(1)设备停机和隔离:在检修前,确保设备停机并隔离,断开电源和气源,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2)设备清洁和检查:对设备进行彻底清洁,检查设备的各个部件和连接件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异常磨损和松动现象。

(3)设备维护和更换:根据设备的维护手册和维护要求,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更换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润滑、更换零部件、校准仪器等。

(4)设备测试和调试:在设备维护和更换完成后,进行设备的测试和调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指标达到要求。

(5)设备恢复和启动:在设备测试和调试通过后,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行,启动设备,确保设备能够正常投入生产。

3. 设备检修记录对每次设备检修工作,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但不限于检修日期、检修人员、检修内容、检修结果等。

检修记录应保存并归档,以备将来参考和查阅。

4. 设备故障处理在设备检修过程中,如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按照企业的故障处理流程进行处理,确保设备故障的及时排除和修复。

5. 设备检修的安全措施设备检修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确保检修人员的安全。

工程机械维修制度

工程机械维修制度

工程机械维修制度一、目的和原则制定本维修制度的目的,在于确保所有工程机械得到及时、正确的维护与修理,以减少机械故障,提高作业效率,并降低维修成本。

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定期检查、综合管理的原则,旨在通过规范化的管理,达到提升设备完好率和使用效率的目标。

二、组织结构设立专门的维修部门负责本制度的执行,该部门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必要的维修工具。

维修部门的职能包括:制定维修计划、组织日常保养、处理突发故障、记录维修历史以及评估维修效果等。

三、维修分类与周期1. 日常保养:操作人员需每日对机械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工作,并对机械的基本功能进行检查。

2. 定期保养:依据机械使用情况和厂家建议,制定周期性的保养计划,包括更换易损件、调整参数等。

3. 故障修理:发生故障时,迅速诊断问题并进行修复,严重故障应交由专业维修机构处理。

四、维修流程1. 报修:发现设备异常或故障时,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上报维修部门。

2. 诊断:维修部门接到报修后,迅速对故障进行诊断,确定维修方案和时间。

3. 维修:按照维修方案进行故障排除,必要时更换零部件。

4. 测试:完成维修后,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确保设备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5. 记录:详细记录维修过程、更换的零件及维修结果,为后续的维修提供参考。

五、安全管理在维修过程中,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使用合格的防护装备,确保维修人员的安全。

对于涉及电气、高空作业等特殊维修工作,应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执行。

六、培训与考核定期对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通过考核来评价维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断优化维修团队的专业水平。

七、设备更新与改进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技术发展,定期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或改进,以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和设备可靠性。

八、总结。

设备检修维护制度

设备检修维护制度

设备检修维护制度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良好状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设备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适用于本企业全部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工作。

2. 术语定义•设备:指用于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各类机器、设备和工具。

•检修:指对设备进行定期或临时性的检查和维护和修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维护:指对设备进行日常保养、清洁和维护和修理保养工作。

3. 负责人设备检修维护工作由企业管理负责人负责组织和监督,由设备部门具体执行。

4. 检修维护计划4.1 设备部门应依据设备的实际情况,订立设备检修维护计划,并在每年初订立下一年度的计划。

4.2 设备检修维护计划应包含以下内容:•设备名称、型号和编号;•检修维护工作内容和周期;•检修维护工作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检修维护工作的日期和时间布置;•检修维护工作涉及的料子和工具;•检修维护工作的安全措施。

4.3 设备部门应及时将检修维护计划的执行情况向企业管理负责人报告,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5. 设备检修维护流程5.1 检修准备阶段•设备部门依照检修维护计划准备所需的料子和工具;•预先了解设备的检修维护要求和工作流程;•确保检修维护日期和时间的布置。

5.2 检修维护执行阶段•依照计划进行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工作;•严格依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安全可靠;•及时处理设备中显现的问题,如损坏零件的更换等;•完成检修维护后,清理场合,归档记录。

5.3 检修维护记录阶段•设备部门将检修维护情况记录在相应的档案中;•记录包含设备的名称、型号、检修维护日期、维护内容和所使用的料子和工具等;•不定期进行检修维护记录的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工作。

6. 定期检修维护和临时检修维护6.1 定期检修维护是指依照检修维护计划进行的有计划的检修和维护工作。

定期检修维护应掩盖全部设备,并依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和使用寿命合理布置检修周期。

6.2 临时检修维护是指在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下进行的紧急检修和维护工作。

TPM全面设备维修管理体制

TPM全面设备维修管理体制

TPM(TNPM)与企业其它管理体系的关系摘要:本文对现代设备管理,TPM(全员生产维修)、TNPM(全员规范化生产维修)、TQM(全面质量管理)和IS09000认证体系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分析了其相互关系,并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实情做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TPM ; TQM ; IS09000;设备;管理笔者曾听到一些企业领导说“我们先实行了TQM,但效果不好,现在引进了更先进的IS09000,获得了国际贸易的通行证,设备管理运用了TPM (T NPM)…”,这些说法其实存在着严重的概念错误,同时也说明许多国内企业对TQM,IS09000和TPM (TNPM)缺乏本质的认知,这势必严重影响实施效果,本文就此作一些论述。

一、TPM与TNPM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设备工程师协会倡导“全面设备维护”(TPM)这样一种新的管理体制和模式。

TPM是以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设备时间、空间全系统为载体,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保养和维修体制。

从设备管理角度看,TPM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功能,以零故障和零缺陷为追求的目标。

从实施过程看,TPM是以降低六大损失(设备故障、安装调整、空转短暂停机、速度降低、加工废品、初期未达产)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的。

TPM 讲三个“全”,即全效率、全系统、全员。

全效率又称设备综合效率,就是要追求最大的设备综合效率;全系统包括时序上(设备的一生)、空间上(设备从内到外,涉及每一个零部件)和功能上的全系统;“全员”即在设备管理上贯彻全员的思想。

开展“5S”活动是TPM的基础和精华;开展以点检为中心的设备管理方法是TPM的重要内容;维修部门的日程化维修与生产部门的自主维修小组活动协同配合是TPM的两大支柱。

全员参与设备维修的困难和问题是操作工人是否愿意;制度上是否允许;素质上是否可能。

前两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只要把企业文化、行为科学、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搞上去,可以使操作工人由“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

精选设备维修发展简介

精选设备维修发展简介
❖ 预防维修包括二个方面内容: (1)设备的日常维护(检查、清洁、润滑)。 (2)重要设备定期检查,发现异常预先修理。 (3)重要设备年初检查,做成年度设备维修保养计划。
❖ 管理界把设备管理发展的这两个时期(事后维修和预防维修)称为传统 的设备管理时期。
3. 预防维修(PM)
❖ 重要设备判定的原则 ❖ 重要设备分值=设备利用率分值*设备故障率分值(分值≥36,为重要设
备)
❖ 设备利用率= 开机时间(月) ×100% 工作小时(月)
❖ 设备故障率= 故障停机时间(月)×100% 工作运转时间 (月)
❖ 开机时间由制造部各车间主管进行统计。 ❖ 故障停机时间通过设备报修单上的数据进行统计。
3. 预防维修(PM)
❖ 设备利用率
设备利用率
0-10% 11%-20% 21%-30% 31%-40% 41%-50% 51%-60% 61%-70% 71%-80% 81%-90% 91%-100%
1.设备维修的发展阶段
全员生产维修(TPM) 生产维修(PM) 维修预防(MP) 改善维修(CM) 预防维修(PM) 事后维修(BM)
2. 事后维修(BM)
❖ 二十世纪初,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普及,机械作业逐步替代手工作业,它 克服了手工作业质量不稳定、无法大批量生产、成本高等缺点。尤其是 上世纪30年代以后,美国的制造业对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突出,伴随而 来的设备故障率也与日俱增,严重影响着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
TPM案例分析
❖ 在对一台设备成功进行TPM后,其案例记录会表明TPM确能大幅提高产 品质量,厂方会因而更加支持对下一台设备采用TPM技术,如此下去, 就可以把整个生产线的状态提高到世界级水平,公司的生产率也会显著提 高。

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

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

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一、引言设备设施是企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为了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必须建立健全的设备设施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

本文将从设备设施管理、检修、维修等方面,详细阐述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设备设施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

二、设备设施管理1.设备设施的分类与编号企业应根据设备设施的用途、特点和重要性,将其分类管理。

如生产设备、辅助设备、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等。

同时,为便于管理和识别,应对设备设施进行编号,建立设备设施档案。

2.设备设施的采购与验收企业应根据生产需求,制定设备设施采购计划。

采购时,应选择质量可靠、性能优良、售后服务好的设备设施。

设备设施到货后,应进行验收,确保其符合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3.设备设施的安装与调试设备设施安装前,应制定详细的安装方案,确保安装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安装完成后,进行调试,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4.设备设施的运行与维护企业应制定设备设施的运行与维护计划,明确维护保养的内容、周期和方法。

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5.设备设施的改造与更新根据生产需求和技术发展,对设备设施进行改造与更新。

改造与更新应充分考虑设备设施的性能、质量和经济效益,确保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三、设备设施的检修1.检修计划的制定企业应根据设备设施的运行状况、故障率、生产需求等因素,制定检修计划。

检修计划应包括检修项目、检修时间、检修人员和检修费用等。

2.检修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检修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检修质量和安全。

检修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检修规程,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3.检修记录与总结检修结束后,应填写检修记录,包括检修项目、检修时间、检修人员和检修结果等。

对检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总结,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四、设备设施的维修1.维修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维修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维修质量和安全。

设备计划修理制度范本

设备计划修理制度范本

设备计划修理制度范本一、修理范围和责任1. 涵盖范围:本设备修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设备的维修和维护工作。

2. 责任划分:设备维修由专业设备维修人员负责,并由设备管理员进行统筹协调。

二、设备维修管理流程1. 设备报修a) 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的员工应立即向设备管理员报修,并详细描述故障或异常情况。

b) 设备管理员接到报修信息后应尽快进行记录,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2. 维修评估a) 维修人员接到设备管理员通知后,应尽快到达现场进行评估。

b) 维修人员对设备故障进行细致分析,并给出修理方案和预估维修时间。

c) 维修人员将维修方案及预估维修时间提交给设备管理员,并等待设备管理员的批准。

3. 维修实施a) 维修人员获得设备管理员的批准后,按照维修方案进行维修工作。

b) 维修人员应按照公司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进行维修工作,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

c) 维修人员应及时与设备管理员沟通维修进度,确保维修工作按计划进行。

4. 维修完成与验收a) 维修人员完成维修工作后,应与设备管理员进行验收。

b) 设备管理员应仔细检查修复后的设备,确保设备功能完好,并记录下修复情况。

5. 工作记录和报告a) 设备管理员应对设备维修情况进行记录,包括故障情况、维修方案与实施、修复时间等。

b) 设备管理员应每月定期汇总设备维修情况,并向上级主管报告。

三、预防措施和维护要求1. 设备定期维护:设备管理员应制定设备定期维护计划,并按照计划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

2. 巡检工作:设备管理员应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潜在故障。

3. 设备保养:设备维修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如更换易损件、清洁设备等。

4. 停工维护:对于大修、重要设备的维修,设备管理员应提前计划停工时间,并与相关部门和员工进行协调。

四、维修记录和统计分析1. 维修记录:设备管理员应及时记录设备的故障与修复情况,并保存相应的维修记录。

2. 统计分析:设备管理员应根据维修记录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分析故障原因和频率,以便制定改进措施。

设备计划检修管理制度

设备计划检修管理制度

设备计划检修管理制度一、概述设备计划检修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设备按时检修、运行稳定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该制度包括设备检修计划编制、检修任务分配、检修材料准备、检修作业执行、检修质量控制等环节。

二、设备检修计划编制1. 检修周期确定设备的检修周期应根据其使用情况和厂家要求进行合理确定,确保设备状态良好、性能稳定。

2. 检修内容明确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和维护手册要求,明确每次检修所需的项目和内容,确保全面检修设备。

3. 检修计划编制根据设备的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制定年度、季度和月度的检修计划,并按时下发给相关人员。

三、检修任务分配1. 任务调度根据检修计划,结合设备的使用情况和优先级,合理安排检修任务,确保设备的连续运行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2. 任务分工根据检修项目的性质和难度,合理分配检修任务给人员,并明确工作内容和要求。

四、检修材料准备1. 材料申请根据检修计划,及时向仓库提交检修材料申请,确保检修所需材料的及时供应。

2. 材料检查对所申请的检修材料进行检查,确保其质量合格,并按时送至现场。

五、检修作业执行1. 安全措施在进行设备检修作业前,必须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并告知参与作业人员。

确保作业过程中的人员安全。

2. 作业流程根据检修任务和工作内容,按照规定的作业流程进行检修作业,确保检修的全面和高效。

3. 记录与汇报检修作业人员应做好作业记录,并及时向上级报告作业进展情况。

六、检修质量控制1. 质量检查对检修后的设备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2. 运行试验对检修后的设备进行必要的运行试验,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和安全。

七、异常情况处理1. 异常情况记录在检修作业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记录,以便分析原因和采取相应措施。

2. 异常情况处理对于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八、检修结案和总结1. 检修结案在完成检修作业后,及时进行检修结案,做好相关记录。

设备检修、保养管理制度

设备检修、保养管理制度

设备检修、保养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设备检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效率。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设备的检修和保养工作,包括生产设备、办公设备以及其他各类设备。

三、定义1. 设备检修:指对设备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维修、检查、更换零件等工作。

2. 设备保养:指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清洁、润滑、调整等工作。

四、责任与义务1. 负责人:负责设备的维护、检修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按时进行维修和保养。

2. 设备操作人员:按照制度要求,正确使用设备,并及时上报异常情况。

3. 维修工程师:负责设备的维修工作,确保设备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工作。

4. 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的购买、报废、维修计划的制定以及设备档案的管理。

五、设备检修管理1. 计划制定:每年制定设备检修计划,明确每台设备的检修周期和内容。

2. 检查记录:对每次检修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检修日期、检修人员、检修内容等。

3. 零部件更换: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和检修记录,及时更换损坏的零部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 故障排除:对设备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排查,找出并解决问题原因。

六、设备保养管理1. 清洁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工作,清除杂物和灰尘,保持设备表面干净。

2. 润滑保养:按照设备说明书要求,对设备的润滑部位进行定期润滑,确保设备运转顺畅。

3. 调整保养:定期对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检查和调整,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4. 预防保养: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和维修记录,制定相应的预防保养计划,提前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

七、设备档案管理1. 设备购买档案:对购买的设备,建立详细的档案,包括设备型号、生产厂家、购买日期等信息。

2. 设备维修档案:对每次维修记录进行归档,包括维修日期、维修内容、维修费用等信息。

3. 设备报废档案:设备报废前做详细记录,包括报废理由、报废日期等信息。

八、培训与宣传1. 培训计划:制定设备检修、保养培训计划,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检修、保养能力。

设备维修制度

设备维修制度

设备维修制度1. 引言设备维修制度是为了保障公司设备的正常运转,减少设备故障造成的损失,提高生产效率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公司设备维修制度的具体内容和执行流程。

2. 制度目的设备维修制度的目的在于: - 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 减少设备故障对生产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 提高设备维修的效率和准确性 - 统一设备维修流程,规范操作3. 设备维修流程3.1 设备故障申报当发现设备故障时,任何员工都可以通过故障申报系统提交设备故障申报,包括故障描述、设备编号、故障类型等信息。

故障申报系统由设备维修部门负责维护和管理。

3.2 设备故障评估设备维修部门收到故障申报后,将对故障进行评估,确定故障的紧急程度和所需维修资源。

评估结果将会通过故障申报系统反馈给申报人,并按照优先级进行排队。

3.3 维修计划制定根据故障评估结果,设备维修部门将制定维修计划,明确维修所需资源、人员需求以及维修时间等。

维修计划需经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方可执行。

3.4 维修执行设备维修部门按照维修计划组织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的维修工作。

维修人员需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维修操作,记录维修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和操作步骤。

3.5 维修记录和汇报维修人员在完成维修工作后,需及时填写维修记录,并将维修结果汇报给设备维修部门。

维修记录中应包含维修日期、维修人员、维修内容等信息。

设备维修部门将收集、整理维修记录,并提交给相关部门参考。

3.6 设备维修验收设备维修部门将对维修完成的设备进行验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质量。

如果设备未能通过验收,则维修人员需继续修复或更换设备。

4. 管理与监督为了确保设备维修制度的有效执行,公司将建立相应的管理与监督机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定期对设备维修制度进行评估和更新,确保其符合实际需求•设立设备维修负责人,负责制度的管理和维护•建立设备维修绩效考核制度,对维修人员和维修结果进行评估•定期组织设备维修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维修水平•设立监督机构,对设备维修流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5. 结论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公司设备维修制度的具体内容和执行流程,包括设备故障申报、维修计划制定、维修执行、维修记录和汇报等环节。

设备检修维护制度

设备检修维护制度

设备检修维护制度
是指企业或机构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寿命,制定并执行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

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障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确保设备按照规定的维护计划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

设备检修维护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设备管理责任:规定设备检修维护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 设备检修维护计划:制定设备检修和维护的时间表和计划,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需求,确定检修的频率和方法。

3. 设备检修维护程序:明确设备检修的步骤和流程,包括设备停机、检查、维修、试运行等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和要求。

4. 检修维护记录:规定设备检修维护的记录方式和要求,记录设备的检修、维护情况,包括维修项目、维修时间、维修人员等信息。

5. 设备备件管理:建立设备备件的管理制度,确保备件的采购、储存和使用符合要求,及时补充和更新设备备件。

6. 设备维修保养培训:组织设备维修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和维护质量,保证设备维修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设备检修维护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生产运行质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停机时间,保障生产的
正常进行。

同时,也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设备检修制度

设备检修制度

设备检修制度
是指企业或组织建立起来的对设备进行定期、计划性、有组织的检修和维护的一套规范、制度和程序。

设备检修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故障率和事故发生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设备检修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检修计划:制定设备检修的时间表和计划,明确检修内容、检修人员和检修方法。

2. 检修标准:制定设备检修的标准和要求,包括检修的规范、过程和指导。

3. 检修流程:明确设备检修的流程和程序,包括设备停机、检修准备、检修操作、检修记录和检修报告等。

4. 检修策略:确定设备检修的策略和方法,包括预防性维护、修复性维护和改进性维护等。

5. 检修人员:确定设备检修的人员需求和培训要求,保证检修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6. 检修设备和工具:提供适用的设备和工具,确保检修人员能够有效地进行设备检修。

7. 检修记录和报告:建立设备检修的记录和报告系统,记录检修过程、检修结果和问题反馈等。

8. 检修改进:根据检修记录和报告,对设备检修制度和方法进行不断改进和优化。

设备检修制度的执行可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减少设备故障和事故的发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设备检修制度也需要与相关法律法规相结合,确保设备的合规运行和环境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PM管理TPM managementTPM管理一、设备维修体制简介1、事后维修----BM(Breakdown Maintenance)这是最早期的维修方式,即出了故障再修,不坏不修。

2、预防维修--PM(Preventive Maintanance)这是以检查为基础的维修,利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对故障隐患加以排除,从而避免和减少停机损失,分定期维修和预知维修两种方式。

3、改善维修--CM(Corrective Maintanance)改善维修是不断地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4、维修预防--MP(Maintenance Prevention)维修预防实际就是可维修性设计,提倡在设计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

从设计、生产上提高设备素质,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减少和避免维修。

5、生产维修--PM(Productive Maintenance)是一种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

它包含了以上四种维修方式的具体内容。

对不重要的设备仍然实行事后维修,对重要设备则实行预防维修,同时在修理中对设备进行改善维修,设备选型或自行开发设备时则注重设备的维修性(维修预防)。

二、什么叫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1、什么是TPM?TPM的意思就是是“全员生产维修”,这是日本人在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方式,其主要点就在“生产维修”及“全员参与”上。

通过建立一个全系统员工参与的生产维修活动,使设备性能达到最优。

TPM的提出是建立在美国的生产维修体制的基础上,同时也吸收了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中国鞍钢宪法中里群众参与管理的思想。

在非日本国家,由于国情不同,对TPM的理解是:利用包括操作者在内的生产维修活动,提高设备的全面性能。

2、TPEM:Total Productive Equipment Management 就是全面生产设备管理。

这是一种新的维修思想,是由国际TPM协会发展出来的。

它是根据非日本文化的特点制定的。

使得在一个工厂里安装TPM活动更容易成功一些,和日本的TPM不同的是它的柔性更大一些,也就是说你可根据工厂设备的实际需求来决定开展TPM的内容,也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方法。

三、TPM的特点:TPM的特点就是三个“全”,即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加。

全效率:指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评价和设备综合效率。

全系统:指生产维修系统的各个方法都要包括在内。

即是PM、MP、CM、BM等都要包含。

全员参加:指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都要参加,尤其注重的是操作者的自主小组活动。

四、TPM的目标TPM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零”,即停机为零、废品为零、事故为零、速度损失为零。

停机为零:指计划外的设备停机时间为零。

计划外的停机对生产造成冲击相当大,使整个生产发生困难,造成资源闲置等浪费。

计划时间要有一个合理值,不能为了满足非计划停机为零而使计划停机时间值达到很高。

废品为零:指由设备原因造成的废品为零。

“完美的质量需要完善的机器”,机器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而人是保证机器好坏的关键。

事故为零:指设备运行过程中事故为零。

设备事故的危害非常大,影响生产不说,可能会造成人身伤害,严重的可能会“机毁人亡”。

速度损失为零:指设备速度降低造成的产量损失为零。

由于设备保养不好,设备精度降低而不能按高速度使用设备,等于降低了设备性能。

五、推行TPM的要素推行TPM要从三大要素上下功夫,这三大要素是:1、提高工作技能:不管是操作工,还是设备工程师,都要努力提高工作技能,没有好的工作技能,全员参与将是一句空话。

2、改进精神面貌:精神面貌好,才能形成好的团队,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3、改善操作环境:通过5S等活动,使操作环境良好,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兴趣及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设备事故。

现场整洁,物料、工具等分门别类摆放,也可使设置调整时间缩短。

六、TPM开展步骤开展TPM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各方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工厂领导层的支持。

具体开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0个具体步骤。

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制定TPM计划,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

可进行如下四个步骤的工作。

①TPM引进宣传和人员培训主要是向企业员工宣传TPM的好处,可以创造的效益,教育员工要树立团结概念,打破“操作工只管操作,维修工只管维修”的思维习惯。

②建立组织机构推动TPM 成立推进委员会,范围可从公司级到工段级、层层指定负责人,赋予权利、责任,企业、部门的推进委员会最好是专职的脱产机构,同时还可成立各种专业的项目组,对TPM的推行进行指导、培训、解决现场推进困难问题。

③建立基本的TPM策略和目标TPM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a.目的是什么(what)b.量达到多少(How much) c.时间表(when)也就是,什么时间在那些指标上达到什么水平,考虑问题顺序可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外部要求→内部问题→基本策略→目标范围总目标④建立TPM推进总计划制定一个全局的计划,提出口号,使TPM能有效地推行下去。

逐步向四个“零”的总目标迈进。

计划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的五个方面。

A:改进设备综合效率;B:建立操作工人的自主维修程序;C:质量保证;D:维修部门的工作计划表;E:教育及培训、提高认识和技能。

2、引进实施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制定目标,落实各项措施,步步深入开展工作。

烽火猎聘资深顾问认为可进行如下五方面的工作。

①制定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的措施成立各专业项目小组,小组成员包括设备工程师、操作员及维修人员等。

项目小组有计划地选择不同种类的关键设备,抓住典型总结经验,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项目小组要帮助基层操作小组确定设备点检和清理润滑部位,解决维修难点,提高操作工人的自主维修信心。

②建立自主维修程序首先要克服传统的“我操作,你维修”的分工概念,要帮助操作工人树立起“操作工人能自主维修,每个人对设备负责”的信心和思想。

推行5S活动,并在5S的基础上推行自主维修“七步法”。

自主维修“七步法” 步骤名称内容 1 初始清洁清理灰尘,搞好润滑,紧固螺丝 2 制定对策防止灰尘,油泥污染,改进难以清理部位的状况,减少清洁困难 3 建立清洁润滑标准逐台设备,逐点建立合理的清洁润滑标准 4 检查按照检查手册检查设备状况,由小组长引导小组成员进行各检查项目 5 自检建立自检标准,按照自检表进行检查,并参考维修部门的检查表改进小组的自检标准。

树立新目标和维修部确定不同检查范畴的界限,避免重叠和责任不明。

6 整理和整顿制定各个工作场所的标准,如清洁润滑标准,现场清洁标准,数据记录标准,工具、部件保养标准等等7 自动、自主维修工人可以自觉,熟练进行自主维修,自信心强,有成就感。

③做好维修计划维修计划指的是维修部门的日常维修计划,这要和小组的自主维修活动结合进行。

并根据小组的开展情况对维修计划进行研究及调整。

最好是生产部经理与设备科长召开每日例会,随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随时安排及调整维修计划。

④提高操作和维修技能的培训培训是一种多倍回报的投资,不但要对操作人员的维修技能进行培训,而且也要对他们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

培训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有层次地进行培训。

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工段长培训管理技能,基本的设计修改技术有经验的工人培训维修应用技术高级操作工学习基本维修技能,故障诊断与修理初级,新工人学习基本操作技能⑤建立设备初期的管理程序设备负荷运行中出现的不少问题往往在设备设计、研造、制造、安装、试运行阶段就已隐藏了。

因此,设备前期管理要考虑维修预防和无维修设计,在设备选型(或设计研制)、安装、调试及试运行阶段,根据试验结果和出现的问题改进设备,具体目标是: ①在设备投资规划的限度内争取达到最高水平②减少从设计到稳定运行的周期③工作负荷小④保证设计在可靠性、维修性、经济运行和安全性方面都达到最高水平。

3、巩固阶段此阶段主要是检查评估TPM的结果。

改进不足,并制定下一步更高的目标。

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10个步骤:1、TPM引进宣传和人员培训按不同层次进行不同的培训2、建立TPM 推进机构成立各级TPM推进委员会和专业组织3、制定TPM基本方针和目标提出基准点和设定目标结果4、制定TPM推进总计划整体计划引进5、制定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的措施选定设备,由专业指导小组协助改善实施6、建立自主维修体制小组自主维修7、维修计划维修部门的日常维修阶段8、提高操作和维修技能的培训分层次进行各种技能培训9、建立前期设备管理体制维修预防设计,早期管理程序生命周期费用巩固提高10、总结提高,全面推行TPM 总结评估,找差距,制定更高目标。

七、TPM中的小组自主活动TPM小组自主活动最好纳入到组织系统柜架中,其主要活动内容及目标是四“无”,即:无废品、无故障、无事故、无工作差错,主要特征就是全员参与,把以前由少数人做的事情变成全体人员的自觉行动。

1、小组的组成及活动方式小组是车间属下的基层组织,一般为3-10人,组长由民主选举产生,每周要开一次例会,时间约0.5-1小时,公司的TPM大会每年要召开两次,对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

2、小组活动的主要内容①根据企业TPM总计划,制定本小组的努力目标②提出减少故障停机的建议和措施,提出个人完成的目标③认真填写设备状态记录,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④定期开会,评价目标完成情况⑤评定成果并制定新目标小组活动在各个阶段是有所侧重的,TPM实施初期,以清洁、培训为主。

中期以维修操作为主,后期以小组会议、检查和自主维修为主。

3、小组活动的行为科学思想小组活动的目标和要公司的目标一致,就要把完成公司的目标变成每一员工的需要。

此点能否做好,主要看管理思想。

“权威性”的管理模式只注重生产变量,习惯以“规则”“命令”管理企业,员工对上级有惧怕心理,这种管理只能在短期内提高生产率。

“参与型”管理比较注意人的利益,成就感,上进心,生产率的提高是长期的。

好的管理应该是将“权威型”与“参与型”结合起来。

但要以“参与型”为主。

4、小组活动的评价主要看四个方面的情况①自我发展阶段:自觉要求掌握技术,有自信心②改进提高阶段:不断改进工作及技术,有成就感③解决问题阶段:目标与企业目标互补,自觉解决问题④自主管理阶段:设定小组更高目标,独立自主工作八、TPM中的设备点检制1、点检制定义:点检制是以点检为中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点检制的医学内涵就象人要做身体检查一样,利用一些检查手段,对设备进行早期检查、诊断和维修。

每个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点检制度。

2、“三位一体”点检制及五层防护线的概念“三位一体”:指岗位操作员的日常点检、专业点检员的定期点检、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三者结合起来的点检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