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域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论文武山县县域分析报告

目录

武山县县域分析报告 (3)

前言 (3)

一、地理概况 (3)

1.地理位置 (3)

2.气候条件 (4)

二、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4)

2.无限资源 (5)

三、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5)

1.经济背景 (5)

2.文化背景 (7)

3.人口与劳动力 (8)

4.政策与制度 (8)

四、发展整体评价 (10)

参考文献: (11)

武山县县域分析报告

前言

武山县历史悠久,公元188年东汉时期始置新兴县,宋改为宁远县,1914年改武山县,以县西有武成山得名,开发建设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总人口439500人。

“十二五”时期,是武山县进一步夯实基础、积蓄后劲、提升优势,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准确分析形势,对其进行区域分析,是努力建设富裕武山、生态武山、和谐武山、魅力武山的必要前提。

一、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端,地处秦岭山地北坡西段与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复合地带,海拔1365-3120米,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均向河谷川区倾斜。东与甘谷县交界,北与通渭县毗邻,西与陇西县、漳县接壤,南与岷县、礼县相连。下为武山县位置示意图与基本地形图:

2.气候条件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3℃,无霜期195天,年均日照2331小时,降水量500毫升左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自然条件较越。

二、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1.有限资源

(1)土地资源

全县总耕地61.95万亩,其中山地面积53.93万亩,川水地7.89万亩;全县有林地44.7万亩,宜牧荒山21万亩,草地77.6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47亩。总体来看,人均占有耕地少,低于全省水平(2.46亩),且多为山地耕地。但川水地土壤肥沃,且灌溉较为方便,适于种植蔬菜。

(2)水资源

境内水资源较为丰富,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渭河及其5条支流从横交错,分布均匀,年流量达9.3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达2.12亿立方米。从全县地域来看,河谷地带可以利用渭河水及其支流进行灌溉,然而山区由于无法进行灌溉且降雨时空不均。渭河在武山境内的重要支流榜沙河流量大,具有发展水电的条件,“十二五”已规划建设马力榜沙水电站、王门水电站、子年水电站等项目。(3)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储量较大,温泉钼矿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非金属

矿中蛇纹岩(鸳鸯玉石)储量3.2亿立方米,石灰石储量15亿吨,花岗岩储量5亿立方米,发展工业经济拥有一定基础。其中鸳鸯玉石可加工成各种不同的玉器,集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与一身。

2.无限资源

武山光热资源较为充足,年平均气温10.3℃,无霜期195天,年均日照2331小时,能满足能为作物生长提供基本条件。

三、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1.经济背景

(1)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

2011年,全县GDP达33.2373亿元,在2011年甘肃县域GDP

排序中为第23,占全省GDP比例0.66%,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值为12.8862亿元,为全省县域排名第四,占全省比例为1.90%;第二产业7.8476亿元,为全省县域排名第三十八;第三产业值为12.5035亿元,为全省县域排名第十八。由此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在全县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全省范围来看,第一产业产值在县域排名中较前且切占得比例也较高。

武山的土壤、气候适宜多种作物生长,是全国的蔬菜和果品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全国绿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和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业县,武山被命名为“中国韭菜之乡”,韭菜为武山蔬菜的主要特色优势产品,种植区域由原来渭河流域6乡镇发展到12个乡镇的203个村,面积

由1978年的3600亩发展到4.2万亩,年产量达到1.74亿公斤,年总产值达到1.2亿元,建成了以洛门、山丹为中心的两个万亩无公害韭菜基地,洛门蔬菜批发市场是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和商务部“双百”市场。全县有21个农产品被认定为国家绿色A级产品。依托资源优势,蔬菜、畜牧、洋芋三大农业支柱产业初具规模,中药材、全膜玉米和蚕豆三小特色产业发展,以农副产品种植和加工为主的特色农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武山县工业园区已在建设过程当中,按照规划将该园区打造成以绿色食品的精深加工为主,新型建材为辅的省部级样板经济园区;武山城区周边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阵地;周边地区商贸服务、流通的综合基地;西安—天水—兰州区域商品交流通道上重要的仓储中转站。

(2)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

2011年,武山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220元,在甘肃县域排名第38,低于全省水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6.7182亿元,全省排名第25.社会消费品总额为12.5040亿元,全省排名第19。由此可见,全县消费能力较强,但收入不足。所以提高居民收入仍是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刺激消费的最有效手段。

(3)市场化水平

由于市场意识较弱,人们的经济活动比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消费品主要为基础的生活资料和农业生产资料,由于受市场规模和需求门槛的影响,许多经济活动未能进行。

(4)基础设施配置水平

总体来看,基础设施配置水平较好,陇海铁路从东到西贯穿全境,全长46.25公里,有武山、洛门、鸳鸯、贺店4个中间站;天定高速公路从东到西贯穿全境,有洛门、武山、鸳鸯三个出入口,一个服务站;316国道穿境而过;兰成渝输油管道过境全长63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电、通农机路。95%的村通了电话,移动信号覆盖率达95%。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2%、93%,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72所,卫生医疗机构达到31个,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67.6%、96.6%、51.2%。“十一五”期末,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865公里,乡镇通油路率达到100%,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率达到42%,自然村通公路率达到73%。“十一五”期间新修梯田1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1平方公里;新修堤防26.7公里,各类灌溉工程100处,新增节水灌面6.6万亩;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处,解决了13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造林10.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4%。新修沼气池1.4万眼。实施城镇基础设施项目100多项,建成了一大批道路及排水、供热、供水、堤防、绿化等市政工程。城区面积由“十五”末的3.2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7.8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7%。完成了71项交通、教育、卫生、文化和广播电视基础设施等灾后重建项目。2011年,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8.1073亿元。

2.文化背景

武山位于渭河上游,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古“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