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ppt课件

合集下载

氨、铵盐 PPT课件 通用

氨、铵盐 PPT课件 通用
喷泉实验
氨的喷泉实验
(1)实验原理:利用气体极易被一 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是气体 容器(烧瓶)内压强降低,外界大 气压把液体压人气体容器内,在玻 璃导管尖嘴处形成“喷泉”。
(2)成功关键:①气密性好;②烧 瓶干燥;③气体收集满,且在吸收 液中被吸收的既快又多。
只要是气体易溶于吸收剂,均可做喷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烧瓶口, 若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收满。
如何干燥氨气? 碱石灰
用途
1。制硝酸 2。制铵盐,如NH4Cl等 3。制纯碱——侯德榜制碱法 4。制化肥
5。致冷剂——液氨
练习:
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氨气: NH4+ +OH-=NH3+H2O B.氢氧化钠和氯化铵溶液混合加热:
NH4+ +OH-=NH3·H2O C.氨水中加盐酸: NH3·H2O +H+ = NH4+ +H2O D.氨气通入硫酸: NH3 +H+ = NH4+
2.已知氨水的密度为0.990g/cm3时,氨的质量 分数为2%,氨水的密度为0.930g/cm3时,氨的 质量分数为18%.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 5a%的氨水按等体积混合均匀后,混合溶液中 氨的质量分数为( )

20、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别放纵善变的情绪。

15、所有的辉煌和伟大,一定伴随着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风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

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

17、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会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高一化学氨的课件

高一化学氨的课件
3、附近居民怎样做才能避免受伤?
用湿毛巾捂住鼻孔呼吸,尽快逃离现场
防化兵在水幕的保护下,一点一点接近氨气罐
;搜狗开户 搜狗开户;
会尔の功夫,神光壹闪丶搜狗二人还没有来得及睁开眼睛,就有壹道至强の道力,劈向了搜狗二人丶"轰。"七龙还没有反应过来,便被壹股道力,给震得脑袋是七晕八转の,这壹转眼就不行了,马上就昏了过去丶而搜狗此时也是被震得左闪右躲,现在还没有看清来物,只是天眼所看 到之处,都是巨大の阴影在覆盖着他们二人丶搜狗壹边捞着七龙,壹边踩着寒冰王座,在阴影之下闪躲丶头顶の这个生物十分强悍,只是好像这个地方并不大,这个生物也无法放开手脚,这才没有将他们给击忠丶"遁!"搜狗也施展了隐遁之术,不过却发现,没有什么效果,还是可以 被这家伙の触手给追踪到丶大量の黑色の触手,壹浪高过壹浪,如同树藤壹样从四面八方卷过来,要将他们二人给逼死丶"破!"搜狗没有再闪躲了,而是站立虚空,面对着大量包围过来の触手,搜狗将七龙丢进了玄世界丶"砰砰砰砰。""砰砰砰。"在搜狗の护体神光之外,突然出现 了几百柄白色の光剑,大量の触手迎了上来,将搜狗给困住丶不过面对这些光剑,却被突然释放の几百道光剑,将这些触手都给斩断了丶触手潮退去,搜狗抬头终于是看到了壹张巨大の黑脸丶在这个生物の底部,有壹个如磨盘壹样の,巨大の脸,这是壹张鬼脸,眼睛如空白の边框, 看上去十分恐怖丶"果然有些本事,怪不得能闯到这里了丶"生物口吐人言,嘶哑の声音,如同来自九幽地狱,十分恐怖,摄人心魂丶搜狗右手在眉心壹点,便将这种蛊惑之力,给撇开了丶他强忍着喉咙鲜血の滚动,没有将这口血给吐出来丶而是选择了将这壹口血给炼化掉了,化作了 极力令他の眉心闪动了几下丶猫补忠文叁6叁0君落情(猫补忠文)叁6叁0"果然有些本事,怪不得能闯

氨气-高一化学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氨气-高一化学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二)1931 年,卡尔·博施因 为改进合成氨方法获得诺贝尔 化学奖。
(三)2007 年10月诺贝尔化 学奖授予了德国化学家格哈 德·埃特尔,理由是他发现了哈 伯-博施法合成氨的作用机理。
一、氨的分子结构
氨的电子式 结构式 球棍模型 空间填充模型
三角锥形
二、氨的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P13总结氨的物理性质
三.氨气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氨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700
体积氨;NH3溶于水反应后,大部分NH3与水结合成 NH3·H2O, NH3·H2O可
以小部分电离成NH4+和OH-。
一水合氨
NH3+H2O⇌NH3·H2O⇌NH4+ + OH-
氨气溶于水的溶液叫氨水,因NH3·H2O是弱碱,可部分电离出OH-,从而 使溶液呈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或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氨水中含有 的粒子有: NH3·H2O、H2O、NH3、NH4+、OH-、H+
4.氨气的还原性
NH3中的氮元素的价态为-3,是氮元素的最低价,因此具有还原性。
NH3不仅能被催化氧化生成NO,在纯氧中燃烧能生成N2。在一定条件下,NH3
还能被Cl2、CuO等氧化。
氨的催化氧化: 4NH3+5O2催==化△==剂= 4NO+6H2O
(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在纯氧中燃烧
点燃
4NH3+3O2====2N2+6H2O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气味,易溶于水 物质分类:碱性氢化物 化合价:还原性
成分:三分四离 溶质:一水合氨(一元弱碱) 性质:挥发性,不稳定性、碱性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氨公开课课件(2023版ppt)

氨公开课课件(2023版ppt)

配位化合物:氨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 位化合物,如氨合银、氨合铜等,具 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质。
配位反应:氨与金属离子发生配位反 应,形成配位化合物,如氨与硝酸银 反应生成氨合银。
配位平衡:氨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 存在平衡,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来调节 配位平衡。
氨的物理性质
氨的熔点、沸点
氨的熔点: -77
氨的沸点: -33
瓶中
2
反应原理: 氯化铵和氢 氧化钙反应 生成氨气和
氯化钙
5
产物纯化: 通过碱石灰 干燥氨气, 得到纯净的
氨气
3
反应条件: 加热,温度 控制在100-
150℃
6
安全注意事 项:实验过 程中注意通 风,防止氨
气中毒
氨的实验室检测
01
检测方法:分光光度
法、离子色谱法、气
相色谱法等
02
检测项目:氨含量、
氨的凝固 点:-107
1
2
3
氨的蒸发 热:28
4
氨的密度、溶解度
01
04
氨的毒性:氨气具有毒性, 吸入过量可能导致中毒
02
03
氨的挥发性:氨气具有较 强的挥发性,常温下即可 挥发
氨的溶解度:氨在水中的 溶解度较高,常温下可溶 解约1000倍体积的水
氨的密度:氨气在标准状 态下的密度为0
氨的毒性、安全防护
氨的污染治理技术:吸 收法、吸附法、催化氧 化法、生物处理法等
氨的污染危害:对人体 健康、生态环境、空气 质量等造成影响
氨的污染治理政策:制 定排放标准、加强监管、 推广清洁生产等
氨的绿色化学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绿色化学概念: 以减少环境污染 和资源消耗为目 标的化学研究

氨和铵盐ppt课件

氨和铵盐ppt课件
弱碱
NH3·H2O
NH3
3.氨与酸反应(1)氨与氯化氢相遇时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工业上用氨、二氧化碳和水制取碳酸氢铵的化学方程式是 。(3)工业上用硫酸吸收氨的化学方程式是 。
产生白烟
NH3+HCl
===NH4Cl
1.向盛有少量硫酸铵溶液(或氯化铵溶液、硝酸铵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用镊子夹住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H2O
2.铵盐溶液与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铵盐溶液与烧碱溶液混合后加热: 。(2)铵盐稀溶液与烧碱稀溶液混合: 。(3)铵盐浓溶液与烧碱浓溶液混合: 。
吸收水蒸气,干燥氨气
向下排空气
(4)验满方法①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 ;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 产生。(5)尾气处理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 浸湿的棉花球。
3.根据铵盐的性质,分析应当怎样合理地储存和施用铵态氮肥?提示 贮存铵态氮肥时,为了防止受热分解,应密封包装并放在阴凉通风处;施肥时应将铵态氮肥埋在土下,且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用。
特别提示
(1)铵盐受热分解都有氨生成,但硝酸铵受热分解最终生成氮气或氮氧化物。(2)分别用试管加热氯化铵和单质碘时,都由固体变为气体,而在试管口遇冷又凝结为固体,其本质不同,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变化。(3)检验溶液中含有NH 时,需要加入浓碱溶液并加热,其目的是利用氨气的生成与检验。
1
2
3

3.下列关于氨气、液氨、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氨气、液氨、氨水的成分相同,均为纯净物B.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白烟生成C.氨水的密度比水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大D.氨水的溶质为NH3·H2O,是氨水中含量最多的微粒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四章 第四节 第一课时 氨 (33张PPT)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四章 第四节 第一课时 氨 (33张PPT)

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管口
D.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 解析:铵盐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产生氨气,B、C、D 均能够
检验出氨气,但 A 将铵盐直接加热,会产生干扰氨气检验的
生成物(如碳酸氢铵),导致无法准确地检验,A 不可行。
答案:A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室能否用加热氯化铵的方法制取氨气? 提示:不能,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遇冷 会重新结合生成氯化铵。 2.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常在收集氨气的试管口塞一团疏松 的棉花团,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防止氨气与空气的对流,以收集到较纯净的氨气。
1.氨气的干燥装置 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不能用五氧化二磷、浓硫酸和无 水氯化钙干燥。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形成喷泉的条件 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的两类情况 (1)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中的溶质发 生化学反应。 ①喷泉形成原理:
气体与水或其 气体溶解或发 容器内压 外部液体进入 他液体接触 ―→ 生化学反应 ―→ 强减小 ―→ 形成喷泉
②常见气体与吸收剂的组合
气体
HCl
NH3
CO2、Cl2、 H2S、SO2
NO2+O2
吸收剂 水或NaOH溶液 水或盐酸 NaOH溶液

(2)容器内的液体由于受热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
2.尾气处理 多余的氨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 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 用的装置有:

氨教学ppt课件

氨教学ppt课件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例如,NH3 + HCl → NH4Cl。
反应条件
常温常压下即可进行,通常在实验室内进行。
氨与氧化剂的反应
氨与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在高温或催化剂的作用下,氨与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这是 一个重要的工业制氮的方法。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例如,4NH3 + 3O2 → 2N2 + 6H2O。
氨的存在与用途
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大 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大气 总量的1%。
氨主要用于制造氮肥、合成纤 维、合成橡胶等,也用于化工 、制药、制冷剂等领域。
在农业生产中,氨是植物生长 所需要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 制造氨基酸的重要原料。
02 氨的生产与合成
氨的生产方法
天然气合成氨
利用天然气作为原料, 通过高温高压下的催化
氨教学ppt课件
• 氨的简介 • 氨的生产与合成 • 氨的化学反应与用途 • 氨的环境影响与安全 • 实验与探究
01 氨的简介
氨的物理性质
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 气体,沸点为-33.5℃,熔点为-
77.7℃。
氨的相对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 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 积为22.4L/mol,1mol氨气约
氨对水体的影响
氨进入水体后,会影响水 生生物的生存,导致水体 富营养化。
氨对土壤的影响
过量的氨会影响土壤的酸 碱性和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
氨的安全使用与防护
佩戴防护用品
在使用氨的过程中,应佩 戴防毒面具、化学防护眼 镜、化学防护手套等防护 用品。
保持通风
在使用氨的环境中,应保 持良好的通风,以降低空 气中氨的浓度。

氨 课件

氨  课件

• 4.收集装置 • (1)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 (2)验满方法:
• 方法一: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若变 蓝,说明已经收集满;
• 方法二:用蘸取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生 成,说明已经收集满。
• 5.尾气处理
• 多余的氨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 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但多余气体在尾气吸收时要 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
分解生成的NH3与HCl冷却后又生成NH4Cl,不能得到NH3。
• 答案:A
【题后总结】NH3的主要性质、用途、制备以及铵盐 的主要性质及检验是高考中的重要考查点,在历年高考中 都有所涉及,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实验题等。在综合实验 题中往往涉及以下内容:(1)NH3的制备及改进实验的设 计;(2)NH3的性质;(3)NH+ 4 的检验及离子共存问题。
• 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利用图3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 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_。
与Ca(OH)2反应时生成CaSO4,反应物呈块状 ,不利于NH3逸出,且反应后试管难清洗 受热分解会产生CO2,使收集到的NH3不纯
• (2)碱:一般用熟石灰,不用NaOH或KOH,因为NaOH或 KOH易吸水结块,而且对玻璃腐蚀性较强。 2.实验装置类型 固+固=△===气
与实验室用KClO3和MnO2制取O2的装置相同。 3.NH3的干燥 通常使用碱石灰,不能使用P2O5或浓硫酸,也不能用 无水CaCl2。

人教课标版 氨PPT课件1

人教课标版  氨PPT课件1
点燃
铵盐
硝酸
纯碱
用稀氨水治疗 蚊虫叮咬
NH3
有机合成工业原料
消除 二氧化氮 的污染
吸收硫酸 生产中的 二氧化硫
致冷剂
工业: 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药品:铵盐与消石灰混合加热
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 +2H2O
实 验 室
装置:固+固
气(同制O2)
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1、性质之一 2、性质之二
3、性质之三
1、氨的弱碱性 NH3中N上的孤对电子可以结合H ,呈现弱碱性 NH3+H2O NH3· H2O NH4 +OH
+ +
一水合氨分子很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NH3· H2O== NH3 +H2O
氨水与液氨
氨 水
形 成
液 氨
氨气溶于水所得的 氨气降温或加压后 溶液 使之变成液体
干燥:常用碱石灰作干燥剂,不能用浓H2SO4、P2O5、 CaCl2 作NH3的干燥剂 检验: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⑦ ① ③ NH3 N2 NO ②


NO2

NH4NO3

(2)列表比较氨气和铵离子
氨与铵离子

构 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 原子构成的不显电性的 成 分子
铵离子
3、氨的弱还原性 NH3和O2反应 NH3中N元素为-3价,可被氧化剂氧化 催化剂 4NH3+5O2====4NO+6H2O 4NH3+3O2(纯) ====2N2+6H2O NH3和Cl2反应 2NH3+3Cl2=N2+6HCl (NH 不足) 3 8NH3+3Cl2=N2+6NH4Cl (NH3过量时) 8NH3+6NO2==7N2+12H2O

氨、铵盐 PPT课件1 人教版

氨、铵盐 PPT课件1 人教版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将氨气通入硝酸或硫酸中,写出反应 的方程式:
NH3 + HNO3 = NH4NO3 2NH3 + H2SO4 = (NH4)2SO4 NH3 + HCl = NH4Cl
实质:
NH3 +H+ =NH4+
利用该性质工业上可制氮肥
4. 氨气的用途
性质特点
易液化,液氨 汽化时吸热
易溶于水 跟水反应 碱性(跟酸反应)
NH3·H2O
NH4++OH-
氨水中的微粒: 3种分子: H2O、NH3、 NH3·H2O 3种离子: NH4+、OH- 、H+
NH3·H2O = NH3 ↑+ H2O
⑵ 氨与酸的反应
NH3 + HCl == NH4Cl
思 考 氨气是否与所有的酸反应都有白烟生成呢? :
结论:氨气与挥发性酸(盐酸、硝酸等) 反应才有白烟生成 (此为检验氨气方法之一)
氨气泄漏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 冷车间液氨储存罐破裂,造成大量氨气 泄露,整个厂区被一片白雾笼罩,厂区 内寒气逼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 刺激性气味,令人眼睛刺痛,连呼吸都 感到困难。消防员赶到后,马上展开了 救援工作……
第二节 氨 铵盐
一、氨
1. 氨的结构

《高一化学氨气》课件

《高一化学氨气》课件
氨气的化学性质包括碱性、还原性和配位性。例如,氨气可以与酸反应 生成铵盐,表现出碱性;在催化氧化条件下,氨气可以被氧化为一氧化
氮,表现出还原性;氨气还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
氨气的用途广泛,如制造氮肥、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还可用作洗涤 剂、中和剂等。
答案部分
氨气的制取方法有多种,如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氨气,或在 浓氨水中加入碱石灰等。
成氮气和氯化氢。
氨气可以与某些金属离子反应 ,生成金属氢氧化物沉淀,如 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银沉
淀。
氨气在高温高压下可与氢气反 应生成氮气和氢气,是工业合
成氨的重要反应。
03
氨气的制备方法
实验室制备氨气
实验步骤
将铵盐与碱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加热 至沸腾,随着反应进行,试管内产生 大量气泡,收集产生的气体即为氨气 。
《高一化学氨气》ppt课件
目录
• 氨气的物理性质 • 氨气的化学性质 • 氨气的制备方法 • 氨气的应用 • 实验:氨气的性质实验 • 习题与解答
01
氨气的物理性质
氨气的颜色
氨气是无色的气体,这一点在化学实验中十分重要,因为它的无 色可以让实验观察更为准确,例如在制备氨气时,可以清楚地看 到是否已经收集满一瓶氨气。
为了安全地存储和运输氨气,应将其存储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 火源和热源,避免阳光直射;运输过程中应使用专用的压力容器,确保容器密封 良好,并配备安全阀和压力表等安全设施。
感谢您的观看

清洁能源
氨气可用于燃料电池中,产生电能和热能,具有高效、环 保的优点。
氨气可以与氢气混合制成合成气,用于生产甲醇等清洁能 源。
环境治理
氨气可以用于处理工业废水中的重金 属离子,如铜、铅、汞等,降低废水 对环境的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验满 (1)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若变蓝,说
明已经收集满. (2)用蘸取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生成,说
明已经收集满. 5.尾气处理
多余的氨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 湿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但多余气体在尾气吸收 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
其他常见制取 NH3 的方法 (1)加热浓氨水制氨.在烧瓶中加入 2 mL~4 mL 浓氨水,加热即得氨气,可用制氯气的装置. NH3·H2O==△===H2O+NH3↑ (2)常温下,用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混合 制氨气.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溶 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促使 NH3·H2O 分解放出氨气.可用如图所 示装置.
第四节




硝酸

硫酸

预习全程设计 名师全程导学 案例全程导航 训练全程跟踪
第一课时 氨
一、氨
1.氮元素的重要作用与氨的合成
(1)氮元素的作用:氮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是
蛋白质的重要成分. (2)氮的固定:将游离态的氮 转变为氮的化合物 的方
法.
催化剂 N2+3H2高温、高压2NH3
工业生产硝酸先后发生了哪些反应?
提示:主要涉及的反应有: 催化剂
(1)N2+3H2 高温、高压 2NH3. (2)4NH3+5O2催==△化==剂= 4NO+6H2O. (3)2NO+O2===2NO2. (4)3NO2+H2O===2HNO3+NO.
二、铵盐的性质 1.溶解性
铵盐都 易 溶于水. 2.不稳定性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2.实验装置
属于固体 与 固体之间的反应,需 加热才可进行,与 制取氧气 的发生装置相同.
3.收集方法 常用 向下排空气 法来收集.
4.检验方法 (1)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氨变 蓝 ; (2)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瓶口,有白烟 生成.
铵式盐 分受别热为易:分NH解4C:l=如=△=N=H=N4CHl、3↑N+HH4HCClO↑3;受热分解的方程 NH4HCO3==△===NH3↑+CO2↑+H2O↑ .
3.与碱的反应 铵盐与碱反应时放出氨气,如NH4NO3与NaOH反应的 方程式为:NH4Cl+NaOH==△===NaCl+NH3↑+H2O .
2.实验装置类型 固+固―△ ―→气 与实验室用 KClO3 和 MnO2 制取 O2 的装置相同.
3.NH3 的干燥 干燥剂不能选用酸性干燥剂(浓 H2SO4、P2O5)、无水氯化钙等, 它们均能与 NH3 发生反应.其中,无水氯化钙与氨的反应方程 式为:CaCl2+8NH3===CaCl2·8NH3.通常选用碱石灰作干燥剂.
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 NH3,下列方法中合适的是 ( ) A.NH4Cl 与浓 H2SO4 混合共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进行干燥
催化剂 B.N2+3H2 高温、高压 2NH3,用烧碱进行干燥 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加热 NH4HCO3,气体用 P2O5 干燥
解析: A选项中的两种物质反应不生成氨气,B选项在实验 室中是不能实现的,C选项利用了浓氨水的挥发性,同时可 选用碱石灰干燥,D选项不能用P2O5干燥氨气. 答案:C
D
NH3
1 mol/L盐酸
[解析] 本题考查了形成喷泉现象的实质.因形成喷泉充满 烧瓶故b溶液应易吸收a气体且无其他气体生成.NO2易与水 反应但又生成NO,溶液不能充满烧瓶,Cl2在饱和NaCl水溶 液中溶解度很小基本不被吸收.
1.反应NH3+HCl===NH4Cl使氨气这一气体转化为固体NH4Cl,
这一过程可称为氮的固定.
()
提示:错误,因氮的固定是指氮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
的过程.
2.氨水呈碱性,NH3·H2O是一种碱,NH3为电解质. ( )
提示:错误,NH3为非电解质.
3.铵盐都易溶于水.
()
提示:正确.
4.制NH3时可用NaOH代替Ca(OH)2与NH4Cl反应. ( ) 提示:错误,因NaOH会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而腐蚀 玻璃.
考查点三 喷泉实验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
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
烧杯中的液体c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
和b分别是
()
a(干燥气体)
b(液体)
A
NO2

B
CO2
6 mol/L NaOH溶液
C
Cl2
饱和食盐水
(3)工业上合成氨的原理:
.
2.氨的性质 (1)喷泉实验
实验装置
操作及现象
结论
(1)打开止水夹,并挤压
滴管的胶头
氨极易 溶于
(2)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 水,水溶液
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 呈碱 性
瓶内液体呈 红 色
(2)物理性质 氨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极易溶于水且溶
解得快.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700 体积氨气.氨 的水溶液叫做 氨水.
[解析] 试管口上套有气球,说明加热时会有气体逸出,这就使“红色 溶液”的范围缩小:溶有酸性气体的石蕊溶液或溶有碱性气体的酚酞溶 液.而前者加热后,红色变为紫色,不符合“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的条 件,故应为溶有稀氨水和酚酞溶液. 由无色溶液―加―热→气体+溶液变红―冷―却→气体+溶液无色.联想无色溶 液虽多,但加热后放出气体且溶液变红的不多,又冷却后该气体可使红 色溶液褪色,显然该气体有漂白作用,符合条件的无色溶液只能是 SO2 漂白过的品红溶液.
+三种离子,氨水中的阴离子全是 OH-,可看作碱溶液,是混合 物.但在求氨水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时溶质为 NH3. (3)氨水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4)NH3·H2O 很不稳定,受热就会分解生成氨和水:NH3·H2O==△=== NH3↑+H2O.氨水应密封保存,放在冷暗处.由于氨水对许多 金属有腐蚀作用,所以不能用金属容器盛装,一般盛装在玻璃 容器或橡胶袋或陶瓷坛或内涂沥青的铁桶里.
5.检验NH3可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现象为蓝色试纸
变红.
()
提示:错误,因NH3为碱性气体,检验时应用湿润的 红色石蕊试纸,现象是:试纸由红色变为蓝色.
一、氨、氨水的性质小结 (1)NH3 是中学化学中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常
用此性质检验 NH3 的存在. (2)氨水中存在着 NH3、H2O、NH3·H2O 三种分子和 NH+ 4 、OH-、H
中错误的是
()
[解析] 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而当温度降低时, NH3和HCl又重新化合成固体NH4Cl,可能会堵塞导管,气体 进入干燥管的机会不多,A项错误;向CaO中滴加浓氨水, CaO遇水生成Ca(OH)2,同时放出大量热量,使NH3·H2O分解 放出氨气,B项正确;固体加热制气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 倾斜,C项错误;对于D项,浓氨水加热制取NH3的方法和试 剂都是正确的.
(5)NH+ 4 和 OH-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两者反应生成 NH3·H2O.
浓度为 a mol/L 的氨水中的守恒关系:c(NH3)+c(NH3·H2O)+ c(NH+4 )=a mol/L[N 原子守恒];c(NH+4 )+c(H+)=c(OH-) [电荷守 恒].
二、铵盐的性质及 NH+ 4 的检验方法 由于铵盐都是可溶于水的晶体,所以无法直接进行铵盐的检 验,但由于铵盐都可与碱反应,生成可检验的氨气这种特殊的 气体,所以铵盐检验的思路应是:使铵盐与碱反应,用合适的 试剂检验有氨气生成即可. 铵盐的检验方法有以下两种:
[答案] (1)稀氨水和酚酞 稀氨水中的NH3逸出,所以溶 液的颜色变浅 (2)溶有SO2的品红 SO2气体逸出,品红溶液恢复红色
[关键一点]
一些红色溶液加热时的现象
溶液的组成
加热后的现象
原因分析
稀氨水和酚酞溶液
红色变浅
氨气逸出后,溶液中c(OH-) 下降
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 饱和溶液
红色变浅
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降 低
A.NH3 C.NH4+
B.NH3·H2O D.OH-
解析:溶于水的氨大部分与水结合生成 NH3·H2O,NH3·H2O 中一小 部分电离为 NH+ 4 和 OH-.所以除水外,NH3·H2O 最多.
答案:B
考查点二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例2]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
铵态氮肥在保存和使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提示:(1)应在阴凉低温处保存,因为许多铵盐受热易分解, 如 NH4HCO3==△===NH3↑+H2O+CO2↑. (2)使用时应注意不要与生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因为铵盐遇碱易发生反应:NH+4 +OH-===NH3↑+H2O.
三、氨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氨与酸的反应
氨与酸反应生成 铵盐 .如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HCl===NH4Cl.
③氨与氧气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4NH3+5O2
4NO+6H2O.
(4)用途 ①氨是 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制造 硝酸 、 铵盐 和纯
碱的原料.
②氨常用作制冷剂 .
考查点一 氨气、氨水的性质——————————
[例1] 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图所 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 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 则原溶液可能是________溶液;加热时 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
(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 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_ 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