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专题三收入与分配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专题3 收入与分配(共64张PPT)
考法2 财政收入与支出关系的分析
01
财政收支对比有三种情况
一 是收大于支,有结余; 二 是支大于收,有赤字;
三 是收支相等。
考法2 财政收入与支出关系的分析
02
财政盈余
在出现盈余的情况下,有一个盈余数量大小的区 别。如果盈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充 分有效的运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不利的。 因此,人们自然就会把略有盈余视为一种理想的 财政平衡的标志。所以,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 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 略有赤字。
比较 含义 判断 依据 联系
【易混辨析】几种违反税法行为的比较
行为 具体表现 处理
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 偷税 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考法 纳税人意识的考查
追缴税款,处 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 欠税 以罚款,有的 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还要由司法机 纳税人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 关 予 以 刑 事 处 骗税 罚 为,集中表现在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上
(2)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 ①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 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 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③增加居 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 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 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 步。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 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 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 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⑤处理好效率和 公平的关系。
收入与分配PPT教学课件
《光明日报》2000年11月报道:全球11亿吸烟 者中,我国占3.3亿。我国每年死于与吸烟有关的 疾病约100万人,其中既有吸烟者,又有被动吸 烟者。估计到2020年,数字将增至200万人。
2001年5月,国内有些报纸报道了这 样一件事:在北京市某家医院,一位孕妇 产下一畸形胎儿:没有胃,嘴巴高过鼻子, 下颚处有小洞。这位妇女身体正常,以前 生的小孩也正常。她工作的地方装修过。 医生推测,胎儿的畸形可能和母亲怀孕期 间接触了有害气体有关。
第三单元
7.1 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 P62-63-64 7.2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和途径,理解如何处理好效率 与公平的关系 P65-67 8.1了解财政、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68\73 8.2了解我国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及其种类。P69-70 8.3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P69-70 8.4理解财政的巨大作用。P73-75 9.1了解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P76-77 9.2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含义P79-80 9.3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增强纳税人意识。 P81-83
途径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人民生活
影响因素
有保障
为什么花样游泳运动员要用鼻夹? 为什么我们能把气体吸入到肺内? 气体如何被运送到每一个细胞呢?
第二节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一、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
鼻 咽 喉
气管
细支气管 支气管 肺泡
鼻
呼吸道 咽 喉
呼吸系统
气管、支气管
肺
(一)呼吸道—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1. 鼻 ⑴ 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液腺 分泌黏液:温暖、湿润、清洁空气, 减少对肺的刺激 ⑵ 鼻黏膜上有嗅觉细胞:感知气味
• 提问:呼吸道的起点是哪里?鼻是气体进入 体内的唯一通道吗?为什么最好用鼻子呼 吸?
2001年5月,国内有些报纸报道了这 样一件事:在北京市某家医院,一位孕妇 产下一畸形胎儿:没有胃,嘴巴高过鼻子, 下颚处有小洞。这位妇女身体正常,以前 生的小孩也正常。她工作的地方装修过。 医生推测,胎儿的畸形可能和母亲怀孕期 间接触了有害气体有关。
第三单元
7.1 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 P62-63-64 7.2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和途径,理解如何处理好效率 与公平的关系 P65-67 8.1了解财政、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68\73 8.2了解我国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及其种类。P69-70 8.3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P69-70 8.4理解财政的巨大作用。P73-75 9.1了解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P76-77 9.2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含义P79-80 9.3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增强纳税人意识。 P81-83
途径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人民生活
影响因素
有保障
为什么花样游泳运动员要用鼻夹? 为什么我们能把气体吸入到肺内? 气体如何被运送到每一个细胞呢?
第二节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一、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
鼻 咽 喉
气管
细支气管 支气管 肺泡
鼻
呼吸道 咽 喉
呼吸系统
气管、支气管
肺
(一)呼吸道—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1. 鼻 ⑴ 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液腺 分泌黏液:温暖、湿润、清洁空气, 减少对肺的刺激 ⑵ 鼻黏膜上有嗅觉细胞:感知气味
• 提问:呼吸道的起点是哪里?鼻是气体进入 体内的唯一通道吗?为什么最好用鼻子呼 吸?
收入与分配PPT课件9 通用
(3)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具体措施不同: 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具体措施: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 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具体措施: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
、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
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 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 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 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按生产要素分配。
02 注意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不能说凡是在公有制基础上 进行的分配就是按劳分配。
【易混提示】
(1)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 (2)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区别:
3.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4.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 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 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5.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
经济过热、经济的正
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 约、物价上涨
【易混提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比较: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实施
条件 措施 目的 联系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 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
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 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 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 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 拉动经济增长 济“降温” 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实现供求总量平衡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ppt
D
C.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
D.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由此可以看出 A.财政收入越大越好
C
B.财政收入越多,越有利于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C.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有利于国家职能的发挥
D.要大力发展经济
抓主干知识(重难点) 国家收入的分配 (一)财政 1、财政收入的构成和财政支出的构成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3、财政的作用
实战应用
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夯实 “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
表1:2009年某市城乡消费对比
人均生活支出 社会消费零售总额
城市居民 11551.30元 469.52亿元 (占88.77%)
农村居民 3455.75元 59.37亿元 (占11.23%)
注:某市农村居民占人口总数的53%。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个 税起征点提高是好事,现在物价、房价都高了,要提高群 众的收入水平,让绝大多数的群众分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 果。提高个税起征点,不仅有利于照顾到中低收入阶层, 保证其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刺 激消费,拉动内需。 ”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我国提高个人所得税起 征点的意义
解决漫画中问题的措施有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②财政补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
B
③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④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抓主干知识(重难点)
国家收入的分配
(一)财政
1、财政收入的构成和财政支出的构成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① 3经、济财发政展水的平作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因此,
国民收入和分配120页PPT
• 11、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 跨出第一步。3/20/2024 4:57 AM3/20/2024 4:57 AM24.3.2024.
3.20
生活总会给你另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叫明天
•
6、
。2024年3月20日星期三上午4时57分52秒04:57:5224.3.20
• •
人生就像骑单车谢,想保谢持平衡就大得往前家走 7、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4年3 月20日 星期三4 时57分 52秒04 :57:522 0 March 2024
错误原因
1、 把在分配领域获取收入的原因,当成生产领 域创造价值的源泉
2、把分配的表面现象当作财富创造的本质
违背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四、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关系
公平的涵义:指有关经济活动的制度、权利、机会和
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 公平或平等不等于收入均等或收入平均
效率的涵义: 经济学意义的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置和
。2024年3月上午4时57分24.3.200 4:57Ma rch 20, 2024
我们必须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
•
9、
。上 午4时57 分52秒 上午4 时57分0 4:57:52 24.3.20
• 10、一个人的梦想也许不值钱,但一个人的努力很值钱。3 /20/2024 4:57:52 AM04:;2、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一定的
按 发展;3、社会分工存在以及劳动是人类的谋生手段
劳 分 配
特点: 1、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原则具有社会统一性; 2、社会依据社会平均劳动确定劳动者在社会总产品中的所 得的份额 ;3、 按劳分配是实物不存在货币;4、 按劳分配
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课件:收入与分配
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课件收入 与分配
contents
目录
• 收入与分配的基本概念 •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 • 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 • 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
01 收入与分配的基 本概念
收入的定义与分类
收入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义
收入是指个人或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经营、投资等活动所获得的报酬 或收益。
解决效率与公平的矛盾
需要政府在宏观干预中寻求平衡,既 体现效率又促进公平,实现经济发展 和社会稳定的良性循环。
04 收入分配与社会 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概述
社会保障体系的概念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旨在 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 物质帮助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收入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收入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按性质可分为工资性收入、经 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按取得方式可分为初次分配收入和再分 配收入。
分配的含义与方式
分配的含义
分配是指社会成员之间对生产成果的占有关系,包括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
分配的方式
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主要依据效率原则,实现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基础 上的效率优先;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对国 民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活动;第三次分配是指通过社会慈善、志愿行动等方式进行的社
会财富转移。
收入与分配的关系
收入是分配的对象和基础
没有收入,就没有可供分配的财产;没有收入,也就无法进行分配。
分配是收入的实现形式
通过各种分配方式和机制,社会成员可以获得自己的收入,实现自己的劳动价值。
合理的收入与分配关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contents
目录
• 收入与分配的基本概念 •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 • 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 • 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
01 收入与分配的基 本概念
收入的定义与分类
收入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义
收入是指个人或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经营、投资等活动所获得的报酬 或收益。
解决效率与公平的矛盾
需要政府在宏观干预中寻求平衡,既 体现效率又促进公平,实现经济发展 和社会稳定的良性循环。
04 收入分配与社会 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概述
社会保障体系的概念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旨在 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 物质帮助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收入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收入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按性质可分为工资性收入、经 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按取得方式可分为初次分配收入和再分 配收入。
分配的含义与方式
分配的含义
分配是指社会成员之间对生产成果的占有关系,包括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
分配的方式
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主要依据效率原则,实现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基础 上的效率优先;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对国 民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活动;第三次分配是指通过社会慈善、志愿行动等方式进行的社
会财富转移。
收入与分配的关系
收入是分配的对象和基础
没有收入,就没有可供分配的财产;没有收入,也就无法进行分配。
分配是收入的实现形式
通过各种分配方式和机制,社会成员可以获得自己的收入,实现自己的劳动价值。
合理的收入与分配关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收入与分配》PPT课件
• “十一五”时期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跌幅度 • A.在A点时,适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利率 • B.从B点到C点,适宜减少财政支出,降低货币流通速度 • C.从C点到D点,适宜扩大财政盈余,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 D.在E点时,适宜增发国债,增加货币供给
• [解析] 本题考查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回答本题关键要明确宏观调控为逆向调节 。在物价过快上涨、经济过热时,国家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物 价不断下跌、经济过冷时,国家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A点,CPI仅 为1.5%,达不到国际警戒线,不需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利率,故A项不选;从 B点到C点,CPI达以4.8%以上,远远超过国际警戒线,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故B 项应选;从C点到D点,物价急剧下降,国家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盈余 ,故C项说法错误;在E点,CPI仍处于国际警戒性,不宜增发国债和货币供给,故D 项错误。
• 要求:①个人:增强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积极行使纳税 人权利。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 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 ②国家:完善税收和财政制度;加大稽查处罚力度,严惩违反税法的行为;规范税 收征收管理,堵塞漏洞;加强税收宣传,教育人们要自觉依法纳税。
• 主干梳理 • 1.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按生产要素贡
献参与分配
首先,生产决定分配。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与 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我国现阶段的生 产力状况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的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 确立依据 其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 本经济制度,相应就必然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①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 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 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 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 导致分配结果的悬殊和收入差距的过大,影响社会公平。 为此,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健全生产要素按贡 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 收入等。
命题特色 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效率与公平、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的作用、税收 的相关性知识。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也经常考 查。 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1)结合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 现象,考查实现社会公平。平时尤其要注意提高劳动报 酬在收入分配的比重。(2)财政的作用是高考选择题和主 观题常考的内容。尤其是财政在关注“三农”、就业、 居民消费、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及节能减排、 自主创新等方面的作用。(3)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作 用及依法纳税,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570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206 232
288
材料二 2010 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使 发展成效真正落实到人民福祉的提高上。 (1)你从材料一中获得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阐述江 苏省政府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促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解析 第(1)问,材料一包括图表1和图表2,需要既分
温馨提示 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个体 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私企外企。 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
剥削收入和资本收入而言的。形式多样,如 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 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非劳动收入: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
答案 D
题组三 主观题 6.(2010·江苏单科)材料一
图表 1:江苏省 GDP 和财政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 2:江苏省财政支出有关情况(单位:亿元)
年份
项目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财政总支出
2 506 3 202 3 956
教育支出
490 584 676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433 511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ppt课件
解析 试题取材学生家庭生活实际,考查学生获取和解 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分配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 答问题的能力。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去年李某的家庭收入构成中,李 某作为国企员工,其工资和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其 专利转让收入则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其妻开的杂货店 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其房屋出租收入属于按 生产要素分配。故正确选项为 D。
知识网络构建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主干整合 1.分配制度
(1)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 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 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 度。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 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原因: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 之间的经济利益,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有利于实 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提 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②措施: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 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第二、保 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 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当 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 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 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 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第三、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 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 非法收入。
收入,如红利。 剥削收入:私营企业主和外资经济中的资本家获取的剩
余价值。 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工 资性收入。
Hale Waihona Puke 2.分配原则 (1)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 ①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方面,二者具有一致性,效 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另一方面,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 存在矛盾。 ②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第一,发展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 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第二,处理 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 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 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 富帮后富。
析其个性内容,又概括其共性特征。第(2)问,应紧扣
“民生”和“投入”等关键信息,分别从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财政在
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巨大作用等角度分析说明。
答案 (1)图表 1 表明近年来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GDP) 不断增长,财政收入随之逐年增多;图表 2 表明江苏省 财政支出逐年增多,对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 入逐年增加。图表 1、2 表明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和财政 支出增长的基础。 (2)江苏省政府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 入,加强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 展观的要求;发挥了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 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 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归纳提升:我国目前收入差距问题 (1)主要表现: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②不同群体之 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极差 距扩大。③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④行业差 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2)为什么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理论依据:①是社会主 义本质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需要国 家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