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诗中的酒名酒具看唐代社会酒风俗
从唐诗看酒的命名方法
![从唐诗看酒的命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7c96b2b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d.png)
从唐诗看酒的命名方法
李天龙;张介平;叶怀祥
【期刊名称】《大舞台》
【年(卷),期】2010(000)009
【摘要】唐朝的诗酒文化十分繁盛,我们研读唐朝的诗歌,可以充分掘取这些诗歌所流露出的有关酒的文化价值、考古价值和科学价值.本文采用文献法对唐诗中酒的
命名方法进行研究,并将结果归为九类,即以地名、原料、姓名、色泽、形态、味道、节气、功效和习俗等为酒命名.
【总页数】2页(P105-106)
【作者】李天龙;张介平;叶怀祥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医学院64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从唐诗看唐代酒具造型艺术特点 [J], 夏进军
2.从许渊冲英译唐诗看唐诗翻译技巧 [J], 龚思鹏;
3.从归化异化角度看唐诗法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以许渊冲与程抱一的唐诗法译为例 [J], 李莹倩
4.明人选唐三部曲——从《唐诗品汇》、《唐诗选》、《唐诗归》看明人的崇唐文化心态 [J], 朱易安
5.从《钱锺书选唐诗》看钱锺书的唐诗观 [J], 叶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唐代诗人写的有关酒的诗句
![唐代诗人写的有关酒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e102256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1.png)
唐代诗人写的有关酒的诗句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唐代诗人写的有关酒的诗句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唐代诗人写的有关酒的诗句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赏。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新丰仆人储光羲新丰仆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
满酌香含北砌花,盈尊色泛南轩竹。
云散天高秋月明,东家少女解秦筝。
醉来忘却巴陵道,梦中疑是洛阳城。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刻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少年行李白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行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客中行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仆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高适相逢旅馆意多违,暮雪初晴候燕飞。
仆人酒尽君未醉。
薄暮途遥归不归?赠卫八处士杜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加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晨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有意长。
酒文化的诗句和对联
![酒文化的诗句和对联](https://img.taocdn.com/s3/m/7d54cf4e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3.png)
关于酒文化的诗句和对联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关于酒文化的诗句和对联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关于酒文化的诗句和对联一、短歌行两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译文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扬慷慨,愁闷长期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二、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刻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致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肯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原来就准备马革裹尸,没有预备活着回来。
三、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致菜肴,收费万钱。
四、问刘十九唐代: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译文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
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预备好了。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五、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唐代: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译文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我只好和他们临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需把美妙的春光抓紧。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
醒时一起欢快,醉后各自分散。
我愿与他们永久结下忘掉伤情的友情,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二.告知我你见过的最好的关于酒文化的诗句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刻催。
兴盛的长安酒文化(2)
![兴盛的长安酒文化(2)](https://img.taocdn.com/s3/m/f0f8b76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5.png)
兴盛的长安酒文化(2)4、祭祀礼宾长安中央政府祭祀、礼宾、节日宴赐都需大量的酒。
唐礼规定祭祀相当繁琐,分大祀、中祀、小祀。
社稷、日、月、星辰、风雨、山林、川泽都在祭祀之列。
例如:冬至日祀昊天上帝与配帝二座,上帝祭祀用太尊、著尊、牺尊、象尊,壶尊各二,山六。
配帝不设太尊及壶尊,减山之四,余同上帝。
其它配五方帝、大明、夜明都用太尊二。
“内官已上设尊于两阶之间。
内官每道间著樽二,中官先牺樽二,外官著樽二,众星壶樽二”。
这些樽的酒器,不同等级用不同的酒器和酒。
《大唐六典》云:“凡郊祀之日,帅其属以实尊、太尊为上,实以汛齐;著尊次之,实以醴齐;牺尊次之,实以盎齐;象尊次之,实以醍齐;壶尊次之,实以沈齐;山为下,实以三酒”。
将周朝“五齐”“三酒”作为礼仪规范。
唐长安祭祀用酒量大,需酒种也多,在唐官府用酒中占有很大比重。
唐皇帝很重视发展与各民族的友好关系,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了安抚政策,对外国进京酋长、使节也倍加礼遇。
唐礼规定,“蕃国主来朝,遣使者迎劳”,并要宴请诸蕃使者,“尚食奉御进酒,皇帝举酒,良酝令行酒,尊礼备至”。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突厥突利可汗来长安,“太宗礼之甚厚,频赐以御膳”。
武则天长安二年,吐蕃遣使来长安,大宴于大明宫麟德殿。
这种记载不胜枚举。
唐代这种使节往来人数往往又很大。
日本“遣唐使”最多的一次达五百人。
贞观三年,回纥来朝,太宗“坐秘殿陈十部乐,殿前设高玷置朱提瓶其上,潜泉浮酒,自左阁通玷趾注之瓶,转受百斛,镣盎回纥数千人,饮毕尚不能半”。
一次宴请了数千名蕃客。
到唐后期,这种使节往来已成为朝廷一项沉重的负担,德宗不得不限制使节,每次不得过二百人。
即使如此,长安礼宾用酒量也很可观。
5、节庆风俗除朝廷用酒外,唐长安皇室、贵族、官僚、乃至市民大都有饮酒习惯,婚丧嫁娶,逢年过节,饮酒都是必不可少的礼俗。
“唐阳城为谏议,每俸入,度其经用之余,尽送酒家”。
李白与唐代酒文化
![李白与唐代酒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e88e80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a.png)
李白与唐代酒文化一、本文概述唐代,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不仅在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酒文化方面也独具特色。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便是诗仙李白。
李白与唐代酒文化的关系紧密而深厚,他的诗歌创作深受酒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为酒文化注入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旨在探讨李白与唐代酒文化的相互作用,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更深入地理解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以及唐代酒文化的独特韵味。
通过对李白诗歌中的酒意象、酒情酒态的深入分析,以及唐代酒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探讨,我们将更全面地展现李白与唐代酒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为理解和欣赏李白诗歌提供新的视角。
二、李白与酒的渊源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诗人,被尊称为“诗仙”。
他的诗歌雄奇奔放,意境深远,被后人誉为“诗仙”。
在这其中,酒的身影时常浮现,酒的精神也在李白的诗作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可以说,李白与酒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
李白对酒的热爱,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他的许多诗篇,如《将进酒》《月下独酌》等,都以酒为主题,展示了酒的魅力和他自身的情感。
他的诗中,酒是寄托情感、寻找灵感、排解忧愤的良伴,更是他诗意人生的重要元素。
李白的性格豪迈不羁,胸怀壮志,他借酒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酒成了他精神寄托的媒介。
他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充分展示了他对酒的依赖和对生活的感慨。
酒在唐代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唐代士人社交、宴会、赠答的重要媒介。
李白身处其中,自然深受其影响。
他的诗中不仅有对酒的赞美,更有对唐代酒文化的描绘和反思。
李白与酒的渊源深厚,酒既是他的创作灵感,也是他的生活伴侣。
他的诗歌和人生,都与酒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他独特的诗酒人生。
三、唐代酒文化的特点唐代酒文化独具魅力,彰显了时代的繁荣与开放。
这一时期,酒不仅是日常饮品,更是文化交流的媒介,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感、抒发抱负的良伴。
在唐代,酒的生产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酒的种类和品质也日趋丰富。
唐代诗酒文化
![唐代诗酒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65ad1431915f804d2b16c18c.png)
唐代诗酒文化“酒”在我国不仅仅作为一种饮品存在,更重要的是超越了其物质含义的精神内涵—酒文化。
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文化现象。
这种文化现象具有精神和物质的双重特征,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
早在夏朝开始,饮酒便作为一种固定的习俗出现在我国传统文化形式当中,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我国的“酒之源”。
此后经过不断发展,于唐代到达顶峰,同诗歌文学相融合形成了我国的诗酒文化。
众所周知,唐朝是诗歌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诸多诗歌作品中不乏与酒文化相关的作品。
不少文人雅士把酒作为自己创作的素材,亦或是激发自己创作灵感的源泉,来营造一种浪漫的创作氛围。
如诗仙李白便善于饮酒作诗,其酒后的作品如奔涌的长河滔滔不绝,杜甫曾称其“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在他的诗作中亦可见诸多酒文化的内涵,如他《赠段七娘》中写道“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
”,其中的“绿酒”便是古时对酒的一个别称。
此外,对各种雅致酒具的描写在李白的诗中也出现了五十四次之多。
除了酒对诗的影响,诗人也用自己文采斐然的绝丽诗句为酒文化披上了华丽的外衣,使诗与酒相得益彰,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经典——诗酒文化。
唐诗的数量之多以及质量之精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是辉煌灿烂的,其中包含酒的诗句更是多不胜数: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白居易《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郑谷《中年》: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九日》: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值得人们重视的是,现如今,人们对酒大多不会陌生,但酒在更大意义上作为一种餐桌上的饮品而频繁出现,如在重大的宴请场合、作为社交的工具等等。
在这一类的活动中,酒对于人们来说仅仅是一种饮品,亦或是一种媒介。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多在于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人们在本质上表现为对物质的极端渴望与追求,甚至于在某种程度上精神文化也成为了人们追求利益的工具。
从唐诗中的酒名酒具看唐代社会酒风俗
![从唐诗中的酒名酒具看唐代社会酒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a4bb109cdaef5ef7ba0d3c52.png)
从唐诗中的酒名酒具看唐代社会酒风俗【摘要】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光彩夺目的阶段,这一时期的社会习俗特色反映着当时封建盛世的繁荣,而作为唐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化表现形式——唐诗,则成为了反映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的情况的一面镜子,这里我就选取唐诗中的酒为一个侧面进行归纳与探讨,希望能够通过这个侧面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全面的看待唐代的历史和社会,同时更深入的了解中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将它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唐诗酒酒名酒具【Abstract】The social customs of Tang Dynasty, the most dazzling brilliant stage in China's feudal society, reflected the prosperity of the feudal grand occasion at that time. While a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cultural form in Tang Dynasty, Tang poetry naturally became a mirror reflecting the society such as politics,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custom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elects liquor mentioned in the Tang Poetry as one side to sum up and approach the problem. Through this research, it is expected to help people to regard the history and society of Tang Dynasty more thoroughly, to underst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moredeeply and to inherit and develop this culture in a better way.【Key words】 Tang poetry; liquor; names of liquor; drinking utensils我国素有“诗国”之称,中国人细腻的情感特征和汉字的瑰丽神奇成就了中国诗歌的长盛不衰,从《诗经》、《楚辞》开始,经过长期的酝酿和演变,到了唐代登上了繁荣的巅峰,它不但在形式上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当时和后世人们的反复吟诵,而且在内容上还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
漫谈中国古代酒文化
![漫谈中国古代酒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db2395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3.png)
漫谈中国古代酒文化唐代诗人杜牧的七绝《江南春》,一开头就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尽在眼底。
酒旗的名称很多,以其质地而言,因多系缝布制成,称酒旆、野旆、酒帘、青帘、杏帘、酒幔、幌子等;以其颜色而言,称青旗、素帘、翠帘、彩帜等;以其用途而言,又称酒标、酒榜、酒招、帘招、招子、望子……作为一种最古老的广告形式,酒旗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记载:“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这里的“悬帜”即悬挂酒旗。
酒旗大致可分3类:一是象形酒旗,以酒壶等实物、模型、图画为特征;二是标志酒旗,即旗幌及晚上灯幌;三是文字酒旗,以单字、双字甚至是对子、诗歌为表现形式,如“酒”、“太白遗风”等。
有的借重酒的名声作专利广告,如明代正德年间朝廷开设的酒馆,旗上题有名家墨宝:“本店发卖四时荷花高酒”,荷花高酒就是当时宫廷御酿。
有的酒旗标明经营方式,如《歧路灯》里的开封“西蓬壶馆”木牌坊上书“包办酒席”;更多的酒旗极力渲染酒香,如清代八角鼓曲《瑞雪成堆》云:杏花村内酒旗飞,上写着“开坛香十里,就是神仙也要醉。
”酒旗在古时的作用,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招牌、灯箱或霓虹灯之类。
在酒旗上署上店家字号,或悬于店铺之上,或挂在屋顶房前,或干脆另立一根望杆,让酒旗随风飘展,招徕顾客。
除此之外,酒旗还有传递信息的作用,早晨起来开始营业,有酒可卖,便高悬酒旗;若无酒可售,就收下酒旗。
《东京梦华录》里说:“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
”这“望子”就是酒旗。
有的店家是晚上营业,如刘禹锡《堤上行》诗里提到一酒家“日晚出帘招客饮”;一般都是白天营业,傍晚落旗,如宋道潜《秋江》诗:“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酒旗还常常成为骚人墨客绘景述事、抒情言志的媒介。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
唐宋时期的蜀中酿酒业--从“剑南之烧春”谈起
![唐宋时期的蜀中酿酒业--从“剑南之烧春”谈起](https://img.taocdn.com/s3/m/3abb68d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c.png)
文献,确乎未见过带“烧”字的酒名,这就说明,唐 的明证。
二
代之前,蒸馏酒尚未发明。据前些年学者考证:明确
按《新唐书·德宗纪》所载,剑南生春时为贡
二 一
记载“剑南烧春”的史料在李肇《唐国史补》卷下, 酒;既如此,当剑南烧春大行于世后,其理所当然地
年 ·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称,《唐国史补》“凡二百五 亦应进贡于朝廷,且极可能成为皇帝喜爱的御酒。
是唐代剑南道所属的汉州绵竹县生产的,值得特别 一盏也会醉。他如果酒、醪糟、清酒、重酿酒,也
关注。
都是在常温下发酵酿制的,是含酒量在20%以内的
杜甫寓居成都时,就曾赞叹蜀酒浓烈,可与江 水酒。
鱼媲美:“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13]这足见
“烧酒”则不同,顾名思义,是将充分发酵的
盛唐时期,蜀酒的质量已经无敌于天下了。值得注 谷物放进烧锅中闷蒸出来的酒,其酒精含量可达
诗句对仗工稳,但意思让人费解。琥珀是珍贵矿 为酒精和酯类成分;再用生物物理方法取酒:蒸馏
物,作者似乎难以辨别烧酒的滋味,用琥珀比喻, 用的密闭闷锅分上下两层,锅底注入足够的清水,面层层码放完成发酵过程的谷物,烧锅上部 从雍门学,酒是蜀城烧。”[15]诗人将诗歌与“烧 沿锅盖下有蒸汽通过的冷却槽。锅盖密闭后,在大
唐代青城山生产的“青城乳酒”,杜甫在《谢 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坛》诗中云:“山瓶乳 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1]此外还有郫县出产 的“郫筒酒”,诗人杜甫诗云:“鱼知丙穴由来美, 酒忆郫筒不用沽。”[2]宋代诗人范成大说:“郫筒, 截大竹长二尺,以下留一节为底,刻其外为花纹, 上有盖,以铁为梁,或朱或黑,或不漆,大率挈酒 竹筒耳。”[3]唐代的戎州(今宜宾),出产“重碧” 酒,杜甫诗有“重碧拈春酒,轻红掰荔枝。”[4]梓州 射洪县也出好酒,杜甫诗云:“射洪春酒寒仍绿,极 目伤神谁为携?”[5]蜀中美酒知名度很高,被李唐王
唐代雅俗共赏的酒令
![唐代雅俗共赏的酒令](https://img.taocdn.com/s3/m/26d25e27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2.png)
唐代雅俗共赏的酒令
唐代人喜欢在宴会上玩酒令,其中最有名的是“青州司马醉后赋”,宴客必赏酒,酒饮三巡后,赋诗一首,大家共同鉴赏。
另一种酒令是“画眉醉”,将一枝画眉直立在酒杯上,众人饮酒时,若画眉不动,则为良酒;若画眉摇晃,则为劣酒。
这种酒令考验
了酒的质量,也考验了饮客的审美水平。
还有一种酒令是“唐多令”,起初为官方文艺活动,后来普及到
民间,众人以诗歌形式应答。
主人提出问题,如“天上仙人在哪里”,客人应答“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互相应答,不和规则者罚酒。
这些酒令体现了唐代人们的文化素养和人生态度,雅俗共赏,充
分展现了唐朝时期文化繁荣的一面。
唐代四大名酒的历史文化背景研究
![唐代四大名酒的历史文化背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a7bf11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c.png)
唐代四大名酒的历史文化背景研究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昌盛的时期,同时也是酒文化繁荣的阶段。
唐代四大名酒泛指金陵绣球、洛阳陈、汾酒和会稽山。
这些名酒以其独特的品质、历史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成为唐代的代表性饮品。
本文将对唐代四大名酒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研究。
1. 金陵绣球金陵绣球是唐代南京地区非常著名的名酒,其精酿技艺和优良品质使得其在当时享有相当的声誉。
传说唐代名将常遇春曾经在朝廷时期赋诗赞扬金陵绣球:“金陵酒蔼,蔼如春陂瑞雪。
绣球膏澜,澜如秋绿仙桃。
”这首诗歌描绘了金陵绣球的品质清雅、柔美,具有南方特有的江南水乡悠长的文化氛围。
2. 洛阳陈洛阳陈是目前仍在生产的一种中国酒,起源于唐代。
其精湛的酿制技艺和独特的味道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并且在唐代时期就被供奉在帝王宫廷中。
与金陵绣球不同的是,洛阳陈的名称中包含了地域特色,在当时洛阳地区被视为珍品。
3. 汾酒汾酒是中国著名的米酒,在唐代时期已经在山西地区广泛流传。
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的汾酒造就了其受到世人广泛认同的地位,并且成为了当时贵族文人之间交际的重要方式。
此外,汾酒还被供奉在祭祀仪式中,成为了与宗教信仰紧密相关的饮品。
4. 会稽山会稽山是浙江的一座山峰,盛产当地特色的美酒。
唐代时期,会稽山的美酒因其独特的山泉水和气候条件而闻名天下。
会稽山的酒曾经供奉在唐代的宫廷中,成为当时君王享受的美酒。
总之,唐代四大名酒是唐代时期文化繁荣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它们饱含了当时社会发展、文化特色、地域特色和宗教信仰的内涵,成为了当时文人贵族和君王所喜爱的美酒。
这些名酒在唐代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表明了当时社会对品饮文化的重视和认可。
唐诗中的常用酒具及其造型艺术特点
![唐诗中的常用酒具及其造型艺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0192ae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4.png)
唐诗中的常用酒具及其造型艺术特点3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樽是我国古老的酒器之一,“初见于战国时期,盛行于汉晋”,其形主要为桶形、双环、三足、带盖,纹饰精美,常饰有动物图案,因此也有牺樽、象樽等名称。
皮日休在《酒中十咏·酒樽》中写道:“牺樽一何古,我抱期幽客”。
樽以其优雅、端方的造型获得了唐代诗人的青睐。
4觥:“笑擎云液紫瑶觥,共请云和碧玉笙”觥同“觵”,许慎《说文》:“觵,兕牛角可以饮者也。
从角。
”;《辞海》解释为:“古代酒器,青铜制,器腹椭圆,有盖及弩,底有圈足,有兽头形器盖,也有整器作兽形的。
”在饮酒礼中,觥也是一种罚酒器,《郑笺》云:“觥,罚爵也”。
唐诗中的觥,有“兕觥”、“金觥”、“银觥”等,可见,唐代觥的材质并不仅限于兕牛角或青铜,其造型也不拘泥于时人认识中的先秦酒器,而是多方借鉴,创造新样式,如样式别致的酒船,刘禹锡诗作云:“罚筹长竖纛,觥盏样如舠”而“舠”即船也。
5觞:“但苦隔远道,无由共衔觞”觞,既有饮酒的意思,也是一种酒具。
带“觞”字的基本都与饮酒有关,如:觞令就是今天所说的猜拳、划拳;觞咏即饮酒赋诗;觞祝为敬酒祝福等等。
当“觞”Word文档 1作为酒具时,提及最多的要数“羽觞”。
羽觞,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诗云“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小小的耳杯像是插了翅膀,在诗人手中飞快地盛满酒,又一饮而尽,这席间的行觞快疾,展现出了酒具的轻盈和诗人的豪兴。
此外,唐诗中提及的酒具还有杓、铛、罍、爵、碗、瓶等,金银玉饰、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折射出了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二唐诗中酒具的造型艺术特点唐代酒具的造型艺术,既有对前代酒具形态的吸纳和传承,又有唐人思想文化的整合和融会;既继承了传统华夏文化(儒、道)的精神渊源,又摄入了外来文化(胡人文化)的新鲜血液,兼容并包,多元共生。
1金银玉质作选材从《全唐诗》看,谈及酒具材质最多的非“金”、“银”、“玉”莫属,究其原因,诗人喜好华美之物是一,但归根结底还是物质资料的丰富和制造工艺的进步所致。
唐诗舆服志——惟有饮者留其名——唐人的酒
![唐诗舆服志——惟有饮者留其名——唐人的酒](https://img.taocdn.com/s3/m/bee7e60079563c1ec5da7163.png)
炉
。
晚来天 欲 雪
“
能饮
,
一
杯无
。
;
酒
把酒 话 桑 麻
葡 萄 是 随 着 西 汉 张 骞 出使 西 域 传 入 中 原 的作 物
,
是 豪放 的 : 出换 美 酒
,
五 花马
千金 裘
。
,
呼儿 将
;
当 年 张 骞 不 仅 为 中原 带 来
还 带进 了酿 酒 的工 匠
一
与 尔 同销万 古 愁
“
”
酒是
唐 代 的酒 类 品 种 非 常 丰 富
鼠
人 为乐
,
眦
‰
…
坐船
姗
志
” 。
欢 或借 酒 浇愁 的 引线
,
而 不 以灌 醉 别
,
眼 花落井 水 底 眠
“
;
酒是恃才
,
(
“
绿蚁
”
:
新酿 的米酒 未过 滤 时
层 微绿酒渣
,
,
酒
,
也 不 以牛 饮 酗 酒 作 为逞 强 的
自傲 狂 放 不 羁 的 :
长 安市上 酒 家眠
。 ” 。
李白
一
斗诗百 篇
,
面上漂浮的
、
有
一
种酒
,
用
自古 便 享有 盛 名
苟子对 酒
兰 陵 大 曲配 入 檀 香
广木香
,
、
公 丁 香等
,
战 国 时代 的兰 陵是 楚 国 属 地
家 苟 子 曾在 战 国 四 君 子 之
一
,
思想
很 有研 究 徒
,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从唐诗看唐代酒具造型艺术特点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从唐诗看唐代酒具造型艺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2ae0d7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0.png)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从唐诗看唐代酒具造型艺术特点夏进军
【期刊名称】《设计》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唐代国力强盛、文化兼收并蓄,既是经济繁荣昌盛的黄金时期,也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代,唐诗也就成为了反映唐代社会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的鲜活画卷.本文从唐诗中的“酒具”入手,从造型艺术的角度分析唐代精美酒具的造型形态特点及其与当时唐人思想文化、生活形态、对外交流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唐代酒具设计的自然观和人际观,为当下中国设计的发展提供借鉴.
【总页数】3页(P119-121)
【作者】夏进军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让酒具讲历史-郭氏酒具精选系列文章-《酿酒》杂志专用稿件(十四)十九、香槟酒传奇 [J], 郭松泉
2.让酒具讲历史-郭氏酒具精选系列文章-《酿酒》杂志专用稿件(十)十四、卓文君敬的是什么酒? [J], 郭松泉
3.智能化葡萄酒酒具:降低品酒门槛提升品酒体验——科力通对未来酒具产品的探索与创新 [J], 杨鑫
4.从唐诗看唐代长安绚丽的乐舞艺术——读唐诗札记 [J], 武复兴
5.有酒盈樽清宫用酒与酒具 [J], 苑洪琪;王雯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唐代诗歌与酒文化的关系
![唐代诗歌与酒文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ef69ff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d.png)
唐代诗歌与酒文化的关系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其诗歌与酒文化在当时也都十分流行。
唐代是中国酒文化沉积下来最深厚,最为精纯的时期,其中不乏以酒为题材的诗歌。
当时,美酒被誉为“酿造圣贤”,美酒在宴会风尚中拥有着很高的档次,与唐代诗歌的强烈抒情性相得益彰,唐代酒文化与诗歌形成了鲜明对比而又互补的风采。
唐代诗歌中对酒的描述十分诗意绮丽。
如杜甫的《宿建德江》:“月明山楼开宴灯,美人醉起舞衣香。
狂歌痛饮满堂客,古来绝世佳丽郎。
”描写的山楼之夜,吊唁亡友,诗人以酒解痛苦,乐不可支,熙来与歌声演绎出一场夜宴行色。
唐代诗人爱抒写酒对他们的意义,如李白的《将进酒》等,“男儿有泪不轻弹,饮者见之莫非喝采。
”詠着柔情,雌雄器量,无论何人只要见到他一滴眼泪都是誓言一碗酒,李白以酒传达出高雅的形象,而酒也因此成为他精神上的家乡。
唐代出现了非常多的酒文化。
当时的人们将酒文化的醉意和自由贯穿了诗歌的创作,文人墨客们争相以歌词、故事来描述酒文化。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从军行》:“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描绘出在杀伐之地,年轻壮丁醉倒了,而只有少数几人能够回来的悲凉。
唐代诗歌中的众多酒歌乐曲,也渲染着酒文化的浓浓情感,如李白的《宴桃园》,言明“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月夜照我归路!”,于是像李白一般,就让美酒唤起了走向自由的感觉。
唐代诗歌与酒文化在浓浓柔情中回味,并且又形成了相得益彰的风采,其中最经典的酒文化诗歌有《将进酒》《宴桃园》《宿建德江》等,被誉为中国唐代最成功的精神作品。
唐代是熏染了酒类文化的历史典范,在当下,唐诗酒文化的使用仍然被用来传达柔情的诗歌精神,千载而不朽。
漫谈唐朝的酿酒
![漫谈唐朝的酿酒](https://img.taocdn.com/s3/m/52dbca0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4c.png)
漫谈唐朝的酿酒爱读古诗的朋友,大多不会跳过唐朝,因为它是中国诗歌繁荣鼎盛的时代。
有浪漫主义的李白;有现实主义的杜甫;有发出铿锵边塞之声的王昌龄;也有缠绵悱恻的李商隐。
诗人不胜枚举,诗句传诵千年。
其中关于对“酒”的描写,更是占据了唐诗中非常大的一部分。
李白自然不用说,有名的《将进酒》就是一曲“酒歌”,而笃信佛教的王维也有“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感叹。
酒在唐朝不单单是文人雅士的爱好,也是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唐朝的酒,在当时大致有三个方面的渠道来源。
一是官酒。
二是私人作坊酿制。
最后就是家庭自产自用。
唐朝的官酒一般都是由朝廷和地方各级官府把持,它自成体系,有严密的管理规章制度。
当时的官酒主要有两部分构成,一部是直接供应皇家或者重大国事活动的官酒。
另一种是地方各级政府部门自己经营的酒坊酿制的官酒。
唐朝建立之初,当时就在长安城内设置了官员酿酒的专门管理部门。
称之为“良酝署”。
在《旧唐书》中的《职官志》专门记载“良酝署”的组成和功能。
“令二人,正八品下。
丞二人,正九品下。
府三人,史六人,监事二人。
从九品下。
掌醖三十人,酒匠十三人,奉觯一百二十人,掌固四人。
令职掌供奉国家祭祀所用五奇、三酒的事情,丞作为副贰。
郊祀的日子,率领官属来充实樽罍。
如果享太庙,要供给的酒来充实六彝。
如果实应进御的,则供春暴、秋清、酴醾、桑落等酒。
”“良酝署”是官方中央酿酒机构,它直接受光禄寺管辖。
生产出的酒,主要是供给朝廷国事祭礼使用。
当然它也酿造一些质量高的酒,供皇宫里的皇帝所使用,被称之为“御酒”。
“良酝署”除了供应国家祭祀和皇帝饮用,还生产御酒供应皇族饮用,同时也供皇宫举办宴会,或者赏赐给大臣使用。
很多唐朝的官员喝完这种朝廷酿制的御酒,都激动不已,有的写诗纪念。
而且皇帝通过赏赐御酒给大臣,希望建立更加紧密的君臣关系。
《酉阳杂俎》中记载,安禄山受到皇帝非常大的恩宠,赐给的礼物不可胜数,譬如其中所赐给的就有桑落酒、清酒等等的词句。
中国古诗词中的酒文化
![中国古诗词中的酒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0c3896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4.png)
中国古诗词中的酒文化一支窖藏许久的红酒,仿佛从幽深时光隧道翩跹而来的老故事,在不动声色中,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什么是恒久的味道。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古诗词中的酒文化,方便大家学习。
酒的古诗词短歌行东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寄黄几复宋·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酒的诗句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醉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6、月华如水浸宫殿,有酒不醉真痴人。
7、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有关古代酒文化的古诗词
![有关古代酒文化的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7cdfe15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f.png)
有关古代酒文化的古诗词酒对心血管系统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众说纷纭。
一些嗜酒者以酒能通行血脉为由而越喝越多,瘾也越来越大。
殊不知酒对心血管系统的利害存在着一个质和量的问题,即低度酒少量饮用时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利,而烈性酒及大量饮酒对健康则有百害而无一利。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酒文化的古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酒文化的古诗词篇一1、苍苍云松,落落绮皓。
——李白《山人劝酒》2、酒阑不忍去,共接一寸烛。
——苏轼《送顿起》3、酒病十朝九朝嵌。
——乔吉《小桃红·春闺怨》4、独倚胡床酒初醒。
——刘光祖《洞仙歌·荷花》5、酒醒处,残阳乱鸦。
——仲殊《柳梢青·吴中》6、顾谓戚夫人,彼翁羽翼成。
——李白《山人劝酒》7、诗万首,酒千觞。
——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8、归来商山下,泛若云无情。
——李白《山人劝酒》9、黄鸡白酒渔樵社。
——苏轼《阳羡歌·山秀芙蓉》10、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
——赵时春《原州九日》11、想前欢、尽成陈迹。
——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12、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苏轼《行香子·秋与》13、神前鸡酒盟,歌断秋香户。
——吴文英《生查子·秋社》14、春澹情浓半中酒。
——吴文英《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15、沙露,衰草入云。
——姜夔《浣溪沙·著酒行行满袂风》16、正是佳期期未定。
——晏几道《玉楼春·琼酥酒面风吹醒》17、还泊邮亭唤酒,旧曾送客斜阳。
——吴文英《风入松·桂》18、一缕斜红临晚镜。
——晏几道《玉楼春·琼酥酒面风吹醒》19、诗酒社,水云乡。
——辛弃疾《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20、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远》21、一年佳节过西厢。
——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22、明月淡飞琼,阴云薄中酒。
——董以宁《卜算子·雪江晴月》23、向尊前、又忆漉酒插花人。
酒礼习俗:从古诗中看古代的“一献之礼”
![酒礼习俗:从古诗中看古代的“一献之礼”](https://img.taocdn.com/s3/m/8cbe073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5.png)
酒礼习俗:从古诗中看古代的“一献之礼”酒礼习俗:从古诗中看古代的“一献之礼”礼仪,不仅现代人注重,古代更是非常讲究的,他们常常把这些礼仪之道放于古诗中,让人很受启迪。
《诗经?小雅?瓠叶》从客人的角度叙写了周朝时贵族宴饮、宾主酬酢的情形。
原诗如下,幡幡瓠叶,采之亨之。
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酋,燔之炮之。
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从诗中可以看出,献、酢、酬是古时饮酒的一套礼节,即一献之礼,宾主各两爵而礼成。
一献之礼,即古代飨士之礼,主人礼宾一度献酒称一献。
《仪礼?士冠礼》记载,“及醴?宾以一献之礼。
”汉郑玄注,“一献者,主人献宾而已……?禾士礼一献,大夫三献。
”《礼记?乐记》中说,“是故先王因为酒礼。
正一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觜。
”郑玄注,“一献,士饮酒之礼。
百拜以喻多。
”唐孔颖达疏,“一献之礼,宾主百荸拜者,谓士之飨礼唯有一献,言所献酒少也。
从初至末,宾痣主相答而有百拜,言拜数多也,是意在于敬不在酒也。
”《仪礼?士昏礼》载,“袭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
”又云,“舅飨送者以1 / 2一献之礼聂。
”即士之婚礼时,舅姑飨妇或舅飨送亲者也用一献之礼。
蝌具体来说,一献之礼即遵循这样的献酒程序,主人在斟柯酒之前,先要下堂到庭中净手、洗爵,以示洁净,客人也随之前往,以避役使主人之嫌。
之后,双方一起上堂,主人先喔斟酒以敬宾客,客人拜谢后接爵,然后客人入席做食前祭祀,铤祭毕还要称赞酒之甘美,待主人答拜后再将爵中之酒饮尽,柄以上是主人向客人敬酒,称为“献”。
客人饮毕主人的敬酒,再以酒回敬主人,称为“酢”。
主人将客人的敬酒饮毕又自饮后,衣再次斟酒回敬客人,称为“酬”。
至此礼尽。
?正献之后,为众宾按长幼次序相酬之礼,称旅酬。
旅酬妖之后,宾主饮酒不计数量,至醉而止,称“无算爵”。
构酒礼是饮酒的礼仪、礼节,“酒以成礼”,我国自古便有此赠种说法,酒在古人看来,具有极其神秘澹庄严的性格,因此十分受到重视,也体现在古诗之中。
唐朝——酒
![唐朝——酒](https://img.taocdn.com/s3/m/18c29eb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7.png)
唐朝——酒唐朝,老百姓主要能喝到这几种酒:白酒、清酒、煮酒、烧酒。
白酒:白酒不白,反而是绿色的。
唐朝没有如今的无菌技术,所以制酒的时候难免会参入一些微生物,导致酒液变成绿色。
唐朝的白酒上面会浮一层白色的漂浮物,如同一群白色的蚂蚁在上面漂浮着。
顾也有'蚁绿酒’之称。
俗称'浊酒’。
清酒:此清酒非彼清酒。
唐朝清酒就是通过过滤技术把“浊酒”上面的漂浮物去掉的酒。
清酒卖相比浊酒要好得多,但价格贵上一些,也在大众接受范围内。
煮酒:煮酒就是把'清酒’加热至沸腾后的酒,和清酒比味道稍差一些,有变味。
为什么要加热?因为唐朝制酒工艺不高,制出来的酒不易保存,有酸败的风险。
烧酒:非现今的烧酒。
唐朝烧酒的制作原理和理念和煮酒一样,为了防止酸败而造的酒。
但是烧酒只加热到60-70度,既可以杀菌防止酸败又可以保存风味。
烧酒又叫“烧春”以唐朝四川一带最为出名。
上面说的都是老百姓们喝的酒,下面是腐朽权贵们喝的酒。
黄醅酒:好的酒在生产的过程中会是否注意保持酒曲和酒液的纯度,这样制出来的酒曲大多成红色,酒液成黄色,琥珀色的酒为最佳。
不过就算是最好的黄醅酒的度数也只20来度,喝起来味道是甜的。
河东乾和葡萄:看到葡萄你大概懂了吧?这是我们常喝的红葡萄酒。
唐朝以前葡萄酒只能从西域进口,中原是不会种葡萄更不会酿葡萄酒,所以贵得很一般的贵族也喝不上一口。
后来技术从西域流传了进来,唐朝的工匠们开始大面积种植葡萄并酿酒,后来成为为了一个有规模的产业。
唐朝的葡萄酒以河东地区为上品,一度成为皇家贡酒。
唐朝没啤酒,也不流行白酒,蒸馏造酒何时传入中国,至今没有定论,主流说法是蒙元以后才有白酒,也有人说东汉时已有白酒。
我觉得,即便后一种说法正确,也只能说唐朝有白酒,不能说唐朝盛行白酒。
唐人诗词中多出现“烧酒”一词儿,该“烧酒”是指颜色发红的酒,而不是蒸馏酒),上至行政高层,下至黎民百姓,主要喝的是米酒、葡萄酒,还有发酵后只压榨不蒸馏的清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唐诗中的酒名酒具看唐代社会酒风俗【摘要】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光彩夺目的阶段,这一时期的社会习俗特色反映着当时封建盛世的繁荣,而作为唐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化表现形式——唐诗,则成为了反映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的情况的一面镜子,这里我就选取唐诗中的酒为一个侧面进行归纳与探讨,希望能够通过这个侧面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全面的看待唐代的历史和社会,同时更深入的了解中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将它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唐诗酒酒名酒具【Abstract】The social customs of Tang Dynasty, the most dazzling brilliant stage in China's feudal society, reflected the prosperity of the feudal grand occasion at that time. While a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cultural form in Tang Dynasty, Tang poetry naturally became a mirror reflecting the society such as politics,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custom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elects liquor mentioned in the Tang Poetry as one side to sum up and approach the problem. Through this research, it is expected to help people to regard the history and society of Tang Dynasty more thoroughly, to underst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moredeeply and to inherit and develop this culture in a better way.【Key words】 Tang poetry; liquor; names of liquor; drinking utensils我国素有“诗国”之称,中国人细腻的情感特征和汉字的瑰丽神奇成就了中国诗歌的长盛不衰,从《诗经》、《楚辞》开始,经过长期的酝酿和演变,到了唐代登上了繁荣的巅峰,它不但在形式上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当时和后世人们的反复吟诵,而且在内容上还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
唐诗中写酒的诗很多,据统计唐诗中有6000多首咏酒诗及与酒相关的诗,酒中或是酒后创作的诗数量就更多,这也成为我们研究唐代历史中酒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一、唐诗中名目繁多的酒名唐代在前代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发展了酿酒业,各类美酒名目繁多,在当时的诗句中提到的酒名数不胜数。
主要可分为传统名酒,异域名酒和唐代名酒三类。
1.传统名酒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酿酒史的国家,早在汉代前,酒就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与精神享受,及至辉煌的唐代我国的传统美酒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
桑落酒。
桑落酒是我国传统的历史名酒,原产于山西晋南蒲坂(今永济县),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正河东郡有民姓刘名堕(实名白堕)者,宿擅工酿,采挹河流,酝成芳酎,悬食同枯枝之年,排干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矣。
”[1]意思是说:北朝人有在落桑季节酿酒的习俗,酿出的酒就叫“桑落酒”。
《齐民要术》中曾有“桑落酒法”的记载,据说传统桑落酒酒曲中要加“桑叶、艾叶等草叶”[2]。
在唐代,桑落酒十分有名,它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唐诗之中,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中有云:“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诗”[3]。
白居易在《房家夜饮宴雪戏赠主人》中也形容“桑落气熏珠翠暖,枯枝声引管弦高”[4]。
张谓《别韦郎中》说“不辞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5]。
唐朝诗人段成式在《怯酒赠周繇》中有云“诗中反语常回避,尤怯花前唤索朗”[6]。
诗中所说的索朗使用了反切的拼音方式,应读作“桑洛”,即是桑洛酒;还有郎士元的《寄李袁州桑落酒》:“色比琼浆犹嫩,香同甘露仍春。
十千提携一斗,远送潇湘故人。
”[7]写桑洛酒的色和酒味如同琼浆和甘露,对它可谓是褒赞有加。
新丰酒。
新丰酒是一种传统的白醪酒,据《三辅旧事》记载:“太上皇(汉高祖之父)不乐关中,思慕乡里,高祖徙丰沛屠儿沽酒煮饼商人,立为新丰”[8]。
于是新丰酒成为朝中宫廷宴享、庆功喜寿、迎来送往的专用酒。
新丰自汉朝以来誉满天下,历代墨客骚人赞咏不绝,为中国酒文化留下不朽篇章,早在南北朝时梁元帝就有“试酌新丰酒,遥劝瀛台人”的诗句;到唐代李白、王维、李贺、李商隐等著名诗人都有赞新丰酒的佳句传世。
“南国新丰酒,山东小妓歌”[1]这是唐朝诗人李白游历江南时的名句,诗仙李白饮了新丰都称赞不已,要“多沽新丰醁,满载剡溪船”[2],带到浙江去痛饮一番。
诗人王维在《少年行》中咏赞:“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3]。
储光羲认为它具有“满酌香含北砌花,盈樽色泛南轩竹”[4]的独到之处,李贺《恼公》诗有“沽酒待新丰”[5]。
李商隐在诗《风雨》中叹道“心断新丰酒,销愁又几千”[6]。
还有皎然在《送商季皋》中说“新[1][后魏]郦道元:《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2] [北魏]贾思勰撰:《齐民要术》,转引自王云五主编:《农书集成》,商务印书馆,1936。
[3] [唐]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全唐诗》卷224,中华书局,1960。
[4] [唐]白居易:《房家夜宴喜雪戏赠主人》,《全唐诗》卷441,中华书局,1960。
[5] [唐]张谓:《别韦郎中》,《全唐诗》卷197,中华书局,1960。
[6][唐]段成式:《怯酒赠周繇(一作答周为宪看牡丹)》,《全唐诗》卷584,中华书局,1960。
[7][唐]郎士元:《寄李袁州桑落酒》,《全唐诗》卷248,中华书局,1960。
[8]《三辅旧事》,转引自《昭明文选》卷十《纪行下》,中华书局,1977。
[1] [唐]李白:《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全唐诗》卷184,中华书局,1960。
[2] [唐]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全唐诗》卷169,中华书局,1960。
[3] [唐]王维:《少年行》,《全唐诗》卷24,中华书局,1960。
[4] [唐]储光羲:《新丰主人》,《全唐诗》卷138,中华书局,1960。
[5] [唐]李贺:《恼公》,《全唐诗》卷391,中华书局,1960。
[6] [唐]李商隐:《风雨》,《全唐诗》卷539,中华书局,1960。
丰有酒为我饮,消取故园伤别情”[7]。
张子商也在《九日陪润州邵使君登北固山》赞到“新丰酒旧美,况是菊花朝” [8]。
可以说古老的新丰酒在唐代是风采依旧。
唐诗中提到的传统的美酒还有很多: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对黄醅酒青睐有加,在他的《尝黄醅新酎忆微之》中写道“世间好物黄醅酒,天下闲人白侍郎”[9]。
又在《戏招诸客》中写“黄醅绿醑迎冬熟,绛帐红炉逐夜开”[1]。
石冻春,唐代郑谷《赠富平李宰》:“易得连宵醉,千缸石冻春”[2]。
老春,李白《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3]。
麹米春,杜甫《拔闷》:“闻道云安麹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4]。
还有早在北周就有的竹叶酒,也在骆宾王的《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有描写“鹦鹉杯中浮竹叶,凤凰琴里落梅花”[5]。
这些充分的说明了中国传统美酒在唐代得到了很好的继承。
2.异域名酒封建经济繁荣,国力的强盛,也促进了唐代的对外交往。
这个中国封建时期最辉煌的朝代,以它博大的胸怀容纳与吸收着世界各地不同形式与色彩的文化,于是异域酒种类的增多也成为这一时代特征的表现之一。
葡萄酒。
葡萄酒亦称蒲桃酒,晋张华曾记述当时对葡萄酒的传说:“西域有蒲桃酒,积年不败。
彼俗传云,可至十年。
欲饮之,弥日乃解”[6],虽然葡萄早在汉武帝时已经传入内地,(《后汉书》中也记载西域“栗戈国,出马牛羊葡萄众果,其土水美,故葡萄酒特有名焉。
[7]”),但汉魏以来都是以贡物的形式少量的传入内地,至唐太宗进军西域,葡萄酒才正式通过官方途径传入,《册府元龟》所记,唐太宗“及破高昌,收马乳蒲桃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
……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京师始识其味”。
[1]写葡萄酒的唐诗很多,最为著名的就是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这首诗对葡萄佳酿进行了赞美,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可以说是写尽了旖旎的异域炫彩;“五斗先生”王绩在《题酒家五首》(一作《题酒店壁》)中写道:“竹叶连糟翠,蒲萄带曲红。
相逢不令尽,别后为谁空。
”[3]这是一首十分得体的劝酒诗,其中所描写的杯中美酒就是竹叶青和葡萄酒;白居易也有不少与葡萄酒有关的诗,他在《房家夜宴喜雪戏赠主人》中有“酒钩送盏推莲子,烛泪黏盘垒蒲萄”[4]的描[7] [唐]皎然:《送商季皋》,《全唐诗》卷820,中华书局,1960。
[8] [唐]张子容:《九日陪润州邵使君登北固山》,《全唐诗》卷116-12,中华书局,1960。
[9][唐]白居易:《尝黄醅新酎忆微之》,《全唐诗》卷451,中华书局,1960。
[1] [唐]白居易:《戏招诸客》,《全唐诗》卷454,中华书局,1960。
[2] [唐]郑谷:《赠富平李宰》,《全唐诗》卷674,中华书局,1960。
[3][唐]李白:《哭宣城善酿纪叟》,《全唐诗》卷184,中华书局,1960。
[4] [唐]杜甫:《拨闷》,《全唐诗》卷229,中华书局,1960。
[5] [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全唐诗》卷77,中华书局,1960。
[6]岑仲勉:《隋唐史》下册,第578页,中华书局,1980。
[7] [宋]范晔撰:《后汉书·栗弋国传》,中华书局,1965。
[1]岑仲勉:《隋唐史》下册,第578页,中华书局,1980。
[2] [唐]王翰:《凉州词二首》,《全唐诗》卷156,中华书局,1960。
[3] [唐]王绩:《过酒家五首》,《全唐诗》卷37,中华书局,1960。
[4] [唐]白居易:《房家夜宴喜雪戏赠主人》,《全唐诗》卷441,中华书局,1960。
写,在《寄献北郡留守裴令公》中有“羌管吹杨柳,燕姬酌蒲萄”[5]的句子。
可以说在当时饮葡萄酒是一种社会时尚,据称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赏花,就是李龟年唱新词,杨贵妃则“手持七宝玻璃杯,酌西凉葡萄酒,笑领歌,意甚厚”[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