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作文辅导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之以小物件见大(教案)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之以小物件见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76205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5.png)
一、教案概述作文指导——以小见大之以小物件见大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及其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小事物件,并从中感悟大道理的能力。
3.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进行作文创作。
二、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案例:生活中的小事物件及其背后的故事3. 作文素材:学生习作及优秀范文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课件展示一系列生活中的小事物件图片,如钥匙、眼镜、手机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小物件。
2. 讲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解释“以小见大”的含义,即通过描述一个小物件或一个小事件,展现出一个更广阔、更深刻的道理或主题。
举例说明“以小见大”在作文中的应用,如通过描述一根蜡烛的燃烧,表达对奉献精神的赞美。
3. 案例分析:分享生活中的小事物件及其背后的故事,如钥匙的象征意义、眼镜的代表作用等,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大道理。
4. 作文素材分享:展示学生习作及优秀范文,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进行作文创作。
5. 写作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小事物件,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进行作文创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后作业提交情况,观察学生对“以小见大”写作手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在作文创作中的感悟和困惑。
3. 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关注其对小事物件的描述、大道理的阐述以及整篇作文的逻辑结构等方面。
本节课通过讲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分析生活中的小事物件及其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了小事物件中蕴含的大道理。
通过作文素材分享和课后写作练习,学生初步掌握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并能够在作文中进行运用。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继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小事物件,培养其发现和感悟大道理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作文创作中的心得体会。
作文技法之17--以小见大立意法
![作文技法之17--以小见大立意法](https://img.taocdn.com/s3/m/1311186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67.png)
作文技法之17--以小见大立意法第一篇:作文技法之17--以小见大立意法以小见大立意法以小见大是构思立意的技法之一。
所谓“小”,是指从小处着眼,即选材小,写作的角度小;所谓“大”,是说思想内涵容量大。
这种写法的特点是以个别表现一般,以小事反映大主题,即选材虽小,却韵味无穷;取事虽小,而意义重大。
运用时应注意两点:第一,要善于发现有深刻意义的小事,抓住富有表现力的小事物。
第二,胸中要有“大”。
对所选的小事,要站得高,看得远想的深。
为此,必须注意积累生活经验,又要注意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第二篇:以小见大立意以小见大立意(一)可分大题小做与小题大做两法,但都是以小见大。
小处落笔,大处着眼,记叙的是小事,描写的是细节,剖析的是细小现象,但是所表现的是重大主题,所阐发的是深刻道理,这种技法叫做以小见大法。
用以小见大法立意,要努力挖掘典型材料的典型意义,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从一定的思想高度来审视材料,但不要脱离材料的实际情况为“大”而“大”,随意拔高主题。
1.大题小做。
大题小做就是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具体为自己要写的小事件、小文章,为大题目、宽题、虚题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处着手,最终与“小题大做”一样,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
大题小做,有题材上的,也有立意和联想上的。
题材上的化大为小,指从写作题材纷繁复杂的结构组成中,精选出被一般人忽视、看似平凡微末的事物作为角度,通过对这些“小”的扩写,来展示整体事物的万千气象之“大”。
在这里,这些“小”要能体现原整体事物的神髓。
立意上的化大为小,指从一个大主题中找出一个他人所轻的“小”意思来作为切入点,表现大主题。
联想上的化大为小,指从联想中取其与此联想神晤的一端,拓展联想的空间。
这里的“小”大多指细节性的。
无论哪种类别上的化大为小都是以“小”为角度写其“大”。
大题小做的要领如下:(1)宽题窄作。
一般限制的方法是在标题前面加修饰语,也可在后面加中心词,还可前后都加。
中考作文指导7——“以小见大”写法
![中考作文指导7——“以小见大”写法](https://img.taocdn.com/s3/m/028c024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d.png)
中考作文指导7——“以小见大”写法“以小见大”,即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简而言之,“以小见大”就是“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
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
从小事、细节、小部分、小物件、小人物着笔,往往能写出“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揭示出大主题的好作文来。
借小事情,表现大主题。
就像郁达夫先生说的“一粒沙旦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1、特定的时间,一般是瞬间发生的,跨度以5分钟左右为宜。
2、特定的地点,即地点比较固定、具体,家中,教室里,大街上都可以。
3、事件上不管有没有其他小事,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事件,这件事往往是日常、平常的易被人忽视的小事。
4、小事必然离不开人物,人物必须偏向于主人公,刻画主人公往往又离不开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和神态描写的。
5、因为是小事,所以细节描写必须信手拈来、不可缺少。
6、特定的道具可以使小事更为集中、更为感人,如《七根火柴》中的“火柴”,《变色龙》中的“大衣”1、围绕主题,着眼小材料。
以小见大先要着眼于小材料,在审准题的前提下选取小材料。
哪些是小材料呢?小材料是指符合写作主题的,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情景下发生的,没有大范围的影响力,但又能进行具体描述的小事件、小场景、小角度、小动作等写作素材。
2、立意从小角度切入写作时立意过于宏大宽泛,只能泛泛而谈,内容空洞。
以小见大不能贪大求全、面面俱到,立意的角度越小,内容挖掘越深,文章就越容易写得明确深刻,内容充实。
这就要求我们善于从所选材料中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发前人所未发,想前人所未想,从而让其闪烁异彩。
3、强化细节,传神描写,小中见情。
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往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细节便能活化人物形象,揭示或深化主题。
我们不妨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服饰、语言、表情、动作等来表现人物的职业、性格、心理等。
平时留意身边的生活变化,考场上才能采用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方法,如实地多角度展现人们酸甜苦辣的生活体验。
以小见大作文辅导 ppt课件
![以小见大作文辅导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036675b9d528ea80c7793f.png)
“大”: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 积极的人生态度。
以小见大作文辅导
捕捉细小情节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
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
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
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
怎样才能做到“小中见大”
首先,要养成留心观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 习惯。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平淡无奇,但我们留心观察 这些生活素材,并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深入挖掘, 就能够挖掘出蕴涵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从 平凡中显不平凡,于无奇中见有奇。
以小见大作文辅导
以小见大作文辅导
什么是“小中见大” 呢?
从小事、细节、小部分、小物件、小 人物着笔,往往能写出“用最小的面积” 惊人地揭示出大主题的好文章来。
“一滴水里见阳光”、“一粒沙里看世 界”说的就是这个理。
以小见大作文辅导
小故事 大道理
忘不了
电梯门开了。
我被人流裹进了电梯,像是汉堡里的一根烤肠,有种 被胁迫的感觉。我要去10楼的住院部,那里,我爷爷刚做 完手术,家里让我给他送点生活用品。可当人们都挤了 进来,尖锐的警报声骤然响起,急促而不耐烦地告诉我们 ,超重了!刚才还嘈嘈杂杂的人们突然安静下来,人们都 不说话了,你看我,我瞄你,大大小小的眼睛中都带着一 个问题,谁下去?
作文指导课
一粒沙里看世界
以小见大作文辅导
小故事 大道理
曾经某个地方一个有钱的人和老外 一块街上走,无意中在路边捡到了一枚 硬币。老外说这么有钱还在乎那一枚硬 币吗?这位有钱的人说:因为……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https://img.taocdn.com/s3/m/fe8d9f09b90d6c85ec3ac6d0.png)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善于叙事之“以小见大”作文指导导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范文,初步感受“以小见大”写作手法,掌握“以小事见大”的写作规律和方法。
自学与探究:学习活动一:感知“以小事见大”例文一:丑石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
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
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
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
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
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
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
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
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
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
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
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
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它是太丑了。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之以小物件见大(教案)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之以小物件见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f23625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6.png)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之以小物件见大(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
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以小见大”的概念和作用。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小物件展现大主题。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以小见大”的理论和实例。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个人经验和观点。
第二章:小物件的选择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选择有代表性、有内涵的小物件进行写作。
2.2 教学内容:分析小物件的选择标准:意义、情感、故事性等。
举例说明如何选择适合的小物件来表达主题。
2.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作品中的小物件选择。
实践指导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物件的选择练习。
第三章:小物件的描写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小物件的特点和内涵。
3.2 教学内容:讲解小物件描写的技巧:外貌、内在、情感等。
分析实例,展示如何通过描写展现小物件的意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描写技巧和注意事项。
写作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小物件描写练习。
第四章:小见大的连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将小物件与主题进行有机连接,展现“以小见大”的写作效果。
4.2 教学内容:讲解小物件与主题的连接方法:对比、象征、暗示等。
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小物件展现大主题。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连接方法和技巧。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实例分析和讨论。
第五章:创作实践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5.2 教学内容: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物件为主题进行创作。
指导学生进行创作过程,提供修改意见和建议。
写作指导法:提供创作指导和建议。
反馈法: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教师提供总结和建议。
第六章:情感与思想的融入6.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将情感和思想融入小物件的描写中,增强作文的感染力。
6.2 教学内容:讲解情感和思想融入的技巧:通过细节、对比、象征等手法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https://img.taocdn.com/s3/m/4c13915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19.png)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在写作的广阔天地中,“以小见大”是一种独具魅力且行之有效的写作技巧。
它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帮助我们开启一扇通往深刻主题和丰富内涵的大门。
那么,究竟什么是“以小见大”呢?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细微、平凡的小事或小细节,反映出重大的主题、深刻的道理或社会现象。
比如说,我们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我们可以不直接去描述那种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从一个小小的动作入手。
比如,在一个寒冷的冬日,父亲默默地为我们准备了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轻轻地放在我们的书桌上,然后又悄悄地离开。
这个小小的举动,传递出的是父亲深深的关爱和默默的付出。
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我们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力量。
再比如,写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
我们不必一开始就大谈特谈全球环境的恶化,而是可以从身边的一个小场景写起。
比如,小区里的垃圾桶旁,总是有一些没有被准确投放的垃圾,而一位老人每天都会默默地把这些垃圾重新分类投放好。
这个小小的场景,反映出的是人们环保意识的缺失,以及个体为改善环境所做出的努力。
“以小见大”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能够让我们的文章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真实可感。
因为生活中往往是那些平凡的小事构成了我们的日常,通过描写这些小事,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觉得文章所写的就是他们身边的事,就是他们自己的经历或者感受。
其次,“以小见大”能够让我们在有限的篇幅内,展现出更深刻的主题和更丰富的内涵。
如果我们总是试图去描述那些宏大的事件和主题,很容易陷入空洞无物的困境。
而通过一个小小的细节或者事件,我们能够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意义,从而使文章更有深度和力度。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以小见大”呢?这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敏锐的观察力是“以小见大”的基础。
我们要学会用心去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瞬间。
比如,在街头巷尾,观察人们的言行举止;在校园里,留意同学们之间的互动;在家里,关注亲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以小见大”作文辅导
![“以小见大”作文辅导](https://img.taocdn.com/s3/m/a52b7826453610661ed9f417.png)
“以小见大”显神韵湖北省洪湖市峰口镇二中王前保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小事发现大主题。
2.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小事中挖掘有社会意义的大主题。
二、教学重点:学会关注身边小事,挖掘有社会意义的大主题。
三、教学难点:“以小见大”立意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一碗油盐饭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
二、经典回顾。
1.杨绛《老王》从写老王的事,反映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2.《背影》写父亲买橘子来赞扬伟大的父爱。
三、技法揣摩。
1.从平凡事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本质。
如:莫怀成《散步》如:学生作文《晾衣架》如:学生作文《妈妈的打扮》2.从微小的局部显出宏大的整体。
如:学生作文《集市一瞥》;如:学生作文《枕头里的世界》如:学生作文《不老的手》3.从生活的琐事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如:许地山《落花生》又如:贾平凹《丑石》四、范文引路。
1.《换个角度爱》2.《不老的手》五、作文训练题:1、《我爱我家》 2.《我爱我班》六、学生优秀习作:我爱我家洪湖市峰口镇二中八(一)班方瑶指导老师:王前保有人说:家是幸福的港湾。
我却并不这么认为,因为我的父母常年不在家,我并没感觉到哪儿有一点是我可以放下心灵安抚的地方,哪儿有一点是我可以享受幸福栖息所。
直到那一次,我觉悟到了,彻彻底底的觉醒到了!这年夏天暑假,我去了父母打工的地方——温州。
到了两天,父母还是一个劲地去上班,等他们晚上下班时,我已经睡着了。
第三天的夜晚,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想到父母几天都这样忙碌,对我地冷漠,我有些生气,有些伤心。
我刚来不久,父母怎么能这样?我多么想一家人去公园走走,去超市逛逛,可是连这些小小的要求,也没有得到他们的回答。
不行,今天我一定要等他们回来再对他们说。
虽然我也知道父母拼命打工挣钱是为了我,但我也不愿他们如此劳累,毕竟我几年才在这过一个暑假。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https://img.taocdn.com/s3/m/6ca6122cddccda38376bafd4.png)
例文(三)
忽然,奶奶松开发手,轻轻闭上了眼睛, 此时,我地泪水拼命地涌出来,嗒嗒地打在 手上,打在芒果上,这个斑斑点点的芒果, 我感觉到它是那么的沉重,望着奶奶恬静的 脸,我默念,“会的,我会好好读书!” 我永远忘不了那个芒果,那是一个最好的奖 励!
又是一个夏季,芒果又熟了,那一个个金 黄的芒果又唤起了我深深的思念。芒果的香 味越来越浓,正如奶奶的爱,那是奶奶给我 的最好奖赏。
小 中见 大
经典例文一:《散 步》 莫怀戚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 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 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 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 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 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 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 界。
——杏林子《生命 生命》
“大”: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 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 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 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 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 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 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例文(三)
最好的奖赏
那个带有黑黑斑点的芒果,是我最好的奖
赏,那是奶奶浓浓的爱。
——题记
芒果的芳香每每飘入我的鼻子,索绕在
我周围时,我便想起了那最好的奖赏。此时,
奶奶的爱就如芒果的芳香,索绕我心中,充
盈着我的心房……
那年,我趁假余时间到奶奶家玩。在院里,
我依偎在奶奶怀抱,指着树上那一个个尚未
成熟的芒果叫到:“我要吃这个!” 芒果翠
例文(一)
“爷爷,那是一棵李子树。”儿子给爷爷 纠正。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https://img.taocdn.com/s3/m/6507722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2.png)
以小见大:作文指导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感悟和思考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如何将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通过巧妙的叙述和描绘,呈现出宏大的景象和深刻的内涵?这就需要我们在写作中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何运用“以小见大”进行作文指导。
一、明确主题首先,我们要明确作文的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要传达给读者的核心思想。
在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时,我们要确保所选取的小故事与主题紧密相关,能够为主题服务。
例如,如果我们的主题是“珍惜时间”,那么我们可以选择讲述自己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如何因为浪费时间而付出代价的故事。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向读者传达出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细节在确定了主题之后,我们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细节来丰富文章内容。
这些小细节可以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某个人、某个事、某个物,也可以是我们在阅读、观影、旅行等过程中产生的感悟。
这些小细节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选择讲述自己因为拖延而导致的学习成绩下滑、工作失误等具体事例,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时间的珍贵。
三、运用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我们所选取的小故事,我们要运用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
生动的描绘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细腻的心理描写则可以让读者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通过描绘自己在面对时间压力时的焦虑、无奈,以及最终认识到时间珍贵的过程,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情感变化。
四、巧妙地安排结构和篇章在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时,我们还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篇章安排。
一个好的文章结构应该有清晰的开头、发展和结尾,各个部分之间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在篇章安排上,我们可以采用先总后分、先内后外或者先因后果等方式,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满和有层次感。
以小见大的写作教学PPT课件
![以小见大的写作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877c4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a.png)
• 但就在这时,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 头朝里面看了看,似乎想进来,但又把头缩了回去。 不一会儿,两扇门都被推开了。还是刚才那个男人, 这次,他是肩扛一桶纯净水进来的。突然,一阵沙 沙的响声,伴着送水男人走路的旋律,引起了所有 人的注意。我开始从上向下打量他,老旧的棉帽子、 绿大衣……最后我终于看到了他的双脚,然后是惊异 万分。男人的每只脚上,竟然都套着一个塑料袋。 他一走动,塑料袋就会发出沙沙的响声。因为套了 塑料袋,所以他走过的地方没有一点污迹,还是那 样干干净净的。我注意到,那个擦地的女工,站在 那里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 慢离开阅览室。而当她再次转过头来,我发现她眼 里竟有泪光涌现。
范文:一双脚上的修养
• ①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到图书馆的阅览室去 翻阅一些报纸和杂志。每次来这里,总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有时, 大家还会围绕一些文学现象进行交流。在这紧张而喧嚣的都市里,能 保持一份阅读的闲情,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 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
• ③坐到座位上,想着刚才的脚印,愧怍油然而生, 再也无心看书了。阅览室是一个开放的公共场所, 来往进出的人很多。我注意到,每个进来的人都在 犯着同我一样的毛病,浑然不觉自己的双脚正在恶 作剧式地涂鸦着刚刚被擦干净的地板。于是,那个 女工就要不停地跟在进进出出的人后面,擦了再擦。 不断地踩踏与不断地擦抹,似一场破坏与复原的拉 锯战,在阅览室里上演着,让人心惊。渐渐地,那 个疲于擦地的女工,已是额头见汗。
开头、中间、结尾反复出现。《紫藤萝瀑布》。 《羚羊木雕》 • 3、借物喻人(理)。托物言志。 • (1)对所选之物进行精致的描写,努力写出这个 事物的外在形态或内在精神。描写一定要朝着自 己议论和中心的地方发展。《爱莲说》,竹子, 梅花。。 • (2)把小物件作为一个获得感悟的媒介点,一般 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注意写出这个小物件给人的 某一方面的积极的启示,然后才能自然地发出生 活或生命的感悟。
“以小见大”之以小事见大
![“以小见大”之以小事见大](https://img.taocdn.com/s3/m/9e54eb8414791711cc7917dd.png)
作文指导一:“以小见大”之以小事见大(教案)一:【教学内容】1:欣赏范文,感受”以小事见大”写作手法.2:赏析例文,掌握”以小事见大”的写作规律和方法.(重点、难点)二:【教学方法】例规法三:【思路点拨】我们在写记人记事的文章时,若欲选“大’事,普通人又没有那么多英雄壮举;怎么办写小事.从小角度发掘题材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思想品格一叶叶落而悲秋,窥一斑而知全豹,说的都是从一个小的角度或部位,只要能认真观察和思考,照样可以得出对事物的全面认识.作文也是这样,以小见大是记叙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它往往在选材上或撷取一个片断,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或选择一件小事,通过多种表现技法,努力开掘、提炼,写出它的内涵,以一目尽传精神,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四:【探究写作技巧】☆学习活动一:感知经典,小中有大例文:散步莫怀戚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②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探究:《散步》通过记叙“小”事,从中作者含蓄地阐述了“大”的主题●小结:从写作角度,请同学们根据上面例文说一说什么是”以小事见大”:所谓“以小事见大”:文章往往通过叙写生活中的一件小小的极其平常的事情从中来阐述一个大的主题(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发现,从而让学生对“以小事见大”文章的特点和思路有初步的体会)☆学习活动二:精当选材,细节出彩(如何写小事)(1):例文(中考满分作文):幸福的颜色①未曾预见的幸福,犹如掌心里的纹路,谁也不知道它的另一端,会是在何处然而那一刻我却发现母亲的幸福,如同阳光闪着金色②母亲生日那天,一向不解风情的父亲跑了几条街,给母亲买了件新衣服那是件米黄色的外套,父亲平时的衣着极不讲究,所以他挑衣服的眼光就很有限了在我和妹妹都在嘲笑父亲“品位高”时,母亲却欢天喜地地接了过去,脸上泛起少女般的红晕,眼底掩饰不住的是满满的笑意她兴奋得像个小孩子,偷偷跑进房间把衣服换上用得着吗为了一件土里土气的衣服③母亲出来了,脸上还泛着红晕她在父亲面前转了几圈,窗外的阳光溜了进来,如同精灵,在空气中跳着动人的舞蹈,母亲身上那件米黄色的外套也在阳光下,闪着动人的金色光彩“好看吗”母亲问父亲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说:“尺码大了”是的,那件宽大的外套“裹”在母亲身上,使矮小的母亲看起来更加矮小,母亲的肤色略显黝黑,米黄色如此明亮并不适合她④“哪里大了”母亲连忙低头扯了扯衣角,“我就喜欢宽松的,无拘无束,多好啊!真喜欢!”见父亲还不放心,母亲做了个展翅高飞的动作,给父亲打了一剂定心剂,以表明这衣服虽宽松,但她也很喜欢“真的不大!这正合适呢!呵呵,都舍不得脱了……”空气弥漫着母亲明媚的幸福和满足,金色的阳光折射着母亲的幸福那天晚上,一向不爱喝酒的父亲竟高兴得喝了几杯酒⑤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母亲站在窗边,出神地凝视着身上的米黄色外套,从衣领摸到扣子,从扣子摸到衣角,这真是舍不得脱下了反正父亲不在,我也使起了坏,“挑拨离间”一下:“妈,你衣柜里比这漂亮的衣服多的是,这衣服不适合你,相信我吧!”母亲笑而不语,继续低头注视着那件衣服,我摇摇头打算走开,母亲却突然小声地说了一句:“这是你爸送的呢!”⑥“这是你爸送的呢!”这句话道出了“玄机”,我突然明白了:即使是件再普通不过的衣服,母亲也是能穿出幸福来的爱如河流,愈深愈无声⑦阳光又一次照在母亲身上,我看到她的幸福,如金色的阳光,发出金色的奇异光彩让我相信,细水会长流,母亲的幸福如多彩的拼图,而父亲的爱则是其中金色的一块,拼成了完整的幸福●探究:《幸福的颜色》是通过记述事,从而为我们展现了父母亲之间那份深厚的爱与理解这样一个“大”主题你觉得小作者选取这件事的理由是.●小结:精当选材(要善于选取典型性的小事)选取的材料一定要为大主题而设,事件材料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材料虽“小”但意义却“大”(2):例文①《背影》片段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例文②(中考满分作文):跟着周日我吃完晚饭便要走了,回到校园,开始新的一周学习父亲说要送送我,我说不必了他一笑,说他去散步这种骗小孩的把戏,怎能蒙得了我我不小了,还玩这个……我拉着箱子,快步走了【父亲穿着厚睡衣,站在不远处,双手背在后面,没有看我,而是看天我继续向前走父亲在后面跟着,步子迈得很慢这时我发现父亲老了,虽然我知道他可以走得更快些,但是此时,跟着儿子的他的确老了父亲在后面跟着不能太近,太近会伤害我的自尊;不能太远,太远就看不到了就这样,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中学生在忙碌的大街上走走停停……忽然,我扭过头,却没有看见父亲的身影我有些心慌,用双眼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寻找父亲的身影好久,似乎好久终于我也放慢了步子,希望父亲能跟上我不能太慢,太慢会失掉自尊,不能太快,太快就看不见父亲了】父亲在后面跟着我,却又像是我在跟着父亲我们俩都跟随着自己的目标我们俩都跟着爱走●探究:《背影》片段和《跟着》,作者分别是通过和方式,把深沉的父爱这一“大”表现得淋漓尽致.●小结:细节出彩(动作、神态、过程)把特定的事件,人物的动作、行为用特写镜头进行“放大”,给人以真实、鲜明、清晰的印象抓住人物或事件的特征来写,通过准确、生动、细致入微的描绘,来增强形象可感性(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发现,让学生掌握把“小事”写精彩的方法从而先解决了“如何写小事”的问题)☆学习活动三:小事不小,有容乃大(如何见大)例文①《跟着》结尾片段:终于我也放慢了步子,希望父亲能跟上我不能太慢,太慢会失掉自尊,不能太快,太快就看不见父亲了父亲在后面跟着我,却又像是我在跟着父亲我们俩都跟随着自己的目标我们俩都跟着爱走●探究:你是怎样理解画横线的句子的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文章通过父亲跟着自己后面这一小的细节,从中发掘出父子深厚“感情”这一大主题例文②《走一步,再走一步》结尾片段:……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探究:你是怎样理解画横线的句子的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小结:选取细小点挖掘闪光处(情、理)从小的材料中选取一个细小点挖掘出闪光而有普遍意义的大主题,发掘别人之所未发现的东西,以独特的感悟撼人心灵,从而以小而见大(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发现,让学生掌握把“小事”写深入的方法从而解决“如何从小事中见大”的问题)归纳总结: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以小事见大”作文的表达特点:首先或选择一件小事,或撷取一个片断,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然后——从中阐述一个大的事理,表现一个大的主题☆学习活动四:学以致用题目:《一件小事》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让你深受感触,请选取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运用“以小事见大”的写作方法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片段作文。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https://img.taocdn.com/s3/m/09ec581e6edb6f1aff001fef.png)
净和轻快——生命就是这样,一点一滴,井然有
序,层层叠叠地积淀起来的
练练思维
一、给下面的文题以小见大的手法设计一个 思路:《蚕茧》、《那盏台灯》、《母亲 的手》、《红烛》、《由锈吃铁想到的》 二、给下面的观点设计一个写作方案,要求 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1、生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往往在逆境中得 到最好的发掘。 2、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
4、选事。 选身边的小事,选感人的事,可以说 理的事,可以抒情的事。抓住事,处理好 详略,处理好叙述、描写和抒情、议论的 关系,宜在细节描写和说理深度用力。
写作:
一粒沙里看世界, 半瓣花上说射太阳的光 辉 。
这些文章我学过
《紫藤萝瀑布》 《散步》 《最后一课》 《背 影 》 《台阶》 《荷叶母亲》 《风筝》
以小事见大
这里的“小” 这里的“大”指 主 题, 选 材, 要小角度, 或 宽 大, 要 细 微。 或 深 刻。
悟写法
3. 借物喻人(喻理): (1)对所选之物进行精致的描写,努力 写出这个事物的外在形态或内在精神,描 写一定要向着自己议论的方向发展。 (2)把小物件作为获得感悟的一个媒介 点,一般安排在文章的中间。要注意写出这 个小物件给人的某一方面积极的启示,然后 才自然地生发出生命生活的感悟。
悟写法
难点 • 一、细致描写,形象生动! • 二、找准角度,巧妙过渡!
• 三、议论抒情,力求深刻!
•
一个陆续往瓶子里 装入鹅卵石、沙子、水 的故事,能让你有什么 样的人生感悟?
• 我也在深深地思考着。我想,卵石大概就是生命 里那些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东西,比如理想、 友谊、健康和快乐,我们应该尽早、尽快、尽量 多地把它们填充进生命的容器里,占据我们的思 想和灵魂;沙子和水,同样是生命中不可以缺少 ,但相对没有那么神圣不可侵犯的部分,比如游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https://img.taocdn.com/s3/m/f1d0e85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7.png)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主题为“以小见大”。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何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反映出大道理,以及如何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来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能够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难点:如何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反映出大道理,以及如何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来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课本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微小的事情,以及这些事情带给他们的感悟。
2. 讲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教材中的例文,讲解如何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反映出大道理。
3. 例题讲解:给学生发放例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来完成这篇作文。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写作,尝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5. 点评与指导: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指导。
6. 板书设计:板书上写明“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六、作业设计1. 完成一篇以“以小见大”为主题的作文。
答案:例如,《一次借书的经历》这篇作文,通过描述一次借书过程中的小插曲,反映出诚信的重要性。
2. 思考生活中发生的微小的事情,以及这些事情带给他们的感悟。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如何在实际写作中运用还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收集更多运用“以小见大”写作手法的文章,进行欣赏和分析,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八、教学内容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
中考语文作文专项突破: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指导
![中考语文作文专项突破: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032e393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2.png)
中考语文作文专项突破: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指导技巧指导各位同学,大家好!你们的作文写得怎么样呢?有的同学可能叙述不太清楚,描写不够生动;有的同学也许叙述详略不当,喜欢空发议论;特别是有的同学叙事缺少波澜起伏,不太注意文章的起承转合,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
同学们,写作是难的,我们不光要注意表达真情实感,还要学会审题立意,更要懂得谋篇布局。
这些,需要我们平时坚持训练,读写融合,以读促写,才能慢慢提高。
下面,我以《最好的礼物》为例,具体谈谈我们写作时,怎样做到以小见大,波澜起伏。
一、认真审题,切合题旨。
题目中的“最好”是对“礼物”的限定,是相较于其他众多的礼物而言的。
“最好的”不一定是指外形的华丽,而是意义的重大。
“礼物”,是指在社会交往中,为了表达祝福和心意或以示友好,人与人之间互赠的物品。
所以,它也代表着尊重、肯定、鼓励、赞美。
我们写的文章基调应该是阳光的、积极的。
例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中,《山海经》是不是“我”最好的礼物?显然是的。
你看,开头,作者用略微调侃的语言,描述了长妈妈的缺点,如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摆成“大”字、过年吃福橘等繁琐的礼节等,表达自己“不大佩服她”。
接着写她讲长毛的故事,令“我”对她有了一点敬意。
后来得知她谋害了“我”的隐鼠,很厌恶她。
最后,不识字的长妈妈,竟然给我买来了《山海经》!作者巧妙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了长妈妈的淳朴善良、宽厚热情的性格,表达对她深深的怀念之情。
这种手法的运用,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而且曲折生姿,令人叫绝。
二、恰当立意,激活思维。
同学们,我们可以对于礼物进行“头脑风暴”,激活思维。
“礼物”可以是有形的物体:可以是书、卡片、陶泥制品、某种心心念念的吃食或者隔墙过来的紫丁香。
比如过生日的时候,妈妈给自己一条围巾,让我感受到了妈妈对自己的爱;参加演讲比赛得了名次,好朋友给自己一个亲手做的玩具,让我感受到了朋友对自己的支持与祝贺等等。
除了有形的,“礼物”还可以是无形的,如失落时好朋友的一句鼓励的话语,孤独时陌生人递过来的一个微笑,失败时书中人物带给自己的感悟与激励等等。
“以小见大”写作方法指导 教案
![“以小见大”写作方法指导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ee8c0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4e.png)
名师工作室“送教下〞教研活动公开课课题:记叙文“以小见大〞写作方法指导授课人: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授课班级:九〔〕班【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欣赏范文,感受、学会“以小见大〞写作规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范文学习—写法探究—写作实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意识到“以小见大〞写作方法的重要性。
作文课:“以小见大〞写作方法学生学习材料一、经典回忆,体悟“以小见大〞的写法散步莫怀戚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方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作文技巧】“以小见大”写作指导
![【作文技巧】“以小见大”写作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54258d3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6a.png)
【作⽂技巧】“以⼩见⼤”写作指导花瓣上的⼈情——“以⼩见⼤” 作⽂写作指导以⼩见⼤,是表现⽂章主题的⼀种极好的⽅式,学会关注⽣活观察⾝边事件,你会发现,普通的事件折射着不普通的⽣活哲理。
宗⽩华在《美学散步》⾥写到:“艺术的表现正在于⼀鳞⼀⽖具有象征⼒量,使全体宛然存在,不削弱全体丰满的内容,把他们概括在⼀鳞⼀⽖⾥。
提⾼了,集中了,⼀粒沙⾥看见了⼀个世界。
”那么,我们在写作⽂时,可以从哪些⽅⾯⼊⼿,做到以⼩见⼤,借助寻常事件来表现观点,从⽽更好的表现⽂章主题呢?笔者尝试着从四个⾓度做⼀点分析,以望给同学些许启⽰。
⼀、以⼩事见⼤选择⽣活时间,借以凸显⼈物情感。
台湾作家张晓枫《买橘⼦的两种⽅法》就是以⼩事见⼤的⼀种典范。
⽂中说到,同是买橘⼦,作者买回的是带枝叶的橘⼦,⽽公公买回家的却是光溜溜的橘⼦。
在寻常事件,作者却看到公公朴实⽽真诚地⼈格:“公公那⼀代却是从贫困边缘挣扎出来的,对他来说,如果避开枝叶就可以为家⼈争取到多⼀枚橘⼦,实在是开⼼之极的事。
他把这‘买橘秘笈’传授给我,其实是好意地暗⽰我以持家之道。
公公平时待⼈很宽厚,他在⼩处扣省,也⽆⾮是守着传统的节俭美德。
”⽽我最终是“悄悄地把⾃⼰买的带叶橘⼦拎进⾃⼰的卧房”。
“我”的举动,“我”的宽容,来⾃善解⼈意,然⽽善解⼈意则是由于“我”善于换位思考。
⼆、以⼩物见⼤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列传》⾥评价屈原的《离骚》:“其称⽂⼩⽽其指极⼤”。
其意思是,就其⽂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他的旨趣却是极⼤的。
简⽽⾔之,以⼩物见⼤,指的是通过对⼩⼩物体的描述,看到⼈⽣的哲理。
刘燕敏的《⼀棵核桃树》中说⾃家荒芜的菜地⾥突然长了棵树,⼉⼦根据爷爷家是枣树,猜测⾃⼰家的也是枣树;农校的朋友,审视之后说是李⼦树;乡下来的⽗亲,⾃信地说是樱桃树。
⽽最终却是⼀棵核桃树。
对此树的认知过程,在⽂章结尾处,作者由物及⼈,以核桃树这⼀“⼩物”见出⼤道理:“有时我想……作为⼀个⼈,你必须奉献出⾃⼰的果实,否则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会真正认识你。
我的妈妈作文以小见大
![我的妈妈作文以小见大](https://img.taocdn.com/s3/m/3582912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5.png)
我的妈妈作文以小见大我的妈妈作文以小见大【篇一:以小见大作文】作文训练:“以小见大”作文指导1.作文存在的题目过大、选材过空、过大,不会从小处着手,不会挖掘文章深刻主题等不足训练学生作文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通过欣赏范文,初步感受“以小见大”写作手法,掌握“以小事见大”的写作规律和方法.(重点、难点)3、学以致用:本次作文训练重点——“以小见大”(以小事见大)手法我们在写记人记事的文章时,若欲选“大”事,普通人又没有那么多英雄壮举,怎么办?写小事。
从小角度发掘题材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思想品格。
“落一叶而悲秋,窥一斑而知全豹”,说的都是从一个小的角度或部位,只要能认真观察和思考,照样可以得出对事物的全面认识。
作文也是这样,以小见大是记叙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它往往在选材上或撷取一个片断,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或选择一件小事,通过多种表现技法,努力开掘、提炼, 写出它的内涵,以一目传精神,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
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一)以“水”为话题。
据此,可拟出下列题目:《我在河边散步》、《我是一条孤儿鱼》、《最后一杯水》等。
其中《最后一杯水》是这样的:时间为50年后的一个中午,地点为已成为沙漠的中原地区,人物是我和两位最好的朋友,事情是我们发现了地球上的最后一杯水。
中心事件是我们商量如何使用这杯水,最后决定用它培植绿洲。
这最后一杯水是文中的道具和线索,对主人公可以重点进行语言和神态描写。
(二)以“亲情”为话题。
有一位同学写了《明天吃什么》,时间是一天晚上,地点是家里,事情是爸爸和妈妈商量明天早上为要考试的我准备什么样的食物。
人物对话描写细腻真实、妙趣横生。
作文《纸飞机》回忆了外公生前为我折许多种小飞机的事,小飞机虽小,却表现了外公真挚博大的爱。
(三)以“幸福”为话题。
有一同学写了《爸爸妈妈的爱情》,文章重点刻画爸爸和妈妈搬运家具时,爸爸的手好像被碰了,妈妈关切的询问,他们互相体贴的这一幕使我对爸爸和妈妈的爱情和幸福有了深一层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作文 做好人
我们无法唤起所有的记忆 却可以牢牢记住那些美好瞬间 旅途中的一次搀扶 平日里的一次发现 一份让你惊喜的礼物 一幅充满温情的画面 有些瞬间即逝的往事 咀嚼它却需要一生的时间
学作文 做好人
滴水藏海,我们应学会于平 凡的人、事、物中感悟生活的 真、善、美。
观察身边景象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 香瓜子(小的不起眼),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 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 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 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它仅 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 令我肃然起敬! —杏林子《生命生命》
小故事 大道理
那一幕,两位古稀之年的老人,相互紧紧地搀 扶着,一步一步地,融化在了人群深处,像是消融 在夕阳的余晖里。 当然,还有更难遗忘的,是当人们又开始说说 笑笑,各自选择要去的楼层时,我惊讶地发现—— 去五楼以上的,只有我一人。
简评:
这是作者善于观察社会现象、善于思考 的结果。事虽小(电梯超重),但反映了人 性的美与丑,体现了小中见大。主旨的表达 含蓄隽永。
记叙要选好角度
“小”中见 “大”
【教学内容】
★欣赏范文,感受“小中见大”写作手法 . ★赏析例文,掌握“小中见大”写作方法.
什么是“小中见大”呢?
“小中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 “小题材”,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一个细节,可以是整体中的一个小部分,也可 以是一件小物品、一只小动物、一棵小植物, 还可以是一个小人物……
小故事 大道理
最引人注意的是一对胖胖的父子, 老爸西装革履,腆着啤酒肚,手里攥着 个有他半边脸大的手机,儿子一手托着 薯片袋子,一手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 咔嚓咔嚓,电梯里只剩下警报声和这孩 子粉碎薯片的声音。
小故事 大道理
时间一秒又一秒地过去,似乎是气氛太尴尬了,那个 戴眼镜的绅士拿出一张旧报纸,似是“认真”地阅读着, 头还不时地点一点,好像顿时明白了什么,我用余光一瞥 ,呜呼,内容不过是几则广告而已。旁边的女士则打开随 身携带的小镜子,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很从容地照,冷不丁 喊了一声吓了大伙一跳:“快下去一个啊!难不成让我们 女人下去?”
—杏林子《生命生命》
“大”: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 积极的人生态度。
捕捉细小情节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 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 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 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 了。 ——朱自清《背影》
“大”:抒发人间真情--父子情深。
总结归纳
“小” 感悟人生 诉说真情
• 聚焦凡人小事 • 观察身边景象 • 捕捉细小情节
注意:
“大”(主旨的表达) ★主旨的表达应该是自然而然; ★要有真情实感的流露。
怎样才能做到“小中见大”
首先,要养成留心观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 习惯。
什么是“小中见大”呢?
从小事、细节、小部分、小物件、小 人物着笔,往往能写出“用最小的面积” 惊人地揭示出大主题的好文章来。 “一滴水里见阳光”、“一粒沙里看世 界”说的就是这个理。
小故事 大道理
忘 不 了
电梯门开了。 我被人流裹进了电梯,像是汉堡里的一根烤肠,有种 被胁迫的感觉。我要去10楼的住院部,那里,我爷爷刚做 完手术,家里让我给他送点生活用品。可当人们都挤了 进来,尖锐的警报声骤然响起,急促而不耐烦地告诉我们 ,超重了!刚才还嘈嘈杂杂的人们突然安静下来,人们都 不说话了,你看我,我瞄你,大大小小的眼睛中都带着一 个问题,谁下去?
观察身边景象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小的不 起眼),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 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 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 ,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小故事 大道理
我的腿动了动,想下,但又收住了,我要去 10楼,急着给爷爷送东西,一家人等着我呢,我这 一下,要啥时才能上去啊。 我正展开激烈的思想斗争的时候,忽听到一 个老迈而沙哑的声音:“来,让一下。”
小故事 大道理
我一回头,是一对老夫妇,老爷爷佝偻着 背,一只手拄着一根拐杖,老太太精神还好, 只是满头银丝。说话的是老太太,老太太对 老爷爷说:“你先上去,在电梯口等我。我 爬楼梯,一会儿就到。”
小故事 大道理
老爷爷像是拽了她一把,她回过头,一笑:“ 累不坏的!”老太太一出门,电梯果然不响了,可 就在电梯门即将关上的时候,老爷爷突然伸出枯 树枝一样的手,将电梯门又掰开了,对着老太太的 背影沙哑地喊了一声: “等等,我和你一起。”
小故事 大道理
老太太摇着头,莞尔一笑,忙过来搀 着他,一边搀,一边笑着数落他。 电梯门缓缓闭合,我想,我此生永远 忘不了那一幕——
看见路旁的行道树,想到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者; 看见蚂蚁搬家,想到团结就是力量……这样可以使 我们的文章由物及人,由人及社会,由小到大,由 浅入深。
怎样才能做到“小中见大”
最后,挖掘凡人小事的内蕴,揭示深刻主题 有些凡人小事,从表面看平淡似水,但如果 挖掘材料的内蕴,却能发现深刻的道理。
学
以
致
用
一个体格粗壮的中学生和一个衣衫肮脏的农 民工并列坐在一个双人座上。那中学生本来已经 占据了大半个座位,可他还是用很厌恶的语气大 声呵斥那农民工:“往外点!”农民工很不情愿 的小声反驳了一句,这时那中学生的态度更加蛮 横,并大声吆喝:“往外点,别叨叨!”农民工 敢怒不敢言,两人就这样僵持地坐着。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 现”。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平淡无奇,但我们留 心观察这些生活素材,并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深入 挖掘,就能够挖掘出蕴涵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 义,从平凡中显不平凡,于无奇中见有奇。
怎样才能做到“小中见大”
其次,要善于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聚焦凡人小事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 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 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 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杨绛《老王》 “大”: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 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
作文指导课
小故事 大道理
曾经某个地方一个有钱的人和老外 一块街上走,无意中在路边捡到了一枚 硬币。老外说这么有钱还在乎那一枚硬 币吗?这位有钱的人说:因为……
这枚硬币上有我们中国的国徽
布置作文时
学生小明感叹:老师,我们的生活太单 调了----家庭、学校,两点一线;读书、吃饭 、睡觉,三位一体:真的没有素材好写。 学生小胖抱怨:老师,发生在我们身边 的都是日常生活琐事,再平淡平常不过,的 确写不深刻,写不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