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模变结构控制
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及其算法研究与进展
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及其算法研究与进展一、本文概述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作为一种独特的非线性控制方法,自其诞生以来,就因其对系统参数变化和外部干扰的强鲁棒性,以及易于实现的优点,在控制工程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旨在对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及其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其基本原理、特性、设计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首先回顾了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滑动模态概念提出,到后来的各种改进和优化算法的出现,展示了该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进步。
接着,文章将详细介绍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包括滑动模态的存在条件、滑动模态的稳定性分析、以及滑模面的设计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探讨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的研究进展,包括各种新型滑模面设计、滑动模态优化方法、以及与其他控制策略的融合等。
文章还将对滑模变结构控制在各类实际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案例分析,以展示其在实际工程中的有效性和潜力。
文章将总结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及其算法的研究现状,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希望通过本文的综述,能为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二、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基础滑模变结构控制(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简称SMVSC)是一种特殊的非线性控制方法,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滑模面的设计、滑模运动的稳定性分析以及控制算法的实现。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核心思想是在系统状态空间中构建一个滑动模态区(即滑模面),并设计控制策略使得系统状态在受到扰动或参数摄动时,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到达并维持在滑模面上滑动,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有效控制。
滑模面的设计是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关键。
滑模面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可达性、存在性和稳定性等,以确保系统状态能够到达滑模面并在其上滑动。
一般来说,滑模面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动态特性、控制目标以及约束条件等因素。
滑膜变结构控制
+ 本质上是一类特殊的非线性控制,其非线
性表现为控制作用的不连续性。与其他控 制策略的不同之处:系统的“结构”并不 固定,而是在动态过程中,根据系统当前 的状态有目的地不断变化。 + 人为设定一经过平衡点的相轨迹,通过适 当设计,系统状态点沿着此相轨迹渐近稳 定到平衡点,或形象地称为滑向平衡点的 一种运动,滑动模态的”滑动“二字即来 源于此。
滑动模态可以设计且与对象参数和扰动无关,
具有快速响应、对参数变化和扰动不灵敏 ( 鲁棒性)、无须系统在线辨识、物理实 现简单。
+ 当状态轨迹到达滑动模态面后,
难以严格沿着滑动模态面向平 衡点滑动,而是在其两侧来回 穿越地趋近平衡点,从而产生 抖振——滑模控制实际应用中 的主要障碍。
s(x)>0 A B C s(x)=0
s(x)<0
s(x)>0 A B C s(x)=0
s(x)<0
+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整个控制过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两部分组成:
① 正常运动段:位于切换面之外, 如图2.3.5的 X0到A 段所 示。 ② 滑动模态运动段:位于切换面上的滑动模态区之内,如 图2.3.5的 A到O段所示。
x0
O
A
s( x ) 0
滑模变结构控制概述
滑模变结构控制概述1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定义 (1)2滑动模态的存在及到达条件 (2)3滑动模态运动方程 (3)变结构控制是前苏联学者Emeleyanov 、Utkin 、Itkin 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控制方法。
该方法最初研究的主要是二阶线性系统和单输入高阶系统。
1977年,V.I.Utkin 提出了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方法,推动了变结构控制的研究和发展。
后来许多学者也提出了多种变结构控制的设计方法,但只有带滑动模态的变结构控制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滑模变结构控制也成为变结构控制的主要内容,有时也简称滑模控制。
滑模变结构控制本质上是一类特殊的非线性控制,与常规控制的根本区别在于控制的不连续性,即一种使控制系统结构随时间变化的开关特性。
该控制特性可以迫使系统的状态被限制在某一子流形上运动,即所谓的“滑动模态”运动。
这种滑动模态是可以设计的,并且当系统运行在滑动模态时,系统状态与系统的参数摄动和外界扰动完全无关,这种性质称为滑动模态的不变性。
这样,处于滑动模态的系统就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但是滑模变结构控制存在一个严重的缺点就是抖振。
由于抖振很容易激发系统的未建模特性,从而影响了系统的控制性能,给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实际应用带来了困难。
1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定义对于任一非线性系统,可以表示为:(),, ,,n n n x f x u t x R u R t R =∈∈∈ (1) 如果存在一个滑动流形()0s x =,并且在该流形的某一区域对于非线性系统的运动是“吸引”区,即系统一旦运动到该区域附近就会被“吸引”并保留在该区域内运动,此时称在该区域为滑动模态区,简称为滑模区。
系统在滑模区中的运动就叫做滑模运动。
此流形()0s x =称为滑模面或者切换面。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问题是需要确定滑模面函数或切换函数:()0s x = s n R ∈ (2)并且设计控制函数或者控制律()()()() s 0 s 0u x x u u x x +-⎧>⎪=⎨<⎪⎩ (3) 其中,()()u x u x +-≠,使得(1)滑动模态存在。
控制理论-滑模变结构控制
控制理论-滑模变结构控制1、滑模变结构控制简介变结构控制(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VSC)本质上是⼀类特殊的⾮线性控制,其⾮线性表现为控制的不连续性;这种控制策略与其他控制的不同之处在于系统的“结构”并不固定,⽽是可以在动态过程中,根据系统当前的状态(如偏差及其各阶导数等),有⽬的地不断变化,迫使系统按照预定“滑动模态”的状态轨迹运动,所以⼜常称变结构控制为滑动模态控制( Sliding Mode Control,SMC),即滑模变结构控制。
由于滑动模态可以进⾏设计且与对象参数及扰动⽆关,这就使得变结构控制具有快速响应、对参数变化及扰动不灵敏、⽆须系统在线辦识,物理实现简单等优点。
该⽅法的缺点在于当状态轨迹到达滑模⾯后,难于严格地沿着滑⾯向着平衡点滑动,⽽是在滑模⾯两侧来回穿越,从⽽产⽣颤动。
总之,抖振产⽣的原因在于:当系统的轨迹到达切换⾯时,其速度是有限⼤,惯性使运动点穿越切换⾯,从⽽最终形成抖振,叠加在理想的滑动模态上。
对于实际的计算机采样系统⽽⾔,计算机的⾼速逻辑转换及⾼精度的数值运算使得切换开关本⾝的时间及空间滞后影响⼏乎不存在;因此,开关的切换动作所造成控制的不连续性是抖振发⽣的本质原因。
2、未建模动态按照我的理解,在控制系统中,我们往往⾯对的是⾼阶的系统,⽽我们的分析和设计常常⾯对的是低阶的系统,即所谓的⽤低阶系统来近似模拟⾼阶系统的特性。
通常我们能通过低阶系统获得与⾼阶系统相近似的动态性能。
注意这⾥说的是近似的,也就是说⾼阶系统还有⼀部分动态性能我们⽤低阶系统来分析时会忽略掉。
⽽忽略的这部分就是未建模动态。
3、滑模变结构控制基本原理滑模变结构控制是变结构控制系统的⼀种控制策略。
这种控制策略与常规控制的根本区别在于控制的不连续性,即⼀种使系统“结构”随时间变化的开关特性。
该控制特性可以迫使系统在⼀定特性下沿规定的状态轨迹作⼩幅度、⾼频率的上下运动,即所谓的滑动模态或“滑模”运动。
滑模控制和滑膜变结构控制
滑模控制和滑膜变结构控制1. 引言滑模控制和滑膜变结构控制是现代控制理论中重要的控制策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控制系统中。
滑模控制通过引入一个滑模面来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滑膜变结构控制通过在线调整系统的结构以适应不确定性和外部扰动。
2. 滑模控制滑模控制最早由俄罗斯科学家阿莫斯特芬于1968年提出,并在1974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滑模控制通过引入一个滑模面,将系统状态从非线性区域滑到线性区域,从而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2.1 滑模面滑模面是滑模控制的核心概念之一,它通常由一个超平面表示,可以用数学方程描述为:s=Sx其中,s为滑模面,S为一个可逆矩阵,x为系统的状态变量。
2.2 滑模控制律滑模控制律用于调节系统状态,以使系统状态滑到滑模面上。
滑模控制律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u=−S−1B Tλ(s)其中,u为控制输入,B为输入矩阵,λ(s)为滑模曲线。
2.3 滑模控制的优点滑模控制具有以下几个优点:•鲁棒性强:滑模控制能够在面对参数扰动和外部干扰时保持系统的稳定性。
•快速响应:由于滑模面能够将系统状态快速滑到线性区域,使得系统具有快速响应的特性。
•无需精确模型:滑模控制不需要系统的精确模型,因此对于复杂系统的控制较为便捷。
3. 滑膜变结构控制滑膜变结构控制(SMC)由美国科学家丹尼尔·尤斯托曼在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是一种基于滑模控制的新型控制策略。
滑膜变结构控制通过在线调整系统的结构以适应不确定性和外部扰动,从而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性能。
3.1 滑膜设计滑膜变结构控制的关键是设计一个合适的滑膜来响应系统的不确定性和扰动。
滑膜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滑模面组成,通过在线调整滑膜的参数,可以适应不同的工作条件和控制要求。
3.2 滑膜变结构控制律滑膜变结构控制律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u=−K(θ)s−δ(θ)sign(s)其中,u为控制输入,K(θ)和δ(θ)分别为滑膜参数和输出增益,θ为参数向量,s为滑模曲线。
滑模变结构控制及应用
滑模变结构控制及应用滑模变结构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SMC)是一种具有强鲁棒性和抗扰动能力的非线性控制方法。
它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控制方法,它通过在滑模面上引入一个不连续函数来实现对系统状态的高频率的转换控制,从而将控制系统的性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滑模变结构控制在自动控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下面我将就其基本原理、设计方法以及应用领域进行详细介绍。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是引入一个滑模面,通过使系统状态在滑模面上进行快速的滑动,从而达到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在滑模面上,系统状态由于受到控制输入和系统的非线性特性的影响而发生快速切换,从而使系统状态的滑动速度不断变化,最终达到滑动面的稳定状态。
滑模控制器利用滑模面上的控制输入来驱动系统状态沿着滑模面滑动,以实现状态的稳定和跟踪。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设计方法:滑模变结构控制一般包括滑模面的设计和滑模控制器的设计两个步骤。
滑模面的设计要求其具有可实现性、稳定性和鲁棒性等特性,常用的滑模面设计方法包括等效控制、非线性控制、线性控制等。
滑模控制器的设计包括产生控制输入和产生滑模面两个部分,常用的滑模控制器设计方法包括理想滑模控制器、改进滑模控制器、自适应滑模控制器等。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应用领域:滑模变结构控制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我将就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进行介绍。
1. 机械控制系统:滑模变结构控制在机械控制系统中应用广泛,例如机械臂控制、机械手控制等。
滑模变结构控制可以提供强鲁棒性和抗扰动能力,可以保证机械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精确运动和稳定控制。
2. 电力系统:滑模变结构控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电力系统调度控制等。
滑模变结构控制可以有效地处理电力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和扰动,提高电力系统的稳态和动态性能。
3. 交通运输系统:滑模变结构控制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应用包括车辆控制、交通信号控制等。
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
20世纪50年代: 前苏联学者Utkin和Emelyanov提出了变结构控制的概念,研究对象:二阶线性系统。 20世纪60年代: 研究对象:高阶线性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主要讨论高阶线性系统在线性切换函数下控制受限与不受限及二次型切换函数的情况。 1977年: Utkin发表一篇有关变结构控制方面的综述论文,系统提出变结构控制VSC和滑模控制SMC的方法。同时,在1992年详细讨论了滑模技术。
正常运动段:位于切换面之外, 如图的 段所示。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整个控制过程由两部分组成: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品质取决于这两段运动的品质。由于尚不能一次性地改善整个运动过程品质,因而要求选择控制律使正常运动段的品质得到提高。 选择切换函数使滑动模态运动段的品质改善。两段运动各自具有自己的高品质。 选择控制律 :使正常运动段的品质得到提高。 选择切换函数 : 使滑动模态运动段的品质改善。
滑模变结构控制发展历史
此后 各国学者开始研究多维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由规范空间扩展到了更一般的状态空间中。 我国学者贡献: 高为炳院士等首先提出趋近律的概念,首次提出了自由递阶的概念。 海洋运载器方面的应用: Yoerger and Slotine (1985), Slotine and Li(1991), Healey and Lienard (1993) and Mc Gookin et al. (2000a, 2000b)
定义1:系统结构 系统的一种结构为系统的一种模型,即由某一组数学方程描述的模型。系统有几种不同的结构,就是说它有几种(组)不同数学表达式表达的模型。 定义2 :滑动模态 人为设定一经过平衡点的相轨迹,通过适当设计,系统状态点沿着此相轨迹渐近稳定到平衡点,或形象地称为滑向平衡点的一种运动,滑动模态的”滑动“二字即来源于此。
滑模变结构控制基本理论课件
图6 控制器u(t)局部轨迹
8
滑模变结构控制基本理论
例2 滑模观测器设计
系统模型如下同例1,但增加了一项故障项 fa (t)
x1 x2
x2
25x2
为状态变量,u为输入,y为输出,
fa (t)为未知非线性函数,代表故障。
设计任务:利用可测输入u和可测输出y对状态变量 x2 进行观测,对
滑模变结构控制基本理论
图9 故障及其重构值
图10 故障及其重构值局部图
滑模变结构控制基本理论
请大家指正
(CB)1[CAx ( sgn(s) ks)]
即 s 0, s 0,
u (t) (CB)1[CAx ks] u (t) (CB)1[CAx ks]
取
A
0 0
1 25
,
B
0 133
,C
c1
c2 15
1, 5, k 10
s Cx c1x1 x2 c1x1 x1
ui (x) ≠ ui (x)
(1) 存在滑动模态;
(2) 满足到达条件:即在切换面以外的相轨迹将于有限时间内到达
切换面;
(3) 滑模运动渐近稳定并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
3
滑模变结构控制基本理论
滑模面设计:
滑模面的选取影响到变结构控制的性能, 线性结构的滑模面使系统处于滑动模态时, 稳定性分析简洁,参数设计容易,工程实现方便。
到达滑模面后: s 0,
c1x1 x1 0
x1(t) x1(0)ec1t
因为,c1 15 ,0所以上式收敛到零,且仅与c1有关,而与对象参数无关[不变性]。
6
滑模变结构控制基本理论
图1 滑模面运动相轨迹
图2 X1运动轨迹
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及其在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共3篇
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及其在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共3篇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及其在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1滑模变结构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SMC)是一种非线性控制方法,具有高精度、强适应性、鲁棒性好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控制领域。
其基本思想是构造一个滑模面,使系统状态到达该面后就会保持在该面上运动,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同时达到控制目的。
本文将阐述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理论基础以及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一、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理论基础1. 滑模面滑模面是滑模控制的核心概念,它是一个虚拟平面,将控制系统的状态分为两个区域:滑模面上和滑模面下。
在滑模面上,系统状态变化很小,具有惯性;而在滑模面下,系统状态变化很大,具有灵敏性。
在滑模控制中,系统状态必须追踪滑模面运动,并保持在滑模面上,进而实现控制目的。
2. 滑模控制定律滑模控制定律是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核心之一,主要由滑模控制器和滑模面组成。
滑模控制器将系统状态误差与滑模面上的虚拟控制输入之间做差,生成实际控制输入。
而滑模面则是根据控制目的和系统性质,通过手动选择滑模面的形状和大小来合理地设计。
例如,对于已知模型的系统,可使用小扰动理论来设计滑模面;而对于未知模型的系统,可使用自适应滑模控制来自动调节滑模面。
总体来说,滑模控制定律是一种强鲁棒控制方法,在快速响应、鲁棒性和适应性等方面都表现出色。
3. 滑模变结构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是将滑模控制定律与变结构控制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控制方法。
在滑模变结构控制中,滑模面被用来描述整个系统状态,而滑模控制定律则用来保证系统状态追踪滑模面的过程中,系统特征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换句话说,滑模控制定律的目的是在系统状态到达滑模面后,控制系统能够迅速且平稳地滑过该面,进而保持在滑模面上稳定运动。
二、滑模变结构控制在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滑模变结构控制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控制领域,例如:机器臂控制、移动机器人控制、人形机器人控制等。
滑模变结构控制基本理论课件
04
CATALOGUE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实现与仿真
滑模控制器的MATLAB/Simulink实现
控制器设计
根据滑模变结构控制原理,利用 MATLAB/Simulink进行控制器设计,
包括滑模面函数、控制律等。
控制器参数调整
根据仿真结果,调整控制器参数,优 化控制性能。
模型建立
根据被控对象模型,在Simulink中建 立相应的仿真模型。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滑模控制器优化
模拟退火算法是一种基于物理退火原 理的优化算法,通过模拟金属退火过 程,寻找最优解。
模拟退火算法具有全局搜索能力强、 能够处理离散和连续问题等优点,适 用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优化问题。
在滑模控制器优化中,模拟退火算法 可以用于优化滑模面的设计、滑模控 制器的参数等,提高滑模控制器的性 能和鲁棒性。
滑模控制器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滑模控制器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包括基于 Lyapunov函数的方法、基于Razumikhin函数的 方法等。
滑模控制器稳定性的判定准则
滑模控制器稳定性的判定准则包括Lyapunov稳 定性定理、Razumikhin稳定性定理等。
03
CATALOGUE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优化方法
基于遗传算法的滑模控制器优化
1
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原理的优化算法, 通过模拟基因突变、交叉和选择等过程,寻找最 优解。
2
在滑模控制器优化中,遗传算法可以用于优化滑 模面的设计、滑模控制器的参数等,提高滑模控 制器的性能和鲁棒性。
3
遗传算法具有全局搜索能力强、能够处理多变量 和非线性问题等优点,适用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 优化问题。
案例分析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深入了解滑模控制器在 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
滑模变结构控制基础
称为系统的一种结构,系统有几种不同的结构,就是说它 有几种(组)不同数学表达式表达的模型。
可编辑ppt
4
2.1 滑模变结构控制简介
2.1.4 滑模控制优点 滑动模态可以设计且与对象参数和扰动无关,具有快
速响应、对参数变化和扰动不灵敏( 鲁棒性)、无须系统 在线辨识、物理实现简单。
s(x)>0
A
B
C
s(x)<0
s(x)=0
可编辑ppt
10
2.3.1 右端不连续微分方程
若切换面上某一区域内所有点都是止点,则一旦状 态点趋近该区域,就会被“吸引”到该区域内运动。此 时,称在切换面上所有的点都是止点的区域为“滑动模 态”区域。系统在滑动模态区域中的运动就叫做“滑动 模态运动”。按照滑动模态区域上的点都必须是止点这 一要求,当状态点到达切换面附近时,必有:
所以,一般将变结构控制就称为滑模控制(SMC),为 了突出变结构这个特点,本书统称为滑模变结构控制。
可编辑ppt
3
2.1 滑模变结构控制简介
2.1.2 滑动模态定义
人为设定一经过平衡点的相轨迹,通过适当设计,系 统状态点沿着此相轨迹渐近稳定到平衡点,或形象地称为 滑向平衡点的一种运动,滑动模态的”滑动“二字即来源 于此。
2.1.5 滑模控制缺点 当状态轨迹到达滑动模态面后,难以严格沿着滑动模
态面向平衡点滑动,而是在其两侧来回穿越地趋近平衡点, 从而产生抖振——滑模控制实际应用中的主要障碍。
可编辑ppt
5
2.2 滑模变结构控制发展历史
20世纪50年代:
前苏联学者Utkin和Emelyanov提出了变结构控 制的概念,研究对象:二阶线性系统。
滑模变结构控制应用
滑模变结构控制应用滑模变结构控制(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SMVSC)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控制方法,它在控制系统中引入了滑模面,通过引导系统状态在该滑模面上滑动,实现对系统的快速、精确控制。
本文将介绍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滑模变结构控制是一种非线性控制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引导系统状态在滑模面上滑动,使得系统的状态能够快速、精确地达到所期望的状态。
滑模面通常由系统状态变量和控制输入变量构成,可以根据具体的系统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
在滑模变结构控制中,控制器根据系统的状态误差和滑模面的导数来生成控制输入,以引导系统状态在滑模面上滑动。
滑模面的选择和设计是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关键,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算法进行优化和调整。
二、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应用滑模变结构控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适用于各种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系统。
它在工业控制、机器人控制、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工业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在工业控制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例如在电力系统中,可以使用滑模变结构控制实现电力电压和频率的稳定控制;在化工过程控制中,可以使用滑模变结构控制实现温度、压力等参数的精确控制。
2. 机器人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在机器人控制中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可以使用滑模变结构控制实现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精确控制;在机器人力控制中,可以使用滑模变结构控制实现机器人力的精确控制。
3. 航空航天滑模变结构控制在航空航天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飞行器姿态控制中,可以使用滑模变结构控制实现飞行器的稳定控制;在航天器姿态控制中,可以使用滑模变结构控制实现航天器的精确控制。
三、滑模变结构控制的优势和挑战滑模变结构控制具有以下优势:1. 鲁棒性强:滑模变结构控制能够有效应对系统的不确定性和扰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2. 响应速度快:滑模变结构控制能够实现系统的快速响应,具有很高的控制精度。
非线性控制9---变结构控制--新版PPT课件
62
变结构控制的综合
2021
63
2021
64
2021
65
2021
66
2021
67
2021
68
2021
69
2021
70
2021
71
2021
72
2021
73
2021
74
2021
75
2021
76
2021
77
2021
78
2021
79
2021
80
2021
81
2021
82
2021
83
2021
84
2021
85
《滑模变结构控制MATLAB仿真》,刘金202琨1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86
2021
87
2021
88
2021
89
2021
90
2021
91
2021
92
2021
93
2021
94
2021
95
2021
96
2021
97
2021
98
2021
1) 1957-1962年,前苏联学者Utkin和Emelyanov研究了二阶 系统的分区线性化相平面方法,继电器的滑模运动等,这蕴含 着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概念;
2) 1962-1970年,此阶段开始针对高阶线性系统进行研究,但仍
限于单输入输出系统;
2021
2
引言
3)1970-1980年,此阶段得出滑模变结构控制对摄动及干扰具 有不变性,并给出了充分必要条件;
选择切换函数 s( x) : 使滑动模态运动段的品质改善。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原理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原理滑模变结构控制(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SMVSC)是一种智能控制理论,它由中国科学家李宏毅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
该理论针对系统具有不确定性、多模态和非线性特性的智能控制,以及运动力学系统的滑模分析和控制,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原理是将变结构控制(VSC)与滑模控制(SMC)相结合,综合考虑系统的抗扰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在保证系统的动态特性的基础上,消除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多模态性和非线性性带来的影响。
滑模变结构控制是一种基于状态反馈的控制技术,包括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
它能够根据系统状态变化来调节系统的结构,以达到最优的控制效果。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是在系统参数不确定情况下,根据系统状态变化,通过调整控制器状态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它使用一种“滑模变结构”控制器,通过模糊控制或神经网络控制,来实现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多模态性和非线性性的控制,从而达到较佳的控制效果。
它借助于滑模控制的结构,在保证系统动态特性的基础上,使得系统能够抗扰能力强,抗干扰能力也强,同时对系统的参数变化也比较灵活。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控制器可以被用来控制非线性系统,尤其是那些具有较大的参数不确定性和复杂的动力学结构的系统,具有较好的抗扰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滑模变结构控制由三部分组成:最优控制(optimal control)、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和变结构控制(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它采用模糊控制或神经网络技术,来实现变结构控制,从而实现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多模态性和非线性性的控制,从而使系统具有较强的抗扰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系统的抗扰能力和抗干扰能力;2)控制算法的研究;3)控制策略的研究;4)控制器的设计。
永磁同步电机的滑模变结构控制
永磁同步电机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简称PMSM)是一种高性能的电动机,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转矩密度和无需串激磁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和家电等领域。
滑模变结构控制(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简称VSC)是一种基于滑模面的非线性控制方法,具有系统稳定性好、对参数扰动和外部干扰具有强鲁棒性等优点。
因此,将滑模变结构控制应用于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中,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鲁棒性。
永磁同步电机的滑模变结构控制通过设计合适的滑模面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滑模面是一个动态面,当系统的状态在该面上滑动时,系统的状态就会被稳定控制在滑模面上。
滑模面的选择对控制系统的性能和鲁棒性影响很大。
传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是通过设计一个线性滑模面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但是由于永磁同步电机具有非线性特性,传统的线性滑模面设计方法不能满足对系统的控制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非线性滑模面设计方法。
非线性滑模面可以通过使用非线性函数对其进行设计,以更好地适应永磁同步电机的非线性特性。
常见的非线性滑模面设计方法包括采用鲁棒控制理论中的鲁棒滑模面设计方法和使用神经网络等非线性函数逼近滑模面。
在永磁同步电机的滑模变结构控制中,还需要考虑到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外部扰动。
为了增强系统的鲁棒性,可以在滑模变结构控制中引入自适应控制策略。
自适应控制策略可以根据系统的状态和扰动的大小及方向来调整滑模面的形状和参数,从而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除了滑模变结构控制,还可以结合其他控制方法来进一步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性能。
例如,模糊控制、PID控制和最优控制等方法可以与滑模变结构控制相结合,形成混合控制策略。
混合控制策略可以综合利用各种控制方法的优点,同时克服各种方法的局限性,提高系统的性能和鲁棒性。
总结来说,永磁同步电机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是一种高效稳定的控制方法,可以克服永磁同步电机的非线性特性和扰动的影响,提高系统的性能和鲁棒性。
滑模控制和滑膜变结构控制
滑模控制和滑膜变结构控制滑模控制和滑膜变结构控制是两种常用的控制方法,它们都具有在非线性系统中实现稳定控制的能力。
本文将从定义、原理、特点、应用等方面对这两种控制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滑模控制1.定义滑模控制是一种基于变结构控制的技术,它通过引入一个滑动模式来实现对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的增强。
具体而言,它将系统分为两个部分,即“滑动模式”和“剩余部分”,然后设计一个控制器来使得系统的状态在“滑动模式”中运动,从而实现对系统的稳定和鲁棒性的保证。
2.原理滑模控制依赖于一个称为“滑动面”的函数,在该函数上系统状态会以特定方式运动。
当状态达到该函数上时,它将被强迫保持在该函数上,并且不会离开该函数。
因此,如果我们能够设计一个适当的“滑动面”,并使其与所需目标状态相交,则系统将被迫达到目标状态并保持在该状态上。
3.特点(1)鲁棒性:由于滑模控制依赖于变结构控制技术,因此它对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和扰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2)快速响应:滑模控制器可以实现非常快速的响应,因为它可以在瞬间将系统状态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
(3)简单性:相对于其他控制方法,滑模控制器通常比较简单,易于实现和调整。
4.应用滑模控制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机器人等领域。
例如,在直升机悬停控制中,滑模控制可以实现对直升机在空气动力学效应和风力扰动下的稳定悬停;在机器人轨迹跟踪问题中,滑模控制可以实现对机器人轨迹跟踪过程中的姿态稳定性和鲁棒性的保证。
二、滑膜变结构控制1.定义滑膜变结构控制是一种基于非线性系统理论和变结构控制理论的新型智能控制方法。
该方法通过引入一个“滑膜”来实现对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的增强。
2.原理滑膜变结构控制通过引入一个“滑膜”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滑膜是一个特殊的函数,它可以将系统分为两个部分,即“滑膜模式”和“剩余部分”。
然后设计一个控制器来使得系统的状态在“滑膜模式”中运动,从而实现对系统的稳定和鲁棒性的保证。
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
控制律的设计
01
控制律的形式
控制律是变结构控制中的关键部 分,它决定了系统状态在滑模面 上的运动方式和轨迹。
02
控制律的求解
03
控制律的调整
控制律的求解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如解析法、优化算法和智能算 法等。
控制律的调整可以通过调整控制 参数,以改善系统的跟踪性能和 减小超调。
滑模运动的稳定性
1 2 3
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对外部干扰的抑制能力有限,如果干扰较大, 可能会影响系统的性能。
改进方向
减小抖振
通过改进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的设计,减小切换过程中的抖振现象 ,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增强对系统参数的鲁棒性
通过改进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的设计,提高其对系统参数变化的鲁 棒性,减小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04
CATALOGUE
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
响应速度快
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 快速响应,对于系统的快速变化具有 较好的适应性。
设计简单
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的设计过程相对 简单,易于实现,特别适合于处理不 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
鲁棒性强
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对系统参数的变 化和外部干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参数变化和外部 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02
CATALOGUE
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的基本理论
滑模面的设计
滑模面的定义
滑模面是变结构控制中的 核心部分,它决定了系统 状态到达滑模面的方式和 时间。
滑模面的选择
滑模面的选择应满足可达 性、可达性条件和不变性 条件,以保证系统状态能 够稳定地到达滑模面。
滑模面的优化
滑模变结构dtc控制
滑模变结构dtc控制滑模变结构(SMC)DTC控制是一种强鲁棒性控制算法,在现代控制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该算法以其较强的鲁棒性和控制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车辆控制系统、电力电子系统、机械控制系统等领域。
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在系统的控制增量中引入滑动变量,进而将系统状态的非线性动态方程转化为具有强鲁棒性的滑动模型。
通过将系统的控制变量与滑动面之间建立一个滑动控制环,能够有效地抑制控制系统的不确定因素和外部干扰,从而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控制性能。
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在车辆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以传统控制策略PID比较为例,传统控制策略PID只考虑了车辆的速度反馈,其控制效果受到很大的限制。
而SMC算法,则考虑了多种因素,如车辆速度、角度、方向等,能够大大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SMC算法在电力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当前的电力系统中,电能的储存与调节是电力系统的一个瓶颈。
而SMC算法能够有效地控制电力系统中的电能储存与调节问题,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控制性能和效率。
SMC算法还在机械控制系统中得到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机械控制系统中的非线性动态问题。
例如,在机械手臂控制系统中,常常需要解决机械手臂在大范围内的非线性运动问题,而SMC算法能够通过滑动变量的控制方式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总之,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是一种有效的强鲁棒性控制算法,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尽管SMC算法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参数难以选择、多参数管制复杂等问题,但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滑动面、滑动曲线,以及综合考虑控制系统结构和物理特性,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这些缺点,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滑模变结构控制
第1章绪论滑模变结构控制简介变结构控制(VSC: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本质上是一类特殊的非线性控制,其非线性表现为控制的不持续性,这种控制策略与其它控制的不同的地方在于系统的“结构”并非固定,而是能够在动态进程中,按照系统当前的状态(如误差及其各阶导数等),有目的地不断转变,迫使系统依照预定“滑动模态”的状态轨迹运动,所以又常称变结构控制为滑动模态控制(SMC: Sliding Mode Control),即滑模变结构控制。
由于滑动模态能够进行设计且与对象参数及扰动无关,这就使得变结构控制具有快速响应、对参数转变及扰动不灵敏、无需系统在线辩识,物理实现简单等长处。
该方式的缺点在于当状态轨迹抵达滑模面后,难于严格地沿着滑面向着平衡点滑动,而是在滑模面双侧来回穿越,从而产生哆嗦。
变结构控制出现于50年代,经历了40余年的进展,已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分支,成为自动控制系统的一种一般的设计方式,适用于线性与非线性系统、持续与离散系统、肯定性与不肯定性系统、集中参数与散布参数系统、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等。
而且在实际工程中逐渐取得推行应用,如电机与电力系统控制、机械人控制、飞机控制、卫星姿态控制等等。
这种控制方式通过控制量的切换使系统状态沿着滑模面滑动,使系统在受到参数摄动和外干扰的时候具有不变性,正是这种特性使得变结构控制方式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
变结构控制进展历史变结构控制的进展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1957-1962年此阶段为研究的低级阶段。
前苏联的学者Utkin和Emelyanov在五十年代提出了变结构控制的概念,大体研究对象为二阶线性系统。
(2)1962-1970年六十年代,学者开始针对高阶线性系统进行研究,但仍然限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主要讨论了高阶线性系统在线性切换函数下控制受限与不受限及二次型切换函数的情形。
(3)1970年以后在线性空间上研究线性系统的变结构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
=
⎧⎨⎩uu−+((xx))==[[−εε−−aa11xx11++((cc11−−aa22))xx22]]//bb, ,
s(x) > 0 s(x) < 0
对非线性系统通常求解方法
Ud通常是符号函数 34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特点
(1)滑动模态运动具有完全自适应性。 不受系统摄动和外界扰动的影响。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
A.滑动模态的概念
3
4
针对上面控制器,如果任意选择一种情况做系统设计的 控制规律,原系统都无法达到稳定。即原点要么是不稳定的 焦点,那么是不稳定的鞍点。
5
6
其结构改变的规律具有如下形式: 实例: 滑动模态的概念
7
8
9
B. 滑动模态变结构的定义 有了上述概念之后,可以给出大家公认的变结构控制系统
为满足滑模条件
u
=
⎧u ⎨ ⎩u
+ −
( (
x) x)
> <
[−a1x1 [−a1x1
+ +
(c1 (c1
− −
a2 a2
) )
x2 x2
] ]
/ /
b, b,
s( s(
x) x)
> <
0 0
33
当取等速趋近率时
− a1x1 + (c1 − a2 ) x2 − bu = −ε signs ( x)
2.滑动模态变结构的概念和定义
本章研究对象是一类特殊的变结构系统,其特殊之处在于, 系统的控制有切换,而且在切换面上系统会沿着固定的轨迹产 生滑动运动。这类特殊的变结构系统,叫滑动模态变结构控制 系统,简称为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以后提到变结构系统,或 变结构控制,除非有特殊说明,都是指的这一类有滑动模态的 变结构系统。
设计一个滑膜变结构控制器。其中α1(t)=0.3,α2(t)=0.5,b(t)=2
对系统在不同轨线的性能做仿真(你可以用一个正弦参考 模型产生这些轨线)。
(计算机作业)
36
选择控制律 : 使正常运动段的品质得到提高。 选择切换函数 : 使滑动模态运动段的品质改善。
此处,讨论正常运动段的品质问题(滑动模态运动段 由其微分方程决定),要求趋近过程良好,可采用趋近 律方法来保证品质。
31
几种常见趋近律:
(1)等速趋近律 s& = −ε sgn( s) ε > 0
(2)指数趋近律 s& = −ε sgn(s) − ks ε > 0, k > 0
从这个图可以看出,相轨迹都指向滑动面,且一旦达到滑 动面上,相点不再脱离它的条件为:
lim s& < 0 s→0+
lim s& > 0 s→0−
或 ss& < 0
17
2. 滑动模态方程 消除约束法
实例: 二阶继电系统
18
上述方程就是用来描述s(x)=0上的滑动运动的。 等效控制法
19
真实控制
等效控制通常是 真实控制的平均 值 非力波夫的 研究结果
的最突出的优点,成为它受到重视的最主要原因。 (2)存在的问题—抖振。 不可避免的惯性等原因使得系统在光滑滑动模态上叠加
了一个自振,这是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尚存在的一些问题中 最突出的问题。
4.4 滑模变结构控制抖振问题
抖振问题产生的原因(只能减轻,无法消除)
1. 时间滞后开关(控制作用对状态准确变化有滞后)
滑模控制可以用于多种线性及非线性系统,构成滑模控 制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控制对象之中。
4.1 变结构系统的基本概念
1.变结构系统的定义
广义地说,在控制过程(或瞬态过程)中,系统结构(或叫
模型)可发生变化的系统,叫变结构系统。
1
实例1: 一般意义下的变结构系统
2
在上例中,a是根据x1、x2的符号来切换的,它并不维持不 变,但只在间断的时刻切换。这个系统,满足广义变结构系 统的定义,但是,像这样一些广义的变结构系统还很多。
时间内到达切换面;
(2) 滑动模态存在性;
(3) 保证滑动模态运动的渐近稳定性
(4) 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
22
(1) 滑模存在性 实际使用时,常常把等号去掉
lim s ds ≤ 0 s→0 dt (2) 可达性
lim s ds < 0 s→0 dt
即 s ds ≤ 0 dt
(3) 稳定性
渐近稳定性
第1种情况 第2种情况
26
例1
27
28
2) 切换线与两直线平行的情况
29
30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品质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品质取决于这两段运动的品质。由 于尚不能一次性地改善整个运动过程品质,因而要求选 择控制律使正常运动段的品质得到提高。
选择切换函数使滑动模态运动段的品质改善。两段运 动各自具有自己的高品质。
20
真实控制
若想在s(x)=0 上产生滑动模态,必须满足s.s’<0。此条 件对该系统而言,具体形式为:
(***)
3.滑动模态运动的稳定性判断方法 方法:获得滑动运动状态方程,然后构造系统的李亚普诺
夫函数,利用李亚普诺夫主稳定性定理判断。 线性定常系统的滑动运动的稳定性
定理: 为了使系统在超平面、s=0上的滑动运动具有渐近稳定 性,其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在以s=0的条件下算出的 等效控制作用下的特征方程的所有根,应具有负实数。21
4.3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设计
有一控制系统状态方程为
x& = f ( x,u,t) x ∈ℜn u ∈ℜ
需要确定切换函数
s(x) s ∈ℜ
求解控制作用
⎧⎪u+ ( x) , s( x) > 0
⎨ ⎪⎩u
−
(
x)
,
s(x) < 0
滑模变结构控制要素:
(1) 满足可达性条件,即在切换面以外的运动点都将在有限
2. 空间滞后开关(状态空间中的状态量变化死区)
3. 系统惯性的影响
4. 离散时间系统本身造成的抖振
35
抖振问题的削弱方法 1. 准滑动模态方法(系统运动轨迹被限制在边界层) 2. 趋近律方法(保证动态品质、减弱控制信号抖振)
习题:对系统
x(3) + α1(t)&x&2 + α2 (t)x&5 sin 4x = b(t)u
14
滑模运动在什么条件下是稳定的
15
4.2 滑动模态的存在条件及其数学描述
1. 滑动模态存在的条件 在切换面上的运动点有3种情况。
(1)常点——状态点处在切换面上附近时,从切换面上的这个点 穿越切换面而过,切换面上这样的点就称做作常点,如图中点A所 示。
(2)起点——状态点处在切换面上某点附近时,将从切换面的两 边中的一边离开切换面上的这个点,切换面上这样的点就称做作起 点,如图中点B所示。
(3)幂次趋近律
s& = −k s α sgn( s)
0<α <1
(4)一般趋近律 s& = −ε sgn(s) − f (s) ε > 0
注:选取原则是保证系统状态点远离切换面时具有较快 趋近速度,由于过大趋近速度会导致剧烈抖振,是以适 当选择f(s),使系统以适当速度趋近切换面。
32
例2 对下列系统设计滑模变结构控制器
x&1 = x2 x&2 = −a1x1 − a2 x2 − bu
试设计滑模控制u.
选择切换函数
s ( x ) = c1 x1 + x2 , c1 > 0
取函数控制
u
=
⎧u +
⎨ ⎩u
−
( (
x), x),
s( x) s( x)
பைடு நூலகம்
> <
0 0
s&(x) = c1x&1 + x&2 = −a1x + (c1 − a2 )x2 − bu
(4) 动态品质 利用趋近率
1. 不限制u时,控制的求法
23
2. 限制u时,控制的求法
因为控制受到限制,不能单靠控制去保证存在条件与进入条件,需要 依靠切换面中的参数的选取。
这些参数的选取不仅决定着滑动模态的稳定性,而且还影响到切换线 上的滑动模态区的大小,以及原点是否为全局稳定的问题。
24
25
(3)止点——状态点处在切换面上某点附近时,将从切换面的两 边中的一边趋向该点,切换面上这样的点就称做作止点,如图中点 C所示。
16
若切换面上某一区域内所有点都是止点,则一旦状态点
趋近该区域,就会被“吸引”到该区域内运动。此时,称在切 换面上所有的点都是止点的区域为“滑动模态”区域。系统在 滑动模态区域中的运动就叫做“滑动模态运动”。滑动模态区 域上的点都必须是止点这一要求.
的定义。
10
C. 变结构控制系统设计的问题
切换函数的选择
11
D. 变结构控制系统设计的目标 设计的目标有3个,即变结构控制的三个要素:
(1) 所有轨迹于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切换面;
(2) 切换面存在滑动模态区
(3) 滑动运动是渐近稳定的,并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
12
进入切换线的运动情况
13
滑模运动的存在问题?
第四章 滑模变结构控制
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学者叶米亚诺夫(Emelyanov)等人 首先提出了滑模控制方法,后经乌特金(Utkin)等人进一步研 究,现已发展成为自成体系的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滑模控制是变结构控制系统的一种控制策略。这种控制与 常规控制的根本区别在于控制的不连续性,即一种使系统“结 构”随时间变化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