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c16f1e371fe910ef12df8e5.png)
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1)用“…者,…也”来表示。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3)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例: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4)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①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②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例: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5)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例:此为何若人——《公输》为与此同类——《公输》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号为张楚——《陈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6)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精修订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精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937e7a2d2e3f5727a5e962ac.png)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八年级语文一、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七年级文言文特殊句式
![七年级文言文特殊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e869303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42.png)
七年级文言文特殊句式
1.倒装句:主谓语序颠倒,一般用于疑问句或强调句。
例句:何谓文言?文言何谓?
2. 并列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并列在一起,常用“而、且、亦、及”等词连接。
例句:彼其之谓甚矣,而吾亦知兹之为甚也。
3. 状语从句:在主句中充当状语的从句。
例句:夫以众筹之力而成大事者,必有集思广益之人焉。
4. 定语从句:在主句中充当定语的从句。
例句:余尝闻之,食色性也,财色命也。
5. 主谓宾补结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有一个宾语和一个宾语补足语,用于表示某种状态或感觉。
例句:吾不佞,何以知之?
6. 虚拟语气:用于表示假设、愿望或建议等语气,一般用“虽……而”、“愿……”、“宁……而”等词引导。
例句:虽有天下之美,不如家之乐。
7. 反问句: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例句:岂独我欲行此耶?汝亦欲之?
- 1 -。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0f67c1d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a.png)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学习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时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倒装句倒装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特殊句式,倒装分为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两种情况。
1. 完全倒装:即谓语动词与主语的位置调换,常用于修辞或强调的目的。
例:时至中秋,人皆乐合家团圆的佳节。
--> 时至中秋,合家团圆的佳节人皆乐。
2. 部分倒装:即将谓语动词的助词或副词提前,常用于表示程度或方向的副词的句子中。
例:纵然遥远,我亦会一直想念你。
--> 纵然遥远,我亦会想念你一直。
二、比拟句比拟句是用来比喻或比拟事物的句式,常用于文学作品中。
例:她的歌声如同百鸟齐鸣,响彻整个山谷。
三、假借句假借句是通过借用别的意义来表达自身的意思。
例:教师为人师表,是学生们学习的楷模。
四、排比句排比句是为了增强语感和修辞效果而使用的一种句式,多用于文言文的议论文或夸张修辞中。
例:有学识者独步,有勇气者成名,有智慧者卓越。
五、对仗句对仗句是指文言文中句子结构相对平衡的句式,多用于诗词或文体修辞体现。
例:姹紫嫣红,闻名遐尔;粉粉嫩嫩,色如冰雪。
六、状语从句状语从句是修饰动作或状态的从句,通常用来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条件、目的等。
例:虽然外面下着大雨,他却毫不在意地继续走着。
七、插入语插入语是用来修饰句子成分的独立成分,常常用于对句子的某一部分进行修饰或解释。
例:这本书,简直是一本经典的教材。
总结:初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包括倒装句、比拟句、假借句、排比句、对仗句、状语从句和插入语等。
掌握这些句式,对于理解和应用文言文都非常重要。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时能够注意特殊句式的运用,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以上就是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归纳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多场合)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多场合)](https://img.taocdn.com/s3/m/9ed9e83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1.png)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引言文言文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并学习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对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初中文言文的特殊句式进行梳理和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二、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分类1.判断句判断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句式,主要用于对事物的性质、状态、属性等进行判断。
判断句的结构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
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中,“天行健”是主语,“君子以自强不息”是谓语,表示对“天行健”这个事物的判断。
2.疑问句疑问句是用于询问问题的句式,分为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
一般疑问句通常用“何”、“安”、“谁”等疑问代词引导,例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特殊疑问句则用“何以”、“何故”等疑问词引导,例如:“吾何以观之?”3.省略句省略句是指在文言文中,为了避免重复或使句子更加简洁,省略掉某些成分的句式。
省略句可分为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和省略宾语等。
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这句话中,省略了主语“我”。
4.倒装句倒装句是指文言文中,为了强调某个成分,将其置于句首的句式。
倒装句可分为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等。
例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这句话中,主语“不患寡而患不均”和“不患贫而患不安”置于句首,起到强调作用。
5.对仗句6.排比句排比句是指文言文中,通过列举相同或相似的成分,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的句式。
排比句可分为并列排比、递进排比和对比排比等。
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句话中,通过并列排比,表达了友谊的深厚。
三、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学习方法1.掌握基本句式学生要熟练掌握初中文言文的常见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疑问句、省略句、倒装句、对仗句和排比句等。
了解这些句式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理解句子结构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重理解句子结构,分析句子成分的省略、倒装等现象。
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814e061cbb68a98271fefacc.png)
例如: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条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
用“于”表被动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7f2d39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2.png)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一、比拟句比拟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特殊句式,用来表示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
比拟句一般由“如同”、“仿佛”、“犹如”、“宛如”等词语引导。
比拟句的结构一般为:“A如同B”或“A仿佛B”。
通过比拟句,作者可以生动地描绘事物的特点和形象。
例如:如同明亮的星星一样,他的笑容洒满了整个校园。
二、设问句设问句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一种特殊句式,用来表示提问或疑问的语气。
设问句一般带有反问或疑问的意味。
设问句的结构一般为:“难道不是……吗?”或“……难道不……吗?”通过设问句,作者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并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例如: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难道不让人为之动容吗?三、倒装句倒装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特殊句式,用来强调句子中的某个成分或调整语序。
倒装句的结构一般为“被倒置的成分+谓语+主语”。
倒装句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突出某种特定的情感或事件。
例如:无边的大海,一望无际。
四、补充句补充句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一种特殊句式,用来描述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补充信息。
补充句一般位于主句之后,起到进一步说明和补充的作用。
补充句的结构一般为:“主句,补充句”。
通过补充句,作者可以详细阐述事物的各个方面。
例如:买菜时,她遇到了一个熟人。
五、状语句状语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特殊句式,用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条件等。
状语句的结构一般为“状语+谓语+主语”。
状语句可以增加句子的表达力,使句子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众人齐声高喊,庆祝屈原的生辰。
以上是初中文言文常见的特殊句式的详细解释。
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句式,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并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
文言文的四种特殊句式
![文言文的四种特殊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9b7f0a4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8.png)
文言文的四种特殊句式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的四种特殊句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专题04 特殊句式(原卷版)-2019-2020七下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精选考点突破
![专题04 特殊句式(原卷版)-2019-2020七下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精选考点突破](https://img.taocdn.com/s3/m/ac43b17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7.png)
专题04 特殊句式★考点分析★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1)二虫尽为所吞《童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四、倒装句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谓倒装(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宾语前置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何陋之有《陋室铭》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定语后置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4.介宾短语后置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1)投以骨《狼》(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答题技巧:1.仔细分析标题: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理解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的内容。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47dd21e9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7.png)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摘要:一、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概述1.判断句2.被动句3.倒装句4.省略句正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句式结构。
在文言文中,有四种特殊句式,分别是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
这四种句式在文言文中频繁出现,对于理解和欣赏文言文有着重要的意义。
1.判断句判断句是表达判断、评价、推测等意义的句子。
在文言文中,判断句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有时还会加上状语、定语等成分。
判断句有以下几种形式:a.主语+ 谓语+ 宾语b.主语+ 谓语+ 宾语+ 状语c.主语+ 谓语+ 定语+ 宾语2.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动作的承受者的句子。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通常由“被”、“受”等词引出,或者使用“见”、“于”等词表示被动。
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a.主语+ 谓语+ 宾语+ 被/受/见/于+ 状语b.主语+ 谓语+ 宾语+ 被/受+ 定语+ 的+ 状语3.倒装句倒装句是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颠倒顺序的句子。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通常用于强调、突出等修辞目的。
倒装句有以下几种形式:a.谓语+ 主语+ 宾语b.状语+ 主语+ 谓语+ 宾语c.定语+ 主语+ 谓语+ 宾语4.省略句省略句是在句子中省略掉某些成分的句子。
在文言文中,省略句通常是为了保持句子的简洁、对称等修辞效果。
省略句有以下几种形式:a.主语+ 谓语+ 宾语+ 状语(省略主语或宾语)b.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省略宾语)c.主语+ 谓语+ 宾语+ 补语(省略宾语或补语)总之,文言文的四种特殊句式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们丰富了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使文言文更具韵味和魅力。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83c93563af1ffc4ffe47acfc.png)
2、被动句:
现在被动句常用“被”来表示,区别文言文常用介词“为”或“于”来表被动,偶尔也用“见”或“被”,而且它们的用法也各不相同。
(1)用“为”或“为……所”配合表示被动。
“为”字句。
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可译为:吴广平素很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替他出力。
(4)省略介词“于”。
介词“于”、“以”在文言文中常被省略。
如,林尽()水源。
口技人坐()屏障中。
这几句()中的就是省略的介词。
省略句需要字字对照,句句明其意。
4、倒装句:
(1)谓语提前句。
谓语:谓语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述或说明,指出“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谓语动词的位置一般在主语之后。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乃”可以解释为就是,用来判断当立者.是谁的。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其中乃用来表示判断。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辩日》用“则”来对日中时的形状作出判断。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不能久留,就记下这些景色离开了
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句的翻译,可在译文中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之前,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的习惯。但也可仍按原句式翻译,定语后置有两种作用,一是突出修饰成分,一是避免定语太长。可根据哪种作用为主,选择不同的对译方法,或者选择其它的对译方法。
(5)状语后置句:
状语:状语是句子的重要修饰成分。状语是谓语里的另一个附加成分,它附加在谓语中心语的前面,从情况,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肯定,否定,范围和程度等方面对谓语中心进行修饰或限制。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714dfd4b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8.png)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摘要:一、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简介1.主谓倒装句2.宾语前置句3.定语后置句4.介词结构后置句二、各种句式的详细解释1.主谓倒装句- 定义- 例子2.宾语前置句- 定义- 例子3.定语后置句- 定义- 例子4.介词结构后置句- 定义- 例子三、总结1.特殊句式在文言文中的作用2.学习特殊句式的重要性正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其句式结构有别于现代汉语。
在文言文中,有四种特殊句式,分别是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和介词结构后置句。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四种特殊句式。
一、主谓倒装句主谓倒装句是指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这种句式通常用于强调句子的主语。
例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也。
”这句话的正常语序应该是“臣之壮,犹不如人也。
”二、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是指宾语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这种句式通常用于强调宾语。
例如:“吾谁欺?”这句话的正常语序应该是“吾欺谁?”三、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是指定语放在被修饰的名词后面,这种句式通常用于表示一种舒缓的语气。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这句话的正常语序应该是“利爪牙之蚓,强筋骨之蚓。
”四、介词结构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是指介词短语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这种句式通常用于表示一种舒缓的语气。
例如:“不介马而驰之。
”这句话的正常语序应该是“驰马而介之。
”总之,文言文的这四种特殊句式丰富了句子的表现形式,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有关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整合
![有关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354da5d3192e45361166f559.png)
初中文言文特别句式整合在初中段,文言文特别句式主要有四种:判断句、被句、省略句以及倒装句,详细以下:1、判断句:代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的之加判断“是”。
古代往常不用“是”来系,而是采纳以下方式表示。
(1)用气助来表示判断。
主后用“者”字提,后用“也”帮助判断,构成“⋯⋯者,⋯⋯也”式。
有时省去“者”,有时省去“也”,有时“者”、“也”都不用。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可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南阳刘子骥,崇高士也。
可译为:南阳的刘子骥是个崇高的人。
刘备天下枭雄。
可译为:刘备是天下骁勇的人。
(2)用副词增强判断或构成否认判断。
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可译为:应该做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数之大观也。
可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风景。
(3)以动词“为”代词“是”表示判断。
如,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可译为:我以为大王攻打宋国。
这是和他们同样的。
判断句子特别标记,需要记着。
2、被动句:此刻被动句常用“被”来表示,文言文常用介词“为”或“于”来表被动,有时也用“见”或“被”,并且它们的用法也各不同样。
(1)用“为”或“为”、“所”配合表示被动。
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可译为:吴广向来很爱惜士兵,士兵大多愿意替他卖力。
其印为予群从辈所得。
可译为:他的字模被我的侄子辈获得。
(2)用介词“于”放在动词后,并引出施动者。
如,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可译为:而您被赵王所看重,因此燕王想和您结好。
(3)用“见”表示被动,或“见”与“于”配合使用,或“见”与“被”对举使用。
如,秦城恐不行得,徒见欺。
可译为:秦国的城池唯恐不可以获得,白白地被欺诈。
(4)没有任何表示被动词语的被动句。
如,帝感其诚。
可译为:上帝被他的诚意所感人。
樯倾楫摧。
可译为:船上的桅杆被吹倒了,船桨被折断了。
被动句需要认真思索领会。
3、省略句:在必定的语言环境中,句子成分的省略,是古今汉语都有的现象,不过文言文省略的状况更为广泛,几乎全部的句子成分都有省略。
文言文阅读题中常见的四种特殊句式
![文言文阅读题中常见的四种特殊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ca2e6b5076eeaeaad0f33053.png)
④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陶渊明《桃花源记》)
⑹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
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⑺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例如:
①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 察今》)
"是吾剑之所从坠"同样是判断句。主语由"是"充当,翻译为"这";谓语是名词短语,由所字结构(所……的地方)充当的。全句翻译为:这(就是)我的宝剑所掉下去的地方啊。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
一、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
⑴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例如:王建禽于秦。(禽,通"擒") 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于"可译为"被"。
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https://img.taocdn.com/s3/m/a3da183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1e.png)
八年级语文一、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四、倒装句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谓倒装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2.宾语前置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何陋之有陋室铭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定语后置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4.介宾短语后置 状语后置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1投以骨狼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3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4又七年;还自扬州..伤仲永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二、阅读文言文:一、造酒忘米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①;加二斗水;相掺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掺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②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③不循我法耳..”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乎 ”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噫并④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人学者;忘本求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注释:①曲:酒母;酿酒所用的发酵剂.. ②诮qiào:责备 ③第:只是 ④并:连1.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犹.水也尚且 B 、乃往.诮酒家去、到 C 、循.我法耳遵循、按照 D 、及.于不得酒到、等到2.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 何异于.是 B 、是.我忘记下来 何异于是.C 、 其.人善忘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D 、七日而尝.之 吾尝.求古仁人之心3.本文中隐念的一个成语是:4、“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属于什么句式二、敝帚自珍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②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③..”夫人善于自见④;而文非一体⑤;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⑥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②超班超..班固之弟;东汉名将..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自古而然. 2而固小.之 3鲜.能备善 4斯不自见之患.也6.选出与“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 、武仲以能属文B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 、盖亦以精力自致者D 、策之不以其道7.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8.“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现代汉语常用“敝帚千金”、“敝帚自珍”的表达形式;那么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1.A2.C3.世上求学的人;忘记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次要的东西;因而学习不能成功;和这又有什么区别呢4.舍本逐末1.1这样 2轻视3少4害处2.B3.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4.比喻人无自知之明..比喻东西虽不好;但由于自家之物;也看得非常宝贵..第六单元1.C 2.C 3.C 4.B 5.D 6.1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7.A--b B--c C--d D―a27.①完了;结束②撑;划③痕迹④客居 28.①岸边树木早已是冰花一片晶莹;湖面上到处是白气弥漫着;天空与云雾、山岭、湖水;上上下下全都白了②仅仅只有那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也只看到那么一小点;小船看起来如小草般;船上的人看起来只有两三粒米那样大小罢了③有两个人在铺着毡子的地上相对而坐;一个童仆正在煮酒;那炉火正旺④看见我;十分高兴地说:“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29.D 30.B 31.①痴②由面到点 3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答案不唯一。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291d954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3a.png)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1. 倒装句:把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的句子结构,例如:"子曰,知者不惑也。
"(孔子说,知道的人不会迷惑。
)2. 比拟句:用"如同","犹如"等词语表示比较,例如:"贪婪之心犹如风中之火。
"3. 并列句:用"与","或"等词语连接两个或多个并列的词、短语、从句,例如:"辛勤劳动,与知识相结合,方能获得成功。
"4. 定语从句:用"之","者","所"等代词引导的修饰性从句,例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 状语从句:用"因","所以","然则"等引导的修饰性从句,例如:"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好成绩。
"6. 反问句:用反问的方式表达疑问、反问的句子,例如:"人生何以为快乐?岂止于富有与权势乎?"7. 折叠句:通过重复的方式表达强调,例如:"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
"8. 直接引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语,常用于引述他人的观点或对话,例如:"他说道:“无论经历多少挫折,我都不会放弃。
”"9. 比喻句:用一个物体或事物来比喻另一个物体或事物,例如:"人的一生就像一本书,每一页都记录着不同的经历。
"10. 排比句:通过重复相同结构的句子或短语,形成一种韵律感,例如:"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https://img.taocdn.com/s3/m/44d719d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64.png)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特殊句式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特殊句式,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读懂古代文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及相关例句。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1、“……者,……也”式这是最常见的判断句形式。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意思是陈胜是阳城人。
2、“……,……也”式例如:“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意思是作战,靠的是勇气。
3、“……者,……”式如:“粟者,民之所种。
”(《论积贮疏》)意思是粮食是百姓种的。
4、用“乃”“则”“即”“皆”“为”等词表示判断“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意思是应当立为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意思是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即”:“梁父即楚将项燕。
”(《史记·项羽本纪》)意思是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
“皆”:“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意思是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意思是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二、省略句省略句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句子中省略某些成分,使得语言更加简洁。
1、省略主语例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这里省略了主语“渔人”。
2、省略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省略了谓语“鼓”。
3、省略宾语“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省略了宾语“之”,代指桃花源中的人。
4、省略介词“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省略了介词“于”。
三、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1、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如:“何陋之有?”(《陋室铭》)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https://img.taocdn.com/s3/m/7ba4a259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4.png)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初中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
《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
《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出师表》(6)臣本布衣。
《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
《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
《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
《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
《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3、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用“…也”来表示。这有两种情况:
(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
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四)状语后置
介词短语作状语,为强调该状语而后置于动词后。
例:
1、又七年,(自)还自扬州《伤仲永》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孙权劝学》
3、(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4、醒能述以文(述)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5、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泻出)者《醉翁亭记》
6、冷光之乍出于匣(出)也《满井游记》
10、受地于先王(受地)《唐雎不辱使命》
11、仓鹰击于殿上(击)《唐雎不辱使命》
12、信义著于四海(著)《隆中对》
13、躬耕于南阳(耕)《出师表》
1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寄臣)《出师表》
15、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起)《公输》
16、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17、所欲有甚于生者(甚)《鱼我所欲也》
18、欲有求于我(有求)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五)省略量词
古汉语中,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表数量的多少,而省略量词。
例:
1、船头坐三(个)人《核舟记》
2、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
3、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辩斗《两小儿辩日》
4、一(个)男附书至,二(个)男新战死《石壕吏》
四、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例:
1、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观潮》
2、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二)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例: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9、急湍甚(于,比)箭《与朱元思书》
10、寓(于,在)逆旅《送东阳马生序》
11、坐(于,在)潭上《小石潭记》
12、得之(于,在)心而寓之(于,在)酒也《醉翁亭记》
13、独守丞与战(于,在)谯门中《陈涉世家》
14、然足下卜之(于,向)鬼乎《陈涉世家》
15、一厝(于,在)朔东,一厝(于,在)雍南《愚公移山》
7、舜发于畎亩之中(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五)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例:
1、盖简桃核修狭者(桃核)为之《核舟记》
2、其两膝相比(两膝)者《核舟记》
3、遂率子孙荷担(子孙)者三夫《愚公移山》
4、马之千里(马)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5、更有痴似相公(痴)者《湖心亭看雪》
6、鸢飞戾天(鸢)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7、诸郡县苦秦吏者(郡县),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8、居庙堂之高(庙堂)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江湖)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三、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省略主语
例:
1、(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二)宾语前置
例:
1、何陋之有(有何陋)《陋室铭》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所思何)《木兰诗》
3、何苦(何)而不平《愚公移山》
4、会宾客大宴(大宴宾客)《口技》
5、菊之爱(菊),陶后鲜有人《爱莲说》
6、莲之爱(莲),同与者何人《爱莲说》
7、牡丹之爱(牡丹),宜乎众矣《爱莲说》
8、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之)《送东阳马生序》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
(-)用“…者,…也”来表示。
例:
1、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3、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七)用“是”表示判断。
例:
1、斯是陋室《陋室铭》
2、是金陵人《湖心亭看雪》
(八)否定判断句,用“非…也”表示,“非”翻译成“不是”,“也”字不翻译。
例:
1、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二)省略谓语
例: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三)省略宾语
例:
1、问(之)所从来《桃花源记》
2、便要(之)还家《桃花源记》
3、使(之,身子)与台齐《童趣》
4、可以(之)为师矣《论语》十则
5、愿为(此)市鞍马《木兰诗》
6、投(之)以骨《狼》
7、日光下澈(潭水)《小石潭记》
8、醒能述(之)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9、上使(之)外将兵《陈涉世家》
10、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用者《陈涉世家》
11、独守丞与(之)战谯门中《陈涉世家》
12、与(之)俱来《隆中对》
13、将以(之)攻宋《公输》
14、货恶其弃(之)于地也《大道之行也》
(四)省略介词“于”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5、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例:
1、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2、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11、(溪泉)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12、(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3、守丞死,(起义军)乃入据陈《陈涉世家》
14、(殿下)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15、(吾)由是感激《出师表》
16、(子)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17、(此人)必为有窃疾也《公输》
18、(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例:
1、投以骨(以骨投)《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祭)《陈涉世家》
4、徐喷以烟(以烟徐喷)《童趣》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藏)《大道之行也》
6、相与步于中庭(步)《记承天寺夜游》
7、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观潮》
8、不戚戚于贫贱(戚戚)《五柳先生传》
9、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送东阳马生序》
9、微斯人,吾谁与(谁)归《岳阳楼记》
10、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之)也《满井游记》
11、时人莫之许(之)《隆中对》
12、宋何罪之有(何罪)《公输》
13、万钟于我何加(何)焉《鱼我所欲也》
14、何以(何)战《曹刿论战》
15、忌不自信(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介词结构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2、非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主谓倒装
例: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
2、(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3、(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
4、(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5、(我)还自扬州《伤仲永》
6、(他们)见余,大喜曰《湖心亭看雪》
7、(高山)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
8、(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9、(余)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10、(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6、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例:
1、此为何若人《公输》
2、为与此同类《公输》
3、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4、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6、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例: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3、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4、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
(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例:
1、场主集薪(于,在)其中《狼》
2、吾既已言之(于,对)王矣《公输》
3、驱之(于)别院《童趣》
4、与同人饮(于)楼上《山市》
5、彼其受之(于)天也《伤仲永》
6、予独爱莲之出(于,从)淤泥而不染,濯(于,在)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7、各隐(于,在)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8、饮食百物皆倍穹(于,比)常时《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