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00801)

一、专业介绍

中药学专业,学制四年,专业门类为理学。本专业始建于2004年。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人。专任教师中,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中医药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1名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1名,河北省中药特色技术2名。

本专业紧紧围绕国家中医药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立足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全面提升教学科研质量与水平。本专业拥有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即中药制剂实验室和中药生物工程实验室,拥有1个中药赏析园和1个中药博物馆。本专业依托“教育部分子诊断药学实验室”科研平台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以及河北大学河北省药物创制协同创新中心、药物化学与分子诊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致力于培养具有一定人文与科学素养、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应用能力的中药学高级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中医药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医药高等学校、中药制药企业、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药品检验部门、医院中药房、医院中药制剂室和中药材种植与进出口贸易公司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检验、流通等领域的中药学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1:具备中医药思维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培养目标2:具有传承传统中药学理论与技术的能力。

培养目标3:能够从事中药生产、检验及药学服务等工作。

培养目标4:在中药教育、研究、管理、流体、国际交流及文化传播等行业具备发展潜能。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药种植、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药剂及质量控制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中药研究与开发、中药生产、中药质量控制与临床应用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掌握并熟练应用一门外语。

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具备的能力和养成的素质:

1.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

1-1: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药药性理论和中药用药基本规律;

1-2:掌握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对中药研究、生产及质量评价的意义。

1-3:掌握中药生产过程、中药检验及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1-4:掌握药学服务的基本知识,熟悉药学服务的基本内容;

1-5:熟悉中药储藏、养护的基本知识;

1-6:熟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文学和史学等内容。

2.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

2-1:具有运用中医药思维,表达与传承中医药理论与技术的能力;

2-2:具有从事中药生产工作的基本能力;

2-3:具有正确评价中药质量的基本能力;

2-4:具有从事药学服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2-5:具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进行中药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2-6:具有与用药对象、医药行业人员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3.毕业生应养成的素质

3-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身心健康,诚实守信,志愿为人类的健康工作服务。

3-2:热爱中医药事业,弘扬中医药文化,熟知中药在“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一体化大健康模式中的重要地位。

3-3:养成依法工作的观念,能以国家各项医药管理法规和行业准则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

3-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3-5: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6: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3-7:尊重他人,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主干学科:

中药学、中医学、化学。

五、标准学制:

四年。

六、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核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临床中药学、方剂学、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中药鉴定学见习、药用植物学见习、中药药剂学见习、药事管理学见习、研究与创新实验、野外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七、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八、毕业学分要求

(一)第一课堂

其中:

(二)第二课堂按照《河北大学本科专业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执行。

九、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一)通识教育课程(60学分)

1.通识通修课(共修读50学分,其中实践实验环节修读11学分)

2.通识通选课(最低修读10学分)

(二)学科基础课程

1.学科核心课(共修读58学分,其中实践实验环节修读10.5学分)

2.学科拓展课(最低修读6学分,其中实践实验环节最低修读0学分)

(三)专业发展课程(共修读64.5学分,其中实践实验环节修读24.5学分)

2.专业拓展课(最低修读12学分,其中实践实验环节最低修读0学分)(1)学术研究方向

十、辅修专业、辅修双学位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十一、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实现关系矩阵图

十二、课程体系支撑毕业要求实现关系矩阵图(一)通识教育课程部分

注:“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支撑关系矩阵”应覆盖所有必修环节,根据课程对各项毕业要求的支撑情况在相应的栏内打“√”。

十三、课程地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