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11.1功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
一、新课引入
复习提问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力能产生哪些作用效果?
在物理学中,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有了成效。在物理学里,经常要提到“功”的概念,就吸收了“成效”的意思,当然在物理学中功还有它特殊的含义。
二、新课讲解
(一)力学中的“功”
学生自学本节课文,并参看图及图注。提问并由学生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力学里所说的“功”,它的含义是什么?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分析图,做功的实例:在什么力作用下,(这个力的方向是怎样?)沿什么方向移动通过了一段距离?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3.力学里的功包括哪两个必要因素?
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强调:“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可”。只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而没有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即如果物体仍静止不动,这个力就没有对物体做功。结合课本图2,分析两个小朋友做的功等于零的道理。如果物体靠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虽然在水平方向上通过了距离,但并没有水平方向的力作用于它,所以没有什么力做功。结合“在极光滑的水平冰面上滑动的冰球”一例,说明没有什么力对冰球做功。
4.练习、分析并演示以下问题,讨论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①放在水平木板上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了一段距离,拉力和重力这两个力哪个力对物体做了功?为什么?
②用手提着木块不动,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对木块做了功?
③用沿水平的拉力拉动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当把拉力去掉后,小车还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在这段距离上,拉力对小车做功了吗?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进一步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研究力对物体做功时,要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或者哪个物体(施力物体)对哪个物体(受力物体)做功。
(二)功的计算
1.演示,画板图如图并加以分析。
放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一段距离,如图所示,拉力对小车做了功。
甲:拉力为F,小车在拉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s,拉力对小车做功;
乙:拉力为2F,小车在拉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s,拉力做的功是甲图中拉力所做功的2倍。
丙:拉力为2F,小车在拉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2s,拉力做的功是甲图中拉力所做功的4倍。
小结:可见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2.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即: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用W表示功,用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则功的公式可写成:W=Fs=Gh
3.功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距离的单位是米(m),功的单位是牛顿•米,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焦耳,简称焦(J)。
1焦=1牛•米
在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计算时,力和力臂的积的单位时“N·m”,不能写成“J”,这两个单位的物理意义有所不同。
几点说明
①使用W=F·s,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②做功的多少只由W=F·s决定,跟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运动无关。
③知道1焦的物理意义,知道1焦的大小。
4.例题:在水平地面上,小朋友用50N水平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前进10m,求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m,举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
由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演算。要求解题规范化。
W1=F·s=50牛×10米=500焦
匀速举高箱子,箱子受到两个力,G和F´,F´=G
W2=F´h=100N×1.5m=150J
追问:此题中木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做了功?对什么物体做功?重力做了功没有?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三)小结
1.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W=F·s
3.功的单位是牛顿•米,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焦耳,简称焦(J)
(四)实验探究:使用机械能不能省功?
1.杠杆实验
(1)实验目的:研究使用杠杆提升重物时能不能省功?即手直接提升重物做的功与利用杠杆提升重物做的功是否相等。
(2)实验中动力就是手的拉力,阻力的大小等于钩码重。实验是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算出手对杠杆的拉力。
实验中手的拉力方向始终要竖直向上,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所以它们做功的距离是沿力的方向的距离。把两个刻度尺分别竖直放在砝码及手旁,记下砝码和手的起始位置。当用杠杆提升砝码到一定高度时,再记下砝码和手的终了位置,求出砝码升高的高度h(米)和手移动的距离s(米)。
实验中,杠杆的重及杠杆在运动中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实验研究的是理想机械。
(3)按课文实验1,并参照下图组装实验器材,将实验结果填入数据表格中,写出实验结论。
2.动滑轮实验
(1)实验目的:研究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能不能省功?即手直接提升重物做的功与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做的功是否相等。
(2)实验中动力就是手的拉力,阻力的大小等于钩码重。
实验是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算出手对杠杆的拉力。
实验中手的拉力方向始终要竖直向上,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所以它们做功的距离是沿力的方向的距离。把两个刻度尺分别竖直放在砝码及手旁,记下砝码和手的起始位置。当用动滑轮提升砝码到一定高度时,再记下砝码和手的终了位置,求出砝码升高的高度h(米)和手移动的距离s(米)。
实验中,动滑轮的重及滑轮在运动中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实验研究的是理想机械。
(3)按课文实验2,并参照下图组装实验器材,将实验结果填入数据表格中,写出实验结论。
3.总结实验结论
(1)学生报告实验记录数值和实验结论。教师将几组数值记于黑板(或事先画好表格的小黑板)上。
(2)实验表明:利用杠杆提升砝码,使用杠杆所做的功F·s(焦)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焦)相等,即使用杠杆不能省功。利用动滑轮提起砝码,使用滑轮做的功F·s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相等,即使用动滑轮也不能省功。
(3)总结出功的原理:
①使用机械时,人们直接用手做的功,都等于使用机械做的功。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②功的原理对任何机械都适用。
4.思维发散: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为什么人们还要使用机械呢?(课文后“想想议议”)
因为使用机械可以改变动力的大小、方向和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使用机械还可以改变做功的快慢,使用机械还能比较方便的完成人们不方便完成的工作等,使用机械有很多好处。
5.斜面
(1)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例如在向卡车上装中的货物时,常用木板搭成一个斜面,把重物推上去;爬坡度很陡的山,人感到很吃力,要是沿着盘山公路走就不会感到吃力,可见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根据功的原理,可知使用斜面不省功,省了力就要多费距离。
(2)学生练习:试证明斜面的长度是斜面高度的几倍,所用的推力就是物体重力的几分之一。
6.小结
(1)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动力对机械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