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7)

合集下载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件(共66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件(共66张PPT)
提花机






之 路

海 上 丝
海 外



为什么 纺织业能够持续不断地得到发展?
1、政府的重视 • 2、织女地位较高 • 3、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和发展 • 4、丝织品远销海外,深受欢迎 • 5、民间私营作坊兴盛 • 6、纺织业部门出现工场手工业,规
模日益扩大
• 请思考:你将为冶金厅设计几个展区?
黄地珐琅彩兰石纹碗 (清雍正年间) 珐琅瓷是一种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 其制造过程,一般是先在景德镇用高温烧成 白瓷,然后送到北京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绘彩, 再在彩炉中以低温烧成。在上彩上,从康熙 开始的珐琅瓷,一改中国传统瓷器中施彩用 胶水或清水的方法,而开始用油施彩,这是 借鉴了西洋油画绘画的道理,反映珐琅瓷吸 收了外来的影响。
西方称中国“赛里丝”(丝 国),长期以来丝绸之路绵绵不绝。
唐代丝织业
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 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武则天时代,绫锦坊中就有 “巧儿”365人,内作使绫匠8 人,掖庭绫匠150人。唐玄宗 时期,宫中专门织锦刺绣的 女工就多达700人。
唐代花鸟纹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海南黎族生活了30多年
明清丝织业
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民营 手工业
家庭 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 主经营
农户的副业
民间消费品 在市场流通
供自己消费 和交纳赋税 的产品;剩 余部分出售
剩余部分出售
官私手工业的消长历程
西周: 官营手工业一统天下 春秋战国:私营手工业兴起,但官营手
工业占主导地位 明中期: 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
据主导地位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178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178人民版PPT课件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1.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 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2.《国语 • 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 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 周时期
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B.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3.中国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 人士的喜爱。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瓷器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三种形态 经营方式 产 品 流通状况 地 位
官营 手工业
(夏朝)
政府直接 武器,皇室、不在市场流 长期占主导
经营
官府和贵族
通 地位
消费品 (不(以自交然换经济为)生产目的)
民营 民间私人 民间消费品 在市场流通 明中期后占 手工业 经营 (以交换为(生商产品目经的济))主导地位
2、发展缓慢的原因: ①自然经济的抵制; ②封建制度的阻碍; ③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束缚。
五、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①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享誉世界; ②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官营-主导,
民营-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重要比重) ③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而相应变化; ④明中后期在江南地区的一些手工业部门
明清 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瓷器争奇斗艳
3、丝织业:(中国最早养蚕缫丝织绸)
时期 主要成就
四五千 已经养蚕,有了丝织品 年前
商周 商朝有了织机,能织多种丝织品; 周朝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人民版历史必修2 专题一 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课件】 (共15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2 专题一 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课件】 (共15张PPT)

1、冶铜业 (1)新石器时代:铜器起源,但不是 主要生产工具。 (2)商周时期:青铜器制造水平高于 世界领先地位。 (3)秦朝:出现青铜防锈技术。 2、冶铁业 (1)春秋晚期产生。 (2)战国时期推广。 (3)汉代推广官营。
材质 青铜 铁
最早使用 新石器时代晚期 春秋晚期
技术成熟 商周 汉代以后

• • • • • • •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明]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技术水平 技艺,规模均居上古世界前列 例:司母戊鼎 冶铁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南宋开始 用焦炭冶铁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一 直领先于世界。 例: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
1、中国丝织业与棉纺织业的发展 2、中国纺织业的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
早养蚕和发明纺织技术的国家,丝织工艺水平 高。
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到唐代,瓷器 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并开 始大量出口。
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轨迹
时间 技 技术成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技术飞速发展:瓷器区域扩大到北方;质量提高;烧制出白瓷 制瓷工艺水平提高;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进一步发展:技艺提高,涌出五大制瓷名窑 进入彩瓷生产时期:烧成白底蓝花的青花瓷和釉里红:景德镇成为全国制 瓷中心 制造出斗彩和五彩瓷:景德镇的青花瓷质量上佳 制造出粉彩和珐琅彩 术 发 展

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一 第二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共27张PPT)

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一  第二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共27张PPT)
萌芽
我国最早使用牛耕技术是在____ 我国的牛耕技术逐渐得到普及是在 ____ 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 C东汉 D唐宋
BC
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是小农经
济,其形成的原因或条件有
1刀耕火种耕作方式的推动
2牛耕技术的推广
3铁农具的使用
4秦朝时铁铧犁的推广
A、12
B、23
C、34
D、14
B
沉重的赋税和繁重的徭役导致的后果有 1农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2导致社会经济文化凋残 3往往导致封建王朝覆灭 4引发社会动乱或农民起义 A、12 B、23 C、34 D、1234
为生之具足,但家无盐井耳。”这说明中国传 统农户
1、能够完全实现消费的自给自足 2、生产和生活的物品全靠自己生产 3、有些生活必需品需要从市场上购买 4、能基本实现消费的自给自足
A、1 2 B、2 3
C、3 4
D、1 4
C
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治人》中说:“锦 绣纂组,绮罗绫嗀,玄黄衣帛,此非庶人之 所服也。”从中可以看出 A、贫民穿不起昂贵的衣服 B、贫民只能穿自己制作的衣服 C、贫民可以穿皇帝赏赐的衣服 D、贫民不能随便穿各种式样的衣服
明宣德——青花瓷器
返回
(景德紫镇红窑地珐珐琅琅彩彩缠-梅枝榭莲纹月瓶影)











返回
白瓷(公道杯) 返回
唐代: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 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
唐代越窑青瓷
白瓷凤首瓶 (唐)
莲花碗
返回
北宋 钧窑月白釉碗
宋 代 汝 窑 天 青 宋 定窑孩儿枕长 颈 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091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091人民版PPT课件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 规模工业生产。
学习目标
一、课程标准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并归纳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家庭(田庄)手工业
一、古代手工业 的经营类型
官营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
二、古代手工业 的主要成就
纺织业 冶金业
陶瓷业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
一、古代手工业的经营类型
(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
1、家庭手工业
(1)形式: 附属于农民家庭中,形成 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 织”的经济形式。 (2)产品:大部分由农民自己消费, 有时也进入流通领域。
春秋
冶铁业产生;
战国 炼钢技术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汉代
煤炭作燃料,杜诗发明“水排”鼓风 冶铁;
南北朝
出现更先进的灌钢法
北宋
以煤作燃料冶铁
能力提升
2、某冶铁手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灌钢法和用
煤做燃料,该手工作坊不可能早于( C )
A、东汉 B、南北朝时期 C、北宋 D、明清
展厅三 陶瓷厅
陶 器
新 石 器 时 代
汉朝
原始青瓷
唐代: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夺 得 千 峰 翠 色 来
青瓷莲花盏托
瓷 水 盂
釉 下 彩 绘
唐 代
君 家 白 碗 胜 霜 雪 白瓷碗
宋朝五大官窑之Leabharlann 品河北定窑河南 官窑
浙江龙泉(哥)窑
河南汝窑 河南钧窑
定窑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专题一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专题一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礼记·王制》 [材料三] 方今其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 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哪种手工业经营形态? 具有怎样的特点?
[教你读史] “不贰事,不移官”指不兼做他事,也不能改变行 业,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的特点。“三服官”指汉官名,主 作皇帝冠服,亦体现了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答案:A
5.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
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种
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
B.绒棉、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
C.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
四、制瓷业的成就 1.制陶业 (1)原始社会:原始时代的 彩陶 就已经表现出相当高的工 艺水平。 (2)唐代:中国古代独特的美术陶制品“ 唐三彩”,曾经 风行一时。
2.制瓷业 (1)过渡:从商代中期到 东汉 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 段。 (2)东汉:制瓷技术成熟,出土有青瓷 。 (3)唐代:制瓷业成为 独立的生产部门,越窑的青瓷,邢窑、 江西 景德镇 和四川大邑的白瓷,在瓷器中名列前茅;长沙铜官 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 绘画 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4)唐宋元明时期:各地瓷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 (5)清代:康熙年间,粉彩瓷器 工艺的发明推进了生产技术的 提高,其烧制技术在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提示] 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特点:国家支持、规 模大、分工细、受政府控制等。
[材料四]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 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家杼轴而户纂组,机 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3)材料四中“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出现在 哪种手工业经营形态中?能否说明当时经济结构发生了根 本变化?为什么? [教你读史]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精品课件(共27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精品课件(共27张PPT)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随手摘下花一朵 我与娘子戴发间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间
二.民营手工业
私人自主经营的手工业 明朝出现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 萌芽)
明代纺织作坊
二、官营手工业:“工官”和“匠户”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乾隆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拍卖时间:2007.8.20
成交价:8400万元
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
都 小农家庭 是 自 家庭手工业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然 经 小部分进入流通领域 济 的 土地兼并 重 要 组 规模大,种类多,产品 成 田庄手工业: 归豪强地主消费,仍然 部 分 是自然经济
6、元: 青花瓷最为著名
7、清代:发明粉彩瓷器和珐琅瓷
1、原始社会----彩陶已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 平
山东龙山文化 蛋壳黑陶
2、商代到东汉——陶瓷发展过渡时期 据考古发现商代已能烧制 瓷器,只不过其制造工艺 还比较原始,所以把它们 命名为“原始瓷器”,因 为这些原始瓷的釉色比较 接近以后青瓷,故亦称原 始青瓷。制瓷技术成熟后, 某些釉陶制品并没有消失, 如“唐三彩”
唐三彩
3、东汉时期——制瓷技术日趋成熟 4、唐——制瓷成为独立的部门
越窑---青瓷 唐·陆龟蒙: 九秋风露越窑开, 夺得千峰翠色来。
杜甫 大邑烧瓷轻且坚, 扣如哀玉锦城传。
定窑 官窑 汝窑
钧窑 哥窑 景德镇
5、唐、宋以来,瓷窑遍布各地
河北定 窑
河南汝窑
河南官窑
浙江哥窑
河南钧窑
6、元——青花瓷最为著名
——走进中国古代手工业博物馆

高中历史 专题1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精美课件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1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精美课件 人民版必修2

4.如何认识“工官”制度? .如何认识“工官”制度? (1)特点 特殊行业的垄断性; 特点: 提示 (1)特点: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服务对象 的特殊性;不计成本的奢侈性; 的特殊性;不计成本的奢侈性;劳动者缺少积 极性。 极性。 (2)影响:这种制度使手工业技术水平比较高; (2)影响:这种制度使手工业技术水平比较高; 影响 但加重了政府的财政开支; 但加重了政府的财政开支;使新的生产技术难 以推广;匠户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以推广;匠户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3.陶瓷业 . (1பைடு நூலகம்制陶业:原始时代的彩陶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制陶业:原始时代的彩陶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制陶业 彩陶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即使在瓷器制作技术成熟之后, 即使在瓷器制作技术成熟之后,某些釉陶制品并没有 在经济生活中消失, 就曾风行一时。 在经济生活中消失,如“ 唐三彩”就曾风行一时。 (2)制瓷业 制瓷业 ①早期的瓷器是一种 釉陶,即原始青瓷。从商代中期 即原始青瓷。 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②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窑的青瓷 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享有盛名,邢窑的白瓷制作精美, 享有盛名,邢窑的白瓷制作精美,景德镇和四川大邑 的白瓷也都是瓷器中的精品;唐代晚期, 的白瓷也都是瓷器中的精品;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 釉下彩绘 并将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首创 ,并将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2.冶金业 . (1)青铜冶炼 青铜冶炼 ①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早期铜器,只是一些小件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早期铜器, 工具或生活用品, 工具或生活用品,并不是主要的 生产工具 。
②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相当广泛,生产规 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相当广泛, 模相当大。 模相当大。 的象征, ③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 礼制 的象征,代表着权力 西周: 和秩序,铸造工艺达到很高水平。 和秩序,铸造工艺达到很高水平。 ④春秋战国:春秋时期的矿井使用石质和铜质工具, 春秋战国:春秋时期的矿井使用石质和铜质工具, 战国时期的矿井有大量铁质工具, 战国时期的矿井有大量铁质工具,表明冶炼水平提 高。

1.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学课件 (共51张PPT)

1.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学课件 (共51张PPT)

A
夏商 春秋 秦汉 魏晋
西周 战国
南北朝
隋唐
C
时间
两宋 元朝 明朝 中叶
上图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类型曲线图。请结合所学知识,
判断图中的一种手工业类型,并予以说明。
2020/7/10
13
二、主要生产部门
(一)纺织业的发展 (二)先进的冶金技术 (三)陶瓷业的成就
2020/7/10
16
(一)纺织业
时代
表现
收。2020(/7/10摘编自王毓铨主编《中国经济通史· 明代经济卷》) 7
4. 评价:
进 技术工艺的高超性 步 生产规模的巨大性
不计成本和奢侈性
局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限 特殊行业的垄断性
劳动者缺少积极性
各种行业的封闭性
2020/7/10
经营管理严格,追求产品精美,一 定程度上促进了手工业技术的发展
民工匠约达22000人以上,其中北京内府约有15000人左右。由
于工作的地址在皇城内,门禁严密,工匠出入的自由受到限制,
许多合理的权力,都被剥夺。
各种行业的封闭性
材料三 劳明代动的者户缺部少是积仅极次性于工部和内特府殊各监行局业。的户垄部断经性管的
官手工业主要的是盐的生产销售和金属物料的征收、稽核及验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 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2020/7/10
1
•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阶段
手工业:指依靠手工 劳动,使用简单工具 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 开始时,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 • 原始社会晚期 :手工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 夏商周时期 :主要生产青铜器,由官府垄断。 • 春秋战国时期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件(共62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件(共62张PPT)

暗、浓淡、深浅的
变化与过渡,色调 温润柔和,极富立 体感。乾隆在位 60年,瓷业生产 无论质量、数量均
达高峰。所以清代
瓷器收藏应以康、 雍、乾三代为主, 不仅收藏价值高, 且可保值、增值。
康熙黄地珐琅彩花卉 瓷碗
粉彩八桃天球瓶”(乾隆) 它现在值多少钱?
455-586万美元!
粉彩八桃天球瓶(雍正)
特殊行业的垄断性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不计成本和奢侈性 技术工艺的高超性 各种行业的封闭性 劳动者缺少积极性
2、匠户制度
①含义: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门人员。
②发展:唐:工匠定期服役。
宋:强制服役。 元:(1)工匠被编入户籍,由专门 机构管理。(2)不得脱籍改业,世 代相袭,承担指定工役
明:轮班轮作,成为自由的手工业者。
• 水排:是 我国古代 一种冶铁 用的水力 鼓风装置, 在由东汉 杜诗创制。
三、陶瓷业
1、制陶业: (1)新石器时代: 彩陶、黑陶 (2)商代到东汉: 陶 釉陶 瓷 的过渡 (3)唐代:唐三彩 (艺术陶制品) 2、制瓷业: ①东汉:青瓷 ②唐朝: (1)制瓷业成为独立部门(2)两大制瓷体系: 南青北白 (越 窑青瓷、邢窑白瓷)(3)唐朝晚期:首创釉下彩绘 ③宋代名窑众多: 定窑、钧窑、景德镇、龙泉、耀州窑
越窑青瓷莲花盏托
唐代邢窑白瓷唾壶








唐 朝 青 瓷
唐代釉下彩绘瓷水盂
定窑 汝窑
官窑
钧窑 景德镇
龙泉窑
定窑:在河北曲阳,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胎质薄而坚硬, 瓷釉洁白莹润。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
汝窑:在河南宝丰,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釉面有细小的 纹片,称为“蟹爪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件(共27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件(共27张PPT)

知识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主干梳理 知识点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
2.田庄手工业 出现: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 生产经营活动: ①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
养殖,药材采集。
②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 性质:田庄中的手工业生产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知识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主干梳理 知识点三:纺织业的发展
4.唐代 中期以后,官营纺织业有相当大的规模。
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5.宋代
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丝织工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6.元代
知识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主干梳理 知识点三:纺织业的发展
练出高分
主干梳理 知识点五:陶瓷业的成就
(1)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2)东汉时烧出成熟的 青瓷 。
(3)南北朝时,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制瓷 (4)唐朝时,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技术 (5)宋朝时,出现了五大名窑。
(6)明清时期,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瓷器种类丰富 ,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制 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
知识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主干梳理 知识点二:“工官”和“匠户”
1.“工官”制度 形成:从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
的行业,都由政府垄断。
特点:①职能: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 ②技术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 最高技术 水平。
③规模:工人数量多,生产规模大。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件(共22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件(共22张PPT)
两条道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
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三大行业:纺织业、冶金业、制瓷业。 六大特征:❖ ①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细密;
知识回顾
• 1、古代耕作方式的演变是什么? • 2、铁犁牛耕出现于何时?何时牛耕普及?中国传
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标志是什么?
• 3、商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是什么?北魏到唐前 期实行什么土地制度?“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 立锥之地”反映了什么现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 4、列举两个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 5、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商周
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期;
礼制
春秋战国 冶铁业发展
汉武帝 南北朝
铁业官营 东汉出现“水排”
灌钢法
四、陶瓷业发展历程(制陶业
制瓷业)
朝代
成就
原始
彩陶、蛋壳黑陶
商中期 陶到瓷的过渡阶段 原始青瓷 到东汉
唐代
唐三彩;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 瓷 (南青北白)
宋代 五大名窑,海上丝绸之路“瓷路”
元代 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个体手工业
商周:官府垄断(“工商食官”)
“工官”:管理官营手工业的机构
“匠户”制度使得统治者可以方 便地 调征各类工匠 ,但匠户没 有人生自由,他们的 劳动创造性 受到严重的束缚。
三、三大生产部门
(一)纺织业 (二)冶金业 (三)陶瓷业
(一)纺织业发展历程(麻—丝—棉) P12

唐唐
汉 白

朝 白

彩瓷
唐 朝 青 瓷
唐代釉下彩绘瓷水盂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通过列表格对比的方式对三种经营形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按照历史发展脉络对三大手工业部门的主要成就进行归纳,并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手工业技术进步。

(3)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养成阅读历史文献的习惯与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能借助历史文献进行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4)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意义和局限,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历史推理和主动的探究,并尝试运用观察法、阅读法(包括历史文献、地图等)访问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思考。

(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按合理、有效的原则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类;同时,设计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对讨论过程和结果进行以及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中国古代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术和完备的手工业部门,中国的手工业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2)通过书中文献、历史图片和地图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文明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三大手工业部门的主要成就;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难点:理解三种经营形态的差异。

【课时数】1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根据学案中的自主学习进行预习,课前三分钟找四个学生在黑板上作出相应的板书。

【教学过程】
导入:有位西方人曾经说过,古代的中国人实在太聪明了,他们用世界上两种最简单的东西,赚了全世界无数的钱:(是什么呢?)树叶和泥土。

所以说中国人聪明啊,他们能变叶为宝制成茶叶、化土为金制成瓷器,大受西方人的追捧,当然西方人在以前追捧中国的东西又何止这两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受西方人追捧的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产品、并且以此来认识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用西方人的一句话来调起学习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同时引发学生深思古今的差异)
解读课标要求,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幻灯片展示(学生大声朗读、引起学生的重视和注意,教师板书章节标题)
(过渡):要想认识和得出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这样的结论,必须要从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史实中归纳,做到史论结合。

那么在手工业发展的史实中首先来看以纺织、陶瓷、冶金为代表的三大手工部门的发展。

(课前让同学们分组预习并且由各组的代表来板演各部门的发展状况。


(一)三大手工部门(学生分组自主学习、3人板演)
1.纺织业: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板演学生自谈归纳史实的方法(按照时间发展脉络归纳);
(2)同组同学看是否需要补充史实;
(3)其他同学谈其他归纳史实的方法(比如说分类麻织业、丝织业、棉纺织业)(4)教师点拨:用理解的方式来认识和感受每一阶段的发展,做到史论结合。

(5)图片感受古代纺织业的发展。

2.冶金业
教师引导学生从一下几个方面展开:
(1)板演学生思考归纳史实的另类方法(比如说分类冶铜业、冶铁业的发展)(2)同组同学看是否需要补充史实;
(5)图片感受古代冶铁业的发展。

当堂检测1.2.
(3)教师点拨:感受冶铁业的进步发展带来的社会价值:推动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军事实力、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理解手工业与商业、农业之间的关系)
3.陶瓷业
教师引导学生从一下几个方面展开:
(1)同组同学看是否需要补充史实;
(2)板演学生谈其他归纳史实的方法(比如说分类制陶业、制瓷业的发展)(3)图片感受古代陶瓷业的发展;元、明、清三代瓷器的发展有什么变化:瓷器表面由色调单一到色彩绚丽;瓷器的功能由纯生活用品到实用型与艺术性相结合;工艺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吸收外来风格。

正是因为如此,古代瓷器备受西方人的推崇,甚至贵族在宴请宾客时,都要拿出来显摆一下,但又怕有人顺手牵羊,还得找人专门看管。

(4)古今瓷器发展对比:(引发学生思考)
然而到了今天:材料:中国瓷器在世界排名第六、七位上徘徊,世界各地大饭店根本不用中国瓷器,很多器物只能在国外地摊上卖:无论是工艺、原料都落后了。

现在国外用动物骨头做原料,配上瓷土,既白又轻,图案新颖,细腻精美,好的一只盆子值我们一桌青花瓷的钱。

——汪庆正《文汇报·学林》这是为什么呢?
现在流行一种瓷器叫骨瓷,因在其黏土中加入牛、羊等食草动物骨灰(以牛骨粉为佳)而得名,是环保的绿色消费品。

1794年由英国人发明的。

长期以来是英国皇家和贵族的专用瓷,是目前唯一世界上公认的高档瓷种,兼有使用和艺术的双重价值,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号称瓷器之王。

这又说明什么呢(创新是更重要的)
中国瓷器为中国人大赚全世界的钱,而且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都没人能够超越的奥秘究竟在哪里?第一是成本低廉。

第二个特点是实用性强。

第三个特征是工艺简单。

第四个重要特征是突出本地性。

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兼收并蓄。

今天应该要从古人那里吸取一些经验教训。

(过渡)了解了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部门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古代手工业到底是怎样经营管理的?即三大经营形态。

(二)三大经营形态(本部分内容不是学测要求,到高考有要求,在高一阶段只给学生简单介绍,以后高三复习再加深难度; 另外教材中对这部份知识编排过于复杂,要学会大胆取舍)
1.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有什么特点?)
2.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工官”和“匠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工官制度有什么特
点?由一个学生板演,讲解)
特点:
①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

②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皇家工场专门负责制造官家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除皇帝特别赏赐外,平民不得使用。

③不计成本的奢侈性:其经营对民间市场没有影响,对朝廷财政是一大支出。

④技术工艺的高超性:“工官”的制作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⑤各种行业的封闭性: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

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⑥劳动者缺少积极性: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称为“匠户”,其职业由子孙世代继承,不得脱籍改业,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也受到严重束缚。

(过渡):在前两种经营形态下,产品流向都是固定的,那么在市场上流动的产品又是谁生产的呢?——民营手工业。

(书上未作介绍,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用列表的形式对比家庭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
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
集中、大作坊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
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私营
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
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
(依附于农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的产品
剩余部分出售
从阶段性来看最初产生并占据的是官营手工业、春秋战国开始出现了三大形态并存,明中叶开始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史料阅读:学案中的材料题。

史料拓展:(运用史料认识手工业的特点,并且加深对基本史实的理解和记忆)归纳: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1)经营形态主要有: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等
(2)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农业相结合)
(3)部门多、规模大、分工细、管理严、技术高
(4)技术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各国
(5)明清时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纺织业)
【矫正反馈】:学案(学生先做后解读)(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