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卫生学 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食品安全复习题答案

食品安全复习题答案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复习题1.食品安全与卫生学旳概念食品安全与卫生学是研究食品中存在或从环境也许进入食品、能威胁人体健康旳有害物质和因素及其评价措施、避免与控制措施, 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 保证食用者安全旳综合性旳应用学科。

2.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不同重要表目前如下几种方面:食品安全是个综合概念食品安全是个社会概念食品安全是个政治概念食品安全是个法律概念3.二.食品安全与卫生学研究旳重要内容(一)影响食品安全旳重要危害和因素(二)研究食品安全旳检测技术和措施(三)食品安全旳评价与管理(四)转基因食品旳安全性评价(五)安全食品旳开发4.(一)影响食品安全旳重要有害物质和因素1.有害物质、因素旳研究:1)由污染物导致旳食品安全问题。

涉及:污染物质旳种类、来源、性质、作用、含量水平、监督管理以及避免与控制措施, 各类食品旳重要安全与卫生问题。

(物理、生物、化学、放射性物质)。

2)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引起旳安全问题3)食品自身旳有毒物质(四季豆、蚕豆、生豆浆、木薯、发芽马铃薯、黄花菜、蘑菇;河豚、甲状腺、肾上腺有毒蜂蜜等)4)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旳有毒有害物质。

(丙烯酰胺、甲醇、棉酚等)5)食品新资源旳开发运用6)多种状况下食品异常状况5.新资源食品涉及那几类?具体简要举例阐明。

新资源食品分四类第一类: 在我国无食用习惯旳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具体来说, 是指此前我国居民没有食用习惯, 通过研究发现可以食用旳对人体无毒无害旳物质。

动物是指禽畜类、水生动物类或昆虫类, 如福寿螺、蝗虫、蝎子、蚂蚁、白蚁等。

植物是指豆类、谷类、瓜果菜类, 如金花茶、仙人掌、芦荟、大豆分离蛋白等。

微生物是指菌类、藻类, 如某些海藻。

第二类: 此前我国居民无食用习惯旳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分离出来旳食品原料。

具体涉及从动、植物中分离、提取出来旳对人体有一定作用旳成分, 如植物甾醇、糖醇、氨基酸等。

工程蝇生物高蛋白粉、蝇蛆蛋白旳提取、油脂旳提取、蝇蛆壳聚糖制备, 调节血糖;具有降血糖功能旳昆虫蛋白。

食品卫生与安全复习资料

食品卫生与安全复习资料

食品卫生与安全复习资料一、食品卫生与安全的重要性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的卫生与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需求不仅是数量上的满足,更注重质量和安全。

然而,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如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猪肉、苏丹红鸭蛋等,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此,了解食品卫生与安全的知识,掌握保障食品安全的方法,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二、食品污染及其危害(一)生物性污染1、细菌污染细菌是导致食品腐败变质和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可通过污染的食物进入人体,引起胃肠道感染、食物中毒等症状。

2、霉菌污染霉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其产生的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对肝脏危害极大。

3、病毒污染如诺如病毒、甲肝病毒等,可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引发传染病。

(二)化学性污染1、农药残留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如果残留超标,会对人体造成慢性中毒,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

2、兽药残留动物养殖中使用的兽药,如抗生素、激素等,在动物体内残留,可能导致人体产生耐药性、内分泌失调等问题。

3、重金属污染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以及不合理的土壤施肥等,可能导致食品中重金属如铅、汞、镉等含量超标,长期摄入会损害肾脏、神经系统等。

4、食品添加剂滥用食品添加剂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和剂量内是安全的,但过量使用或违规使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三)物理性污染主要包括杂质、放射性物质等。

杂质如沙石、毛发等可能混入食品中,影响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放射性物质污染主要来自核泄漏等突发事件。

三、食品添加剂(一)食品添加剂的种类食品添加剂包括防腐剂、抗氧化剂、着色剂、增稠剂、甜味剂、酸味剂、香料等。

(二)食品添加剂的作用1、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如防腐剂。

2、改善食品的感官品质,如着色剂使食品色泽更诱人。

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复习资料

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复习资料

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复习资料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复习资料食品安全与卫生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重要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从食品安全的意义、食品安全的问题、食品卫生的重要性以及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食品安全的意义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含有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不含有超过国家标准的有害成分,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植物毒素,不含有有害的动物毒素,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等。

食品安全的意义在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食品安全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

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使用过期食品、添加非法添加剂、农药和兽药残留超标、食品中含有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等。

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食品卫生的重要性食品卫生是指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中,经过科学的处理和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卫生和合理的过程。

食品卫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食品卫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只有保持食品卫生,才能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四、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其次,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高监管力度和效果。

同时,加强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的自律,强化食品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此外,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素质。

最后,加强食品安全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食品安全监测和检测水平。

总结起来,食品安全与卫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我们应该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加强食品安全意识,从自身做起,遵循科学的饮食原则,选择安全可靠的食品,共同维护食品安全和卫生。

只有这样,才能享受健康的生活。

食品安全与卫生复习

食品安全与卫生复习

20 包装材料与容器的卫生问题
A 竹、木、纸、布等传统材料: B 金属、含金属盐或金属氧化物的搪、陶、玻
有害金属溶出 C 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化纤、高分子涂料
*塑料:未参与聚合的游离单体多有毒性 聚合不充分的低聚物、低分子裂解物的毒性 添加剂和加工助剂残留迁入食品
(1)理化性质: a.分子量:312-346 b.耐酸、耐热 在280℃时,发生裂解
一般在烹调加工的温度下破坏很少! c.怕碱 pH9-10迅速分解:
利用此性质可加碱去毒 d.脂溶性: 主要存在于粮油及其制品中 e. 波长365nm紫外线上发荧光 检验花生时,将有荧光的花生删除掉
(2)毒性与致癌性:剧毒。 急性毒性:肝脏毒,肝细胞变性、坏死、出血等
7 霉菌及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 (1)霉菌概念: 是菌丝体比较发达而无较大子实体 的一部分丝状真菌的俗称,寄生或腐生生存
(2)与食品的关系:两重性 A有益 发酵:酱、豆腐乳用的根霉、毛霉
制曲,酿酒用的曲霉、酵母菌 制药:抗生素(如青霉素、先锋霉素、头孢霉素)
B有害 食品腐败变质,世界平均每年2%谷物霉变! 产生毒素→ 食物中毒,“三致作用”
胃肠炎症出现:呕吐、腹泻、发烧,重者呼吸、 循环、神经系统出症状,会危机生命。
慢性毒性或潜在危害:如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的 长期食用导致病症等。
E 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 1)采购食品时应新鲜,无腐败变质。 2)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过程中,严格 执行操作规程和有关食品管理规定,防止食品污 染。 3)合理储藏食物,控制细菌繁殖。如高温灭菌、低 温抑菌、脱水抑菌、提高酸度或盐分含量、添加 许用施 *综合治理三废,减少环境中苯并(a)芘的污染 *改进食品加工方法 研制新型发烟器:控制生烟温度;对烟过滤 选择良好的加热方式:电炉、远红外线加热,不 用煤、柴 无烟熏制法 严格控制加工过程,预防容器、机械渗漏或加工

食品卫生学复习资料

食品卫生学复习资料

食品卫生学复习资料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品安全与卫生的一门学科,它关注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和消费过程中的卫生问题,以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关于食品卫生学的复习资料,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食品卫生学的重要性食品卫生学对于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非常重要。

食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物质之一,直接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

因此,了解食品卫生学知识,掌握正确的食品卫生管理措施,对于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食品卫生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 食品卫生学的定义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品卫生问题的一门学科,包括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储存和消费等环节的卫生问题,旨在保障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2. 食品卫生学的原则(1) 整体原则:食品卫生学要从整体上保障食品的安全和卫生,不仅仅关注某一个环节或者某一种食品。

(2) 防控原则:以预防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卫生监管和管理措施,防止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3) 客观原则:食品卫生学应以科学、客观的态度进行研究,依据科学证据和数据制定卫生标准和政策。

(4) 综合原则:食品卫生学应该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综合研究,如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等,以促进食品卫生学科的发展和应用。

三、食品卫生管理的重要措施和方法1. 食品生产中的卫生管理食品生产过程中,卫生管理是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

通过建立和执行卫生管理制度、合理安排生产流程、加强生产现场的清洁与消毒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食品污染和维护食品的卫生安全。

2. 食品加工中的卫生管理。

食品卫生与安全复习资料

食品卫生与安全复习资料

食品卫生与安全复习资料1.食品卫生:食品卫生被解释称为保证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环节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2.食品安全: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造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到伤害的一种担保。

3.食源性疾病: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

4.食物中毒的概念:指人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后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属于食源性疾病。

5.食物中毒的特点:①潜伏期短而集中、发病急、病程短、具有爆发性②所有病人都具有相同的症状或症状基本相似③发病与食物有关④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即食物中毒不具有传染性。

6.食物中毒的分类:①细菌性食物中毒②真菌毒素和霉变食物中毒③有毒动植物中毒④化学性食物中毒。

7.食物中毒的处理原则:①排出毒物,尽快排出胃肠道内未被吸收的毒物②防止毒物吸收,保护胃肠黏膜③使用特效解毒剂④促进已被吸收的毒物⑤根据病情,对症治疗。

8.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在一定的环境因素影响下,以微生物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所发生的食品失去或降低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包括食品成分和感官性质的各种变化。

9.食品腐败:指动植物组织由于微生物的侵入和繁殖而被分解,从而转变为低级化合物的过程。

10.食品变质:指物理、化学或生物因子的作用使食品的化学组成和感官指标等品质改变的过程。

11.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食品腐败变质是食品自身、环境因素和微生物三者合成条件相互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微生物和食品中的酶起主导作用。

(微生物、寄生虫、昆虫的污染)。

12.食品腐败变质的危害:①食品变质产生的厌恶感②食品营养价值的降低③食品变质引起的人体中毒或潜在危害13.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①低温保藏②高温杀菌保藏③脱水与干燥保藏④食品腌渍和烟熏保藏⑤食品辐照保藏⑥气体保藏⑦化学保藏14.食品污染的种类:食品污染按其性质课分为三类--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

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培训资料contents •食品安全卫生基本概念•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生产经营要求•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食品检验与溯源•食品安全卫生监督管理•食品安全卫生典型案例分析目录01食品安全卫生基本概念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全过程中,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卫生法规,不存在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有毒有害物质。

食品安全涵盖了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相关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食品安全定义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民生问题中最重要的一环。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维护社会稳定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还影响社会稳定,一旦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容易引发社会恐慌,甚至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

提高国际形象和国际竞争力食品安全水平是一个国家形象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有助于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竞争力。

食品安全卫生的基本原则强调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控制,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从农田到餐桌全程控制预防为主全过程监控社会共治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从源头上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注重事前控制和风险评估。

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全过程进行监控,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作用,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

02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国家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发展历程01从2015年修订的新版《食品安全法》开始,逐步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立法宗旨和目的02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适用范围和对象03适用于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以及食品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1食品安全监管体系23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农业部、卫生部等部门的职责分工。

监管机构及职责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加强对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监管。

监管环节和重点实施许可制度、监督检查、抽样检验、信息公示等。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考试复习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考试复习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考试复习概述: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考试是对学习者在食品安全与卫生领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考核的一项重要考试。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关于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考试复习的指南,旨在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相关知识,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第一部分:食品安全基础知识复习1. 食品安全的概念和意义- 食品安全定义-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2. 食品卫生管理法规- 食品卫生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要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和遵守3. 食品污染物与食品卫生- 食品污染物的类型和来源- 食品污染物的危害及其控制方法- 食品卫生检验与监测方法4. 食品储存与运输- 食品储存与保鲜方法- 食品运输中的注意事项- 食品仓储的管理措施第二部分:食品安全检测与监控1. 食品中的常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 食品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食品中致病菌和毒素的检测方法2. 食品安全监控- 食品安全监控的目的和方法-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方法- 食品安全事件的应对措施第三部分:食品卫生管理实践1.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管理- 食品生产车间的卫生要求和管理措施-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控制- 食品工业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2. 食品销售与服务环节的卫生管理- 食品销售场所的卫生要求和管理措施- 餐饮服务过程中的卫生控制- 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与宣传第四部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1.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种类- 食品中毒事件的应急响应- 食品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2.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结语:本文对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考试的复习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总结。

希望通过阅读本文能够让考生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时刻注意食品安全与卫生问题,从而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食品卫生学复习题和答案

食品卫生学复习题和答案

食品卫生学复习题和答案食品卫生学复习题和答案食品卫生学是一门研究食品与人类健康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到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以及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因此了解食品卫生学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食品卫生学的复习题和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食品卫生学?答: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品与人类健康关系的学科,它包括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以及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

2. 食品中最常见的微生物有哪些?答:食品中最常见的微生物有细菌、霉菌、酵母菌和病毒等。

其中,细菌是最常见的一类微生物,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3. 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有哪些?答: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致癌物质等。

这些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4. 食品中的致癌物质有哪些?答:食品中的致癌物质有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苯并芘等。

这些物质在食品加工、储存等过程中可能产生,长期摄入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5. 如何保证食品的安全性?答:保证食品的安全性需要从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入手。

首先,生产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卫生标准,确保食品没有受到污染。

其次,加工过程中要注意食品的卫生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要控制温度和湿度,防止食品变质。

最后,销售环节要确保食品的标签清晰明确,消费者能够了解到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6.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致病原有哪些?答: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致病原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这些微生物会引起食物中毒,导致腹泻、呕吐等症状。

7.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答:预防食物中毒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购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避免购买过期或不合格的食品。

其次,食品加工前要对原材料进行检查,确保没有受到污染。

加工过程中要注意食品的卫生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完整word版)食品安全与卫生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食品安全与卫生学复习资料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A食品安全指食品应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一、食品安全的六大类问题营养失控、微生物致病、自然毒性、环境污染物、人为加入食物链的有害化学物质,以及其他不确定的不安全因素。

1.营养失控或营养不平衡,就其涉及人群之多和范围之普遍而言,在当代食品安全性问题中已居于较发达社会之首位。

在食品相对丰裕的条件下,因饮食结构失调使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显著增多。

这说明食品供应充足不等于食品安全性改善。

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高盐和低膳食纤维,以及忽视某些矿物质和必要维生素摄入,都可能给人们健康带来慢性损害。

而有些矿物质和维生素用量过多(例如硒、维生素A等)也可能引起严重后果。

2.微生物因素导致食品腐败变质、微生物毒素及传染病流行,是多年危害人类的顽症。

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食品生产与消费方式的改变以及病原微生物适应性与抗性在与人类的共同进化中不断提高。

3.自然产生的食品毒素是指食品本身成分中含有的天然有毒有害物质,如一些动植物中含有生物碱、氢氰糖苷等,其中有一些是致癌物或可转变为致癌物。

在人为特定条件下,食品中产生的某些有毒物质,也多归入这一类。

如粮食、油料等在从收获到贮存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食品的烹饪过程中,高温产生的多环芳烃类,都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

天然的食品毒素,实际上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所谓“纯天然”食品不一定是安全的。

4.环境污染物在食品成分中的存在,在其自然背景和人类活动影响两方面的原因。

其中:1)无机环境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受食品产地的地质地理条件所影响,如无机污染物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及一些放射性物质。

2)有机污染物是更为普遍的污染源,主要是工业、采矿、能源、交通、城市排污及农业生产等带来的,通过环境及食物链而危及人类饮食健康。

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对进出口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保障进出口食品安全。
02
食品卫生标准与规范
食品卫生标准
食品卫生标准定义
食品卫生标准是针对食品中的微生物 、化学和物理危害制定的一系列规范 ,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质量。
食品卫生标准的意义
食品卫生标准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的健 康,促进食品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 提高食品行业的整体水平。
化学污染
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添加剂滥用等,具 有长期积累、不易察觉的特点。
物理污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如放射性物质、杂质等,可能导致人体损伤或疾 病。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建立应急组织
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 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
、指挥应急工作。
制定应急预案
根据不同类型的事故, 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包括预警、处置、善后
食品安全水平是国家形象 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食 品安全水平有助于提升国 家形象。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遵守的各项规定,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农产品消费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及时 启动召回程序,控制风险并减少
损失。
责任追究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依法追究相 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04
食品安全检测与监督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化学检测
通过化学手段检测食品中的有 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
等。
微生物检测
对食品中的细菌、病毒、寄生 虫等进行检测,以确保食品不 受微生物污染。
食品卫生标准制定依据

食品安全与卫生复习资料汇总

食品安全与卫生复习资料汇总

本文由lowen16888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二章生物性危害(占20%食品的腐败变质(food spoilage,一般是指食品在一定的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失去或降低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包括食品成分和感官性质的各种变化.发酵:指人类利用微生物或微生物的成分(如酶等生产各种产品的有益过程.只要是利用微生物生产的产品,均属于发酵的范围.腐败变质与发酵的比较:从微生物学的观点看都是微生物物质代谢的结果.区别是:如对人类有益则称之为发酵,无益的则称之为腐败变质.二,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食品的腐败变质与食品本身的性质,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当时所处的环境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微生物在食品腐败变质的过程中,微生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导致食品发生腐败变质的根源.根源.根源1,引起腐败变质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有细菌,霉菌和酵母.2,引起各种食品腐败的优势微生物3,食品中微生物的起始菌量(二食品的特性1,食品的营养组成;2,食品的基质条件(pH,Aw; 3 ,食品的完整性食品的基质条件:①氢离子浓度提高食品pH值,增加酸性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②水分:食品中微生物能利用的水分只能是游离水.食品中游离水的多少常用水分活性(aw表示.Aw<0.9时,细菌生长受抑,Aw<0.88,多数酵母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多数霉菌生长的最低Aw为0.8,仅有少数耐渗透压酵母能在aw值为 0.6时生长.新鲜食品的Aw值多数在0.98-0.99之间,适合多种微生物的生长,所以容易发生腐败变质.脱水加工的干制食品Aw值在0.80~0.85之间,1—2周可被霉菌等微生物引起变质.若食品的aw值保持在0.70以下就可以较长期防止微生物生长.③渗透压渗透压低的食品中,绝大多数微生物在能够生长,在高渗透压的食品中 ,绝大多数细菌不能生长,多数霉菌和少数酵母能耐受较高的渗透压,因此,盐渍或糖渍食品中加入大量的食盐和糖以提高食品的渗透压,可以防止绝大多数的微生物的生长 .(三环境因素 1.温度和湿度食品在温度和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存放,可加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特别在温度25—30℃,相对湿度超过70%时,是大多数细菌,酵母和霉菌都可以良好的生长.食品的腐败发生的也快.温度下降至-1~-5℃时除少数酵母和霉菌不能被抑制外,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基本上可以被控制,即使在低温下能生长的微生物,它们的代谢活动也非常缓慢,从而引起食品腐败的过程也比较长.在0℃以下时,食品中出现的微生物以霉菌占多数. 2.阳光和空气紫外线,氧气的作用可促进油脂的氧化和酸败.空气中的氧气可促进好气性腐败菌的生长繁殖.如所有的霉菌都是需氧微生物,这也是为什么霉菌只在食品或其他物品表面及其断面上生长的原因.三,食品腐败变质的危害及控制:1,食品腐败变质的危害:⑴产生厌恶感;⑵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 ;⑶引起中毒或潜在危害2,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原理:①阻止或消除微生物的污染; ②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③杀死微生物.3,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方法:1(一加热杀菌法(二低温保藏法(三脱水干燥法(四增加渗透压保藏法(五化学添加剂保藏法(六提高食品氢离子浓度(七辐照食品保藏法食品腐败变质类型:变黏,变酸,变臭,发霉变色,变浊,变软;第二节细菌性食物中毒(填空,选择⑵食物中毒属食源性疾病的范畴,是食源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食物中毒既不包括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也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多次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疾病.(一食物中毒的特点:①发病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爆发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发病,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趋势.②发病与食物有关.病人有食用同一污染食物史;流行波及范围与污染食物供应范围相一致;停止污染食物供应后,流行即告终止.③中毒病人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④发病率高,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一般无传染病流行时的余波.(二食物中毒的分类:一般按病原物质,将食物中毒分为五类.⑴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最常见的一类.⑵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是指摄入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⑶动物性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动物性有毒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⑷有毒植物中毒是指摄入植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⑸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化学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一流行病学特点⑴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病程短,恢复快,预后好,但李斯特菌(病死率20-50%肉毒梭菌(病死率30%以上例外.⑵发病季节性明显全年皆可发生,但以5—10月较多⑶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其中畜肉类及其制品居首位,其次为禽肉,鱼,乳,蛋类.⑷普遍易感,一般不产生病后免疫力,可重复感染.(二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⑴畜禽屠宰时或在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⑵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在不适当条件下存放,使食物中的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⑶被污染的食物未经烧熟煮透或煮熟后又受到食品从业人员带菌者污染等,食用后引起中毒.(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机制,可分为感染型,毒素型和混合型三种.感染型由于食用含有大量致病菌的食品,引起消化道感染而造成的疾病.毒素型因食用由于细菌大量繁殖而产生的毒素污染的食品所造成的中毒.混合型由致病菌对肠道的侵入及其产生的肠毒素的协同作用,因此,其发病机制为混合型.(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等.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呕吐较明显,呕吐物含胆汁,有时带血和黏液.腹痛以上腹部及脐周多见.腹泻频繁,多为黄色稀便和水样便.侵袭性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可有发热,腹部阵发性绞痛和黏液脓血便.(五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治原则:⑴加强食品卫生质量检查和监督管理,严格遵守畜禽屠宰过程中的卫生要求,防止污染.⑵食品加工 ,储存和销售过程要严格遵守卫生制度,做好食具,容器和工具的消毒,避免生熟交叉污染;在低温或通风阴凉处存放食品,以控制细菌繁殖和毒素的形成.食品食用前加热充分,以杀灭病原体和破坏毒素;⑶食品加工人员,医院,托幼机构人员和炊事员应认真执行就业前体检和录用后定期体检制度,应经常接受食品卫生教育,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措施:⑴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⑵食品要彻底加热;⑶尽快吃掉做熟的食品;⑷保持厨房卫生,坚持生熟分开;⑸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三,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①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病原学特点:(一病原学特点:⑴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是肠杆菌科中的一个重要菌属.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需氧或兼性厌氧,绝大部分具有周生鞭毛,能运动.目前国际上有2300个以上的血清型,我国已发现200多个.对人类致病的沙门氏菌只占少数,沙门氏菌的宿主特异性极弱,既可感染动物也可感染人类,极易引起人类的食物中毒.致病性最强的是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alla cholerae,其次是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⑵沙门氏菌属在外界的生活力较强 ,其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0一30℃,在普通水中虽不易繁殖,但可生存2—3周 ,在粪便中可生存1—2个月,在土壤中可过冬,在咸肉,鸡和鸭中也可存活很长时间. 水经氯化物处理5min可杀灭其中的沙门氏菌.相对而言,沙门氏菌属不耐热,55℃ 1 h,60℃15~30min即被杀死.此外,由于沙门氏菌属不分解蛋白质,污染食物后无感官性状的变化,易被忽视而引起食物中毒.行病学特点:(二流行病学特点: 1.季节性特点全年皆可发生,多见于夏,秋两季.5-10月发病起数和发病人数可达全年发病总起数和总人数的80%.2.食品种类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为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畜肉类及其制品,其次为蛋类,乳类及其制品.3.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来源沙门氏菌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污染肉类食物的几率很高.⑴家畜,家禽的生前感染和宰后污染:原发沙门氏菌病继发沙门氏菌病⑵乳中沙门氏菌的来源.⑶蛋类沙门氏菌的来源.⑷熟制品中沙门氏菌的来源. 4.沙门氏菌中毒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占总食物中毒的40%一60%,最高达90%.其发病率受活菌数量,菌型和个体易感性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是沙门氏菌活三,中毒机制菌侵袭肠黏膜而导致的感染型中毒.部分沙门氏菌可产生2内毒素,肠毒素,与活菌共同作用,是毒素介导性感染.四,临床表现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潜伏期短,一般4—48h,长者可达72h,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中毒开始时表现为头疼,恶心,食欲不振,后出现呕吐,腹泻,腹痛.腹泻一日可数次至十余次,主要为水样便,少数带有黏液或血.发烧,一般38—40℃,轻者3—4d症状消失,重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还可出现尿少,无尿,呼吸困难等症状,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五预防措施 1.防止沙门氏菌污染肉类食品; 2.控制食品中沙门氏菌的繁殖; 3.加热以彻底杀灭病原菌.③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一病原学特点⑴葡萄球菌系微球菌科,根据产生的色素可分为三类,腐生葡萄球菌,一般不致病,表皮葡萄球菌,少数致病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为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 vlococcus auaeus为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菌.细胞形态呈球形或卵圆形,无芽孢,无鞭毛,生长繁殖的最适pH为7. 4,0-47℃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30-37℃,可以耐受较低的水分活性(0.86,因此能在10%~15%氯化钠培养基或高糖浓度的食品中繁殖.葡萄球菌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强于其他无芽孢菌.在干燥的环境中可生存数月,对热具较强的抵抗力,70℃需1h,或80℃,30min方可灭活.⑵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并且一个菌株能产生两种以上的肠毒素,能产生肠毒素的菌株凝固酶试验常呈阳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能耐100℃,30min,并能抵抗胃肠道中蛋白酶的水解作用.引起食物中毒的肠毒素按抗原性可将肠毒素分为A,B,C1,C2,C3,D,E,F共8个血清型,一般来说,在食物中毒发生时,肠毒素A 最为常见,D次之,肠毒素E发生的几率最低.各种毒素毒性也不相同 ,以肠毒素A毒性最强,1μg即可引起中毒.D型毒性最弱,25μg才能引起中毒. (二流行病学特点①季节性特点全年皆可发生,但多见于夏秋季.②食品的种类引起中毒的食物种类很多,主要是乳类及乳制品(冰棒,冰激凌,奶油糕点,肉类,剩饭等食品.近年来熟鸡,鸭制品污染引起的中毒增多.③食品被污染的原因及肠毒素的形成食物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和动物的鼻腔,咽 ,消化道带菌率均较高.人和动物的化脓性感染部位常成为污染源.肠毒素形成.与温度,食品受污染的程度,食品的种类及性状有密切的关系.(三中毒机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由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毒素型食物中毒. (四临床表现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潜伏期短,一般为2—5h,极少超过6h.起病急骤,有恶心,呕吐,中上腹痛和腹泻,以呕吐最为显著,多者可达十余次.呕吐物起初是食物,继而是水样物,少数可吐出胆汁,或含血及黏液.剧烈吐泻可导致虚脱,肌痉挛及严重失水等现象.体温大多正常或略高.金黄色葡萄球菌主度一般病程较短,在数小时至1—2日内迅速恢复, 愈后良好,很少有死亡病例.儿童对肠毒素比成人更为敏感,故其发病率较成人高,病情也较成人重.(五预防措施 1.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物避免带菌人群对各种食物的污染;为避免葡萄球菌对乳的污染,奶牛患化脓性乳腺炎时,其乳不能食用. 2.防止肠毒素的形成食物应冷藏或置阴凉通风的地方,其放置时间亦不应超过6h,尤其是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食用前还应彻底加热.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④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一病原学特点⑴埃希菌属(Escherichia俗称大肠杆菌属,为革兰氏阴性杆菌,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孢,多数菌株周生鞭毛,生长温度10-50℃,最适40℃,能适应生长的pH为 4.3-9.5,最适6-8,在自然界生命力强,土壤,水中可存活数月,对热的抵抗能力较其他肠道杆菌强,60℃,15min仍有部分活菌.但对氯气敏感,在含有0.5-1.0mg.L-1氯量的水中很快死亡.其繁殖的最小水分活性为0.935 -0.96.⑶目前已知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包括如下4型.①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 EC(旅游腹泻②②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少见,与细菌性痢疾相似③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婴幼儿腹泻,高度传染④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二流行病学特点1,发病季节多发生在夏秋季2,引起中毒的食品种类(与沙门氏菌相同3,食品中大肠埃希菌的来源(三中毒机制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的发病机制与其类型有关.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引起毒素型中毒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引起感染型中毒.第三节食品中的真菌毒素(出简答,填空,选择粮食中真菌毒素含量的检测方法:1,理化检测方法,包括层析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2,生物学检测法,包括皮肤毒性试验 ,致呕吐实验,种子发芽实验等,3,免疫化学检测法,即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进行真菌毒素检测.免疫化学法最好.目前国内外采取的预四,真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防和去除真菌毒素污染的主要措施有:①利用合理耕作,灌溉和施肥,适时收获来降低霉菌的侵染和毒素的产生;②采取减少粮食及饲料的含水量,降低贮藏温度和改进贮藏,加工方式等措施来减少真菌毒素的污染;③通过抗性育种,培育抗真菌的作物品种;④加强污染的检测和检验,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标准,禁止出售和进口真菌毒素超过含量标准的粮食和饲料;⑤利用碱炼法,活性白陶土和凹凸棒粘土或高龄土吸附法,紫外光照法,山苍子油熏蒸法和五香酚混合蒸煮法等化学,物理学方法去毒.由食品传播的真菌毒素(mycotoxins主要是霉菌(mould产生的.它是影响食品安全性的重要因子.二,真菌及真菌毒素中毒的特点(一真菌产毒的特点霉菌产毒仅限于少数的产毒霉菌,而产毒菌种中也只有一部分菌株产毒.产毒菌株的产毒能力还表现出可变性和易变性.产毒菌株经过累代培养可以完全失去产毒能力,而非产毒菌株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出现产毒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应随时考虑这种相对的概念.产毒霉菌产生毒素也需要一定条件,主要是基质(食品,水分,湿度,温度及空气流通情况.(二真菌毒素中毒的特点真菌毒素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不是复杂的蛋白质分子,所以它在机体中不能产生抗体.人和畜禽一次性摄入含有大量真菌毒素的食物 ,往往会发生急性中毒,长期少量摄入会发生慢性中毒.3一般来说,产毒真菌菌株主要在谷物,发酵食品及饲料上生长并产生毒素,直接在动物性食品肉,蛋,乳上产毒的较为少见.但食入大量含毒饲料的动物同样可引起各种中毒症状,致使动物性食品带毒,被人食入后会造成真菌毒素中毒.真菌毒素中毒与人群的饮食习惯,食物种类和生活环境条件有关,所以真菌毒素中毒常常表现出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甚至有些还具有地方疾病的特征.如地方性大骨节病和克山病都被证明与真菌毒素有关.三,主要的产毒种属及其产生的毒素⑴曲霉属(Aspergillus主要有黄曲霉,赭曲霉,杂色曲霉,构巢曲霉和寄生曲霉等.产生的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AFT,赭曲霉毒素(OTA,杂色曲霉毒素(ST等.⑵青霉属(Penicillium主要有岛青霉,橘青霉,黄绿青霉,红色青霉,扩展青霉,展开青霉,斜卧青霉等.产生的毒素主要有橘青霉毒素,展青霉毒素等.⑶镰孢菌属(Fusarium大部分是植物的病原菌,并能产生毒素.⑷其他菌属如麦角菌属产生的麦角毒素等.五,危害严重的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AFT是主要由黄曲霉⑴黄曲霉毒素(A.flavus和寄生曲霉(A. parasiticus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人类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类强致癌物质 .三,黄曲霉毒素产生的条件:①温度可产生黄曲霉毒素的温度为11-37℃,最适产生温度为28-35℃.但是产生毒素的pH范围②pH真菌生长的pH范围较广,却比较窄,一般在酸性条件下易生成.pH=4.7,产量最高.③湿度黄曲霉生长的最低相对湿度 (RH为80%,如果温度,pH等其他条件不是最适时,则这一相对湿度还会提高.在 3 0℃下,黄曲霉毒素生成的最低相对湿度为83%.④其他基质的含糖量高,有利于黄曲霉毒素的生成,低的食盐浓度可促进黄曲霉毒素的生成.黄曲霉毒素的主要作用器官是动物的肝脏,四,毒性它既可引起肝脏组织的损伤,也可导致肝癌的发生. 1.急性毒性 2.慢性毒性 3.致癌性五,AFT在食品中允许的残留量我国对食品及食品加工制品中曲霉毒素B1的允许残留量制定了相关的标准.我国规定大米,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允许量标准为10μg/kg,其他粮食,豆类及发酵食品为5μg/kg.婴儿代乳食品不得检出.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品,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最高允许量标准为15μug/kg.不合格的等级有:30--50μg/kg为低毒,50--100μg/kg为中毒,100-1000μg/kg为高毒,1000μg/kg 以上为极毒.⑵镰孢菌毒素镰孢菌的菌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从土壤中可分离出50多种镰孢菌,其中许多是植物致病菌,可导致如萎蔫,根腐和枯萎等植物病症.全世界小麦,玉米产区每年都受镰孢菌不同程度的侵染,并产生镰孢菌毒素,致使粮食(小麦,玉米不但减产,而且食用受污染的粮食或饲料,可引起人畜中毒,严重危害人的健康.镰孢菌毒素是真菌毒素的一大类,它主要是镰孢菌属产毒菌株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有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N和丁烯酸内酯.(以下以单端孢霉烯族类化合物为例.T-2毒素毒性强烈,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严重危害人畜健康.DON毒性稍弱,主要污染小麦,大麦,玉米等谷物,也污染燕麦,大米高粱等,在麦类赤霉病的麦粒中,DON的检出率极高.二,基本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DON和T-2毒素的热稳定性都很高,一般的食物烹调加热方法不能破坏其结构,在室温下性质稳定,毒性长期保存,在酸性条件下不被破坏,但是加碱或高压处理可破坏部分毒素.如T-2毒素在碱性条件下,次氯酸钠可使之失去毒性.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DON,易溶于水,可用水冲洗谷物减少毒素含量,用蒸馏水冲洗三次,毒素含量减少65-69%,用碳酸钠浸泡24-72h,DON毒素可减少42-100%.三,毒性T-2毒素与食物中毒性白细胞缺乏症有关,是体内和体外很强的蛋白质抑制剂,主要作用于增殖活跃的细胞,如骨髓,肝,黏膜上皮和淋巴细胞等 ,对淋巴细胞的损害最为严重.该毒素能干扰生物体能量和物质代谢,对生物膜功能及多种酶活性也有明显作用.此外,T-2毒素具有致畸性和弱的致癌性,不具有致突变性 .②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的毒性是单端孢霉烯族类化合物中最小的,对小鸡经口染毒的LD50为140mg/kg.但其致呕吐和厌食的潜力却与其他的毒素相当或更强,因此又名致呕毒素(vomitoxin,VT.人误食含DON 的赤霉病麦(含 1 0%病麦250g,多在1h内出现恶心,呕吐,眩晕,腹痛,全身乏力等症状.以病麦喂畜禽,主要出现厌食,拒食,呕吐,心跳缓慢,腹泻和胃肠道触写等,增重缓慢,宰后脂肪呈土黄色,肝脏发黄,胆囊出血.展青霉素(patulin,PAT是由青霉属和曲⑶展青霉素霉属的若干真菌产生的真菌毒素,可在许多水果,谷物和其他食品中存在,但它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苹果和苹果汁中.1941年首次有Glister发现,最初是发现PAT是一种广谱抗菌药,但后来发现对实验动物有毒,不能用于治疗,转而研究其毒性及对食品, 饲料污染的防治.展青霉素是一种内酯类化合一,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物,展青霉素是一种中性物质,溶于水,乙醇.酸性条件下稳定,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其生物活性被破坏.可产生展青霉素的真菌有十几种,侵染二,产毒菌株食品和饲料主要有青霉,曲霉,侵染水果的主要有雪白丝衣霉.产毒能力较强的主要是展青霉,圆弧青霉和扩展青霉等,相比,从土壤中分离的菌较从食品上分离的菌产毒阳性率和产毒量均高.展青霉素是一种有毒内酯,以神经中毒症状三,毒性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全身肌肉震颤痉挛 ,对外界刺激敏感性增强,狂噪,后躯麻痹,心跳加快等.对大鼠的LD50为17-55mg/k g.展青霉素没有可再生作用或致畸作用,但是对胚胎有毒性.虽然最近对大鼠的研究不能说明它有免疫毒性,但是相对高剂量的展青霉素有免疫抑制作用.为了建立人类对展青霉素的安全指南.JECFA最近将其最大日可食人量从lμg/kg(以体重计降为0 .4μg/kg(以体重计.第四节食品传播的病毒(填空,选择甲型肝炎病毒(一病毒学特征HAV是1973年采用免疫电镜技术在急性期患者大便中发现的.属小RNA病毒科的嗜肝RNA病毒属,病毒直径为25-28nm,呈球形,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有空心和实心两种颗粒.HAV的基因组为单正链RNA,长约7500个核苷酸,编码约为2300个氨基酸的HAV前体蛋白.根据HAV基因组序列同源性比对,可将HAV分为7个基因4型.多数HAV毒株为IA型.中国的毒株也为IA型.(二流行病学甲型肝炎是世界性疾病,全世界每年发病数超过200万人,加上很多病人症状较轻并未就医,因此实际病例远远高于统计数据,其中主要发生在不发达国家.在美国,每年有84000例甲肝病例,其他不少地区年发病率达10万以上.我国是甲型肝炎高发国家.1988年, 上海因食用毛蚶中毒,引起甲型肝炎爆发流行,造成31万人发病,震惊世界.从198 7年12月29日至1988年1月6日的一周多时间中,仅列人卫生防疫部门统计的人次就达 1.8万.这种大规模,蔓延迅速的中毒事件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造成19 88上海甲肝暴发的主要原因是:人们食用未熟透的贝类;甲肝病毒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力较强;贝类对甲肝病毒的富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含有病毒的毛蚶虽经煮沸后食用仍不能确保安全.有关流行病调查表明,进食煮沸过的不洁毛蚶,仍有11.9%的人腹泻 ,6.05%的人发生甲肝.(二流行病学1,甲肝的发病年龄通过甲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调甲肝的发病年龄查,世界各地人群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①在卫生条件差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热带地区,易感人群一般为幼儿;②在一些经济发达,民族众多的大国,甲型肝炎感染率随年龄而递增;③在北欧,瑞士等经济和文化发达,人口较少的国家,甲型肝炎病毒抗体基本上只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存在.1988年上海甲肝暴发流行期间,共有31万余人发病,但发病者多以20-39岁的青壮年为主,约占病例总数的83.5%.2,传染源传染源:传染源为甲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的隐性感传染源染者.根据感染试验及病人粪便免疫电镜检查结果,感染后28~47天病毒颗粒就存在于粪便中,潜伏后期及黄疸出现前数日传染性最强,有报告发病后1周 5 0%病人,发病后。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考试复习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考试复习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考试复习食品安全和卫生学考试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学生需要参加的一门重要考试。

这门考试涉及到食品安全和卫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于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至关重要。

在考试前进行系统的复习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考试成绩。

本文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考试的复习内容和方法。

第一部分:食品安全知识的复习1.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非常重要,在复习中要理解食品安全的意义,强调正确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知识。

2.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复习应该重点关注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包括《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

熟悉这些法规和标准有助于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深入理解。

3.食品卫生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复习中要掌握食品卫生的基本原则,以及食品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卫生要求,了解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第二部分:食品安全风险与预防控制的复习1.食品中的常见有害物质:针对食品中存在的常见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激素和添加剂等,复习时要了解其来源、危害和检测方法,以及相应的防控措施。

2.食品微生物污染与食源性疾病:了解食品中常见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危害,学习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和控制措施,掌握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关键知识。

3.食品中的物理、化学污染问题:学习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物理、化学有害物质的成因和危害,了解其预防和控制的方法,比如食品中的异物、毒素和致癌物等。

第三部分:食品生产与加工的卫生管理复习1.原料和包装材料的卫生要求:了解食品原料和包装材料的卫生管理要求,包括采购、贮存、使用等环节的控制措施。

2.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管理:学习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HACCP)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了解生产车间的卫生管理和设施的要求。

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03 食品检验与质量 安全控制
食品检验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食品检验的内容
包括营养成分、添加剂、 有毒有害物质等项目的检 测。
食品检验的方法
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 、微生物检验、仪器分析 等方法。
食品检验的流程
包括样品采集、前处理、 检测、数据分析等步骤。
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HACCP体系
是一种预防性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通过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关 键控制点进行监控和纠正,保障食品安全。
VS
食品召回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应按照相关规定 进行召回,并及时通知消费者和相关部门 。
04 食品安全事故的 预防与处理
食品安全事故的分类与特点
食品污染
由于食品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受到有 害物质污染,导致食品质量不符合标准,
对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A 食品中毒
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食 物中毒,具有群体性、突发性、广
01
为保障公众健康,规范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提供法律保障。
食品安全卫生法规的主要内容
02
涉及食品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各环节的安全卫生要求。
食品安全卫生法规的沿革
03
介绍法规的起源、发展及修订过程,以增强学员对法规的认识

企业食品安全卫生责任
01
企业应遵守的食品安全卫生法规
明确企业应遵守的法规要求,如生产许可、食品添加剂使用等。
02 食品生产过程中 的安全卫生
食品生产场所的卫生要求
选址要求
食品生产场所应远离污染源, 选择环境卫生条件良好的地区
,并符合当地环保要求。
布局要求
生产场所的布局应合理,各功能区 域应明确划分,避免交叉污染和相 互干扰。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篇一:食品安全与卫生学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名词解释: 1.细菌总数:指单位质量(g)、体积(ml)或表面积( cm2 )的被检食品中所含的细菌数量。

2.食品的腐败变质:指在以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成分及感官性质的一切变化。

3.总挥发性盐基氮: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小分子含氮化合物具有挥发性,称为挥发性盐基氮。

食品水浸液在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蒸气一起蒸馏出的总氮量即为总挥发性盐基氮。

4.大肠菌群近似数:一般采用乳糖发酵法,检验结果相当于 100 g或 100 ml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近似数来表示,简称大肠菌群近似数或大肠菌值。

5.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留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6.羰基价:是脂肪酸败的鉴定指标,表示脂肪酸败中脂肪酸分解产生的醛、酮等含羰基的化合物的含量。

7.米猪肉或豆猪肉:被囊尾蚴寄生的猪肉俗称米猪肉或豆猪肉8.食物链: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彼此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锁链关系。

9.生物放大作用:环境中的某些不易降解的化学性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渐增大在生物体中的浓度。

即在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在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这称为生物放大作用。

10.水俣病:是因长期食用受甲基汞污染的鱼引起的慢性甲基汞中毒。

11.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12.朊病毒:疯牛病的病原菌,由纯蛋白质构成的,不含核酸的传染性颗粒。

13.囊尾蚴病:人食入囊虫卵后,在十二指肠内经消化液的作用下,胚膜破坏六钩蚴孵出并钻入肠壁进入血流,随血液循环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形成囊尾蚴,即囊尾蚴病。

14、猪肉绦虫病:人食入含活囊尾蚴的猪肉(生或未煮熟米猪肉)后,囊尾蚴在人体小肠内发育为成虫,人就感染了猪肉绦虫病。

食品安全与卫生复习(10年秋校选张英武)

食品安全与卫生复习(10年秋校选张英武)

04
食品卫生的实践与管理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加工设备卫生
确保加工设备清洁,定期进行消 毒,防止食品受到交叉污染。
人员卫生
加工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穿戴 清洁的工作服、帽、口罩和手套,
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食品储存
合理设置食品储存温度和湿度, 分类存放,防止食品变质和交叉
污染。
餐饮业的卫生管理
卫生许可证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方法
01
02
03
04
微生物检测
用于检测食品中的细菌、病毒 和寄生虫,以确保食品不会引
发疾病。
化学检测
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有害化学物 质,如农药、重金属和添加剂

快速检测技术
如免疫分析、生物传感器和质 谱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快速检
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基因检测
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 和病原微生物。
餐饮业应取得卫生许可证,确保符合相关卫生标 准和规定。
食品采购
选择合格的供应商,确保食品原料新鲜、无污染, 做好食品原料的验收和记录。
食品加工
遵循加工工艺流程,确保食品煮熟、烧透,防止 食品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个人食品安全与卫生行为规范
勤洗手
在处理食物之前和之后 都要洗手,避免交叉污
染。
生熟分开
倡导健康饮食
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选择健康、安全的食物,减少不 健康食品的摄入。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反馈机制,鼓励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及时 曝光违法违规行为。
THANKS
感谢观看
2023
食品安全与卫生复习
contents
目录
• 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基本概念 • 食品安全的挑战与问题 • 食品安全标准与检测 • 食品卫生的实践与管理 • 食品安全与卫生的未来展望

食品卫生学复习题和答案

食品卫生学复习题和答案

食品卫生学复习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食品卫生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食品生产技术B. 食品加工工艺C. 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性D. 食品的营养成分答案:C2. 食品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A. 原料污染B. 加工污染C. 包装污染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污染包括哪些?A. 细菌B. 病毒C. 真菌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原则是什么?A. 随意使用B. 按需使用C. 安全、合理、有效D. 仅用于提高口感答案:C5. 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注的内容有哪些?A. 生产日期B. 保质期C. 营养成分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包括:A. 微生物作用B. 酶的作用C. 氧化作用D. 光照作用答案:ABC2. 食品中常见的化学污染物有:A. 农药残留B. 重金属C. 食品添加剂D. 放射性物质答案:ABD3. 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包括:A. 亚硝酸盐B. 多环芳烃C. 丙烯酰胺D. 黄曲霉素答案:ABCD三、判断题1. 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是有害的。

()答案:错误2. 食品的保质期越长,说明其安全性越高。

()答案:错误3. 食品的卫生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依据。

()答案:正确4. 食品中的微生物可以通过高温杀菌完全消除。

()答案:错误5. 食品标签上的信息对消费者了解食品成分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食品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食品卫生学主要研究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性,包括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的来源、性质、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及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等。

2. 描述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方法。

答:控制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方法包括:保持食品原料的清洁卫生;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杀菌;使用安全的包装材料和方法;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卫生教育和培训。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考试复习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考试复习

食品安全与卫生一、名词解释(5个,每题2分,10分)1.食品卫生2.食品腐败变质3.环境污染物4.有机食品5.绿色食品6.无公害食品7.转基因食品8.农药残留9.寄生虫10.发酵11.防腐剂12.抗氧化剂13.食品添加剂二、选择题(10个,每题1分,共10分)相关内容,全面看书。

1.不属于“食品腐败”定义的内容是()。

A.蛋白质受细菌产生的蛋白质分解酶的作用而被分解。

B.生成各种有毒物质C.生成不愉快气味D.物理、化学因子的作用使食品的化学组成和感观指标等品质发生改变2.和真菌毒素有关联的是()。

A. 蘑菇B. 霉菌C. 病毒D. 细菌3.有机磷,有机氯农药中毒的机理是()。

A. 消化系统障碍B. 神经障碍C. 循环系统D. 过敏4.HACCP是 ( )。

A.Hazard Assesment Critical Control ProceduresB. Hazard Assesment Crisis Control PointC.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D.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rocedures5.正确的食品保存说明是 ( )。

A. 低温杀菌处理的食品里不存在微生物B. 冷冻食品可提高食品品质C.Aw越低微生物越容易繁殖D. 好气性腐败菌的防止最好是密封罐装法6.评价餐厅空气卫生质量的指标中“可吸人颗粒”不包括( )。

A.尘 B.烟 C.雾 D.粒7.我国食品卫生法中对未作必须消毒的规定( ) 。

A. 餐具 B.饮具 C.炊具 D.熟食品容器8.餐具消毒时,限用漂白粉是因为( )。

A.杀菌不彻底 B.不能灭活病毒 C.成本高 D.游离性余氯污染周围环境1.下列食品污染物中属于生物性污染物的是()。

A.农药残留物 B.兽药残留物 C.激素残留物 D.霉菌毒素残留物2.具有特殊催化能力的蛋白质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名词解释:1.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2.食品卫生: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质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3.食品安全卫生学:食品安全与卫生学是研究食品中存在或从环境可能进入视频、能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和因素及其评价方法、预防与控制措施,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证食用者安全的学科4.腐败:狭义的腐败是指视频中的蛋白质受腐败细菌产生的蛋白质分解酶的作用而被分解,依次向低分子化合物降解下去,生成各种有毒和不愉快气味物质的过程。

5.广义的腐败是指动植物组织由于微生物的入侵和繁殖而被分解,从而转化为低级化合物的过程6.腐败变质:一般是指视频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下,由微生物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失去或降低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包括食品成分和感官性质的各种变化。

7.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8.寄生虫:是指营寄生生活的动物,其中通过食品感染人体的寄生虫称为食源性寄生虫9.转基因食品:是指用转基因生物所制造或生产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等10.实质等同性原则:如果一种新的食品或成分与一种传统的食品或食品成分”实质等同“,那么该种食品或成分即可视为与传统品种同样安全11.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12.水体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河流、胡波、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使水和水体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实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13.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当其含量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并使土壤的成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14.大气污染:指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的现象15.酸雨:酸雨通常是指PH下雨5.65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和雾16.兽药残留:指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用部分所言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及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17.农药:是指用于防治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18.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残留的数量称为残留量19.动植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质:指有些动植物中存在的某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非营养性天然物质成分;或者因贮存方法不当,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某种有毒成分20.食品添加剂:是指其本身不作为食品消费,也不是食品特有成分的任何物质,而且不管其有无营养价值;在食品制造、加工、调制、处理、装填、包装、运输或保藏过程中,由于技术的目的有意加入食品的物质,但不包括污染物或者为提高食品营养价值而加入食品的物质21.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之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22.生物性危害:是指生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和代谢过程对食品原料、半成品和产品污染后造成的危害23.毒性:毒性指外来化合物能够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24.绝对致死量(LD100):指能造成一群机体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25.半数致死量(LD50):指能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所需剂量26.最大无作用剂量: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来化合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根据目前的认知水平,用最灵敏的实验方法和观察指标,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27.ADI:指人类终生每日摄入该外来化合物不致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28.最小有作用剂量:即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来化合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能使某项观察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或使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29.毒理学安全评价:是根据一定的程序对食品所含有的某种外来化合物进行毒性试验和人群调查,确定其卫生标准,并依此标准对含有这些外来化合物的食品做出能否商业化的判断过程30.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31.有机食品:是指根据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出来的,经过有机食品颁证组织颁发证书,供人们使用的一切食品,又称生态食品或天然食品32.无公害食品:是指依据无公害食品生产加工技术规程生产,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许可使用无公害食品标志的安全食品33.HACCP:即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是一种预防性的食品安全体系,其宗旨是减少或消除食品安全问题填空题:1.食源性危害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三大类2.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机制:感染型、毒素型、混合型3.黄曲霉毒素分为:黄曲霉、寄生曲霉4.黄曲霉毒素的靶器官是肝脏5.赭曲霉毒素的靶器官是肾脏6.由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分为两类:病毒性肠胃炎、病毒性肝炎7.环境污染为分为三大类: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8.目前对人畜危害较大的兽药及药物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抗生素类、硫胺类、呋喃类、抗寄生虫类和激素类等药物9.农药的分类:有机合成农药、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10.食品添加剂根据制造方法分类:化学合成的添加剂、生物合成的添加剂、天然提取的添加剂11.食物中毒的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12.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包括4种类型: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13.土壤污染物的种类:水体污染型、大气污染型、农业污染型、固体废弃物污染型、生物污染型简答题:1.食品腐败变质的危害:产生厌恶感、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引起中毒或潜在危害2.寄生虫的危害与防止:寄生虫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有三个方面:夺取营养、机械性损伤、毒素作用与免疫损伤寄生虫的防治:切断传染源、消灭中间宿主、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改进烹调方法和不卫生习惯、保持环境卫生、加强动物饲养管理3.环境污染的特征:○1环境污染一般是浓度低,持续时间长,而且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联合作用于人和其他生物○2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是通过生物的或物理化学的作用进行转化、增毒、降解和富集,从而改变原有的性状和浓度,产生不同的危害作用○3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大气、水体、土壤和食物链等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长期影响,而且受影响的对象广泛4.动植物中天然有毒成分的种类:甙类、生物碱、有毒蛋白或复合蛋白、酶、非蛋白类神经毒素、植物中的其他有毒物质、动物中的其他有毒物质5.进入食物链的环境污染物种类:无机普通污染物:包括酸、碱和一些无机盐类,其中像铵盐、钾盐等可作为植物营养成分应用于食品原料的生产,从而进入食物链,如使用不当会造成污染无机有毒污染物:包括汞、镉、铅、砷及其氧化物,当其出现在食品中时,会造成食品品质的损坏,造成有害物质的残留有机有毒污染物:包括苯、多环芳烃、酚类以及有机氯等放射性污染物:包括铀、铯、锶等的污染物和核电站泄漏等的放射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包括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的污染6.大气污染物按化学物理性质分为:有害气体:以气体状态存在于大气中,如二氧化碳、氟化氢、氮氧化物等灰尘烟雾类:以固体或液体微粒散浮在空气中,如煤烟、煤尘、光化学烟雾等7.大豆中的抗营养因素:蛋白酶抑制剂、豆腥味、植酸、植物红细胞凝血素、胀气因子、皂甙和异黄酮8.毒理试验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急性毒理试验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短期喂养试验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90d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代谢试验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9.HACCP体系的七个基本原则: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建立关键控制点的临界范围、建立监控系统、建立矫正措施、建立有效的档案体系、建立验证体系论述题:一、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的来源、危害和控制措施来源:膳食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来源很多,主要来源是农田施用的大量氮肥危害:正铁血红蛋白症、婴儿先天畸形、甲状腺肿、癌症控制措施:1.采取合理施用氮肥等农业技术措施,控制矿物氮在土壤中的积累,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2.制定食品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施用量和农药残留量标准3.多食入维生素C和维生素E,以及新鲜水果等,以阻断体内亚硝酸基化合物的形成;同时少使用腌制品4.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微生物的还原作用,减少唾液中亚硝酸盐含量5.采用正确合理的加工和烹调操作方法6.必要的监督管理二、农药残留的来源、危害以及控制措施来源:施药后直接污染、从环境中吸收、通过食物链污染、其他途径(加工和储存中污染、意外污染、非农用杀虫剂污染)危害:滥用有机合成农药会使环境恶化、物种减少、生态平衡破坏。

同时环境中的农药被生物摄取或通过其它方式进入生物体,蓄积于体内,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并富集,最终进入人体,给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对人类的危害可分为三个方面:1、急性毒性:主要是由于职业性中毒、自杀或他杀以及误食等,中毒后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胃肠道症状,严重时会危及生命2、慢性毒性:大多数农药为脂溶性,残留于食品原料中,若长期服用则会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引起慢性中毒3、特殊毒性:目前通过动物实验证明,有些农药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或者具有潜在的三致作用控制措施:加强农药管理、合理安全使用农药、定制和完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食品农药残留的消除三、兽药残留的来源、危害及控制措施来源:我国兽药残留量超标的主要原因:使用违禁或淘汰药物、不按规定执行应有的休药期、随意加大药物用量或把治疗药物当成添加剂使用、滥用药物、饲料加工过程受到污染、用药方法错误,未做用药记录、屠宰前使用兽药、厩舍粪池中含兽药危害:○1毒性作用、○2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3细菌耐药性、○4菌群失调、○5”三致“作用、○6激素的副作用控制措施:○1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检测体系建设、○2加强药物的合理使用规范、○3严厉查处违禁药物用作饲料添加剂、○4谨慎使用抗生物、○5饲料生产过程中药物添加剂污染的控制、○6严格规定休药期和制定动物性食品的最高残留限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