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制)三年级上册18.《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地球上的水》课件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地球上的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fe070af18583d0496459e0.png)
工业污染
生活垃圾
生活污染
农业污染
工业污染
生活污染 生活垃圾
2010年3月6日,云南曲靖市会泽县驾车乡钢厂村的村 民在等待消防车送水。
2010年3月28日下午,四川的几名女孩在悬崖绝壁上的一条引水渠中汲取生 活用水。
2010年中国最醒目的一张照片温总理占梅花桩 西南大旱
污染
浪费
生活中有哪些 浪费水的现象? 你 有什么节约用水的 好办法?
图
川
地球上水的总量
淡 水 占
3%
海洋和咸 水湖中的 水占97%
冰川占76% 水蒸气等占0.66%
河流、湖泊占0.34%
浅层地下水占12% 深层地下水占11%
地球上的淡水
可直接利用 的淡水
地球上所有的水
淡水
地球上可以被人类利 用的淡水资源实在太少 了!
污染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农业污染
◆严重缺水的我国确定每年的7月1日至7日为 “中国水周” 。 ◆ 从1991年起,我国还将每年5月的第二周定 为“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日”
◆从1993年起联合国把每பைடு நூலகம்的3月22日定为 “世界水日”
不要让我们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
小学三年级科学《地球上的水》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地球上的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0cef7b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0.png)
小学三年级科学《地球上的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情况,认识水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情况,认识水的重要性。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实验材料:水、玻璃杯、滴管、石头、沙子、泥土等3.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向学生展示地球图片,提问:地球上的蓝色部分是什么?2.学生回答:水。
3.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情况。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水的重要性。
(三)课堂实验1.实验一:观察水的性质(1)将水倒入玻璃杯,让学生观察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
2.实验二:水的三态变化(1)向学生介绍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冰块融化、水沸腾、水蒸气凝结等现象。
3.实验三:水的过滤(1)将石头、沙子、泥土等混合物放入玻璃杯,加入水。
(2)学生用滴管将混合物中的水滴入另一个玻璃杯,观察过滤效果。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水资源?(五)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水龙头、马桶等用水设施,了解水的使用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地球上水的分布情况,认识到了水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重难点补充:重点:通过互动和实验让学生理解水的重要性。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喝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其实地球上的水有很多种形式,我们今天就要学习这些水是如何分布的。
”2.教学课件展示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图,教师讲解:“蓝色代表的是水,大家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水是如此之多,但大部分是咸水,我们能直接使用的淡水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19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19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ba89f6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d.png)
3.教师课件播放:河流和湖泊的视频。
4. 教师总结:河流是陆地表面较大的天然水流。
湖泊是被陆地围着的大片集聚起来的水。
河流和湖泊属于水体,水体是水的集合体。
5.教师提问:我国著名的河流和湖泊有哪些?
6.教师课件展示:我国著名的河流和湖泊。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区别,知道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有哪些。
环节三:陆地上还有那些水体?
教师活动
1.教师提问:河流和湖泊属于水体,陆地上还有那些水体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图片。
2教师总结:陆地上的水体包括江、河、湖、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
5.教师图片介绍陆地上的水体。
学生活动
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了解陆地上的水体主要有哪些。
环节四::课后拓展
教师活动
提出活动指向:在家长的陪同下实地考察家乡的水体,了解其对当地的影响。
学生活动
学生在家长陪同下考察。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家乡水体的认识。
6.板书设计
5.1河流和湖泊
河流:流动的
陆地上的水体。
《地球上的水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地球上的水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9d07de1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3b.png)
《地球上的水》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地球上的水》是小学自然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地球水循环、水资源利用、水污染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情况,提高他们的环境珍爱认识和水资源利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掌握水资源的分类及利用方式,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环境珍爱认识和水资源利用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珍爱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认识。
三、作业设计方案:1. 作业内容:学生分组进行调查钻研,了解内地区的水资源情况,包括水源地、水质情况、水利设施等。
并结合教室所学知识,撰写一份关于内地水资源情况的调查报告。
2. 作业形式:小组合作完成调查钻研,并撰写调查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水资源的来源、利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等。
3. 作业要求:报告要求图文并茂,内容全面,结构清晰,语言简洁明了。
每组成员都要参与报告的撰写,保证公平合作。
4. 作业评判:评分标准包括调查报告的内容完备性、深度和准确性,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四、教学过程安排:1. 第一周:教师介绍作业内容和要求,组织学生分组,并分配任务。
学生开始进行调查钻研,收集相关资料。
2. 第二周:学生继续进行调查钻研,整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的草稿。
3. 第三周:学生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并进行互相审阅和修改。
最终提交效果。
4. 第四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报告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调查效果,并进行互评和讨论。
五、作业效果评估:1. 定期对学生的调查报告进行评分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足的地方,帮助他们提高。
2.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判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性。
3. 结合学生的调查报告和展示效果,评估作业的实际效果,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情况,增强他们的环境珍爱认识和水资源利用能力。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全部课件(共3课)PPT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全部课件(共3课)PPT](https://img.taocdn.com/s3/m/2deb12ab02020740bf1e9b76.png)
活动过程
拓展活动
制作海洋和陆地分布的模型。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淡水资源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 源,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活动过程
淡水资源是由江河及湖泊中的水、高山 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的。地球上只 有百分之三的水是淡水,所有陆地生命归根 结底都依赖于淡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拓展活动
在家长的陪同下实地考察家乡的水体,了 解其对当地的影响。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活动过程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 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 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 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 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界上 名列121位。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拓展活动
制作电子报。当个节约用水的宣传员。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制)三年级上册18.《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制)三年级上册18.《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739f8607cd184254b353599.png)
18《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地球上的水》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水的三态变化》单元的第一课,建议两课时完成。
本节课以地球上的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区别不同类型的水体、比较海洋和陆地的面积、体验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等活动,让学生对地球上的水体有一个初步了解,初步认识水圈这一地球圈层。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地球上的水的分布情况和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现状引入本节课的学习;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从认识各种水体开始学习,进而通过观察地球仪,比较海洋和陆地的不同,初步认识地球上的海陆分布,通过观察海陆的位置和大小,并通过数据分析,明确地球上海陆分布的详细特点,再通过亲身体验活动,了解淡水资源的现状,进而进行保护淡水资源的活动;第三部分拓展活动,通过制作电子报的活动,提高对淡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本课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各项活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
【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认识了各种水体,能很好地进行区分,并且对淡水资源、节约用水等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探究任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激发,而对于这些问题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的等水体类型;2.知道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情况;3.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的现状;4.知道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数格子活动等方式,比较海洋和陆地的大小;2.能用图示符号、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3. 能举例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淡水;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合作学习;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2.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重难点】对比各种不同水体类型;了解地球上海陆分布状况;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家乡水体的资料、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数据、淡水资源的相关数据资料、格子纸、彩笔、剪刀、橡皮泥、各种大小的容器等。
《三年级科学《地球上的水》教案
![《三年级科学《地球上的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b4e4c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17.png)
自学指导
1、地球主的分主要分在那些地方,淡 水资源为什么非常有限? 2、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水资源污染? 3、怎样才能解决淡水资源紧张的情况 ?
探究一
1、地球主的分主要分在那些地方 ,淡水资源为什么非常有限?
1.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哪里?
海洋
湖泊
冰川
河流
长江
黄河
海洋
地下暗河 冰川
河流 湖泊
➢市场分析人员经常使用这一工具来扫描、分析整个行业和市场,获取相关 的市场资讯,为高层提供决策依据,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 因素。
➢它在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和进行竞争对手分析中也经常被使用。 SWOT的 分析技巧类似于波士顿咨询(BCG)公司的增长/份额矩阵(The Growth/Share Matrix),
淡水占3%
冰川占76% 地球上的淡水
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
2.其中淡水只相当于 一汤匙的水。
3.容易开发的水 只相当于一滴水
1.如果地球上 的水相当于一 杯水。
4.这一滴可利用 的淡水还被不同 程度地污染了。
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它生物有害的物质 ,我们就说水被污染了。
探究二
2、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水资源污 染?
过滤
淡化
探究三
3、怎样才能解决淡水资源紧 张的情况?
5.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我们应 该怎样节约用水?
请珍惜每一滴水,如果不珍惜,最后一滴水 将是人类的眼泪。
到离住地5公里外的地方取水用 地上没有草,羊上树吃树叶
罗布泊因缺水而“绿洲变沙漠” 楼兰古国因河流断流而消失
解决措施——
• 为水立法;
解决措施——节约用水、整治污染。
农业节水 推广节水灌溉;推广耐旱农作物。
科学地球上的水教案
![科学地球上的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ad637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5.png)
科学地球上的水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地球上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水的循环过程,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情况,认识水的循环过程,理解水资源对生命的重要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水资源的态度,树立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水资源对生命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理解水的循环过程中的关键概念和关系,认识全球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张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水域分布情况,激发学生对水的关注。
2. 概念讲解:讲解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流入海洋的过程。
解释水循环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观察水的蒸发、凝结和降水过程,通过实践感受水的循环过程。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水资源问题进行研究,例如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要求学生调查问题的原因和影响,提出解决方案并展示给全班。
5. 讨论总结: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情况、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节约使用水资源,并进行小结和反思。
五、教学评价方式1. 观察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2. 问答评价:提问学生关于水循环过程和水资源问题的相关问题,评价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生活应用:通过与家长的沟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例如适量用水、养成关掉水龙头的习惯等。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当地的水资源利用情况,了解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现状。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全部教案(共3课)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全部教案(共3课)](https://img.taocdn.com/s3/m/55802240e009581b6ad9eb77.png)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全部教案18《河流和湖泊》授课教案【教材分析】《河流和湖泊》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以河流和湖泊为例,通过对各种水体类型的对比,让学生认识了地球上的各种水体。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家乡的河流和湖泊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并提示学生搜集家乡河流和湖泊的相关资料,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介绍家乡的河流和湖泊,比较河流与湖泊的不同,初步认识地球上的不同水体类型。
再观察其他类型水体的特点,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区别;第三部分拓展活动,通过实地考察活动,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好奇心,了解当地的水体情况,以及其对当地的影响。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对比活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
【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常见水体的常识已经有较多的认识,能够观察水体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并且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探究任务;但学生对水体没有系统性的认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以激发,而对不同类型的水体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2.能够通过比较的方法发现河流和湖泊的区别。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绘图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树立保护家乡水体的意识。
2.愿意采取行动保护水资源。
【教学重难点】比较河流与湖泊的不同,初步认识地球上的不同水体类型。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家乡水体的资料、图片等。
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PPT 1-2 出示]通过家乡河流与湖泊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介绍家乡的某一条河流与某一个湖泊,引入课题。
2.学生介绍。
《地球上的水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地球上的水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be380b66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8.png)
《地球上的水》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及重要性。
2. 掌握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二、导学内容:1. 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及特点。
2. 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3. 水资源的保护与节约。
三、导学过程:1. 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情况:首先,让学生回想一下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等。
通过地图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及其特点。
2. 深入探讨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讨论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包括饮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
同时,介绍一些水资源的开发项目,如水库、水利工程等,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开发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学习水资源的保护与节约:通过案例分析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如污染、枯竭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包括减少污染、合理利用等措施。
同时,教育学生从日常生活做起,提倡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四、导学方式:1.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水资源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2.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视频或纪录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当地河流、湖泊等水体进行考察,加深对水资源的认识。
五、导学作业:1. 撰写读后感:让学生撰写关于水资源的读后感,分享自己对水资源的认识和感悟。
2. 制作海报:让学生自主设计制作关于水资源的海报,宣传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六、导学效果评价:1. 启发式问题: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水资源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 开展小测:设置针对水资源的小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业成果,分享对水资源的认识和体会。
七、延伸拓展:1. 参观水利工程:组织学生前往当地水利工程进行参观学习,加深对水资源利用的理解。
2. 参与环保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当地的环保活动,积极投身到保护水资源的行动中。
青岛版科学《地球上的水》教学课件
![青岛版科学《地球上的水》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42398b43323968001c926a.png)
鄱(pó)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九江、南昌、 上饶三市,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 自南向北在九江市汇入长江。
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北连长江,南接湘、 资、沅、澧四水,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朝 晖夕阴,气象万千。
青海湖: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
省境内,中国最大的内陆湖,长105公里,宽63 公里。
如何节约用 水?
做个电子报,当个节约用水的 宣传员。
谢谢
积雪指覆盖在陆地和海冰表面的雪层。雪在地面
所覆盖的淡水来源。
各种各样的水体
水库是指在山沟或河流的狭口处建造拦河坝形成 的人工湖泊。水库建成后,可起防洪、蓄水灌溉、供 水、发电、养鱼等作用。有时天然湖泊也称为水库, 即天然水库。
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通常池塘都是没有地面
的入水口的。它们都是依靠天然的地下水源和雨水或以 人工的方法引水进池。因为如此,池塘这个封闭的生态 系统跟湖泊有所不同。池水很多时都是绿色的,因为里 面有很多藻类。
岛
认识海洋和
屿
陆地。
大
洋
陆
海
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包 括大陆和岛屿等。 海洋:地球表面连成一体的海和洋的统称。
海洋和陆地是怎样分布的?
地球上的水
地球上的水有很多,
其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 资源有多少?
任务:搜集淡水资源的相 关资料
淡水资源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
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它是由江河及湖泊 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 成的。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地球上只有 百分之三的水是淡水,所有陆地生命归根 结底都依赖于淡水,它决定着地球上生命 的分布,水蒸气从海面升起,被气流夹带 到内陆,随着海拔提高,汇聚成云层降雨, 这也是淡水基本来源之一,溪流汇聚奔腾 大河,雕凿出自然界奇观,河流沿岸提供 了许多野生动物栖息地,孕育着物种丰富
三年级上册《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cdb00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2.png)
三年级上册《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三班级上册《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非常缺乏,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过程与方法: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觉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向大家表达自已的发觉和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当爱护它,体验缺水的苦痛和节水的好处,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
教学预备:1、教材配套录相资料、各种漂亮水体的图片;烧杯、小勺、滴管。
2、同学查找水的分布资料,调查学校、家庭铺张水的现象,收集节水的有关措施。
教学活动建议:这是本单元的最终一课,主要是让同学初步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知道我国淡水资源的匮乏,提高同学的节水意识。
课前老师可布置同学收集资料,课上通过让同学阅读资料中的数据,使其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匮乏,让同学从内心深处产生爱护水资源的渴望,然后老师可通过图片、多媒体等手段结合同学自己家乡的水资源状况让同学了解人类的一些行为对水资源造成污染,使同学进一步产生危机感、紧迫感,接着引导同学了解净化水、淡化水的方法,让同学懂得人类为猎取可用淡水进行的技术方面的努力。
最终,老师结合生活实际,引发同学更多的关注学校、家庭、社会用水现象,使同学自觉节水、护水。
教学过程:引入:上节课我们熟悉水的奇妙功能,它会向上爬、会团结、会喷射、会托举,还可以溶解很多物质,水对我们人类真是太重要了。
那么地球上的水主要在哪里呢?我们厦门市是一个海岛,四周都是大海,我们的水资源真的是多到用不完吗?今日我们来学习第4课《地球上的水》。
一、观赏自然界漂亮的水体。
(1)老师导入:同学们,当你打开世界地图或面对地球仪时,呈现在眼前的大部分面积是什么颜色?你知道,那是什么吗?那就是地球表面数量最多的水。
它掩盖了地球的大部分表面。
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在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实,水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也有重要作用。
让我们一起来观赏。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 水的三态变化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 水的三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719a2f2a33687e21ae45a946.png)
第六单元水的三态变化
教材分析:
教科书呈现了两个问题导向:“一滴小小的水珠,在寒冷的天气里会变成晶莹的冰晶,在太阳的照射下,不知不觉中,冰晶就会融化并消失。
它去哪儿了?在哪里能寻到它的踪迹?”引导学生在这段文字找出表示水三种状态的词语,意识到水珠与冰晶之间有关系,进而想到去探究它们的关系,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问题意识,提升探究能力。
18课《地球上的水》是让学生知道地球上水体的存在形式和海陆分布情况等,是学生对水的初步认知。
19、20、21三课是探究水在环境温度变化时状态的改变。
《水的三种状态》是学习水的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及不同状态间的互相转化,是对前三课的拓展延伸。
教学目标:
单元思维导图:。
《地球上的水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地球上的水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6faff341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0.png)
《地球上的水》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学习《地球上的水》,学生能够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利用方式以及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习惯。
导学内容:第一部分:地球上的水资源1. 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等地方,其中海洋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水资源,而淡水资源相对较少。
2. 水资源的利用方式:人类利用水资源主要包括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发电等,而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第二部分:水资源管理1. 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合理管理水资源可以保障人类的生活需求,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
2. 水资源管理的措施:包括建设水利工程、加强水资源保护、推广节水技术、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等,通过多种途径来保护和管理水资源。
第三部分:节约用水1. 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水资源是有限的,节约用水不仅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还可以降低水资源的开采压力,保护水资源环境。
2. 节约用水的方法:包括修复漏水、减少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推广节水设备等,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采取有效措施来节约用水。
导学活动:1. 观看视频《地球上的水》,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和利用方式。
2. 分组讨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制定节约用水计划,列出自己可以采取的节约用水措施,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4. 通过小组展示、讨论等形式,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加深对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的理解。
导学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水资源管理的短文,包括水资源的重要性、管理措施和个人责任等方面。
2. 完成节约用水实践记录表,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节约用水行为和效果。
3. 收集相关新闻报道或资料,了解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和挑战,写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情况,认识到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为未来的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地球上的水》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水的三态变化
本节课以地球上的水体为研究对象,
单元的第一课,建议两课时完成。
、体验地球上
通过对比区别不同类型的水体、比较海洋和陆地的面积
的淡水资源等活动,让学生对地球上的水体有一个初步了解,初步认识水圈这一地球圈层。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地球上的水的分布情
,
况和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现状引入本节课的学习;第二部分活动过程
,比较海洋和
让学生从认识各种水体开始学习,进而通过观察地球仪
陆地的不同,初步认识地球上的海陆分布,通过观察海陆的位置和大
通过亲
身
小,并通过数据分析,明确地球上海陆分布的详细特点,再
体验活动,了解淡水资源的现状,进而进行保护淡水资源的活动;第
三部分拓展活动,通过制作电子报的活动,提高对淡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学生通过各项活动,引导学生由本课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
浅入深的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认识了各种水体,能很好地进行区分,并且对淡水资源、节约用水等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通过一
,思维能
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探究任
务
力、创新能力得以激发,而对于这些问题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的等水体类型;
2.知道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情况;
3.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的现状;
4. 知道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够通过数格子活动等方式,比较海洋和陆地的大小;
2. 能用图示符号、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3. 能举例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淡水;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2. 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点】
【重难
树立节约用对比各种不同水体类型;了解地球上海陆分布状况;
水的意识。
【器材准备】
水资源学生准备:家乡水体的资料、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数据、淡
的相关数据资料、格子纸、彩笔、剪刀、橡皮泥、各种大小的容器等。
教师准备:课件、地球仪、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PPT 1 出示] 通过海洋的美景引入课题,板书课题:18. 地球上的水。
2. [PPT 2-3 出示] 家乡河流与湖泊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介绍家乡的某一条河流与某一个湖泊,由学生进行介绍。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二、活动过程
时
第一课
活动一:说一说家乡的河流和湖泊
1. [PPT 3 出示] 家乡的地图,找到家乡的河流和湖泊。
2. 介绍自己认识的河流和湖泊。
活动二:对比、分辨河流和湖泊。
1. [PPT 4-7 出示] 河流和湖泊的图片、定义、举例。
2. [PPT 8 出示] 开展小组讨论,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 [PPT 9 出示] 教师总结:水体是水的集合体。
河流和湖泊属于水体。
活动二:认识陆地上的其他水体。
1. [PPT 10 出示] 教师出示泉、瀑布、水库、冰川的图片
2. 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几种水体的特点。
3. [PPT 11 出示] 介绍自己了解的其他水体,总结陆地上水体的种类。
活动一:认识地球仪。
1. [PPT 12 出示] 地球仪图片。
2. 观察地球仪,介绍自己的发现。
3.[PPT 13 出示] 介绍地球仪上的赤道和两极、南北半球等。
活动二:认识海洋和陆地。
1. [PPT 14 出示] 地球仪不同颜色标注。
2. [PPT 15 出示] 海洋和陆地的定义。
: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活动三
1. [PPT 16 出示] 教师出示南北半球地图,引导学生分析海陆分布状况。
2. [PPT 17 出示] 教师出示东西半球地图,引导学生分析海陆分布状况。
3. [PPT 18 出示] 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
4. [PPT 19 出示] 海洋和陆地面积对比图表。
时
第二课
活动一:了解水是生命之源。
1. [PPT 20 出示] 生物需要淡水的图片。
2. 观察图片,介绍自己的发现。
活动二:了解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1. [PPT 21-23 出示] 淡水的其他用途:发电、航运等。
2. [PPT 24 出示] 出示淡水资源的定义。
3. [PPT 25-27 出示] 了解淡水资源的现状。
4. [PPT 28 出示] 出示思维导航,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淡水资源活动。
活动三:如何节约用水。
1. [PPT 29 出示] 教师出示节约用水宣传片。
2. [PPT 30 出示] 教师出示节约用水方法。
3. 引导学生进行节约用水方法的讨论。
传员
三、拓展活动----- 制作电子报。
当个节约用水的宣
1.[PPT 31 出示] 教师出示活动内容。
2. 引导学生讨论活动要点及注意事项。
】
计
【板书设
时
第一课
地球上的水
1. 河流湖泊
静
特点:长湍急宽阔平
其他水体:海洋、冰川、泉、水库等
2. 海洋陆地
分布特点:71% 29%
第二课
时
淡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淡水可利用的淡水
资源所占比100% 2.5% 0.25%
例
代表容20L 5L 0.5L 器
节约用水的方法:
【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