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考研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笔记演示教学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笔记演示教学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笔记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的产生与定义居民点的形成农业与畜牧业分离,第一次劳动分工,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黄河中下游、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城市的形成生产方式改进,生产力提高,产品剩余,出现交换,以物易物,《易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劳动分工加强,出现专门的手工业者,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第二次劳动分工,原来的居民点分化,以农业为主的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和手工业职能的是城市,可以说,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分工的产物。

剩余产品产生私有制,原始社会生产关系解体,出现了阶级,人类进入奴隶社会,所以也可以说,城市是伴随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居民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

城市的定义现代城市,包括三要素: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我国1955年规定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常住人口大于2000,非农人口超过50%,即为城市型居民点。

工矿点常驻人口不足2000,在1000以上,非农超过75%,也可定为城市型居民点城市型居民点,按行政区划的意义,可有直辖市,市,镇。

建制市与建制镇只是行政管辖意义的不同,不应只把有市建制的才称为城市。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第一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城市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代,也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古代城市的发展城市与防御要求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要求,起初防止野兽,其后为了战争。

陕西半坡、姜寨等原始居民点外围的深沟,就是防御设施,也有用石头垒成的墙或木栅栏。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一个筑城高潮西亚巴比伦城,平面矩形,两重墙,两重间隔12m,墙外有城壕,有明显的防御目的。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总复习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总复习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总复习主要内容1绪论、规划程序与内容2各专业工程系统规划3管线综合系统规划4考试要求1(2) 绪论、规划程序与内容1.1 城市基础设施与工程性基础设施1.1.1 什么是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urban infrastructure)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使城市中为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的总称。

它对生产单位尤为重要,是其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要条件之一。

基础设施水平随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种类更加增多,服务更加完善。

1.1.2 城市基础设施分类1)按服务性质分为三类①生产基础设施:包括服务于生产部门的供水、供电、道路和交通设施、仓储设备、邮电通讯设施、排污、绿化等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设施。

②社会基础设施:指服务于居民的各种机构和设施,如商业和饮食、服务业、金融保险机构、住宅和公用事业、公共交通、运输和通讯机构、教育和保健机构、文化和体育设施等。

③制度保障机构:如公安、政法和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部门等。

2)按社会属性分为二类①工程性基础设施。

一般指能源系统、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通信系统、环境系统、防灾系统等工程设施。

我国一般讲城市基础设施多指工程性基础设施。

②社会性基础设施。

指行政管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金融保险、社会福利等设施。

1.2 我国城市工程系统的作用、构成与功能•城市工程系统= 城市工程性基础设施(本教材)1.2.1六、九构成•六构成:交通、水、能源、通信、环境、防灾;•九构成:交通、给水、排水、供电、燃气、热力、通信、环境、防灾。

1.2.2 城市工程系统的作用•城市工程系统是保障城市生存、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是建设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各(子)工程系统具有不同的功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2.3 城市各工程系统的功能(作用)与构成1)城市交通工程系统功能:满足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内部交通需要。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试题.知识讲解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试题.知识讲解

同济规划历年试题一、简答题(200字以内,每题10分1.居住区各用地的界线划定的一般原则2.居住区规划设计可以有哪些生态考虑3.城市主导产业的特点4.城市总体布局的一般原则5.城镇体系和区域中对城市建设条件的评价的内容6.区域增长极核理论及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借鉴7.元大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理·考工记》8.简述中世纪意大利城市的主要特征9.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的关系二、论述题(500字以内,每题20分1. 从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分析现在住宅区规划与建设的负面影响2. 结合实例论述如何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景控制的关系3. 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结构及其特征2003城规原理一、简答题(200字以内,每题10分1. 简述居住区生活环境质量与居住区规划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2. 工业用地布局主要原则3. 图示城市形态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形成原因4. 马丘比丘宪章比雅典宪章在思想上的进步5. 区域增长极核产生条件6. 以图示方式城市土地极差地租理论分析城市土地同心圆模式7. 隋唐长安规划要点8. 城与廓的概念9.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层次及主要内容二、论述题(500字以内,每题20分1. 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设计目标是什么,可通过那些规划设计途径来提高它的品质2. 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内容、方式、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善论述城市开发控制的各种作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2002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2002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1.《周礼考工记》对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此题2001年也考过2.划定历史保护街区的条件3.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4.都市区规划的基本概念5.城市规划实施的管理体制6.土地使用开发强度的考虑因素7.土地适用性评定的考虑因素8.我国总体规划编制过程存在的问题9.城市设计与开发控制的关系。

后5道题中有两题15分,余每题10分。

城规原理》2001年试题简答:1,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版)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版)

1.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指为城市生产、生活服务的技术性的城市基础设施。

2.六大系统①交通系统:对外交通系统和城内交通系统;②水系统:水资源、给水和排水设施;③能源系统:供电、燃气、集中供热设施;④通信系统:邮政、电信、广播、电视设施;⑤环境系统:环境卫生设施与环境保护;⑥防灾系统:消防、防洪(汛)、防空袭、防风(雷)、抗震等设施。

3..九大类①道路交通工程规划;航空交通、水运交通、轨道交通、道路交通②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

③城市排水工程规划;雨水排放工程、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④城市供电工程规划;城市电源工程,输配电网络工程⑤城市燃气工程规划;燃气气源工程、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网工程⑥城市供热工程规划;供热热源工程和传热管网工程⑦城市通信工程规划;邮政、电信、电视、广播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工程规划;城市垃圾处理厂、垃圾填埋厂(场)。

垃圾收集站、转运站、车辆清洗场、环卫车辆厂、公共厕所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设施。

⑨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

消防、防洪(汛)、抗震、防空袭、救灾生命线系统。

4.城市供电系统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1)预测城市供电负荷(2)选择城市供电电源(3)确定城市电网供电电压等级和层次(4)确定城市变电站容量和数量(5)布局城市高压送电网和高压走廊(6)提出城市高压配电网规划技术原则。

5.城市供电工程系统总体规划图纸(1)城市电网系统现状图:电网系统较复杂的城市,要绘制35kv以上电网现状图。

(2)负荷预测分布图:分区的城市要编负荷预测分布图。

(3)城市电网系统规划图:图中表示电源、高压变电站位置和容量,高压网络布局和线路量向;敷设方式、电压等级、高压走廊用地范围。

6.城市供电工程系统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1)预测分区供电负荷(2)确定分区供电电源方位(3)选择分区变配电站容量和数量(4)进行高压配电网规划布局7.图纸(1)分区规划高压配电网平面布置图。

图中表示高压与电站分布,电源进出线回数、线路走向、电压及敷设方式。

同济城市规划专业工程系统笔记整理

同济城市规划专业工程系统笔记整理

第一二章工程系统概述1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范畴1)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规划;2)燃气;3)供热;4)通信;5)给水;6)排水;7)防灾;8)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系统规划;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2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任务总体任务是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本城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规划期内各项工程系统的设施规模,容量,科学布局各项设施;制定相应的建设策略和措施。

各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的前提下,根据本系统的实况和特性,明确各自的规划任务。

3 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概念:一种保证城市生存,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是建设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由交通,供电,燃气,供热,通信,给水,排水,防灾,环境卫生设施等方面构成。

4 城市工程系统的相互关系:1)交通工程是其他各项的基础和纽带。

2)各项间存在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关系。

有些设施可集中布置,有些设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比如给排水。

但为了保证各类工程设施的安全和整个城市的安全,一些设施之间又要有足够的安全防护空间。

5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各层面的关系1)三个层面的相互关系城市工程系统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间逐层深化,逐层完善,上层面指导下层面。

总体规划是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的依据,起指导作用,后两者是对前者的深化,完善和具体落实,三者纵向联通。

2)三个层面与城市规划各层面的关系同一层面,城市工程系统总体规划也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工程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同理。

6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意义与作用现实指导和未来导向意义。

即可超前和科学的知道各层面的开发建设,又可以详细具体的指导各项工程设施设计。

通过工程系统规划的综合协调,有效的指导城市基础设施的整体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性,可靠性,科学性。

7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工作程序1)拟定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建设目标2)编制城市工程系统总体规划3)编制城市工程系统分区规划4)编制城市工程系统详细规划第三章城市供电系统规划第一节城市电力负荷预测与计算1 城市用电分类:产业分类(4)行业分类(8)水电部规定: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市政生活。

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复习总结资料

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复习总结资料

系统的定义与属性: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元素构成并完成某一特顶功能的统一体。

具备下列属性:整体性、关联性、功能性、环境适应性系统工程学方法论的特点:系统工程学的方法体系就是运用各种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模拟仿真技术和控制理论来实现系统的模型化和最优化,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系统的设计。

1研究思路的整体化、2应用方法的综合化、3组织管理的科学化系统思想与系统工程学:系统思想就是要求人们从整体出发去处理问题,在理解和把握系统思想去处理现实问题时应注意:1全局观点:从系统实施的全过程做整体的组织安排,合理安排系统各部分,以达到系统整体最优。

2注意系统各环节的内在联系,以便能够合理组织3.把握整体最优的观点,强调系统的总效果。

总之,系统思想强调整体,整体观念是系统工程学的精髓。

系统工程学: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某些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和手段的根据总体协调需要,有机的联系起来,把人们的生产、科研或经济活动有效的组织起来,应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等工具,对系统的构成元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反馈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设计和服务,从而达到最有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标,以便最充分的发挥人力物力的潜力,通过各种组织管理技术,使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协调配合,以实现系统的综合最优。

系统分析的步骤:1摆明问题2.目标选择3、系统设计4、系统分析5、系统的评价和选优6、决策7、实施问题树分析法:问题——原因——结果系统分析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1 预测城市的发展,模拟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产生。

2.分析城市发展的约束及潜力。

提出规划方案。

3.模拟并分析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选址过程以及空间交互作用。

4.评价规划方案、确定规划问题。

城市系统规划的含义:基于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的新型现代规划规划的系统性体现在哪些方面:1规划对象是系统2规划过程是系统3.层次结构:从纵向分,可分为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从横向分: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生态规划、给排水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等规划的一般过程:1、目标、任务、对象2、预测模型的建立3、规划方案的设计和评价4、规划方案的决策与实施概念模型:最抽象的模型,一般采用定性分析,将研究问题抽象成一些概念,多用语言和方框图(图纸)来表达。

同济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期末划重点

同济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期末划重点

消防站设置要求、消防栓、消防道路设置的要求、防火面如何进行综合防灾(6条)如和提高生命线系统的防灾性能(4条)我国城市灾害的特点环卫:垃圾处理的几种方法、垃圾处理的目标(化、化、)主要的处理方法(焚烧、填埋、堆肥)如何跟目标对应起来、如何比较好的实现目标、收集处理方法的对应要求通信:唯一标准:邮电居所的布局标准、服务半径、如何估算一个城市需要多少邮电局所、居所结构(本地电话网的结构-网状网单会接双会接、)电信局楼和设施的对应关系、能源:复合预测计算(比较重要):计算方法,指标法怎么用、电力负荷运算的两种途径(电量和负荷密度)燃气符合运算:指标,比例(民用和工业)燃气的储气系数;储备站放多少燃气和日用气量的比例关系,工业和民用的比例跟储气系数的关系(计算)供热:热指标,比例(民用和工业)平均负荷系数,最大负荷,用来推算热电厂的用电规模,用到一个热化系数(重要)设施布局:供电设施:火电厂,供电站,布局要求,热电厂布局要求,热电厂燃气设施:安全性、特别是液化石油气的储备站、气化站、混气站、管网形制:供热管网、电力官网分层,变电站数量的计算(根据容载比推算)(要看看!)变电所容量的关系给排水:用水量预测:用水标准不要背,指标法推算:算的时候注意的内容,水资源平衡,水原规划(考虑因素:如何解决缺水问题)水源保护供水设施水厂管网,排水:雨水污水、合流管、如何设置城市的排水体制,各种排水体制的优劣,优劣的特点、如何选择,体质如何转化(从合流到分流,如何减少水体污染)改造的过程排水: 污水量计算:供排比收集处理率,污水回用(看看)设施规划(污水厂)海绵城市建设有点儿概念(看资料)绪论:以书为主:选、选抓住空间的要素、来考虑规划、把城市发展规模、城市性质产业布置用量结合在一起、和城市政策挂钩、节能减排、综合利用水资源、和政策、设施布局如何和空间布局结合、加强对基础设施用地的管控、黄线一一基础设施的线,如何保护、城市规划的角度看工程系统之后的的发展、谈谈这方面的想法、这学期的感想、对设计的帮助与角度、。

同济大学城乡规划专项规划考研复习资料-28页文档资料

同济大学城乡规划专项规划考研复习资料-28页文档资料

主要专项规划考点1: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4)1.城市综合交通涵盖了存在于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形式。

从地域关系上,大致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

2.城市交通系统(91考研,专业课先人一步)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

即交通行为的运作、交通行为的通道、交通行为的控制。

题目:1、从城市地域关系上看,城市综合交通大致分为( A )。

A.城市对外交通、城市交通B.陆地交通、水域交通、空中交通C.城市道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城市水上交通D.远程交通、市内交通2、城市交通系统中的(91考研,专业课先人一步)交通行为的运作是指( A )。

A.城市运输系统一B.城市道路系统C.城市交通管理系统D.城市对外交通系统提示:城市交通行为的运作由城市运输系统完成,城市交通行为的通道是城市道路系统,城市交通行为的控制由城市交通管理系统进行。

(91考研,专业课先人一步)3、城市交通系统一般包括四个基本元素,分别是( C )。

A.连线、交通工具、场站、控制中心B.交通工具、空间、管理规则、管理人员C.连线、交通工具、场站、管理规则和人员D.连线、交通工具、运行人员、管理人员提示:连线即道路、轨道、航线等;交通工具即自行车、公共汽车、小汽车、地铁车辆等;站场即停车场、车库、交通枢纽、公交站点;管理规则和人员;以上四条构成城市交通系统的四个基本元素。

(91考研,专业课先人一步)4、城市交通中,被称为“大交通”的是指下列(D )项内容。

A.指全国范围内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B.指城市所在区域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C.指城市内交通,特别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D.指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和管理交通系统提示:城市交通可以分为“大交通”和“小交通”两个系统,“大”“小”交通在交通枢纽换乘、转运、相互衔接,(91考研,专业课先人一步)实现乘客出行和货物转运的全过程。

选项C是“小交通”的内容。

考点2:城市交通系统规划是与城市用地布局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的规划工作(1)1.洛杉机的分散布局与它密集的高速分路网有关;2.伦敦的生活方式与19世纪形成的铁路网有关;3.纽约曼哈顿的繁华有赖于它发达的地铁和公交系统;4.我国城市形态呈同心圆式的发展模式则与我国普遍采用自行车和公共汽车作为客运工具的生活方式密切关联。

研-同济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笔记

研-同济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笔记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笔记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的产生与定义居民点的形成农业与畜牧业分离,第一次劳动分工,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黄河中下游、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城市的形成生产方式改进,生产力提高,产品剩余,出现交换,以物易物,《易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劳动分工加强,出现专门的手工业者,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第二次劳动分工,原来的居民点分化,以农业为主的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和手工业职能的是城市,可以说,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分工的产物。

剩余产品产生私有制,原始社会生产关系解体,出现了阶级,人类进入奴隶社会,所以也可以说,城市是伴随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居民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

城市的定义现代城市,包括三要素: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我国1955年规定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常住人口大于2000,非农人口超过50%,即为城市型居民点。

工矿点常驻人口不足2000,在1000以上,非农超过75%,也可定为城市型居民点城市型居民点,按行政区划的意义,可有直辖市,市,镇。

建制市与建制镇只是行政管辖意义的不同,不应只把有市建制的才称为城市。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第一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城市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代,也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古代城市的发展城市与防御要求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要求,起初防止野兽,其后为了战争。

陕西半坡、姜寨等原始居民点外围的深沟,就是防御设施,也有用石头垒成的墙或木栅栏。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一个筑城高潮西亚巴比伦城,平面矩形,两重墙,两重间隔12m,墙外有城壕,有明显的防御目的。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资料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资料

2、论述中心地学说(central place theory)的主要概念及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意义。 3、论述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结构模式。作一简图示意以有机疏解为目标的分区 组团布局模式。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资料
083300 城乡规划学 学术型 研究方向 01 城乡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 02 城乡规划理论和规划管理 03 城乡规划方法和技术 04 区域和城市空间发展 05 城市开发控制和城市设计 06 城乡社区发展和住房建设 07 城乡交通和基础设施 08 城乡发展历史和遗产保护 ③356 城市规划基础 ④447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研究方向不限) ④408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811 工程地质学 816 工程热力学 820 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 824 通信原理 838 交通运输工程基础(任选一门只能选 07 方向) 复试科目 综合+城乡规划设计快题(快题 4 小时) 复试参考书:大学本科教材 085300 城市规划硕士 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 01 城乡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 02 城乡规划理论和规划管理 03 城乡规划方法和技术 04 区域和城市空间发展 05 城市开发控制和城市设计 06 城乡社区发展和住房建设 07 城乡交通和基础设施 08 城乡发展历史和遗产保护 ③356 城市规划基础 ④447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复试科目 综合+城乡规划设计快题(快题 4 小时) 复试参考书 大学本科教材
同济大学一九九八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城市规划原理 编号: 答题要求: 一、 名词解释(1-5 题 3 分,第 6 题 5 分) 1、绿地率 2、城市规划区 3、城市公共开发 4、逆城市化 5、配建水平 6、工业区位论 二、 简述题(每题 10 分) 1、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确定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2、城市总体规划中近郊区规划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三、 论述题(每题 20 分) 1、试析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居住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概念和方法较以前有哪些变 化,宜采用哪些具体的策略?1)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社会经济等影响因子。(土地与房产 的市场化、社会分化——居住区分区异化 2)概念变化的体现,居住区发展的新趋势(信息 化、景观与交通、老龄化、需求标准结构、日益闲暇化、公建配套标准)3)居住区设计设 计原则上的调整、项目设置上的弹性、公益与赢利性、政府与市场的结合、配建标准上的灵 活、项目资金筹措上多渠道化,信息智能化的远期需求。(人口结构、经济运行方式)—笔 者的个人分析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同济大学考研必备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同济大学考研必备

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规划电力规划的基本单位•用电量——kWh•用电负荷——kW、MW•电压等级——kV、V•发电厂规模——万kW•变电所容量——kV A、MV A电力负荷的预测和计算方法•电力负荷预测和计算的方法–电量入手–负荷密度入手•电量预测的方法–指标法–增长模型法电力负荷的指标•用电量指标–综合(现状、规划)–生活(现状、规划)•负荷密度指标–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平均指标–人均–户均城市电源规划•电厂(站)——火电厂、水电站、核电厂•电厂属性–火电厂:大多数城市适用、有资源要求或运力要求、运行稳定、有一定污染–水电站:一般不布置在城市内部、资源要求高、运行有变化、基本无污染–核电厂:一般不布置在城市内、无资源要求、运行稳定、基本无污染但有一定危险性。

•电源变电站——35千伏——500千伏–室外变、有电磁辐射、自身安全要求高城市电源规划•电源选择的要求–中小城市一般应考虑从大系统中受电–大中城市应组成多电源供电系统–大中城市一般考虑适量火电厂电源,大城市应建设有一定容量的主力发电厂•电源选址与布局–火电厂选址–水电站选址–核电厂选址–电源变电站选址城市电网系统的组构•电网构成:电源—送电网—变配电站—配电网—用户•电压等级与层次–高压:500、220、110、35kV–中压:10kV –低压:380/220V•电网组构方式–放射式–多回线式–环式–格网式城市电网系统的组构•城市电网一般规划组构方式–大城市:多电源、高压采用双环与多回线深入中心–中等城市:多电源、高压采用环状或半环–小城市:单电源、高压采用多回线放射式•变配电设施–变电所–开闭所–配电室城市电网规划•预测负荷•选定城网变压层次和电压等级•计算各级变电所的容量(容载比)•推算各级变电所的数量(单个变电所的合理容量)•选定城网布局形式•布局各级变电站所城市电力线路防护•敷设方式–架空–直埋–管沟及隧道•安全防护–地下、水底线路安全防护–架空线高压走廊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用水量预测•用水的种类–城市用水(城市统一供水、工矿企业自备水)、农业生产用水、农民生活用水、乡镇企业用水等。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纲要(交通工程方向)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纲要(交通工程方向)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纲要(交通工程方向)1、城市的定义和特征城市的内涵是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是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

城市化的含义: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

城市的特征: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2、近现代城市发展的问题城市与环境:居住条件恶化;卫生条件差;环境污染;交通问题。

城市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城市公共利益与公共领域;社会矛盾与平/贫民问题;政府与市场;领域与范围;技术与手段。

二1、田园城市主要思想定义: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城市与乡村结合,城市周围拥有永久性农业用地作为防止城市无限扩大的手段。

限制单一城市的人口规模,当单一城市的成长达到一定规模时,应新建另一个城市来容纳人口增长,形成“社会城市”。

实行土地公有制,由城市经营者掌管土地。

设置生产用地,以保障城市中大部分就近就业。

2、城市化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3、城市化度量指标及变化曲线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总人口。

第二章P21三1、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和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城市规划的要素:具有限定的空间范围;作为实现社会、经济等发展目标的技术手段;以物质空间为作用对象;包含政策性因素和社会价值判断。

2、编制体系:总规:前瞻性研究,城市战略规划;总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详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项目。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一章复习课时所提重点:1.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 型曲线 3 阶段1.城市的概念: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字面意思:防御和交易的场所2.城市的内涵: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职能(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的居民点)3.城市的特征: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4.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城市发展两阶段:农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古代的城市)---工业社会(工业化时代、近代的城市)1)古代城市的发展:城市与防御要求;社会形态发展(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与城市的布局;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中心;欧洲:封建城邦,神权统治经济体制对城市的影响;2)近代城市的发展: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大量的农业人口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圈层式向外扩张城市布局变化;城市与环境;居住条件恶化;卫生条件差;环境污染;交通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聚集——生产力的聚集;3)二战后的城市的发展: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问题凸显;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城镇群/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城市群——有核心城市;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的外延扩展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大城市 ----- 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单中心----- 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形式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群城市:集聚效应 ----- 第三产业的集中造成辐射效应----- 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小汽车进入家庭会造成城市蔓延,市中心的衰退建新城的优点:与大城有关联,疏解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大于卫星城5.城镇化1)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2)内涵: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口地域空间积聚;城市物质和环境的改善;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和完善3)“S”型曲线:三个阶段及其特征: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城镇化速度缓慢加速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速度加快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的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范畴一.城市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1.我国通常的城市基础设施主要为工程性基础设施,它包含交通,水,能源,通信,环境,防灾等六大工程系统。

2.城市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生存,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是建设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3.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系统共同承担城市生命保障,“吐故纳新”之职能。

4.城市供电,燃气,供热工程系统三者共同承担保障城市高能,高效,卫生,方便,可靠的能源供给之职能。

5.城市通信工程系统担负着城市内外各种信息交流,物品传递等职能,是现代城市之耳目和喉舌。

6.城市防灾工程系统担负着防,抗主要自然灾害,人为危害,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城市安全等职能。

7.城市交通工程系统由城市航空交通,水运交通,轨道交通,道路交通等四个分项工程系统构成,具有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内部交通等两大功能。

8.城市航空交通工程系统主要由城市航空港,市内直升机场,以及军用机场等设施。

9.城市水运交通工程系统分为海运交通,内河交通等两部分10.海运交通有海上客运站,海港等设施。

11.内河水运交通有内河客运站,内河货运摊区,码头等设施。

12.城市轨道交通工具系统分为市际铁路,市内轨道交通等两部分。

13.市际铁路交通:城市铁路客运站,货运站(场),编组站,列检场及铁路,桥涵等设施14.市内轨道交通:地铁站,轻轨站,调度中心,车辆场(库),地下,地面,架空轨道以及桥涵等设施。

15.城市航空交通,水运交通,市际铁路交通,公路交通组成了空中,水上,地面,地下等城市综合对外交通系统。

16.市内轨道交通,城区道路交通组成了城市内部交通系统。

17.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等组成。

18.城市排水工程系统由雨水排放工程,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组成。

19.高压配电网电压等级为1-10kV,高压配电网具有为低压配电网变,配电源,以及直接为高压电用户送电等功能。

20.高压配电线路通常采用直埋电缆,管道电缆等敷设方式。

21.低压配电网电压等级为220V—1KV,含低压配电所,开关站,低压电力线路等设施,具有直接为用户供电的功能。

22.城市燃气工程系统由燃气气源工程,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网工程等组成。

23.城市供热工程系统由供热热源工程和传热管网工程组成。

24.城市通信工程系统由邮政,电信,广播,电视等四个分系统组成。

25.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有城市垃圾处理厂(场),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站,转运站,车辆清洗场,环卫车辆场,公共厕所以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设施。

26.城市防灾工程系统主要由城市消防工程,防洪工程,抗震工程,防空袭工程及救灾生命线系统等组成。

27.城市救灾生命线系统由城市急救中心,疏运通道以及给水,供电,燃气,通信等设施组成。

28.城市救灾生命线系统的功能是在发生各种城市灾害时,提供医疗救护,运输以及供水,点,通信调度等物质条件。

29.城市工程系统与城市建设的关系(P7 整段3句话3点)30.城市工程系统的相互关系:城市交通工程系统与其他工程系统的关系(重点,P7-8下面四段)给水与排水之间的关系(P8一段)(吸引与排斥)供电与通信之间的关系(P8 一段)(吸引与排斥)电力与燃气不应布置在相邻地区,他们的管道不能布置在道路同侧。

31.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范畴为:城市给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通信,环境卫生,防灾工程系统规划以及城市工程管线综合等领域。

第二节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任务与意义32.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总体任务:(01年考题)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本城市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城市规划期内各专业工程系统的规划建设标准设施规模和容量,科学布局各项设施,制定相应的建设策略和措施。

33.各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P9-11)(9个,建议以给水,排水,防灾为主,其他以印象理解为主)34.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形成与城市规划相一致的三个层面:城市工程系统总体规划,城市工程系统分区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详细规划。

(与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同步进行)35.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三个层面解决的主要问题(P11—12)(建议还是理解记忆下,记住一些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习惯性说法36.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三个层面的相互关系(P12)(理解)37.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三个层面与城市规划各层面的关系。

(P12)(理解)38.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期限一般与城市规划的规划期限相同,城市工程系统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分为近期(5年)和远期(20)年,还有个衔接的中期规划(10)年。

39.近期建设规划的滚动建设计划即根据当年的建设实况和专业发展动态,当年年底作下年度的建设计划,修正和完善5年的近期建设规划,形成滚动渐进的近期规划。

40.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意义(P13,理解)41.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作用(P13-14,5点03年考题)①通过调查研究,抓住主要矛盾和问题症结,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②明确发展目标与规模,统筹本专业工程系统建设,制定分期建设计划,有利于建设项目的落实与筹建;③合理布局各项工程设施和管网,提供各项设施实施的指导依据;④其详细规划对建设地区的工程设施和管网作具体的布置;⑤通过工程管线综合规划,有利于协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名词解释汇总P2 城市基础设施总结:本章作为一个纲领性章节,主要是用来梳理各个工程系统的关系,框架。

所以重点理解记忆下本章涉及的关系问题。

其他,可以用来整理思路。

第二章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第一节城市用水量预测1、城市给水规划的理念1)区域统筹的理念统筹水资源利用; 统筹水资源保护; 统筹给水工程管网布局2)节约与保护水资源的理念水资源是控制影响城市规模的关键因; 对供排水的有效利用和重复利用3)因地制宜的理念综合考虑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 综合考虑产业发展、生活习俗等经济社会条件2、用水的种类——城市用水(城市统一供水、工矿企业自备水)——农村用水(农业生产用水、农民生活用水、乡镇企业用水)3、城市用水的分类(7类)A. 综合生活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公共建筑用水)B. 工业生产企业用水(通常为总用水量的20%~25%)C. 市政用水(道路保洁、绿化浇水、车辆冲洗)D. 管网漏损水量E. 未预见用水F. 消防用水(用水比例小,要求管径大,保证用水量,水质要求不高)G. 水厂自身用水Ps:从地面算起最小水压。

按直接供水的建筑层数确定:一层为10m,二层为12m,二层以上每层增加4m4、城市的用水量标准:单位——L/人·日作用:是计算各类城市用水总量的基础,是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依据,并对城市用水管理也有重要作用。

1)总体规划综合用水量指标p662)详细规划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市政用水量标准、消防用水量标准3)建筑设计使用标准住宅、公建和单个用水器具用水定额注意:用水量变化趋势与节水要求、产业变化及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我国人均用水量呈曲线发展:人的用水意识、产业结构调整、管网技术的提高(并不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人均用水量越大)补充:城市等级标准——都是以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为依据(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以上,中小城市小于50万)用水标准分区规定:一区——南方水资源丰富二区——北方水资源贫瘠三区——西北用水困难区5、城市用水量预测与计算1)预测的基本方法A.指标概算法(总规)B.分类加和法(详规——6种分类的用水量相加)最基本分类:居民生活用水、公共建筑用水、工业企业用水、市政用水、消防用水、未预见及管网用水C.线性回归法、年递增率法(慎用,不准确——用水政策和技术的变化)D.生长曲线法、生产函数法、城市发展增量法2)工业用水预测:万元产值指标法(呈下降态势)应根据产业的性质和可供水量的限制进行预测3)用水量预测要点:A.预测方法选用;B.分析过去资料;C.各种因素的影响;D人口增长流动;E用水变化趋势(初始-发展-饱和阶段);F. 应注意城市的自备水源和水量(用水大户)4)用水量变化:p64A.日变化系数Kd = 年最高日用水量/ 年平均日用水量(1.1~1.5)(特大城市:1.1~1.2 大城市:1.2~1.4 中小城市1.4~1.5)B.时变化系数Kh = 最大日最大时用水量/ 最大日平均用水量(1.3~3.0)C.用水量时变化曲线反应了一天24小时的用水量变化情况,每小时用水量按占最高日用水量的百分数计,平均时用水量为 4.17%,最大用水量为6%,时变化系数为1.44 5)预测结果作用(各指标的设计用途)A.最高日用水量——确定给水规模B.平均日用水量——确定城市水资源平衡C.时用水量或秒用水量——用于管网设计D.用水量时变化曲线——确定二级汞站、输水网、管网、蓄水设施(水塔、水池)的流量和规模第二节城市给水水源规划1.城市水资源:指可供城市发展、人民生活和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利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即城市可以利用的河流、湖泊的地表水,逐年可以恢复的地下水,以及海水和可回用的污水。

城市水资源量:包括降水地表水量、转化地下水量、外来水量(主要是河川径流量)的储存量和动态水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指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能和生态环境不遭破坏的前提下最大可能被控制利用的不重复的一次性水量。

是与所预测的用水量进行水量平衡的依据。

2.城市水源的种类:地下水、地表水、海水、其他水源(微咸水、再生水、暴雨洪水)3.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在自由开发阶段——水资源基本平衡到制约开发阶段——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阶段4.城市水源选择的原则(要求)——影响城市总体布局和给排水工程系统的布置p751)水源具有充沛的水量,满足城市近、远期发展的需要2)水源具有较好的水质(选择地下水时,按泉水-承压水-潜水的顺序)3)坚持开源节流的方针,协调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关系4)水源选择要密切结合城市近远期规划和发展的布局5)考虑取水工程本身与其他各种条件6)考虑防护和管理的要求,避免水源枯竭和水质污染7)保证安全供水(大城市-多水源分区供水;小城市-应有远期备水水源,若无,则结合远期发展设置两个以上取水位)5.城市水源保护(包括水质和水量两方面)1)水源水体的一般功能分类:生活饮用水源、工业用水水源、农业灌溉水源、渔业养殖水源、禽畜饮水水源、景观用水水源2) 水质标准:——取水——《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五类)——供水——《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EC,WHO,我国)《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排水——《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分3级)——水源——生活饮用水水源(分为一级水源水和二级水源水)3) 地表水域功能分类与要求的排放标准及水污染控制区的关系(五类水体)(真题)4) 水源保护区划分:一类保护区、二类保护区,准保护区5) 地表水源的卫生防护p77A . 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 的水域内,严禁任何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一级保护区)B . 取水点上游1000m 至下游100m 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二级)C . 以河流为给水水源的集中式给水,应把取水点上游1000米以外的一段范围河段划为水源保护区D . 水厂生产区的范围划定等p786. 城市水源规划思路1) 加强区域范围内的供水研究,考虑给排水的统一性2) 重视对水资源的可靠性进行详细勘察和综合评价3) 充分考虑水资源对城市发展规模的制约作用4) 城市产业结构和布局必须与当地的水资源条件相适应5) 应考虑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6) 分析城市缺水原因,考虑走内涵发展之路7) 城市水源规划应有长远考虑7. 水源规划的要点 1)确定位置;2)提出水质保证要求;3)论证流量(保证率);4)确保保护措施;5)提出调配措施;6)分析缺水原因8. 城市缺水的三种类型:1)资源缺水型:水资源绝对数量不足,尽量达到“开源’’极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