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雷州市附城镇第二初级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中小学德育工作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命教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生活极为丰富,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消极因素也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少数未成年人生命的丧失,生命意识的淡薄、生命意义的迷失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据教育部、公安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等单位对北京、天津、上海等1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班。
这警示我们生命教育行为越来越迫切,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已经是学生成长过程最为需要的教育。
生命与生存、生命与尊严、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发展、生命与社会等深层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索。
如何开展相对独立的生命教育活动,以生命教育理念对上述一系列教育活动进行整合,从而使教育趋向完整,这是摆在中小学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
2、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初级中学,学校和雷州市殡仪馆只有一墙之隔,西靠雷州市西湖水库(距离不够200米),由殡仪馆引起的“生与死”的迷信传说歪曲了学生和家长对生命的理解,西湖水库带来的溺水隐患造成学生和家长对生命(安全)的恐惧。
受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家长大多不愿意将子女送到我们学校就读,生源的短缺成为学校科学发展的一大瓶颈。
如何消除这
些负面的影响,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此,在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背景下,我们将以“初中生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为课题开展深入研究。
预期通过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序列化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和研究,把学生培养成为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优化生命,欣赏生命,享受生命的人。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在我国,一些专家、学者对生命教育的界定并不一致,可谓见仁见智。
但目前大家比较趋同的还是2005年6月上海制订的《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给出的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是指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及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和实际人生价值的一种教育活动。
”因此,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科学教育,又要重视人文教育,让学生在一次次生命活动中把握世界和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质量,解放精神,培养生命意识,从而取得人生的成功和享受人生的快乐。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基本目标:
结合学校的办学历史、地域特点,结合时代特征并面向未来,我们确立以“让阳光照耀出生命的精彩”为核心理念的生命教育实践研究,预期通过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序列化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和研究,把学生培养成为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优化生命,欣赏生命,享受生命的人,达成“根深叶茂,异彩绽放”的培养目标,实现和放大师生生命价值。
2、高级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获得适合本校、本地区的生命教育的原则、内容及完善的校本教材。
积极探索和实践符合本地区实际的且行之有效的生命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并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延续性。
四、课题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选题意义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我们过去也一直在强调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传统教育、法制教育、理想教育等等,但在实际操作中没有真正实现在课程意义上的实施。
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研究生命教育,就可以对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教育,努力达到学生珍爱生命、教师关爱生命、学校充满生命的和谐境界,才能帮助中学生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了解生命的有限性,欣赏生命、珍爱生命、体验生命,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与理想,最终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2、研究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与开展,能够唤醒广大师生与家长生命与安全意识,探索出一种适合本学校、本地区的生命教育实践模式,积累成功的经验和案例,推进本地区的德育研究和德育实践的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生命教育的理论、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
2、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策略研究
3、生命教育在学科中的整合与渗透研究;
4、生命与安全(珍爱生命)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践策略研究;
5、生命与生存(环境保护)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践策略研究;
6、生命与尊严(认识生命)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践策略研究;
7、生命与健康(生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践策略研究;
8、生命与价值(生命审美)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践策略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
的教育教学理论,查阅教育行政部门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每个阶段都选择一些带有全局性的“点”展开网上调查和实地问卷调查,充分占有资料,运用辨证分析法找出关键点,制定计划、采取措施,提高课题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掌握丰富的一手、二手资料的前提下,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开展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各种教育实践活动,运用行动研究法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实践过程的研究,实践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探讨生命教育的内涵、特点及规律,探索生命教育的实践途径,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4.个案研究法:利用个案研究法,对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学生在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中的反映,班级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彰显生命教育内涵等典型个案的系统观察与剖析。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从2013年8月开始,至2015年8月,周期为两学年,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课题确立申报阶段(2013年8月——2013年9月) 1、针对学校实际情况,确立《初中生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一德育课题,成立研究工作小组,确定基本研究方案,形成课题申报书。
2、落实研究工作小组骨干人员的分工和职责,查阅文献资料,提供理论保障。
第二阶段:课题开题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
1、完成开题报告,召开课题开题会,教师明确任务。
2、拟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为下一阶段做好准备。
3、参研教师学习课题的相关理论,提交学习资料,从理论上撰写对所研究课题的初步认识。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3.12——2015.6)
1、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着手编写校本教材。
2、在教师中征集生命教育实践性主题活动设计方案,并确定全校统一的活动方案。
3、以学校、年级组、班级为单位,全面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性活动,组织实施生命教育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4、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撰写与课题有关的实验案例、实验反思、论文等。
5、课题组收集课题研究成果、资料,定时召开交流会议,做好阶段性的研究总结汇报。
第四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5.6——2015.8)
1、建立课题研究档案。
2、汇编研究成果。
3、全面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结题申报。
八、课题实施的主要策略
1、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学习,树立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教育理念。
成立了德育工作研讨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德育研讨会;组织教师观看《湛江市师德演讲团巡回演讲》的视频;组织班主任外出参加暑期班级管理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湛江市德育课题中期评估、结题指导培训班”;组织师生观看《识破邪教“全能神”》警示教育专题片;通过培训,参训教师都对生命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理解了生命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坚定了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的信心,提高了自身素质,加快了专业化发展。
2、编写校本教材,让生命教育进入课堂。
我校组织教师,围绕生命教育课题核心,收集资料,编写了校本教材,生命教育读本——
《让生命之花灿烂绽放》,教材分为四大单元:文明礼仪篇,理想信念篇,心理健康篇,热爱生活篇。
将校本课程编入日常课程,编排专任教师进行授课,要求上课时要有专门教案、课件,以生命教育为主线,教育学生珍爱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保护生命、享受生命。
3、加强生命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融合渗透。
通过组织召开教科研研讨会、青年教师专题研修、生命教育学科渗透典型课例观摩展示活动、各学科论坛、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举行题为“生命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的班主任工作论坛等,加强学科教学融入生命教育。
开展学科渗透优秀教学设计和优质课竞赛活动,教师通过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以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营造了一种“生命教育”的教育教学氛围。
4、以各类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学生体验教育的探索,贯彻生命教育的理念。
寓生命教育于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中,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感悟生命的意义,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主题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学会体验、诠释和选择,并形成有关生命的价值判断,是我们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手段。
以“生命与安全”为重点的主题班会,以“生命与健康”为重点的阳光大课间活动,以“生命与感恩”为重点的演讲活动,以“生命与运动”为重点的足球、篮球比赛活动,以“生命与审美”为重点的文化艺术节活动,以“生命与环境”为重点的校外实践活动等,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感悟深刻的主题系列活动,通过“活动、体验、领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思想境界,达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目的。
5、打造“生命文化长廊”主题景观,建设特色文化校园。
富有特色的文化校园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场所。
通过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挖掘教育资源本身所包含的显性或隐性的生
命教育因素,用环境触动生命,用情感唤醒生命,进行特色化的生命教育,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手段,而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就必须加强校园文化特色的建设。
我校在湛江市教育局开展的特色文化校园创建活动中,选择以“生命教育”为主题来建设校园文化。
在校园的东南角建设了一条长50多米的“生命文化长廊”,“生命文化长廊”以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健康生命、生命审美等系列主题来展现我校生命教育校本文化的风采,增强了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陶冶了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对美好生命的向往和追求。
6、坚持开展安全、法制、健康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和实施生命教育监护体系。
开设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卫生保健教育课程,增强学生健康意识,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生理,强壮学生体质;组织安全疏散演练和防火救灾器械操作培训等活动,增强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提高逃生自救的能力。
7、以家校配合为桥梁,提高家长生命教育的意识和水平。
各年级召开家长会,心理老师、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存在家教困惑的家长进行咨询辅导,帮助家长教育引导孩子学会珍爱生命、保护生命、成就生命,促进学校、家庭、社会育人网络的和谐发展。
九、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研究结果:课题研究以活动为载体,结合学校特有的地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针对性强的活动,营造特色鲜明的主题文化环境,发掘、培育和发挥学生的生命意义,让学生认识生命的重要,学会珍惜生命,关爱生命,树立和养成“保护生命”的意识,养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课题研究全面深入的开展,增强教师的生命教育意识,提高生命教育的能力,改善家长家庭教育的观念,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增强了家长的家教能力。
生命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彰显我校的德育特色,引起本地区较为强烈的反响。
(二)研究成效:
1、研究初中生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逐步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使生命教育工作成为学校规范化、制度化的常态工作。
2、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3、构建一支具有较强的生命教育能力和水平的师资队伍,本课题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也给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4、逐渐形成和发挥“生命教育实验”学校的导向和辐射作用。
十、课题实施的几点反思
1、在生命教育进课堂活动中,我们编写的校本教材部分内容与农村初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有差距,所以,有待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结合我校校情、班情和学情进行适当调整。
2、在已经开展的大量有关生命教育的活动中,欠缺活动设计过程的梳理,系统性还不够强。
所以我们要及时搜集活动资料,明确活动目标和流程,同时还要注意活动参与对象的感受和收获。
3、受地域因素的制约,我们身边可供挖掘和利用的生命教育的资源较少,本地区几乎没有兄弟学校开展此类课题研究,很难形成校际间的良性交流。
即使本课题结题,我们会将它视为一个更高的起点,把这个课题的研究延续下去,继续坚持我们当初研究本课题的初衷——“让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努力把握生命教育的真谛,让每一个生命都焕发出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