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体会

合集下载

抗凝治疗在心内科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抗凝治疗在心内科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论著DOI:10.16662/ki.1674-0742.2023.10.023抗凝治疗在心内科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王墨茹莱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山东莱州261400[摘要]目的分析抗凝治疗在心内科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莱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房颤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7)。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视个体情况予控制血压、降血糖,改善心肌缺血、控制心率及预防心力衰竭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华法林钠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利伐沙班片治疗。

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治疗后随访6月。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随访期间不适症状发生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和肾功能指标。

结果治疗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均改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增加,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肾功能各指标均上升,观察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适症状总发生率为6.12%(3例),低于对照组的21.28%(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30)。

随访期间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08%(2例)低于对照组28.57%(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13,P<0.001)。

结论房颤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可以效减少脑血栓等不良事件、出血风险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其凝血功能。

[关键词]抗凝治疗;心房颤动;华法林;利伐沙班;不良事件;凝血功能[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04(a)-0023-05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Anticoagulan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WANG Moru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Laizhou People's Hospital, Laizhou, Shandong Province, 2614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anticoagulan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Methods A total of 96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Laizhou People's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21 to February 2022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49) and control group (n=47) by flipping a coin. After admission,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s such as controlling blood pressure, lowering blood glucose, improving myocardial ischemia, controlling heart rate and preventing heart failure according to individual condition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arfarin sodium tablets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ivaroxaban tablets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Both groups continued treatment for 4 weeks, and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occurrence of discomfort symptoms, adverse events, blood co⁃agulation function indexes and renal function indexes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coagulation function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and the thrombin time (TT), prothrombin time (PT) 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increase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levels of fibrinogen in both groups decrease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all indexes of renal function in the [作者简介] 王墨茹(1973-),女,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心内科。

心房颤动指南--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指南--抗凝治疗

房颤与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多发生在心功能障碍和室率持续增快的患者 具有可逆性
血栓栓塞抗凝治疗

房颤抗凝治疗:CHADS2评分 房颤转复抗凝:升级(<48h肝素化)
危险分层-CHADS2评分新拓展
危险因素
2006
ACC/AHA/ESC CHADS2积分 VASc积分
慢性心衰/左心功能障碍(C) 1 高血压(H) 年龄>75岁(A) 糖尿病(D) 1 1 1 1
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7
急性缺血性卒中 在卒中急性期进行抗凝治疗将会增 加颅内出血或梗死后出血的风险,因 此不推荐为发病2周以内的缺血性卒 中患者进行抗栓治疗。 发病2周以后若无禁忌证应开始抗栓 治疗,其治疗原则与一般房颤患者相 同。
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8
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 的风险与房颤患者相同,因此遵循 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原则进行处理。
心内科 尚永志
主要内容
前言 房颤分类 房颤伴随病及并发症 房颤的抗凝治疗 总结

男性多于女性
房颤的发生与年龄相关

普通人群的发生率0.77%(30-85岁)
40-50岁:0.5%
>80岁:7.5% 致死致残主要原因: 血栓栓塞性并发症-脑卒中
2012年房颤分4类
初发 AF
首次发现,不论其有无症状和能否自行复律。
左心耳封堵术
指南推荐 对于长期口服抗凝剂有禁忌症的高卒 中发现的患者,可以考虑经皮介入性 左心耳封堵术(IIb B); 对于开放性心脏手术的患者,可以考 虑手术切除左心耳(IIb C)。
总结:
1.抗凝治疗是心房颤动治疗的重要部分。 2.心房纤颤治疗倾于"全或无",即对于存在血 栓栓塞风险的患者,推荐抗凝;无卒中危 险因素的心房纤颤,不予抗凝。 3.心房纤颤目前仍然以口服抗凝药为主,随 着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抗凝已经由华法 林“单元化”走向“多元化”时代

房颤抗凝治疗

房颤抗凝治疗
房颤的抗血栓治疗
山东省立医院急救中心
AF的类型
首次诊断AF:首次出现AF 阵发性AF:是自限性心房颤动,通常在48小时内。尽管阵 发性AF可持续7天或者更长,48 h时间点具有临床重要性。 这个周期之后,自发转复的可能性较低,必须考虑抗凝治 疗。 持续性AF :AF 发作持续超过7 天或需要使用药物或直流电 心脏复律(DCC)终止。 长期持续性AF:当决定采取节律控制策略时,AF已持续1 年或更长时间。 永久性AF: 心律失常的出现已被患者(和医师)接受。因 此,根据定义,在永久性AF 患者中不寻求节律控制进行干 预。若采取节律控制策略,则该心律失常再次被定义为“ 长期持续性AF”。
CHA2DS2-VASc 分数
*既往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疾病、主动脉斑块
CHA2DS2-VASc 分数
CHA2DS2-VASc 分数
出血评估: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
出血评估: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
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 160 mmHg。 将“肾功能异常”定义为出现慢性透析或肾移植或血清肌 酐> 200μmol/L。 将“肝功能异常”定义为慢性肝疾病(例如肝硬化)或显 著肝功能紊乱的生化证据(例如胆红素>正常值上限的2倍 ,伴有AST/ALT/ALP>正常值上限的3倍等)。 “出血”是指既往出血史和/或易出血体质,例如出血倾向 、贫血等。“ 不稳定的INR”是指在治疗范围内不稳定的/高INR或治疗 区间仅维持较短时间(例如< 60%)。 药物/酒精使用是指药物的伴随使用,例如抗血小板药、非 甾体抗炎药或酒精滥用等。
最简单的风险评估方案为CHADS2 分数
CHADS2 分数
C(congestive heart failure)=心力衰竭 H( hypertensive disease )=高血压 A ( age ) =年龄 D ( diabetes ) =糖尿病 S2 (shock) =卒中(两倍)

临床药师参与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实践

临床药师参与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实践

临床药师参与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实践徐婵娟;刘俊【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in the warfarin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btained by clinical pharmacists during warfarin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for one patient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Clinical pharmacists conducted risk assessment on thromboembolism and bleeding for the patient, formulated and adjusted the warfarin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based on the assessment and provided pharmaceutical care for the patients to ensure patients'medication safety.CONCLUSIONS: Clinical pharmacis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warfarin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in that they can help reduce the risk while improving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中的作用。

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抗凝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抗凝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抗凝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非瓣膜性房颤的患病率逐渐上升,成为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非瓣膜性房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和栓塞事件的发生。

因此,抗凝治疗成为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中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事件的主要手段之一。

抗凝治疗的主要药物有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

华法林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口服抗凝剂,但是使用华法林的时候需要进行长期的监测和调整剂量,患者需要经常到医院进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检测,同时还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食物的摄入量。

对于老年人来说,这种治疗方案过于繁琐和复杂,而且还存在出血等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其他新型口服抗凝剂的应用。

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是新一代口服直接抗凝剂,无需定期监测INR,具有剂量易调节、便于使用和少发生出血等优点。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药物的选择应根据个体化来制定治疗方案,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一些大规模的研究也证实了使用直接口服抗凝剂相对于华法林能够在保证同样有效的同时,减少患者的出血和脑出血的风险。

在抗凝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包括检测心电图、心脏超声、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以评估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也非常重要。

患者需要遵从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同时尽量避免运动和高危险活动,以预防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的来说,抗凝治疗是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事件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和药物的作用机制,应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和监测计划,同时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的预防,以提高治疗疗效和安全性。

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论著·681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 年第49卷第6期early marker of late mortality in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J]. HeartVessels, 2014, 29(2): 220-230.[7] SBAROUNI E, GEORGIADOU P, KOSMAS E, et al. Plateletto lymphocyte ratio in acute aortic dissection[J]. J Clin Lab Anal,2018, 32(7): e22447.[8] KAHLBERG A, RINALDI E, TSHOMBA Y, et al. Volumetricanalysis of aneurysm thrombosis after thoracic endovascularaortic repair predicts postoperative changes in platelet count andcoagulation parameters[J]. J Cardiovasc Surg (Torino), 2018,59(3): 419-427.[9] VAGDATLI E, GOUNARI E, LAZARIDOU E, et al. Plateletdistribution width: a simple, practical and specific marker ofactivation of coagulation[J]. Hippokratia, 2010, 14(1): 28-32. [10] YALCINKAYA E, CELIK M. Evaluation of platelet activationby platelet volume indices[J]. 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 2013,17(15): 2127.[11] MENG W, LIU S, LI D, et al. Expression of platelet-derivedgrowth factor B is upregulated in patients with thoracic aorticdissection[J]. J Vasc Surg, 2018, 68(6S): 3S-13S.[12] IHARA A, MATSUMOTO K, KAWAMOTO T, et al.Evaluation of platelet indexes in patients with aortic aneurysm[J].Pathophysiol Haemost Thromb, 2005, 34(6): 269-273.[13] MASASHI T, KOJI K, HIDEO A, et al. Platelet dysfunction in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evaluated by the laser light-scatteringmethod[J].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3, 126(3): 837-841. [14] HOLGER E, NABER C K. Value of plasma fibrin D-dimers fordetection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J]. J Am Coll Cardiol, 2004,44(4): 804-809.[15] LIU Y, HAN L, LI J, et al. Consumption coagulopathy in acuteaortic dissection: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J]. J CardiothoracSurg, 2017, 12(1): 50.[16] LIU J, SUN L L, WANG J,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fibrinogen and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type A acuteaortic dissection[J]. Am J Emerg Med, 2018(36): 741-744.收稿日期:2021-01-15;修回日期:2021-04-05(本文编辑:高天虹)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韦莲莲,王岳松,邵旭武,董学滨,王学忠,樊琴(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安徽马鞍山 243000)摘 要:目的 观察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1例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病例分析

1例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病例分析

1例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病例分析一、病例介绍:患者男,68岁。

因“发现房颤1年余,反应迟缓、言语不利2月余”入院。

现病史:患者2018-03外院体检,查心电图示:房颤,患者无心悸、胸闷、胸痛、黑矇、头晕、乏力等,未诊治。

2019-03复查心电图仍为房颤,患者无不适,当地医院建议口服抗凝治疗,患者拒绝。

2019-07患者突发上腹不适,伴反应迟缓、言语不利、行动笨拙,就诊外院,查心电图示房颤,头MRI提示颅内多发缺血梗死灶。

8-5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查头常规MRI+T2*WI:左侧半卵圆中心及右侧基底节区脑软化灶。

予阿司匹林0.1g qd抗板、阿托伐他汀20mgqn降脂,缬沙坦80mg qd、比索洛尔2.5mg qd、非洛地平5mg qd控制血压,期间因转氨酶升高停用阿托伐他汀,患者病情好转于8-29出院。

出院后患者规律口服阿司匹林、缬沙坦、比索洛尔、非洛地平治疗,无心悸、胸闷、胸痛、黑矇、头晕、乏力等,活动耐量可(步行3层楼无喘憋)。

10-14于我院门诊复查心电图示房颤,患者要求行射频消融术。

今为进一步治疗入院。

吸烟36年,约20支/1周,已戒烟12年;少量饮酒40余年。

入院查体:BP:139/83mmHg,P 61bpm,HR 70bpm,双肺呼吸音清,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查体无殊,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粪便常规+潜血:OB 阳性(+),尿常规+沉渣:PRO NEGg/L,BLD NEGCells/μl,肾肝脂全:K 3.9mmol/L,Alb 42g/L,TBil 21.1μmol/L,hsCRP4.64mg/L,ALT 13U/L,Cr(E) 81μmol/L,TC 2.43mmol/L,TG 0.92mmol/L,HDL-C0.76mmol/L,LDL-C 1.39mmol/L,甲功2:正常,HbA1c 4.9%,肿瘤标志物:PSA-T1.680ng/ml,PSA-F 0.623ng/ml,F/T 0.37。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2005年7月2日著名演 员古月因突发心肌梗塞 去世,享年68岁
脑卒中的危害
房颤的流行病学
欧美国家的AF患病率: 一般人群中的AF患病率为0.4%-1.0% 男性比女性更高 <60岁人群AF患病率较低;>80岁人群AF患 病率则显著增加(8%) 非瓣膜病AF的缺血性脑卒中年发生率平均为 5%,是无AF者的2-7倍,如果算上一过性脑缺 血发作和无症状脑卒中,则脑卒中年发生率为 7%。
2006年ACC/AHA与ESC联合公布的 新版房颤治疗指南
将AF的抗栓治疗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强调除孤立性AF和有禁忌证外 其余所有AF患者均应进行抗栓治疗以预防
血栓栓塞
新指南推荐的脑卒中危险分层
低危因素:女性、年龄65-74岁、冠心病、甲亢任 一项
中危因素:年龄≥75岁、高血压、心力衰竭、左 室收缩功能受损(LVEF≤35%或左心室短轴缩短 率<25%)、糖尿病中任一项
不良反应
轻微出血发生率6.87% 严重出血发生率1.5%
高于阿司匹林组
研究结果
综合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联合终点华法林优于 阿司匹林
多因素分析显示INR>3.0是发生出血的最强预 测因素
结论:对于中国房颤患者标准强度的华法林 (INR2.0-3.0)抗凝预防血栓栓塞优于阿司匹林 (150-160mg/d)
冠心病合并1项中危卒中危险因素 可使用阿司匹林或华法林
ACC/AHA2007年STEMI治疗指南
如果需要三联抗栓治疗抗凝强度建议: INR建议维持在2.0-2.5之间 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81mg/d) 常规剂量的氯吡格雷(75mg/d)
2006年ACC/AHA与ESC联合公布的 新版房颤治疗指南
2006年ACC/AHA与ESC联合公布的 新版房颤治疗指南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体会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体会

明显延长 6分钟步行 距离 , 减少住 院率 。本 组观察 证实 了该
药的作用机制 , 且未发现 明显不 良反应。 综上所述 , 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 , 在常规 治疗 的基
[ 收稿 日期 : 2 0 1 2—1 2— 0 5 编校 : 王丽娜 ]
老 年 心房 颤 动 患者 华 法 林 抗 凝治 疗 的 临床 体 会
疗 。心肌能量代谢治疗 是指药 物在不 改变心 率 、 冠状动 脉血 管的前提下 , 通过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过 程 , 使 心肌 细胞
[ 1 ] 陆再英 , 钟南山 .内科学 [ M] . 第7 版. 北京 : 人民卫生
出版 社 , 2 0 0 8 : 1 7 0 .
[ 2 ] 中华 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 , 中华心血 管病 杂志编辑 委员 会 .慢性心 力 衰竭诊 断 治疗 指 南 [ J ] .中华心 血 管病 杂志 ,
颤 患者 , 预防缺血性脑卒 中尤为重 要。近 5年来 , 我院对 1 0 0 例 老年房颤患者给予 华法林 抗凝 治疗并进 行 随访 , 现总结如
下。
o o服用华 法林 , 起始剂量 2 . 5 m g / d , 1 次/ d 。用药前 监测 I N R
2 0 0 7 , 3 5 ( 1 2 ) : 1 0 7 6 .
获得更多 的能量物质 , 来满足细胞的完整性。
曲美他嗪通过抑制 3一酮 酰辅 酶 A硫解 酶 ( 3 I C A T ) 活性 , 部分抑制 游离 脂 肪 酸 氧化 , 减少了 N A D H 的生 成 , 减低 了 N A D H 对丙酮酸脱氢 酶 的抑制 , 丙酮 酸脱 氢酶活 性增 加 , 促
0 . 1 3 3 3 k P a ) , 无 明显 肝 肾功能 损 害、 凝 血功 能障 碍伴 出血倾

【课题申报】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个体化研究

【课题申报】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个体化研究

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个体化研究课题申报书一、课题的背景和意义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患者存在较高的血栓栓塞风险。

抗凝治疗是心房颤动患者管理的核心措施之一。

然而,当前的抗凝治疗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和挑战。

传统的抗凝治疗方法存在剂量调整困难、出血风险难以预测的问题。

因此,个体化抗凝治疗已成为心房颤动患者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进行个体化研究,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1. 研究目的:(1)探讨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个体化方案;(2)评估个体化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3)优化抗凝剂的选择及剂量方案。

2. 研究内容:(1)建立心房颤动患者的基本信息数据库;(2)收集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病史等;(3)进行临床观察研究,采集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常规等检测数据;(4)根据集中化数据库收集的信息,建立心房颤动患者的预测模型;(5)根据心房颤动患者个体化的特征,制定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案;(6)随访研究对象,评估个体化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1. 临床观察研究:拟纳入心房颤动患者500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案,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和长期预后。

2. 数据分析: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生存分析等。

3. 数据库建立:在中心建立心房颤动患者的基本信息数据库,整合患者的年龄、性别、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常规等数据,为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四、预期成果1. 建立心房颤动患者的基本信息数据库,为心房颤动患者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2. 制定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个体化方案,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评估个体化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体会

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体会

血 2例 , 当时 I NR值 在 2 5 . . ~3 0之 间 8例 , . ~ 30 3 7之 间 3例 。年 出血 率 2 3 %。 调 整 华法 林 剂 . .2 经
量 及对 症处 理后 出血症 状 消失 。
检 测 1 。若有 出血等 不 良反应 和栓 塞并发 症发 生 次 时即查血 浆凝血 酶 原 时间 ( T) I R。 向患 者 告知 P 、N
栓塞( 脑卒 中 ) 相关情 况 。 等
2 结 果
21 华法林用量 .
12例 患者 随访 4个 月 ~5年 , 0 平均 39年 。共 .
9 4例完 成 随访 , 访 率 9 . % 。华 法 林 维 持 量 为 随 22 .
(. 3 0±0 0 )mg d .5 /。
收集 20 02年 7月 ~20 年 7月 期 间在 我 院住 07
内蒙古医学杂志 I e Mo gl d 0 8 n r n oa n i Me 20 年第 4 卷第 1 期 J O O
1 3 2 1
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体会
司 春红 , 田彩 芹 , 张海波
( 内蒙古宁城 县 医院心 内科 , 内蒙古 天义

04 0 ) 2 2 0
[ 摘要 ] 目的: 高华法林 在 房颤 患者抗凝 治疗 中的使 用率 , 提 以减 少房 颤 患者 脑 卒 中的发 生 率。 强调 需 密切监 测标 准化 比值 (NR) 以减 少华 法林 的 出血 不 良反 应 。方 法 : 结 2 0 I , 总 0 2年 7月 ~2 0 0 7年 7月使 用 华
心房颤动( F 是临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A)
对患者 的重要 危害是 血栓 栓塞 。孤 立性 非瓣膜 病房 颤的年卒 中 率仅 有 0 5 而 风 湿性 瓣 膜 病 房 颤 者 . %, 则为 2 %… 。AF患者缺 血性 脑 卒 中有很 高 的致 死 0 率 和致残 率 。Vi 拮 抗 剂 一华 法 林 做 为 A t K F患 者 的抗凝治疗 可显 著 减 少 约 2 3的 卒 中危 险【 , 华 / 2而 J 法 林有潜 在 出血 的危 险。近 5年 来我 们对 AF患 者

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

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
2.2进食指导嘱患者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对合并高血压者嘱低盐、低脂饮食。服药期间尽可能减少可能影响药物疗效的食物,如苜蓿、菠菜、生菜、白菜、豆油、猪肝、卷心菜、番茄等,因其含维生素K较高,可降低疗效,应告知患者少食。酗酒可以增强华法林的抗凝效果,增加患者出血的发生率,故应说服有酗酒习惯的患者严格控制其酒量或者戒酒。
3结果
96例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后监测INR范围在(2.4±0.5),无一例出现严重出血。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测INR为6.0、5.6,均经调整华法林剂量后出血停止。1例患者出现鼻出血,测INR为5.0,该患者未遵医嘱正规服药,未定时监测INR,调整用药后出血停止。
4讨论
心房颤动可以大大增加血栓与卒中的危险,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动脉系统血栓栓塞和缺血性脑卒中)危险性是正常窦性心律的5倍,预防房颤栓塞发生最有效的药物为华法林,但长期服用易引起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做好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的护理指导工作意义很大。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研究表明,房颤的发病率和年龄呈正相关,60岁以后增加显著,平均每10年发病率增加1倍[1,2]。房颤引起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等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使患者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成倍增高。华法林是目前预防房颤脑卒中应用最有效的口服抗凝剂,但由于存在出血的危险性,其临床应用受限。本文总结了我院96例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的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03年1月~2005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96例,男56例,女40例,年龄(55±7)岁;永久性房颤患者30例,持续性房颤20例,阵发性房颤46例。并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例,缺血性脑卒中6例,合并高血压病19例,合并2型糖尿病5例。

房颤的治疗心得体会总结

房颤的治疗心得体会总结

房颤的治疗心得体会总结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困扰。

我作为一个长期患有房颤的患者,经过多年的治疗和生活调整,积累了一些治疗心得和体会。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总结和分享这些经验,希望对其他房颤患者有所帮助。

首先,对于房颤的治疗,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积极合理地选择药物治疗。

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凝血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帮助稳定心律,避免心率过快过缓,但是副作用较多,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抗凝血药物则是预防房颤引起的血栓,减少卒中的风险,也是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针对药物治疗,我发现需要与医生进行密切合作,定期进行检查和调整,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其次,房颤的治疗还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

我发现饮食对房颤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会加重房颤的症状。

所以我尽量避免喝咖啡和饮酒,以减少房颤发作的次数和严重程度。

此外,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压,减少心脏负担。

同时,要注意适度的运动,例如散步、慢跑和游泳等,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改善房颤症状。

另外,我发现情绪对房颤的影响也很大。

焦虑、紧张和压力都会导致房颤发作,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

我通过学习冥想和放松技巧来缓解焦虑和压力,以及参加一些房颤康复小组的活动,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和感受,互相支持和鼓励。

这不仅有助于减少房颤的发作,还提高了我对疾病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最后,我认为对于房颤的治疗还需要坚持定期复查和监测。

例如,定期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血常规等,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如果发现房颤有明显的恶化或并发症的出现,要及时就医,并与医生积极讨论治疗方案。

毕竟,每个人的病情和治疗需求都是不同的,所以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总的来说,房颤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调整的疾病,但只要我们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注意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就有可能控制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

房颤的抗凝治疗策略

房颤的抗凝治疗策略

房颤的抗凝治疗策略房颤的抗凝治疗策略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成人房颤发病率为0.3%~0.4%,60岁以上发病率为2.0%~4.0%,75岁以上发病率高达8.0%~11.0%,男性为女性的2倍。

著名的美国Framingham Heart Study的资料显示房颤患者死亡危险较无房颤者高1.5~1.9倍。

房颤最危险的并发症为脑栓塞,较正常人高出5倍,不同病因的房颤检塞发生率不同,非风湿性心脏病房颤的检塞危险是非房颤者的5.6倍,而风湿性心脏病房颤的检塞危险则是非房颤患者的17.6倍。

在西方国家,非风湿性瓣膜病的房颤占缺血性中风病因的15%-20%。

通过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预防和减少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并发症,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目标。

有实验证实,规范有效的抗凝治疗可以使阵发性房颤和慢性房颤的脑卒中发生率降低65%~86%。

无论在2006年ACC/AHA房颤治疗指南中还是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房颤治疗专家组关于房颤的“治疗建议”里,均对房颤抗凝治疗不吝笔墨,这反映了抗凝在房颤治疗中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心房颤动同血栓栓塞的关系房颤与血栓栓塞的关系尚未完全明了。

房颤患者心房失去了主动收缩和舒张功能,血液不能正常充盈和排空,进而导致局部血流淤滞,为形成血栓的基础。

尤其是左心耳部位,其血流速度明显减低甚至完全淤滞,加之左心耳内肉柱表面肌小梁凹凸不平,使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率极高,成为导致脑卒中及机体其他部位栓塞的栓子的重要来源。

国内外文献报道,与房颤有关的脑卒中80%以上来自于左心耳部位栓子的栓塞。

另外,血液在心房淤滞使凝血因子的局部浓度升高,激活的凝血因子不能被清除,而且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也增高,血液黏度增加。

房颤患者心房内血流形成涡流,直接损伤心房壁的内皮细胞,使内皮下的基底膜及结缔组织裸露,促使血小板吸附、聚集其上,形成血栓。

还有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局部电荷促使血小板聚集等其它因素的综合作用。

152.心房颤动的抗血栓治疗-专业理论学习内容记录

152.心房颤动的抗血栓治疗-专业理论学习内容记录
专业理论学习内容记录表
记录人:
日期:2022年7月5日
上课(自学)时间:10时30分~11时00分
题目
心房颤动的抗血栓治疗
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
学习内容与体会
1.了解了心房颤动的临床症状。
2.学习并掌握了心房颤动的抗血栓治疗原则。
3.学习并掌握了心房颤动的抗血栓药物治疗:
(1)掌握了常用抗凝治疗、代表药物、作用机制、临床用途、临床应用特点、主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相互作用。如不同患者华法林的目标INR值、监护计划及用药教育等内容。
(2)掌握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的患者教育与患者自我管理。
(3)了解老年、肾功能不全等特殊人群的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监护要点。
4.学习了门诊抗凝治疗的患者管理模式。
指导老师签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体会
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体会
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体会
2006-11-26
基础医学论文
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体会
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体会作者:陈小莉目的探讨抗凝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175例心房颤动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定期随访。

结果 175例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维持量为(3.50±0.08)mg/日,INR监测结果发现INR多控制在2.0-3.0,随访期间发现INR 2.0患者出现脑栓塞,而INR明显大于3.0时,患者出现脑出血、牙龈及皮肤黏膜的出血。

结论心房纤颤患者INR制在2.0-3.0能够显著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INR过高易出血,过低易栓塞。

抗凝心房颤动临床疗效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该病的患病率为0.67%——1.82%,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1-2].患者患病后轻者社会交往、生活质量不同程度受到影响,重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等各类并发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

一般认为,如果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大于 48h必须在复律前后进行抗凝治疗,如复律不成功或者复律后心房纤颤患者无法维持窦性心率,则必须考虑长期进行抗凝治疗[3-6].为此,笔者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175例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旨在寻找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为减少心房颤动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175例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心电图或Ho lter证实存在慢性房颤( 2d)的患者,且排外消化性溃疡病史、出血性疾病或
血小板减少者、严重的肝肾疾病及妊娠。

患者年龄范围为36——87岁,平均年龄(65.23±9.39)岁;男性89例,女性76例;病程为48小时——2年;39例患者合并高血压,17例患者糖尿病,9例患者心率衰竭,35例患者瓣膜性心脏病,21例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27例患者脑梗死,6例患者其他动脉梗塞,43例患者冠心病。

1.2 方法所有心房纤颤患者于每天下午16: 00点服用华法林,1次/次,起始剂量3mg/日,根据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调整华法林剂量,每次增加或者减少0.5——1.0mg.患者在服用华法林前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服药第3天复查INR,以后每天监测INR,若患者INR连续两天稳定在2.0——3.0之间,每周监测2——3次,共1——2周,稳定后监测次数逐渐减少至1次/月。

1.3 随访采用门诊复查随访和电话随访,详细记录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175例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剂量、INR的数值、出血并发症、中枢性栓塞、周围性栓塞及患者死亡等相关情况。

2 结果 2.1 华法林用量及INR 175例心房颤动患者随访最长为6年1个月,最短为2个月,平均随访(3.71±1.47)年。

华法林维持量为(3.50±0.08)mg/日,INR监测结果发现INR多控制在2.0-3.0. 2.2 随访期间并发症 175例心房颤动患者随访期间,7例患者患有脑栓塞,其中6例患者未规律服用华法林,栓塞后查INR 2.0,另外1例患者INR分别为2.0.3例患者患有脑出血,脑出血后即查INR 其中,1例患者服华法林15个月,12个月未复诊,脑出血后查INR 12.3.2例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及脑卒中患者,在患者口服华法林21天后出现左下肢严重肿胀及青紫,华法林为起始剂量3mg/日,半月未复查INR,INR 18.7,经口服维生素K1 10mg及静脉输注新鲜血浆等治疗后患者痊愈。

12例患者有牙龈、球结膜、皮肤黏膜等轻微出血,经治疗调整华法林剂量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牙龈、球结膜、皮肤黏膜出血消失。

1例患者曾坚持服用华法林治疗3个月左右,后出现大便常规+潜血实验(+),查INR2.0,故停用华法林,未再使用任何抗凝药物。

2.3 随访期间患者死亡情况在175例心房颤动患者中,12例患者死亡,5例患者因急性脑血管病死亡,其中,3例患者因脑出血死亡,2例患者因脑栓塞死亡。

4例患者因急性心源性死亡,其中,3例患者因急性左心室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另外1例因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

另外,1例患者猝死于家中,死因不详。

3 讨论心房纤颤患者因血液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改变,很容易在左
心房形成血栓,血栓随血液流出心脏,在脑、肾、肠系膜及四肢等小血管堵塞,造成这些器官缺血缺氧坏死,成为致死、致残及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的病因之一。

可见,防止血栓形成与栓塞对改善心房纤颤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华法林是香豆素类衍生物,通过抑制肝脏环氧化还原酶,使无活性的氧化型(环氧化物型)维生素K无法还原为有活性的还原型(氢醌型)维生素K,阻止维生素K的循环应用,干扰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II、VII、IX、X的羧化,使这些凝血因子无法活化,仅停留在前体阶段(有抗原,无活性),而达到抗凝的目的。

心房颤动患者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血管壁因子(vWF)、D-二聚体(D-dimer)升高,导致血栓形成,而华法林可显著降低血循环中的D-二聚体水平,达到防治血栓栓塞的目的。

本研究发现,在175例心房颤动患者中,INR监测结果发现INR多控制在2.0-3.0,而随访期间发生并发症的患者INR控制欠佳,其中心房纤颤患者脑栓塞后栓塞后查INR 2.0,而心房纤颤患者脑出血后查INR 3.0,而且牙龈、球结膜、皮肤黏膜等轻微出血,经治疗调整华法林剂量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牙龈、球结膜、皮肤黏膜出血消失,可见,心房纤颤患者INR制在2.0-3.0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INR过高易出血,过低易栓塞。

参考文献 [1] 虞永忠,王运华,向恢利,王秋云,陈红霞。

湖北省阳新县心房纤颤的流行病学调查[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3):270-273. [2] 王国泰,张双明。

天水市305100例住院患者心房纤颤204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7(12):164. [3] 王平,马长生。

心房颤动的华法林抗凝治疗及新型抗凝药物[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1,19(4):289-292. [4] 李俭春,周国宝。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心室率控制合并抗凝是一线选择[J].2011,19(4):298-301. [5] Lydi e-Edwige Biye(丽蒂),葛卫红,于锋。

房颤患者规范化抗凝治疗现状调研[J].2011,19(4):348-351. [6] 李玉琴,李娜,程芳,吕阳。

老年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9):1700-17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