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腐蚀失效形式与机理
腐蚀及开裂机理
![腐蚀及开裂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dd90e8176c175f0e7cd13726.png)
腐蚀减薄1 盐酸(HCl)腐蚀盐酸(HCl)腐蚀在大多数普通精炼工艺中都受到关注。
不同浓度的盐酸对许多普通制造材料都产生侵蚀作用,而且常常存在于自然条件中。
特别是当它与会更容易发生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常常发生点蚀,而且会形成隙间腐蚀及/或氯致应力腐蚀裂纹。
如果含有氧化剂,或不经过退火处理(主要是指将材料曝露于高温一段很长时间后,然后再慢慢冷却的热处理制程。
主要目的是:(1)释放应力,(2)增加材料延展性和韧性,(3)产生特殊显微结构。
),则会加快镍合金的腐蚀。
人们关注的是主要精炼设备上的盐酸腐蚀,它包括原油蒸馏,氢处理,和催化重整。
在原油蒸馏中水解镁和钙氯盐后形成了HCl盐酸。
在氢处理设备中,进料口处有机氯化物加氢作用时会产生HCl,或者HCl 随着碳氢化合物或氢进入设备,然后在流体管道中与水浓缩在一起。
在催化重整设备中,氯化物会被催化剂和碳氢化合物带走,导致流体管道或再生系统发生盐酸腐蚀。
2 高温硫/环烷酸腐蚀高温硫腐蚀是一种常见的均匀腐蚀,当温度超过400ºF就会发生。
这种腐蚀在加工油的过程中,常与环烷酸腐蚀同时发生。
而环烷酸腐蚀通常为局部腐蚀。
这些自然存在的物质可能本身就具有腐蚀性,当热分解转化成硫化氢后也会产生腐蚀。
在加氢设备中存在氢元素和催化剂,使硫化物转变为H2S。
由于含有硫物质,许多原油会产生环烷酸。
在蒸馏过程中,这些酸易浓缩成高沸点的成分,例如常压下的重柴油,常压残油和真空柴油。
这些酸也可能存在于真空残油中,酸性较低的多产生点蚀,而酸性较高的产生槽状或沟状腐蚀,而且腐蚀速度更快。
环烷酸可以改变或破坏材料的保护层(硫化物或氧化物),从而持续加快硫化腐蚀速率,甚至会直接破坏原材料。
3高温H2S/H2腐蚀高温H2S/H2腐蚀是一种常见的均匀腐蚀,当温度超过400ºF时就会发生。
这种硫化物腐蚀不同于高温硫/环烷酸腐蚀。
H2S/H2腐蚀发生在氢加工设备中,例如氢除硫工艺和氢裂化装置中,当硫化物通过催化剂与氢气反应可转化为硫化氢。
腐蚀的机理及其控制措施
![腐蚀的机理及其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d3b75b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4.png)
腐蚀的机理及其控制措施腐蚀是一种难以避免的自然现象,它会导致材料的破损、失效,对工业制造和设备维护带来极大的困扰。
有许多因素会影响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其中包括环境条件、材料成分、加工和使用方法等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腐蚀的机理,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来控制它。
1. 腐蚀机理腐蚀是材料在接触化学环境时发生的一系列反应的结果。
在这些反应中,材料的原子或分子被氧化或还原,从而导致其电位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这些反应可以来源于氧化、酸化、盐类反应和生物作用等不同因素。
一种常见的腐蚀形式是金属腐蚀,它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环境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金属的腐蚀反应包括四种反应类型:腐蚀反应、电化学反应、热量反应和生物腐蚀。
腐蚀反应是指金属在非电解质(如酸、碱)中的离子交换反应。
电化学反应通常发生于电解质中,其中金属通过与溶液中的电荷交换来腐蚀。
热反应通常是指金属快速氧化和燃烧等高温现象。
生物腐蚀是指一些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对金属的化学反应。
除此之外,在腐蚀机理的研究中,需要探讨腐蚀的成因,包括干燥腐蚀、隐蔽腐蚀和应力腐蚀等等,因为它们都会成为影响腐蚀的因素。
干燥腐蚀是指材料在干燥的环境中产生氧化物而腐蚀,在一些研究中可以通过控制清洁度来避免。
隐蔽腐蚀是指在材料内部发生的腐蚀过程,难以发现和处理。
应力腐蚀则是指金属在受到外界应力和化学环境共同影响下的腐蚀过程。
2. 腐蚀控制措施腐蚀虽然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多种措施来降低腐蚀的风险和减缓腐蚀速度。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腐蚀控制措施:2.1 材料选择选用合适的耐腐蚀材料是一种很有效的腐蚀控制措施。
例如,在重化工行业中,选用防腐钢材料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和管道的腐蚀风险,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而在食品加工业中,采用不锈钢、铸铁等材料也可以有效地降低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2 防腐涂料防腐涂料是一种常见的腐蚀控制方式。
涂料中含有具有防腐性能的化学物质,能够形成一层保护膜,保护金属材料不被化学环境侵蚀。
零件失效的形式与原因-精选文档
![零件失效的形式与原因-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86edef56f1aff00bed51eaf.png)
于其表面相对运动而在承载表面上不断出现材料损失的过 程。”
据统计有75%的汽车零件由于磨损而报废。因此磨损 是引起汽车零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摩擦学基础理论
• ⒈摩擦理论;
Evaluation only. 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 ⒉摩擦分类;
变形 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 穴蚀 过量弹性变形、过量塑性 变形
湿式汽缸套外壁麻点、孔穴
曲轴弯曲、扭曲,基础件(汽缸体、 变速器壳、驱动桥壳)变形
老化
龟裂、变硬
橡胶轮胎、塑料器件
三、零件失效的基本原因
⒈工作条件 包括零件的受力状况和工作环境; Evaluation only. ⒉设计制造 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 设计不合理、选材不当、制造工艺不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当等; ⒊使用维修
形式只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会发生。
三、磨料磨损及其失效机理
定义:物体表面与硬质颗 • 磨料的来源; 粒或硬质凸出物(包括硬金属) 粒度为20μm~ 相互摩擦引起表面材料损失的 Evaluation only. 30 μm的尘埃将引起 现象称为磨料磨损;
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 曲轴轴颈、气缸表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面的严重磨损,而 在 各 类 磨 损 形 式 中 大 约 占 磨
金属贮罐腐蚀失效分析及预防措施(修改)
![金属贮罐腐蚀失效分析及预防措施(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2bb5be826529647d272852c3.png)
金属贮罐腐蚀失效分析及预防措施东北化工建设(大连)有限公司范业军摘要金属贮罐及辅属设施劣化最常见的形式是遭受各种腐蚀,针对金属贮罐中常出现的腐蚀失效形式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总结若干种金属材料贮罐的腐蚀防护措施,,并以一例腐蚀严重的液氯贮罐为例对抑制金属贮罐腐蚀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1.金属贮罐的主要腐蚀失效形式及原因金属贮罐及辅属设施劣化最常见的形式是遭受各种腐蚀,因此,对贮罐检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发现腐蚀的部位,并确定腐蚀的实际状况。
贮罐的外部腐蚀,主观的外部腐蚀最易发生在罐底,由此引出的问题也最严重。
罐底的铺垫物中可能含有能对罐底钢板产生腐蚀作用的物质,例如,铺垫的煤渣中会含有硫,当水气进入时就会产生很强的腐蚀作用;当铺垫的沙层中有粘土时,就会产生电偶腐蚀,在粘土集中的部位会产生腐蚀凹坑。
在作罐底铺垫层施工时,如果其排水系统处理不好,罐底就可能存水。
通常,通过向罐底注入沥青可以减轻这种不可预测的腐蚀。
如果罐内储存的介质有腐蚀性,且罐底有泄漏,那么泄漏出的介质积聚将会对罐的外部产生严重腐蚀。
虽然罐的安装位置高出地面,但是若其与基础的密封不好,也会使潮气进入罐底,在罐底与基础之间积聚,水分聚积的部位会加速罐底的腐蚀。
如果贮罐属埋地罐,那么在其罐壁的下部也易发生严重的腐蚀。
有时,当管的外保温与地表水相接触时,地表水可渗入保温层,并通过保温层扩散到罐壁,引起管壁的外部腐蚀。
大气会对贮罐的全部外表面产生程度不同的腐蚀作用。
大气环境越差,腐蚀越严重。
譬如,大气中的硫及其他酸性物质会以存积于贮罐外表面的形式对罐外表面产生腐蚀作用,如果贮罐及其辅助设施的外表面没有防腐油漆,那么这种大气所产生的腐蚀作用会对其外表面产生严重的腐蚀,任何表面漆层的起皮、裂口,都会使该处的金属因腐蚀物质的浓缩而成为腐蚀起源。
贮罐的结构形式也会对外部腐蚀产生影响。
譬如,老式的铆接式贮罐。
在其铆钉孔处往往容易形成因腐蚀介质浓缩而形成的缝隙腐蚀。
材料的腐蚀失效形式与机理
![材料的腐蚀失效形式与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c57ea06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9.png)
材料的腐蚀失效形式与机理材料的腐蚀失效是指材料在特定环境中,由于与介质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结构破坏、性能下降或失去原有功能的现象。
腐蚀失效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点蚀、晶间腐蚀、面蚀、疲劳腐蚀、应力腐蚀裂纹等。
这些失效形式的背后有不同的腐蚀机理。
点蚀是指材料表面产生局部凹陷,通常呈圆形或坑状,直径从几个微米到数毫米,深度从亚微米到几百微米不等。
点蚀主要受介质的氧化性、酸度和温度等因素影响,一般发生在金属表面的氧化层上。
它的形成机理涉及到材料的局部电化学腐蚀过程,包括阳极溶解、阴极反应和局部电池腐蚀等。
晶间腐蚀是指局部晶界处或金属晶粒内部发生腐蚀现象。
晶间腐蚀通常是由于材料的晶界或金属晶粒内部间隙处存在特殊的化学环境,导致晶界或晶粒内部的原子被溶解出来。
这种腐蚀形式常见于不锈钢和高强度合金等金属材料,其机理涉及到晶间腐蚀敏感区域的析出物形成和腐蚀介质的侵入等。
面蚀是指材料表面连续性大面积消失的失效形式,通常是由于腐蚀介质与材料表面反应所致。
如金属表面遭受酸性溶液的腐蚀,溶液中的酸与金属表面的原子发生反应,从而导致金属离子溶解出来。
面蚀通常伴随着材料质量的明显损失,可以通过测量质量损失和材料厚度的减少来评估蚀损的程度。
疲劳腐蚀是指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在存在腐蚀介质的环境中发生疲劳失效。
疲劳腐蚀失效常常表现为材料表面出现裂纹,并逐渐扩展到内部,最终导致材料断裂。
疲劳腐蚀失效的机理涉及到腐蚀介质在裂纹尖端的浓聚、金属的动态应力强化、腐蚀产物的流失等因素。
应力腐蚀裂纹是指材料在受力的同时与腐蚀介质接触,引起裂纹形成和扩展。
应力腐蚀裂纹失效常见于高强度合金和不锈钢等材料,尤其是在高温、高湿度和高应力环境下。
其机理涉及到腐蚀介质的局部浸润和扩散,产生应力集中和材料内部的氢脆等。
综上所述,材料的腐蚀失效形式与机理是多种多样的,涉及到材料的电化学性质、晶体结构、应力状态、腐蚀介质特性和环境因素等。
对腐蚀失效形式和机理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制定腐蚀防护策略,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酸性水汽提换热器管束腐蚀失效分析及预防措施
![酸性水汽提换热器管束腐蚀失效分析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87fe27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37.png)
酸性水汽提换热器管束腐蚀失效分析及预防措施1. 腐蚀机理酸性水汽提换热器在工作过程中,受到高温、高压、酸性气体的影响,容易产生腐蚀。
酸性气体对管束表面金属的电化学反应是导致管束腐蚀的主要机理之一。
在高温高压下,管束表面易形成缺陷,从而加剧了管束的腐蚀程度。
2. 腐蚀失效形式酸性水汽提换热器管束的腐蚀失效形式主要包括普通腐蚀、点蚀腐蚀、应力腐蚀裂纹和铬迁移等。
普通腐蚀是指管束表面均匀腐蚀,导致金属厚度减薄;点蚀腐蚀则是局部腐蚀引起管束表面出现小孔隙和凹痕;应力腐蚀裂纹是在受到应力的作用下,管束表面形成裂纹;铬迁移则是由于管束材料中的铬在高温高压下向金属表面迁移,导致金属变脆并且易于腐蚀。
3. 腐蚀失效影响酸性水汽提换热器管束腐蚀失效会导致管束表面金属物质的丧失,进而会影响管束的热传导性能和机械强度,严重时还会引起管束的破裂和泄漏,对生产和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二、预防措施1. 材料选择为了提高酸性水汽提换热器管束的抗腐蚀能力,应选择耐腐蚀材料,如不锈钢、镍合金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能够有效抵抗酸性气体和高温高压环境的侵蚀。
2. 表面保护对于已经选择的管束材料,需要在其表面进行保护处理,形成一层保护膜,以减缓管束的腐蚀速度。
可以采用防腐漆涂层、热浸镀锌、镀层阳极保护等方式进行表面保护。
3. 温度和压力控制合理控制酸性水汽提换热器的工作温度和压力,可以有效减少管束的金属表面缺陷形成,避免或减缓管束腐蚀失效。
4. 定期维护检查定期对酸性水汽提换热器进行维护检查,及时发现管束腐蚀和损伤情况,可以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以延长管束的使用寿命。
5. 禁止使用腐蚀性物质在酸性水汽提换热器的使用过程中,应禁止使用对管束具有腐蚀作用的物质,以减少管束的腐蚀失效风险。
6. 管束防腐蚀设计对于在酸性水汽提换热器中使用的管束,在设计阶段就应考虑到腐蚀失效的问题,进行合理的防腐蚀设计,如设置保护层、引入防腐蚀设备等。
应力腐蚀开裂机理
![应力腐蚀开裂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799ab56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7.png)
应力腐蚀开裂机理
应力腐蚀开裂(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是金属材料在特定的腐蚀环境和应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破坏形式,具有破坏速度快、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严重影响材料的安全性和寿命。
应力腐蚀开裂是由腐蚀和拉应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破裂,通常分为两种类型:
1. 沿晶界发展的应力腐蚀开裂(IGSCC):在晶界处发生的裂纹,裂纹沿着晶界扩展,并导致金属材料的局部或整体失效。
2. 穿晶破裂的应力腐蚀开裂(CTSCC):裂纹穿透晶粒,从表面穿透到内部,破坏材料的整体性能,使其失效。
应力腐蚀开裂的机理非常复杂,需要满足生成环境中的三个阶段:
1. 腐蚀阶段:材料表面受到腐蚀,形成腐蚀产物和坑洞。
2. 应力阶段:在腐蚀和坑洞的基础上,材料内产生应力,如拉应力、压应力等。
3. 裂纹阶段:在应力和腐蚀共同作用下,材料内产生裂纹,并迅速扩展。
腐蚀失效的基本类型
![腐蚀失效的基本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b66a1ca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6.png)
金属与其表面接触的介质发生反应而造成的损坏称为腐蚀。
腐蚀失效的特点是失效形式众多,失效机理复杂。
腐蚀失效占金属机械构件失效事故的比例相当高,仅次于疲劳断裂。
尤其是在化工、石油、电站、冶金等工业领域中,其腐蚀失效的事故较多,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因此对腐蚀失效的研究和预防在失效分析中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1、均匀腐蚀失效----是最常见的一种腐蚀,又称全面腐蚀失效。
它的特征是在整个暴露的金属构件表面或相当大的面积上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而被腐蚀,构件由于腐蚀减薄而最终失效。
均匀腐蚀耗费掉大量金属材料,但比其它腐蚀失效的危险度小,比较容易进行预测和防腐,当金属材料减薄至一定程度后就进行更换,不至于造成突然断裂,对于均匀腐蚀常用腐蚀速率:毫米/年(mm/a)来表示。
均匀腐蚀的防护措施:选择合适的材料,可降低腐蚀速率。
在金属表面涂覆耐蚀涂层或镀层。
在工况介质许可情况下,在接触环境中添加缓蚀剂。
采用阴极保护。
2、电偶腐蚀----在电解质中,两种不同的金属相接触,由于电位不同,构成一个微电池,严重腐蚀发生在电极电位低的阳极上。
在机械构件最多见的是在异金属的管子接头处,异金属螺栓或铆钉的连接处,异金属焊料的焊接处。
如加热水箱或锅炉一般用钢板制成,外接水管若用铜管,则水箱和锅炉很快被腐蚀报废。
电偶腐蚀的重要影响因素----大阴极与小阳极,如一艘高级游艇用钢制铆钉铆接蒙乃尔合金制作的壳体,在海水中使用仅几周,铆钉被腐蚀掉,船解体沉没。
电偶腐蚀预防措施:(1)尽可能使用电极电位接近的异金属连接。
(2)避免使用大阴极、小阳极。
(3)异金属连接处采用加绝缘材料。
(4)表面采用涂层或镀层,与腐蚀介质隔离。
3、腐蚀疲劳:在具有腐蚀性的介质中,金属材料的疲劳极限(或疲劳强度)显著降低。
腐蚀疲劳的机理较为复杂,通常认为,腐蚀疲劳是一种局部腐蚀与周期交变载荷共同作用下引起开裂的一个复杂过程。
腐蚀疲劳开裂的影响因素:较应力腐蚀更为复杂。
除材料本身及环境介质外,受力因素也相当复杂,应力幅值和频率对其影响很大。
材料失效及其一些方式
![材料失效及其一些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4ac3cc2ebe23482fb4da4c8a.png)
材料失效的三种形式,并举例说明材料失效的三种方式:
磨损失效,断裂失效,腐蚀失效。
举例:轮胎的磨损;玻璃的应力断裂;铁生锈。
不锈钢局部腐蚀有哪些方式:点腐蚀、晶间腐蚀、缝隙腐蚀、应力腐蚀、腐蚀疲劳。
非经典腐蚀:夹杂、焊接。
加速腐蚀的因素:强化介质、强化温度、强化电力、强化力、强化材料。
裂痕应用原则:腐蚀形态一致、产物一致、产物分层结构一致、规律一致、机制一致。
不锈钢腐蚀评价及应用:不锈钢是指含铬量在13%到35%的铁剂合金。
评价技术或应用:(1)不锈钢临界点蚀温度CPT测量和微蚀坑控制技术;
(2)双向不锈钢固溶处理温度范围中合金元素在两相间分配效果的评价;
(3)奥氏体不锈钢电化学动电位再火花(EPR)评价技术在双相不锈钢晶间腐蚀评价中的拓展;(4)中低温处理中的二次相析出规律对应点蚀、晶间腐蚀敏感性的评价;
(5)交流阻抗技术在复杂组织晶间腐蚀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
(6)缝隙腐蚀临界温度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点腐蚀的机理
![点腐蚀的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fcbf232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a.png)
点腐蚀的机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腐蚀是指金属或合金表面在特定条件下,受到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发生破坏的过程。
在腐蚀过程中,金属表面会发生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变化,最终导致材料的腐蚀性能下降,甚至失效。
腐蚀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破坏方式,在工业生产、冶金加工、交通运输、建筑领域等广泛存在。
腐蚀的机理是多方面的,包括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微生物腐蚀等多种形式。
点腐蚀是一种比较常见和严重的腐蚀形式。
点腐蚀是指金属表面上出现的局部性的腐蚀现象,通常呈现为小的凹洞或坑洞,给金属表面带来严重损害。
点腐蚀的机理主要是由于局部环境条件不均匀而导致的,而严重的点腐蚀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起金属的应力集中和应力腐蚀破坏。
点腐蚀的发生有许多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条件不均匀:金属表面局部受到化学或物理因素的影响,造成表面膜层的破坏或局部溶解,从而形成点腐蚀的起点。
2. 确定性因素:金属表面存在缺陷、质量不良、共存物质等因素会影响点腐蚀的发生。
3. 介质因素:金属表面处于有机腐蚀介质或电解液中,会加速点腐蚀的产生,特别是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氧气等条件下更容易引发点腐蚀。
4. 电化学因素:金属在电化学环境中受到阳极和阴极效应的影响,导致金属表面局部电位的差异,从而引发点腐蚀。
1. 金属表面局部缺陷:金属表面存在气孔、晶界、夹杂物等缺陷,是点腐蚀的重要起点。
4. 化学因素:金属表面受到腐蚀介质中的腐蚀物质的侵蚀作用,导致金属表面的局部溶解,形成点腐蚀。
在工程实践中,预防点腐蚀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减少点腐蚀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选择适当的材料:选择抗点腐蚀性能好的材料,可以减少点腐蚀的发生。
2. 加强表面防护:对金属表面进行防护处理,包括镀层、涂层、喷涂等,可以有效减少点腐蚀的发生。
3. 控制局部环境条件:控制金属表面的局部环境条件,减少局部环境条件的不均匀性,可以减少点腐蚀的发生。
4. 加强监测和维护:定期检测金属表面的腐蚀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维护和修复,可以延长金属的使用寿命。
表面失效
![表面失效](https://img.taocdn.com/s3/m/c3a0755fbe23482fb4da4c78.png)
2磨损的分类
1磨粒磨损:由于硬颗粒或硬突起物使材料产生迁移而造成的一种磨损。 磨粒磨损:由于硬颗粒或硬突起物使材料产生迁移而造成的一种磨损。 2冲蚀磨损:含有固体粒子的流体冲击固体表面,使固体表面造成材料 冲蚀磨损:含有固体粒子的流体冲击固体表面, 流失的过程。 流失的过程。 3粘着磨损:当摩擦面发生相对滑动时,由于固相焊合作用产生粘着点, 粘着磨损:当摩擦面发生相对滑动时,由于固相焊合作用产生粘着点, 该点在剪切力作用下变形以致断裂, 该点在剪切力作用下变形以致断裂,使材料从一个表面迁移到另一个 表面造成的磨损。 表面造成的磨损。 4微动磨损:当两个承载件的相互接触表面经历相对往复切向振动时, 微动磨损:当两个承载件的相互接触表面经历相对往复切向振动时, 由于振动或循环应力的作用而导致的微动损伤。 由于振动或循环应力的作用而导致的微动损伤。 5疲劳磨损:当接触体相对滚动或滑动时,在接触区形成的循环应力超 疲劳磨损:当接触体相对滚动或滑动时, 过材料疲劳强度情况下,表面层引发裂纹并逐步扩展, 过材料疲劳强度情况下,表面层引发裂纹并逐步扩展,最后使疲劳以 上的材料断裂剥落下来的磨损。 上的材料断裂剥落下来的磨损。 6腐蚀磨损:腐蚀介质与磨粒或者硬质微凸体共同作用与表面形成的材 腐蚀磨损: 料损失的磨损过程
局部腐蚀的分类
①点蚀:在点或孔穴类的小面积上的腐蚀叫 点蚀: 点蚀。 点蚀。
②缝隙腐蚀:金属表面由于存在异物或结构 缝隙腐蚀: 上的原因而形成缝隙(如焊缝、铆缝﹑ 上的原因而形成缝隙(如焊缝、铆缝﹑垫 片或沉积物下面等), ),缝隙的存在使得缝 片或沉积物下面等),缝隙的存在使得缝 隙内的溶液中与腐蚀有关的。 隙内的溶液中与腐蚀有关的。
表面失效
金属材料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金属材料的电化学腐蚀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6e7759f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ab.png)
金属材料的电化学腐蚀行为概述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遭受腐蚀的侵害。
腐蚀是指金属在与环境介质接触时,由于电化学反应而引起金属发生失效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金属材料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包括腐蚀的原因、机理以及防控方法。
一、腐蚀的原因金属材料的腐蚀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金属本身、腐蚀介质以及金属与腐蚀介质之间的接触。
这三要素共同作用导致了腐蚀的发生。
1. 金属本身:金属是由正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的晶体结构。
正离子以金属键的形式连接在一起,而自由电子负责传导电流。
金属在腐蚀环境中,自身的电化学性质决定了其腐蚀行为的特点。
2. 腐蚀介质:腐蚀介质是指与金属直接接触的物质。
腐蚀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者固体,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对金属腐蚀起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含有氧、硫、氯等活泼元素的腐蚀介质对金属腐蚀性较大。
3. 金属与腐蚀介质的接触:金属与腐蚀介质的接触形式有三种:干接触、湿接触和涂层接触。
不同的接触方式会对腐蚀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腐蚀的机理腐蚀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电化学反应过程,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氧化还原反应和阳极溶解反应。
1. 氧化还原反应:金属在腐蚀介质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腐蚀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之一。
金属表面被氧化形成金属离子,而在其他位置则还原生成金属。
2. 阳极溶解反应:在腐蚀过程中,金属中存在着局部腐蚀区域,形成阳极和阴极两个区域。
阳极溶解是通过电子的流动使得阳极区域的金属析出并氧化溶解。
三、腐蚀的防控方法为了延长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并减少腐蚀带来的损失,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方法。
常见的防腐蚀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表面处理:通过涂层、涂漆等方式,在金属表面形成防护层,隔绝金属与腐蚀介质的接触。
常用的防护材料有油漆、涂料、涂层等。
2. 金属选择:选择具有良好耐蚀性的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镍合金等。
这些金属具有较均匀的组织结构和较好的抗腐蚀性能。
3. 电化学保护:通过外加电位、阳极保护等方法,改变金属与腐蚀介质之间的电化学反应,降低金属的腐蚀速度。
材料腐蚀失效形式与机理
![材料腐蚀失效形式与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071aa83dccbff121dd3683d0.png)
4.3 氢脆( hydrogen embrittlement)
氢脆是由于氢离子扩散到金属内部形成固溶态或金属氢化 物,导致金属韧性下降和材料变脆的现象。
氢化物的析出,破坏了晶体结构的完整性,在外加应力作 用下局部引发了裂纹,材料变脆,这与应力腐蚀开裂有点相似, 只是应力腐蚀开裂出现在金属的阳极敏感区,氢脆出现在金属 阴极敏感区,有时称为氢致应力腐蚀开裂(HISCC )。 氢脆是高强合金钢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隐患。 在核电设备中,锆包壳在高温运行时,由于吸收腐蚀反应 生成氢,形成 ZrH1.5脆性相,最终加速包壳材料的老化和脆化。
图3 - 12 不锈钢 SCC 分叉裂纹
图3 - 13 SCC 的沿晶开裂( 150 ×)
4.2 腐蚀疲劳( corrosion fatigue)
腐蚀疲劳,即腐蚀疲劳开裂,是指金属在交变载荷 和腐蚀介质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脆性断裂。
腐蚀疲劳有以下几个特点:
(1)没有疲劳极限( fatigue limit ); (2)与应力腐蚀开裂不同,纯金属只要有腐蚀介质存在, 也会发生腐蚀疲劳; (3)金属的腐蚀疲劳强度与其耐蚀性有关; (4)腐蚀疲劳裂纹大多起源于表面或凹坑,裂纹源数量 较多,腐蚀疲劳裂纹主要是穿晶,也有沿晶开裂; (5)腐蚀疲劳开裂是脆性断裂,没有宏观的塑性变形, 断口面上有腐蚀物。
3.5 晶间腐蚀(intergranular corrosion )
晶间腐蚀是金属在特定腐蚀介质中沿晶粒边界或晶界 附近发生的腐蚀,从而使晶粒间结合力遭到破损。这是一 种非常局部的腐蚀现象。 晶界上由于存在杂质元素,较活泼的金属元素的富集 或某种相的析出,会引起周围某一合金元素的贫乏,使晶 界或其毗邻狭窄区域的化学稳定性降低,同时介质对这些 区域有较大的浸蚀性,其余部位相对较小,这样便出现了 晶间腐蚀。
锰合金腐蚀机理与材料保护研究
![锰合金腐蚀机理与材料保护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7266e49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8.png)
锰合金腐蚀机理与材料保护研究锰合金是一种重要的铁基合金,在冶金、汽车制造和矿山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其在很多环境中易腐蚀,影响了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因此,研究锰合金腐蚀机理和材料保护措施对于提高其耐腐蚀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锰合金的腐蚀机理。
锰合金主要由铝、锰、硅等元素组成,主要腐蚀形式分为水物质腐蚀、大气腐蚀和化学腐蚀等。
在水物质腐蚀中,锰合金表面容易形成黑色氧化物膜,但该膜易被破坏,导致金属裸露在外,加速了腐蚀速度。
在大气腐蚀中,锰合金表面会形成一层氧化、硫化物膜,但该膜的保护性能较差,无法有效防止腐蚀发生。
而化学腐蚀主要是锰合金与酸、碱等化学物质发生反应而引起的。
针对锰合金的腐蚀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材料保护方法。
首先,通过改变锰合金的化学成分和退火处理工艺等方式,来提高其本身的耐腐蚀性能。
例如,增加锰和硅的含量可以增强其耐腐蚀性能,而适当的退火处理可以改善其晶粒结构,减少内部的应力和缺陷,从而提高其抗腐蚀性能。
其次,利用涂层技术也是一种常用的材料保护方法。
涂层可以有效地隔离金属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防止其腐蚀。
常用的涂层材料包括有机涂层和无机涂层。
有机涂层主要是通过聚合物的形成来实现对锰合金的保护,例如环氧树脂、聚乙烯、聚氯乙烯等。
无机涂层主要是以陶瓷为基础的涂层,可以通过气相沉积、离子注入等方法制备。
涂层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需求来确定,并进行合适的涂层工艺和处理工艺。
此外,表面处理也是一种常用的材料保护方法。
通过在锰合金表面形成一层致密、均匀的氧化膜,可以阻止金属与外界环境的直接接触,从而实现对锰合金的保护。
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化学处理和电化学处理。
化学处理主要是利用酸碱溶液对锰合金表面进行处理,形成氧化膜。
而电化学处理则是利用电流和电解液来形成氧化膜,在处理过程中可以控制膜厚度和成分,从而实现对锰合金的保护。
综上所述,锰合金腐蚀机理与材料保护研究对于提高锰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失效分析
![材料失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1c355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c.png)
材料失效分析一、名词解释1.缝隙腐蚀:由于金属表面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表面形成狭缝或间隙,并有介质存在时在狭缝内或近旁发生的局部腐蚀称缝隙腐蚀。
2.腐蚀疲劳:是材料在循环应力和腐蚀介质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失效形式。
3.解理断裂: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面产生的穿晶断裂,因与大理石断裂类似,故称这种断裂为解理断裂。
4.解理:一般而言,如果某种矿物的晶体,在有些方向上比较脆弱、容易“受伤”,破裂面通常就沿着脆弱的方向裂开,并且表面平整光滑,这种破裂面的性质被称为解理。
5.磨损:相互接触并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由于机械、物理和化学作用,造成物体表面材料的位移及分离,使表面形状、尺寸、组织及性能发生变化的过程。
6.冲蚀磨损:亦称浸蚀磨损,它是指流体或固体以松散的小颗粒按一定的速度和角度对材料表面进行冲击所造成的磨损。
7.粘着磨损:也称咬合(胶合)磨损或摩擦磨损。
是相对运动物体的真实接触面积上发生固相粘着,使材料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表面的一种现象8.失效:是指产品因微观结构和外观形态发生变化而不能满意地达到预定的功能。
根据其严重性,失效也可称为事件、事故或故障。
9.失效分析:通常是指对失效产品为寻找失效原因和预防措施所进行的一切技术活动,也就是研究失效现象的特征和规律,从而找出失效的模式和原因。
10.应力腐蚀:主要是金属材料在特有的合金材料环境下,由于受到应力或者特定的腐蚀性介质影响,产生的一种滞后开裂或滞后断裂的腐蚀性破坏现象。
11.氢脆:由于氢导致金属材料在低应力静载荷下的脆性断裂,也称为氢致断裂。
12.蠕变: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缓慢而连续不断地发生塑性变形的现象。
13.疲劳:材料、零件和构件在循环加载下,在某点或某些点产生局部的永久性损伤,并在一定循环次数后形成裂纹,或使裂纹进一步扩展直到完全断裂的现象。
二、单选题&三、判断题1.失效类型:初期失效、随机失效、耗损失效。
2-2汽车零部件的磨损失效、疲劳断裂失效、腐蚀失效、变形失效 - 副本
![2-2汽车零部件的磨损失效、疲劳断裂失效、腐蚀失效、变形失效 - 副本](https://img.taocdn.com/s3/m/0ab8676c0c22590103029d6d.png)
在导电溶液里,充当阳极的金属不断被腐蚀,金属不断遭到腐蚀的 同时还有电流产生。
如:Fe - 2e → Fe2+ 2H + 2e → H2 ↑
阳极反应 阴极反应
其他腐蚀失效机理
异类电极电池 析氢腐蚀
浓差腐蚀电池 燃气腐蚀
微电池
第四节 汽车零件的腐蚀失效
高强度材料的疲劳扩展区小,而
瞬时断裂区大,塑性材料则相反
第三节 汽车零件的疲劳断裂失效
疲劳扩展区与瞬时断裂区所占面积的大小与材料 性质及所受应力水平有关。
疲劳断裂因载荷类型不同,其断口形态也不一样。 载荷的类型、应力集中和名义应力的大小对疲劳断口 宏观形态的影响如下表。
第三节 汽车零件的疲劳断裂失效
载荷类型
各种类型疲劳断口宏观特征
低名义应力
小应力集中.
大应力集中
高名义应力
小应力集中.
大应力集中
拉伸或单向弯曲
双向弯曲
旋转弯曲
第三节 汽车零件的疲劳断裂失效
4.提高汽车零件抗疲劳断裂的方法
延缓疲劳裂纹萌生时间 降低疲劳裂纹扩展的速率 提高疲劳裂纹门槛值△k长度
强化表面 控制不均匀滑移
细化材料晶粒 避免应力集中
热处理
提高纯洁度 夹杂物尺寸小
止裂孔法
表面完整性
扩孔清除法
刮磨修理法
疲劳裂纹不扩展(稳定)的最高应 力强度因子幅
第四节 汽车零件的腐蚀失效
1.腐蚀失效的类型及特点
定义: 零件受周围介质作用而引起的损坏 。
按金属与介质的作用性质
按腐蚀破坏形式
第四节 汽车零件的腐蚀失效
化学腐蚀:金属表面与介质发生化学作用引起,特点是 腐蚀过程中无电流的产生。
材料失效分析范文
![材料失效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a43164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8e.png)
材料失效分析范文材料失效分析是指对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遭受失效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材料失效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物质损失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进行材料失效分析对于材料的开发、设计、制造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失效形式和原因两个方面进行材料失效分析的介绍。
一、失效形式在材料失效分析中,我们首先需要关注材料失效的形式。
常见的材料失效形式包括以下几种:1.疲劳失效:材料在长期的受力状态下出现裂纹,并最终导致断裂。
疲劳失效主要发生在循环加载的材料中,如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2.腐蚀失效:材料与介质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失效。
腐蚀失效主要包括普通腐蚀、应力腐蚀和腐蚀疲劳等。
3.磨损失效:是指材料表面由于摩擦、冲蚀或研磨等作用而逐渐损耗,最终导致功能丧失。
4.弹性失效:材料在长期受力状态下出现塑性变形,超过其弹性极限并导致失效。
5.热失效:材料在高温环境下发生相变、膨胀或氧化等物理和化学变化,导致失效。
二、失效原因材料失效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不合理:材料的失效可能是由于设计上的问题引起的。
例如,材料在设计时未能考虑到受力状态、环境因素或负荷变化等情况。
2.质量问题:材料的质量问题也是导致失效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材料制造过程中存在工艺不合理、材料本身存在缺陷或杂质等问题。
3.介质环境:材料失效可能与工作介质的性质和环境有关。
例如,介质的腐蚀性、温度、湿度等因素可能引发材料的腐蚀或热失效。
4.使用条件:材料的使用条件也是导致失效的一个关键因素。
例如,材料受到过大的负荷、频繁的振动或温度变化等情况可能导致失效。
5.维护不当: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不当可能导致失效。
例如,材料的拆卸、安装、维修或保养不规范可能造成材料的损伤或失效。
三、失效分析方法对于材料失效的分析,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步骤和方法:1.收集失效样品:通过现场调查和样品采集等方式,获得失效的材料样品。
2.失效分析:利用显微镜、扫描电镜等仪器对失效样品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失效的表面形貌、组织结构等信息。
球铁奥氏体晶界腐蚀
![球铁奥氏体晶界腐蚀](https://img.taocdn.com/s3/m/76a310f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2.png)
球铁奥氏体晶界腐蚀球铁奥氏体晶界腐蚀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腐蚀现象,对金属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球铁材料中,奥氏体晶界的腐蚀是一种严重的腐蚀形式,容易导致材料的破坏和失效。
球铁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然而,由于球铁的晶界存在缺陷和杂质,使得晶界成为腐蚀的薄弱环节。
球铁奥氏体晶界的腐蚀主要是由于晶界处的阳极和阴极反应差异引起的。
晶界处的阳极反应速率高于阴极反应速率,从而导致了晶界的腐蚀。
球铁奥氏体晶界腐蚀的机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于晶界处的局部缺陷引起的腐蚀,另一种是由于晶界处的化学成分差异引起的腐蚀。
对于前一种机理,晶界处存在的缺陷会导致晶界处的局部腐蚀,从而加速晶界的腐蚀。
对于后一种机理,晶界处的化学成分差异会导致晶界处的电位差异,从而引起晶界的腐蚀。
球铁奥氏体晶界的腐蚀对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首先,晶界的腐蚀会导致材料的强度和韧性下降,从而降低了材料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其次,晶界的腐蚀会导致材料的疲劳寿命缩短,从而降低了材料的使用寿命。
此外,晶界的腐蚀还会导致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增加,从而降低了材料的表面质量和光洁度。
为了减轻球铁奥氏体晶界的腐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优化球铁的化学成分,减少晶界处的化学成分差异,从而降低晶界的腐蚀。
二是采取适当的热处理工艺,提高球铁的晶界结构和晶界强度,增强晶界的抗腐蚀能力。
三是采取防护措施,如涂层、镀层等,形成保护层,减少晶界的腐蚀。
球铁奥氏体晶界腐蚀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腐蚀现象,对球铁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造成了严重影响。
通过优化材料的化学成分、改善晶界结构和采取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晶界的腐蚀,提高球铁材料的抗腐蚀能力和使用寿命。
这对于保障工程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和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腐蚀损失巨大
1937年美国壳牌公司 (Shell Company) 推算出,世界 每年因腐蚀造成的金属材料损失至少1亿吨以上腐蚀损失 占各国GDP的2 - 4%。
我国腐蚀损失更惊人
据 2002年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中国工业和自然 环境腐蚀问题的调查和对策 》的统计,我国当年因腐蚀 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0 亿元。2013 年7月, 某 院士说仅海洋腐蚀引起的经济损失,我国每年就超过1.5 万亿元人民币。
M+ +Cl-→ MCl ( 点蚀坑内)
MCl +H2O →MOH +H+ Cl-(点蚀坑外)
金属表面不均匀性,如划痕、凹陷、夹杂物等,往往是点 蚀的源点,介质中卤素离子和氧化剂(如溶解氧)同时存在时 容易发生点蚀,故氧化性氯化物如CuCl 2 、FeCl3 等是强烈的 点蚀剂。 钝化金属如 不锈钢、表面镀层金属 较易发生点蚀坑, 蚀坑小而深。 典型的点腐蚀形貌如图3-6 、图3-7 所示。
腐蚀机理和形式
2.1 腐蚀机理(corrosion mechanism)
腐蚀是指材料与环境发生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所造成 的破坏(DIN 50900- 2002)。 按腐蚀反应机理,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是指反应前后无电子转移,原子价数不发生增 减 , 即反应过程没有电流的产生。 电化学腐蚀是材料表面与环境介质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引 起的破坏。其特点是在腐蚀过程中有电流的产生, 反应前后 包含了电子转移、原子价数发生增减,这是典型的电化学反 应。
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
3.1 均匀腐蚀
均匀腐蚀是最普遍的腐蚀形式。 它是腐蚀介质均匀抵达 金属的各个表面上发生电化学反应, 宏观上表现为均匀减薄, 是典型的小阴极、大阳极 的腐蚀破坏形式。 电极反应 阳极 : Fe → Fen+ + ne ( 溶解) 阴极: : H2O +0.5O2 +2e → 2OH反应:Fe2+ +2OH- → Fe(OH)2 4Fe(OH)2 + 2H2O +O2 → 4Fe(OH)3 进一步反应: Fe2+→ Fe3++e Fe3++3H2O → Fe(OH)3 +3H+ H+ + H+ → H2 ↑
4.3 氢脆( hydrogen embrittlement)
氢脆是由于氢离子扩散到金属内部形成固溶态或金属氢化 物,导致金属韧性下降和材料变脆的现象。
氢化物的析出,破坏了晶体结构的完整性,在外加应力作 用下局部引发了裂纹,材料变脆,这与应力腐蚀开裂有点相似, 只是应力腐蚀开裂出现在金属的阳极敏感区,氢脆出现在金属 阴极敏感区,有时称为氢致应力腐蚀开裂(HISCC )。 氢脆是高强合金钢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隐患。 在核电设备中,锆包壳在高温运行时,由于吸收腐蚀反应 生成氢,形成 ZrH1.5脆性相,最终加速包壳材料的老化和脆化。
图3 - 1 电化学腐蚀反应
图3 - 2 是均匀腐蚀的圆杆形貌
金属在大气中的腐蚀、高压蒸汽管的高温氧化等均属 于均匀腐蚀。 解决方法:可以通过表面涂耐蚀涂层或镀层、缓蚀剂、 阴极保护、合理的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等加以防止。
3.2 电偶腐蚀 (galvanic corrosion)
电偶腐蚀,也称接触腐蚀或异金属间腐蚀。 当电解质溶液中有两种金属接触时,由于氧浓差效应,电 极电位较负的贱金属成为阳极, 较高的贵金属成为阴极,构成 了腐蚀电池,贵金属受到了保护,这种现象叫电偶腐蚀。其电 极反应与均匀腐蚀基本相同。
3.4 点腐蚀(pitting corrosion)
点腐蚀(点蚀)也叫孔蚀。它与缝隙腐蚀一样,是一种非 常局部的腐蚀形式, 与Cl-、F-等卤素离子有关 。它是一种 自催化过程,小孔内金属发生溶解,使孔内H+ 浓度增加, 虽 不发生氧的还原反应 ,但与小孔毗邻的表面,发生了氧的阴 极还原反应,使小孔可以迅速沿深度方向扩展。因而,点蚀 最具破坏性,隐蔽性强,在有Cl- 存在的介质中最易发生点蚀。 它的反应式与缝隙反应类似,反应过程如下:
3.3 缝隙腐蚀(crevice corrosion )
在腐蚀介质中,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固体形成了 缝隙,宽度仅几十到几百个微米,电解质溶液进入了缝隙, 但又保持了溶液的停滞状态,由于缝隙表面和缝隙内部存在 氧的浓差,从而 形成了 腐蚀电池,见图3-5。而且,缝隙内 因活性阴离子移迁进去增多,使浸蚀性加剧,产生了缝隙腐 蚀。垢下腐蚀就是缝隙腐蚀的一种。 电极反应 阳极:M+ +Cl-→ MCl ( 缝隙内 ) MCl+H2O → MOH +H+ Cl- 阴极:H2O +0.5O2 +2e → 2OH- (缝隙外)
有些金属对SCC 很敏感,一开始就受到拉应力如热应力、 冷加工、热加工等残余应力。当总应力超过某个临界应力值, 在腐蚀环境下就发生应力腐蚀开裂,产生裂纹、甚至断裂。 裂纹的起源点往往是点蚀或腐蚀小孔的底部。裂纹扩展 有沿晶界、穿晶或混合型三种。主裂纹通常垂直于主应力, 并伴有分叉裂纹,裂纹扩展速度极快。断口呈脆断特征。图 3-12 、图3-13是不锈钢SCC的裂纹形态。 在含氯离子的介质中,奥氏体不锈钢热交换器、蒸发器及 管道最易发生应力腐蚀开裂。 防止应力腐蚀开裂的方法 (1 )将外加应力控制在临界开裂应力之下; (2 )更换用对环境应力腐蚀开裂不敏感的材料; (3 )电化学保护; (4 )缓蚀剂。
(a) 形成机制
( b )缝隙腐蚀原理
图3- 5缝隙腐蚀机理
缝隙内作为阳极加速腐蚀,缝隙外作为阴极腐蚀较微。 随着缝隙内阴离子浓度和酸度增大,缝隙腐蚀扩展,最终留 下月牙型腐蚀形态(图3-4a )。
缝隙腐蚀常发生在螺帽下、垫圈接触的法兰里面、搭接 接头、以及表面沉积物底部等部位。
解决和预防缝隙腐蚀的措施 (1 )合理设计结构型式; (2 )正确选材(普通 304 、316不锈钢易发生缝隙腐蚀); (3 )电化学保护; (4 )应用缓蚀剂(一定量的磷酸盐、铬酸盐等;对钢、铜、 锌等的保护有效)。
材料的腐蚀失效形式与机理
某某某
腐蚀的危害性
腐蚀机理和形式 主要 内容
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 应力作用下的腐蚀 苛性腐蚀(碱脆)
腐蚀的危害性
基本概况
所有材料都会与周围的环境介质发生相互作用, 故腐蚀问题遍及各行各业,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 国防工业等等。 凡有金属使用的地方,就有各种类型的腐蚀问题。 尤其在工业生产中,因介质性质使腐蚀变得更为重。 腐蚀使完好的金属设备局部泄漏,导致报废,甚至 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危害性极大。 因此,腐蚀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并应解 决的工程技术难题。
发生晶间腐蚀后,金属的外形尺寸几乎不变,大多数 仍保持金属光泽,但金属的强度和延性大大下降,冷弯后 表面出现裂纹,严重者还失去金属的光泽性。
对晶间腐蚀敏感部位腐蚀后进行断面金相分析,可以发现 晶界或毗邻区域发生了局部腐蚀甚至晶粒脱落,腐蚀沿晶界 发展,推进较为均匀。图3-10 、图3-11是典型的晶间腐蚀形 态。 在紧靠焊缝处的二边,发生了几个晶粒宽度的狭条状晶 热区,尤其在焊接接头 热影响区,由于晶界区贫铬出现了晶间腐蚀倾向。 在有色金属铝中,含少量的铁在晶界沉淀就会引起晶间 腐蚀;高强度铝合金因CuAl 2 化合物沉淀而强化,但在贫铜 和邻近金属间显著的电位差会导致晶间腐蚀。
图3 - 12 不锈钢 SCC 分叉裂纹
图3 - 13 SCC 的沿晶开裂( 150 ×)
4.2 腐蚀疲劳( corrosion fatigue)
腐蚀疲劳,即腐蚀疲劳开裂,是指金属在交变载荷 和腐蚀介质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脆性断裂。
腐蚀疲劳有以下几个特点:
(1)没有疲劳极限( fatigue limit ); (2)与应力腐蚀开裂不同,纯金属只要有腐蚀介质存在, 也会发生腐蚀疲劳; (3)金属的腐蚀疲劳强度与其耐蚀性有关; (4)腐蚀疲劳裂纹大多起源于表面或凹坑,裂纹源数量 较多,腐蚀疲劳裂纹主要是穿晶,也有沿晶开裂; (5)腐蚀疲劳开裂是脆性断裂,没有宏观的塑性变形, 断口面上有腐蚀物。
例如,碳钢管板与钛管间就会构成电偶腐蚀( 图3-3) : 阳极 :Fe → Fe2++2e 阴极 :1/2O2 +H2O+2e → 2OH- 反应 : Fe2+ +2OH- → Fe(OH)2 4Fe(OH)2 + 2H2O +O2 → 4Fe(OH)3 进一步反应: 3Fe2++4H2O → Fe3O4 +8H++2e Fe2++ → Fe3++e Fe3++3H O → Fe(OH) +3H+
钛材
碳钢
图 3-3 钛材与碳钢的电极电位序
图3-4 不同金属间的电极电位序(海水)
析氢反应 :2H++2e → 2H 不同的金属材料之间的组合在工程中常常不可避免,发 生电偶腐蚀比较普遍。例如,钢制泵轴、阀杆与石墨垫料接 触处,钢受到了电偶腐蚀;换热器管子与铸铁、钢制管板的 接触处,管板被加速腐蚀。 不同金属在海水中的电极电位排序如图3-4所示。 利用金属间的电极电位差及其电偶腐蚀原理,可以通过 对贱金属与有用金属部件进行配对,以牺牲贱金属阳极来达 到保护阴极材料。例如,表面喷铝、镀锌的金属部件就是成 功应用的实例。 解决和预防电偶腐蚀的措施 (1 )设计大阳极、小阴极的电偶组合或尽量让电偶序中 位臵靠近的材料放在一起; (2 )表面涂层; (3 )阴极保护,如外加电流、或者牺牲阳极块。
图3 -7 TP312 不锈钢点蚀形貌
图3-8 不锈钢在 NaCl 中的点腐蚀
图3-9 是另一种不锈钢(SUS317 ) 在有Cl- 溶液介质中浸泡形成点腐蚀的 另一形貌。
解决和预防点腐蚀的措施
图3-9 SUS317 在含有Cl - 水溶液 中浸泡形成的点蚀坑
(1)改善介质条件,降低 Cl-含量; (2 )选用耐点腐蚀的合金材料,如双相钢; (3 )钝化材料表面,提高钝化稳定性; (4 )阴极保护,使不锈钢处于稳定钝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