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三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金秋时节
时间总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当夏日的暑气渐渐消散,轻风中悄悄夹杂一丝凉气,秋便再一次降临人间。秋,是美妙的交响乐;秋,是果子压枝的芬芳;秋,是微雨沾衣的清新;秋,是万山红叶的热烈。秋是一首美妙的诗,凌空的大雁是它飘逸的诗行;秋是一幅绝佳的画作,金色的田野是它纯净的底色……
秋闪现在诗人的妙笔下,铺陈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飘洒在绵绵的雨丝中, 回响在秋虫的歌声里。秋是属于游子的,他们的乡愁让秋变得凝重;秋是属于孩童的,他们的笑声让秋变得欢乐;秋是属于农人的,他们的劳作让秋变得丰硕…… 在秋天里,赏秋色、觅秋迹、吃秋果、感秋情,也别有一番滋味。
本组课文中,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本单元的内容无论是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有描写秋景的,有描写秋天的声音的,有描写秋雨的,这些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都表达了对秋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既是对借助图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经验等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的回顾,也是在此基础上的延展和提升,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逐步做到迁移运用。习作要求是“学习写日记”,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初步学习积累习作的素材,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一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在理解、朗读、背诵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语言感受力,并指导学生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二是有意识地提前布置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象,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且在仿写练习时有内容可写,有情感可发。
A教材分析
4古诗三首
文本分析:
《山行》一诗写的是诗人杜牧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
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 “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
《赠刘景文》通过描绘秋末冬初“荷尽、菊残、橙黄橘绿”的景致,既赞美
了秋天,也突出了菊花、橘树傲霜凌寒的坚贞气概,间接表达了诗人苏轼对友人
刘景文的敬佩和勉励之情。苏轼这首诗融写景、咏物、赞人为一体,借物喻人,赞颂刘景文的品格和节操。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秋末冬初的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
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古诗的教案设计,要注重朗读、想象和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意味和意境的美好。同时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字词、诗意的方法, 感悟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了解到“诗以言情,诗以言志”,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丰富文化底蕴。
教学目标:
1.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首古诗,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描绘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径、斜” 2个生字,会写“寒、径、斜、霜”4个生字。
2.通过观察图片,看注释,查字典,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等方法,推测、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理解诗句中“远上” “斜” “生处”“坐”“爱
“于”的意思,进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宴点把握
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引导学生形成单元整体印象,从单元整体学习目标过渡到课文学习。
导语:同学们,说到“秋天”,你们的脑海里会浮现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表达后,出示“秋天之景”图片)看来你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慧眼,真棒!大家看哪,天高云淡、枫叶似火是斑斓的“秋”,谷物飘香、瓜果遍地是丰收的“秋”,秋风萧瑟、草木凋零是清冷的“秋”,大雁南飞、秋虫唧唧是别离的“秋”……。我们每个人对“秋”都有不同的发现和感受,秋天真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要踏上一个新的单元学习之旅,主题就是“迷人的秋”。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吟诵秋天的诗歌,描绘秋天的画卷,感知秋天的气息, 聆听秋天的声音,从而感受到秋天的美好。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学会一项新的语文阅读技能,那就是了解并运用多种方法去理解词语的意思。现在,就让我们穿越回古代,一起去看看古人眼里的秋天吧!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三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情境。
3.课件出示《山行》。齐读诗歌,理解诗题。
预设:“山行”就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谁在山中行走?(诗人杜牧。)
、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指名学生介绍作者。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有诗文集《樊川文集》传世。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练、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他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合称为“小李杜”。
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课件出示阅读交流的要求。
(1)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