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动力电池系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功率与功率密度
(1)功率:电池在一定放电制度下,单位时间内输出 的能量。单位W或kW。 (2)功率密度: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电池输出的功率, 也称为比功率,单位W/kg或W/L。
电动汽车,质量比能量影响电动汽车的整车质量和 续驶里程,体积比能量影响电池的布置空间。 比功率是评价电池及电池包是否满足电动汽车加速 和爬坡能力的重要指标。
第4章 动力电池系统
• 4.1 动力电池简介 • 4.2 锂离子动力电池 • 4.3 其他电池 • 4.4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 • 4.5 动力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 4.6 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与回收
4.1 动力电池简介
4.1.1 动力电池的基本结构 电池:化学能→直流电能,直流电能→化学能
电池的组成部分
2、容量:电池在一定的放电条件下所能放出的电量,用 C表示,单位A.h或mA.h
(1)理论容量:计算得出,是电池容量的最大极 限值。 (2)额定容量:也叫标称容量,是验收电池质量 的重要技术指标。 (3)实际容量:在实际工作中,放出的电量。
3、内阻
(1)放电时,端电压低于电动势和开路电压;充电 时,端电压高于电动势和开路电压。 (2)内阻越小越好。 (3)电池内阻不是常数。包括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
造成锂离子电池容量衰退的主要原因:
(1)正极材料的溶解 (2)正极材料的相变化 (3)电解液的分解 (4)过充电造成的容量损失 (5)自放电 (6)SEI界面膜的形成 (7)集流体的腐蚀
4.2.4 电性能
1、充放电特性
(1)两段式充电:第一阶段,恒流限压;第二阶段, 恒压限流。 (2)从电动汽车实际应用的角度看,恒流时间越长, 充电时间越短,更有利于应用。 (3)要防止电池过放电,避免对电池造成不可逆损 害。
4.2.2 工作原理
锂离子浓差电池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图
备注:锂电池与锂离子电池
锂电池 (Lithium Battery,
简写成LB)
锂一次电池 (又称锂原电 池, Primary
LB)
锂二次电池 (又称锂可充 电电池,
Rechargeable
4.提出了碳包覆解决磷酸铁锂(LiFePO4)正极 材料的导电性问题,为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的 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锂离子电池的商品化
1990年日本SONY公司正式推出LiCoO2/石墨这种锂离子 电池,该电池成功的利用能可逆脱嵌锂的碳材料替代金属 锂作为负极,克服了锂二次电池循环寿命低、安全性差的 缺点,锂离子电池得以商品化。标志着电池工业的一次革 命。
锂离子电池区别于锂电池
【早期的锂电池】
锂离子电池(Li-ion Batteries)是锂电池发展而来。所 以在介绍之前,先介绍锂电池。举例来讲,以前照相机里 用的扣式电池就属于锂电池。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是二氧化 锰或亚硫酰氯,负极是锂。电池组装完成后电池即有电压, 不需充电。这种电池也可以充电,但循环性能不好,在充放 电循环过程中,容易形成锂结晶,造成电池内部短路,所以 一般情况下这种电池是禁止充电的。
由于他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他于1971年被电化学会授予 青年作家奖,于2004年被授予电池研究奖,并且被推举 为会员。
锂离子电池的产生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Sony公司 提出者
层状结构的石墨 负极
锂离子电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正极
锂与过渡金属的 复合氧化物
120-150Wh/kg 比能量 是普通镍镉电池
的2-3倍
电压 高达3.6V
目前所说的锂离子电池通常为锂二次电池。
“摇椅式电池”
20世纪80年代初,M.B.Armond首次提出用嵌锂化合物代替二次锂 电池中金属锂负极的构想。在新的系统中,正极和负极材料均采用锂离 子嵌入/脱嵌材料。
当对电池进行充电时,正极的含锂化合物有锂离子脱出,锂离子经过电 解液运动到负极。负极的炭材料呈层状结构,它有很多微孔,到达负极 的锂离子嵌入到碳层的微孔中,嵌入的锂离子越多,充电容量越高。当 对电池进行放电时(即我们使用电池的过程),嵌在负极碳层中的锂离 子脱出,又运动回正极。回正极的锂离子越多,放电容量越高。我们通 常所说的电池容量指的就是放电容量。
60-120 30-50 110-160 100-130
300-500 200-300 500- 300-500 2000
1.25 低
30%
2
3.6
3.6
高
非常低
低
5%
10% ~10%
4.2.3 失效机理
理想:除了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嵌入和脱出外,不 发生其他副反应,不出现锂离子的不可逆消耗。 实际:每时每刻都有副反应存在,也有活性物质的 不可逆消耗,如电解液分解、活性物质溶解、金属 锂沉积等,只是程度不同。
几种蓄电池的种类及外形。
图2-11 蓄电池的类型
4.1.2 动力电池的基本参数 1、端电压和电动势
(1)端电压:动力电池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位差。 (2)开路电压:没有负载情况下的端电压。 (3)负载电压:接上负载后处于放电状态下的电压。 又称工作电压。 (4)终止电压:电池充放电结束时的电压,分为充电 终止电压和放电终止电压。 (5)电动势(E):组成电池的两个电极的平衡电极 电位之差。
1.1977年,首次发现并提出石墨嵌锂化合物作 为二次电池的电极材料。在此基础上,于1980 年首次提出“摇椅式电池”(RockingChair Batteries)概念,成功解决了锂负极材料的安 全性问题。
2.1978年,首次提出了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应用 于锂电池。
3.1996年,提出离子液体电解质材料应用于染 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2)根据所用电解质材料不同:液态锂离子电池(LIB) 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LIP)。
2、优点:
(1)工作电压高 (2)比能量高 (3)循环寿命长 (4)自放电小 (5)无记忆效应 (6)环保性高
输出电压高
能量密度高
安全,循环性好
锂离子电池 优点
自放电率小 快速充放电 充电效率高
无环境污染,绿色电池
4、能量与能量密度
(1)能量:电池在一定放电制度下所能释放出的电能。 单位W.h或kW.h。 (2)理论能量(W0):电池的理论容量与其电动势的 乘积。 (3)实际能量(W):电池放电时实际输出的能量。 (4)能量密度: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电池所输出的 能量,也称为比能量,分为质量比能量和体积比能量。
6、荷电状态:SOC (1)描述电池的剩余电量。 (2)值为:剩余电量与相同条件下额定容量的比值。 (3)是相对量,一般用百分比的方式表示,SOC取值 为:0≤SOC ≤100% 。
7、放电深度:DOD,是放电容量与额定容量之比的百分数。
8、循环使用寿命 (1)电池充电和放电一次为一个循环。 (2)按一定测试标准,当电池容量降到某一规定值, (一般规定为额定值的80%)以前,电池经历的充放电 循环总次数。 (3)是评价电池寿命性能的重要指标。
【锂离子电池:炭材料锂电池】
后来,日本索尼公司发明了以炭材料为负极,以含锂的 化合物作正极的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没有金属锂存在, 只有锂离子,这就是锂离子电池。当对电池进行充电时,电 池的正极上有锂离子生成,生成的锂离子经过电解液运动到 负极。而作为负极的碳呈层状结构,它有很多微孔,达到负 极的锂离子就嵌入到碳层的微孔中,嵌入的锂离子越多,充 电容量越高。同样,当对电池进行放电时(即我们使用电池 的过程),嵌在负极碳层中的锂离子脱出,又运动回正极。 回正极的锂离子越多,放电容量越高。
正极活性物质 负极活性物质 电解质 隔膜 外壳及导电栅 汇流柱 极柱 安全阀
铅蓄电池的结构
图6-6 单体铅蓄电池的结构 1—单格电池 2—盖 3—负极接线柱 4—电解液加入口 5—外壳 6—电极连接板 7—负极板 8—隔板 9—正极板 10—沉淀物存储槽 11—外隔板 12—极板连接板
13—单格电池正极接线柱 14—单格电池负极接线柱 15—活性物质
4.1.3 动力电池的分类
1、按电解液种类分
(1)碱性电池:电解质主要为KOH水溶液。 (2)酸性电池:电解质主要为H2SO4水溶液。 (3)中性电池:电解质主要为盐溶液。 (4)有机电解液电池:以有机溶液为介质。
2、按工作性质和储存方式分
(1)一次电池:即原电池,不能再充电使用的电池, 如:锌-锰干电池、锌-汞电池、锂电池。 (2)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如:铅酸电池、镉-镍 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 (3)燃料电池:又称“连续电池”,即将活性物质连 续注入电池,使其连续放电的电池。如:氢-氧燃料电 池。 (4)储备电池:又称“激活电池”,使用前临时注入 电解液或用其它方法使电池激活。如:镁-氯化银电池。
LB)
锂一次电池发展史
当前 70年代
Li-MnO2、Li-CuO、Li-SOCl2、 Li-SO2、Li-Ag2CrO4等
多种材料应用于锂一次电池
手表、计算器、植入式医疗设备
锂一次电池商品化
60年代的能源危机
锂一次电池大发展
20世纪50年代
开始锂一次电池的研究
锂二次电池的产生
循环100次形成的锂枝晶图
在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处于从正极→ 负极→正极的运动状态。这就像一把摇椅,摇椅的两端 为电池的两极,而锂离子就在摇椅两端来回运动。人们 把这种电化学储能体系形象地称为“摇椅式电池” (Rocking-chair Cell)。
M. Armand
Armand教授是锂离子电池的奠基人之一, 是国际学术和产业界公认的、在电池领域具有 原始创新成果的电池专家。Armand教授主要原 创性学术贡献有:
在商业化锂一次电池的同时,人们发现许多层状无机硫族化 合物可以同碱金属发生可逆反应,这样的化合物统称为嵌入化合物。 在嵌入化合物基础上,锂二次电池诞生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1970年埃克森公司的M.S.Whittingham利用Li-TiS体系,制成首个锂 电池。但由于其枝晶所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而未能成功实现商品化。
3、按电池所用正、负材料分
(1)锌系列电池 (2)镍系列电池 (3)铅系列电池 (4)锂系列电池 (5)二氧化锰系列电池 (6)空气(氧气)系列电池
4.2 锂离子动力电池
4.2.1 概述
1、分类
(1)根据正极材料不同:钴酸锂锂离子电池、锰酸锂 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和三原材料锂离子 电池。
9、自放电率 (1)在没有负荷的条件下自身放电。 (2)用单位时间(月或年)内电池容量下降的百分数表 示。
10、输出效率
(1)常用容量效率和能量效率表示。 (2)通常,能量效率为55%-85%,容量效率为65%95% 。 (3)对电动汽车,能量效率比容量效率更重要。
11、抗滥用能力:对非正常使用情况的容忍程度。
锂离子电池特点
与镍镉(Ni/Cd)、镍氢(Ni/MH)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特点如下:
重量能量密度 (Wh/kg)
循环寿命 (至初始容量
80%) 单体额定电压(V)
过充承受能力
月自放电率 (室温)
镍镉电池 45-80 1500
1.25 中等 20%
镍氢电池 铅酸电池 锂离子 聚合物锂 电池 离子电池
12、成本 (1)一般以电池单位容量或能量的成本表示。 (2)单位为:元/(A.h)或元/(kW.h)。
13、放电制度:电池放电时所规定各项条件。
(1)放电电流:放电时电流的大小,通常用放电率表 示,即放电时的速率,有时率和倍率两种。 时率:以放电时间(h)表示的放电速率,即以一定 的放电电流放完额定容量所需的时间(h),常用C/n表 示。 倍率:在规定时间内放出其额定容量所输出的电流值。 数值上等于额定容量的倍数。如:3C放电。 (2)放电终止电压:放电时,电压下降到不宜再继续 放电的最低工作电压。
Manley Stanley Whittingham
1941 年 出 生 , 于 牛 津 大 学 BA (1964), MA (1967), 和 DrPhil(1968)学位,目前就职于宾汉姆顿大学。Dr. Whittingham 是 发 明 嵌 入 式 锂 离 子 电 池 重 要 人 物 , 在 与 Exxon公司合作制成首个锂电池之后,他又发现水热合成 法能够用于电极材料的制备,这种方法目前被拥有磷酸铁 锂专利的独家使用权的Phostech公司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