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启蒙课程,给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一片广阔天地。

而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科学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

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引导他们理解、认识、探索、发现,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增长能力。

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到科学知识,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所以,我就如何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谈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探究作为一种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它的教学过程也是从科学研究的方法借鉴而来的。

科学家的研究是从发现问题开始,探究性学习也是从指导学生发现探究的问题开始。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从教材和学生特点出发,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不断造成学生的“认识冲突——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知识。

因此,教师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开发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想办法创设一个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可以创设知识关
联性情境,温故而知新;可以创设相关的实物性情境,睹物而生疑;可以创设神奇的现象性情境,好奇而探究;可以创设有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性情境,以教师的核心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总之,无论怎样创设情境,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该以激发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欲望为目的,既要简捷实用,更要效果明显,最好的情境,应该是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情境,能引出学生心中疑问的情境,为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探究问题做准备。

例如在教学《热空气》时,你们见过上升的气球吗?它是什么气球?接着教师出示一只气球,向学生提出问题,这只气球能升入高空中吗?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有的认为可以,有的说不能高升。

这时教师就要指出这只气球里面装的不是氢气,所以不能上升,你能有什么办法使它上升呢?当学生顿生疑念时,通过用酒精灯给气球上方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实验,气球便升起,再次要求学生思考气球为什么升起来了?恰当的问题情境,推动学生去观察、思考,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随之萌发,从而自觉参与学习,主动探究问题。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学习情境中,产生主动提问题的欲望,形成很想提问题的学习情绪。

2发现问题,诱导探究
我们要培养学生不断的进行探索,就得从提出问题开始,透过这个问题,也就是作为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目标。

只有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了问题,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才会很高。

所以让学
生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

只有学生自己选定的问题,学生才有极大的兴趣去进行研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

”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大多是不敢提问题,不会提问题。

因此老师一是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二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具良好的问题环境,让学生有问题可提。

学生一开始提问题可能会出现所提的问题漫无边际,没有真对性,提不到点子上或者是问题太多,难度太大等等。

这些都是正常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大都能根据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提出相应的较恰当的问题并能对问题的结论有一定的猜想。

例如:教学《鱼》一课。

教师将几条不同形状的金鱼和鲤鱼出示给学生并让学生玩一玩、看一看后,再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问题。

有的问“鱼为什么会生活在水中?”“鱼为什么会游泳?”,还有的问“鱼身上为什么会有鳞?”“鱼为什么会不停地喝水?”等等许多有趣的问题。

其实解决了这些问题,就完成了这一课的主要的教学任务。

3设计实验,探究过程
小学生对实验最感兴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成为爱好和兴趣,以致发展为惊人的勤奋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实验操作不仅有利于儿童更好地获得知识,而且对提高诸方面的技能和
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善于探索的良好习惯都有极为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愉快的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望,而合作交流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兴趣的诱发并不是空洞的说教,在教学中,要尽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唤起心理效应,激发求知欲。

例如,空气是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让学生做一个小实验:把一根小蜡烛点燃,固定在盛有一层水的水槽里,然后将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蜡烛点燃了一会儿后就熄灭了,烧杯里的水面上升了一截。

这个小实验就说明了空气中至少有两类气体,一类是能够帮助燃烧的,另一类是不能够帮助燃烧的。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认识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对科学课程的教学,教师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运用理论与实践,具体与抽象相统一的教学原则,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主动去探索新知识。

学生的实验不能搭花架,走过场,要体现科学课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师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实验感受,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让每一次实验都能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利用课外的时间,联系生活实际,自己开动脑筋,自己动手操作,不断探索,从而在自己主动探究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科学评价,激发探究热情
要注意关注学生的评价。

一提到评价,老师们往往会联想到考查、考试。

其实对学生的评价涉及到许多方面,考查、考试只是一个很小
的方面。

在科学课的标准中,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作了详细的叙述。

标准中强调“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因此,科学课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他们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的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对观察、实验中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质疑、交流、评议等能力的提高;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等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这些方面都是评价学生的重要方面,这是单纯以一纸试卷所不能体现的。

只有注重了过程的评价,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另外,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不只是考试这一种形式。

例如:在平时为学生建立一个成长的纪录本,及时记录学生的各种变化,从发展变化的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成绩。

通过实验竞赛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完成一定的自然环境、自然事物或自然现象等的考察研究,撰写考察报告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等等。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让教师、学生、家长甚至社会成员参与。

总之,应重视学生的评价,应有一个公正、科学评价,激发探究热情,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探究的内容应由简单到复杂;探究的程序应由只包括部分要素的不完整探究逐步过渡到包括所有要素的完整探究;教师
的引导应由强逐渐减弱。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直接探索者、构建者和发现者。

教师的作用应该是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而不能“越位”。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并引导他们寻找对策,使学生的探究尽可能获得成功。

同时,由于教师在以前也没搞过“科学探究”,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理论,要多参加教研培训,积极学习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