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回填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3.基坑周边环境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监测。
4.地下水位变化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实时监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主要承重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3个点,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建筑物四角及主要受力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2个点,共计不少于8个观测点。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点:根据支护结构形式及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4.地下水位观测点:在基坑周围均匀布置,数量根据基坑大小及设计要求确定。
七、观测周期及频率
1.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
2.倾斜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年进行一次观测。
1.掌握建筑物及地基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2.分析沉降原因,为调整施工方案和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3.为建筑物后期使用和维护提供基础数据。
三、观测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2.全站仪测量法:采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倾斜观测。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观测。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观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3个,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在建筑物四角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2个,共计不少于观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进行总结,形成观测总结报告。
本沉降观测检测方案旨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建筑物使用安全,观测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观测方案。在观测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观测工作的合法合规。
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为了监测基坑周围建筑的沉降情况,需要制定一个观测方案,下面是一个较为完整的观测方案,以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1.监测区域划分:根据基坑周围建筑的布局和相关要求,确定监测区域的边界和重点监测区域。
2.建立测点网格:确定监测区域内合适的测点位置,按照规定的间距建立测点网格。
网格的密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
3.建立参考基准:确立监测的参考基准,可以选择周围没有重大建筑活动且地质条件稳定的区域作为参考。
4.安装测点设备:在确定的测点位置上,安装测点设备。
测点设备可以包括传感器仪器、测量杆、标尺等。
5.测点设备校准:在安装设备前,对测点设备进行校准以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
6.监测频率和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的频率和时间,可以选择每天、每周、每月进行观测,以及白天或夜间进行观测。
7.数据采集和记录:在每次观测时,对测点设备的数据进行采集,并记录下来。
可以使用数据采集仪器和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记录。
8.数据分析和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使用专业的软件或算法进行数据分析,以得到沉降情况的具体数值和变化趋势。
9.报告和沟通:根据观测数据,及时撰写监测报告,并向相关部门和设计、施工方进行沟通和汇报,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10.监测措施:根据观测数据的结果,确定基坑周围建筑的沉降情况是否达到安全限值,如有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监测措施,如加固、支护等。
11.回顾和总结:在工程结束后,进行观测方案的回顾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以上是一个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的大致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方案的细节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操作人员的资质和相关设备的质量,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基坑水平位移与沉降监测方案
基坑水平位移与沉降监测方案1.概况1.1 工程概况这个项目是一项大型的建筑工程,旨在建造一座现代化的大楼。
该建筑将包括商业和住宅用途,是当地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 基坑概况该项目需要进行基坑开挖,以便为建筑物的地基做好准备工作。
基坑的深度将达到20米左右,需要进行支护工作以确保工人的安全。
1.3 工程地质概况该项目的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土质较软,需要采取特殊的施工方法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和监测工作,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1.4 环境概况该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周围有许多居民和商业企业,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来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进行噪音、粉尘和污水处理等工作,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基坑支护及施工方案为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我们采取了多种支护措施,包括钢支撑、混凝土墙和土钉墙等。
此外,我们还采用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如挖孔桩、土钉墙和钻孔灌注桩等,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我们还将采取噪音、粉尘和污水处理等措施,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监测目的、范围、依据、原则及监测内容3.1 监测目的:本次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对环境影响的评估。
3.2 监测范围:本次监测的范围包括公司生产厂区及周边区域,主要监测点包括废水排放口、废气排放口、噪声等。
3.3 监测依据:本次监测的依据主要包括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公司环境保护标准以及国家环境监测标准等。
3.4 编制原则:本次监测的编制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可比性等原则。
同时,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将采用多种监测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等。
以上是本次监测的目的、范围、依据、原则及监测内容的简要介绍。
我们将严格按照以上要求进行监测,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5 监测内容64、基坑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要求汇总表75、监测方法5.1 水平位移观测:水平位移观测是指对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等进行水平位移监测。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待打印)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待打印)
在工程监测中,沉降观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工程
地基的沉降情况,从而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介绍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包括观测方法、仪器设备、观测点设置、数据处理等内容。
1. 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一般采用水准仪法和全站仪法两种方法进行。
水准仪法适用于平面小
面积的场地,全站仪法适用于大面积地域,且具有较高的精度。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进行沉降观测。
2. 仪器设备
进行沉降观测需要使用水准仪、全站仪、测量杆等仪器设备。
对于高要求的沉
降观测,应选择精确度高、稳定性好的仪器设备,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点设置
在选择观测点时,应根据工程地基的实际情况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观测
点的设置应覆盖整个工程地基区域,保证对工程地基沉降情况的全面监测。
4. 数据处理
在沉降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分析。
通过数
据处理,可以得到工程地基的沉降速率、趋势等关键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结语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是工程监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观测方法和
数据处理,能够有效监测工程地基的沉降情况。
在实际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沉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提供保障。
基坑回填沉降观测方案
广深港客运专线ZH-3 标段深圳北站站房范围内基坑回填沉降观测实施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二局广深港客运专线ZH-3 标项目部二○一○年一月站房范围内基坑回填沉降监测方案1.观测目的站房范围内地铁五号线、新区大道、平南铁路既有线、平南铁路新线、平南铁路便线基坑回填除保证施工质量外,回填完成后应进行沉降动态监测,根据沉降监测数据,分析基坑回填土的沉降对上部结构物的影响。
为保证后续施工的结构物的质量和安全,对站房范围内的基坑回填制定本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2.工程概况深圳北站位于深圳市龙华镇,是深圳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地铁五号线,平南铁路新线、平南铁路既有线、平南铁路便线东西向横穿站房,新区大道南北向穿过站房(如下图)。
留站房范围平面布置图观测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3. 1)组织机构(沉降观测工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跨越时间较长,需要各方面组织协调、严格的测试制度和责任到人的人员配置才能完成。
为了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拟定整个项目由金罡总工任总体技术负责人,由廖泽元、刘洪权作为分项技术负责人,其中刘洪权担任专职测量对队长,共同完成本项目的各项任务。
为本项目设个组,即一、二、三工区观测组,各负其责,在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3 置管理下分别开展现场测试、数据分析及报告编写工作。
(2)观测组分组情况及设备配置组号人员监测范围线路长( m)仪器设备1杨武、叶国昌、熊飞DK97+172~DK98+3351163天宝 DiNi0.3数字水准仪2杨勇、姜力川、李松DK98+335~DK100+6202285数天宝 DiNi0.3字水准仪3钟科峰、唐小宏、李冰DK100+620~DK104+5003880数天宝 DiNi0.3字水准仪(3)人员职责①第一组杨武任组长,负责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上报;仪器的日常维护及检校。
其他人员现场测试。
②第二组杨勇任组长,负责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上报;仪器的日常维护及检校。
③第三组钟科峰任组长,负责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上报;仪器的日常维护及检校。
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高层建筑和地下工程项目不断涌现,而基坑边坡沉降是这些工程项目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可以帮助工程师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
本文针对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于工程师们在实际项目中能够合理、准确地进行观测工作。
1.观测方法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方法主要包括定点法、集中法和连续法。
其中,定点法是指选取特定位置的标志物进行测量,适用于较小规模的基坑工程;集中法是指在基坑周边设置多个观测点,进行统一的监测管理,适用于中等规模的基坑工程;连续法是指通过连续监测系统对基坑周边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适用于大型基坑工程。
在实际项目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2.观测设备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设备主要包括测距仪、水准仪、GPS等。
其中,测距仪用于测量标志物的位移变化;水准仪用于测量地面高程变化;GPS用于实现定位和测量控制点的坐标。
在采购观测设备时,需要选择品质优良、准确可靠的产品,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观测频率4.观测内容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地面高程变化、标志物位移变化等。
具体来说,观测应包括基坑周边的固定点和控制点,在不同时间段内进行测量,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
观测数据应进行分析比对,及时掌握基坑边坡的沉降情况。
5.数据处理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数据需要进行科学处理和分析,在确保数据准确的前提下,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录入、数据校核、数据计算、数据分析等,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出基坑边坡沉降的具体情况,为工程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6.报告编制三、总结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是工程项目管理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观测工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预防事故,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
本文对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可以为工程师们在实际项目中提供参考。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观测方法和设备,严格执行观测方案,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终达到确保工程项目安全的目的。
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背景在基坑开挖和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土壤会受到挖掘和施工荷载的作用,此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和变形,对基坑和建筑物稳定性产生影响。
因此,对基坑边坡沉降进行观测和评估,是保证基坑和建筑物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
观测方案应该根据工程情况,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建筑形式、荷载类型和工程周期等因素,设计适合的观测方案,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参数基坑边坡沉降观测参数包括:•沉降量•沉降速率•沉降变形模态•垂直位移•水平位移•旋转位移观测参数应该根据工程情况进行选择和确定,同时结合地质勘探数据和工程设计,分析和预测地下水位变化、固结沉降等因素对基坑边坡沉降的影响。
观测设备基坑边坡沉降观测设备包括自动水准仪、测斜仪、水准面仪、位移监测系统等。
这些设备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并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变形趋势,为基坑边坡的安全稳定提供保障。
观测方案数据采集基坑边坡沉降观测应该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数据采集操作。
观测过程中应遵循以下步骤:1.确定观测点的位置,根据地质特征、工程设计和观测参数需求,选择合适的观测点位。
2.安装观测设备,确保设备安全、牢固、稳定,同时保证与地面和周边环境的隔离。
3.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建立数据记录表格,进行观测记录。
数据处理与分析基于观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判断沉降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2.预测边坡沉降的变形趋势和规律,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基坑和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3.确定基坑边坡沉降区域和范围,以便采取监测和加固措施。
总结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是确保基坑和建筑物安全稳定的一个重要手段。
本文从观测参数、观测设备、观测方案和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提出一些基本的观测方案建议。
但是,具体方案需要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详细设计和方案优化。
基坑监测中沉降观测方法简析
基坑监测中沉降观测方法简析摘要:基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勘察、设计、施工、监测等诸多环节,其中,沉降观测是基坑工程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基坑工程施工中,沉降观测是监测围护结构及周边环境变化的主要手段。
沉降观测是一项周期性的工作,它不仅能够有效地为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也为基坑周边环境及工程本身提供必要的监测数据,对保证基坑工程安全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坑监测;沉降观测;基准点沉降观测是基坑监测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沉降观测可以及时了解基坑周围的土层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并进行处理,为工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保证基坑工程安全可靠地进行,沉降观测必须按规定的观测周期进行,并严格执行观测记录制度。
一、工程案例某大型建筑工程位于市区繁华地段,在对其进行基坑开挖时,为确保施工安全及周边环境安全,需对该建筑工程基坑进行实时监测。
该基坑总面积为13500㎡,基础采用桩基础,设计桩径为600 mm,桩间距为2m,桩长约26m。
在施工过程中,其基坑深度约为8m。
为了确保基坑安全,需对其进行实时监测。
在对其进行沉降监测时,需要确保监测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及工作责任心,确保沉降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
对该工程进行监测时,需按照相关要求及技术标准完成相关工作。
首先需要对监测所用仪器进行检测。
测量仪器是进行沉降观测的基础,因此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测量仪器在使用前须经过严格检验,并对其性能、精度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
在确定其满足要求后才可使用。
其次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在对沉降观测工作进行之前,需确定该工程所用的观测点位及测量仪器的安装位置。
同时还应明确观测点的埋设深度及精度要求。
最后还应做好沉降观测记录及整理工作。
二、基坑监测中沉降观测的基本原则(一)沉降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地质条件、建筑物类型、施工特点等因素确定。
对于建在软弱地基上的建筑,沉降观测点应布置在基坑边坡较低的部位。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一、背景介绍基坑工程是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常见项目,为了保证基坑的稳定和安全,进行沉降观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沉降观测旨在监测基坑四周地面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沉降异常,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二、观测目标1.监测基坑施工前后地面的沉降情况。
2.发现并记录基坑施工期间可能导致沉降的因素。
3.提供数据参考,评估和优化基坑工程设计。
三、观测内容1.建立观测控制点:在基坑周边区域设置稳定的观测控制点,定期进行高程、平面测量,并记录与基准点的变化。
2.监测沉降井:沉降井是一种常用的观测沉降的设备,沉降井设置在基坑地面周围固定位置,通过观察沉降井插入的测量管与地面之间的高差变化,得出沉降情况。
3.监测测量管:在基坑边缘设置多个钢筋混凝土立管,通过测量管内的测点位置变化,监测周围土体的沉降情况。
4.观测地下水位:设置地下水位观测点,定期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基坑周围土体的沉降有一定的关联,能够辅助评估基坑施工过程中土体的变化情况。
四、观测方法1.建立起点:在基坑周边选择适宜的点位,进行高程测量,建立起点控制标志物,将其作为测量的基准点。
2.定期测量:根据工期安排,在工程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不同阶段,定期进行测量观测。
观测频率视基坑施工情况而定,通常为每两周至一个月测量一次。
3.测量方法:使用全站仪进行高程测量与平面测量,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地下水位测量。
4.数据记录: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观测记录表中,包括观测时间、观测点位、测量数值等信息。
5.数据处理与分析:将测得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比不同时间点的测量结果,计算出各个观测点的沉降量,并绘制沉降曲线图。
五、观测异常处理1.对于出现异常的观测点,及时停止施工并进行检查,找出产生异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2.检查施工工艺和材料,排除施工因素导致的异常。
3.如发现地下水位异常变化,应及时对水源进行调查,是否与近期的污水排放、地下管道施工等有关。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引言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工程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地基沉降变形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针对沉降观测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探讨。
二、施工前准备1. 测点设置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需要合理设置观测测点,测点的选取应考虑到工程的重要部位、地基状况以及可能出现沉降的区域。
测点设置应满足工程实际需求,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2. 仪器校准在开始观测前,需要对使用的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观测方法1. 采用全站仪观测沉降观测常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全站仪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水平、垂直测量,同时具有数据记录和实时监测功能。
2. 定期观测沉降观测应定期进行,通常可以选择每周、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以监测沉降变形的趋势和速率。
四、数据处理1. 数据录入观测得到的数据应及时录入计算机中,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2.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采用数学模型等方法,评估地基沉降变形的情况,为工程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五、结果展示1. 数据报告根据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详细的数据报告,将沉降观测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工程人员。
2. 常规汇总定期对观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常规的沉降观测报告,以便于工程管理和决策。
六、总结与建议通过科学合理的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可以及时监测地基沉降变形情况,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建议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具体情况细化施工方案,并不断优化观测方法,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前言。
基坑工程是城市建设中常见的工程类型,其施工过程中,基坑沉降是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
合理的沉降观测方案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基坑沉降情况,还可以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因此,本文将就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1. 观测点设置。
在进行基坑沉降观测时,首先需要确定观测点的设置。
一般来说,应选择在基坑周边范围内,分布均匀的地点进行观测,以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监测基坑的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设置应考虑基坑的大小、周边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2. 观测方法选择。
基坑沉降的观测方法有多种,包括测量法、遥感法、地面变形法等。
在选择观测方法时,需要根据基坑的具体情况和监测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观测,以获取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
3. 观测频次确定。
观测频次的确定是基坑沉降观测中的关键环节。
一般来说,观测频次应根据基坑的施工进度、地质条件、监测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在基坑施工初期,观测频次可以适当增加,以及时发现问题;而在基坑施工后期,观测频次可以适当减少,以节约成本。
4. 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
观测数据的分析与报告编制是基坑沉降观测的最后一步。
在获取观测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结论并编制观测报告。
观测报告应包括观测数据的详细情况、分析结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内容,以便工程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基坑沉降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结语。
基坑沉降观测是基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观测方案能够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因此,在进行基坑沉降观测时,需要充分考虑观测点设置、观测方法选择、观测频次确定以及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观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希望本文所述的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能够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沉降观测及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一、测区概略1、地理地点待建的秦皇岛恒大城位于秦皇岛市火车站北侧,本次波及沉降观察及基坑变形监测建筑物为:5#、6#地块(6#地块1、2标;5#地块、6#地块3、4标)拟建的住所及商业建筑,该标段位于规划北港大街南侧,迎宾北路由标段中间穿过。
项目工程为剪力墙构造,桩筏、筏板基础,一般为地下2层,地上5—49 层。
该项目由荆州市晴川建筑设计院有限企业设计,恒大地产企业秦皇岛恒大城房地产开发有限企业投资建设,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依照设计要求,本工程按国家规范,在施工及使用时期均进行沉降观察。
本次沉降观察工程范围主要包含住所及配套工程。
基坑监测部分指依据设计图纸要求需要进行基坑监测部分。
二、工作任务恒大城5#、6#地块3、4标段建筑沉降观察详细状况以下表所示:楼号布点个建筑层数观察层数总监测次数数1#±0、3、6、9、12、15、18、21、24、≥1 3次63327、29、31、332#±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3# 6 33 ±0、3、6、9、12、15、18、21、24、≥13次27、29、31、334#±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5#±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6#±0、3、6、9、12、15、18、21、24、628≥11次26、287#±0、3、6、9、12、15、18、21、24、628≥11次26、288#±0、3、6、9、12、15、18、21、24、628≥11次26、289#±0、3、6、9、12、15、18、21、24、628≥11次26、2810#±0、3、6、9、12、15、18、21、24、628≥11次26、2811#±0、3、6、9、12、15、18、21、24、628≥11次26、2812#±0、3、6、9、12、15、18、21、24、631≥12次27、29、3113#±0、3、6、9、12、15、18、21、24、631≥12次27、29、3114# 6 33 ±0、3、6、9、12、15、18、21、24、≥13次27、29、31、3315#±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16#±0、3、6、9、12、14、16、18、20620≥9次17#±0、3、6、9、12、14、16、18、20620≥9次18#±0、3、6、9、12、14、16、18、20620≥9次19#±0、3、6、9、12、15、18、21、24、631≥12次27、29、3120#±0、3、6、9、12、15、18、21、24、631≥12次27、29、3121#±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22#±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23#±0、4、8、12、16、20、24、27、30、647≥15次33、36、39、41、45、4724#±0、4、8、12、16、20、24、27、30、647≥15次33、36、39、41、45、4725# 6 49 ±0、4、8、12、16、20、24、27、30、≥16次33、36、39、41、45、47、4926#±0、4、8、12、16、20、24、27、30、649≥16次33、36、39、41、45、47、4927#±0、4、8、12、16、20、24、27、30、649≥16次33、36、39、41、45、47、4928#±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29#±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30#±0、3、6、9、12、15、18、21、24、631≥12次27、29、3131#±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32#±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33#±0、3、6、9、12、15、18、21、24、631≥12次27、29、3134#±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35#±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36# 6 31 ±0、3、6、9、12、15、18、21、24、≥12次27、29、3112#南185±0、2、4、5≥4次商业19#南185±0、2、4、5≥4次商业23#南215±0、2、4、5≥4次商业30#北135±0、2、4、5≥4次商业36#南205±0、2、4、5≥4次商业少儿园73±0、2、3≥3次综合楼74±0、2、4≥3次共计32042 7按《规范》要求建筑物沉降观察点建点后,从±0开始进行两次丈量,并取各点两次高程中数作为该点的初始高程,构造封顶前按上表设计的次数监测;完工前按封顶后间隔1个月、2个月、完工前;完工后第一年监测 3次数;第二年监测2次。
工程施工周边沉降观测方案
工程施工周边沉降观测方案一、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和深基坑工程日益增多,工程施工周边环境的保护和安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在进行工程施工过程中,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确保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旨在探讨工程施工周边沉降观测的方案,以供相关工程参考。
二、观测目的1. 确保工程施工期间周边建筑物的安全,防止因施工引起的沉降变形过大导致建筑物损坏。
2. 掌握工程施工过程中周边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为施工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
3. 提前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为采取措施提供预警。
4. 积累沉降观测数据,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三、观测依据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3. 相关设计文件和图纸4. 工程施工周边环境调查资料四、观测内容1. 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2. 周边地下管线的沉降观测3. 周边道路的沉降观测4. 施工现场本身的沉降观测五、观测方法1. 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确保观测精度。
2. 采用铟合金尺作为水准尺,提高观测的稳定性。
3. 采用自动化观测系统,提高观测效率。
4. 采用连续观测方法,掌握实时沉降情况。
六、观测步骤1. 在施工前,对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进行初始观测,获取基准数据。
2. 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设定的观测周期进行定期观测,记录沉降数据。
3. 当发现异常沉降情况时,及时进行加密观测,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4. 施工结束后,对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进行最终观测,评估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七、观测人员及设备1. 观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技能培训,熟悉观测仪器的操作和维护。
2. 配备精密水准仪、铟合金尺、自动化观测系统等先进设备,确保观测精度。
八、数据处理与分析1. 观测数据应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进行处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对观测数据进行定期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基坑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基坑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基坑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如下:
1. 选址原则:观测点应选在基坑四周及附近区域,覆盖整个基坑的沉降情况。
同时考虑场地条件,尽量选择坚实、平稳的地面。
2. 观测点数量:根据基坑的大小和形状确定观测点的数量。
通常情况下,基坑较大且形状复杂时,观测点数量应增加。
3. 观测点的位置:观测点应避免在施工区域和可能受到较大振动的地方设置,以免对测量结果产生干扰。
4. 观测点的布局:观测点应均匀分布在基坑周围,目的是能够较全面地观测到基坑沉降的情况。
5. 观测点的距离: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应合理确定,以确保能够有效观测到基坑不同位置的沉降情况。
一般来说,观测点的间距应在基坑最大直径的2~3倍左右。
6. 观测点的深度:观测点的深度应根据基坑的设计深度确定。
通常情况下,观测点的深度应超过基坑顶部土层的深度。
7. 观测点的设置方式:观测点可以通过钢筋粘结固定、预埋点固定或定向土钉的方式设置。
8. 观测仪器和设备:观测仪器和设备的选择应考虑到观测点设
置的深度和要求的精度。
通常情况下,使用测量水准仪、变形仪等设备进行观测。
9. 观测频率:观测频率应根据基坑的施工进度确定。
一般来说,在基坑施工初期,观测频率可以较高,以后逐渐减少。
10. 数据处理与分析:观测数据应及时处理和分析,以评估基
坑沉降的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观测结果应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达到要求。
备注:以上仅为基坑沉降观测点布置和要求的一般原则,具体的布置和要求还需结合具体工程情况进行确定。
主体沉降观测方案
**项目沉降观测方案编制人:_____________ 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编制日期:**年**月**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观测目的 (1)三、观测依据 (1)四、主要技术指标 (1)五、观测范围及项目 (2)六、观测仪器设备及人员 (2)七、观测要求及点位布设 (3)八、观测方法 (5)九、观测频率 (5)十、所需要的配合工作 (6)十一、基准点及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6)十二、安全文明施测 (6)附录A、单位资质概况 (9)附录B、观测单位人员证书 (9)附录C、仪器设备计量校准证书 (9)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项目2、建设地点:**3、建筑物概况:4、结构使用年限:5、建设单位:**6、设计单位:**二、观测目的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建筑物在施工期间以及后续各个阶段的沉降状态和工作情况,并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建筑物动态沉降数据,以便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使各方能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三、观测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5、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四、主要技术指标1、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中规定和设计、施工文件要求,变形观测的观测精度定为二级,即变形观测点的观测精度:沉降观测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5mm,以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2、观测网的观测限差表4.1 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及其适用范围表4.2 水准测量的仪器型号和标尺的类型表4.3 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m)注:1在室内作业时,视线高度不受本表的限制;2当采用光学水准仪时,观测要求应满足表中各项要求。
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点说明书
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点说明书一、目的与意义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是对深基坑施工中的支护结构和周围环境进行监测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支护结构的沉降、位移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同时为优化施工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二、观测点布设为全面掌握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沉降情况,需要在支护结构的代表性位置设置观测点。
观测点的布设应考虑支护结构的形状、规模、地质条件等因素,并遵循以下原则:1. 观测点应设置在支护结构的顶部和侧壁;2. 观测点应均匀分布在基坑周边,并考虑地质条件的变化;3. 观测点应设置在基坑周边环境的关键部位,如建筑物、道路等。
三、观测周期与频次为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根据施工进度和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合理确定观测周期和频次。
一般情况下,在基坑开挖前应进行初始观测,开挖过程中应每2-3天观测一次,开挖完成后应每周观测一次。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增加观测频次。
四、数据分析与处理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是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的重要环节。
应将观测数据与支护结构的设计参数进行对比,评估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如发现异常沉降、位移等参数,应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应对观测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为后续施工提供决策依据。
五、异常处理与预警在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强监测频次、增设临时支撑、回填土方等。
如情况严重,应立即停止施工,撤离人员,并及时报警。
同时,应定期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设定预警值,一旦达到或超过预警值,应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可通过现场警示、短信、电话等方式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
六、监测报告编制为便于记录和追溯,每次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后都应编制相应的监测报告。
监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观测点布设图、观测数据表、数据分析与处理结果、异常处理措施、预警信息等。
监测报告的编制应遵循准确、客观、及时的原则,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归档保存。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沉降观测目的和原理1.沉降观测目的沉降观测的目的是监测基坑主体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变形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程安全和稳定。
2.沉降观测原理沉降观测通过在基坑主体上设置水平基准点,测量基准点沉降的高差,根据沉降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观测设备和工具1.观测设备(1)水平仪:用于测量基准点的沉降高差。
(2)经纬仪:用于确定基准点的坐标位置。
(3)GPS定位仪:用于测量基准点的纵向和横向位移。
2.观测工具(1)量程尺:用于测量沉降点的高差。
(2)水平尺:用于调平水平仪和经纬仪。
三、观测点的选择和设置1.观测点选择观测点应选择在基坑主体的四个角和中心位置处,以全面反映基坑沉降情况。
2.观测点设置(1)确定基准点:在基坑主体中心位置选取一个稳定的基准点,进行固定设置,作为测量的基准。
(2)设置观测点:在基坑主体的四个角和中心位置处,以基准点为参照点,测量其高差,并记录下来。
四、观测方法和流程1.观测前准备(1)确定观测周期:根据工程条件和要求,确定每次观测的时间间隔。
(2)清理观测点:在进行观测前,清理观测点及周围环境,确保观测点的稳定性和可读性。
2.观测方法(1)调平水平仪:在基准点处设置水平仪,通过调平水平仪,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测量高差:使用量程尺在观测点处测量高差,记录下来。
(3)测量坐标位置:使用经纬仪和GPS定位仪,对基准点和观测点进行坐标测量,并记录下来。
3.观测流程(1)每次观测前,先调平水平仪和经纬仪。
(2)开始观测后,先测量基准点的高差,再测量观测点的高差。
(3)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判断。
五、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1.数据处理(1)收集观测数据,并整理记录。
(2)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和变形速率。
2.数据分析(1)根据观测数据分析沉降量和变形速率的变化趋势。
(2)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措施。
六、观测报告和总结1.观测报告每次观测完成后,编写观测报告,包括观测数据、沉降量和变形速率的分析结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背景
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土地利用日益增多,工程建设项目的密集开展导致地基沉
降问题日益凸显。
为保障工程质量及周边环境安全,沉降观测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施工目的
本专项施工方案旨在对工程施工区域内的地表沉降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
掌握地表变形情况,为工程安全施工提供数据支撑。
三、施工方案
1. 测点布设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地质特征,合理布设观测测点,保证测点分布均匀、覆盖
面广。
2. 仪器选择
选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沉降仪器,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频次
制定合理的观测频次,一般选择每天定时观测一次,突发情况下可随时增加观
测频次。
4. 数据处理
观测数据需及时上传至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分析,定期制作观测报告,做好数据
备份与归档工作。
四、施工流程
1.勘察测量
2.测点布设
3.仪器调试
4.数据采集
5.数据传输与处理
五、质量控制
1.严格遵守观测操作规程
2.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检定
3.观测数据交叉验证
六、安全措施
1.观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
2.观测场地需设置警示标志
3.遇到雷雨等恶劣气象情况需及时撤离
七、验收标准
1.观测数据准确,符合规定精度要求
2.观测报告清晰明了,数据可靠
3.施工过程中无影响观测的意外事件发生
结语
沉降观测是保障工程安全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重要保障。
沉降观测工程施工方案模板
沉降观测工程施工方案模板1. 项目背景本工程以确保建筑物或结构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目的,进行沉降观测工程。
通过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建筑物或结构物出现的沉降情况,保障建筑物或结构物的安全使用。
2. 工程内容(1)安装沉降观测设备:在需要监测的建筑物或结构物周边确定监测点位,选择合适的沉降观测设备,并进行安装调试。
(2)数据采集与监测:对已安装的沉降观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测,实时记录建筑物或结构物的沉降情况。
(3)数据分析和报告: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定期生成沉降观测报告,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3. 施工方案(1)前期准备:确定监测点位,购买和调试沉降监测设备,准备相关施工人员和工具。
(2)安装沉降观测设备:按照设计要求,在监测点位进行沉降观测设备的安装,确保设备安装牢固且稳定。
(3)数据采集与监测:进行沉降观测设备的电气连接和数据采集系统的调试,确保数据能够稳定采集,并确保设备运行稳定。
(4)数据分析和报告: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及时生成沉降观测报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安全与环保(1)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戴好安全防护用品,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施工现场必须保持整洁,杜绝乱堆乱放现象,确保施工环境整洁与安全。
(3)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节约用水和用电,减少环境污染。
5. 质量与验收(1)施工人员必须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
(2)对已安装的沉降观测设备进行测试,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并保证数据采集准确无误。
(3)验收:由项目负责人进行验收,确认沉降观测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6. 施工进度(1)前期准备:计划完成时间 3 天。
(2)安装沉降观测设备:计划完成时间 5 天。
(3)数据采集与监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备调试,保证设备运行正常。
(4)数据分析和报告: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及时生成沉降观测报告。
7. 经济指标本工程总投资为 xxx 元,其中包括设备购置费、人工费、材料费、管理费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深港客运专线ZH-3标段深圳北站站房范围内基坑回填沉降观测实施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二局广深港客运专线ZH-3标项目部二○一○年一月站房范围内基坑回填沉降监测方案1.观测目的站房范围内地铁五号线、新区大道、平南铁路既有线、平南铁路新线、平南铁路便线基坑回填除保证施工质量外,回填完成后应进行沉降动态监测,根据沉降监测数据,分析基坑回填土的沉降对上部结构物的影响。
为保证后续施工的结构物的质量和安全,对站房范围内的基坑回填制定本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2.工程概况深圳北站位于深圳市龙华镇,是深圳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地铁五号线,平南铁路新线、平南铁路既有线、平南铁路便线东西向横穿站房,新区大道南北向穿过站房(如下图)。
站房范围平面布置图3.观测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1)组织机构沉降观测工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跨越时间较长,需要各方面组织协调、严格的测试制度和责任到人的人员配置才能完成。
为了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拟定整个项目由金罡总工任总体技术负责人,由廖泽元、刘洪权作为分项技术负责人,其中刘洪权担任专职测量对队长,共同完成本项目的各项任务。
为本项目设置3个组,即一、二、三工区观测组,各负其责,在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管理下分别开展现场测试、数据分析及报告编写工作。
(2)观测组分组情况及设备配置(3)人员职责①第一组杨武任组长,负责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上报;仪器的日常维护及检校。
其他人员现场测试。
②第二组杨勇任组长,负责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上报;仪器的日常维护及检校。
③第三组钟科峰任组长,负责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上报;仪器的日常维护及检校。
(4)设备选用3.4监测的范围以站房范围内基坑回填土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包括地铁五号线基坑,平南铁路新线基坑、平南铁路既有线基坑、平南铁路便线基坑和新区大道基坑。
4.沉降变形测量4.1沉降观测技术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9);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3.《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5. 我单位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及量测设备。
4.2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本线沉降变形测量按二等规定执行,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如下表: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4.3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4.3.1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基坑回填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二等的要求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用分级布网等精度观测逐级控制的方法布设。
4.3.2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4.4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观测点三类,其布设按下列要求:1) 基准点。
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基准点使用全线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CPI 、CPII 和二等水准点,增设时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执行。
基准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3.1.1的规定。
2) 工作基点。
要求埋设在稳定区域,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
工作基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 左右时,可基本保证基坑回填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3) 沉降变形点。
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
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注:1-盖;2-砖;3-素土;4-贫混凝土;图 3.3.1基准点标石埋设图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
4)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5)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检测。
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
为了验证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
本次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6个月进行1次,尽可能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
在区域沉降地区应每3个月进行1次复测。
4.5测量工作具体要求(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对线下工程变形点的观测必须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严禁采用支水准路线或中视法,水准路线经过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数量不得少于两个。
(2)应使用DS05级及以上的电子水准仪,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检定期内。
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
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应根据仪器的提示进行重测。
(3)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
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二等水准有关要求执行。
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5 m,前后视距累积差≤6.0 m,视线高度≥0.5m,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 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0.01mm。
(4)观测时,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①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②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5)每一测段必须为偶数测站结束。
(6)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并进行仪器预热。
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尽量避免视线被遮挡,要求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仪器需装遮光罩。
(7)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
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
(8)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2.5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
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
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确保水准尺垂直。
(9)当相邻观测周期的沉降量超过限差或出现反弹时,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
(10)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
(11)元件保护要求①各工程项目部应成立专门小组,进行元器件的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②元件埋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观测箱内。
③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
④元器件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识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
基坑回填过程中,派专人负责监督观测断面的填筑。
5.基坑回填沉降变形观测方法5.1基坑回填沉降变形观测设置原则基坑回填沉降变形观测以基坑面沉降观测为主,应分为正线和正线范围外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观测断面类型及组成1)正线范围外:基坑两侧各设置一个沉降观测点;在基坑中线设置一个沉降观测点。
观测断面间隔40m;2)正线11m范围内:基坑两侧各设置一个沉降观测点;在基坑中线设置一个沉降观测点。
5.1.4基坑回填水准路线观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图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5.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5.2.1 沉降观测桩桩体选择Φ20mm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坑回填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监测断面设计位置,埋置深度0.3m,周边采用锚固砂浆固定,完成埋设后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图沉降观测桩埋设布置图5.2.2沉降板由底板、金属测杆(φ40mm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φ75mmPVC管)组成。
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1cm。
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
(1)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
(2)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
(3)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基坑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不大于1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
金属测杆用螺丝套扣连接,保护套管用PVC管外接头连接5.3观测技术要求(1)新区大道基坑从基坑填土开始进行沉降观测,其余基坑从回填完成开始进行沉降观测,填筑完成后应有不少于3个月的观测期。
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2)沉降观测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
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基坑填筑质量;基坑回填施工不能影响到观测设备。
5.4观测方法及观测精度和频次(1)沉降板观测方法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沉降板测杆顶面测点高程。
沉降板观测时应在测杆头上套一个专用的测量帽。
测量帽下部以刚好套入测杆为宜,测量帽上部以中心为一半球型的测点。
在沉降板测杆接高时应同时测量接高前后的测杆高程。
(2)沉降观测桩观测方法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沉降观测桩顶面测点高程。
(3)观测精度要求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mm,读数取位至0.1mm;(4)观测频次要求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1次/周,持续3个月。
5.5资料整理要求(1)应采用统一的路基沉降监测记录表格,做好监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
监测资料应齐全、详细、规范,符合设计要求。
所有测试数据必须真实准确,不得造假;记录必须清晰,不得涂改;测试、记录人员必须签名。
(2)所测数据必须当天及时输入电脑,分析,整理,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内保存。
(3 )按照提交资料要求及时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汇总,并按有关规定整理成册,报送项目部进行沉降分析、评估。
6.沉降分析基坑范围内上部结构施工前,应对基坑回填工程沉降作系统分析,确认工后沉降和变形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