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希望在教育
请列举个你觉得我国应该优先考虑实现的教育发展目标
请列举个你觉得我国应该优先考虑实现的教育发展目标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的发展中国家。
在这样一个国家里,发展教育事业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使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长足的进步。
优先考虑实现的教育发展目标如下:一、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
传统的应试教育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样,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的社会中才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我国的高中阶段教育虽然发展较快,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如学校布局不均衡、教师素质不高、办学条件不足等。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高中阶段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使高中阶段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还应该重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三、培养人才,促进科技创新21世纪的科技日新月异,各种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的科技素养,提高他们的创新和动手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科技竞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具备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注重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我国目前阶段的经济发展已经从过去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
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具备更多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企业的实际需求,与用人单位对接,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五、推进教育公平,消除大班额现象教育资源的不公平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改善他们的教育条件,消除大班额现象。
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家长对教育进行投资,让孩子能够在班车上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工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而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捷径。
校本研修,简单的说,就是基于学校,以教师为学习研究的主体。
在学校中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校本研修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校本研修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的。
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教师的实践反思是校本研修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修三位一体的关系。
根据校本研修的核心要素,校本研修的一般方式有:实践反思、课例分析、学习交流、专题培训、研讨对话等,围绕校本研修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研修活动方式,是提高研修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的有力保障。
同时,如何拓展校本研修的渠道、丰富校本研修内容,形成有特点的校本研修活动和方式,使校本研修贴近教师教学、针对学校实际,也是当前校本研修中值得探索的问题。
在此,谈自己肤浅的一些认识。
1、坚持科研引领校本研修,建立“科研导师制”教师职业生活的本质就是探究。
教育没有科研做底子,就是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
正如钱伟长先生所说:“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
学校要坚持科研引领研修,及时总结、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和教学行为的改变,使教师自觉养成总结反思、研究实践的习惯,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行为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形成理论与实践,教和研的有机结合,营造教育科研的氛围,真正实现“科研兴教、科研促教”。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前教师年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青年教师挑起了学校的大梁,青年教师的成长事关学校可持续发展。
他们富有朝气和活力,但缺乏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更缺乏教育科研的能力,需要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磨练来加速其专业化成长。
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
教 师 是 人 类灵 魂 的工 程 师 , 各 类 人 才 的培 育 者 。 是 长期 以来 , 大教 师 忠诚 于 党 的 教 育 事 业 , 平 凡 岗 位 广 在 上 默 默 无 闻 , 勤 耕 耘 , 献 出满 腔热 忱 和 全 部 精力 , 辛 奉 作 出 了卓 越 的 贡献 。在 共 和 国成 长 的每 一 个 历 史 时期 , 无 论 是 顺 境 还 是 逆 境 , 论 在 城 市 还是 乡 村 、 无 内地 还 是 边 疆 、 原 还 是 海 岛 , 大 教 师 始 终 坚 守 信念 , 志 不 渝 , 高 广 矢 无 怨 无 悔 ,用 自己 的劳 动 和 创 造培 育 着 祖 国的 下一 代 。 在 我 们 的教 师 队伍 中 , 生 了徐 特 立 、 玉 章 、 仿 吾 、 产 吴 成 马寅 初 、 南 翔 、 步 青 、 培 源 、 懋 征 等 德 高 望 重 的 蒋 苏 周 霍 教 育 大 家 , 现 出斯 霞 、 二 冬 、 永 刚 、 千 秋 等 一 批 涌 . 孟 方 谭 楷 模 典 范 。 大 教 师 以高 尚 的理 想 追 求 、 广 良好 的道 德 素 养 和 深厚 的学 识造 诣 , 以身 作则 , 为 世 范 , 行 为全 社 会 树 立 了榜 样 。 别 是 在 去 年 “ l ” 川 特 大 地 震 中 , 区 特 5・2 汶 灾 教 师舍 生 忘 死 , 鲜血 和 生 命践 行 了人 民教 师 的神 圣 职 用 责 ,向世 人 展示 了为 人 师表 的精 神 风 貌 和人 格 魅 力 . 赢 得 了全 社 会 的 广 泛 赞 誉 和 尊 重 。 践 证 明 , 大 教 师 是 实 广 支 师德 高 尚 、 务 精 湛 、 业 无私 奉 献 的 好 队伍 。 和 国家 党 信 任 你 们 , 民群众 敬 重 你 们 ! 们 的劳 动 和 贡 献 将 永 人 你 载共 和 国 的史 册 ! 今年是新 中国成立 6 0周 年 。 中 国 的成 立 开 启 了 新 中华 民族 历 史 的新 纪 元 , 也开 启 了 中国教 育 发 展 历 史 的 新篇 章 。0年 来 , 6 以毛 泽 东 、 小 平 、 泽 民 同志 为 核 心 邓 江
教育,祖国的希望
教育,祖国的希望教育从古至今一直被视为国家的希望和未来的基石。
教育系统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升不仅可以促进国家的经济繁荣,还可以培养出一批批有才能、有德行的优秀人才,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让我们一起探讨教育在祖国中的价值和作用。
首先,教育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靠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而这正是教育所能提供的。
教育可以提供给学生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就业市场的需求。
教育的提升可以帮助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国家的各个行业注入创新力量。
正是这些人才的贡献,推动了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其次,教育对于培养国民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可以传承和弘扬国家的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让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珍爱自己的民族。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出有文化底蕴的人才,让他们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做到端正品行,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念,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教育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不论贫富,不论出身背景,都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教育的普及可以减少因贫穷和社会地位所带来的不平等,并为社会的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增进人们对社会公正的认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最后,教育对于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也具有重要影响。
教育可以教会年轻人理解和尊重社会规则,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社会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社会。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发展,更是为了培养一批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让他们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
综上所述,教育作为祖国的希望,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还可以传承和弘扬国家的文化传统,培养出有道德修养和正确价值观的人才。
我的中国梦之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我的中国梦之民族的希望在教育一提起教育大家都会很重视这个问题,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再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也是很有历史的。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团结的民族,要是想实现共产党的最终目的和最终目标就是一定要把教育搞上去。
我国拥有13忆的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面临一个很重要而且很严峻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时我们国家的大面积还未解决温饱问题,即使在现在的21世纪,我国仍然有大面积的贫困地区。
世界各国都说,中国拥有那么庞大的人口,怎么解决粮食问题呢?我们国家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耕地资源更是缺乏,再不能扩大自己国家土地面积的基础上,只能提高粮食的亩产量,这样才能提高粮食产量。
这也就促使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制的成功,使我国水稻亩产量大大的增加,这就验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要发展科学技术就要把教育搞上去,让更多的人置身于科研工作和教育事业。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各方面发展很不均衡,基础设施还不是很完善,在教育事业上投入也不是很高。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对比,在没10000人中,中国拥有大学学历的人数是329人,二美国是3489人,日本是3254人,英国式3018人,韩国是2861人,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和科研实力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我国和发达国家在教育上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师资力量,包括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
2:教学设备,包括资金投入和学校建设。
3:应试制度。
4:教育的灵活性:我国的教育和西方相比还是有些死板。
以上几方面是我国和发达国家在教育事业上的主要差距。
以后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一个国家没有人才,就不能再国际这个大舞台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就好比说,你只能用别人淘汰的东西,学着别人做事,没有自己的发展方向。
所以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就好比一个国家的灵魂。
教育在国家创新系统中承担着知识的创新、传播和运用的重要任务。
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
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作者:刘延东来源:《云南教育·视界》2009年第09期在第2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在全国人民喜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欢庆日子里,我们隆重举行庆祝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刚才,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与会代表并合影留念,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怀和厚爱,是对全国教育战线全体同志的极大鼓励和鞭策。
借此机会,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国1600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并向60年来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和汗水的所有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各类人才的培育者。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奉献出满腔热忱和全部精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共和国成长的每一个历史时期,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内地还是边疆、高原还是海岛,广大教师始终坚守信念,矢志不渝,无怨无悔,用自己的劳动和创造培育着祖国的下一代。
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产生了徐特立、吴玉章、成仿吾、马寅初、蒋南翔、苏步青、周培源、霍懋征等德高望重的教育大家,涌现出斯霞、孟二冬、方永刚、谭千秋等一批楷模典范。
广大教师以高尚的理想追求、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深厚的学识造诣,以身作则,行为世范,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
特别是在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灾区教师舍生忘死,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向世人展示了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尊重。
实践证明,广大教师是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无私奉献的好队伍。
党和国家信任你们,人民群众敬重你们!你们的劳动和贡献将永载共和国的史册!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也开启了中国教育发展历史的新篇章。
祖国的教育孕育着未来的希望
祖国的教育孕育着未来的希望一、教育的重要性教育被认为是国家的根本,也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所在。
孟子曾说过:“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命运”。
教育不仅可以培养人才,更可以塑造一个健康、有素养的社会。
祖国的教育体系涵盖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个层次,通过不同的阶段和内容,为人们提供了广泛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这为未来的希望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二、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培养未来希望的基石。
在国内,义务教育已经成为了每个孩子的权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基础教育。
通过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孩子们可以掌握基本的素养和能力,这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础教育也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这将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有担当的人才。
三、中等教育的重要性中等教育是孩子们从儿童到青少年时期的过渡阶段。
在中学阶段,学生逐渐成长为独立思考、积极奋斗的个体。
中等教育提供了更加深入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种培养对未来的希望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创新思维,他们才能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胜任。
四、高等教育的重要性高等教育是培养未来希望的关键环节。
在大学阶段,学生进一步深化了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并开始接触更加广泛的学科领域。
高等教育培养了各个行业和领域的专业人才,他们将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骨干力量。
高等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领导能力,他们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创新驱动力和领导者。
五、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互动教育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促进。
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推动了科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而社会的发展也要求教育不断吸收新知识和适应新要求,为未来的希望提供更好的培养环境和机会。
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六、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教育改革是保障未来希望的关键举措。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教育也需要不断适应和改进。
教育改革旨在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公平和创新发展。
祖国的教育培养未来的希望
祖国的教育培养未来的希望教育是祖国培养未来的希望。
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力量,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人格,培养品质,培养未来的领导者和创新者。
一流的教育体系可以为祖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推动社会发展和繁荣。
首先,教育可以培养崭露头角的未来领导者。
国家需要有领导者来引领社会发展方向,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
通过优秀的教育系统,国家可以为年轻一代提供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成为善于思考、有领导才能的人才。
教育可以通过鼓励创新思维、培养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来培养这些未来领导者。
其次,教育是塑造人格和培养品质的重要途径。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对个体进行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的过程。
一个好的教育系统可以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宽容、正直、勇敢等良好的品质和价值观。
这些品质是未来社会的基石,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
此外,教育可以培养未来的创新者。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为了培养创新者,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科、开展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未来社会的需求做好准备。
另外,教育也是消除贫困和不平等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育可以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机会,并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教育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教育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机会均等,为每个人实现梦想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教育是祖国培养未来的希望。
通过优质的教育系统,我们可以培养出具有领导才能、品德高尚、创新思维的人才。
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塑造人格,培养品质,消除不平等和贫困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重视教育,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更多的希望。
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
【刊首语】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教育发展希望在教师,为了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12月8日,“国培计划——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江西师范大学开班仪式在南昌隆重举行,标志着50名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将参加为期十天的集中培训拉开序幕,为了及时报道学习学习和生活情况,我们每两天将编辑一期简报,供大家交流。
动态新闻12月8日上午,南昌冬雨绵绵,报告大厅暖气融融气氛高涨。
“国培计划——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江西师范大学开班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江西省厅王占铭副厅长,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赵明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江西省教育厅师资处长长侯铁军、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处处长项国雄教授以及外国语学院领导和有关教师以及参训的初中英语50名学员一同参加了开班仪式。
仪式由江西省教育厅师资处调研员邱泽忠主持。
“国培计划——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江西师范大学开班仪式江西省教育厅师资处处长侯铁军宣读了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的书面讲话。
她强调,此次培训项目规模大、模式新、要求高,希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支持工作,确保培训顺利进行取得实效。
承办院校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力求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
她希望参加此次国家级培训班的各位学员认真学习,积极思考,主动交流,刻苦钻研,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促进专业发展,在教育教学和教师培训中更好地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江西省教育厅师资处处长侯铁军宣读陈小娅副部长书面讲话江西省教育厅王占铭副厅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强调,此次培训是江西省首次承办“国培计划”,其目标明确,意义重大。
他指出,江西省中小学生规模较大,各位教师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为孩子们的辉煌未来奠基的工程,因此中小学教师的素养尤为重要。
他要求学员多读经典,直接与大师们对话,要拒绝精神垃圾,他建议参训学员名“读书读经典,理论不能丢”,并引导学生读经典。
教育发展的希望和建议
教育发展的希望和建议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培养人才、提升人民素质的关键环节。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也需要不断发展和改进。
以下是我对教育发展的希望和建议:一、注重素质教育。
传统的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单纯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希望教育能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只有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目前,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导致教育质量不高。
因此,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财政支出,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
希望教育部门能够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选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同时,要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激励更多的人从事教育工作,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教育行业。
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希望教育部门能够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在线教育、智能教育等新模式的发展,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五、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希望学校能够与企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开展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能力。
同时,企业也应积极参与教育,为学校提供资源支持和就业机会。
六、加强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高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
希望教育部门能够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的合作,共享教育资源,开展学生交流和教师培训等活动,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七、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希望教育部门能够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改善职业教育的条件,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地位。
中国教育的未来展望
中国教育的未来展望中国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庞大的人口。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
而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中国教育的未来展望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与研发创新与研发是当前的热门话题,也是未来教育的重点。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教育来培养未来的人才。
因此,在未来的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技研发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来培养,例如项目制教育、实践性课程、跨学科学习等。
而科技研发能力则需要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培养,例如开设更多的科学实验室、提供更多优质的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二、素质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因此,在未来,素质教育势必会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在素质教育中,学校应该注重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等。
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全球化教育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趋势。
在未来的教育中,全球化教育应成为重要的一环。
全球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帮助学生适应未来全球化社会的需求。
在全球化教育中,学校应该注重国际化的课程设置和交流项目。
例如开设国际化课程、组织海外游学、邀请外籍教师或学生来校交流等。
同时,学校还应该在教师培训、资源建设等方面注重国际化,让学生从小接触不同的文化和观念,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
四、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传统教育往往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编者按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
【编者按】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教育发展希望在教师。
学员们继续求知、好学、努力、奋斗的精神令我兴奋,由此看到教育的希望,国家未来。
讲师风采12月12日上午8点半整,省教育厅教研室温爱英老师给学员们带来一场生动活泼的“新目标下听力教学设计现状分析与建议”的讲座。
温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了听力教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由于新课标教材设计的大量的听力活动和听力练习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原因,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导致了它的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针对这问题,温老师分门别类的对可能出现这问题的原因作出了解答和应对方法。
温老师还提出了专门针对听力教学的建议:一是转变观念,要有课程意识;二是要了解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准确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三是要提高听力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四是教学过程要完整;五是在教学中渗透听力策略。
省教研室温爱英老师授课温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我顿悟: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听力策略,比如通过已有的信息,预测听力材料的内容,将注意力集中在生词上。
在听的过程中记录要点,复述所听的句子以及利用关键词,上下文背景知识进行归纳联想推理等。
温老师的讲座对我今后的听力教学起着引领的作用。
——摘自江西省兴国第三中学王岚培训日志听了温老师的讲座,我受益很大。
虽然我在自己的听说课堂上也注意到了由易到难,先说再听的循序渐进的程序,有时对那些听力材料进行了拓展,但是还是有很多欠缺的地方。
尤其是在听前的引导,听时的协商和听后的反馈方面。
在以后的听力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分析听的话题,在听的过程中要积极地走到学生中去观察,去了解学生听的情况,然后是做一个有效地反馈并作策略指导。
如遇到要求学生写长句的听力题时,可以分成好几步听,听关键词,先听WHO,WHAT,再听WHEN OR HOW LONG,将一个长难句的内容分开理解,这样对学生来说就容易了。
—————摘自萍乡六中晏建红培训日志在英语教学中,我很注重听力这一块,这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教育发展的希望和建议
教育发展的希望和建议教育发展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人口素质和促进社会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教育发展的希望和建议:一、加强教育公平和普及性1.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教育公平,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资源均衡。
2. 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弱势群体,如贫困家庭、留守儿童、残障儿童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3. 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确保儿童在早期接受良好的教育。
4.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的义务教育水平相当。
二、加强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1. 强化师资力量: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和提高,确保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
2. 优化课程设置: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课程与实际需求的衔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
3. 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估和监测,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4. 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传播。
三、拓展教育的多样性和选择性1. 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2. 拓展高等教育多样性:拓展高等教育多样性,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国际教育、在线教育等多样化教育形式的发展。
3. 推进学校特色发展:推进学校特色发展,鼓励学校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模式等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
4. 增加学生选择权:增加学生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和路径,促进个性化教育的发展。
四、强化教育和社会的联系和互动1. 加强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实现教育和就业的无缝衔接。
2. 加强社会参与:加强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教育中来,共同推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振兴民族希望在教育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决定因素。
要办好教育,要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建设和造就一支师德优、业务精、作风正、能够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通过这次参加一个多月的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我认为:要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重德为师,爱岗敬业,依法治学,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要在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重视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师德的制度建设和教师的师德、业务考核管理;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千方百计地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为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向沈苏玲,王生英优秀教师群体学习,学习他们站在时代前列、践履笃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学习他们爱祖国、爱人民、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崇高思想。
学习他们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
学习他们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以爱执教,刻苦钻研教学业务,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高尚师德。
学习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扎根边远贫困山区,安贫乐教,艰苦创业,为农村教育事业默默耕耘,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爱生如子,为照顾、帮助贫困学生,节衣缩食,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
象他们那样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想学生所想,忧学生所忧,象他们那样严慈相济,甘为人梯,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
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让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
中国的希望在教育
中国的希望在教育作者:苏红来源:《慈善》2015年第04期记忆中的校园,有两座教学楼——“逸夫楼”和“田家炳艺术学院”,平时上课或是遛弯儿经常见到。
当时只觉得“逸夫楼”高大气派,“田家炳艺术学院”新颖美观,对于以人名命名的教学楼也没有觉得特别,和同学说说笑笑的就过去了,从未想过去看看这楼背后的故事。
偶然的机会,当我再次看到“邵逸夫”“田家炳”这两个名字,我才了解这两位传奇人物。
中国大地上矗立着成千座以“邵逸夫”和“田家炳”命名的建筑,我母校中的建筑只是其中之一,我曾路过它,它曾陪伴我,成为我学生时代不可磨灭的印记,今日想起,便多了些感激与感动。
让我们来看看这两位老先生的慈善事迹,领略他们为中国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
邵逸夫基金会邵逸夫先生是香港著名实业家,他在1973年向香港“苏浙公学”捐款50万港元建图书馆,开启了他漫漫慈善之路的大门。
同年,邵逸夫先生在香港成立了以“协助促进教育、医疗和艺术事业的发展”为宗旨的私人慈善机构——邵逸夫基金会。
慈善的足迹邵逸夫基金会的慈善足迹可以说遍布世界各地。
自1973年开始,他便在香港尽自己的能力做慈善,渐渐地走出香港,继而走向世界。
内地:1985年,捐款1000万港元保护敦煌莫高窟壁画;2008年,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亿港元;2013年,向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1亿港元;自1985年,捐款教育领域47.5亿港元、在各地建设逸夫楼近6000座。
香港:1973年,捐款50万港元在“苏浙公学”建图书馆;1977年,出资600万港元助政府兴建香港艺术中心;1980年,捐款1.1亿港元为香港中文大学兴建逸夫学院;1984年,为香港红会捐款成立首个输血服务中心。
台湾:1999年,捐款2500万港元救助台湾9·21地震灾民;2009年,台湾8·8台风,赈灾捐款1亿新台币。
英国:1994年,向牛津大学捐赠300万英镑,成立中国研究所。
美国:在旧金山开办以他首任妻子命名的老人中心。
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
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总体规模逐步扩大,结构得到改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教师的地位待遇逐步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逐步增强。
广大教师不仅是教育战线的中坚力量,也成为现代化建设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不仅深深影响了祖国的下一代,也在整个社会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当前我国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这里,我提四点希望,与大家共勉:第一,爱岗敬业,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践行者。
忠诚敬业是成为合格人民教师的第一要素。
希望大家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培养坚定的职业操守,肩负起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把全部心血和精力奉献给祖国的下一代,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学为人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
教师要像一盏明灯,给学生以温暖和希望,照亮孩子前进的道路。
希望广大教师用真心、真情、真诚关爱学生,开启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名师和高水平教师要始终站在教学一线,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要注重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激发潜能,鼓励创造,宽容失败。
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和生活困难。
希望广大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学术造诣,形成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学术民主的胸怀,涌现出更多的教育大家和教学名师。
第三,开拓创新,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
创新是优秀教师最具时代特征的精神品格。
希望广大教师增强创新意识,把握教育规律,勇于探索,敢为人先。
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形成更加浓厚的争先创新氛围。
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措施及意义
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措施及意义1. 近年来,我国在教育领域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2. 政府鼓励农村地区兴办寄宿制学校,改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
3. 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加强职业教育,提升劳动者素质。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和教育硬件设施,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5. 推动基础教育素质提升工程,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6. 增加对中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缩小地区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7. 推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计划,提高学生学历水平,增强国家整体教育实力。
8. 增加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提高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9. 开展全民终身学习计划,倡导学习型社会,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10. 实施“双一流”大学建设工程,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培养更多高水平人才。
11.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广远程教育,拓宽学习渠道,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12. 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幼儿园建设,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13. 增加对学校安全教育的投入,提高学校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4. 推进校园体育设施建设,加强学生体质训练,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15. 促进素质教育改革,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6. 推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稳步提升。
17. 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改善贫困地区教育条件,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良好教育。
18.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19. 加强校企合作,提升职业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20. 推进大学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学科实力。
21. 建立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关注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22. 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育事业,提高教学质量。
23. 开展校园环境整治行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中国教育之希望
中国教育之希望
中国 教育之希望
不在我中国之少年,而在华夏之父母!
中国教育之根本,不在大学
也不在大师,而在千万家庭
亿万父母。
国家兴亡,父母之责。
父母兴,则中国兴;父母强,则中国强。
若中国之父母,人人好学,事事精进,则中国之少年,人人优秀,个个精英。
父母是佛菩萨,孩子定是大善人 当今中国也必定是人间天堂。
父母与人为善,亲侍双亲,以孝为先;孩子定以父母为荣,习得感恩,懂得责任。
父母仁爱,孩子必爱人!父母圣贤,孩子定明贤!父母尊天,敬地,爱人,孩子必明德,守义,克己!
父母好学,视学习为乐,孩子定尚学,以学习为乐。
父母不学习,以学习为苦,孩子定亦以学习为苦,避而逃之。
父母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孩子定身体力行,以身效仿。
父母懂教育,会教育,爱教育;孩子必成人,定成才,终成功!
中国教育的希望不在孩子,而在父母。
所有的教育离不开父母的以身作则,父母想孩子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首先自己要成为这样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希望在教育作者:暂无来源:《慈善》 2015年第4期苏红记忆中的校园,有两座教学楼——“逸夫楼”和“田家炳艺术学院”,平时上课或是遛弯儿经常见到。
当时只觉得“逸夫楼”高大气派,“田家炳艺术学院”新颖美观,对于以人名命名的教学楼也没有觉得特别,和同学说说笑笑的就过去了,从未想过去看看这楼背后的故事。
偶然的机会,当我再次看到“邵逸夫”“田家炳”这两个名字,我才了解这两位传奇人物。
中国大地上矗立着成千座以“邵逸夫”和“田家炳”命名的建筑,我母校中的建筑只是其中之一,我曾路过它,它曾陪伴我,成为我学生时代不可磨灭的印记,今日想起,便多了些感激与感动。
让我们来看看这两位老先生的慈善事迹,领略他们为中国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
邵逸夫基金会邵逸夫先生是香港著名实业家,他在1973年向香港“苏浙公学”捐款50万港元建图书馆,开启了他漫漫慈善之路的大门。
同年,邵逸夫先生在香港成立了以“协助促进教育、医疗和艺术事业的发展”为宗旨的私人慈善机构——邵逸夫基金会。
慈善的足迹邵逸夫基金会的慈善足迹可以说遍布世界各地。
自1973年开始,他便在香港尽自己的能力做慈善,渐渐地走出香港,继而走向世界。
内地:1985年,捐款1000万港元保护敦煌莫高窟壁画;2008年,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亿港元:2013年,向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l亿港元;自1985年,捐款教育领域47.5亿港元、在各地建设逸夫楼近6000座。
香港:1973年,捐款50万港元在“苏浙公学”建图书馆;1977年,出资600万港元助政府兴建香港艺术中心;1980年,捐款1.1亿港元为香港中文大学兴建逸夫学院;1984年,为香港红会捐款成立首个输血服务中心。
台湾:1999年,捐款2500万港元救助台湾9 - 21地震灾民;2009年,台湾8-8台风,赈灾捐款1亿新台币。
英国:1994年,向牛津大学捐赠300万英镑,成立中国研究所。
美国:在旧金山开办以他首任妻子命名的老人中心。
南亚国家:2005年,印度洋海啸,赈灾捐赠1000万港元。
捐资文化教育邵逸夫先生曾说过:“中国要强大,教育太重要了。
我看到国家教育事业在进步,心里很高兴呀!我的捐款重点在教育,培养人才,做些实际的事情,这是我最大的心愿!”自1985年开始,邵逸夫先生以及邵逸夫慈善基金会将目光投向内地,出资1000万港元协助保护敦煌莫高窟壁画。
继而,邵逸夫基金陆续在内地捐建大学、中学、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师范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项目,包括图书馆、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艺术楼、学术交流中心等,遍布全国30多个省份。
近年来,邵逸夫基金会还对中西部大中小学的教育设施建设给予了重点支持。
据中国教育部官方网站2014年1月7日数据显示: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基金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建设教学设施,迄今捐款金额已近47.5亿港元,建设各类项目达6013个,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宝贵贡献。
当你打开百度地图,搜索邵逸夫学校和教学楼,你就会看到眼前这幅景象,这些密密麻麻的小红点,就是遍布全国各地的邵逸夫学校和教学楼,它们比任何文字都更有力量,更具说服力。
逸夫楼已成为许多校园里的一道风景,也是我们学生时代重要的记忆符号。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表示:“邵逸夫基金教育捐款项目,是当前海内外爱国人士通过中国教育部实施的持续时间最长、赠款金额最大、建设项目最多的教育赠款项目,为内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过去30年里,邵逸夫基金是支持中国教育普及的重要民间力量之一。
2002年,邵逸夫基金会还创立了被誉为“东方诺贝尔奖”的“邵逸夫奖”,以表彰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上有杰出贡献,或在近期获得突破性的成果,和该成果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科学家。
“邵逸夫奖”有三个奖项,分别为: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科学。
每年颁奖一次,每项奖金一百万美元,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二届。
第十二届(2015年度)“邵逸夫奖”三个奖项的得奖者名单已于6月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并将于9月24日在香港举行颁奖典礼。
1977年,由于热心公益以及对影视业的贡献,获得英女王册封为爵士;1990年,中国科学院为回报这位老人的慷慨,特地将国家编号第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2008年,中国民政部授予邵逸夫“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赞扬他长期致力于慈善事业的精神。
美国旧金山政府则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
田家炳基金会田家炳,一个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家喻户晓的名字,与公益事业、教育事业紧密相连,它是奋斗的象征、实业的象征、慈善的象征、公益的象征。
田家炳基金会是田家炳先生于1982年在香港注册成立的非牟利慈善机构,资金来源全部由田家炳先生个人及其家族公司捐献,田家炳基金会由董事局严谨管理。
基金会以“中国的希望在教育”为理念,以“促进道德教育,弘扬中华文化,并融合世界文明,以提升中国教育素质,贡献国家”为使命,以“兴学育才,推广文教,回馈社会,贡献国家”为宗旨,致力于在两岸四地捐办社会公益事业,尤其注重教育,实践“取诸社会,用于社会”的信念。
教育硬件与软件并重开展工作的前期,田家炳基金会尽已所能回馈香港。
积极支持香港各大慈善机构如东华医院、保良局、博爱医院、仁爱堂等兴办社会福利活动,捐资兴建以“田家炳”命名的图书馆、疗养院、综合医疗中心、家务助理服务中心、老人中心、青少年中心、小学、幼儿园。
在大专院校方面,资助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等大学多种项目,包括教学楼、游泳池、学术研究基金、大学基金、奖学金和贷学金等等。
与此同时,田家炳基金会积极支持内地的教育事业。
内地捐资重点以硬件为主,订制资助师范大学与中学的申请章程,大规模捐建各省市区师范大学、综合性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以及捐建“田家炳中学”。
截至2014年10月,受惠的内地学校中,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39所师范学院以及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41所综合性大学,均有田家炳先生捐资兴建的“田家炳教育书院”“田家炳艺术书院”。
同时,捐建的以“田家炳”命名的中学达160多所。
另外还包括一些专业学校、幼儿园,以及1700间农村中小学图书室。
后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田家炳基金会近年来逐渐将捐资重点转向软件项目。
2010年更以提升教育素质、学校德育、教师培训、学术交流为主要项目。
主要资助三个范畴:促进德育教育、弘扬中华文化、融合世界文明以提升教育素质。
陆续开展了重庆田家炳项目、吉林田家炳项目、苏沪皖赣田家炳项目、陕西田家炳项目、甘肃田家炳项目、甘肃农村校长培训、田家炳中学奖学金、北师大教师情感项目、教育部培训项目、中国特殊教育培训等项目。
例如教育部培训项目和北师大教师情感项目:教育部培训项目:2014年,田家炳基金会每年捐款400万元人民币,通过与国家教育部合作,实施“西部乡村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以期提高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整体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尽其绵薄之力。
北师大教师情感项目:2014年至2017年,田家炳基金会资助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开展“全球化时代的‘道德人’培养: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建构”项目。
该项目旨在以情感教育为纽带,培养二十一世纪具有善的品性的年轻一代。
情系桑梓福泽九州田家炳先生希望透过基金会,略尽绵薄,以酬“回馈社会,报效国家”素志。
田家炳先生曾在经济危机时变卖家产,只留一栋公寓居住,为的是他捐资兴建的“田家炳中学”工程顺利实施。
他说听着学校里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是一种精神愉悦,使他更有动力。
他没有将财富留给自己的9个儿女,2009年田家炳先生将名下全部物业转赠予基金会,并广邀社会贤达参与基金会管治,自己退任为无决策权、无投票权的荣誉主席职衔。
老先生说:“留财富与子孙,不如留德行于后世”。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曾评价田家炳先生“名标星座,泽荫神州”。
田家炳先生视慈善工作为第二事业,倾注心力。
他曾说:人生的最大价值在于无私奉献;能把自己的财富资助公益事业,使广大民众受惠,自己精神上也可获得无法形容的安慰和享受。
我们不妨将慈善公益看作是自己恒久而辉煌的事业。
田家炳先生的高风亮节,赢得了社会各方的称颂:1982年香港总督尤德爵士颁授英女皇荣誉奖章;1988年台湾最高当局颁赐“热心公益”金匾:1994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第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1996年英国女皇亲授M.B.E.(Member ofBritish Empire)大英帝国员佐勋章;2004年中华慈善总会举办首届全国慈善人物评选,他获选为中国最具影响的一百位慈善人物:2006年获中华慈善总会颁授“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2010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
邵逸夫、田家炳,这是两个响亮的名字,是一种慈善的声音,是一种公益的力量,他们是实业家,但更是慈善家。
正如以他们命名的“邵逸夫星”和“田家炳星”两颗小行星一样,在宇宙中不停歇地运转、孕育能量、散发光芒。
两位老先生看到了“中国要强大,教育很重要”“中国的希望在教育”,创办的“邵逸夫基金会”“田家炳基金会”也将目光更多地关注了中国的教育事业,正所谓情系桑梓,福泽九州,留德后世,惠及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