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指标
浅谈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

浅谈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选材应当综合考虑形态学特征。
形态学特征对于短跑运动员的选材至关重要,它们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速度、爆发力和耐力等方面。
下面将从身高、体重、身体比例等方面论述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
身高是衡量短跑运动员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身高越小的运动员在起跑时的爆发力和加速度更高。
短跑项目对于爆发力的要求较高,因此适合身材较矮小的运动员。
身材太矮小也会影响到步幅和全程速度的发展。
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时,应当选择身高在150cm至170cm之间的适龄选手。
体重也是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合理的体重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加速度和爆发力。
过轻或过重都会对运动员的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过重的运动员在起跑时需要消耗更多的力量来抵抗身体的重力,影响了起步的爆发力。
而过轻的运动员由于缺乏肌肉力量,会影响到全程速度的发挥。
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体重应该根据个人身高和体质情况进行合理衡量和控制。
身体比例也是选材的重要因素之一。
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上肢和下肢比例应该协调,这样才能够在起跑和追赶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力量。
上肢力量的强大可以增加起跑和加速的力量,下肢的力量可以帮助运动员保持较高的速度和稳定性。
选材时应尽量选择上肢和下肢比例协调的选手。
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是多方面的。
身高、体重和身体比例等方面的合理衡量和控制,可以帮助选材者更准确地选择适合短跑项目的运动员。
形态学特征只是选材的一个方面,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专注度和训练态度等方面也需要考虑进去。
只有综合考虑各个因素,才能选出优秀的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并为他们的未来训练和竞技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短跑“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

初中短跑“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短跑是田径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生体育比赛中的重点项目之一。
对于初中选手来说,在短跑项目中打好基础非常重要。
在选手的训练过程中,正确的选材和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初中短跑“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
一、选材建议1.身体条件初中选手的身体条件是开展体育锻炼的重要前提条件。
短跑运动需要选手有一定的基本力量和敏捷性,在选材中需要评估选手的身体素质和发育水平。
选手的身体素质好,发育较好,身高适中,并且有较强的三阶段爆发力和敏捷性,是优秀的短跑选手。
2.天赋因素天赋是短跑运动员成功的关键之一。
选手的身体素质好,身高适中,并且拥有较强的控制力和单脚爆发力等天赋条件,是达成优秀的短跑成绩的关键之一。
3.兴趣爱好兴趣爱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践动力。
选择对短跑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斗志和信心。
二、实施建议1.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是提高短跑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一训练旨在强化选手的肌肉力量和耐力,增加选手的爆发力和身体控制能力。
初中生的训练重点应放在自身重量的肌肉训练上,如深蹲、仰卧起坐等,也可以进行简单的器械训练。
2.技术训练初中短跑技术训练是提高短跑成绩的关键环节。
在技术训练中,选手应学习正确的出发姿势、准确的显示跑、自然平衡的落脚等技术动作。
教练需要根据选手的身体素质和技术表现,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将学习和训练分解成小步差距,并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
3.灵敏训练灵敏训练是提高短跑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一训练的目的是提高选手的反应能力和爆发力,可以采用“单腿跳远”、“跳箱”、“折返跑”、“短跑起步”等灵敏训练项目,提高选手的动作速度和身体协调性,增强身体控制力。
总之,初中短跑“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是针对初中生群体的一种可操作性极高的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选手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希望教练、家长和选手能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从而在短跑项目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级短跑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检查指标

二级短跑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检查指标1、短跑运动员体形要求匀称,身体健壮,肌肉细长,线条明显,膝、踝关节围度较小,骨盆宽度适中,臀部肌肉向上紧缩、跟腱较长,清晰、倾斜度较大,大腿骨与小腿骨长度近似相等,肩宽适中为好。
特别是女孩发育过程中体形变化较大、上述要求更需严格。
2、身体机能虽然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科学的训练。
当然在选择运动员时还应优选那些不但发育良好、身体健康,而且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较强的少年儿童。
可测定脉搏、血压、肺活量、血色素和其他生理指标。
通过测试,更能帮助判断少年儿童机能的潜在能力,使选材更加科学和准确。
3、重点是检查速度素质,可测站立式起跑30米;其次检查踝、髋、趾关节力量,可通过并足垂直向上跳观察其能力;对于灵敏、协调能力,可通过学习动作观察;柔韧性可检查直腿体前屈手触地和通过一些练习看髋、肩关节的灵活性。
虽然经过系统训练柔韧性可以提高,但如果原来就差得很远,不太容易练好。
相反,肌肉、韧带松弛,就会丧失弹性,更是不好。
对于力量大小,可不做特殊要求,因为力量素质的发展太早并不是太好。
男孩17岁,女孩15岁时,发展力量是适当时期。
一般耐久力过差对今后训练运动量安排要受到影响。
此外,还可以通过测验立定三级跳远来观察快速用力的能力。
4、运动技术是否合理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首先注意少年儿童跑的自然动作,步幅是否开阔、舒展、轻松自然,上下肢配合是否协调、用力集中、直线性好。
前摆时大腿应抬得很高,下压着地没有踢小腿毛病,后摆不应有小腿后甩太高的毛病。
初学儿童也有的跑的紧张,但频率快,这样也较可取。
跑的动作是可以通过训练改变的。
5、短跑是一项竞争性很强,对神经系统和肌肉的要求很高的项目,因此要求少年儿童意志品质顽强,坚忍不拔。
要选拔那些性格活泼、自信、好胜、善于集中注意力的孩子参加训练。
心理素质受先天因素影响,但在后天训练和教育中,也能不断发展和完善。
初中短跑“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

初中短跑“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初中短跑是田径运动中的一项重要项目,对选手的速度、爆发力和技术要求较高。
要在这个项目中取得优异成绩,选手的选材和训练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选材和实施两个方面,探讨初中短跑“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
一、选材建议1. 体能素质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在不断发展和成长,因此在选材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估。
短跑需要选手具备较高的速度、爆发力和耐力,因此对选手的力量、柔韧性、协调性等体能素质要求较高。
在选材时,要重点考察学生的速度、灵活性和耐力情况,选择具备潜力的学生作为短跑项目的候选选手。
2. 身体构造身体构造对于短跑选手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短跑项目对于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要求较高,因此在选材时要注重学生的身体构造是否适合短跑项目的特点。
一般来说,身材匀称、肌肉发达、腿长臂短的学生更适合从事短跑项目,因此在选材时要注意选择身体构造适合的学生进行培养。
3. 潜在能力二、实施建议1. 基础训练在初中阶段,要想在短跑项目上取得优异成绩,必须要进行系统的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是短跑项目的重要环节,它对于提高选手的速度、爆发力和耐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基础训练阶段,可以通过短跑训练、爬坡训练、跳远训练等方式,全面提高选手的身体素质,为后续的专项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专项训练在基础训练阶段完成之后,就需要进行专项训练。
专项训练是为了提高选手在短跑项目上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
在专项训练中,可以通过短跑姿势训练、起跑训练、终点冲刺训练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提高选手的短跑能力。
还可以通过模拟比赛、对抗训练等方式,提高选手的比赛经验和应变能力。
3. 心理训练除了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外,心理素质对于短跑选手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在实施建议中,还需要注重选手的心理训练。
通过情绪调节、压力应对等方式,培养选手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在比赛中的心理素质和稳定性。
总结:初中短跑项目“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至于:选手的选材和训练方法至关重要。
田径运动员的选材

目录
• 选材依据 • 选材阶段 • 选材方法 • 选材实践 • 选材问题与展望
01
选材依据
身体形态
01
身高
根据不同项目需求,选择身高适中的运动员。例如,短跑项目需要运动
员具备较短的身高和较轻的体重,而投掷项目则需要运动员具备较高的
身高和较大的体重。
02
肌肉类型
肌肉类型决定了运动员的力量和爆发力。一般来说,短跑项目需要选择
肌肉纤维较细、肌肉收缩力量较强的运动员,而投掷项目则需要选择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肉纤维较粗、肌肉收缩力量较强的运动员。
03
身体比例
身体的比例也是选材的重要依据,例如,长跑项目需要选择身体比例较
好的运动员,以减少空气阻力。
生理机能
心肺功能
心肺功能是田径运动中非常重要的生理机能,它决定了运动员的耐力和恢复能力。一般来 说,心肺功能较好的运动员能够更好地适应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
技术能力
投掷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技术能力和协调性,以准确掌握投掷技巧 和提高投掷效果。
心理素质
投掷运动员需要具备强烈的自信心、集中注意力和抗干扰能力,以应 对比赛中的压力和不确定性。
05
选材问题与展望
当前选材面临的问题
01
缺乏科学评估体系
目前选材过程缺乏科学、系统的 评估体系,导致选材准确性和可 靠性不足。
情绪稳定性
情绪稳定性是田径运动中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质,它决定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和成绩。一般来说,情 绪稳定性较好的运动员能够更好地应对比赛中的压力和挑战。
02
选材阶段
初选阶段
年龄要求
初选阶段通常在10-12岁之间,这个 年龄段的运动员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 熟,但已经表现出一定的运动潜力。
浅谈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

浅谈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对于运动员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形态学特征是指人体外形和结构的特点,包括身高、体重、身材比例等方面的指标。
在短跑项目中,选手的身体特点对于其能否具备快速奔跑的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下面将从身高、体重、身材比例等方面来探讨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
1. 身高方面:身高对于女子短跑选手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较高的身高可以带来较大的步幅,增加跑步时腿部的延展度,提高奔跑速度。
一般来说,青少年女子短跑选手的身高应该在160cm以上,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她们的潜力。
2. 体重方面:女子短跑选手的体重也是一个重要指标。
较轻的体重可以减少阻力,提高奔跑速度。
但过低的体重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和力量的发挥。
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体重应该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并且要注重健康的饮食和科学的锻炼以及身体素质的综合发展。
3. 身材比例方面: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身材比例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较长的下肢和较短的上肢可以使选手在跑步时更加灵活和协调。
腿长与身体比例的协调也是身体力量的体现,可以更好地发挥跑步速度和敏捷度。
除了身高、体重和身材比例,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身体素质包括速度、爆发力、柔韧性和耐力等方面。
这些都是决定选手在短跑项目中是否能够取得成绩的关键因素。
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应该是一个综合考虑的过程。
在选拔过程中,除了注重身高、体重和身材比例的适宜性外,还应该结合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评估。
只有在综合考虑身体特点和素质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选拔和培养潜力运动员,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浅谈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

浅谈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
近年来,短跑项目在体育界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形态学特征是一个运动员在特定项目中取得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身高、体重、体型比例、肢体长短比、肌肉力量等方面,浅谈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
身高是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较高的身高有助于增加步幅,提高奔跑效率。
肢体拉长后,运动员在同样的步频条件下,每一步所跨越的距离更长,从而提升速度。
但是过高的身高也会造成重心过高,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尤其是在起跑阶段。
因此选材时需要平衡考虑。
体重在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中也是需要注意的因素之一。
较轻的体重有助于减少对地面的支撑力,提高奔跑速度。
不过,体重过轻也会降低肌肉力量和稳定性,影响运动员的爆发力和平衡能力,所以也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进行考虑。
体型比例是指运动员的身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需要具备较短的躯干和较长的肢体比例,这样可以减少躯干部分的摆动,提高步幅和加速度。
因此在选材时需要注重肢体比例的协调性。
肢体长短比也是一个重要的选材指标。
较长的下肢相对于上肢长度有利于提高步幅和腿部的伸展力量。
在选材时需要留意运动员的肢体长短比,尽量选拔肢体相对较长的选手。
肌肉力量是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较强的肌肉力量有助于爆发力的发挥,提高起跑速度和加速能力。
在选材中要重视运动员的肌肉力量训练,并结合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浅谈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

浅谈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选材主要侧重于形态学特征。
形态学特征是指个体在生理结构上的差异,包括身高、体重、身体比例、肌肉发达度等。
这些特征对于短跑运动员的训练成果和竞技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身高是选材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高的身高可以提供更大的步幅和更大的行动范围,从而有利于提高跑步速度。
在女子短跑中,身高过高可能会影响起步和加速的灵活性,因此在选择身高时需要保持合适的范围。
通常来说,合适的身高范围应该在1.60米至1.75米之间。
体重也是选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较轻的体重可以减少运动员的阻力,并且降低运动员所承受的压力,有利于快速加速和保持速度。
过轻的体重可能会导致力量不足,影响跑步的爆发力和稳定性。
在选择体重时需要体现一定的合理性和适度。
身体比例也是影响选材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长的下肢可以提供更大的力量输出和更远的步幅,有利于提高竞赛速度。
在选材时应考虑选手的下肢比例是否协调。
上肢和下肢的协调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在短跑中需要保持良好的平衡和协调,以便更好地转化力量。
肌肉发达度也是影响选材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好发达的肌肉可以提供更强的力量输出和更好的爆发力,有利于快速加速和保持速度。
过于发达的肌肉可能会加重身体负担,影响灵活性和速度的发挥。
在选择运动员时需要保持适度的肌肉发达度。
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选材需要综合考虑身高、体重、身体比例和肌肉发达度等形态学特征。
合理的形态学特征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和训练成果。
形态学特征只是选材的参考因素之一,在选拔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运动员的训练潜力、心理素质和意志力等其他因素,以全面评估选材对象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浅谈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

浅谈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形态学特征短跑是田径项目中的一项重要项目,对于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有着特定的形态学要求。
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身体结构对于短跑项目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身高体重、臂展、肌肉力量等方面,对于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选材形态学特征进行浅谈。
身高体重是决定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国际上,成绩优异的女子短跑运动员身高一般在1.60~1.75米之间。
而在国内一般要求身高在1.60~1.70米之间。
这是因为较高的身材可以在短跑起跑和加速阶段获得更大的助跑动力,在比赛中占据更靠前的位置,从而更有利于发挥爆发力和速度优势。
而且,身高适中的选手不仅更容易保持身体的动态平衡,还能更好地应对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
体重也是影响短跑运动员表现的因素之一。
相对来说,较轻的身体能带来更小的惯性负担,从而更有利于快速的起跑和加速,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速度。
臂展也是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一个重要指标。
臂展是指双臂伸展开后,两手相对墙壁最远的距离。
较长的臂展可以使运动员在起跑和加速时更大程度地利用臂部的助力,提高起跑和加速的效率。
较大的臂展还有助于提高跑步动作的稳定性和效率,减少能量的损失,提高跑步的速度。
对于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比赛成绩优秀的运动员一般臂展较长。
肌肉力量也是影响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重要因素之一。
短跑项目需要运动员具备较强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以便在瞬间提供足够的动力和速度。
对于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来说,要求运动员具有较为发达的肌肉群,特别是腿部和臀部的肌肉群。
较发达的肌肉群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发挥出动力和速度,提高跑步的效率。
对于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来说,还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好的耐力和爆发力,以便在短距离比赛中更好地保持速度和持久性。
肌肉力量的发展对于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表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选择要求具有一定的身高和体重,较大的臂展,以及发达的肌肉力量。
短跑选材时常用的省里测评指标以及测量方法

短跑选材时常用的省里测评指标以及测量方法科学选材是培养优秀运动员攀登技术高峰的关键。
目前多数教练员,仍以经验选材为主,没有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也没有采用科学的选材方法,结果成材率低,技术发展缓慢,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
科学选材可充分利用运动员的先天竞技能力;可保证多年系统训练过程顺利完成;可为运动员在专项的最佳竞技年龄区间创造优异成绩提供重要条件。
因此,建立科学的选材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肺活量和氧债。
肺活量反映呼吸系统的潜在能力,因此再选时应重视。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只测一次,有人认为12岁男女儿童的肺活量应在2100以上,13岁以前男女差别不太大,而少年期后,男超过女,选材时应尽可能选肺活量较大的按每公斤体重的肺活量做比较(见表1);另一种是连续5次测定肺活量,每次间隔15秒,观察其心肺功能的耐力,每次肺活量数值不变,甚至有所上升,说明心肺功能良好,反之则说明呼吸功能差。
氧债是短时间承受高强度负荷时需氧量超过最大吸氧量时出现的,可用屏息试验来测定,一般人屏息时间为35~45秒,运动员可达1分钟左右。
屏息试验可作为受试者耐受低氧能力的简易指标,但易受意志影响。
第二,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通常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五大因素,这些能力是由机体的形态结构,机能水平,能量物质贮备和代谢水平决定的,并且是这些指标发展水平的综合表现。
短跑运动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十分全面,并特别注意相对速度快、力量好、弹跳力好、爆发力强的对象。
第三,心理因素。
根据平时和比赛,人们往往把运动员分为“训练型”和“比赛型”二者差异主要是心理素质不同所致,比赛层次越高,运动员水平越接近,心理素质就越重要,所以再选时应选择心理素质好的运动员,选时,应选择神经类型灵活型及稳定型兼而有之的运动员,性格开朗、活泼大方、反应快、有进取心好胜、勇于拼搏、注意力集中、意志力强的运动员。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比赛中顶得住,放得开,一般采用下列测试方法。
短跑运动员的选材

短跑运动员的选材小组成员:詹强、杨志、张成浩、肖书洋、张云、郭雪兵、刘芳菲从五方面来学习短跑运动员的选材:(1)运动员的身体形态(2)运动员的生理机能(3)运动员的成绩动态及运动素质(4)运动员的技术方面(5)运动员的心理特征一、身体形态:(一):短跑运动员的形态外观一般是中等或以上身材,肌肉发达且成束形,皮下脂肪较少;下肢较长,大腿比小腿稍短;踝围细,跟腱长且扁平、清晰,脚趾齐且短,趾关节较坚固。
1、身高:对短跑成绩没有实质性影响,不同身高的运动员在短跑中均能取得好成绩,但从整体来看,高水平的运动员大多数是身材较高者。
身高标准:男子100米、200米运动员为170cm~180cm,男子400米运动员为175cm~185cm;女子100米、200米运动员为160cm~170cm,女子400米运动员为165cm~175cm。
身高也有特别高的,在当今的国际100米、200米中跑得最快的是博尔特,他的身高有196cm。
但是在短跑世界冠军中身高没有低于170cm的。
2、大腿相对较短,能使跑时支撑阶段重心前移速度较快,大小腿折叠前摆快而省力。
小腿较长者,“扒地”速度较快,有利于完成支撑缓冲动作及缩短支撑时间。
(扒地:利用膝盖上侧肌肉带动小腿使前脚掌迅速下压地面的动作。
)3、踝围较细、跟腱较长者,小腿肌力较大,速度力量好。
二、生理机能:短跑项目运动时间短、强度大、单位时间内能量消耗多,要求运动员身体健康而强壮,并有较强的心肺功能和无氧代谢能力。
心肺功能指的是人的摄氧和转化氧气成为能量的能力。
整个过程,牵涉心脏制血及泵血功能、肺部摄氧及交换气体能力、血液循环系统携带氧气至全身各部位的效率,以及肌肉使用这些氧气的功能。
无氧代谢是肌肉剧烈运动时氧供应满足不了需要,肌肉即利用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的无氧分解和糖的无氧酵解生成乳酸,释放出能量,再合成三磷酸腺苷供给肌肉需要的一种代谢过程。
三、成绩动态及运动素质:1.成绩动态:分析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运动经历发现,他们大多在13-18岁开始专项训练,达到最佳成绩的年龄为男子25-26岁、女子23-25岁,达到最佳成绩需用8-9年的训练,而且起始成绩都较高。
短跑运动员选材

一、短跑运动员的选材短跑是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极限强度运动。
决定短跑竞技水平的速度能力、反应时、最高动作频率及无氧耐力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决定的,后天较难培养与改变,训练仅使这些天赋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短跑运动员选材更重视先天因素。
(一)身体形态短跑运动员的形态外观一般是中等或以上身材,肌肉发达且成束形,皮下脂肪较少;下肢较长,大腿比小腿稍短;踝围细,跟踺长且扁平、清晰;脚趾齐且较短,趾关节较坚固。
根据短跑技术对身体形态的要求,提出以下指标。
1.身高:对短跑成绩没有实质性影响,不同身高的运动员在短跑中均能取得好成绩。
但从总体看,高水平的运动员大多是身材较高者。
根据国内外资料,《大纲》提出以下身高标准:男子100米、200米运动员为175±5厘米,男子400米运动员为180±5厘米;女子100米、200米运动员为165±5厘米,女子400米运动员为170±5厘米,并对各阶段选材应达到的身高提出了相应要求。
对有特殊才能的矮个子运动员也不可忽视。
2.比大小腿长[大腿长/(小腿长十足高)×100]:大腿相对较短,能使跑时支撑阶段重心前移速度较快,大小腿折叠前摆快而省力。
小腿较长者,在角速度相同情况下,“扒地”速度较快,有利于完成支撑缓冲动作及缩短支撑时间。
因此大小腿长的比值应力求小些,要求≤100%,最好≤95%。
3.比踝围(踝围/跟腱长×100)与比跟腱长[跟腱长/(小腿+足高)×100]:踝围较细、跟腱较长者,小腿肌力较大,速度力量好。
因此,比踝围应力求小些(≤100%,最好≤95%);比跟腱长应力求大些(≥50%,最好≥55%)。
(二)生理机能短跑项目运动时间短、强度大、单位时间内能量消耗多,要求运动员身体健康而强壮,并有较强的心肺功能和无氧代谢能力。
血色素男子12.0-14.0克以上,女子10.5-12.5克以上,比肺活量≥75,台阶指数105-115。
短跑运动员选材实施的步骤与方法

短跑运动员选材实施的步骤与方法1. 概述选材是短跑成绩提升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科学、系统的选材方法,能够挑选出具备潜力、适合从事短跑项目的运动员。
本文将介绍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实施步骤与方法。
2. 制定选材标准首先,制定明确的选材标准对于短跑选材是至关重要的。
选材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速度与爆发力短跑项目对速度和爆发力要求较高,选材标准中应包括对运动员的速度和爆发力的要求。
例如,设定100米跑程要求在特定时间内完成。
2.2 敏捷度和协调性敏捷度和协调性也是短跑项目中重要的能力要求。
选材标准中可以考虑包括快速变向能力、节奏感和协调性等要素。
2.3 身体素质选材标准中还应考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短跑项目对身体素质要求高,包括力量、柔韧性和耐力等方面。
3. 筛选运动员在确定了选材标准后,接下来需要进行运动员的筛选工作。
以下是筛选运动员的常用方法:3.1 运动员测试可进行各项运动能力测试来评估运动员的实际表现。
比如,通过进行100米跑、立定跳远等测试项目,以评估运动员的速度、爆发力和身体素质。
3.2 观察运动员表现在日常训练或比赛中观察运动员的表现,包括技术动作是否规范、反应能力如何等。
观察运动员的训练态度和毅力等也是评估其潜力的重要指标。
3.3 专业评估可以请教综合训练经验丰富、具备专业知识的教练员对候选运动员进行评估,获取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4. 综合评估与选拔在完成运动员的筛选后,需要进行综合评估与选拔。
综合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运动员个人状况综合评估运动员的个人情况,包括年龄、身高、体重、健康状况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对运动员在短跑项目中的表现有一定的影响。
4.2 技术能力与潜力评估运动员的技术能力与潜力,包括速度、力量、协调性等方面。
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是否具备成为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潜质。
4.3 运动员意愿了解运动员是否有足够的热情和动力从事短跑项目,并考虑他们对训练和竞争的态度。
4.4 球队需要根据球队的需要来选拔适合的运动员。
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指标的探讨

得好成绩。在身高相 同的情况下 , 应该尽量地选择腿长者 。因 为腿长者 , 其步幅相应 比较 大, 围与跟腱长 , 围较细 , 踝 踝 跟腱
2 2 1 文献资料法 .. 查 阅了近十年来有关短跑 运动员身体素 质方 面的研 究资 料。同时参阅了运动训 练学、 体育测 量与评价 、 国青少年 田 全 径教学与训练大纲 的相关 内容 。
22 2 问卷调 查 法 ..
较长者 , 小腿肌 肉较大 , 速度力量好 。
3 2 2 对 短跑运动 员的生理机 能研 究 .. 对短跑运动员 的生理 机能研 究 , 主要从 反映运 动员无 氧
和步长是成正 比的 , 因为不同项 目对步长 、 步频要求不同 , 身材
2 1 研 究对象 . 研究对象来 自大连市体校 的青少年 男子短跑 运动员和在 该校注册 的青少年男子短跑 队员 1 5名。
2 2 研 究方 法 .
高大 , 相对来说步长能力强 , 运动员的身高 为 15m左右 , 7e 易取
青少 年 男子 短跑 运动 员的选 材指 标 的探讨
An lsso ae tI e t c t n I d x o u irS dI r ay i n T ln d n i ai n e fJ no p i f o
张宇芳
ZHANG Yu— fn -a g
摘
要: 采用文献 资料法、 问卷调查法 , 数理统计 法等方法对 大连 市体校青 少年 男子短跑运 动 员的 身体 形
选材

儿童少年田径运动员选材标准一、短跑和中长跑运动员选材标准(一)选材指标短跑、中长跑运动员选材测试指标,分六大类共计15项:1.形态类:身高、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0)、下肢长A/身高*100、下肢长B-小腿长A)/小腿长A*100、下肢长C/下肢长H*100(仅短跑测)、踝围/跟腱长*100;2.机能类:心功指数、肺活量/体重、最大摄氧量/体重(仅中长跑测);3.身体素质类:60米跑、步频、后抛铅球、立定三级跳远、立定十级跳远;素质类:运动素质指标,是反映田径运动员基本能力的主要指标。
良好全面的运动素质水平,是运动员专项水平提高的基础。
它决定了运动员专项技术的掌握和发展程度,并决定了专项成绩提高的可能性。
同时全面的身体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健康水平。
对于运动寿命的延长和保持高水平的经济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世界优秀的田径运动员,都具备着良好的运动素质。
因此,我们把测试运动素质作为选材工作的重要一环,一次来反映儿童少年运动员的基本活动能力。
(1)60米跑60米跑是反映跑的速度的重要指标。
它不仅能反映起动后的加速能力,而且还能反映出保持高速度的能力。
从国际田联组织的生物力学分析结果来看,优秀运动员一般都是在30~60米的段落中发挥着最高速度。
(2)步频步频是构成速度的的重要因素。
据有关研究证明,步频受先天遗传的因素影响较大,后天通过训练提高的幅度不大。
因此,步频能用来反应青少年运动员先天具备的速度潜力。
(3)立定三级跳远和立定十级跳远立定三级跳远和立定十级跳远,含有多级跳的因素,它不同于立定跳远仅仅是一次爆发性的用力。
他在身体摆脱在静止状态后,产生位移的过程中连续爆发用力。
这可以测出髋、膝、踝在运动过程中协调用力及蹬伸的实效性和连续蹬伸的爆发力。
在优秀运动员素质测试指标中,发现多级跳的远度和运动成绩相关最密切、是评定速度能力的重要指标。
(4)后抛铅球后抛铅球的水平,反应运动员全身力量发展水平和协调用力技术,可以反映爆发力水平。
初中短跑“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

初中短跑“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初中短跑是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项目。
作为短跑,它的特点是速度快、力量强、技术要求高,因此选手的选材非常重要。
在选材和实施方面,我们提出以下“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一、选材方面1.身体条件首先要考虑的是选手的身体条件。
选手应该有较好的体格,如肌肉发达、肢体协调等。
这样对短跑的技术实施比较有利。
2.三大素质其次要考虑的是选手的三大素质——速度、力量和耐力。
速度是短跑最重要的素质,力量和耐力也很重要。
因此,选手应该有好的速度、力量和耐力素质。
3.跑步技术最后要考虑的是选手的跑步技术。
跑步技术对短跑项目影响特别大,因此选手的跑步技术要较好。
专业的跑步技巧包括起始姿势、起跑步法、加速方式等。
二、实施方面1.启蒙阶段在初中短跑的启蒙阶段,应该注重培养选手的基本素质,包括力量、速度和耐力。
同时,还要帮助选手掌握跑步的基本技巧和起始姿势、起跑步法、加速方式等。
2.提高阶段在初中短跑的提高阶段,应该注重提高选手的技术和竞技水平。
要安排合理的训练计划,包括灵活性训练、力量训练、跑步技术训练、节奏和速度训练等。
3.比赛阶段在比赛阶段,选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状态和表现。
教练需要关注选手的心理状态、身体状态以及能力水平,并对选手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
三、注意事项1.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在训练中一定要合理安排训练计划,确保训练科学有效。
要注意训练的量与质的控制,避免过度训练。
2.注意选手的饮食和休息选手的饮食和休息也非常重要。
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和营养的充足,确保身体的健康和机能的良好。
3.注意训练的安全和保护在训练中要注意选手的安全和保护。
要避免选手受伤和过度疲劳,同时要注意保护选手的关键部位,如膝关节、肩关节等。
要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措施,确保训练的安全性。
总体来说,初中短跑的“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是:合理选材、科学实施、注重注意事项。
高职院校业余田径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分析

高职院校业余田径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分析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培养着大量的实用型人才。
在学校中,除了课程学习外,学生们也会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体育运动。
田径运动是一项受到许多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同时也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和竞技性的运动项目。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业余田径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两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选材分析1.身体素质田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选择的首要条件。
通常来说,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更容易成为优秀的田径运动员。
在高职院校中,身高、体重、肌肉力量、爆发力和耐力等是衡量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身高在1.70米以上,体重在55公斤以上,有一定的肌肉力量和良好的爆发力、耐力的学生更容易成为田径运动员的潜在人选。
2.运动能力除了身体素质外,学生的运动能力也是衡量选材的重要因素。
田径运动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协调性、灵活性和速度等运动能力。
在选材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运动测试,如跑步、跳远、跳高等项目,以此来评估学生的运动能力,从而选拔出具备田径运动潜力的学生。
3.意志品质田径运动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努力的运动项目,需要运动员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选材过程中,学校也可以通过面试或心理测试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从而选拔出具备坚强意志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
二、训练分析1.基础训练在田径运动训练中,基础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学生需要通过长期坚持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为日后的专项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础训练主要包括体能训练、速度训练、力量训练等内容,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基础训练计划,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动能力。
2.专项训练在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基础训练后,可以逐步进行专项训练。
专项训练是针对田径运动项目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包括短跑、中跑、长跑、跳远、跳高、投掷等项目的专项训练。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为学生设计相应的专项训练计划,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在特定项目上的技术水平和比赛成绩。
(速看)短跑运动员须知!!!

(速看)短跑运动员须知短跑运动的选材要求:以很高的角速度摆动四肢的能力是判断短跑运动员天赋的一个指标。
运动员必须能够做出高频率大幅度的动作,由于著名的短跑运动员的体型是各式各样的,所以教练员不应该因为不符合理想的身材条件,而过早地放弃某个运动员。
所有运动员,无论从事的是何种运动项目,他们都可以从短跑训练中受益。
发展力量的训练对短跑项目取得成功至关重要,因为速度是力量的产物,只有在力量和爆发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速度能力才能表现出来。
短跑项目的一般性分析:为了评估短跑运动员的潜力,教练员必须要很好地理解基本的短跑技术原理,包括那些对于获得高水平发挥很重要的技术动作,以及那些妨碍良好表现的技术问题。
了解加速跑和高速跑之间的区别非常重要。
教练员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以便识别出不同的动作模式,这些不同的动作模式代表了各个分解动作的力学形态和动作姿势。
一旦教练员知道有错误动作需要纠正,就必须马上进行技术教学和练习,以建立正确的技术模式。
短跑力学上的考虑因素:短跑动作循环分为支撑阶段和腾空阶段。
在支撑阶段,作用力施加于地面,而在腾空阶段,非支撑腿离地还原并准备下一次与地面的接触。
短跑动作循环同样可以看作是身体前侧力学机制(发生在身体质心前面的所有动作)和后侧力学机制(发生在身体质心后面的所有动作)的展示。
《田径科学训练计划》第三版 10月1日预售支撑脚落地时,脚掌在身体质心稍微靠前的位置与地面接触,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有限地分摊了一些重力。
如果在身体质心前面过远的位置与地面接触,那么制动力会导致运动员减速。
脚部的离地还原和为下一次接触地面的准备动作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这种主动的动作通常被称为反向脚速度。
当脚沿反方向向后移动时,身体会沿正方向向前移动。
在高速跑阶段,身体前侧的动作应该是弹性和非自主控制的,这个阶段,运动员通常被教练员一再提醒不要用脚去抓地,而应该是以活塞式的动作撞击地面,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短时间内产生强烈的冲量,这意味着一个显著的垂直方向的作用力施向地面。
短跑运动员选材——体型1

的距离 比值=小腿长度÷大腿长度
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踝围和脚掌长度
• 研究人员发现,踝围和脚 掌长度同爆发力有密切关 系,踝围较细,脚掌较小 者,相对弹跳力强;而弹 跳力、爆发力是短跑运动 员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 的两个运动员,跟腱较长, 踝围较细者,其踝关节力 量较强,利于缩短支撑的 时间和快速完成扒地动作, 从而有利于加快步频。
• 其测量方式 腿长:从身体直立时地面至股骨大转子端点的距离 比值=腿长÷身高
5
三、小腿长度与大腿长度的比值
• 小腿与大腿的长度,是构成跑的合理技术的两个 主要因素,小腿长于大腿的运动员无论从跑的摆 动、下压、扒地、支撑缓冲等方面都是有利的。 一般运动员平均值为1.30左右。在选材中应尽可 能选择比值较大者。
短跑运动员选材——体型
08运本 董文洋
1
决定短跑运动员形态选材的因素
1.身高 2.腿长与身高的比
值 3.小腿长度与大腿
长度的比值 4.踝围和脚掌长度
2
一、身高
• 短跑分为100m,200m,400m三个项目,在各 个项目上所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要求不同, 有研究者称男子短跑选手的理想身高为 180cm左右,女子则为170cm左右。100m运 动员的身高虽然不像200m,400m那么重要, 但是身高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是显著的,首 先身高跟步幅成正比,身材较矮小的运动 员要达到与身材较高的运动员同样快的速 度,就必须以提高步频来弥补步幅较小的 不足。这说明身高对取得200m,400m较好的 成绩有决定意义,身高是可以预测的,但 影响身高的因素75%是遗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展以来,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
特别是短跑这项最能挑战人体极限的项目,虽然提高其成绩非常困难,但从多年来各种赛事的实际来看,短跑的世界纪录还是不断被刷新,只是提高的幅度大大减小。
从一名运动员开始训练到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大致需要经历长达8-10年的系统训练。
但科学研究发现,后天的训练对运动成绩的提高是有限的。
越来越多的体育界人士认为,人的先天条件对绝大多数运动项目的个人最好成绩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就要求对运动员进行科学的选材,以减少因盲目培养带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和低效率。
本文以短跑运动员为例,对短跑运动员的选材做一个较详尽的概述,以期达到科学选材的目的。
1 对短跑项目的认识
1.1 短跑项目的技术特点
短跑属于动力性工作、周期性练习、最大强度的运动,主要发展速度素质。
特点是速度最快、强度最大、运动持续时间最短。
全程跑的成绩取决于反应速度、加速跑和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以及技术的质量。
1.2 短跑项目的生理特点
1.2.1 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特点
神经过程灵活性高,由于短跑速度最快,对抗肌收缩与舒张快速交替活动,要求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迅速转换,在此过程中兴奋过程占优势。
但是由于兴奋与抑制的频繁转换,中枢又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大脑皮层细胞易产生疲劳,不能长时间保持最快速度的运动。
1.2.2 呼吸机能变化特点
短跑工作量大,需氧量多,如100m持续时间为10s需氧量为7L,但运动时间短,所以每分需氧量最大,而在运动中摄氧量满足不了需氧量,必然产生氧债。
短跑项目的氧债是各个项目中最高的。
达到90%以上。
在跑的过程中呼吸机能变化不是很大,跑后明显升高,呼吸频率达35次/min。
1.2.3 血液和循环机能变化特点
跑的过程中心血管机能变化不大,但跑后升高,心率增至140-160次/min,甚至达到200次/min,收缩压上升到150-180mmHg甚至200mmHg,舒张压下降至10-20mgHg,心输出量约为8-18L/min。
血乳酸含量可增加到100-200mg%(安静时为9-15mg%)。
1.2.4 能量代谢特点
由于短跑运动的特点,运动中能量主要依靠无氧代谢中的非乳酸功能(400m有无氧糖酵解功能),从而提高无氧代谢能力。
非乳酸形式功能是发展速度素质的生理基础,故短跑主要发展速度素质。
2 对短跑选材指标的分析
2.1 形态指标
2.1.1 短跑运动员的体形
要求匀称,身体健壮,肌肉细长,线条明显,下肢长,重心较高,小腿长于大腿;膝、踝关节围度较小;骨盆宽度适中,臀部圆翘;跟腱较长、清晰,倾斜度较大者为好。
2.1.2 身 高
短跑包括100m、200m、400m 3个项目,由于跑的距离不同,对运动员身体形态的要求应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以100m为主项的运动员身材的高矮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在世界众多的优秀短跑运动员中,身高仅1.60m的美国选手麦奇逊,他的100m成绩是10.1s;身高1.65m的彭德(美国)和科尔涅留克(苏联),他们都在100m比赛中跑过最好成绩9.9s,虽然运动员的身高和步长成正比,即身材越高步长越大,但由于身材矮小的运动员往往具备肌肉粗壮有力、爆发力强、反应灵敏、频率快等特点,因此,对短跑运动员(特别是以100m为主项的运动员)进行选材时,既要注意身高,但也不应单纯追求身高,否则会把一些赋有短跑才能的身材不高的运动员拒之门外,埋没人才。
当然,身材矮小的运动员要想在短跑中取得优异成绩,必须采用提高步频的办法来弥补步长的不足,而步频愈快,单位时间肌肉收缩的次数增加,从而加大了
52 CHINA SPORTS COACHES
肌肉工作的强度,体能的消耗也较多,这样速度就不易保持。
所以,对以200m和400m为主项的运动员的选材,身高因素必须考虑。
因为身材较高的运动员可用较大的步幅和较低的步频来获得和保持速度,从而降低肌肉工作的强度,节约体能的消耗。
2.1.3 身体主要环节的长度比
腿长(腿长的测量方法是从身体直立时地面至股骨大转子端点的距离)与身高之比值设腿长与身高之比值为K(K=腿长/身高),K值大者为好。
据有关资料的统计,我国运动员这项比值,一般男子为0.500-0.520,其平均比值为0.512左右;女子为0.495-0.520,平均比值为0.507左右。
因此,短跑运动员的选材应注意选择这项比值,男子应高于0.512,女子应高于0.507。
2.1.4 大小腿长度的比值
小腿长是指直立时地面至股骨连结处的距离,大腿长是指直立时股骨与胫骨连结处至股骨大转子端点的距离。
设大小腿长度之比值为L(L=小腿长/大腿长),L值大者为好。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运动员这项比值,一般男子为1.00-1.50,平均比值约为1.30;女子为1.20-1.40,平均比值约为1.30左右,在选材时,应尽可能选择比值较大者。
选材时可根据教练员的实践经验和其它方法,参考上述内容及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时期的选材标准数据,进行预测、估计、判别选优。
2.2 生理学指标
2.2.1 肌纤维类型肌
纤维大致可以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即白肌纤维和红肌纤维。
每个人的肌纤维的分布固定不变,且通过训练也不能改变红白肌纤维的比例,而只能使纤维变粗。
研究证明,白肌纤维适于速度、力量项目;而红肌纤维则适于耐力项目,因此在选材时,有条件的单位应测试运动员的肌纤维的成份。
2.2.2 心肺功能
短跑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要求良好,才能有良好的短跑机能,选材时对应选的少年儿童进行脉搏、血压、肺活量、血色素等方面的测定,心脏功能可采用台阶实验法测定,最简便的方法是测定脉搏频率(表1)。
表1 不同年龄青少年收缩压、脉搏、肺活量参考指标
注:引自王金灿《运动员选材原理》(体育院校专业教材)2.3 身体素质指标
步频: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很大,训练难以使步频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青少年中步频达到优等的人相当少,苏联科学家在调查中发现,每6000-7000个13-14岁的男孩中,只有12-15人在快跑时才能达到优等。
此外,步频与身高有一定的依赖关系。
支撑时间和蹬地时间:据测定,快跑时支撑时间在0.90-1.05s的儿童约只占1%;优秀运动员的蹬地时间只有0.08s,没有训练过短跑的人,蹬地时间达0.14-0.15s,在2000名少年中只有20名蹬地时间为0.09s,这些指标也可供选材时参考。
2.4 心理素质指标
心理特征包括:神经类型、性格类型、能力类型、兴趣类型4个方面,短跑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应是神经兴奋型(又称胆汁质),具有兴奋性高、性格直爽、精力充沛、好胜心强、拼劲十足、决心大等特点。
在少年儿童中应挑选那些神经反应快、较为灵活、性格活泼、自信、好胜、对短跑训练和比赛有浓厚兴趣、特别善于集中注意力的孩子参加短跑训练,选材时一般采用观察法和测验法。
2.5 智力指标
智力是指人合理运用大脑解决事物的能力,它是大脑的一种功能。
现代运动员选材中在考虑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重要因素外,还要对运动员智力水平进行挑选。
智力水平在运动员成材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主要通过观察其具体表现来加以鉴别,另外,也可以通过皮纹学等辅助手段加以鉴别。
对于具体表现不明显时,则可通过
I-Q检查加以鉴别。
CHINA SPORTS COACHES 53
重要来源之一,是球队整体实力的象征,在比赛中能否控制篮板球,对竞赛中的主动权和胜算程度都有重要意义,比赛中一般将篮板球分为前场篮板球和后场篮板球,也分别被称为进攻篮板球和防守篮板球。
增强拼抢意识、提高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技巧已成为提高争抢篮板球水平不可缺少的3个基本条件。
因
3 小 结
选材应该注意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对于人体来说,结构和功能是协调统一的,人体结构决定人体功能,人体功能反映人体结构,人的大部分生理结构都由遗传决定,而资料也证明了运动员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将来成绩的主要因素。
所以,短跑选材应从遗传出发,详细了解该运动员家系情况;对于短跑选材来说,采用的指标越全面评价就越准确,在选材时应系统对运动员各项指标进行全面评测,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54 CHINA SPORTS COAC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