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方古典柱式的比较

合集下载

西方古典建筑五种基础柱式简介

西方古典建筑五种基础柱式简介

西方古典建筑五种基础柱式简介无论是开始分析一个细节,还是在交谈的过程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理解古典建筑首先要认识到不同形式的古典建筑立柱。

在建筑的历史记载中,第一个立柱的文字描述是由维特鲁维奥写的:“[…] 这些柱式提供了一系列的的建筑表达方式,从粗糙并坚固到苗条并精致。

在真正的经典设计中,柱式的选择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代表着风格的选择。

“对作者来说,这些柱式综合了“建筑语法”。

《建筑的古典语言》一书的作者约翰·萨莫森说:“[…] 建筑之所以被称为古典是因为它的装饰元素直接或间接地源自古代世界的建筑词汇——“古典”世界[…] 这些元素很容易辨认,例如,用标准化的方法去使用的五种标准形式的圆柱,开窗和人字墙的标准处理,或甚至是古典建筑中使用的标准化的一系列装饰。

大体上说,有五种经典的建筑柱式:有着希腊特征的多立克式(Doric)、爱奥尼式(Ionic)、科林斯式(Corinthian)、和具有罗马特征的塔司干式(Tuscan)和混合式(Composite)。

每一种命名法的区别体现在它的构图比例和(或)它的柱头的装饰上,柱子的上端负责将水平檐部所承受的重力转移到柱身上,并通过柱础获得释放。

在柱头的旁边,还有其他古典柱式的组成元素——檐口(cornice),檐壁(frieze),山花(pediment), 额枋(architrave), 柱身(shaft),墩墙(podium),和基座(pedestal)。

以下是5个经典建筑柱式在柱头的不同之处:多立克柱式Dórica多立克柱式是希腊古典柱式中最古老、最简单的一种,起源于公元前七世纪。

它的基本线条和美学是基于男性身体的比例和它雄壮的原型,在希腊建筑中使用,以纪念男性神灵。

在维特鲁维奥(Vitruvius)的词中,Doric 是“男性身体的比例、力量和优美”,表示着平衡,对他来说,它应该用于“教堂以献给最外向的圣徒(圣保罗(St. Paul)、圣彼得(St. Peter)或圣乔治(St. George))”。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柱式分析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柱式分析

哈托尔柱式
这种柱式出现于埃及中王国时代丹德 拉赫的哈托尔神庙中,因此得名,它分为 普通式和混合式两种,它们的顶端都是方形柱冠,其下是哈托尔神的头像,但 前者的柱身是圆形,满施雕凿,柱底有础。后 者的柱身是模仿一束花茎,茎端 刻成杯形的大莲花。
这种柱式见于 埃德弗神殿, 是一种模仿棕 榈树的柱式。 柱顶部是扁方 顶板,柱头用 八片棕榈叶合 成一个圆形, 叶的下端环绕 五道环带,柱 身特别长,下 部有柱础。
束带中插入的蕾、萼, 扁而平。
卢克索神庙以纸莎草为柱头的柱廊
卡纳克神庙的柱头
变式纸莎草柱式
变式纸莎草柱式出现于新王国第十九王朝以后,是纸莎草柱式简化的变形, 式样比例粗壮,给人以沉重感。柱体全身完全模仿纸莎草 柱式,只不过十六支一 束改为一支一束,表面平滑,雕刻以浮雕和象形文字。开花纸莎草柱式是把含苞欲 放的纸莎草柱式改为开花状,柱式面像棕榈柱式一样,加 上一块冠板,隐藏在 柱头的上端,柱头的纸莎草状似振铎,又称为振铎式。柱础上雕以三角形的装饰纹 样。这种柱式多用于大厅和走廊。
为1:5,柱间距为柱径的2倍。
科林斯柱式
比列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柱头是用毛茛叶(Acanthus)作装饰,形似盛 满花草的花篮,规范而细腻,充满生气,其柱高、柱径比例、凹槽都同于 爱奥尼克柱式。相对于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四个侧面都有涡卷形装饰 纹样,并围有两排叶饰,特别追求精细匀称,显得非常华丽纤巧,装饰性 更强,但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雅典的宙斯神庙(Temple of Zeus) 采用的是科林斯柱式。相对于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装饰性更强,但 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因为当时它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直到晚 期希腊.才形成独特的风格。
混合柱式
这种柱式创建于托勒密王朝,柱头用四 各半瓣的纸莎草花配列在柱的四面,花朵分 上下两层,也有多至五层的,好象是许多纸 莎草花束在一起,非常华丽。

中西古典建筑对比

中西古典建筑对比

中西古典建筑对比一、建筑结构中东古典建筑通常建筑结构稳固,以钢筋混凝土、砖石为主要材料。

建筑外墙常使用大理石、瓷砖等材料装饰,外立面通常采用装饰性强的凸窗、拱形门洞等。

中东古典建筑多用柱子来支撑建筑。

柱子常采用华丽的装饰,并经常通过雕刻或彩绘来增添艺术感。

西方古典建筑则更注重对称和比例关系,建筑结构更加精细和复杂。

西方古典建筑常采用石灰石等材料建造,外墙采用壁画和浮雕等方式来增加装饰性。

西方古典建筑中的立柱更多采用希腊柱式,即分为多种类型,如多立克柱、爱奥尼柱和科林斯柱等。

西方古典建筑的柱子常采用立体结构,形状更加复杂。

二、建筑风格中东古典建筑风格注重内外形式的和谐统一,更强调宗教和神圣之感。

它的设计通常是为了突显王宫或宗教建筑的地位和尊贵。

中东古典建筑建筑主体经常是多层或高塔状,顶部常有圆顶。

中东古典建筑的外部常常装饰着华丽的色彩和图案。

西方古典建筑的风格更加注重对称和秩序的感觉,设计更加精细。

它的设计理念更加实用和经济,追求理性和秩序。

西方古典建筑的建筑物通常是长方形或方形,并且在门廊和主体之间还存在着柱廊等元素。

西方古典建筑的外部装饰更注重纹理和细节的刻画。

三、建筑功能中东古典建筑更多用于宗教、政府和王宫等公共场所的建造。

它们通常用于表达权力和尊贵,同时也提供人们休息和祈福的场所。

例如,中东的清真寺和开罗博物馆等就是典型的中东古典建筑。

西方古典建筑更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它们更多用于教堂、剧院、宫殿、博物馆、学校、图书馆等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的设计不仅注重建筑的美感,也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度。

四、文化和历史背景西方古典建筑则更多受到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

西方古典建筑风格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达到了巅峰,而后被重新发现和吸收,成为西方建筑的经典风格。

西方古典建筑更注重对称和秩序的感觉,强调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综上所述,中东古典建筑和西方古典建筑在结构、风格、功能、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通过比较这些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建筑艺术。

中外柱式的相同点

中外柱式的相同点

中外柱式的相同点柱式建筑是一种古老且广泛应用的建筑形式,无论是中外,这种建筑形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都有相似之处。

本文将以柱式建筑为切入点,探讨中外柱式建筑的相同之处。

柱式建筑是指建筑物以柱为主要支撑结构的建筑形式。

在中外各种柱式建筑中,柱子是起着连接地面和屋顶的主要作用。

他们不仅是建筑的主要支撑结构,还能够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并传达着文化和设计理念。

无论是古代中国的宫廷建筑,还是古希腊的神庙,甚至是现代建筑中的柱廊式建筑,柱子都是建筑物的标志性元素。

首先,中外柱式建筑在结构形式上有相似之处。

无论是希腊的多立克柱还是中国的方柱结构,柱子都是直立的,通常由柱身和柱头组成。

柱子的高度和直径也会根据建筑的规模和功能而有所变化。

这些柱子在建筑中的位置也有相似之处,通常会布置在建筑物的周围或内部,起到支撑建筑物的作用。

其次,中外柱式建筑在装饰形式上也表现出了相似之处。

无论是古代希腊的多立克柱还是中国的木结构柱子,它们都被用来进行建筑的装饰。

希腊的多立克柱通常用来包围神庙,它们的柱身上雕刻有各种各样的浮雕,展示了希腊人的文化和神话故事。

而中国的柱子则通常采用木材制作,其表面也会进行雕刻和绘画,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无论是中外的柱子,都是建筑的装饰之一。

此外,中外柱式建筑在文化和象征意义上也具有相似之处。

在古代希腊,柱子被视为神圣的象征,它们代表着希腊人对神灵的崇拜和尊敬。

希腊的多立克柱也被视为希腊文明的象征,体现了希腊文化的艺术和人文特色。

而在中国,柱子也承载着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方柱被视为男性的象征,它们经常被用于宫殿和寺庙建筑中,代表着权力和威严。

而圆柱则象征女性之美,更多地出现在园林建筑中,代表着容器之义。

最后,中外柱式建筑在功能上也有相似之处。

无论是古代希腊的神庙,还是中国的庙宇和宫殿,它们都是用来进行宗教和仪式活动的场所。

柱子不仅提供了建筑的支撑,还营造了庄严肃穆的氛围。

而在现代建筑中,柱式建筑通常用于商业和办公建筑中,以增加建筑物的视觉效果和功能性。

东西方柱式区别

东西方柱式区别

对中国来说,虽然大部分的房子都离不开柱子,但并无“柱式”这种特别的称谓。

从柱形上来说,可以分成圆柱、方柱、八角柱、蒜瓣柱、束竹柱等数种,按照柱头、柱脚是否有收分,又可以分成梭柱和直柱两种。

西方的古典主义柱式大多为由下而上收分的圆柱(有时候柱脚约会有收分),方柱一般只是墙面上的装饰,不会独立出现在外立面上,柱身素平或刻凹槽作装饰。

南北朝以前中国柱子与希腊罗马的柱式十分类似,柱子下是柱础(希腊罗马的柱式除多立克无柱础外,其余的都有),柱头上通常会直接地顶着一个栌斗,额枋架在栌斗上。

而且还有在柱身上刻凹槽的实例(参看南北朝石窟里的建筑雕刻和梁萧景墓墓表)。

由于是木构的缘故,中国的柱高通常不过开间的宽度,而西方的同样是由于材料的因素,柱高柱高通常是开间宽度的两倍以上。

其实色彩这方面,过往中国的柱子大部分都是保留原木色或石色的,对木柱来说即使上漆,也只会上黑、墨绿、栗、褐、红,等单色,在柱身上彩绘的情况极为罕见。

西方的石制柱子则不会有任何涂饰。

有人将斗拱也当做中国柱式的一部分来说,这也未尝不可。

但是斗拱向来都是与柱子分开的一个独立部分,并不是有柱子时就非得有斗拱,而且斗拱的位置其实相当于希腊建筑中的檐壁,而檐壁并不属于柱式。

所以我认为对比时还是撇开斗拱好,否则容易因过分关注斗拱而忽略掉柱子本身。

西方柱式中国顶式文化特征比较论文

西方柱式中国顶式文化特征比较论文

西方柱式与中国顶式的文化特征比较摘要:西方古典建筑和中国古典建筑,是世界建筑艺术中的两大体系。

它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化意识,表现出两种迥然不同的视觉审美和文化内涵,在建筑史上分别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古典建筑;西方柱式;中国顶式;文化特征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1184-01西方古典建筑,以希腊神庙为辉煌的开端和历史的典范,其最主要的文化特征是由于历史形成的柱式之美。

在罗马时期,继承希腊出现了塔什干和组合。

这一组合一度被奉为造型的楷模,极大地影响了以后的西方建筑尤其是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建筑。

在建筑理论中,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著名的《建筑十书》,就论述了古希腊乃至罗马神庙和柱式。

中国古典建筑与古希腊、罗马柱式系统相比较,其除了材质以外的视觉差异主要来自于柱子与屋顶的比较,也就是说,西方古建筑是以柱式为美,而中国古建筑与之媲美的则是屋顶,或者说在于顶式系统的丰富性——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而其最主要的文化特征,可说是历史形成的“飞檐翼角”之美。

马克思曾指出:“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可见,神话文化对希腊艺术的影响是深远的,当然这也同样表现在建筑艺术,尤其是神庙建筑之上。

最著名的雅典卫城的帕提侬神庙,神庙主要供奉智慧女神雅典娜,也就可以认为,没有雅典娜以及有关的神话和信仰,也就不会有帕提侬神庙了。

正如黑格尔言“古典建筑的庙宇要有一个神住在里面,于是雕刻就把具有造型艺术美的神放在里面。

”然而,这一功用的表达又离不开雕刻文化的介入。

希腊古建筑柱式之所以颇易受到凝铸着人体比例意识的雕刻文化的影响,除了雕刻是当时当时希腊精神的表征、希腊文化的核心外,特别是由于希腊古典建筑与雕刻在材料上都是采用石材,因为材料的共同性,所以决定了加工手法的相似——都是要用刻凿功夫,从而“把石头作为一种艺术品”。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大家兼建筑史米开朗琪罗曾说,最好的雕刻作品。

中国传统柱式与西方古典柱式的比较

中国传统柱式与西方古典柱式的比较

中国传统柱式与西方古典柱式的比较中国传统建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木构建筑体系,各个时代的印记也鲜明地烙在建筑上:秦汉时期的建筑从“秦砖汉瓦”中看出古拙朴素的风格;唐宋时期的建筑主要表现出宏大深远的“唐风宋韵”;元代的建筑虽然保留了宋代的遗风,但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简化;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则偏向复杂琐碎……中国古代建筑几千年以来的一脉相承,形成传统,各个时期的建筑均是在这个“传统”的前提下有所变化。

西方古典建筑发展的主线源自爱琴海沿岸,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爱琴文明中的建筑,古希腊时期的古典建筑在公元前四到五世纪时达到了高峰,涌现出大量的建筑杰作,主要体现在宗教建筑上;而古罗马将古希腊的古典建筑的柱式、形制继承并发展下去,并且创造出拱券结构用于沉重,建筑的种类大大丰富了,出现了大量公共建筑。

至此,西方古典建筑体系基本确立。

古希腊、古罗马的众多古典柱式也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成熟和完善起来。

本文将中国传统柱式和西方古典柱式进行比较,意在从造型、材料、功能等方面探寻它们之间的差异。

1、中国传统建筑的柱式中国自古以来就在建筑中使用木柱与石柱,其中以木柱的使用最为广泛。

参照西方古典建筑中柱式的定义,本文也借用“柱式”来描述中国的木构建筑体系。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古典建筑分台基、墙柱和屋顶三个部分,为了使比较更有针对性,文中选取了墙柱部分中的柱式作为研究对象。

柱式包括了柱头、柱身和柱础三个部分,中国传统柱式中的柱头部分即是“斗栱”。

中国柱式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一个完整系统,本文以宋《营造法式》中的柱式作为对象进行探讨研究。

1.1《营造法式》中的柱式关于柱式的记载,在《营造法式》(以下简称《法式》)中分为若干卷分述。

其中卷一是总释上部分,引用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从历史范畴角度上诠释柱式各部分的含义。

卷三是壕寨制度和石作制度,其中包含了柱础部分的说明。

卷四和卷五即为大木作制度,主要是斗栱和柱身的制定。

西方建筑古典柱式比较研究

西方建筑古典柱式比较研究

3 收稿日期 :2006 - 04 - 20 作者简介 :张志航 (1972 - ) ,男 ,福建莆田人 ,莆田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工程师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 年第 3 期 (第 8 卷 总第 29 期)
一 、概述
在希腊 ,无论是建筑艺术还是数字计算能力都达到了顶 峰。今天可以看到 ,古希腊风格几乎影响了西方每一个国家。 希腊建筑独特的美是无与伦比、无法超越的 (图 1) 。随着社会 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大理石材料的发现 ,希腊工匠们逐步设计并 完善了三种“建筑柱式”如 :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这时 ,柱式 体现严谨的构造逻辑 ,条理井然。每一种构件的形式完整 ,适合 它的作用 。承重构件和被负荷构件均衡 。
罗马柱式有塔司干 、多立克 、科林斯 、爱奥尼 、和复合柱式这 几种。就装饰来说 ,塔司干柱式最简单 ,没有什么装饰 ,它的比
● 张志航 西方建筑古典柱式比较研究 文 化
例是很庄重 ,甚至有些沉重 ,直接与它相反的是科林斯柱式。各 种柱式的柱身同高时科林斯柱子是很纤细的 ;饰以涡卷和毛良 叶的柱头 ,复杂的装饰起来的檐口和大量的细部给这种柱式以 华丽和丰富的性格 ,塔司干和多立克柱式强有力而严肃 ,有男性 的特征 ,而科林斯和爱奥尼柱式则比较匀称、温柔、富有装饰 ,有 女性的性格 。
1. 塔司干柱式 在所有的罗马柱式中塔司干是在处理上最简单而在比例 上最沉重的柱式。柱子的宽度 ,或者它的下底的直径 ,为高度的 七分之一。柱身下面的三分之一为圆柱体 ,到上面就有收分了 , 这收分比其他柱式的收分表现得更为显著一些 ;上端的直径比 下端的小五分之一 。柱身上部以阿斯特拉尔为结束 。柱身下有 柱础 ,上有柱头。柱础高一母度 ;它由很明显而且高度相等的两 部分组成。下面的部分是一个平面为方形的普林特 ,上面部分 是一个平面为圆形的圆线脚 ;起次要作用的小方线脚成为从柱 身到柱础的圆线脚的过渡部分 。这小方线脚的材料与柱身相 同 ,从小方线脚过渡到柱身则又借助于四分之一凹圆线脚 (图 略) 。 所有按照那些最简单最自然的 ,我们在本书中引用的尺寸 所画出的柱式 ,差不多和维尼奥拉的形式一点区别也没有 ;如果 有时在主要部分的尺寸上有一些差别 ,那只是很小的 ,用分度来 表示的部分的区别。在塔司干柱式中 ,这种区别表现得较显著 , 根据我们的资料 ,塔司干檐口的三部分在高度上是一样的 ,但是 维尼奥拉的泪石微微比支撑和冠戴部分大一点。因此 ,如果我 们想要接近维尼奥拉的型范 ,我们可以在建造时把把泪石做得 稍微大一点 。但是艺术评论家常把太重的泪石认为是维尼奥拉 的塔司干柱式的缺点。放弃了维尼奥拉的尺寸 ,我们反而改正 了上述的缺点 。 2. 多立克柱式 当塔司干柱式由于太简单和粗糙而不适用时 ,当要求建筑 物有比较轻巧的性格而需要稍有装饰时 ,当建筑物的严肃性不 能允许有过分的装饰和细部过分柔软时 ,就采用多立克柱式。 柱子的直径是高度的八分之一 。多立克柱式的底座与塔司干柱 式的檐口是很象的 ;支撑部分是混枭线脚的形式 ,泪石是整块的 石头 ,上面装饰着小方线脚 ,而最后 ,冠戴部分是四分之一圆线 脚的形式 ,这四分之一圆线脚上面附有为了避免多余的锐角而 作的不大的小方线脚 。在泪石下面有小凹槽 。柱子的收分等于 六分之一 ,柱身到上面常常以阿斯特拉尔结束。它的柱头高一 母度 ,象塔司干柱式一样被分成三部分 ,它们是柱头颈、四分之 一圆线脚和柱顶垫石 。多立克柱头和塔司干柱头之间的区别只 表现在次要的线脚上(图略) 。 3. 爱奥尼柱式 爱奥尼柱式属于富有装饰的、轻巧的、典雅的柱式类型 ,它 本身的比例是经过最完善而细致地考虑的 ,它的柱身的直径为 本身高度的九分之一 ,收分为六分之一 ,它的柱身经常饰以凹 槽。因为这个柱式所有部分被分成细小的元素 ,所以为了用母 度的部分来表示它的尺寸起见 ,维尼奥拉把它的母度分成 18 分 度 ,这种趋向于小而纤细的线脚的意图也反映在凹槽上 ,它的数 目在这里不是象多立克柱式那样有 20 个 ,而是 24 个。它的柱

中西传统柱式中的文化差异

中西传统柱式中的文化差异

文化从古至今 , 为线性 的发展 , 即使有外来文化入侵 , 也绝 不 会动摇 主流文化的地位 , 往往是在相互影 响中并行发展 。 因此 虽中国古 代的柱式先后经历 了唐代的体态 舒展, 结构 的壮 硕
结实, 宋代的 比例优雅 , 细节精 美…即使到 了明清, 木构 始终 保 持着 自己的机能。 木结构的稳定也说明了中国社会的稳定性 , 中国古代社会 的几千年 的结构形态 的不变性 ,就在于它在动 态中崩溃到修复的周期不变性 , 即所谓的改朝换代 。 在这种社 会结构中, 建筑不但反映出这种社会 的动态特征 , 而且也参与 在这种过程 。中国历史上许多木构柱式被毁于一旦 , 但是 , 今 无论在东西方 , 最初柱都是用木构架的 , 只是西方发展到 天 的北京故宫 , 仍 旧能够完整地保 留着古代柱式 的结构。 后来才大量使用砖石结构 。柱刚开始产生时都是作为承重构 2 . 物理的和谐与心理的和谐 件起 重要 支撑作用 的,柱的装饰功能是社 会逐渐 发展的过程 西方的柱式从思想方法上说应是形式 到形式 ,追求物理 而 中国的柱式则是意识 到形式 的过程 , 追求心理 的和 中, 因技术 、 材料 、 工艺的不断进步而产生的 。在 中国, 斗拱 、 的和谐 ; 梁 、柱最终发展成 为集结构与装饰于一体的构件, 而在西方, 谐 。西方柱式将建筑量化 , 体现一种数 的和谐 , 即一种物理 的 自罗马人开始 大量 运用拱券结构后,柱在室内的功能就发生 和谐 。④ 一直被认为柱式典范的两种古希腊柱式 : 巴提农神殿 了巨变, 装饰 的功能 占据 了主导地位。 上 的陶立克柱式和伊瑞克先神殿上的爱奥尼柱式 ,严格按照 中国传统柱式 由斗拱 、 檐柱 和柱础构成。 在中国古代建筑 人 的比例建造 , 如果柱子 的高 比作人 的高 , 那么柱子 的横 断面 结构体系中, 斗拱最为引人瞩 目, 它作为联结柱 、 梁、 等 的一种 的直径正好等于人 的脚长。 虽然它们的美也来 自象征, 但这种 独特的托架 , 既是重要 的建筑符 号, 也是结构的关键 。斗拱的 象征从思想方法上说纯属是形式到形式 ,是从模 拟来理解 和 理念在夏 、 商、 周 已经出现, 但 尚未有出挑 的做法 ; 斗拱起源于 审视 的西方古代思想方法。 在 中国, 传统建筑审美文化上无论 汉, 主要是体现在柱身直接悬挑而 出。隋唐是斗拱在结构上发 是人与人 、 人与社会还是人与 自然的关 系 , 都追求一种心理的 展的重要时期 , 是物质与精神相结合得最得体的阶段 。 宋代经 和谐 。 这源于儒家天人合一 的思想 , 这种思想追求人与 自然的 济繁荣, 斗拱发展 到形制丰富和结构严谨的阶段 。 从宋代开始, 和谐相处 。反映到柱式上那就是不追求单体造型的丰富多彩 斗拱由唐代雄大 、 硕壮 、 疏朗 、 豪放的风格逐步 向明清的纤小 、 和向高空 的无限延伸 ,而是更注重建筑 的意境 的营造和其内 细柔 的方 向发展, 到了清代, 人们注重 的是它 的装饰性, 其 间铺 在寓意。如斗棋中的斗就是北斗的象形物 , 从 棋的造 型来看 , 作增多, 形象越来越复杂 。 由此可 以看 出斗拱是 中国建筑数千 两端对称弯 曲向上翘起 , 棋的一端形状极像农 夫耕 田的犁, 这 年沿革中认识 时代特征时最显著 的指时针① 。 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分不开 , 还具有吉祥的内涵 。 从斗棋 的结 西方柱式 , 侧重在高 、 宽、 厚的关系中寻找美 。 埃及石工艺 构来看 , 它的众多方木条方木块组合 , 榫 卯精而有致的穿套 , 最具特色的元素就是传承了 比较原始 的石制建筑特点 ,其 中 刚柔相 推,均匀的承接上方屋顶重力 又应接 四面八方可能发 这个缓冲效应也就是《 周易》 中表 明的 : “ 其动也 的座盘饰模子和凹线脚飞檐被广泛复制 。大型石制建筑无可 生 的冲击力 , 其静也翕” 的活力。 置疑源于埃及 , 并经利凡特地 区传到世界其他地 区。 古希腊人 直 , 崇 尚“ 数” 的原则 , 以塑造人体美为根本的美学思想 , 他们认为 3 . 神秘的宗教色彩与调和的现 实主义 精确 “ 比例” 比感官可靠得多 。他们 的 种柱式是在崇 尚人体 在古希腊社会里 , 有一种超越 了善恶 的形而上的决定论 , 美 的观念 中诞生 , 是古希腊精神产生了古希腊柱式 。 古罗马人 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西方人对那些现实之外的神灵极其 的 在继承古希腊 种柱式 的基础上 ,加上罗马原有 的塔斯干柱 虔诚 , 这种对宗教的虔诚也一直保留至今 , 西方 对宗教建 筑极 式, 同时增加了爱奥尼和科林斯混合而成的混合柱式 , 合称为 为重视 ,在古建筑 中宗教建筑往往代表着时代建筑的最 高水 几乎可 以这样认 为, 一部西方古建筑史就是 由一座教 堂和 古 罗马五柱式。 作为西方建筑构 图的“ 基本词汇” 的柱式 , 因把 平 , 所以, 西方 的柱式是大体量 的 , 压倒人 心灵 人体的和谐 比例融人其 中而具有 了人性的魅力 ,使得西方建 神庙 构成的历史 , 石头质地坚硬 , 这也应和 了西方宗教崇 筑 的单体造 型的美感发挥 到极 致 。上海作家赵 鑫珊教授说 : 的。在选取材料方面 , “ 欧洲各大城市不能没有古希腊柱式 。拿掉这 3种柱式 , 欧洲 拜 的审美心理和宗教建筑的纪念性功能 。 另外 , 虽然西方的柱 城市顿时会减少五分之一的魅力 ” 。② 式严格按照人的 比例建造 , 但他们也认 为那是献给神的。 雅典 中西柱式艺术的不 同, 从根本 上应理解为 中西文化传统 卫城的总负责人雕塑家费地说 “ 再 没有 比人类形体更完善的 的不同 , 下文从 四个方 面加 以比较。 了, 因此我们把认何形体赋予我们 的神灵。 ” ⑤ 中国历史上任何 时候都 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于一切的时代 。中国人信教也信神, 1 . 西方的自我否定思想与中国的自 我肯定的思想 古代西方 国家 , 经常被外来 民族所 毁灭 , 因此西方文化的 但又总是把神和人摆在同等的地位去崇拜 , 去尊重 。人命运都 发展是一种断点式 的发展 ,是以新陈代谢和变革为本质的社 掌握在 自己的手 中,安分守 己则平平安安 ,犯错误 者必受惩 会进化思想 , 并贯穿在西方 的文化发展史 中。③ 埃及人喜用仿 罚 , 人们都很现实 , 不会过分的信仰神灵 , 不会 为了宗教而狂 不会发生圣战 , 安安稳稳 的过 日子 , 不断的缓解超越 的欲 植物形式 的柱子 , 古希腊人崇 尚“ 数” 的原则 , 古罗马 显示帝 国 热 , 与现实相协调。中国重视世俗的皇权 , 宫殿建筑往往代表 奴隶制 的浑厚雄壮…我们可以看到 ,两方柱式不安分地处在 望 ,

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之柱式比较

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之柱式比较
( 一 )柱类 组件 的结构 与功 能 体 ( 柱 身 )、基 础 ( 柱 础 )组 成 。柱 类构 件 是竖 向设置 ,直立 于
地 面 ,支 撑梁 类 、桁 类 构件 ,中 间有 枋类 构件 链 接 ,使 之 形成 一
( 二 )柱 的装 饰
1 . 柱 的分类 。西方 古 典建 筑 中大量 采 用石 材 。希腊 的人 民设
出。
。柱 头 有 3 个 或5 个 窄 的水 平
带 ,柱 头 呈 现碗 状 , 没有 装 饰 。雅 典 卫 城 的 帕 提 农 神庙 就 是 采
2 . 柱 的雕 饰 。木 柱 雕 饰 在 我 国古 建 筑 史 中 由来 已久 ,在 山 用 的 多立 克 柱 式 。 ( 2 )爱 奥 尼 柱 式 整 体 纤 细 修 长 上 细 下 粗 , 东 曲阜孔 府 景 区 中的 大成 殿 ,其檐 柱 多 采用 蟠 龙雕 饰 ,给 人 以高 但 是 没 有 弧 度 , 体现 的是 女性 身 体 的 美 感 。柱 身有 2 4 道 较 深 的 贵华 丽 的视 觉 印象 ,但 因柱身 过 于粗 大臃 肿 降 低 了原本 的装饰 效 半 圆形 凹 槽 ,凹 槽 间 用细 窄而 不 尖 锐 的 平 板 将 边 缘 隔 开 。柱 础 果 。元代 以后木 柱 多 是使 用原 有 形态 或 加 以 “ 卷杀 ”处理 , 而渐 线 脚 明显 ,柱 头 上 一对 优 雅 的 螺 旋 大 圆 形 涡 卷 组 成
具有 装 饰 的功 能 。它 以艺术 化 的造 型和 丰 富 多彩 的 艺术 装饰 展 示 上 带 来美 的享受 , 也使 整体 结 构更 加稳 定 。小 规模 的建 筑起 收 分
了不 同地 区 的建筑 风 格 、历 史 文化 、 社会 风俗 和 民风 ,更 是当 地

建筑史——中国传统柱式与西方古典柱式的比较

建筑史——中国传统柱式与西方古典柱式的比较

中国传统柱式与西方古典柱式的比较——宋代柱式与古罗马爱奥尼柱式的比较【摘要】:在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中,柱式是最具特征的构件之一。

本文主要从造型、材料和做法方面对着两者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种不同建筑文化背景下柱式体系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传统柱式西方古典柱式差异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柱子都是作为重要的承重结构起到支撑作用,是建筑物内不可缺少的构件之一,后来人们越来越关心柱子的装饰功能。

在中国,柱子最后发展成了集结构与装饰于一体的构件,但是西方人和我们不一样,他们用了很多拱券结构来突出柱子的装饰功能。

这些我们可以从从柱子外观造型的比较上看出来,中国的柱子上一般没有太多的装饰,都是简单的几何形态,这样既提高了建造的效率,也更好与大自然中的形态结合起来。

比如说宋代柱子,它的柱身断面一般都是圆形的,即保持树木原来的形状。

但是古罗马的爱奥尼柱式与我们不一样,他们强调细节的塑造,喜欢运用多种加工手法来达到他们心理上追求的艺术效果,特别是柱头通常都装饰的很漂亮。

所以说有时候我们可以从爱奥尼柱式的柱头形态来判断它装饰的好不好。

另外,中西方在选择的材料上也有所不同,虽然说中西方最早期的柱子都是用木构架的,但是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方人越来越认同石材坚固耐久的特性以及石作工艺技术的不断成熟导致他们抛弃木材开始大量使用砖石结构。

但是中国人不一样,中国古代很重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再加上木材加工速度快,效率高,导致中国人坚持使用木材作为柱子的主材。

柱子的做法也各有不同,柱子一般包括柱头、柱身和柱础三个组成要素,其中中国的柱头就是众所周知的斗栱(如图1所示)。

宋代的斗栱外形上一般都很庞大,实用功能较强,斗栱的各个部分都是根据严格的力学原理进行分布的,可谓是木构架建筑的精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前人高深莫测的智慧。

柱身部分大多为圆形,外观上看起来比较粗犷雄健,像一个男人一样,内柱部分却和外观上我们看到的不一样,一般都较为细长。

中外古典柱式的造型与结构.

中外古典柱式的造型与结构.

简介: 从中外古典柱式的造型与构造入手 ,系统论述了各种柱式的美学特征和形态规则,并着重就其形式与结构要求、材料性能等作对应分析。

中国的古建筑一般采用木柱 ,基本造型与装饰以自然形中外古典建筑柱式的造型与结构态为主 ,并具鲜明的民族特色。

西方建筑中则以石柱为主 ,古埃及石柱粗壮 ,其柱头、柱身充分体现了巨石柱子的艺术。

古希腊建筑中的3种柱式(多立克式、爱奥尼式及科林斯式 )构成了希腊建筑的精髓 ,并将其造型艺术拟人化。

古罗马柱则是用石头说话的世界艺术珍品 ,并将古希腊柱式发展为5种 :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组合式及塔司干式。

从结构上看 ,这些柱子的长细比均控制在1 0以下,中国柱式的收分是从柱的2 / 3开始 ,而西方柱式一般是从1 / 3开始。

总之 ,柱式的艺术造型与结构技术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

现在的一些建筑设计中 ,人们常常为用何种材料作柱的饰面而绞尽脑汁 ,并搬出各种古典柱式作对比 ,却忽略了现代建筑的基本特性。

几千年的建筑发展史表明 ,柱在完成其功能作用的同时 ,作为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形式 ,它的发展变迁在引导和伴随着整个建筑艺术的发展。

本文从中外古典柱式的造型与结构入手 ,系统论述各种柱式的美学特征和形态规则 ,并着重就其形式与结构要求、材料性能等作对应分析。

1.柱式造型1.1 中国柱式中国古典建筑一直以宋式为依据,明清虽有发展 ,但未逾越宋式的轨范。

在宋式建筑的结构、力学中 ,柱子担负着最重要的“角色”。

室外的柱子 ,它总是立于正门前列最重要的部分 ,在室内也是空间最突出的部分 ,因而古代建筑工匠集中智慧精心设计——造型 ,装饰这个顶天立地的柱式。

把整个建筑中最美的形式全部集中到柱式上 ,使它成为建筑中最典型、最美的 ,甚至是“不可超越”的规范。

中国古典柱式结构见表1 ,它是从自然形态发展起来的 ,柱身像树干 ,斗拱像树枝 ,因之中国自然形态的装饰风格最为突出 ,如菊花头、麻叶头、三伏云、蚂蚱头 ,柱础也同样以自然形象命名 ,但它的形象已高度地概括为几何形态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以建筑实例分析古罗马建筑队柱式的使用和审美与古希腊柱式的差异

以建筑实例分析古罗马建筑队柱式的使用和审美与古希腊柱式的差异

• 希腊爱奥尼柱式(或爱奥尼亚柱式)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的 爱奥尼亚,小亚细亚西南海岸和岛屿,上面住着操爱奥尼亚方言 的希腊人。爱奥尼柱式通常竖在一个基座上,特点是柱身有24条 凹槽,柱高是其直径的8-9倍,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富 有曲线美。由于外形比较纤细秀美,爱奥尼柱又被称为女性柱。 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 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和伊瑞克提翁神庙。
以建筑实例分析古罗马建筑队柱式的使用和审美与 古希腊柱式的差异
柱式是指一整套古典建筑立面形式生成的原则。基本原理就是以柱 径为一个单位,按照一定的比例原则,计算出包括柱础、柱身和柱 头的整个柱子的尺寸,更进一步计算出包括基座和山花的建筑各部 分尺寸。 柱式包括古希腊的三个柱式和古罗马的五个柱式。 古希腊三柱式
• 希腊爱奥尼柱式(或爱奥尼亚柱式)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的 爱奥尼亚,小亚细亚西南海岸和岛屿,上面住着操爱奥尼亚方言 的希腊人。爱奥尼柱式通常竖在一个基座上,特点是柱身有24条 凹槽,柱高是其直径的8-9倍,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富 有曲线美。由于外形比较纤细秀美,爱奥尼柱又被称为女性柱。 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 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和伊瑞克提翁神庙。
古希腊人建筑神庙的灵感来源于古埃及人,他们将埃及神庙的内部 翻转为外,用大量的柱子作为建筑物的支撑。由于柱子外显于建筑 外面,爱美的希腊人便发展出了体系完备的柱式结构,并且形成了 多样的风格。
• 古希腊三柱式分为: 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
• 希腊多立克柱式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中出现最早的一种 (公元前7世纪)。多利克柱式一般都建在阶座之上,特点是比 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是个倒圆锥台, 没有装饰,建造比例通常是:柱高与柱直径的比例为6:1,雄健有 力,象征男性美,所以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著名的雅典卫 城的巴特农神庙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01.古希腊、罗马柱式特点及欧洲古代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特点

01.古希腊、罗马柱式特点及欧洲古代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特点
胜利女神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
伊瑞克提翁神(Erechtheum)
(3)科斯林柱式:科斯林柱式(Corinthian Order) 的比列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柱头是用毛莨叶 (Acanthus)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相对 于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装饰性更强,但是在 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代表作品为雅典的宙斯神 庙(Temple of Zeus)。
S
1.古希腊柱式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1)多立克式: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的特 点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 柱头没有装饰,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代表作 品为雅典卫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农神庙( Parthenon)。
帕提农神庙(Parthenon)
华 托 ,
-
1721
《意大利喜剧演员》- 华托
《吉卜赛女郎》-Hals(哈尔斯),藏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
《 微 笑 的 军 官 》
哈 尔 斯 , 藏 伦 敦 华 莱 士
《夜巡图》- Rembrandt (伦勃朗)
- Rembrandt
《 自 画 像 》
( 伦 勃 朗 )
《 劫 夺 吕 西 普 斯 的 女 儿 们 》
( 鲁 本 斯 )
-Rubens
圣卡罗教堂-波洛米尼
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前列柱-贝尔尼尼
杰出的巴洛克建筑大师和雕刻大师贝尔尼尼设计的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周围用罗马塔斯干柱廊 环绕,整个布局豪放,富有动态,光影效果强烈。
哈尔斯是杰出的 现实主义大师, 他的命运也决定 了他不可能与古 典主义有丝毫的 连带。在多年的 肖像创作上,尤 其对微笑的捕捉 一道别有心得, 他总是摄入瞬间 的表情,从“吉卜 赛女郎”低回的眉 目间,我们能够 深刻地体会这种 传神的魅力。

浅析中西方古典柱式的比较

浅析中西方古典柱式的比较

浅析中西方古典柱式的比较摘要:无论是西方建筑还是中国建筑,柱式都是极具特征的构件。

柱式主要有柱头、柱身和柱础这三个基本要素。

对于中国古典柱式来说,人们最为熟悉的还是斗栱。

而对于西方古典柱式来说,它是西方古典建筑美学中具有核心意义的一份子,它代表着西方人的生活、需求、审美和寓意。

然而具体而言,中西方古典建筑的主要区别是来自材料的区别:西方古典建筑一直石头为主体;东方古典建筑主要是以木头做构架。

因此,中西方古典建筑艺术也由此具有了一定的差异。

本文主要探讨在中西方建筑文化背景的差异下所带来的柱式体系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柱式;中西方建筑艺术;建筑文化背景;柱式体系1、中国传统建筑的柱式中国传统建筑建设中主要使用的是木柱和石柱,其中应用最广泛当属木柱。

根据西方古典建筑中对柱式的解释,我们也引进了“柱式”这个概念来描述中国古典木构建筑体系。

中国古典建筑一直以宋式为依据,明清虽有发展 ,但未逾越宋式的轨范。

在宋式建筑的结构、力学中 ,柱子担负着最重要的“角色”。

室外的柱子 ,它总是立于正门前列最重要的部分 ,在室内也是空间最突出的部分 ,因而古代建筑工匠集中智慧精心设计——造型 ,装饰这个顶天立地的柱式。

把整个建筑中最美的形式全部集中到柱式上 ,使它成为建筑中最典型、最美的 ,甚至是“不可超越”的规范。

1.1、中国古典柱式的特征1.1.1、建筑材料在选材上,斗栱与柱身的材料主要还是木质材料,柱础则是以石质为主,它们是中国古典建筑营造工艺中的石作制度与大木作制度。

利用木质材料的优点是施工效率较高、速度较快,并且比较节省成本,石料的主要特点是坚固且耐久性长,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古典建筑文化的发展。

1.1.2、建筑构造在建筑构造方面,每个部分的组织构造没有很大的改变,大概维持了它层层出挑,“斗”、“枋”、“栱”与“昂”四种类型构件遵循结构力学原理相互影响作用,斗栱中各部件的比例特征,主要沿袭了宋代的制度。

1.1.3、建筑外观在建筑外观效果方面,宋代柱身断面一般是圆形,主要保持了树干的状态特征。

西方古典柱式研究

西方古典柱式研究

它实际上是爱奥尼柱式的一个变体,两者各个部位都很相似, 比例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只是柱头以毛茛叶(Acanthus)纹装饰, 而不用爱奥尼亚式的涡卷纹。
混合柱式是 将科林斯柱式的 顶端与爱奥尼克 柱式的涡卷相结 合,使形状显得 更为复杂、华丽。 柱高跟柱径的比 例是10:1,显得 纤细秀美。
上左:塔斯干; 上右:罗马多立克 中左:罗马爱奥尼; 中右:现代爱奥尼 下左:科林斯; 右:混(组)合式
古罗马柱式 Ancient Rome column
罗马多立克柱式 罗马爱奥尼柱式 罗马科林斯柱式
外观跟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相近, 但在柱头下端添上一圈环状装饰
柱式与古希腊爱奥尼柱式相同, 只是把柱头上两个涡卷间的连接曲线改为水平直线。
样子与古希腊科林斯柱式一致,显得纤细高大; 柱头部分由两层毛茛叶和涡卷图案组成,涡卷图案成对出现。
希腊柱式 Greek column
多利克柱式一般都建在阶座之上,特点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例 通常是:柱高与柱直径的比例为6:1,雄健有力,象征男性美,所 以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 爱奥尼柱式通常竖在一个基座上,特点是柱身有24条凹槽,柱 高是其直径的8-9倍,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富有曲线美。 由于外形比较纤细秀美,爱奥尼柱又被称为女性柱。
佩斯利图案在时尚中的应用
大马士革图案
Paisley pattern
大马士革城,不仅因其古老高贵成为人世的天堂,它也是古代 丝绸之路的中转站,长期受到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和交汇。当地的民 众因对中国传入的格子布花纹的喜爱,在西方宗教艺术的影响下, 改革并升华了这种四方连续的设计图案,将其制作得更加繁复、高 贵和优雅。印有如此图案的美丽织物被大量出产,并销往古代西班 牙、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欧洲各地,很快就风靡于宫廷、皇室、 教会等上层阶级,自然地被所有人冠以"Damask"的代称。千年之后, 大马士革图案已成为欧洲装饰艺术的经典图案之一,广泛应用于服 装、布艺、建筑、绘画、包装等领域,昔日的艺术星火,今日已盛

中国古代建筑与欧洲古典建筑的比较

中国古代建筑与欧洲古典建筑的比较

中国古代建筑与欧洲古典建筑的比较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自汉唐以来,已逐步积累了不少的建造经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建筑艺术风格。

尤其是到了宋代,官方编修了《营造法式》一书,使那些宫殿、寺庙、衙署等正统的建筑设计建造形成了制度,因此人们便把中国这种古代典范的正统建筑称之为中国古典建筑。

中国建筑中具有审美价值的特征形式和风格,自先秦至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对于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响,17世纪以后,也对欧洲产生过影响。

艺术特征和欧洲古代建筑艺术比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3个最基本的特征: ①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

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

②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

建筑艺术的一切构成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等,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欣赏和理解,没有大起大落、怪异诡谲、不可理解的形象。

③总体性、综合性很强。

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动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抽掉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效果。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虽多,但可以归纳为4种基本风格。

①庄重严肃的纪念型风格。

大多体现在礼制祭祀建筑、陵墓建筑和有特殊涵义的宗教建筑中。

其特点是群体组合比较简单,主体形象突出,富有象征涵义,整个建筑的尺度、造型和涵义内容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

例如古代的明堂辟雍、帝王陵墓、大型祭坛,和佛教建筑中的金刚宝座、戒坛、大佛阁等。

②雍容华丽的宫室型风格。

多体现在宫殿、府邸、衙署和一般佛道寺观中。

中外古典建筑柱式的造型与结构

中外古典建筑柱式的造型与结构

中外古典建筑柱式的造型与结构中外古典建筑柱式的造型与结构摘要:从中外古典柱式的造型与构造入手,系统论述了各种柱式的美学特征和形态规则,并着重就其形式与结构要求、材料性能等作对应分析。

中国的古建筑一般采用木柱,基本造型与装饰以自然形中外古典建筑柱式的造型与结构态为主,并具鲜明的民族特色。

西方建筑中则以石柱为主,古埃及石柱粗壮 ,其柱头、柱身充分体现了巨石柱子的艺术。

古希腊建筑中的3种柱式(多立克式、爱奥尼式及科林斯式)构成了希腊建筑的精髓,并将其造型艺术拟人化。

古罗马柱则是用石头说话的世界艺术珍品,并将古希腊柱式发展为5种: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组合式及塔司干式。

从结构上看,这些柱子的长细比均控制在10以下,中国柱式的收分是从柱的2/3开始,而西方柱式一般是从1/3开始。

总之,柱式的艺术造型与结构技术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

关键词:古典建筑柱式造型结构建筑艺术现在的一些建筑设计中,人们常常为用何种材料作柱的饰面而绞尽脑汁,并搬出各种古典柱式作对比,却忽略了现代建筑的基本特性。

几千年的建筑发展史表明,柱在完成其功能作用的同时,作为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形式 ,它的发展变迁在引导和伴随着整个建筑艺术的发展。

本文从中外古典柱式的造型与结构入手,系统论述各种柱式的美学特征和形态规则,并着重就其形式与结构要求、材料性能等作对应分析。

1.柱式造型1.1 中国柱式中国古典建筑一直以宋式为依据,明清虽有发展,但未逾越宋式的轨范。

在宋式建筑的结构、力学中,柱子担负着最重要的“角色”。

室外的柱子,它总是立于正门前列最重要的部分,在室内也是空间最突出的部分,因而古代建筑工匠集中智慧精心设计——造型,装饰这个顶天立地的柱式。

把整个建筑中最美的形式全部集中到柱式上,使它成为建筑中最典型、最美的 ,甚至是“不可超越”的规范。

中国古典柱式结构见表1 ,它是从自然形态发展起来的,柱身像树干 ,斗拱像树枝 ,因之中国自然形态的装饰风格最为突出 ,如菊花头、麻叶头、三伏云、蚂蚱头,柱础也同样以自然形象命名,但它的形象已高度地概括为几何形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基于中西方建筑装饰文化的中西方柱式研究

基于中西方建筑装饰文化的中西方柱式研究

基于中西方建筑装饰文化的中西方柱式研究作者:陈泽庄皓然成天宇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年第06期摘要:西方古建筑基本都是石头材料建造的,赫拉神庙是石化材料变革的起点并且采用的是爱奥尼柱式。

自古希腊三种主流柱式,到古罗马延展出的五种主流柱式,基本奠定了如今的欧洲柱式,设计者们在不同程度上对其进行创新。

关键词:罗马;柱式;古代建筑;建筑装饰文化“危柱哀弦,艳歌余响,绕云萦水。

”苏轼在其作的《水龙吟》中就曾以柱寄情,我国古代的柱式结构丰富多样,长短方圆各不相同,很早便被诗人们赋予了感情。

而在西方,古埃及时期就有了梁柱式结构,但都没有运用石材。

最早的石材结构神庙是赫拉神庙。

古希腊时期在古埃及原有基础上对各种西方柱式进行了探索与创新,创新出古希腊三大柱式,而在古希腊柱式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古罗马五大柱式。

西方古代建筑也正是由于柱式不同和许多其他的构筑物的物件材料和宽窄的差异,所营造的形象和构成的空间形成了许多不同之处。

纵向对比不同时期西方古代建筑的柱式的变化,以西方帕特农神庙、赫拉神庙、哈德良神庙,东方人民大会堂、华表、圆明园为研究对象,分别讨论一下中外不同时期的古建筑中柱式的不同以及影响。

一、古希腊柱式古希腊主要流行三种柱式,分别是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

多立克式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的上半叶,多立克柱式没有柱础,柱的上方是平直的,柱身除了整体的凹槽外,没有其他任何的修饰,整根柱石粗壮有力,远观很像男子身形,因此寓意着男子性格的刚劲。

爱奥尼柱式比多立克柱式出现得晚,因为其柱身修长,有种高贵优雅的气质,让人联想到身材修长优美的女性,因此又称女性柱。

它的两端有一个涡卷式的设计,柔美,富含曲线。

隨着时间的推移,紧接着出现的是科林斯柱式,其柱子的顶部不再采用涡卷波浪式的曲线,而是将柱子周围的装饰修饰成锯齿状的叶子形状。

科林斯柱式以更加修长的身躯、繁复美丽的装饰,成为象征少女的柱式,它被认为是爱奥尼柱式的主题变奏,但是比爱奥尼柱式更加修长新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西方古典柱式的比较摘要:无论是西方建筑还是中国建筑,柱式都是极具特征的构件。

柱式主要有柱头、柱身和柱础这三个基本要素。

对于中国古典柱式来说,人们最为熟悉的还是斗栱。

而对于西方古典柱式来说,它是西方古典建筑美学中具有核心意义的一份子,它代表着西方人的生活、需求、审美和寓意。

然而具体而言,中西方古典建筑的主要区别是来自材料的区别:西方古典建筑一直石头为主体;东方古典建筑主要是以木头做构架。

因此,中西方古典建筑艺术也由此具有了一定的差异。

本文主要探讨在中西方建筑文化背景的差异下所带来的柱式体系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柱式;中西方建筑艺术;建筑文化背景;柱式体系1、中国传统建筑的柱式中国传统建筑建设中主要使用的是木柱和石柱,其中应用最广泛当属木柱。

根据西方古典建筑中对柱式的解释,我们也引进了“柱式”这个概念来描述中国古典木构建筑体系。

中国古典建筑一直以宋式为依据,明清虽有发展 ,但未逾越宋式的轨范。

在宋式建筑的结构、力学中 ,柱子担负着最重要的“角色”。

室外的柱子 ,它总是立于正门前列最重要的部分 ,在室内也是空间最突出的部分 ,因而古代建筑工匠集中智慧精心设计——造型 ,装饰这个顶天立地的柱式。

把整个建筑中最美的形式全部集中到柱式上 ,使它成为建筑中最典型、最美的 ,甚至是“不可超越”的规范。

1.1、中国古典柱式的特征1.1.1、建筑材料在选材上,斗栱与柱身的材料主要还是木质材料,柱础则是以石质为主,它们是中国古典建筑营造工艺中的石作制度与大木作制度。

利用木质材料的优点是施工效率较高、速度较快,并且比较节省成本,石料的主要特点是坚固且耐久性长,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古典建筑文化的发展。

1.1.2、建筑构造在建筑构造方面,每个部分的组织构造没有很大的改变,大概维持了它层层出挑,“斗”、“枋”、“栱”与“昂”四种类型构件遵循结构力学原理相互影响作用,斗栱中各部件的比例特征,主要沿袭了宋代的制度。

1.1.3、建筑外观在建筑外观效果方面,宋代柱身断面一般是圆形,主要保持了树干的状态特征。

由柱身比例而言,中国古典柱式柱身一直具有着柱高与柱径之间的比例问题,宋朝建筑檐柱主要是1/8到1/9,外观看起来较为粗犷宏伟;内柱却较为细长,一般是1/11~1/14。

1.1.4、建筑细部在建筑细部问题上,宋朝柱础的覆盆装饰太过于繁冗复杂,具有了许多丰富的石作制度,比如说压地隐起牡丹华、仰覆莲华、宝相华、龍水等,这些浮雕装饰具有着相当的象征隐喻。

再者,宋代柱础中所特有的“櫍”也具有一定了防腐耐久的功能。

1.1.5、建筑模数对于建筑模数应用方面,宋朝的柱式已经能够较好的体现。

宋朝由“材”、“分”、“栔”组成了材栔制度的根本单位,斗栱各构件的尺寸和比例,都是用此材栔分来作度量单位。

模数制的运用不但增加了建造效率,还确保了材料运用的规范性,消除了没有必要的浪费。

2、西方古典柱式我们在欣赏西方古建筑的时候,往往感叹它的雄伟和细腻,总体给人以高雅和精细的感觉。

西方古建筑偏重理性,体现一种秩序,普遍采用当地的石材,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关于这方面还有许多东西可说。

一些非建筑专业的朋友经常问我这方面的知识,现在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西方古建筑的柱式,希冀有所帮助和启发。

柱式的基本单位由柱和檐构成。

柱可分为柱基、柱身、柱头(柱帽)三部分。

由于各部分尺寸、比例、形状的不同,加上柱身处理和装饰花纹的各异,而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柱子样式。

2.1、西方古典柱式的种类及其介绍西方古典建筑的重要造型手段之一在于柱式。

主要的有三种:多利克式(又称多立克式、陶立克式)、爱奥尼克式(又称爱奥尼式、爱奥尼亚式)、科林斯式。

2.1.1、多利克式(Doric Order)一般都建在阶座之上,特点是柱头是个倒圆锥台,没有柱础。

柱身粗壮,柱顶是突出的圆形,上方有方形的石头盖顶,有顶天立地般的雄伟气魄。

总体上,力求刚劲、质朴有力、和谐,具有男性性格,是“男性美”的象征。

柱身比例粗壮,由下而上逐渐缩小,柱高与柱直径的比例是4:1或6:1,柱身有20条凹槽,槽背呈棱角,柱头没有装饰,比较简单,无花纹,没有柱基而直接立在台基上。

檐部高度的比例为1:4,柱间距约为柱径的1.2至1.5倍。

2.1.2 、爱奥尼克住式(Ionic Order)柱身比例修长,上下比例变化不显著,柱高与柱直径的比例是8:1或9:1,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外在形体修长、端丽,柱头则带婀娜潇洒的两个涡卷,尽展女性体态的清秀柔和之美。

是“女性美”的象征。

爱奥尼克柱通常竖在一个基座上,将柱身和建筑的柱列脚座或平台分开。

爱奥尼克柱的柱头由一对标志性的涡形装饰置于模塑的柱帽之上,或是从内绽放出。

檐部高度与柱高的比例为1:5,柱间距为柱径的2倍。

2.13 、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科林斯式除了柱头如盛满卷草花篮的纹饰外,其它各部分与爱奥尼克式相同。

柱顶有一束树叶和花蔓组成,似花篮状,雕刻华美,是“富豪”的象征。

科林斯的柱身与爱奥尼克相似,而柱头则更为华丽,形如倒钟,四周饰以锯齿状叶片,宛如满盛卷草的花篮科斯林柱式。

它实际上是受奥尼克柱式的一个变体,两者各个部位都很相似,只是柱头以毛茛叶纹装饰,而不用爱奥尼克式的涡卷纹。

3、中西方古典柱式的差异比较3.1 、柱头3.1.1、形态与构成中国古典柱式的斗栱由单层逐渐演变至多层,从最初的四铺作乃至演变到八铺作,构成了一个非常精巧独特的构造,外形上给人的感觉是人复杂多样、神秘莫测。

斗栱的构件且都为一些比较小的构建,比如说“枓”、“昂”、“栱”等。

如果把这些比较小的构建用榫卯形式衔接切合,构成一组具有整体性的空间框架体系,那么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是西方爱奥尼柱式的柱头,却比不上中国斗栱般繁冗复杂,它的整体感非常强烈,而且具有着形态上的特征含义,两个装饰性的涡卷让人联想到女子的卷发、贝壳、卷曲的羊角等图案。

爱奥尼柱头上的各个细部,如涡卷,卵箭饰花纹等都是在整体中逐渐雕琢出细部装饰。

抽象的隐喻、具象的象征以及从局部组合为整体、从整体细化为局部是中国斗栱和西方柱头在外观上和工艺做法工序上的显著不同。

3.1.2、功能与用途中国斗栱的雏形为“栌栾”,“栌”为柱头栌枓,“栾”是枅的意思,后来“枅”发展为弯曲的“曲枅”。

从文献记载情况来看,“枓”在《说文》中注释为:“栌,柱上柎也。

”,“栱”在《苍颉篇》记载:“枅,柱上方木。

”而西方的爱奥尼柱头居历史考证,它的前身则为一种称作“托架帽”(bracket cap)的构件,也是柱头冠板的一种变形,类似于中国的“枅”。

根据香港建筑师李允鉌的著作《华夏意匠》中的观点,中国的“曲枅”为了结构承重,担负起悬挑出檐的任务,曲枅向上弯曲,层层出挑,承担荷载。

而爱奥尼柱头中的冠板向下弯曲而发展成涡卷,涡卷形态华丽优美,主要作为装饰作用。

向上、向下的弯曲走向产生了不同构件的发展形式。

3.2、柱身3.2.1、外观与工艺从柱身造型上看,中国柱身上一般不做任何雕饰,依据原有树干的体态,仅仅强调几何轮廓感,由于树干断面也为圆柱形,这种做法可以提高建造的效率,木质树干可以经过打磨工艺处理后便可使用。

而古典爱奥尼柱式不同于中国柱式光滑,依据树干形态的处理,它的柱身刻有二十四道凹槽,数量较多,其间的棱线通常被磨为弧面,而非尖锐的棱角,整体上看,这些棱线使得柱身轻盈挺拔,不显单调之感。

光滑和具有凹槽的柱身,反映的是中西对待柱艺术加工的态度不同,中国传统柱式柱身加工中强调自然形态,不求在柱身上做太多雕琢,这和处理斗栱时的繁复做法是完全不同的。

而西方的爱奥尼柱身则更多加强细节的塑造,凹槽的数量及圆弧角度需要计算才能确定,再通过雕、刻、凿、磨等加工手法来达到他们心理上的艺术理想方向。

3.2.2、材料的选择从材料选择上看,中国传统柱式往往采用木材建造,西方古典柱式则选用石材。

其实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石柱,代表性实例有:南朝梁萧景墓神道石柱,北齐义慈惠石柱以及一些寺庙建筑中常见的石经幢。

但由于中国古代注重“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和谐共生的理念为主,加上木材施工速度快,材料可以很快规范化制定使用以及加工技术的成熟,因此很自然将木构作为首选的建造方式。

西方古典柱式在早期发展中也是率先采用木材,但随着文化心理上对石材的认同感,石材拥有坚固耐久的特性以及石作工艺技术的不断成熟,古典时期的建筑和柱式逐渐淘汰了木材而选用石材。

随着时代的不断演进,中西的建筑分别沿着不同的方向主线各自发展,因此中国的柱式最终选择了木构,而西方柱式选择了石造。

3.3 、柱础3.3.1、功能与用途中国宋代柱础具有一特别构件,叫做“櫍”。

它是柱身与覆盆或底座的过渡部分,安装“櫍”的原因是中国的柱子基本是木制,水分易顺着竖向的木纹上升而影响木柱的耐久质量,而“櫍”的纹理为横向平置,可有效防止水分顺纹上升,起到保护柱身的作用。

而西方古典柱式的柱础部分不存在这样的构件,一般柱础以数道圆形或弧形的线脚来刻画,增加其立体感和丰富感。

西方柱式由于采用石材建造,石料的耐久性大大强于木材,因此西方古典柱式柱础不存在使用功能上的顾虑,更注重柱础形态上的美感。

3.3.2、装饰与细部从装饰来说,中国古典柱式的柱础覆盆部分一般雕刻着花纹形状的装饰,题材主要是植物图案与神兽图腾这些,这些图案仍保持中国装饰风格的复杂琐碎,繁缛的花纹卷曲环绕,从感观上显得特别精美华丽。

但是西方柱式的柱础不具备中国古典柱础浮雕式装饰,运用多重线脚堆叠则为西方古典柱础的一般特点,这些线脚一般由圆凸线、圆凹线与平凹线等构成,注重于雕塑感和轮廓感,矩管柱础还是作装饰所用,但是显得比较简洁大方。

参考文献[1] [宋]李诫.营造法式[M],P7-P8, P21, P27, P35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 李允鉌.华夏意匠[M].P230, P233, P236-P237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3] [意]维特鲁威.建筑十书[M].P70-P71,P73-P75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4]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5] [法]罗伯特·杜歇.风格的特征[M].北京:三联书店,2003.[6] 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 郭占月.中外古典建筑柱式的造型与构件[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