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肋间神经阻滞法在肺癌患者疼痛治疗中的效果

合集下载

肋间神经阻滞对全身麻醉下胸腔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

肋间神经阻滞对全身麻醉下胸腔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

肋间神经阻滞对全身麻醉下胸腔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李加宾【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 anesthetic effect of intercostal nerve block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in thoracic operation. Methods 98 patients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from March 2014 to April 2015. Patients in group I not by intercostal nerve block directl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patients in group II first after intercostal nerve block anesthesia were recorded at different time in patients with bispectral index (BIS),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and spontaneous breathing recovery time and extubation time and fully awake time. Results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were signiifcantly higher in I group than in II group, but the BIS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II group (P<0.05). The recovery of spontaneous breathing time, extubation time and total awake time were shorter in II group than in I group (P<0.05). Conclusion Intercostal nerve block on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in thoracic surgery anesthesia effect of big, maintain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vital signs, reduce postoperative pain.%目的:分析肋间神经阻滞对全麻身麻醉下胸腔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肋间臂神经阻滞治疗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超声引导下肋间臂神经阻滞治疗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超声引导下肋间臂神经阻滞治疗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黄接云;李敏;江鹤群;林孙枝【期刊名称】《临床麻醉学杂志》【年(卷),期】2017(33)3【摘要】目的观察及评价超声引导下肋间臂神经(ICBN)阻滞治疗保留ICBN的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顽固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行保留ICBN的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随访的女性患者53例,年龄18~55岁,ASA Ⅰ或Ⅱ级,其中术后出现术侧侧胸壁、腋窝和/或上臂顽固性疼痛,且持续超过3个月的患者有19例,经超声引导在第2肋间隙前锯肌浅面和胸小肌深面形成的潜在间隙内注入0.5%罗哌卡因10 ml行ICBN阻滞,记录阻滞前、阻滞后30 min和阻滞后1~7 d患者静息(VAS静息)、运动(肩外展,VAS运动)及接受von Frey痛觉测试纤维丝100 kPa压力刺激(VAS压力)时的VAS评分,并计算疼痛评分总和(SPI,SPI=VAS 静息+VAS运动+VAS压力),同时观察阻滞后1~7 d SPI降低≥5分的患者例数.记录局麻药过敏、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等阻滞相关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接受7 d疼痛评估随访.结果 19例患者均完成超声引导下ICBN阻滞,其中17例完成阻滞后7 d的随访.患者阻滞前后SPI平均数差值为-9.19分(95%CI-11.24~-7.14,P<0.01).与阻滞前比较,阻滞后30 min、阻滞后1~6 d VAS静息、VAS运动、VAS压力和SP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阻滞后1~4 d SPI降低≥5分的患者分别有14例(82.4%)、13例(76.5%)、7例(41.2%)和3例(17.6%).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局麻药过敏、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等阻滞相关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ICBN阻滞可安全有效地改善行保留ICBN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顽固性疼痛.%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and analgesic effect of ultrasound guided intercostobrachial nerve (ICBN) blockade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pain after radical mastectomy with ICBN preservation.Methods In a total of 53 following-up female cases,aged 18-55 years,ASA Ⅰ or Ⅱ,receiving radical mastectomy with ICBN preservation during January,2014 to February,2016,19 patients complained persistent pain in the lateral chest,axilla and/or upper arm more than 3 months after the surgery were enrolled.ICBN blockade was performed using 0.5% ropivacine 10 mL injected in the potential space between the superior of pectoralis minor muscle and the inferior of serratus anterior muscle in the second intercostal space guided by ultrasound.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was applied to assess the pain intensity at rest,on movement,and with 100 kPa pressure before blockage and 30 min thereafter,and then the pain intensity (SPI) was calculated.All nerve blockad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ncluding local anesthetic-related allergy,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cardiovascular toxicity were recorded.Seven-day follow-ups were required in all patients to assess the pain intensity.Results All 19 cases completed ICBN blockade guided by ultrasound,of which 17 cases completed the seven-day follow-ups.The mean difference in SPI was-9.19 VAS points (95%CI-11.24--7.14,P<0.01).Compared with each mean VAS and SPI before block,all that after block at day 1-6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1 orP<0.05).There were 14(82.4%),13(76.5%),7(41.2%) and 3(17.6%)cases that SPI was decreased over 5 points after block at day 1-4.No nerve blockade-related adverse event was observed.Conclusion Ultrasound guided ICBN blockade can relieve persistent post-mastectomy pain safely and effectively.【总页数】4页(P257-260)【作者】黄接云;李敏;江鹤群;林孙枝【作者单位】353000 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疼痛科;福州总医院麻醉科;福州总医院麻醉科;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疼痛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 [J], 姚琴;傅博2.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J], 徐磊3.针刺对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患者疼痛程度和焦虑程度的影响 [J], 石传科;李品能;伍嘉艳;徐丹;严志登;罗明4.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治疗胸科手术后疼痛综合征一例 [J], 翁艳;钟庆;杨岸;汪辉德;叶菱5.乳腺癌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的长期随访 [J], 程学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癌晚期肿瘤疼痛怎么办,治疗方法

胃癌晚期肿瘤疼痛怎么办,治疗方法

胃癌晚期肿瘤疼痛怎么办,治疗方法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晚期时可能会出现剧烈的肿瘤疼痛。

胃癌晚期肿瘤疼痛给肿瘤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很大的困扰,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缓解病痛,同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治疗方法1.镇痛药物治疗针对胃癌晚期肿瘤疼痛,可以采用口服、皮下注射、静脉输液等多种方式给患者镇痛药物,如阿片类、非甾体抗炎药等,以缓解疼痛。

2.神经阻滞治疗神经阻滞是一种针对疼痛的神经阻断手段,可以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包括阻滞局部神经、脊髓神经等,可以通过局部麻醉或静脉麻醉等方式进行。

3.化疗治疗化疗是通过药物的方式杀死癌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虽然化疗药物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但是对于胃癌晚期肿瘤疼痛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4.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通过定位胃癌晚期肿瘤部位,利用高能射线杀死肿瘤细胞的方式,达到治疗的效果,与化疗相比,放射治疗的副作用较小,可以更好的缓解胃癌晚期肿瘤疼痛。

二、注意事项1.合理饮食胃癌晚期肿瘤疼痛的患者需要合理饮食,减少对胃的刺激,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

少食多餐,多吃胶体食物,禁止吸烟和饮酒。

2.保持心理健康患有胃癌晚期肿瘤疼痛的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并面对疼痛。

可以通过听音乐、油画、种花等方式减轻疼痛带来的负面情绪。

3.加强体育锻炼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患者增强体质,缓解疼痛,使患者恢复体力,并提高免疫能力。

4.避免剧烈运动对于患有胃癌晚期肿瘤疼痛的患者来说,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疼痛。

5.定期检查患有胃癌晚期肿瘤疼痛的患者需要定期体检,及时了解肿瘤发展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疾病的恶化。

总的来说,对胃癌晚期肿瘤疼痛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同时也需要患者自身积极配合,合理饮食、保持心理健康、加强体育锻炼等,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为什么胃癌伴有其他内脏囊肿,治疗方法胃癌伴有其他内脏囊肿,是指患者在胃癌发病的同时,还出现了其他内脏的囊性病变,包括肝囊肿、肾囊肿、脾囊肿等。

超声引导下肋间臂神经阻滞治疗对缓解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顽固性疼痛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肋间臂神经阻滞治疗对缓解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顽固性疼痛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肋间臂神经阻滞治疗对缓解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顽固性疼痛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间臂神经阻滞治疗对缓解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顽固性疼痛的影响。

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12月我院疼痛科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后顽固性疼痛患者25例,均进行超声引导下肋间臂神经阻滞治疗,对术后患者的疼痛评分进行评估。

结果手术前,患者的VAS疼痛评分为(5.46±0.62)分,术后30分钟,患者的VAS评分为(3.84±1.22)分,疼痛感显著降低,术后1-7天,虽然每天VAS评分均有所提高,但是与术前相比,差异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顽固性疼痛采用超声引导下肋间臂神经阻滞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疼痛;超声;肋间臂神经阻滞,VAS评分乳腺癌居于临床上女性恶性肿瘤之首。

目前,乳房切除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乳腺癌的方法,但是由于手术创伤大,容易引起手术周围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发生顽固性疼痛和慢性疼痛[1],有研究显示[2],有三分之一至一半的患者术后在患侧胸壁、腋窝、上臂内侧等部位发生烧灼感、疼痛感和皮肤麻木现象,临床上称做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疼痛持续时间较长,甚至长达数年,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本次研究针对所选病例,对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顽固性疼痛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肋间臂神经阻滞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现报道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2018年1月至12月我院疼痛科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后顽固性疼痛患者25例,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加超声引导下肋间臂神经阻滞治疗,患者年龄35~76岁,平均(44.6±3.8)岁,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有精神疾病患者。

1.2方法患者采取仰卧姿势,患侧上臂往外旋,手肘屈曲,从患者前侧胸壁放置超声高频探头,扫描从第一肋向第二肋间隙开始,逐层缓慢扫描,确定进针部位,穿刺针针尖到达前锯肌浅面和胸小肌深面筋膜间隙后,回抽无血无气,将0.5%罗哌卡因10ml注入,进行肋间臂神经阻滞。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开展肋间术后止痛新法:神经冷冻止痛技术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开展肋间术后止痛新法:神经冷冻止痛技术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展肋间术后止痛新法:神经冷冻止
痛技术

【期刊名称】《老年健康》
【年(卷),期】2006(000)010
【摘要】一种术后止痛新方法——肋间神经冷冻技术,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开展。

首位应用此法的肺癌患者,术后已经可以毫无痛苦地自行翻身、坐起活动且咳嗽排痰有力。

【总页数】2页(P6-7)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4
【相关文献】
1.肋间神经冷冻用于开胸患者术后止痛的效果观察 [J], 王雪峰;周晶;张健;张铁娃;付凯;姜久仰;禹亮
2.冷冻肋间神经对开胸术后止痛的临床观察 [J], 石彦涛;王有富;周连亚;李永军;刘瑞林;李书军
3.肋间神经冷冻术用于胸部手术后止痛的临床研究 [J], 林刚;林巍;李美霞;符洪犊;卢伟;林春丽
4.单侧多根肋间神经阻滞在胸腔手术后止痛中的应用 --附60例报告 [J], 秦永跃;
丁旭青;高廷朝;庞彬;陈鹏
5.河南开展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新技术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地佐辛对胸科手术后患者镇痛作用的影响

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地佐辛对胸科手术后患者镇痛作用的影响

表 1 两 组 患者 一般 情 况 的 比较
±s
1.2 方 法 所 有 患者 入 ICU后 常 规 心 电监 护 ,机 械 通气 ,所 有 患 者 入 ICU 即予 地 佐 辛 镇 痛 治 疗 ,5O
△通信作者 。E—mail:179556873@qq.corn
mL生理盐水加 5 mg地佐辛 (扬子江药业集团股份 有 限公 司 ,批 号 17052321),以 5 mlZh的速 度 静 脉 连 续泵 注 ,观察组 由有外 周 神 经 阻滞 经 验 的 ICU 医 生 行单 次肋 间神 经 阻滞 治 疗 ,在 放 置胸 管及 手 术切
. 38.
查堕 ol8年1旦— 塑9卷 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Jan.2018,Vo1.39,No.1
口的肋 问及 邻近 的 上 下肋 间 隙 ,在 超 声 引导 下 行 肋 间神经阻滞 ,采用平 面内阻滞法 ,针尖靠近胸膜外 , 每 一肋 间 隙注射 用 0.4% 罗 哌卡 因 3~5 mL,可见 胸 膜 下 移 表 现 。若 两 组 患 者 任 何 状 态 VAS评 分 >8 分 时 ,可单 次追 加地佐 辛 2.5 mg。 1.3 观 察指 标 由经 过镇 痛 、镇 静评 分 训 练 的 ICU 护 士对 患者 进行 测 评 ,评 分 均 在 患者 清醒 状 态 下 完 成 。记 录两 组 患 者 镇 痛后 4、8、12、24和 48 h静 息 状 态 和躯体 活 动 (如 咳嗽 )时 的疼痛 VAS评 分 ,单 次 追 加地佐 辛 的 次 数 。 由 2位 ICU 高年 资 主 治 医 师 判 断 拔 管 时机 ,并 记 录 患 者 机 械 通 气 时 间 ,统 计 患
广 东 医学 2018年 1月 第 39卷 第 1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Jan.2018,Vo1.39,No.1

肋间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采用5cm长、22G针头,在肋骨下缘稍上方垂直进针,直达肋骨外侧面,然后将针尖轻轻移至肋骨下缘, 再进入约0.3cm,抽吸无血、无气即可注入1%利多可因或0.25%布比卡因镇痛液3~5ml。
肋骨断面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间静脉 肋间动脉 肋间神经
皮下组织
麻药中毒、乙醇神经炎。
肋间神经阻滞 1、适应症 肋骨、肋软骨、胸骨骨折的疼痛治疗;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疼痛、胸膜炎疼痛、带状疱疹及其 后遗痛的治疗;胸腹部手术后镇痛方法;缓解急性疼痛如急性带状疱疹痛、癌性疼痛等;鉴别腹痛是来自内 脏或腹壁;损毁性治疗一般用于癌性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痛等顽固性疼痛。 2、禁忌症 肋间神经阻滞基本无禁忌症,但对于年老体弱、患有消耗性疾病、急性感染期、免疫力低下、凝 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肺疾病等患者实施阻滞时一定要权衡利弊,严格计算药物浓度、剂量,尽量降低并发症 的发生率。 3、应用解剖 Tl-12脊神经的前支为肋间神经。与同名动静脉按肋间静脉→动脉→神经的排列一起行走于相应 肋骨下缘,到胸前和腹部。肋间神经包含有感觉、运动和交感神经纤维。 4、操作方法 肋间神经阻滞包含多处阻滞点,根据阻滞部位不同,病人可采取俯卧位、侧卧位和仰卧位。 (1)在肋骨角线以后的肋间神经阻滞采取俯卧位。肋骨角连线在背部为斜线,第2肋的肋骨角距棘突6cm,第10 肋则为10cm,第11、12肋无肋骨角,1~4肋因肩胛骨覆盖住肋骨角只能行椎旁阻滞; (2)在肋骨角线及腋后线处阻滞者取侧卧位,阻滞侧臂举向前上方,使肩胛骨移向外上方; (3)施行腋前线及锁骨中线处阻滞时病人取仰卧位。

椎旁神经阻滞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椎旁神经阻滞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椎旁神经阻滞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进展发布时间:2022-07-24T07:22:50.16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月5期作者:陈勇远秦云植[导读]陈勇远秦云植*(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吉林延边136200)【摘要】肺癌手术因创伤大,对患者循环和呼吸系统功能干扰明显,潜在问题有术后剧烈疼痛、恶心呕吐、低氧血症、体温异常、意识障碍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

胸椎旁神经阻滞( 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是在胸椎椎旁间隙注入麻醉药物进而产生同侧节段性躯体和交感神经阻滞的技术。

近年来,随着超声可视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胸椎旁神经阻滞得到快速发展。

TPVB镇痛效果明确,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可选方法之一。

此外,局麻药可降低应激反应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对肺癌患者的预后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肺癌手术;椎旁神经阻滞肺癌是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也是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1],现肺癌手术多在胸腔镜下进行,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与恢复快等优点,但仍会引起患者剧烈的疼痛与一定的应激反应,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苏醒期躁动,并可能导致术后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Ryungsa Kim等研究指出,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通过释放血管生成因子、抑制自然杀伤细胞和细胞介导的免疫来增强肿瘤转移,某些药物,如氯胺酮、硫喷托纳和阿片类药物等也可抑制NK细胞活性,而丙泊酚则没有[2]。

局麻药如利多卡因可增加NK细胞活性。

绝大部分研究认为以吗啡为主的阿片类药物促进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如何减轻肺癌患者免疫功能抑制,对于预防肿瘤复发尤为重要。

巩红岩等研究发现超声引导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能更好地抑制应激反应,并且可以减少术中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3]。

1 胸椎旁间隙 thoracic pavertebral space (TPVS) 的解剖概述TPVS是临近椎体的三角形解剖结构,其内侧界由椎体和椎间盘构成,前外侧壁是壁层胸膜,后壁为肋横突韧带,不同节段的上下边界由肋骨头、肋骨颈、横突以及肋横突韧带等分隔。

肺腺癌肋骨转移治疗方案

肺腺癌肋骨转移治疗方案

一、引言肺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肋骨转移是肺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

肋骨转移会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的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肺腺癌肋骨转移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放疗、化疗、手术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等。

本文将对肺腺癌肋骨转移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突破,通过针对肿瘤细胞中特定的分子靶点,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对于肺腺癌肋骨转移患者,常见的靶向药物有EGFR-TKI(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ALK抑制剂。

适用于有EGFR突变或ALK融合的肺腺癌患者。

(2)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杀伤能力。

常见的免疫治疗药物有PD-1抑制剂和CTLA-4抑制剂。

适用于PD-L1表达阳性的肺腺癌患者。

2. 放疗(1)体外放疗:体外放疗是利用高能射线(如X射线、伽马射线等)对肿瘤进行照射,杀灭肿瘤细胞。

体外放疗适用于肋骨转移范围较小、症状较轻的患者。

(2)体内放疗:体内放疗是将放射性物质注入肿瘤组织或周围组织中,利用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射线杀灭肿瘤细胞。

体内放疗适用于肋骨转移范围较大、症状较重的患者。

3. 化疗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杀灭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对于肺腺癌肋骨转移患者,化疗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的病理类型进行个体化治疗。

常见的化疗药物有顺铂、卡铂、紫杉醇、多西他赛等。

4.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肋骨转移范围较小、症状较轻的患者。

手术方式包括肋骨切除术、胸膜切除术等。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疼痛、改善呼吸功能、减轻肿瘤负荷等。

5. 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将多种治疗方法相结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对于肺腺癌肋骨转移患者,综合治疗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多学科会诊:由内科、外科、放疗科、肿瘤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疼痛治疗:针对肋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可使用止痛药物、神经阻滞等方法进行缓解。

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中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对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

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日—2021年2月1于我院收治的接受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术后镇痛)和实验组(50例,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镇痛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镇痛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并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中应用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相较于常规术后镇痛的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临床应用效果神经阻滞多应用于各类疼痛性疾病,其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明显,因此当下对于疼痛类疾病的治疗,主要采取的方法是神经阻滞,其中胸腔镜手术的患者由于需要进行相应的手术且由于此类疾病的特点,导致患者更加害怕疼痛,不敢咳嗽甚至会因为疼痛影响患者。

呼吸导致呼吸道梗阻和低氧血症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因此针对胸科手术的患者术后镇痛,也主要采取的是神经阻滞的方法。

胸腔镜手术术后疼痛比传统的开胸手术要清,但是却依然让患者难以忍受。

因此此次研究主要针对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文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2月1日—2021年2月1于我院收治的接受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0例,年龄为22-75岁,平均年龄(45.28±2.21)岁,男性27例,女性23例;实验组患者50例,年龄为21-74岁,平均年龄(44.91±2.40)岁,男性26例,女性24例。

此次研究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分析。

全身麻醉结合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

全身麻醉结合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

DOI:10.16662/ki.1674-0742.2023.02.090全身麻醉结合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邹士成,张元江,朱希良邳州市中医院麻醉科,江苏邳州221300[摘要]目的分析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采取全身麻醉结合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的麻醉效果。

方法方便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邳州市中医院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的67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采取全身麻醉的3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TPVB麻醉的3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疼痛程度、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泵按压次数、镇痛药物输注总量以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术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SBP、DBP、HR、MA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观察组的分别为(123.11±8.75)mmHg、(80.67±5.64)mmHg、(70.73±6.02)次/min、(88.52±5.34)mmH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1、5.602、8.638、2.949,P<0.05)。

观察组术后6、12、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PCIA泵按压次数、镇痛药物输注总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8.82%)低于对照组(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1,P<0.05)。

结论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采取全身麻醉+TPVB复合麻醉效果显著,血流动力学波动小,镇痛作用显著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全身麻醉;椎旁神经阻滞;血流动力学指标;疼痛程度[中图分类号]R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01(b)-0090-05Anesthesia Effect of Gene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Undergoing Thorac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Lung CancerZOU Shicheng, ZHANG Yuanjiang, ZHU Xiliang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Pi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izhou, Jiangsu Province, 2213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nesthesia effect of gene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TPVB) in thorac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lung cancer.Methods A total of 67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who re⁃ceived thorac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lung cancer in Pi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20 to January 2022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and 33 patients who received general anesthesia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irty-four patients who received general anesthesia + TPVB anesthesia were includ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hemodynamic indexes, postoperative pain degree, 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 pump press times, total amount of analgesic drug infus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anesthesia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reoperative hemodynamic indexes (SBP, DBP, HR, MAP)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During the operation, the rat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123.11±8.75) mmHg, (80.67±5.64) mmHg, (70.73±6.02) times /min and (88.52±5.34) mmHg,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lower[作者简介] 邹士成(1988-),男,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麻醉、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工作。

老年肺癌患者舒芬太尼静脉输注联合肋间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老年肺癌患者舒芬太尼静脉输注联合肋间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表4 两组HBV 2D NA 的阴转率(%)组别例数HBV 2DNA 阴转率 3个月 6个月 停药后6个月治疗组4742.7(20/47)44.6(21/47)42.7(20/47)对照组280(0/28)0(0/28)0(0/28)2.2 肝功能中的ALT 复常率 见下表,治疗组较对照组的ALT 复常率高,但差异有显著性。

表5 两组患儿AL T 的复常率(%)组别例数AL T 的复常率 3个月 6个月 停药后6个月治疗组4763.8(30/47)74.4(35/47)70.2(33/47)对照组2850.0(14/28)71.4(20/28)21.4(6/28)2.3 药物的不良反应 治疗组47例患者,出现发热24例,占51%,绝大数发热出现在首次注射后24/h ~36/h,体温多为38%左右,2例患儿持续4d ~6d,未作任何处理,降至正常;14例有流感样的症状,约占28%,多为乏力、轻度流涕(3例)、全身酸痛,10例未作特殊处理,持续时间5d 左右;11例患儿白细胞略减少,占23.15,7例发生在用药2周~3周,5例很快恢复正常,继续用药。

6例加用复方阿胶浆口服液3个月后逐步恢复正常,1例女患儿发生轻度脱发、听力及肾功能均正常。

加用金水宝片服用6周,症状消失。

3 讨论我国小儿患CHB 多数为母婴垂直传播感染[2],只是有相当数量家长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本身在孕前未作详细的体检或抗病毒治疗;20%的患儿症状不明显[1],是入托或入学体检时发现,50%是随同家长一起体检时发现,故治疗较晚或不彻底,干扰素作为广谱抗病毒药物,用于临床时间较长,也是清除或抑制HBV 的首选药物之一,能阻止或减轻肝脏的炎症、坏死与人体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诱导合成抗病毒蛋白,亦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从而抗病毒复制及免疫调节,对于应用干扰素α21b 治疗成人的CHB 报道甚多,而对治疗小儿CHB 报道较少,我院应用干扰素治疗小儿CHB 47例,结果表明疗程结束,HBeAg 、HBV 2D NA 的阴转率分别为46.8%、44.6%明显高于对照组,HB s Ag 阴转率较对照组高,同时显示ACT 复常率较对照组也高,差异有显著性,充分表明干扰素治疗小儿CH B 较单用保肝降酶药的效果好,单用保肝降酶药易出现ALT 波动,病毒复制持续,造成肝细胞反复损伤加重,延误病情,产生并发症,加速纤维化;另外,发现很多家长患儿使用药物较混乱,应提醒家长,在正规医院规范化治疗,才能从而减少病情发展,减少传染源,改善生活质量或存活时间,减轻社会上对CHB 患者的歧视;本文应用干扰素α21b 治疗小儿CHB 的不良反应大多为一过性或可逆性,80%的患儿在停药后0.5a,出现饮食增加,极少发生受凉或过敏反应等表现,故治疗小儿CH B 用干扰素α21b 是首选药物。

神经阻滞在临床中的应用01

神经阻滞在临床中的应用01

40
41
一、骶管阻滞治疗 二、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 三、骶后孔神经阻滞治疗 四、侧隐窝阻滞治疗治疗
一、骶管阻滞
临床应用: 1、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症、 急性 期腰腿痛等。 2、判断椎管内压力,鉴别是椎管内病变还是椎管外 病变,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药物配制: 生理盐水20ml+曲安奈德10-15mg,不建议加 用局部麻醉药。以免误入蛛网膜下腔时造成严重 后果。
2、操作方法(图)
3、适应证
三叉神经第1支疼痛,眼部痛;带状疱疹(后)
疼痛;此部的继发性神经痛(癌痛)。
11
返回1
返回2 返回3
12
3、并发症
(1)眼睑水肿(刺伤眶上动脉可出现血肿)。 (2)眼睑下垂 (阻滞了动眼神经上支)。 4、注意事项
操作时保护眼球,消毒液避免入眼,
穿刺点避免感染。
13
(二)眶下神经阻滞 1、应用解剖 为三叉神经发出上颌神经直接延续的主支或最大支,经眶
二、腰椎旁神经阻滞
多在腰3、腰4、腰5进行椎旁阻滞,用于治 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 操作要领:患者俯卧位或者侧卧位,取相应 棘突旁开3公分左右,局部麻醉后,选择长 穿刺针,使针尖触及骨质,然后退针使针 尖向外刺入,滑过骨质进针1.5cm左右即可 完成药物注射。
腰椎小关节注射、内侧支阻滞
下裂入眶后称为眶下神经,其分支有下眼睑支、鼻支、上唇支和颊支,为终末支, 分布于下眼睑、同侧鼻背、上唇和颊部。
2、操作方法(图) 3、适应证 三叉神经第2支痛或带状疱疹(后)下眼睑、 鼻旁、上唇 部位的疼痛。
14
15
3、并发症
(1)面部水肿、肿胀 (2)皮下出血、血肿 (3)乙醇性神经炎 (4)视力障碍 复视、眼球突出、眼球疼痛。 4、注意事项 避免消毒液入眼,避免反复注射(导致肌肉 萎缩)

术中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术后静脉使用镇痛泵对胸腔镜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

术中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术后静脉使用镇痛泵对胸腔镜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

术中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术后静脉使用镇痛泵对胸腔镜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术中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术后静脉使用镇痛泵对胸腔镜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通过深入探讨术中肋间神经阻滞的原理和静脉使用镇痛泵的作用机制,进一步阐述了术后镇痛的重要性。

研究采用了严谨的方法论,观察结果显示,联合应用肋间神经阻滞和静脉镇痛泵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提升术后镇痛效果。

结论部分强调了该联合方法在胸腔镜术后镇痛中的有效性,并探讨了其临床意义。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将进一步探索该联合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为提升术后镇痛效果提供更多有效手段和思路。

【关键词】术中肋间神经阻滞、静脉镇痛泵、胸腔镜术后、镇痛效果、观察研究、术后镇痛、疼痛管理、临床意义、研究方法、结果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肋间神经阻滞是一种用来减轻胸腔手术术后疼痛的常用方法,其通过阻断肋间神经的传导来降低术后疼痛程度。

术中肋间神经阻滞往往无法完全覆盖术后疼痛区域,导致部分患者仍然面临术后疼痛的困扰。

为了提高术后疼痛管理的效果,一些研究探索了术中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术后静脉使用镇痛泵镇痛的方法。

静脉使用镇痛泵能够持续、精确地输注镇痛药物,有效地控制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观察术中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术后静脉使用镇痛泵对胸腔镜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探讨这种联合应用在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

通过对病例的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希望为临床提供更为有效的术后镇痛管理策略,提升患者的术后疼痛控制效果。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术中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术后静脉使用镇痛泵对胸腔镜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探讨其在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

具体目标包括:第一,比较联合应用术中肋间神经阻滞和静脉镇痛泵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镇痛方式的镇痛效果;第二,探讨术中肋间神经阻滞与静脉镇痛泵的协同作用机制;分析术后镇痛的重要性及其对患者康复的影响;第四,为临床的镇痛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和建议。

临床肋间神经解剖,肋间神经阻滞疗法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疗效评估、不良反应防治及注意事项

临床肋间神经解剖,肋间神经阻滞疗法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疗效评估、不良反应防治及注意事项

临床肋间神经解剖,肋间神经阻滞疗法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疗效评估、不良反应防治及注意事项概述肋间神经阻滞疗法是指在肋间神经附近注入局麻药或以物理方法阻滞肋间神经传导功能,阻断“疼痛—肌肉痉挛—缺血—疼痛”的恶性循环,以达到镇痛、治痛效果的技术。

肋间神经阻滞疗法常用于胸背部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如原发或继发性肋间神经痛、肋骨损伤相关疼痛、肋软骨炎、胸部手术后慢性疼痛、慢性胸膜炎相关疼痛、胸椎病变引起的胸背痛,以及胸部带状疱疹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

诊断性肋间神经阻滞还可用于胸背部、腹部疼痛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为确定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此外,肋间神经阻滞疗法也可用于胸腹部(肺、乳腺、肋骨、肝、肾等部位)手术联合麻醉和术后镇痛。

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下肋间神经阻滞在胸部手术术前、术中、术后的应用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抑制应激反应,加速患者康复。

近年来,随着可视化影像引导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在肋间神经阻滞疗法中的广泛应用,学者们对影像引导技术、穿刺路径、药物配比的探索取得较多成果,显著提升了肋间神经阻滞的选择性与准确性,提高了安全性,降低了并发症。

肋间神经解剖学特点胸廓骨骼与肌肉、筋膜解剖胸廓立体结构是由12 块胸椎、12 对左右对称的肋骨、1 块胸骨以及关节和韧带构成,形状近似圆锥形。

第1~7 肋通过软骨与胸骨相连,称为真肋;第8~12 肋称为假肋。

其中,第8~10 肋肋软骨与前一肋软骨相连,形成肋弓,第11、12 肋前端游离。

肋骨之间为肋间肌,肋间肌分为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等,肋间外肌位于肋间隙浅层,上起上位肋骨下缘,肌纤维斜行向前下方,止于下位肋骨的上缘。

肋间内肌位于肋间隙深层,起于下位肋骨的上缘,肌纤维斜向后上方,止于上位肋骨的下缘,而肋间最内肌位于肋间内肌深面,仅存在于肋间隙中段三分之一处(图1)。

图1胸廓及肋间肌注:胸廓包括12 对左右对称的肋骨,肋骨之间为肋间肌,肋间肌分为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

肺癌骨转移晚期治疗方案

肺癌骨转移晚期治疗方案

一、引言肺癌骨转移是肺癌晚期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约占肺癌晚期患者的30%-40%。

骨转移可导致严重的疼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针对肺癌骨转移晚期患者,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肺癌骨转移晚期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案1. 症状缓解治疗(1)疼痛治疗对于肺癌骨转移引起的疼痛,主要采用药物治疗。

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萘普生等,适用于轻至中度疼痛。

2)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适用于中至重度疼痛。

3)神经阻滞剂:如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适用于特定部位的疼痛。

(2)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缓解肺癌骨转移疼痛的主要方法,具有见效快、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特点。

放疗可分为局部放疗和全身放疗。

1)局部放疗:针对特定部位的骨转移灶,采用高剂量、短疗程的放疗,可有效缓解疼痛。

2)全身放疗:针对全身多个骨转移灶,采用低剂量、长疗程的放疗,适用于全身多处骨转移的患者。

(3)化疗化疗药物如多西他赛、紫杉醇等,对肺癌骨转移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减轻疼痛症状。

2. 骨保护治疗(1)双膦酸盐类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如唑来膦酸、阿仑膦酸钠等,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降低病理性骨折的风险。

(2)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如钙化三醇、阿法骨化醇等,可促进钙吸收,提高骨密度,降低病理性骨折的风险。

3. 手术治疗对于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严重并发症,可考虑手术治疗。

(1)骨水泥强化术骨水泥强化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向骨折部位注入骨水泥,加固骨折部位,缓解疼痛,预防病理性骨折。

(2)脊柱固定术对于脊髓压迫的患者,可行脊柱固定术,缓解脊髓压迫,改善神经功能。

4. 综合治疗针对肺癌骨转移晚期患者,应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包括:(1)药物治疗:包括镇痛、化疗、双膦酸盐类药物等。

(2)放射治疗:针对疼痛部位进行局部放疗或全身放疗。

(3)手术治疗:针对并发症进行手术干预。

神经阻滞在临床中应用

神经阻滞在临床中应用

神经营养药物
如维生素B6、维生素B12 等,通过促进神经纤维的 生长和修复,改善神经功 能。
适应症与禁忌症分析
适应症
神经阻滞适用于多种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 骨神经痛等;也可用于一些非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如面肌痉挛、帕金森病等。
禁忌症
对于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谨慎使用神经阻滞;对于孕妇、 哺乳期妇女以及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也应避免使用某些神经阻滞药物。此外, 对于感染部位或炎症明显的区域,应避免实施神经阻滞治疗。
根据解剖标志或骨性标志进行定位, 如肋间隙、髂嵴等。
超声引导定位
神经刺激器定位
通过神经刺激器诱发目标神经支配区 域的肌肉收缩,从而确定穿刺针的位 置。
利用超声技术实时显示神经和周围组 织结构,提高穿刺准确性和安全性。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预防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穿刺部位消毒彻底,术 后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减少药物副作用。
术后镇痛
03
神经阻滞可持续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为术后患者提供长时间
镇痛效果。
术后镇痛管理中神经阻滞应用
减轻术后疼痛
通过神经阻滞技术,可有效缓解术后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舒适 度。
促进术后康复
减轻术后疼痛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 少并发症的发生。
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
神经阻滞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降低药物副作用和成瘾 风险。
作用机制
神经阻滞主要通过抑制神经纤维上的离子通道、受体或酶等关键分子,降低或 阻断神经信号的传导,从而实现对疼痛感觉的调控或对相关疾
02
03
局部麻醉药
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通过可逆性地阻断神经纤 维上的钠离子通道,抑制 神经冲动的传导。

肋间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intercostal nerve block)自1907年首先由Braun等应用于临床,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胸腹部手术及疼痛治疗[1]。

剖胸手术后剧烈疼痛是阻碍呼吸功能恢复和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传统的镇痛方法如口服阿片类药物、持续硬膜外镇痛常导致低血压、恶心、呕吐、嗜睡、尿储留等并发症,并非理想的镇痛方法,而肋间神经阻滞因良好的镇痛效果且能保持良好的觉醒状态,较少的副作用,逐渐成为剖胸术后镇痛方法的首选[2]。

本文将肋间神经阻滞从应用解剖、阻滞方法、临床应用、并发症等方面作一简要阐述。

1.应用解剖[3、4]胸神经(thoracic nerve)的前支称肋间神经,与颈、腰、骶、尾的前支不同,不组成葱丛,故皮支比较明显。

T1-2分布于上肢和上胸部,T3-6只分布于胸壁,T7-11分布于胸腹壁,T12神经前支走行于肋下称肋下神经。

肋间神经起自胸椎旁神经的前支,典型的肋间神经有四个重要分支,第一支为成对的灰白交通支,从前面穿过与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链相接。

第二支为后皮支,支配椎旁区的皮肤和肌肉。

第三支为外侧皮支,向前恰到腋中线,支配大部分胸腹部皮肤。

第四支为前皮支,支配中线部位的胸腹部皮肤。

有时,一些肋间神经的终末支会跨越中线,支配对侧的胸腹壁的感觉。

肋下神经和L1的一些神经纤维共同构成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

上6对胸神经的前支(图1)[1]:第1胸神经:有交通支与交感神经节相联系,并接受第2肋间神经的交通支。

第1胸神经的前支在第2肋横突前韧带处分为大小两支。

大支向外上加入臂丛,小支为第1肋间神经,穿行于肋间肌之间,并支配该肌,近胸骨时穿出至皮下,为胸前第1皮支,此支常无或细小。

第1胸神经也常无外侧皮支。

第2-6肋间神经出椎间孔后,位于胸膜和肋间韧带之间,在胸骨旁穿出支配皮肤称前皮支。

肋间神经肌支,走行于肋间肌发出小支支配肋间内外肌及腹横肌。

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行至肋骨角附近分出,与主干伴行,到达腋中线,向外穿过肋间外肌及前锯肌至皮下,分为前后两支,前支分布于胸外侧皮肤,还发出乳房外侧支至乳房,后支向后分布于肩胛骨下部的皮肤。

《2024年GDFT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肺叶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范文

《2024年GDFT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肺叶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范文

《GDFT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肺叶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篇一一、引言老年患者行肺叶切除术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而手术后的早期认知功能对于患者的恢复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通过合理的方式降低手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成为临床工作者亟需关注和解决的课题。

本文着重探讨了GDFT(具体GDFT的名称需根据实际研究内容确定,如“全身剂量调整的快速康复疗法”)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肺叶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了需要进行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在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GDFT联合肋间神经阻滞治疗组(以下简称“联合治疗组”),另一组为常规治疗组。

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并记录相关数据。

三、GDFT与肋间神经阻滞的介绍GDFT是一种以全身剂量调整为核心的快速康复疗法,其目的在于通过优化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以最小化药物副作用的方式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肋间神经阻滞则是一种通过在特定部位进行神经阻滞,以达到减轻术后疼痛,促进康复的目的。

两种治疗方法各有特点,且均已被证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四、结果经过对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我们发现GDFT联合肋间神经阻滞治疗组的患者在肺叶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认知功能恢复时间:联合治疗组的患者在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时间上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

2. 认知功能评分: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认知功能评分上,联合治疗组的患者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

3. 并发症发生率:联合治疗组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也低于常规治疗组。

五、讨论GDFT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肺叶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主要得益于两种治疗方式的协同作用。

GDFT通过全身剂量调整,优化了药物治疗的效果,减少了药物副作用,为患者的术后恢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和切口周围浸润麻醉对胃癌手术期疼痛管理的优化作用分析

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和切口周围浸润麻醉对胃癌手术期疼痛管理的优化作用分析

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和切口周围浸润麻醉对胃癌手术期疼痛管理的优化作用分析马晓楠;董蕊蕊;史鹏许【期刊名称】《癌症进展》【年(卷),期】2022(20)17【摘要】目的观察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联合肋间神经阻滞(ICNB)和切口周围浸润麻醉优化措施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1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根据疼痛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传统疼痛管理组(50例)和疼痛管理优化组(50例),其中传统疼痛管理组采取术前宣教、术中全身麻醉、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的措施进行疼痛管理,疼痛管理优化组在传统疼痛管理组的基础上采取术中ICNB和切口周围浸润麻醉等措施。

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指标、术后疼痛情况、术后镇静情况、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

结果术后4 h,疼痛管理优化组患者心率(HR)明显低于传统疼痛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术后4 h,传统疼痛管理组患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高于术前及疼痛管理优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疼痛管理优化组患者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疼痛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术后4 h和术后12 h,疼痛管理优化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疼痛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联合ICNB和切口周围浸润麻醉优化措施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降低患者的应激水平和疼痛反应,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总页数】4页(P1806-1809)【作者】马晓楠;董蕊蕊;史鹏许【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相关文献】1.射频热凝术前两种局部麻醉药行三叉神经阻滞对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效果研究2.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体系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及疼痛的影响分析3.喉癌患者应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体系对其围手术期的疼痛与焦虑影响分析4.疼痛护理管理在全髋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5.围手术期疼痛管理在加速康复外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良肋间神经阻滞法在肺癌患者疼痛治疗中的效果
发表时间:2016-10-19T13:22:00.85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作者:刘芳1 徐微2 赵墨1 查灵芝3 李轶聪1
[导读] 改良的肋间神经阻滞法,用于肺癌患者的镇痛,其效果优于传统方法,且镇痛时效更长。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1医院麻醉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2,哈尔滨二四二医院麻醉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60;3,黑龙江省第二医院麻醉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要】目的拟探讨传统和改良肋间神经阻滞法用于缓解肺癌患者疼痛的效果的比较。

方法随机选取中晚期肺癌患者60例,ASA分级为Ⅰ~Ⅲ级,随机双盲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改良组。

记录患者24小时的VAS评分、镇痛持续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改良组的镇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

结论改良的肋间神经阻滞法,用于肺癌患者的镇痛,其效果优于传统方法,且镇痛时效更长。

【关键词】罗哌卡因;镇痛;神经阻滞;肺癌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more traditional and modified intercostal nerve block method for pain relief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effect.Methods 60 cases of advanced lung cancer were randomly selected,and the ASA grade was grade I ~ III,and the two group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 and improved group.The VAS score,duration of analgesia and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 in patients with 24 hours.Results the analgesic score of the improved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and the duration of analgesia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modified intercostal nerve block method for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pain,its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method,and the analgesic time longer. [keyword] analgesia;ropivacaine;nerve block;lung cancer
神经阻滞以其确切的镇痛效果、对患者全身生理影响较小的特性,广泛用于疼痛的治疗,对于中晚期癌症患者的顽固性疼痛,也有较好的疗效。

本文拟探讨,经改良后的肋间神经阻滞法,与传统的肋间神经阻滞法相比,其在肺癌患者疼痛治疗中的效果如何。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择肺癌中晚期患者60例,ASA分级为Ⅰ~Ⅲ级,年龄54~73岁,体重43~76kg,随机双盲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改良组,n=30。

1.2 麻醉方法选用0.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的混合溶液,每10ml加入舒芬太尼10μg。

对照组选取患者疼痛最剧烈处所对应的肋骨,该肋骨下缘与腋后线交点处为第一进针点,第二进针点选取第一进针点下一肋骨下缘与腋后线的交点。

改良组第一进针点选取同对照组,第二进针点的选取依据患者胸部疼痛放射范围:放射向上(近锁骨侧),选取第一进针点上一肋骨下缘与腋前线的交点;放射向下(近肋弓侧),选取第一进针点下一肋骨下缘与腋前线的交点。

各点给药量5ml。

1.3 观察指标以注药结束为起始点,观察患者24小时(0h,2h,4h,8h,12h,24h)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指标。

1.4 统计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两因素多水平方差分析。

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身高、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指标的比较见表1。

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比较:改良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改良组在时间点8h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在时间点12h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改良组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

2.4 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如局麻药中毒反应、血胸、气胸和呼吸抑制等的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肋间神经阻滞是临床上常用的神经阻滞方法,多用于胸科手术术后的镇痛[1],近几年,作为癌症患者缓解癌性疼痛的治疗方法之一[2]。

常用的镇痛类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虽镇痛效果确切,但长期应用,易出现消化道出血、耐药性、成瘾性、镇痛效果减弱等不良反应。

神经阻滞法,其作用于局部,镇痛效果确切,对患者全身生理功能影响较小,具有无成瘾性、效果可逆、时间可控等优势。

本文中,主要对比了传统肋间神经阻滞和改良后肋间神经阻滞方法的镇痛效果。

肺癌患者胸部疼痛往往呈多点放射状,传统的肋间神经阻滞法,其阻滞范围有限,不能完全覆盖患者疼痛的部位。

改良后的肋间神经阻滞法,可覆盖患者胸廓前后范围,阻滞范围较广,镇痛效果满意。

此外,改良后的肋间神经阻滞法,其镇痛效果长于传统方法,这可能和其镇痛效果完善,从而降低患者疼痛阈值,增加了患者对疼痛耐受能力相关[3]。

综上,改良肋间神经阻滞法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中晚期肺癌患者疼痛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晓辉,廖燕凌,陈彦青.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11):
1064-1066.[2] 王芸,缪长虹,许平波.全麻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中国癌症杂志,2015,25(7):544-548.
[3] 林海,张钧凯,张慧玲等.不同方法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比较.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3):148-151.作者简介:
刘芳:1980年5月24,性别:女,毕业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麻醉系,学位:硕士,职称: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术后镇痛,术中镇痛方式的选择和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