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反应动力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竞争性抑制剂双倒数曲线,如下图所示:
1 =Km 1 〔 I 〕 1 (1+ ) + Ki 〔S〕 Vmax v Vmax
Vmax指该酶促反应的最大速度,[S]为底 物浓度,Km是米氏常数,VO是在某一底物浓 度时相应的反应速度。从米氏方程可知: 当底物浓度很低时 [S] << Km,则 V≌Vmax[S]/Km ,反应速度 与底物浓度呈正比; 当底物浓度很高时, [S]>> Km ,此时V≌Vmax ,反应速度达最大 速度,底物浓度再增高也不影响反应速度。
Vmax A B A B K A AB K s KB m
B m
A Ks KB A m Km B
v
K
A m
1 1 v Vmax
1 KB m A 1 B
1 V max
二. 酶浓度的影响
化学动力学基础
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 温度、pH及激活剂 对酶反应的影响
酶的抑制作用
目的与要求
重点掌握酶促反应动力学:米氏方程、 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 度的影响;掌握三种可逆抑制作用的动力 学特点。
化学动力学基础
各级反应的特征
1 一级反应
t1/2≈0.693/k 2 二级反应 t1/2=1/ka 3 零级反应
ES的形成速度: d„ES‟/ dt=k1„E‟„S‟ ES的分解速度: -d„ES‟/ dt=(k2+k3)„ES‟ 稳态平衡下, k1„E‟„S‟ =(k2+k3)„ES‟ 即:„E‟„S‟/„ES‟= (k2+k3)/ k1=Km
而„E‟=[E]t-„ES‟代入
得:
Et ES S Km ES
在底物浓度很低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的增 加而急骤加快,两者呈正比关系,表现为一级反 应。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度不再呈正比 例加快,反应速度增加的幅度不断下降。如果继 续加大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表现为零 级反应。此时,无论底物浓度增加多大,反应速 度也不再增加,说明酶已被底物所饱和。所有的 酶都有饱和现象,只是达到饱和时所需底物浓度 各不相同而已。
t1/2=a/2k
酶促反应动力学是研究酶促反应速 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酶促反应的影 响因素主要包括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 pH、温度、抑制剂和激活剂等。
一、 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一)单底物的酶促反应动力学 1902年,Henri用蔗糖酶水解蔗糖的实验中 观察到:在蔗糖酶酶的浓度一定的条件下测定 底物(蔗糖)浓度对酶 反应速度的影响, 它 们之间的关系呈现矩形双曲线(rectangular hyperbola)。如下图所示:
Et S Km S ES
ESt S ES Km S
而酶促反应的生成速度即是产物的生成速度: VO =k3„ES‟=k3[E]t„S‟/ (Km+„S‟)
=Vmax„S‟/ (Km+„S‟)
其中: Vmax= k3[E]t 即为酶促反应可达到的 最大反应速度 Vmax[S] V= Km+[S]
双倒数作图法
(二)双底物的反应
双底物反应的动力学
1 乒乓反应动力学
v K
A m
Vmax A B B K B A A B m
KB 1 1 KA m m 1 v Vmax A B Vmax
2序列反应动力学
在一定范围内,反应速度达到最大时对应的温度称为 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optimum temperature Tm ) . 一 般动物组织中的酶其最适温度为35~40℃,植物与微生物 中的酶其最适温度为30~60℃,少数酶可达60℃以上,如 细菌淀粉水解酶的最适温度90℃以上。
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机理:
为解释酶被底物饱和现象,Michaelis和Menten 做了大量的定量研究,积累了足够的实验数据, 提出了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1、米氏方程的推导 根据中间产物学说: k1 k3 E+S ES E+P k4 k2
米氏方程是在三个假设的基础上建立的: 1、反应初期,产物的生成量极少,E+P→ES可忽略不计; 2、„S‟ >> „E‟,[S]-[ES] ≈[S] 3、反应系统处于稳态平衡状态,即„ES‟的形成速度等于„ES‟ 的分解速度:d„ES‟/dt=-d„ES‟/dt
胃蛋白酶和葡萄糖-6-磷酸酶的pH活性曲线 :
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机理: 1、pH影响酶和底物的解离: 酶的活性基团的解离受 pH影响,底物有的也能解离,其解离状态也受pH的影 响,在某一反应pH下,二者的解离状态最有利于它们 的结合,酶促反应表现出最大活力,此pH称为酶的最 适pH;当反应pH偏离最适pH时,酶促反应速度显著下 降。 2、pH影响酶分子的构象:过高或过低pH都会影响酶分 子活性中心的构象,或引起酶的变性失活。
四. 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大多数酶的活性受 pH 影响显著,在某一 pH 下 表现最大活力,高于或低于此pH,酶活力显著下降。
酶表现最大活力的pH称为酶的最适pH(optimumpH
pHm)。典型的酶速度-pH曲线是较窄的钟罩型曲线, 但有的酶的速度-pH曲线并非一定呈钟罩型。如胃蛋 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的速度-pH曲线。 胃蛋白酶的速度-温度曲线如下图:
由米氏方程得:Km= 〔Ef〕〔S〕 ①
〔ES〕
„Ef‟„I‟ Ki= ② 〔EI〕 „E‟=„E‟t-„ES‟-„EI‟ ③
解方程①②③得: 〔E〕t
〔 I〕 (1 + )+1 Ki 〔 S〕
Km
〔ES〕=
又因v=k3〔ES〕,代入上式得:
V=
Vmax〔S〕
〔 I〕 Km(1 + )+〔S〕 Ki
(2)特点:
① 抑制剂I与底物S在化学结构上相似,能与 底物S竞争酶E分子活性中心的结合基团.
例如,丙二酸、苹果酸及草酰乙酸皆和琥珀酸 的结构相似,是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②抑制程度取决于抑制剂与底物的浓度比、
„ES‟和„EI‟的相对稳定性;
③加大底物浓度,可使抑制作用减弱甚至消除。
(3)竞争性抑制剂的动力学方程 k1 k3 E+S ES E+P k2 + I Ki=ki2/ki1 ki2 ki1 EI
4.Km求法:
A 。
B .。
方程:
称为Lineweaver-Buck方程(或双倒数方程) (double reciprocal plot or Lineweaver Burk plot)
用1/V0 对 1/[S] 的作图得一直线,其斜率是 Km/Vmax,,在纵轴上的截距为 1/Vmax ,横轴上 的截距为 -1/Km。此作图除用来求 Km 和 Vmax 值外,在研究酶的抑制作用方面还有重要价值。
六、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凡能使酶的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称为
酶的抑制剂(inhibitor)。使酶变性失活(称为酶的钝化)
的因素如强酸、强碱等,不属于抑制剂。通常抑制作用 分为可逆性抑制和不可逆性抑制两类。
(一)不可逆性抑制作用 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抑制剂,通常以共 价键方式与酶的必需基团进行不可逆结合 而使 酶丧失活性。常见的不可逆抑制剂如下图 所 示。按其作用特点,又分专一性及非专一 性两种。
2.专一性不可逆抑制
此属抑制剂专一地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或其必需基 团,进行共价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有机磷杀虫剂 能专一作用于胆碱酯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使其磷 酰化而不可逆抑制酶的活性。当胆碱酯酶被有机磷杀虫 剂抑制后,乙酰胆碱不能及时分解成乙酸和胆碱,引起 乙酰胆碱的积累,使一些以乙酰胆碱为传导介质的神经 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引起神经中毒症状。解磷定等 药物可与有机磷杀虫剂结合,使酶和有机磷杀虫剂分离 而复活。
3. Km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1).鉴定酶:通过测定可以鉴别不同来源或相同来源 但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生理状态下催化相同反应的酶 是否属于同一种酶。
(2).判断酶的最佳底物:如果一种酶可作用于多个底 物,就有几个Km值,其中Km最小对应的底物就是酶的天 然底物。如蔗糖酶既可催化蔗糖水解(Km=28mmol/L),也 可催化棉子糖水解(Km=350mmol/L),两者相比,蔗糖为 该酶的天然底物。
1. 温度影响反应体系中的活化分子数:温度增加,活
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度增加。
2. 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过高的温度使酶变性失活,反
应速度下降。 最适温度不是酶的特征常数,因为一种酶的最适温 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受到酶的纯度、底物、激活剂、 抑制剂、酶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酶的最适温 度与其它反应条件有关。
1.非专一性不可逆抑制
抑制剂与酶分子中一类或几类基团作用,不论 是必需基团与否,皆可共价结合,由于其中必需基 团也被抑制剂结合,从而导致酶的抑制失活。某些 重金 属(Pb++、Cu++、Hg++)及对氯汞苯甲酸等,能与酶分 子的巯基进行不可逆适合,许多以巯基作为必需基 团 的酶(通称巯基酶),会因此而遭受抑制,属于此种 类型。用二巯基丙醇(british anti lewisite,BAL)或二巯基丁二酸钠等含巯基的化合 物可使酶复活。
(二)可逆性抑制
抑制剂与酶以非共价键结合,在用透析等 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后,酶的活性能恢复, 即抑制剂与酶的结合是可逆的。这类抑制剂 大致可分为以下二类:
1.竞争性抑制(competitive inhibition)
(1)含义和反应式
抑制剂I和底物S对游离酶E的结合有 竞争作用,互相排斥,已结合底物的ES 复合体,不能再结合I。同样已结合抑制 剂的EI复合体,不能再结合S
2.米氏常数的意义 (1). 物理意义: Km值等于酶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2). Km 值愈大,酶与底物的亲和力愈小;Km值愈小, 酶与底物亲和力愈大。酶与底物亲和力大,表示不需要很 高的底物浓度,便可容易地达到最大反应速度。 (3). Km 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只与酶的性质,酶所催 化的底物和酶促反应条件(如温度、pH、有无抑制剂等)有 关,与酶的浓度无关。酶的种类不同,Km值不同,同一种 酶与不同底物作用时,Km 值也不同。各种酶的 Km 值范 围很广,大致在 10-1~10-6 M 之间。
在一定温度和 pH 下,酶促 反应在底物浓度大大超过酶 浓度时,速度与酶的浓度呈 正比。 酶浓度对速度的影响机理 :酶浓度增加, [ES] 也增加 ,而 V0=k3[ES] ,故反应速度 增加。
三. 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酶促反应与其它化学反应一样,随温度的增加,反应 速度加快。化学反应中温度每增加 10℃反应速度增加的 倍数称为温度系数 Q10。一般的化学反应的 Q10为2 ~3,而 酶促反应的Q10为1~2。
动物体内多数酶的最适pH值接近中性,但也有例外,
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约1.8,肝精氨酸酶最适pH约为
9.8(见下表)。
一些酶的最适pH
五. 激活剂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能使酶活性提高的物质,都称为激活剂(activator), 其中大部分是离子或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如Mg++是多种激
酶和合成酶的激活剂,动物唾液中的α-淀粉酶则受Cl的激活。 通常,酶对激活剂有一定的选择性,且有一定的浓 度要求,一种酶的激活剂对另一种酶来说可能是抑制 剂,当激活剂的浓度超过一定的范围时,它就成为抑 制剂。
(3).计算一定速度下的底物浓度:如某一反应要求的 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99%,则[S]=99Km
(4).了解酶的底物在体内具有的浓度水平:一般 地,体内酶的天然底物的[S]体内≈Km,如果[S]体内 << Km,那么VO << Vmax,细胞中的酶处于“浪费” 状态,反之,[S]体内 >> Km,那么VO ≈Vmax,底物 浓度失去生理意义,也不符合实际状态。 (5).判断反应方向或趋势:催化正逆反应的酶,其 正逆两向的反应的Km不同,可以根据底物和产物的浓 度推测其反应的方向,如果正逆反应的底物浓度相当, 则反应趋向于Km小对应底物的反应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