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文化艺术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戏曲艺术PPT课件
![中国戏曲艺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2e9ce6d1f34693dbef3e09.png)
--
3
▪ 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 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 形成。
▪ 唐代戏曲已经接近成熟,但是形态还不完 善,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音乐结构也还 没有达到城市化的阶段,表演的行当化刚 刚起步。然而它是我国戏曲发展历程中的 关键时刻。
--
4
三、中国戏曲的形成
▪ 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到了宋代,我国的农 业得到了全面的灰度和发展,在社会中分 化出来了新的社会阶层——市民阶层。这 个结成推动了娱乐场所——“瓦舍”和 “勾栏”的出现。 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
中国戏曲艺术
--
1
一、中国戏曲的起源
▪ 戏曲概述
▪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 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 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 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 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 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 戏曲艺术体系。
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
即美。
--
24
文学形式
▪ 叙事类 : 完整情节
▪ 抒情类: 韵文与人物
▪ 戏剧类: 化合叙事与抒情
--
25
艺术形式:
▪ 造型艺术: 运用线条、色彩塑造艺术形象
▪ 表演艺术: 运用音响、节奏、旋律、人体动作塑造
形象 ▪ 语言艺术:
运用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 ▪ 综合艺术:
--
2
二、中国戏曲的产生
▪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 的歌舞中产生的。
▪ 先秦——戏曲的萌芽期。从春秋战国到汉 代,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 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 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 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 “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中国戏曲文化ppt课件
![中国戏曲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e9fd92f18583d048645964.png)
二、中国戏曲发展的过程
❖ 1、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
❖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傩戏。汉代,在民间出现了 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到了南 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 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 娘》等。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 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 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 唱形式。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 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 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金代,在宋杂剧基 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元代, 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
一、京剧角色分类
❖ 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它 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 的行当,一般说来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由于京剧人物造型形象鲜明、风格多样,有强烈的 剧场效果,常常更易于激起观众的欣赏兴趣
❖ (一)“生”的分类
❖ 京剧中的 “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 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小生” 和“武生”。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代表作《窦娥冤》 马致远 代表作《汉宫秋》 白朴 代表作《墙头马上》
《梧桐雨》 郑光祖 代表作《倩女离魂》
❖ 4、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
❖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规范 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 戏曲舞台上的主角。其剧本文学曲词典雅, 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为戏曲文学 绝盛之时。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 唱。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 品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 剧情。
《中国戏曲文化》课件
![《中国戏曲文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72a24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51.png)
黄梅戏
《天仙配》、《女驸马》 等
评剧
《秦香莲》、《刘巧儿》 等
传统剧目介绍
昆曲
《牡丹亭》、《桃花扇》等
皮影戏
《鹤与龟》、《狐狸与乌鸦》等
经典剧目解析
《牡丹亭》
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展 现了人性、情感与道德的冲突与融合 。
《西厢记》
《白蛇传》
讲述了白蛇精与许仙的爱情故事,以 及人、妖、神之间的矛盾与斗争。
戏曲与文学艺术
总结词
戏曲与文学艺术相互融合,戏曲的剧本创作和表演艺术汲取了文学艺术的精华,同时戏曲也是文学艺 术的传承和发扬。
详细描述
戏曲的剧本创作和表演艺术汲取了古代文学、诗词、小说等文学艺术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戏曲艺术 风格。同时,戏曲也通过表演文学名著、历史故事等,传承和发扬了文学艺术,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 验。
05
中国戏曲的国际影响与 传播
中国戏曲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传播历史
中国戏曲在海外传播的历史悠久 ,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当时一 些地方戏曲开始传入东南亚地区
。
传播途径
中国戏曲在海外的传播途径主要包 括商业演出、文化交流活动、教育 机构以及移民传播等。
影响力
中国戏曲在海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尤其在东南亚地区,许多人对京 剧、昆曲等中国传统戏曲有着浓厚 的兴趣和认知。
戏曲的起源与发展
总结词
起源与古代祭祀仪式
01
总结词
宋元时期的成熟与繁荣
03
总结词
明清时期的多样化与地方化
05
02
详细描述
中国戏曲起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和乐舞,随 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表 演艺术形式。
04
中国戏曲ppt课件
![中国戏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471b0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4.png)
中国戏曲ppt课件
2024/1/26
1
2024/1/26
• 中国戏曲概述 • 戏曲表演艺术 • 戏曲音乐与唱腔 • 戏曲舞台美术 • 经典剧目赏析 • 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2
01
中国戏曲概述
2024/1/26
3
定义与特点
2024/1/26
定义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 术,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 等多种艺术元素于一体。
感谢观看
2024/1/26
28
2024/1/26
10
03
戏曲音乐与唱腔
2024/1/26
11
声腔与板式
声腔
戏曲音乐的基础,不同剧种有不同的 声腔体系,如京剧的西皮、二黄,川 剧的高腔、昆腔等。
板式
声腔中的节奏形式,通过板眼(强拍 和弱拍)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 气氛,如京剧中的原板、慢板、快板 等。
2024/1/26
12
乐器与伴奏
传统剧目的传承方式
探讨传统剧目如何通过口传心授、师徒相传等方式进行传 承,并分析这些传承方式的优缺点。
传统剧目的保护措施
介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传统剧目的保护措施,如建立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设立传承人制度等,并分析这些措施的 实施效果。
25
新编剧目的创新与发展
1
新编剧目的创作背景与动机
分析新编剧目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创作动机, 如反映时代精神、探索新的表演手法等。
14
04
戏曲舞台美术
2024/1/26
15
布景与道具
2024/1/26
布景
戏曲舞台布景简约而富有象征性,常采用象征性物件或局部景象来代表整体环境 ,如以山水画代表室外景象,以桌椅代表室内环境。
2024/1/26
1
2024/1/26
• 中国戏曲概述 • 戏曲表演艺术 • 戏曲音乐与唱腔 • 戏曲舞台美术 • 经典剧目赏析 • 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2
01
中国戏曲概述
2024/1/26
3
定义与特点
2024/1/26
定义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 术,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 等多种艺术元素于一体。
感谢观看
2024/1/26
28
2024/1/26
10
03
戏曲音乐与唱腔
2024/1/26
11
声腔与板式
声腔
戏曲音乐的基础,不同剧种有不同的 声腔体系,如京剧的西皮、二黄,川 剧的高腔、昆腔等。
板式
声腔中的节奏形式,通过板眼(强拍 和弱拍)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 气氛,如京剧中的原板、慢板、快板 等。
2024/1/26
12
乐器与伴奏
传统剧目的传承方式
探讨传统剧目如何通过口传心授、师徒相传等方式进行传 承,并分析这些传承方式的优缺点。
传统剧目的保护措施
介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传统剧目的保护措施,如建立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设立传承人制度等,并分析这些措施的 实施效果。
25
新编剧目的创新与发展
1
新编剧目的创作背景与动机
分析新编剧目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创作动机, 如反映时代精神、探索新的表演手法等。
14
04
戏曲舞台美术
2024/1/26
15
布景与道具
2024/1/26
布景
戏曲舞台布景简约而富有象征性,常采用象征性物件或局部景象来代表整体环境 ,如以山水画代表室外景象,以桌椅代表室内环境。
中国戏曲课件ppt
![中国戏曲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13d4bb6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b.png)
历 史
中国戏曲介绍
艺成别性于做与断经长源的种以术舞中经传的戏
术为于很舞、发地过发远。因及、蹈国久统传曲
戏
体完其高蹈念展丰八展流戏素表武、戏不文统是 系整他,性、。富百的长曲综演术文曲衰化艺中
曲
。的戏构,打讲、多过,在合艺、学由的中术华
戏剧成技,究革年程在中而术杂、音奇一,民
曲而有术富唱新不中漫国成各技美乐芭朵是族
中国戏曲介绍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 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 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 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但是近几年来,戏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衰弱 ,受到了新生艺术的冲击。尤其港台歌曲大量涌入内地,学生追星捧星,趋之若骛,对我们中华 民族的艺术瑰宝却是知之甚少。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 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 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 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 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Types of Chinese opera
中
国
戏
曲 种
川剧
类
川剧流行于四川全境和云南贵州等省部分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 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剧种。
中国戏曲介绍
艺成别性于做与断经长源的种以术舞中经传的戏
术为于很舞、发地过发远。因及、蹈国久统传曲
戏
体完其高蹈念展丰八展流戏素表武、戏不文统是 系整他,性、。富百的长曲综演术文曲衰化艺中
曲
。的戏构,打讲、多过,在合艺、学由的中术华
戏剧成技,究革年程在中而术杂、音奇一,民
曲而有术富唱新不中漫国成各技美乐芭朵是族
中国戏曲介绍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 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 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 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但是近几年来,戏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衰弱 ,受到了新生艺术的冲击。尤其港台歌曲大量涌入内地,学生追星捧星,趋之若骛,对我们中华 民族的艺术瑰宝却是知之甚少。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 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 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 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 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Types of Chinese opera
中
国
戏
曲 种
川剧
类
川剧流行于四川全境和云南贵州等省部分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 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剧种。
中国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课件
![中国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a2b8c25f0e7cd18525368c.png)
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感谢聆听
添加标题
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更 改,顶部“开始”面板中可以对字体、字号、 颜色、行距进行修改。建议正文10号字,1.3倍 字间距。
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戏曲艺术文化传承 PPT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
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戏曲艺术文化传承 PPT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 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
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
戏曲艺术 文化传承
戏曲艺术 文化传承
戏曲艺术 文化传承
戏曲艺术 文化传承
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 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
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
PA R T 0 4
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
79%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请输入您想要的文字请输入您想 要的文字请输入您想要的文字
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戏曲艺术文化传承 PPT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
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戏曲艺术文化传承 PPT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 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
添加标题
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更 改,顶部“开始”面板中可以对字体、字号、 颜色、行距进行修改。建议正文10号字,1.3倍 字间距。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感谢聆听
添加标题
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更 改,顶部“开始”面板中可以对字体、字号、 颜色、行距进行修改。建议正文10号字,1.3倍 字间距。
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戏曲艺术文化传承 PPT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
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戏曲艺术文化传承 PPT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 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
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
戏曲艺术 文化传承
戏曲艺术 文化传承
戏曲艺术 文化传承
戏曲艺术 文化传承
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 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
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
PA R T 0 4
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
79%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请输入您想要的文字请输入您想 要的文字请输入您想要的文字
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戏曲艺术文化传承 PPT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
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戏曲艺术文化传承 PPT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 戏曲艺术文化传承PPT
添加标题
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更 改,顶部“开始”面板中可以对字体、字号、 颜色、行距进行修改。建议正文10号字,1.3倍 字间距。
《中国古典戏曲》课件
![《中国古典戏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48125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d.png)
表演艺术
01
02
03
身段表演
通过身体的姿态、动作、 步法等表演形式,表现角 色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表情刻画
通过面部表情的刻画,表 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变化,使观众更深刻地理 解角色。
服装道具
合理的服装和道具设计, 能够突出角色的身份和性 格特点,增强表演的艺术 效果。
音乐与舞蹈
音乐伴奏
音乐伴奏是中国古典戏曲的重要 组成部分,通过音乐的渲染和烘 托,增强戏曲的感染力和艺术效
提高观赏效果。
跨界融合
将戏曲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融合 ,如与话剧、舞蹈、影视等,拓
展戏曲的艺术表现力。
戏曲的国际影响
文化交流
中国古典戏曲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中华文化 的重要代表之一。
国际演出
中国古典戏曲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观 众了解和喜爱中国戏曲。
学术研究
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古典戏曲,推动了中国 戏曲在国际学术界的传播和影响。
02
在戏曲中,经常出现因果报应的主题,体现了佛教的轮回观念
和善恶有报的思想。
慈悲为怀的道德取向
03
在佛教影响下,戏曲中的正面角色往往具有慈悲心肠,强调同
情和怜悯,体现了佛教的人文关怀。
05
中国古典戏曲的传承与创新
戏曲的传承方式
口传心授
传统的戏曲传承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要 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 ,通过口传心授,将技艺 代代相传。
《牡丹亭》
要点一
总结词
描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 悲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牡丹亭》是一部以爱情和生死为主题的戏曲,讲述了南 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在游园中梦到一位书生柳梦梅, 从此开始了一段跨越生死、人鬼之间的爱情。杜丽娘相思 成疾,最终抑郁而死。三年后,柳梦梅到南安赴任,与杜 丽娘的鬼魂相遇,两人继续展开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最 终,杜丽娘还魂复活,与柳梦梅结为夫妻。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戏曲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戏曲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bcf7e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8.png)
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文化传承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是传承 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艺术瑰宝
戏曲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之一,其表演艺术具有高度的规范化和程式化,体现了 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同时,戏曲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意境和场景氛围。同时,舞台布景还具有象征意义,如山水、云雾等元
素,都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和情感。
03
经典剧目与剧情简介
《牡丹亭》剧情简介及分析
剧情简介
杜丽娘在梦中与柳梦梅相遇并相爱,醒来后因思念柳梦 梅而病逝。柳梦梅得知杜丽娘的死讯后,掘坟救活了她 ,最终二人结为夫妻。 《牡丹亭》以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爱情的力量,展现了 人性对于自由和爱情的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戏曲
科普介绍
授课人:XXX
日期:XXX
➢ 戏曲概述与历史发展 ➢ 戏曲表演艺术形式与技巧 ➢ 经典剧目与剧情简介 ➢ 戏曲传承与保护现状分析 ➢ 戏曲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与价值 ➢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展望
01
戏曲概述与历史发展
戏曲定义及特点
戏曲定义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融合了唱 、念、做、打、舞等多种表演形式, 以虚拟化的舞台、程式化的表演和规 范化的服饰为特点。
《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 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分析
剧中对于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具有深 刻的社会意义。
《西厢记》剧情简介及分析
剧情简介
《西厢记》是元代戏曲家王实甫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张生与崔莺莺在普救寺相遇并一见钟情,随后张生通过书信向崔莺莺传情。崔莺莺的母亲为了家族利益 要将她许配给郑恒,但崔莺莺却爱上了张生。经过一系列波折,张生与崔莺莺终于结为夫妻。
中国艺术表演戏曲艺术课程PPT课件
![中国艺术表演戏曲艺术课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8d141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e.png)
淡蓝色的海水轻轻地拍打着沙滩,一 浪盖过 一浪, 连绵不 绝,源 源不断 。海水 在人们 的心中 无非是 易怒的 。可是 ,在现 在的我 眼中, 如同母 亲的手 温柔的 抚摸着 这岸上 的一切 生灵。 贝壳与 螃蟹戏 玩着, 玩累了 ,便躺 在柔软 的沙上 睡上一 会儿。
淡蓝色的海水轻轻地拍打着沙滩,一 浪盖过 一浪, 连绵不 绝,源 源不断 。海水 在人们 的心中 无非是 易怒的 。可是 ,在现 在的我 眼中, 如同母 亲的手 温柔的 抚摸着 这岸上 的一切 生灵。 贝壳与 螃蟹戏 玩着, 玩累了 ,便躺 在柔软 的沙上 睡上一 会儿。
这里可以输入你的文字内容这里可以输入 你的文字内容这里可以Fra bibliotek 添加标题内容
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描 述尽量简洁生动。尽量将每页幻灯 片的字数控制在200字以内,据统 计每页幻灯片的最好控制在5分钟 之内。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 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 语言描述尽量简洁生动。
淡蓝色的海水轻轻地拍打着沙滩,一 浪盖过 一浪, 连绵不 绝,源 源不断 。海水 在人们 的心中 无非是 易怒的 。可是 ,在现 在的我 眼中, 如同母 亲的手 温柔的 抚摸着 这岸上 的一切 生灵。 贝壳与 螃蟹戏 玩着, 玩累了 ,便躺 在柔软 的沙上 睡上一 会儿。
的文字概述这里输入简单字概述
添加标题内容
这里可以输入你的文字内容这里可以输入 你的文字内容这里可以
淡蓝色的海水轻轻地拍打着沙滩,一 浪盖过 一浪, 连绵不 绝,源 源不断 。海水 在人们 的心中 无非是 易怒的 。可是 ,在现 在的我 眼中, 如同母 亲的手 温柔的 抚摸着 这岸上 的一切 生灵。 贝壳与 螃蟹戏 玩着, 玩累了 ,便躺 在柔软 的沙上 睡上一 会儿。
中国戏曲艺术PPT课件
![中国戏曲艺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dfbc1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7.png)
豫剧《七品-- 芝麻官》
57
中国的地方戏
评剧《刘巧儿》
--
58
中国的地方戏
评剧《花为媒》
--
59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搜书院》(马师曾-- 饰谢宝,红线女饰翠莲)60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帝女花》
--
61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红线女 《昭君出塞》
--
62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关汉卿》 红线女.马师曾
--
中国戏曲艺术
--
1
一、中国戏曲的起源
▪ 戏曲概述
▪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 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 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 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 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 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 戏曲艺术体系。
--
39
6、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
➢ 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 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从此, 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高腔有 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 堂变为了茶肆歌台。
--
40
7、徽班进京
--
35
2、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 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 一带的民间,时称永嘉杂剧。它是在宋杂 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 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 质朴为其特点,已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 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
--
27
▪ 2、时空的灵活性:戏曲不像话剧每场有固 定的时间、地点,它的时空是在剧中人的 唱、念、做、打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中国的戏曲文化PPT课件.ppt
![中国的戏曲文化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e92b18cb14e852458fb579d.png)
豫剧
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 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演出 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因为河南省简称“豫”,解 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豫剧的流行地区分布甚广,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新疆、西藏都 有豫剧演出。
在皮簧戏衍变为京戏的过程中,同治、光绪年间皮簧班中改笛子为 胡琴,统一了伴奏乐器以后,陆续出现了一批著名演员。他们在不同程 度上都善于吸取其他地方戏的各种优点,并在艺术形式方面敢于进行革 新尝试,形成了皮簧戏舞台上争奇斗胜、百花齐放的局面,迅速促进了 皮簧戏的发展,终于形成一个崭新的剧种──京剧。近百年来,这个剧 种遍及全国,已成为中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种。一度称 “平剧”,后称京剧。
戏种介绍
起源:
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一说形成于道光年间)。其前身为徽剧,通 称皮簧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道光年间,汉调进京,被二簧调吸 收,形成徽汉二腔合流。《燕京岁时记》载:“咸丰以前,最重昆腔高腔…… 咸丰以后,专重二簧。”其中所提二簧,即指包括西皮在内的皮簧戏。 王梦生《梨园佳话》称:“徽调者,皮簧是也。”可见在民国初年还有 人把皮簧称作徽调。但严格地说,二簧与皮簧两个名称应有区别:二簧 只代表初期的徽调,而皮簧则为包括西皮在内的新的徽调。至清末民初, 通称皮簧戏。光绪、宣统年间,北京皮簧班接踵去上海演出,因京班所 唱皮簧与同出一源、来自安徽的皮簧声腔不同,而且更为悦耳动听,遂 称为“京调”,以示区别。民国以后,上海梨园全部为京班所掌握,于 是正式称京皮簧为“京戏”。“京戏”一名,实创自上海,而后流传至 北京。
京剧
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一说形成于道光年间)。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 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道光年间,汉调进京,被二簧调吸收,形成徽汉 二腔合流。《燕京岁时记》载:“咸丰以前,最重昆腔高腔……咸丰以后,专重 二簧。”其中所提二簧,即指包括西皮在内的皮簧戏。王梦生《梨园佳话》 称:“徽调者,皮簧是也。”可见在民国初年还有人把皮簧称作徽调。但严 格地说,二簧与皮簧两个名称应有区别:二簧只代表初期的徽调,而皮簧则 为包括西皮在内的新的徽调。至清末民初,通称皮簧戏。光绪、宣统年间, 北京皮簧班接踵去上海演出,因京班所唱皮簧与同出一源、来自安徽的皮簧 声腔不同,而且更为悦耳动听,遂称为“京调”,以示区别。民国以后,上 海梨园全部为京班所掌握,于是正式称京皮簧为“京戏”。“京戏”一名, 实创自上海,而后流传至北京。
中国戏曲艺术PPT课件
![中国戏曲艺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0386b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4c.png)
庆 。
县戏戏 ,等, 发,原 展起名 壮源黄 大于梅
团 戏 香 、 戏 也中 剧
于湖调
体 的 港 福 曲 是国 、
安北、
,
、
“ 新 走 大豫
东 西 过 地剧
方 兰 了 方(
咏 、 世 剧英
叹 德 界 种文
调 国 诸 。:
Yu Opera
” 、多当
, 英国代
“ 国家豫
中 、,剧
国 美 如 跟)
歌 国 到 随起
。,为面
。
一 以主大净
些 点,都行
勾 染重扮的
白 特身演一
脸 定段勇支
的 人工猛,
奸 物架豪又
臣 的,爽称
, 威唱的副
也 势念正净
属 二 花 脸 范 围 。
和中面、 性有人架 格时物子 上夹。花 的用以脸 刚炸做、 烈音功二
。,为面
。
文丑
丑行的一个支系。包括人物类型极广,除武夫外各种丑角 均由文丑扮演。
属 和中面、
二 性有人架
花 脸 范 围 。
格时物子 上夹。花 的用以脸 刚炸做、 烈音功二
。,为面
。
一 以主大净
些 点,都行
勾 染重扮的
白 特身演一
脸 定段勇支
的 人工猛,
奸 物架豪又
臣 的,爽称
, 威唱的副
也 势念正净
属 和中面、
二 性有人架
花 脸 范 围 。
格时物子 上夹。花 的用以脸 刚炸做、 烈音功二
老 生 主 要 扮 演
""
称 须 生 , 正 生 , 或 胡 子
基中 生
本年 。
上以 胡
都上 子
中国的戏曲文化PPT课件.ppt
![中国的戏曲文化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e92b18cb14e852458fb579d.png)
Hale Waihona Puke 京剧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一说形成于道光年间)。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 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道光年间,汉调进京,被二簧调吸收,形成徽汉 二腔合流。《燕京岁时记》载:“咸丰以前,最重昆腔高腔……咸丰以后,专重 二簧。”其中所提二簧,即指包括西皮在内的皮簧戏。王梦生《梨园佳话》 称:“徽调者,皮簧是也。”可见在民国初年还有人把皮簧称作徽调。但严 格地说,二簧与皮簧两个名称应有区别:二簧只代表初期的徽调,而皮簧则 为包括西皮在内的新的徽调。至清末民初,通称皮簧戏。光绪、宣统年间, 北京皮簧班接踵去上海演出,因京班所唱皮簧与同出一源、来自安徽的皮簧 声腔不同,而且更为悦耳动听,遂称为“京调”,以示区别。民国以后,上 海梨园全部为京班所掌握,于是正式称京皮簧为“京戏”。“京戏”一名, 实创自上海,而后流传至北京。
豫剧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据清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成 书的《岐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杞县志》记载,当时本地 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合班演出,称为 “梆罗卷”。
豫剧音乐分有四个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福调”;以商 邱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 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靠山簧;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 法称“沙河调”,又称本地梆。
豫剧
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 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演出 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因为河南省简称“豫”,解 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豫剧的流行地区分布甚广,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新疆、西藏都 有豫剧演出。
评剧的前身是莲花落,原名“平腔梆子戏”, 俗称“唐山落子”,“蹦蹦戏”,关外有“奉天 落子”的称谓。莲花落这种民间说唱艺术历史悠 久,流域甚广,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
概述中国戏曲文化课件
![概述中国戏曲文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074f8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ab.png)
随着社会的发展,戏曲逐 渐从单纯的歌舞仪式中脱 离出来,成为一种综合性 的表演艺术。
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 秦时期的“优孟衣冠”, 以及汉唐时期的“百戏”、 “杂剧”。
戏曲的发展历程
宋元时期是戏曲的形成期,杂剧、 南戏等地方戏开始兴起,剧目类 型丰富多样。
明清时期是戏曲的繁荣期,出现 了以昆曲、京剧为代表的大剧种,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江苏昆山地区,曲调细腻、婉转、悠扬。其表演艺术注重 唱腔、身段和舞台效果的完美结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昆曲的传统剧目多以文人的传奇故事为主, 代表作品有《牡丹亭》、《西厢记》等。
川剧
风格独特,技艺高超,地方特色浓厚。
川剧是四川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其表演艺术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形式,风格独特。川剧的技艺高超,以变脸、吐 火等绝技著称。川剧的传统剧目多以民间故事和历史题材为主,代表作品有《白蛇传》、《秋江》等。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安 徽安庆地区,其表演艺术注重唱腔、表演和 舞蹈的结合。黄梅戏的曲调明快、流畅,表 演风格活泼、幽默,深受观众喜爱。黄梅戏 的传统剧目多以民间故事和爱情题材为主,
代表作品有《天仙配》、《女驸马》等。
04
中国戏曲的经典剧目
《牡丹亭》
总结词
浪漫主义戏曲的杰出代表
详细描述
剧目数量庞大,表演艺术高度发 展。
近代以来,戏曲逐渐受到西方文 化的影响,开始进行改革和创新。
戏曲的繁荣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戏曲的繁荣时期,剧目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历史剧、家庭剧、神话 剧等。
这一时期,戏曲表演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以梅兰芳、程砚秋等为代表 的众多流派和表演风格。
戏曲的繁荣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城市繁荣、商业兴旺为戏曲的发展提 供了广阔的市场和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窦娥冤》《望江亭》 马致远《汉宫秋》 郑光祖《倩女离魂》 白朴《墙头马上》 还有 王实甫《西厢记》等优秀代表作。
关汉卿和《窦娥冤》 1.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 河北安国人 元代剧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他是推动元杂剧走向成熟的 杠杆,是标志中国古代戏剧创 作走上艺术高峰的旗帜。
• 《西京杂记》载:“东海人黄公,少时为术能制蛇 御虎,佩赤金刀,以绛缯束发,立兴云雾,坐成山 河。及衰老,气力羸备,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 。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 既不行,遂为虎所杀。三辅人俗用以为戏。汉帝亦 取以为角抵之戏焉。”
•
一般认为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傩戏。汉代,在民 间出现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 著。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 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 代面》、《踏摇娘》等。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 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 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 ”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 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 ”;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 宋杂剧”。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 ”,南方出现了“南戏”。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 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
人两袖舞形,与工(wu)同意。”
• 歌舞的特点是:
• ①在节日才演出;
• ②是业余的;
• ③在广场或队伍行进中表演;
• ④载歌载舞,装扮成人物来表演,但尚未构 成完整的戏剧性故事; • ⑤除歌舞外,还包括各种技巧表演,如踩高 跷、武术、筋斗等。
• 2、说唱对于戏曲的影响有两个方面:
• 一是说唱文学对剧本创作之影响, • 二是说唱音乐对戏曲声腔之影响。 • 大曲:引子(艳)——尾声(趋、乱)——乐舞
• 《窦娥冤》结构、剧情、人物表 窦窦 蔡 天娥 婆 章 婆 楔子 张 赛 驴 卢 儿 医 父 18岁 子 第一折 第二折 桃
WU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杌 太 守 三折
窦 天 章 四折
前言
开始
发展
高潮
结局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 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 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 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 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 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大傩之舞
1.产生背景 原始时代,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形成了 一种巫术仪式——“傩” 2.傩的发展 先秦汉唐祭祀中傩仪 3.傩仪与戏剧起源的关系 载歌载舞蕴涵古代戏曲的萌芽 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 演员 逐渐代替巫师, 娱人 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 ,这样巫术仪式 就转化成 。 戏曲表演
古装滑稽戏《连升三级》
你喜欢哪一部戏曲? 你知道为什么把戏曲称为“梨园”吗? 你能列举多少种中国地方戏剧的名称?
唐 玄 宗
梨 园 唐代华清宫梨园,位于华清池大门内西侧, 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 歌舞的场所。后来,“梨园”一词被借用表示乐工 机构,“梨园弟子”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
• 俗讲(啭变):一段散文与一段五言或五言韵文相间。
• 北宋中叶,说唱艺人孔三传创造了一种诸宫调来说唱 长篇故事。 • 金代董解元的说唱诸宫调《西厢记》的出现,表明说 唱艺术无论在文学上还是音乐上都已经完全成熟。
• 王西厢正是董西厢的进一步戏剧化
《绿腰》是唐,宋乐舞大曲名
《绿腰》是唐,宋乐舞大曲名
汤显祖《牡丹亭》(杰出代表作) 孔尚任《桃花扇》 梁辰鱼《浣纱记》 高濂《玉簪记》 李开先《宝剑记》 徐霖《绣缛记》
一、汤显祖其人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 - 1616年7月29日),中国 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 ,又号若士,晚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江西临 川人。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代表作:《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它和 《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 茗堂四梦”,又名“临川四梦”。
(四)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 •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规范 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 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其剧本文学曲词典 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为戏 曲文学绝盛之时。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 用昆曲演唱。
明代四大声腔
• 所谓明代四大声腔是对中国明代南曲系统 的浙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 和江苏昆山腔的合称。明代戏曲,在音乐 上出现明显的地方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地 方声腔的崛起。对后世戏曲影响最大的是 后两种,即弋阳腔和昆山腔,前者发展为 全国影响广泛的高腔系统;后者发展成典 雅细腻的昆曲。
北齐产生的代面
唐歌舞戏又叫代面或大面
代面、踏摇娘、拔头
• 3、钵头: 唐代歌舞戏,又作拔头。 • 唐元和年间,诗人张祜有《容儿钵头》诗: “争走 金车叱鞅牛(鞅牛:架在牛脖上器具),笑声唯是说 千秋。 两边角子羊门里,犹学容儿弄拔头。” • 4、参军戏:这一名目虽出现于唐,但根据记载,则说 法不一。它渊源于秦汉的俳优,但具体形成时期则有 始自东汉、后赵、唐等说。 • 参军戏的演出类似今天的相声,主要演员两个,一个 叫参军(装痴愚,常被戏谑),一个叫苍鹘(hu)( 显机灵),类似相声的捧哏和逗哏。 • 唐代参军戏:“三教论衡”。 • 参军戏之出现之意义:一是出现了脚色行当。二是参 军戏主要是语言和动作取胜,是后世戏曲中科白的源 头。
1.产生背景 1)社会经济发展;2)城市繁荣; 3)出现专门 娱乐场所
2.流行区域 浙江的温州、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
3、特点 一般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 主要在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生活; 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南戏: 1.戏的段落称"出",一个剧目多的由四、五十出构成 ,少的也有十几"出",可连演几天。 2.每场戏可由主角唱,也可由配角唱,还有合唱、对 唱、帮唱。 3.唱腔曲牌由南曲和北曲合套,(即南北曲均可用。 ) 4.行当有七个:生、旦、净、末、丑、外、贴。 5.南戏的演出形式由副末开场,概要介绍剧情故事内 容、戏由第二出开始,人物上下场定场诗、下场诗、 上场人有自报家门。
(三)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 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以其元 曲闻名于世,而元曲中影响最著者,唯北杂剧( 亦称元杂剧)。 • 北杂剧之文学,以质朴自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 有出其右者;关(汉卿)、王(实甫)、白(朴 )、马(致远)等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 关、白、马、郑),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 北杂剧之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实和 浓郁的民间气息。
窦娥冤、 桃花扇等
附图
剧印 《度 沙 恭世 达纪 罗绘 》画 梵 18
古希腊喜剧《特洛伊 的海伦之诞生》(瓶 画)
古 希 腊 剧 场 遗 址
一、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 程
三、中国戏曲的类型
二、中国戏曲艺术的特点
四、戏曲艺术的文化内涵
一、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
阶段 孕育 形成 时间 上古—魏晋 唐 代表戏种 角觝戏、歌舞戏 参军戏 特点 故事性 角色
第 五 节 戏 曲 艺 术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中国戏曲
中国传统戏曲与古希腊悲喜 剧、印度梵剧,被共同誉为 是世界古代三大戏剧流派 。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 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 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 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 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 唐到宋,今才形成比较完整 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 乐、舞蹈、美术、武术、杂 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 约有360多个种类。
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
贵州傩面具
彝族傩戏——撮泰吉(变人戏)
江西南丰石邮村傩神庙门联: “近戏乎,非真戏也;国傩矣,乃大傩焉。 ”
傀儡戏图
傀儡戏今之木偶戏
• 从《东海黄公》角抵戏发展出唐代的《代面》、《 踏摇娘》、《拨头》、《参军戏》等等带故事的歌 舞来。 • 1、代面:又称大面。唐代歌舞戏。 • 2、踏摇娘:又为唐代歌舞戏。 • 据《太平御览》引《乐府杂录》云:“ 踏摇娘者, 生于隋末(一说北齐)。夫河内人(黄河以北苏某 ),丑貌而好酒,常自号郎中,醉归必殴其妻。妻 色美善歌,乃自歌为怨苦之词。” • 唐《咏谈容娘》诗: • 举手整花钿,翻身舞锦筵。马围行处匝,人簇看场 圆。歌要齐声和,情教细语传。不知心大小,容得 许多怜。
发展
宋
杂耍
舞台、剧本
形式精炼 体制严格 行当全备
高潮
元、明、清
杂剧、传奇
(一)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 • 中国戏曲起源诸说
• 第一, 巫觋说,见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 • 第二,“优孟衣冠”说,徐懋庸持此说。 • 第三,宫廷乐舞说,见纳兰性德所著《渌 水亭杂识》。
• 第四,印度梵剧影响说,近人许地山持此说 。 • 第五,模仿傀儡戏而来,孙楷第的《傀儡戏 考原》持此观点。 • 第六,源于汉代角抵戏,《东海黄公》是其 远祖。
三、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1260年-1336年), 字德信。河北省定兴县 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 。
唱词精选: • “[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这河带齐 梁分秦晋隘幽燕。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 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东西溃九 州,南北串百川。归舟紧不紧如何见?却便 似弯箭乍离弦。”(豪放) • “[中吕][粉蝶儿]风静帘闲,透纱窗麝兰香 散,启朱扉摇响双环。绎台高,金荷小, 银镇犹灿。比及将暖帐轻弹,先揭起这梅 红罗软帘偷看。”(婉约) • 张生唱词:“[鸳鸯煞]有心争似无心好,多 情却被无情恼。”
参军戏俑
往往是"苍鹘"戏弄"参军"
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