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名人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

“名儒巨公,彬彬辈出,不可胜数”,“临川才子”是“临川文化”的得意之笔。自古以来,临川才子之多向为世人瞩目。“临川文化”区内乐安流坑“千年古村”的“子男双封爵,文武两状元,参政代天子,师保五六人,一门十进士,两朝四尚书,进士五十二,知县四十多,乡举百六余,会解监元群,乡贤祀十二,秀才如繁星”的记述,就是临川才子涌现的生动写照。据有关资料统计,自宋而清,仅临川(抚州)进士及第者2000余人,涌现了举世瞩目的才子群体。王安石、汤显祖、曾巩、晏殊、晏几道、陆象山、乐史、饶节、谢逸、谢过、李觏、吴澄、纪大奎、李瑞清、谭纶、陈自明、危素、蔡上翔、吴与弼、罗汝芳、陈彭年、危亦林、邓茂七、徐奋鹏、陈际泰、罗万藻、章世纯、艾南英、黄爵兹、欧阳竟无等等,就是临川(抚州)古代才子群体中的佼佼者。

抚州不仅文化名人多,而且档次高,成就大。列入《中国名人辞典》的鸿儒100多人。《江西历代文学艺术家大全》共收录了1296人,其中抚州籍名家317人,几占三分之一。“宋词四开祖,临川有二晏”,“唐宋八大家,曾巩、王安石”,“江南四才子,陈、罗和章、艾”。“江西诗派”前期25人,临川有谢逸、谢过、汪革和被陆游称为“诗僧第一”的尧节。全国两宋词人867人,江西为153人,而抚州就占44人。特别是北宋著名词人晏殊、伟大改革家王安石、文章大家曾

巩、南宋心学大师陆九渊、明代剧坛伟人汤显祖等,不仅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而且赢得了世界性的崇高声誉。

①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还是一位杰

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1卷,《问棘邮草》2卷。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他一生写过四梦,但得意处唯在《牡丹》。汤显祖是明代主情派的代表人物,在作品中宣扬的是情,他把情推崇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牡丹亭》里有这样一句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作者认为情是万事万物的推动力,无情的世界导致了杜丽娘的死亡,可是一旦拥有了感情,便可使人死而复生,作者就用了这样一个超现实的故事情节宣扬了情无所不能的功能。

汤显祖为什么要宣扬情感呢?

因为他生活在一个无情的社会里,因为社会无情,因为社会缺乏情感,所以他在作品中呼唤情感。我们知道中国的封建社会从产生到成熟再到灭亡,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汤显祖所生活的明代是我们中国封建社会的成熟期,也就是说到这个时候封建社会发展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阶段,因此封建的伦理道德礼教等等也相当的完备,在这些礼教的束缚下,人已经不是人了,他们没有丝毫的自由,人们的所作所为都得遵循礼教的要求。吃饭得按照礼教的要求去吃,不能发出声音,不能说话。笑也得按照礼教的要求去笑,不能象我们现代人这样捧腹大笑,他们必须做到笑不露齿。大家看过还珠格格的对这点应该有深刻的体会,小燕子本是民间的一个自由自在的燕子,可是这只燕子一旦飞进了皇家大院,他得学规矩,学礼节,教给她如何吃

饭,如何拿筷子,如何走路,如何坐下。这些封建礼教的繁文缛节牢牢的控制着人的自由。所以汤显祖呼吁情,呼唤人性的回归。

《牡丹亭》中的主人公杜丽娘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无情的社会里,她出生在一个名门宦族之家,生在在深闺之中。父母对她管教十分严格,不许她白天睡觉,不许她逛花园,不许她荡秋千,所以年芳二八的杜丽娘竟然不知道自己家里还有一个大花园。父母允许她做的只有两件事,一是读书,一是做女红。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杜丽娘日后嫁到别人家之后能够知书达理,这样自己脸上也有光。于是给她请了一个老师陈罪粮,陈罪粮是个什么东西呢?是个腐儒,是个不知趣的儒生。陈最粮向杜丽娘传授知识的过程其实就是封建礼教对丽娘的规范和约束过程。可是无情的礼教终究没有阻挡住人性的勃发。杜丽娘梦见了自己的情人,仅仅就是一场梦,让她醉生梦死,仅仅一场梦就害上了相思病,而且这一病再也没有起来。杜丽娘害的是相思病,可是心病却不能心药医,最终白白断送了杜丽娘的性命。

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经典语录:“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②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1-2]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3] ,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