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的主要疾病

合集下载

五种实验动物管理过程中常见的生物危险因素

五种实验动物管理过程中常见的生物危险因素

五种实验动物管理过程中常见的生物危险因素实验动物管理过程中常见的生物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五种:1.疾病传播:实验动物室内环境相对封闭,一旦有病原体传播,将对试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

常见的传染病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寄生虫感染等。

例如,细菌性感染如巴氏杆菌感染、沙门氏菌感染等,可导致动物发热、呕吐、腹泻等;病毒感染如大鼠传染性肝炎病毒、白血病病毒等,可引起免疫系统受损,导致动物疾病甚至死亡。

2.动物伤害:实验动物可能会出现咬伤、爪划伤等情况,对人和其他动物都存在风险。

例如,大鼠可能会为争夺食物、领地或性伴侣而发生攻击行为,导致人被咬伤;而猴子有时可能会因压力、恐惧等原因产生攻击行为,造成人身伤害。

3.过敏反应:实验动物散发的尘螨、皮屑、尿液、排泄物等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对于某些过敏体质的人而言,与实验动物接触可能导致哮喘、鼻塞、皮肤瘙痒等过敏症状。

4.动物过度繁殖:实验动物繁殖能力强,若繁殖得不到控制,可能会引起过多动物的出现,增加实验动物室管理的困难程度,甚至过度繁殖还可能导致实验动物的生活环境不足,产生压力、疾病和疾病的传播。

5.动物脱逃:实验动物管理中,动物的脱逃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情况。

若实验动物脱逃,有可能对人类和环境带来危害。

例如,某些实验动物携带疾病,一旦脱逃,可能通过接触传染给人类;此外,某些实验动物在异地环境下可能对现有生态系统产生破坏。

针对以上生物危险因素,实验动物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的动物源控制:选择健康的实验动物,并定期进行健康状态检查,确保动物无疾病感染。

2.做好个体动物管理:尽量减少实验动物之间的压力和攻击行为,为动物提供舒适的环境,以减少伤害。

3.建立完善的实验动物房间清洁程序:定期清洁和消毒实验动物房间、设备和用品,确保动物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4.采取个体防护措施:在直接接触实验动物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dd第四章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 一、概 述 实验动物传染病的危害

dd第四章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 一、概 述 实验动物传染病的危害

3、感染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直接传播和空气 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秋、冬多发。气温 骤变忽冷忽热等可加重发病和流行。 4、预防与控制:目前尚无切实的治疗和免疫预防 方法,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很重要,淘汰处理显 性感染鼠和阳性鼠,严防传播扩散,扩大饲养空 间的距离,通风要好。隔离饲养和剖腹产净化是 建立无病种群的有效办法。平时定期进行血清学 检测;新引进动物须经无菌途径和严格检疫。
(二)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
该病是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引起的 一种人和多种动物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中枢神经 系统,呈现脑脊髓炎症状。小鼠感染表现大脑型内脏型和 迟发型三种。人类感染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和脑膜炎。 1、病原:该病原是砂粒病毒属成员,对乙醚敏感,对 热 比 较 稳 定 , 在 –70℃ 可 长 期 保 存 , 对 酸 敏 感 , 1︰ 10000硫化汞使病毒滴度显著下降。可在小鼠地鼠猴牛 等多种动物和人的细胞生长。 2、易感动物:小鼠、大鼠、豚鼠、地鼠、棉鼠、兔、 犬、猴等实验动物均能感染。
4、症状:由于毒株、小鼠品系和机体状况的不同,临床表现也不一样,有 的发病较急,迅速死亡,有的进程缓慢出现典型症状,但大部分小鼠为不显 性感染,有的小鼠可以既无症状,又可获得免疫。
5、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和典型的临床症状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的,确诊可采 取实验室诊断,方法有:动物接种感染、包涵体检查、病毒分离、血清抗体 检测、牛痘病毒小鼠尾部划痕。 6、预防与控制:目前无治疗办法。对污染的鼠群必须严格封锁,及早处理 淘汰,全部设备进行彻底消毒,可用福尔马林熏蒸或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有 效氯1,000mg/L),死亡动物及其废弃物污染的垫料等应予隔离焚烧。新 引进的小鼠要隔离观察2~3周,健康者方能继续饲养繁殖,在做好日常综 合性预防措施(清洁、卫生、消毒、检疫)的前提下,最好采取自繁自养的 方法,进行疫苗预防注射效果较好。

第十二章实验动物的主要疾病

第十二章实验动物的主要疾病
平时的预防措施
1.发生疾病时的扑灭措施
2.灭菌与消毒
3.隔离措施
2019/10/20
15
四、实验动物病毒性疾病
小鼠脱脚病(鼠痘) 是由MPV引起的一种小鼠的烈性传染病。
多呈爆发流行,致死率高。临床表现为四肢、 尾和头部的肿胀、溃烂、坏死甚至脚趾脱落。
对实验研究的干扰:急性病例,小鼠突然
死亡,实验中断,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 费;慢性型病例,出现全身症状,使实验结果 混乱,且污染环境,使病毒广泛传播,严重影 响科研工作;隐性感染,无临床症状,许多应 激因素均可使鼠痘病毒激活而使本病流行。
细小病毒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致死性传 染病。临床表现以急性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 心肌炎为特征。
犬是主要的自然宿主,其他犬科动物也可感 染。犬细小病毒的抵抗力极强,犬场一经污染 很难彻底根除。一旦发生犬细小病毒感染,常 可使大批动物发病和死亡,造成实验中断。预 防的最合理措施是免疫接种。
2019/10/20
17
四、实验动物病毒性疾病
仙台病毒病(Sendai)
实验小鼠仙台病毒感染是最难控制的病毒性疾病 之一,临床表现为两种病型:急性型多见于断 乳小鼠,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多数情况下呈 隐性感染,可对实验研究产生严重的干扰。
对实验研究的干扰:
对免疫系统的干扰,可严重影响体液和细胞介 导的免疫应答;对致瘤作用研究的干扰,其遗 留的组织学改变易与浸润性肺癌相混淆,能抑 制诱发肺腺癌;对鼠类生殖繁育有较大影响, 可影响胎儿的发育,增加新生鼠的死亡率。
22共患病原菌和动物致病菌: 这类细菌 中,有的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布氏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等,不仅可引起动物的严重疾病, 而且也是人类的重要致病菌。有的如鼠棒状杆 菌、泰泽氏菌等,可引起实验动物的严重疾病, 使实验研究中断,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 大浪费。 不同品种、品系、性别、年龄的动物对不

实验动物的传染病及卫生防疫

实验动物的传染病及卫生防疫

谢谢!

三、条件致病真菌
1白色念珠菌:可寄生于人和动物的体 表及肠道、阴道等处,可引起全身或局 部感染。 2曲霉菌:可侵犯呼吸道,产生的毒素 可引起动物中毒及诱发肿瘤。 3毛霉菌:可感染人和动物引起脑、肺、 消化道感染。

(四) 实验动物寄生虫感染



Ⅰ实验动物体内寄生虫: 1. 弓形虫(毒浆原虫) 2. 住脑原虫 3. 短膜壳绦虫 4. 球虫 Ⅱ 实验动物体外寄生虫 1.螨 2.虱 3. 蚤

2.细菌性肺炎
常见菌有肺炎双球菌、亲肺巴氏杆菌、鼠棒状 杆菌、鼠丹毒肝菌和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多为 条件致病菌。温度剧烈变动是引起实验动物肺 炎的主要原因。 主要症状为发热,拒食,被毛松乱,呼吸困难 急促,咳嗽,肺部罗音,脸部发绀,慢性病例 常患结膜炎。 预防:动物室内保持一定的温度,温差不宜过 大,饲养密度不能太大,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

(三) 实验动物真菌感染
分类: 1浅部真菌 2深部真菌 3条件致病菌

一、浅部真菌
1石膏样小孢子菌:常引起狗和猫的皮 肤黄癣。 2石膏样毛癣菌:是人和多种动物毛发 和皮肤癣病的致病菌。 3羊毛状小孢子菌:主要引起狗的皮肤 癣病。

二、深部真菌
1荚膜组织胞浆菌:狗、猫、大鼠、小 鼠可感染,主要侵犯肺脏和网状内皮系 统。 2新生隐球菌:可引起狗、猫等动物脑 膜炎、脑炎和肺炎。 3粗球孢子菌:可感染狗、羊、牛等动 物,主要侵犯肺脏。
第二节实验动物的卫生防疫

随着人类医学的不断发展,对实验动物 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除大型或稀有实 验动物外,对实验动物疾病一般不主张 采取药物治疗,因为药物治疗可能会影 响动物实验的结果。在实验动物的饲养 和动物实验的过程中,只有采取严格的、 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措施才能达 到预防动物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发生, 保证实验动物质量的目的。

实验小鼠常见疾病

实验小鼠常见疾病

实验小鼠常见疾病一、病毒性疾病(一) 小鼠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 virus MHV)属冠状病毒科。

自然宿主为小鼠,也容易感染裸鼠与免疫缺陷小鼠。

可引起多种型式的病症,发病时无症状或昏睡,皮毛粗刚,厌食,或有神经症状。

传染途径依不同型分为飞沫传染或经口传染。

造成研究干扰有导致免疫抑制或免疫刺激,抑制淋巴球增殖反应,抑制小肠淋巴组织Peyer’s Patch中B细胞免疫球蛋白的分泌。

控制方法:1. 清除受感染的族群 2. 利用剖腹产防止污染 3. 杀死所有新出生的小鼠,停止繁殖,成鼠至少隔离6-8个星期,如此聚居地里的病毒才可以完全消除。

(二) 仙台病毒(Sendai virus)属RNA病毒中的副黏液病毒科第一型。

可构成小鼠最常见的呼吸器官疾病,通常不会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多呈潜伏性感染 (latent infection)。

感染途径:由呼吸道进入体内,在上呼吸道复制后进入气管及小支气管中。

在仔鼠或某些品系小鼠,如DBA/2往往受仙台病毒感染发生肺炎。

临床症状:皮毛粗刚,呼吸困难和发生气管啰音。

预防及控制:避免让感染进入动物房内,定期对供货商作健康状况监视,隔离。

(三)小鼠肺炎病毒Pneumonia virus of mice (PVM)天然宿主:小鼠、大鼠和仓鼠。

属于副黏液病毒属(paramyxoviridae)的肺病毒(pneumovirus)。

通常无临床症状。

病变:引起慢性鼻炎,间质性肺炎。

控制:使用剖腹产及良好的环境障壁。

(四) 鼠痘Mouse pox (缺肢畸形 ectromelia病毒)属Poxviridae之正黏液病毒属。

宿主为小鼠。

鼠痘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具高度传染性及死亡率。

传染途径:直接接触和媒介物:例如小鼠组织,小鼠血清,转移性小鼠肿瘤。

有抵抗力的品系(不明显的感染):C57BL/6和C57BL/10;易感染的品系(显现临床症状):BALB/c、DBA/2、CBA和C3H。

第七章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

第七章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

② 流行病学:
A. 传染源:犬和狐狸是自然宿主,病犬 及带病犬是传染源。 B.传播途径:接触、呼吸道、胎盘等 C.易感动物:犬
③ 症状: 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和白细胞显著减少。 粪便先呈暗红色血水样,后卫黏液血便或脓 血便,有恶腥臭,体温升高至 40-41℃,精 深沉郁,拒食,虚弱,严重脱水,呼吸困难, 白细胞减少,最后酸中毒死亡,病程为 1 周 左右。 ④ 诊断: 粪便中有大量的病毒颗粒,可稀释离心后用 猪红细胞进行血凝试验。
③ 症状
可大致分为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和隐性感染。急性感染 往往在未出现皮疹时即大批死亡,尸检可发现肝脾灶状 坏死和肠道出血。慢性感染多呈皮肤型,开始水肿,既 而变成水疱,最终结痂。病灶累及肢体和尾者出现脱脚、 断尾终成残疾。隐形感染,外观健康,可在各种应激条 件下如运输、受冷或X 线照射,病毒被激活,暴发流行。
② 流行病学
A. 传染源:病鼠 B.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 C.易感动物:多种实验动物
③ 症状
可引起啮齿类实验动物急性肺炎,表现为食欲减退, 精神萎靡,生长缓慢,体重减轻,动物发出“呼噜 声”。
④ 诊断
临床表现,多个动物出现“呼噜声”,且有扩散蔓延 趋势。对隐性感染的鼠群可采取血清检测抗体。 ⑤ 预防和控制 动物室周围环境无野生啮齿类动物,建立卫生消毒 制度,不从疫区引进动物。一旦发现疫情,迅速封锁 污染的鼠群,及早淘汰、污染环境和设备彻底消毒灭 菌。
① 病原学:
该病毒对乙醚抵抗,能耐热,在 56℃下 至少能稳定 60分钟,在pH3~9稳定,对 甲醛敏感,4%甲醛液、10%戊二醛溶液 和 5 %~ 6 %次亚氯酸钠的 32 倍稀释液均 有杀灭作用,紫外线能将其灭活。
② 流行病学:
A.传染源:病犬或带毒犬 B.传播途径:各种途径 C. 易感动物:各种年龄的犬,尤其是刚 断乳至90日龄犬。

第七章-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

第七章-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六分。
9. 犬瘟热
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引起 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性传染病。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六分。
① 病原学:
① 犬瘟热病毒,直接的日光照射能于14 小时后将其杀死,56℃10~30分钟能灭活, 但对干燥和寒冷有很强的抵抗力,3%氢 氧化钠、0.75%福尔马林均能杀灭病毒, 0.5%~0.75%酚溶液也可作为消毒剂。可 在鸡胚上培养生长。
② 流行病学
A.传染源:兔
B.传播途径:病兔对环境的污染,包括呼 吸道、消化道、皮肤等多种途径。 C.易感动物:兔,尤其是长毛兔。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六分。
③ 症状:
③ 发病初期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萎糜,食欲 下降,发展到呼吸困难,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
④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表现和病
④ 诊断: 粪便中有大量的病毒颗粒,可稀释离心后用 猪红细胞进行血凝试验。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六分。
⑤ 预防与控制: ⑥ 预防措施是接种质量可靠的疫苗,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保持犬 舍清洁干燥,定期消毒。饲料中添加足 够的维生素A、D、E。发现病犬立即 隔离饲养和护理,及时治疗病犬,早期 使用抗犬腺病毒高免血清。
④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典型的临床症状如皮损、脱脚、断尾等特 征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的,确诊可采取实验室诊断,方法有: 动物接种感染、包涵体检查、病毒分离、血清抗体检测、 牛痘病毒小鼠尾部划痕。需要与之相鉴别的有:小鼠间的 咬伤。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六分。
⑥ 预防与控制
目前无治疗办法。对污染的鼠群必须严格封锁, 及早处理淘汰,全部设备进行彻底消毒,可用 福尔马林熏蒸或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有效氯 1,000mg/L),死亡动物及其废弃物污染的垫 料等应予隔离焚烧。新引进的小鼠要隔离观察 2~3周,健康者方能继续饲养繁殖,在做好日 常综合性预防措施(清洁、卫生、消毒、检疫) 的前提下,最好采取自繁自养的方法,进行疫 苗预防注射效果较好。

实验动物疾病学重点 已打印

实验动物疾病学重点  已打印

普通动物:指不携带主要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的动物。

清洁动物:指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指除普通、清洁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

无菌动物:指无可检出一切生命体的动物。

悉生动物来源于无菌动物,指在无菌动物体内,植入一种或几种已知微生物的动物。

检测频率:(1)普通级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2)清洁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4)无菌动物:每年检测动物一次,每当-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标本和粪便标本。

取样要求:选择成年动物用于检测。

取样数量:每个小鼠、大鼠、地鼠、豚鼠和兔生产繁殖单元;每个犬、猴生产繁殖群体,根据动物多少,取样数量。

小鼠:泰泽氏病(名解):毛发状芽胞杆菌,传染性疾病。

特征是肝脏多发性灶样坏死和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肝坏死灶的细胞内可见到毛发样菌体。

小鼠和兔泰泽氏病主要以出血性肠炎和盲肠炎为特征。

1.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综合性卫生。

饲料、垫料污染毛样芽胞杆菌的繁殖体,侵入幼龄动物的消化道可引起疫病,应加强对饲料、垫料的管理。

2.影响:以腹泻为主的急性临床症状,死亡率很高(95%)。

大多数以慢性、潜伏性感染为主,无明显临床症状。

当动物处于应激状态时(X射线、腹水移植等),抵抗力下降,可表现出腹泻、体重减轻等慢性消耗性症状,多数则发生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

传染性结肠增生症:自然发生的疾病。

特征:结肠粘膜增生和结肠炎。

病原:弗氏柠檬(枸橼)酸杆菌绿脓假单胞杆菌病(名解):1.病原:又称铜绿假单胞菌,惯称绿脓杆菌。

是伤口感染较常见的一种细菌。

能引起化脓性病变。

感染后因脓汁和渗出液等病料呈绿色,故名。

绿脓杆菌是一种条件病原菌。

病理主要以败血症的病变为特征。

动物间的传染也主要通过直接接触。

实验动物学——第八章常见疾病

实验动物学——第八章常见疾病
第四节 实验动物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防疫措施
一.实验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
的一类疾病。实验动物传染病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能在实验动物之间直接或间接地 通过媒介物(生物或非生物的传播媒介)互相传染,导致流行。传染病在实验动 物群中蔓延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对传染病易感 的动物。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正确的防疫 措施,控制传染病在实验动物群中的蔓延或流行。
内容提要:实验动物常常由于机体内在或外在的、传染或非传染的致病因素的侵 扰而发生各种各样的疾病。通常可分为普通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传染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病毒 性疾病、寄生虫疾病、其他病原微生物疾病)和肿瘤病,本章主要详细介绍了实 验动物传染性疾病以及如何进行监测微生物学的变化。 关键词:传染病;流行途径;微生物;监测
3.由于病原体的单一或相互作用,影响动物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应答功能。如 仙台病毒感染可显著促进豚鼠肺炎链球菌的增殖和传播,仙台病毒、小鼠肝炎病 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细小病毒、呼肠孤病毒、乳酸脱氢酶病毒、支 原体、泰泽氏菌、鞭毛虫、线虫等病原体的隐性感染可增强或抑制肿瘤的发生, 或影响新陈代谢和免疫应答。
第三节 实验动物的健康观察
经常对实验动物进行健康检查,有利于及早发现和及时处理疫情。实验动物 健康检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健康观察的内容与方法 1.生活习性的观察 不同种属的动物有不同的生活习性,若习性反常,常表明动物健康异常。 2.身体状况的观察 健康动物应具有正常的体形和坐姿,检查时应注意动物活动是否异常,身体各部 是否正常以及动物营养状况是否良好。 3.精神状态及反应性观察 健康动物精神状态良好,活泼好动,双眼明亮,对外界环境反应灵敏,对光照、 响声、捕捉反应敏捷。如果出现过度兴奋或过度抑郁则为异常。 4.皮肤及被毛观察 健康动物被毛光泽浓密,无污染,异常时可出现被毛粗乱、蓬松,缺少光泽,甚 至有粪便污染。健康动物的皮肤富有弹性,手感温暖,异常时可见皮肤粗糙,缺 乏弹性,甚至出现损伤。 5.采食及采食方式观察 健康动物食欲旺盛,有相对固定的采食量和饮水量以及采食和饮水方式,若采食 和饮水量骤增或骤减以及采食方式发生改变,均为异常。 6.粪尿 正常动物的粪便具有一定的形、色、量,尿液具有一定的色泽、气味。异常时可 见粪尿过多或过少,粪稀薄或硬结,粪便中有胶胨状黏液,脱落黏膜、血液等, 尿中带血,颜色混浊不清。 7.呼吸、心跳和体温检查 正常动物具有相对固定的呼吸、心跳、体温范围和固定的呼吸方式,呼吸、心跳 和体温超出固定的变动范围则视为异常。 8.天然孔、分泌物及可视黏膜观察 正常动物的天然孔干净无污染,分泌物少,可视黏膜湿润。如出现鼻涕、眼屎、 阴户流恶露、肛门有粪便、可视黏膜充血或发汗均为异常。 9.妊娠及哺乳 正常雌性动物经配种后出现正常妊娠和哺乳期,而且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体态、行 为及采食反应。异常时可见流产、早产、死产、难产、拒绝哺乳、弃仔和食幼仔 现象。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病鼠和无症状带毒鼠为本病的传染源。
自然感染主要通过皮肤接触和呼吸道传 (2)传播途径 播。亦可经污染的饲料和用具传播。 主要在实验室小鼠中流行,野鼠中较 少发生。 DBA/1, DBA/2、BALB/c、 A和C3H品系对病毒易感。
(3)易感者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一、鼠痘—小鼠传染性脱脚病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
佛山现流行性出血热 宠物兔与鼠同食主人险丢命
不合格的实验动物饲养环境, 极易引起流行性出血热!
国内曾多次发生实验动物流行性出血热事件
学生感叹:十数年寒窗苦,一病全作废
1999年广州XXX大学博士后张某从事“九五”国家攻关课题 “补肾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实验时接触大鼠,3个月后感染流 行性出血热,2003年被诊断为肾功能衰竭,2006年进行肾移植 手术。 2001年6月,北京发生了因使用质量不合格实验动物和动物 实验不规范致使鼠源性人兽共患病流行性出血热感染:一名院 士死亡和700多师生紧急预防接种。
2002 年 , 湖北省药检学校的一名毕业生在某药厂从事动 物实验工作,由于接触了带出血热病毒的实验动物而感染流 行性出血热不治死亡。 2006年,东北三省由于个体户养殖、贩运不合格实验动 物,导致几十名教学科研人员感染流行性出血热。
1. 病原学
本病毒属本尼亚病毒科的汉坦病毒属,病毒呈圆形或卵圆形 ,核酸为单股RNA,有囊膜,对环境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差。 包括6种血清型:大多数实验大鼠携带的就是Ⅱ型病毒。
2、控制措施 及时发现、明确诊断、隔离封锁、捕杀
第七章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啮齿类实验动物疾病及控制(张阔)

啮齿类实验动物疾病及控制(张阔)
4.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GF):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 体。
悉生动物(gnotobiotes animals,GN):是指在无菌动物体 内,移入一种或几种已知微生物后的动物。
二、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的危害性
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的 危害性
微生物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一)影响实验结果 (二)影响动物生产 (三)威胁人类健康 (四)污染实验材料
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5期经过,非典型或轻型病列可出现越期现象。 目前,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家鼠型出血热还很严重,而一些老百姓及基层医务人员
因对出血热的知识了解不多,常常将出血热误认为感冒或胃肠道疾病。
水肿:球结膜、口腔粘膜)
流行病学 HFRS的自然宿主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如姬 鼠属、家鼠属、田鼠属、仓鼠属和小鼠属的动物。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由 淋 巴 细 胞 脉 络 丛 脑 膜 炎 病 毒 (1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 , LCMV) 引 起 的 一 种 急性传染病,也是人和动物共患病的一种地方 性传染病。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呈现脑脊 髓炎症状。
病原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属于砂粒病 毒科、砂粒病毒属。
啮齿类实验动物疾病及控制
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科学部 张阔
主要内容
实验动物按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分类 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的危害性 啮齿类实验动物常见感染性疾病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国家标准及质
量监测 实验动物的卫生防疫与隔离措施
一、实验动物按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分类
病原 HFRS病毒在分类上属布尼亚病毒科,汉坦
病毒属,56℃ 30 min可使90%病毒失活,60℃1h 可将其全部杀死。本病毒对紫外线敏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小鼠抓住尾巴拎起时应四肢伸展,无转圈动作。
2020/4/9
6
实验动物的健康观察
2、个体检查。
通过触摸背部、臀部、腿部肌肉,判定动物的 营养状况;仔细检查皮肤的弹性,有无缺毛瘢 痕和外寄生虫;兔要检查耳部有无耳螨;肛门 皮肤及被毛有无被稀粪污染;眼部有无角膜炎、 晶状体浑浊、瞳孔形状变化和色素沉着等。用 开口器打开口腔,观察黏膜有无出血、糜烂、 溃疡、假膜、炎症;轻轻压迫喉头与气管能否 引起咳嗽;触诊腹腔有无疼痛反射、较大肿块; 量体温。
2020/4/9
16
四、实验动物病毒性疾病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LCM) 是由LCMV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小鼠感 染表现为大脑型、内脏型和迟发型;人 类感染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和脑膜炎。
2020/4/9
4
一、实验动物疾病的危害
4、威胁人的健康和安全:如非洲绿猴的 马尔堡病毒,曾引起实验室人员发病死 亡;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大鼠可引 起饲养与实验人员发生典型症状或死亡; 接触感染猴疱疹病毒(B病毒)的病猴, 可引起接触人员的感染或发病等。
2020/4/9
5
二、实验动物的健康观察
2020/4/9
7
二、实验动物的健康观察
3、采食和饮水观察。 在大群实验动物中发现患病动物的最好时机就
是投放饲料的瞬间,健康动物常踊跃抢食,而 患病动物往往独立于一侧,厌食甚至拒食。饮 水时健康动物一般适度饮水,但腹泻动物通常 饮水量大增;食欲与饮欲俱增应怀疑是否为糖 尿病。发现拒食动物立即剔除,作进一步的检 查。
2020/4/9
3
一、实验动物疾病的危害
3、干扰动物实验结果: ① 使动物痛苦或不安,降低对实验的耐受性,
诱发隐性感染疾病的爆发,造成动物的发病 和死亡,引起统计结果的误差。 ② 在某些长期动物实验中,隐性感染可使动物 生存期缩短,妨碍长期实验观察,使实验中 断或失败。 ③ 由于病原体的单一或相互作用,影响动物的 新陈代谢和免疫应答功能。
2020/4/9
8
二、实验动物的健康观察
(二)、实验动物健康观察注意事项:
1、应当全面细致。
2、不同种属、品种及模型动物有其特异性, 应与其他动物相区别。
3、必要时应进行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营养 学、病理学、血清免疫学检查以协助诊断。
4、发现健康异常时应从流行病学角度对各因 素进行综合分析。
(一)、健康观察的内容与方法:
1、观察动物的外表与行为。观察安静状态下的动物有 无以下异常表现或症状:精神萎靡不振、敏感性增高、 运动失调、被毛粗乱、被毛如油污涂布、皮肤有无创 伤、丘疹、水泡、溃疡、脱水皱缩,头部、颈部、背 部有无肿块、四肢关节有无肿胀,尾部有无肿胀、溃 疡、坏疽、无毛瘢痕,鼻孔有无渗出物阻塞、喷嚏、 呼吸困难,眼部有无渗出物、结膜炎,口部有无流涎、 张口困难,排出粪便的含水量、颜色、排粪次数、粪 便数量、粪便中有无未消化谷粒、黏液、血液、寄生 虫虫体,排尿的次数、每次尿量及颜色等。
平时的预防措施
1.发生疾病时的扑灭措施
25
四、实验动物病毒性疾病
小鼠脱脚病(鼠痘) 是由MPV引起的一种小鼠的烈性传染病。
多呈爆发流行,致死率高。临床表现为四肢、 尾和头部的肿胀、溃烂、坏死甚至脚趾脱落。
对实验研究的干扰:急性病例,小鼠突然
死亡,实验中断,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 费;慢性型病例,出现全身症状,使实验结果 混乱,且污染环境,使病毒广泛传播,严重影 响科研工作;隐性感染,无临床症状,许多应 激因素均可使鼠痘病毒激活而使本病流行。
2020/4/9
11
三、流性病学原理与卫生防疫
传播途径:病原体进入动物机体,并能导致传 染的途径和通道。 水平传播:群体或个体间水平横向平行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 非生物性传播媒介:空气、饲料和垫料、 饮水和水瓶、笼具和其他器具 生物性传播媒介:节肢动物、野生动物、 外购动物、人员
2020/4/9
2020/4/9
2
一、实验动物感染不同的微生物和寄生虫 后,其主要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疾病的暴发流行造成巨大损失:烈性传染 病可导致整个动物群的毁灭,而另一严重后果 是使整个动物群带毒,带毒群体难以净化,会 反复爆发疾病,造成生产和研究的巨大损失。 封闭设施,教学科研中止,生物制品生产、检 定停止,造成经济损失。 2、污染生物制剂:许多动物的脏器或组织作为 人畜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的原材料, 如有潜伏或隐性感染造成原材料的污染,可导 致整批生物制剂的废弃。
2020/4/9
9
三、流性病学原理与卫生防疫
传染病的发展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具 有严格的规律性,大致可以分为潜伏 期、前驱期、明显期(发病期)和转 归期四个阶段。
(一)实验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 节 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 (传染锁链)
2020/4/9
10
三、流性病学原理与卫生防疫
传染源:指受感染的实验动物,包括传 染病患病动物、带菌(毒)动物或死亡 的动物。 实验动物的分泌物及排泄物污染的设施、 饮料、饮水、垫料、空气和用具均可成 为病原体的传播媒介。
三个基本环节,切断任何一个环节,流 行也随之终止
2020/4/9
14
三、流性病学原理与卫生防疫
(二)实验动物的卫生防疫与隔离措施 实验动物很少采取疫苗接种或药物治疗: 应用疫苗或治疗制剂可能干扰实验结果, 经过治疗或免疫的动物可能成为带菌、带毒 的动物,成为潜在的传染源。对小型动物进 行治疗,经济上不合算
12
三、流性病学原理与卫生防疫
垂直传播:从母体到后代两代之间的传 播
1. 经胎盘传播:如支原体、淋巴细胞性脉 络丛脑膜炎病毒
2. 经卵传播:如鸡白血病病毒、沙门菌等
3. 经产道传播:如布氏杆菌、犬疱疹病毒 等
2020/4/9
13
三、流性病学原理与卫生防疫
易感动物:对某一传染病病原体敏感的 动物
常见实验动物疾病 及控制
2020/4/9
1
实验动物的疾病分类
1.普通病 ① 营养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各种动物营养不良、
维生素缺乏症和矿物质缺乏症等。 ② 内科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
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等 ③ 外科疾病 2.传染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
寄生虫疾病、其他病原微生物疾病。 3.肿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