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整合发展
新时期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关系的再认识
新时期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关系的再认识
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在新时期,对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再认识,尤其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已成为人们关心和探讨的话题。
首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它可以为孩子提供一定的基础,如语言、情感、行为规范等,而学校教育则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可以让孩子全面地发展,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其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互独立的关系。
虽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为补充,但它们自身的特性也决定了它们是相互独立的。
家庭教育更注重个性化、情感化的教育,而学校教育则要注重群体化、规范化的教育。
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互不干扰,相互尊重,发挥各自的优势。
最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互协调的关系。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相互协调作用。
比如在孩子的学业上,家长和学校应该密切合作,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支持;在孩子的品德养成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应该相互配合,形成强大的合力。
总之,在新时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深度融合,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应该正视问题,认真思考,以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心态,积极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让孩子能够成为真正有用的人。
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力量的整合
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力量的整合摘要:教育是人民的事业,是全社会的责任。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它的延续和补充。
只有重视三者力量的整合,才能承担起育人的重担。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教育网络是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体、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一体化教育网络。
只有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创设浓厚的教育氛围,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
具体地说,我们必须做到:一、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笔者认为通过设立家长学校、传授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完成这项任务的有效途径。
思政课教师应把已掌握的系统思想教育理论知识,结合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分门别类,搜集总结各种家教材料,针对文化层次、情趣修养、行为规范等各异的家长,进行分期分批规范性培训,使家长进一步明确:不但有送子女入学的义务,而且有继续教育子女的职责。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主要办法有:1.善于提高家长的品德修养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父母的言行举止,不管正确与否,都很容易让孩子模仿。
因此,思政课教师应指导家长重视学习家教知识,努力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在子女面前扬长避短,时刻起模范榜样作用,如处理邻居关系,就得文明礼让,以理服人,不能强词夺理,这对子女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加强端正家长的教育思想不可否认,我国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国民经济蒸蒸日上;部分家长发财致富,而思想境界却每况愈下,动辄靠自己“本事”,财大气粗。
什么“人家打你,你就打他”、“决不能受挨打”的教育内容不绝于耳,这都是消极的腐朽观念,应予以剔除。
家长学校要及时指导家长分析国强民富的道理,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子女面前多谈些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激发子女学习积极性,为共创美好的未来掌握真正本领。
3.注意改进家长的教育方法“望子成龙”,人皆有之;“恨铁不成钢”,终由于脱离实际而酿成不少的悲剧。
新时代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整合发展
新时代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整合发展【摘要】: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教育工作也在面临着变革与发展。
实际上,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教育的影响,良好的教育能够促进人们未来更好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时代的进步。
在新时期背景下,新父母更应该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对于小学生们的教育问题加以重视,并且懂得创新家庭教育模式,创建良好的氛围,进行良好的学校以及社会教育,真正实现三位一体的现代化教育,深入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实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方面的联动教育与整合发展,发挥出各自的作用,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整合发展实际上,新时代的来临,对于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整合发展已经是必然的趋势。
但是,如何做好三位一体的教育整合工作就显得极为关键。
这就要求父母们提高认识程度,结合小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开展家庭教育,协助老师以及学校做好学校教育工作。
同时,还需要明确三者的关系,多多参加具有教育性的社会活动,开展社会教育。
使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能够做好有机结合,并且密切配合,真正落实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积极地实施现代教育,承载时代的前行与发展。
一、“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的理念以及内涵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格的形成基本上可以说是受家庭教育所训化而成。
教育就像是一棵大树,最重要的树干是家庭教育,其次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各分支。
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启蒙开始基本上都是在家庭中完成的,比如孩子说话的语气、坐卧、行走的姿态、待人的态度,这些都是从家庭教育中衍生出来的。
最为重要的三观也是在家庭环境中形成初步的概念,比如道德、情感、品格,作为新父母,更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从孩子小学阶段就关注其成长走向,引导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并且父母要以身作则,不要言行不一,最开始孩子不明白道理,只知道跟着大人有样学样,所以父母自身的素质对孩子的成长也很重要,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性制定更加适合其接受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导,与孩子共同成长。
为爱携手桐心筑梦——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为爱携手桐心筑梦——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一、背景介绍随着新时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发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协同合作日益被重视。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资源的有机整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将探索并实践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二、方案目标1.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作体系,推动孩子全面发展。
2.提升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管理水平,打造育人优质环境。
3.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方案内容1. 机制建设•设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家长提供专业的育儿知识和教育指导。
•成立学校家长委员会,促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建立社会资源库,邀请社会各界资源共同参与学校教育。
2. 活动开展•定期举办家校亲子活动,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和互动。
•开展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
3. 效果评估•设立评估机制,定期对家庭、学校、社会合作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方案。
•跟踪孩子成长情况,记录孩子的发展轨迹和成长足迹。
四、资源保障1.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政策倾斜。
2.学校、社会机构的资源共享和合作。
3.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五、总结与展望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合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机制,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特殊应用场合及解决方案场合一:农村地区针对农村地区,可以增加以下条款:1.设立农村家庭教育培训中心,为农村家长提供更符合实际的育儿知识和教育指导。
2.加强学校与乡村教育合作,利用乡村教育资源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
3.建立协同搭建的农村社区公共阅读室或针对性的社区图书室,让村民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增加文化氛围。
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农村家庭人口流动性大,需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和管理。
新时期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关系的再认识
新时期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关系的再认识在当前这个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传统角色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
在新的背景下,这三个角色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本论文旨在探讨这些变化,并提供具体的事例,以便更好地加深读者对这些变化的理解。
一、家庭教育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新时期更加突出。
孩子们在家里接受到的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丰富、更多样化。
家庭教育主要包括父母对孩子的生活、行为、价值观的指导和培养。
在新时期,父母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提升他们的学术能力和社交技能。
有一个成功的案例是来自美国的哈佛男孩李泽钦。
自幼勤奋刻苦的李泽钦,在家里的学习需求几乎都由父亲出面解决,他的父亲为他购买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杂志以及音像资料,并完成了对孩子的监督和指导,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使得李泽钦在哈佛大学拥有了闻名全球的学术成就。
但是,家庭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有的家庭过度依赖互联网以及社交媒体来教育孩子,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信息素养得不到很好的提升。
另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沟通也不足,很多家长往往因为自己匮乏实际的教育经验,而对孩子的个性和优势缺乏全面的认识,导致对孩子的培养方案和学业规划不够及时的调整。
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重要基石,在新时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学校教育不仅要关注基础教育,更应该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科技创新的培养。
在新时期,学校教育应该更多地注重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和信息素养的人才。
一个成功的案例是新加坡的教育改革。
新加坡在整个国家层面上推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大力推进数字教育、STEM教育等全新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生活技能,以适应21世纪复杂和多变的社会和市场需求。
同时,新加坡教育局对教师的教育素质和教育质量进行严格的考核和指导,力求提升教育质量。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 学校无疑充当着一个正规渠道和主体承载的角色, 但这并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全部途径。
与学生相关的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影响力决不逊于学校教育, 这些非系统性的社区教育因素必然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完善, 甚至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
学校教育应该从校内向校处延伸拓展, 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起来、互相渗透, 互相促进、协调一致, 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络, 才能教育好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 在家做个好孩子, 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我校学生的素质、家庭环境差异较大, 因此, 更应该加大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
现就我校开展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一、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以人为本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在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中, 学校是从社会大教育中优化出来的一个更积极向上、更生动纯洁的育人园地,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学校教育更自觉, 目的性更强一些, 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 因此, 我们提出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学校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与配合, 如向家庭宣传教育方针、政策、介绍正确的教育方法, 还可以举办家长学校, 召开家长会, 设立家庭教育辅导站等, 以推动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研究教育经验和规律, 普及科学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另外, 还可以采取与家长书面联系、对话等形式与家长沟通, 互通情况, 共同制订教育计划、采取有效的措施, 保证家庭教育在学校的指导与配合下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校也要同社会教育取得联系和密切配合, 发挥学校教育优势, 使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相互联系、支持, 校内外结合, 控制学生所处环境, 减少消极影响, 充分体现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德育工作的经验教训表明, 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是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
学校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 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体意识的人, 那么, 德育工作就要以人为本,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把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作为活动准则, 把“管、卡、压、罚”转变到“疏、导、育、教”上来,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谈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
谈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教育应该是三维一体的,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只有涵盖这三方面因素的教育,才能称之为完整的教育。
社会教育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像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都属于社会教育的范畴。
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社会教育,可以说,我们的一言一行、待人接物等各个方面都有社会教育的痕迹。
许多家长认为,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较小,甚至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更有部分家长认为,学校教育只要搞好文化课教育就可以了,其他的教育内容可有可无。
这种对教育的认识是非常危险的,古人说,有德有才是君子,有才无德是小人,无才无德是庸人。
可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学校教育的内容往往也包含一些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知识,例如:学校开设的道德与法制课、安全教育课、生活教育课、感恩教育课等。
但是这些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缺乏深入的实践,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要想让学生健康的成长,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种教育缺一不可,只有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教育最大的合力。
一、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
社会就是个大课堂,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
社会上的各种法律条文和行为规范,能够让我们更好的了解社会的各项规则,知道遵守法律和规则的重要意义,明白只有“我为人人”,才能有“人人为我”的道理。
一个人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受到交警的处罚,还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对他人和自身都会带来危害。
政府和各级社会组织经常采用宣传标语、广播电视宣传、现场会等形式来让大家了解法律和规则,进而遵守法律和规则。
但是,这些教育形式往往不能控制受听者。
也就是说,宣传形式是好的,但是很难约束听众来听。
往往出现宣传标语都已经陈旧了,而过往的行人却视而不见;广播电视天天宣传,却很少有人去听、去看;各种形式的现场会,也是做宣传的人比听众还多,根本起不到宣传教育的效果。
新时代下的家校协同育人方案
新时代下的家校协同育人方案引言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深入,对家校协同育人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形成教育合力。
本方案旨在探讨新时代下家校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性1. 提高教育质量:家校协同可以整合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果。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家庭和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备综合素质。
3. 增强家庭教育意识:家校协同育人让家长更加了解学校教育目标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4. 构建和谐教育环境:家校合作有助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和谐教育环境。
二、家校协同育人的现状与挑战1. 沟通不畅: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机制不健全,信息传递不及时。
2. 教育观念分歧:家庭与学校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分歧,难以形成统一的教育合力。
3. 资源分配不均:家庭与学校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影响了家校协同的效果。
4. 家长参与度不高: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家校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影响整体效果。
三、家校协同育人方案3.1 建立健全沟通机制1. 定期举行家长会:定期召开家长会,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共同探讨教育问题。
2. 搭建线上沟通平台:利用微信、QQ等工具建立家校沟通群,实现实时沟通。
3. 家访制度:教师定期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和家长教育观念。
3.2 育观念1. 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定期组织家庭教育讲座,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2. 制定家校合作协议:明确家校协同育人的目标和任务,形成统一的教育观念。
3. 宣传优秀案例:宣传家校协同育人的优秀案例,提高家长的认识和参与度。
3.3 整合教育资源1. 共享教育资源:学校和家长互相分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2. 家长志愿者制度: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如家长会、校园活动等。
3. 家校合作项目:开展丰富多样的家校合作项目,如亲子活动、社会实践等。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共同推进生命、生存、生活教育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共同推进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其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构建全面教育体系的三大支柱。
学校教育是从小学到大学的正规教育体系,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关键的一环,而社会教育则是在学校和家庭之外的广泛教育形式。
这三者间密切的关联和互动,将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教育,从而助力他们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积极向上的社会中坚力量。
首先,学校教育作为正式的教育机构,承担着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任务。
学校教育为学生提供了稳定的学习环境、科学的课程设置、专业的教师团队和多元化的教育资源。
通过学校教育,学生能够获得系统且结构化的知识,培养学科素养,并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和团队精神,在班级活动、社团社区中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
同时,学校教育也通过各种评估方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以发现和发展他们的特长和潜力。
然而,单靠学校教育无法满足孩子全面发展的需求,家庭教育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家庭是孩子最早、最重要的教育场所,是孩子性格、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场所。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通过亲子互动、日常生活的点滴教育,培养孩子的道德修养、人际交往能力、责任心等素质。
家庭教育还能够传承家族文化和传统,培养孩子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些家庭的教育作用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除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
社会教育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社交、社区、社团、志愿者活动等各种途径,让学生从社会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社会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社会教育,学生能够与不同背景、文化的人交流合作,增加他们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
社会教育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适应能力。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中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构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
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二十一世纪是竞争的时代,这个世纪的竞争将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
今日的未成年人终会成为明日的主力军。
“德者,本也”,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决定他们能否成才,更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处”是新世纪人才的发展目标。
当今,“培养一个成功的人才”,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家庭有“望子成龙”的期望;学校有培育人才的任务;社会有“有用的人”的呼声;国家有“栋梁之才”的需求。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面临着艰巨的探索和实践。
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的内涵所谓“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指的是以学校为基地,发挥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充分挖掘家庭、社会的德育资源,发挥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的合力作用,使各渠道畅通,将德育的单一渠道改为多渠道,将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会舆论导向三者结合起来,共同构建整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关系的现状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条件限制以及错误思想影响,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还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学校教育方面当前,虽然中小学都在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仍困难重重: “升中指挥棒”使重智育、轻德育的局面难以改观;学生接受社会实践教育又遭遇安全责任问题;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得不到家长应有的理解和配合;学校教育效果易受社会的负面影响等。
(二)家庭教育方面因为有些家长没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随意性强,缺乏科学性,有的溺爱、娇惯,一味迁就,有的简单粗暴、棍棒教育,有的家长“重智轻德”,对孩子的智力投资不惜一切代价,而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则不同程度地忽视和排斥,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摘要:对于新时代学生而言,家长和老师如何做,才能在学生的教育方式上有一个良好的模式,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都能够游刃有余,既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又减少学生的压力。
尤其是对于青春叛逆时期的初中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模式对于学生而言,是成长过程中最好的帮助。
有专家提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本文主要研究其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实施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社会引言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体,初中生在学校呆的时间可能比在家里呆的时间还要久,初中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
所以,学校中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由于初中生多为人生叛逆阶段,如果家庭和社会中的事情处理不好,很容易导致学生做出一些改变人生轨迹的事情。
所以,学校,家庭和社会需要相互贯通,融为一体。
学校里的老师要和家长多进行沟通,相互监督对方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
并且,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多关注学生在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为人处事,从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一、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构建的现状(一)单向联系的独立教育阶段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对学生进行教导,但是目前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没有真正的实行起来,现在学校主要以教学生讲课为主,学校里的老师和学校工作人员认为,学生在学校里只要把学习学好就可以了,学生在家庭里大多数父母对于学习方面关注的比较少,家庭里面主要起到负责学生的生活起居。
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没有起到教育合力的作用,只起到了独立教育阶段。
(二)学校教育为主导的阶段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只有学校教育起到主要作用。
然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专家认为学生的教育不仅应该在学校,学校应该和家庭共同对于学生进行教育,尤其是目前疫情爆发近几年内,由于疫情原因学生需要时常在家里上网课,这个时候如果只以学生为主导的教育模式,那么大多数学生学习成绩就会下降很多。
新时代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及实现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及实现路径本文系第八期漳州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2022“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有效途径探究”(批准号:zdy22110)的研究成果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是提升我国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漳州第一中学是一所公办的全日制完全中学,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德育工作,通过家校合作教育,构建了“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的模式。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的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以漳州第一中学芝山校区为例,研究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引言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学生和家长都希望得到更多的帮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困惑。
因此,文章从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活动这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希望能为改善当前教育环境和提高家庭素质提供一定参考作用;也期望引导广大师生正确认识家校依法治教、加强家园合作交流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以促进学困生脱贫奔小康的和谐发展!一、开展“三位一体”家长培训学校利用网络、广播、微信等媒介,定期组织开展“三位一体”家长培训,以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培养良好的家教方式。
同时,通过组织召开讲座的形式向全体学生和家长宣传家庭教育指导。
让每一位学生和每一名家长都能接收到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性作用。
首先,学校会定期召开“三位一体”家长培训会,对家长进行专业培训。
其次,组织开展“三位一体”家庭教育讲座。
家长应与孩子多沟通互动,多些尊重信任,多些欣赏肯定,充当青春期孩子们的指引者、协助者和陪伴者,给予孩子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
二、从“心”出发,护航成长学生在读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
孩子在学校的心理健康也是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方略
175学习版摘 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必要的调整与补充,学校教育是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和最重要的场所,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持续延伸和发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相关联、相互协作、相辅相成的,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实现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模式,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健词:家庭 学校 社会 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延伸,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对孩子的世界观形成和价值取向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它具有早期优势,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一、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还能让孩子的智力尽可能早的发展,让他们从小就受到思想品德的培养,形成最初的伦理道德观念、审美观念,一位教育家指出:“家庭是道德教育的首要场所。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家长就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特别关注将爱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将爱滋润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中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染孩子,教育孩子,发挥示范作用,发挥作用影响孩子。
二、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在生活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自己独特的良好品质 ,现在,独生子女问题变得十分突出,亲情缺失、宠坏兄弟姐妹心理承受力不足,父母都会格外关心自己的孩子,老师应该理解家长的心情,每个孩子在不同的家庭出生和长大,他是自己家里的一员,他是这个家庭不可缺少的一员,同时,他也是社会的一个个体,他也是独立的自我,他应该在学校里融入社会,因为在孩子的心里会因此缺乏参考来甄别对错的标准,才会是未知的,家庭教育的观念意见不统一会导致他们的反叛,自相矛盾,容易极端。
比如:一个13岁的男生叫昊昊缺乏自信,学习成绩一般,不爱说话,爸爸有大男子主义一言九鼎,妈妈在家说不上话,经常在孩子在场的情况下否认妈妈,让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落差很大,有一次妈妈说昊昊,你已经长大了,要学着帮做家务,吃饭后洗洗碗,擦擦桌子,孩子不愿意做这件事,但听了妈妈的话,他去洗碗,但这时,奶奶就阻拦了,说:“你是男人,不用洗碗,男人是不需要洗衣做饭的,你好好学习就行了。
浅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
浅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三个重要环节。
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但却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何将这三个环节有效结合起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一直是教育界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浅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探讨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更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课堂。
在家庭中,孩子接受最早的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的有效与否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家庭教育主要包括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环境、家庭氛围等。
在言传身教方面,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在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方面,孩子在家庭中接受到了生活的基本素养、道德观念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家庭教育的有效与否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
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二课堂,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地方。
在学校里,孩子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同时也接受思想道德、审美情操等教育。
学校教育的有效与否对孩子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学校教育是国家、社会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平台。
社会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三课堂,是在社会生活中接受的一种教育。
社会教育主要包括社会实践、社会体验、社会交往等,是孩子在社会生活中接受的一种非正式教育。
社会教育的有效与否对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何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家长和学校应该加强沟通,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积极参与学校的家长会和家校共育活动,与学校共同育人,形成良好的家校合力。
浅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教育
浅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教育【摘要】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是关键,而教育又不是单方面的,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
科教兴国的战略必然要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为培养人才进行最充分的联系。
只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才能使思想品德教育更趋实效化、科学化。
【关键词】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是关键,而教育又不是单方面的,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
学校德育工作如果没有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只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才能使思想品德教育更趋实效化、科学化。
一、纵观国内外“三位一体”共育情况及方向1.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的研究起步比较早,如20世纪90年代,美国许多州把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有机整合的学校结构,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极大推动了学校与家庭的关系的发展,而进入21世纪以来,联邦政府和许多州通过制定一系列有关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政策和法规,为美国中小学家校合作顺利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吸引家长参与和支持学校工作。
2.在我国多依赖学校教育,少家长、社会参与。
传统的思想总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负责学生的生活,至于社会非到用人时刻时想起学校。
深感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互不配合的现状比较严重,因此出现了学校教育孤立,家庭教育随意,社会教育无力的局面。
3.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关键要靠教育。
当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的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4.学校、家庭、社会都肩负着少年儿童的教育重任。
三者通力合作,能形成一个强大的教育磁场,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观教育的有机结合,使教育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浅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发展
浅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发展从事教育工作四年以来,我从来未间断过对教育的思考。
最近,看到消息说“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不教育”“学校消亡论”很是吃惊,颇有感触。
一个人从婴儿—童年—少年—青年—成年,究竟是谁在影响着他的成长,影响着他的性格能力和信念及责任心的形成?追寻教育的实质,面对不足的现实,我们不得不重申: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必须承担责任,因为我们大家都有不可推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先说家庭教育。
家庭是一个人首先接受教育,而且又可以对其终生施教的地方。
“养不教,父之过”。
正是说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家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当然,家庭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系统、专业,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性、人格、意志、是非观念和品性等方面的影响是学校教育远不能及的。
我们常常发现有好些父子俩和母子俩走路的姿势,说话的风格都很相近。
这样的事实就足以证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何等重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长期的教师,是终生的教师!因此,家庭教育在家务劳动,青春期的教育,个性意志的形成,生活习惯,道德行为的养成等方面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现在就我接触的家长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满足型家长、“读书无用”型家长、打骂型家长等。
对于如何提升家长理念,如何能更好的家校联系,在最后着重谈谈我校的做法。
再说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教育是多方面的,社会教育无处不在,随时发生,有政府的,社会团体的,社区的。
比如:网吧就是社区的一个“教育场所”。
社会发展的动向,社区的一次活动,社区人情的生活习性,社区发生的某一事件和人们对此的评价和看法,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教育过程。
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不可或缺。
学校是主战场,是旗帜,负责给学生传授系统的、全面的、深刻的思想教育内容和引导家庭、社会教育工作;家庭是重要的思想教育阵地,负责提供细腻、真诚的情感基础,能有效地和学校的理性教育、社会的影响有机结合;社会是大舞台,是练兵场,对学校、家庭的教育具有补充和丰富的作用。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合力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合力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三者之间要紧密联系、相互协调、理念合拍、方法相容、经常沟通、形成合力。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设的“生活教育”,实践和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极其深远。
教育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担任,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紧密联系,相互协调。
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责任,这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缺一不可,好比土壤里的氮、磷、钾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渗透。
一、教学环境的复杂性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紧密结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
学生既要受社会大环境的感染,又要受校内小环境的熏陶,而且这种熏陶更直接,其影响和作用力更大。
因此,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我们在本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就着手完善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
我们利用校门口的电子屏幕文化、楼梯间的过道文化、厕所的厕所文化、晨间的朝会文化以及课间操的集会文化等形式,时时处处为学生的行为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规范化训练,营造了富有特色的文化氛围,充分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基本实现了“校园无闲处,处处教育人”的环境育人场所,彰显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
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首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从学校教育看,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尽管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但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显滞后,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德育工作,只注重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而忽视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从家庭教育看,部分家庭存在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重智轻德,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社区教育看,一方面,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要协调一致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要协调一致核心提示子女的教育是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影响下实现的。
三者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可以加速子女成长的过程,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果三者孤立进行,自行其是,就会相互干扰,教育效果就会相互抵消,进而对子女的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
为此,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协调一致。
一、子女成长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影响的结果众所周知,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一)家庭教育是子女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首先是“人之初”的教育。
我国教育家蔡元培说过,“幼苗受于家庭之教训,虽薄物细故,往往终其生而不忘。
故幼苗之于长者,如枝干之于根本然。
一日之气候,多定于崇朝,一生之事业,多决于婴孩。
甚矣,家庭教育之不可忽也。
”家庭教育的这种重要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把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并写进学和国家的文件,这是对家庭教育重要性在认识上的重大突破和升华。
家庭教育是为子女的成长铺下的第一块基石。
任何人的成长都是从家庭起步的。
我国正在推行的素质教育,十分需要家庭教育的有力配合。
家庭教育配合得好,就能使学校教育的结果得到强化和巩固,使正面的社会教育得以发挥;配合不好,就会大大削弱学校教育,使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教育职能,又会使负面的社会教育得以泛滥。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和要求与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和要求及与社会环境中的客观现实状况存在差异,而又不通过有效的途径加以沟通和澄清的话,孩子就会对家庭、学校和社会要求产生困惑,无所适从。
在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前,子女主要是从父母那里学得日常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大约在3岁以前,子女就已经掌握了一生中所用语言的一半。
子女入学前的准备及由学升入中学的过渡,无论是身体或心理,还是智能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中父母新直接影响。
即使是孩子上学以后,直到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以前,他们在校外与家人和朋友相处的时间也远远超出在学校和课堂的时间。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家校协同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三胁同教育撷!状、问题与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理论曾提出,“全面的教育”即“和谐的教育”,而“和谐的教育”需要协同发展。
那么,对教育而言,学校、家庭和社会作为协同关系中的组成部分,三者如何协同发展呢?关键在于学校和家庭教育能否形成合力。
据统计,我国的总人口中有超过一半是农村人口,显而易见,农村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走向,而农村教育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家校协同如何有效开展。
一、家校协同教育的概念和意义谈及家校之间的关系,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合作”。
说到“合作”,有主有次,有参与多少之分;而“协同”不一样,协同更注重步调一致、相辅相成,或者说,协同涵盖合作,合作是协同的一部分。
家校协同教育与家校合作教育之间具有本质区别。
家校教育的传统理解中,学校是主角,家长是配角,家长要配合参与学校的一些活动,当学校没有活动时,家长也就不存在参与性,所以在合作中家长没有主动权。
而“协同”则不同,一方面,协同强调家校双方的事务协调,交流互通,寻求促进学生发展的联动效应;另一方面,协同充分考虑到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契合,强调两者之间关联作用。
基于此,协同不仅充分保障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更关键的是可以发挥家长的教育优势,有效协调和整合学校与家庭教育双方面的力量,促进学校教育可持续化发展,继而实现决策的正确性、管理的长效性以及制度各方面的完善等等。
二、农村家校协同教育中面临的问题与现状分析当前中小学校大力推进家校协同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实现“家校合力,五育并举”的局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1]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孩子走向未来的保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同发展决定着教育的实践效果。
在实践中,家校之间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面对农村的一些中小学校与家庭,这些问题亟需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整合发展【摘要】: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教育工作也在面临着变革与发展。
实际上,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教育的影响,良好的教育能够促进人们未来更好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时代的进步。
在新时期背景下,新父母更应该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对于小学生们的教育问题加以重视,并且懂得创新家庭教育模式,创建良好的氛围,进行良好的学校以及社会教育,真正实现三位一体的现代化教育,深入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实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方面的联动教育与整合发展,发挥出各自的作用,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整合发展实际上,新时代的来临,对于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整合发展已经是必然的趋势。
但是,如何做好三位一体的教育整合工作就显得极为关键。
这就要求父母们提高认识程度,结合小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开展家庭教育,协助老师以及学校做好学校教育工作。
同时,还需要明确三者的关系,多多参加具有教育性的社会活动,开展社会教育。
使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能够做好有机结合,并且密切配合,真正落实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积极地实施现代教育,承载时代的前行与发展。
一、“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的理念以及内涵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格的形成基本上可以说是受家庭教育所训化而成。
教育就像是一棵大树,最重要的树干是家庭教育,其次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各分支。
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启蒙开始基本上都是在家庭中完成的,比如孩子说话的语气、坐卧、行走的姿态、待人的态度,这些都是从家庭教育中衍生出来的。
最为重要的三观也是在家庭环境中形成初步的概念,比如道德、情感、品格,作为新父母,更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从孩子小学阶段就关注其成长走向,引导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并且父母要以身作则,不要言行不一,最开始孩子不明白道理,只知道跟着大人有样学样,所以父母自身的素质对孩子的成长也很重要,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性制定更加适合其接受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导,与孩子共同成长。
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孩子的成长过程要求更加严格,生活习性更加规律,走上社会之后能够有更好的自我控制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待人接物更加有礼貌,所以注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熟性和发展性都具有重大意义。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成长时期有着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说家庭教育决定孩子们人格的形成,那么学校教育就是让人格茁壮成长的养料。
小学生在学校中可以用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式探索宇宙知识,可以更加专心、专业地发展兴趣爱好,未来人生的目标方向基本上就是在学校中确定的。
学校在引导学生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建设要求也相应更严格。
一方面,学校应当以学生为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制定符合其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并且应为学生创造整洁的学习环境、维护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期间保持身心愉悦。
另一方面,学校应当配备强有力的师资队伍,聘用文化素质高、身心健康、师德高尚的教师,为学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3.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一切成长发展最终都是为了走向社会更好地生存,走向社会是人类的必经之路,所以家长和学校要注意引领孩子不定期参加社会活动,比如带孩子去文化宫、图书馆、博物馆,或者参加各项社会性质的比赛、捐赠等,利用现有社会条件对孩子进行补充教育,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让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融合在一起,让小学生了解到社会交际的重要性,避免让他们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现实脱离,出现读书无用的结果。
社会教育形式灵活多样,面对所有社会群众开放,可参与性强,具备较强的实际意义,可以弥补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不足,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
二、新时代背景下“三位一体”教育体系整合发展的重要性实际上,伴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教育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作为常见的教育方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方式都深受人们的关注。
一些新父母也开始注重孩子们小学阶段的教育问题。
为此,还需要创新教育理念,完善相关教育体系。
而“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的诞生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能够与新时代正常接轨。
在实施三位一体教育的过程中,虽然各自都是相对独立的,但是分工却有所不同,而且还要进行合作。
通过整合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教育,能够更好的进行弥补,促进小学生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也能将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以小学生们为中心,加强现代化的教育,促进小学生们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推动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因此,新时代背景下“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的落实与整合极其重要。
三、新时代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整合与发展新时代背景下,教育者在通过学校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发展的同时,还应当争取学生家庭和街道、社区等社会力量的配合,协同一致地去教育学生,才能使教育的力量更加强大。
在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缺一不可。
它们应该相互补充、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综合作用,协调一致,创造一种有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使小学生们的整体素质得到广泛提高。
1.在家庭教育环节中做好德育教育就目前而言,家庭教育的开展深受人们的重视。
尤其对于新父母而言,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这样才能更好的展开道德教育,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和社会教育的整合。
针对小学生而言,家庭教育开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基本的技能与本领,为以后融入学校以及社会群体打下基础。
所以,作为新父母,在孩子小学阶段,就更需要注重家庭教育,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进而塑造出良好的品格,这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长作为家庭教育活动的重要成员,应当根据孩子当前的需求,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各种亲子合作类活动,如在学校举办爱心捐赠活动时,能够帮助孩子从家中准备更多的捐赠物,如书籍与衣服等;教师会设置一些需要家长的帮助才能完成的任务,家长要主动参与,能够空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认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会设置家庭读书活动,在活动期间,学生与家长都需要完成读书任务,不可违背规矩,出现玩手机或者看电视的行为。
家长本身就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家庭氛围会给孩子形成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此来给孩子形成良好的示范,为学校的教育做好准备工作。
2.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完成知识传播的任务按照目前国家实行的教育政策,大部分人有16年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尤其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学校比起其他教育途径具有更专业、更科学的教育理念,所配备的教学工具更全面、更先进,所聘用教师是经过严格训练和考核,具有专业教育和引导水平的队伍,因此学生在学校开展知识学习是必要选择。
学校开展的教育工作具有系统化的特点,学生在学校主要需要完成知识学习的任务,随着教学理念变得更加科学,学校也逐渐开始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核心素养教育系统,学生可完成积累知识、提升能力与形成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现代教育系统在不断地提升教学质量水平,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相比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更具专业性,其给学生形成培养方案具有极强的科学性,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来选择教育方法,以小学教育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更多地使用直观化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展示图片视频,以此来让学生对抽象化的知识形成形象具体的认识,随着年级升高,学生需要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此过程中,其独立能力提升,为日后步入社会做相应的准备。
3.通过社会教育来满足实践教育目标社会是一个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终身教育的“大课堂”。
个体在学校和家庭所学的知识,需要实践的平台。
个体只有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接触各种类型的人和物,不断学习和成长,通过社会交往活动,努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在社交活动中不断成长为一个正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这也正是社会教育之所指所望。
学生可以通过社会教育环节中的活动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补充课堂中欠缺的部分,如参与社区服务,展开公共环境的清扫工作,组织环保宣传活动,去养老院与孤儿院,与老人以及其他孩子相处,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体验社会教育带给自身的感受,4.整合三种教育方式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均是孩成长过程中不能缺失的,家长、学校与社会公众需要协调配合,给孩子形成连贯的教育系统,通过整合三种教育活动,来避免形成教育断层。
家庭教育是基础,给学生形成的影响也更为深远;学校教育伴随孩子成长;社会教育的内容更加复杂,具有实践化的特点。
以节约用水的意识为例,学生在学校学习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回到家中,向家长传达这一理念,家长用实际行动来支持学生提出的节约用水,而在社会中,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良好行为来影响其他人,三种教育的目标均有效达成。
四、结语就目前而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俨然已经构成了现代教育体系,这是三种不同教育方法与理念的融合,各个教育模式之间也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发挥出三大教育体系的作用极其重要。
本文从各自教育体系入手,阐明了其中的内涵与关联,并总结了一些整合发展的对策,使得学校、社会以及家庭三个方面能够进行友好合作,希望可以为新父母们以及学校老师等提供参考,让小学生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发挥出教育的积极作用,促进孩子们未来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1]陈广坤.现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效整合机制研究[J].新课程(下),2017(24):218-219.[2]刘元玉.现代信息视域下的新型家庭教育模式[J].华夏教师,2017:87.[3]江爱华,张婧.跨界融合:新时代社区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J].成人教育,2018,38(10):32-36.[4]渠爱连.新时代背景下对家庭教育的思考[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v.35;No.103(01):8-11+20.[5]李娴秋.新时代教育环境下,家校教育理念的碰撞与协调[J].情感读本,2017(5):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