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硝化聚磷菌机制总结(精制甲类)
反硝化聚磷菌的脱氮除磷机制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反硝化聚磷菌的脱氮除磷机制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反硝化聚磷菌的脱氮除磷机制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随着工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废水排放问题日益凸显。
氮和磷是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研究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反硝化聚磷菌作为一种新型微生物,其脱氮除磷机制在废水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反硝化聚磷菌的简介反硝化聚磷菌是属于异养微生物的一类。
它们在缺氧条件下能够同时完成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N2气释放至大气中。
此外,反硝化聚磷菌还具有优良的除磷能力,能够将废水中溶解性磷转化为固定态磷,从而实现废水中氮磷的联合去除。
二、反硝化聚磷菌的脱氮除磷机制反硝化聚磷菌的脱氮除磷机制包含两个主要过程:硝化和反硝化。
首先,在含氧充足的条件下,反硝化聚磷菌能够将废水中的氨氮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
其次,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聚磷菌通过反硝化过程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从而实现脱氮。
同时,反硝化过程还能释放出大量的自由电子和H+,为菌体的生长提供所需的能量。
此外,反硝化聚磷菌的菌体表面还有特殊的结构,能够吸附和吸引磷酸根离子,实现除磷作用。
三、反硝化聚磷菌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由于反硝化聚磷菌具有同时完成脱氮和除磷的能力,因此在废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固定化技术是将反硝化聚磷菌生物膜固定在滤料或载体上,形成固定化生物膜反应器进行废水处理的一种方法。
通过固定化反硝化聚磷菌,可以有效地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和稳定性。
相比于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固定化反硝化聚磷菌具有更高的去除率、更短的处理时间和更小的设备占地面积。
此外,反硝化聚磷菌在新型废水处理技术中还有着重要的应用。
比如,反硝化聚磷菌与厌氧氨氧化菌(Anammox)联合运用能够实现废水中氮磷的高效去除。
同时,反硝化聚磷菌还可以与微生物燃料电池结合,利用菌体产生的电子来发电。
这些创新性的技术为废水处理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应用选择和发展机遇。
反硝化聚磷菌培养驯化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反硝化聚磷菌培养驯化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王燃燃;陈文兵;张旭
【期刊名称】《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1(026)005
【摘要】利用SBR法培养驯化反硝化聚磷菌的方式主要分为两阶段驯化法和三阶段驯化法,两种驯化方式均能达到良好的驯化效果,其除磷效率和脱氮效率均能达到90%左右和80%以上;又各有其优势,三阶段法要比两阶段法快,在相同驯化时间内,采用三阶段法驯化的反硝化聚磷菌利用硝酸盐吸磷的能力要强于两阶段法.同时在反硝化聚磷菌培养驯化过程中,厌氧HRT、pH、炭源、DO、SRT的控制至关重要.
【总页数】3页(P491-493)
【作者】王燃燃;陈文兵;张旭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1;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1;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03
【相关文献】
1.反硝化聚磷菌的培养驯化及其FISH鉴定 [J], 占茹;宋吟玲;李花
2.双泥法SBR培养驯化反硝化聚磷菌的研究 [J], 陈磊;胡文容;裴海燕
3.探究反硝化聚磷菌驯化筛选及效能的研究进展 [J], 王春雷
4.反硝化聚磷菌的驯化及脱氮除磷性能研究 [J], 李微;孙慧智;魏炜;傅金祥
5.SBR中反硝化聚磷菌的培养驯化研究 [J], 杨文婷;沈耀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点 一株反硝化聚磷细菌的分离及鉴定
(AJ851204)序列相似性为99%,推断该菌为荧光 假单胞菌。通过Cluslal X和BioEdit等软件进行 多重序列比对分析,并以Neighbor_joining法构建 系统发育树,确定其进化地位,结果见图1。
无衰2分离菌株生理生化特征反应底物结果反应底物结果鸟氨酸脱羧酶一阻葡萄糖苷酶一精氨酸双水解酶甘露醇一赖鲺酸脱羧酶一麦芽精一脲酶一侧金盏花酶一l阿拉伯糖醇一n一乙酰一b葡萄糖苷酶一半乳糖酸盐一吲哚产生一5一酮基一葡萄糖酸钠硝酸盐还原到亚硝酸盐脂肪酶纤维二糖海藻糖一昏半乳糖苷酶一d阿拉伯糖醇一葡萄糖一蔗糖一氧化酶一l阿拉伯糖一反硝化产气一葡萄糖酸酶一a葡萄糖山梨醇一a半乳糖苷酶一a麦芽糖苷酶一l天门东苏芳胺酶一2416srdna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经测序后获得片段长度为917bp在genebank数据库中比对表明菌株rcll与已报道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rr269aj851204序列相似性为99推断该菌为荧光假单胞菌
PCR反应体系(50弘1):10×buffer(含M92+)5 弘l,dNTPs 4肛l,正向和反向引物各1弘1,模板1肛l, Taq聚合酶缓冲液1 pl,重蒸水37肛l。
PCR程序:94℃5 min;94℃30 s,55℃30 s, 72℃2 min,循环30次;72℃15 min。测序由上海 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完成。 1.8.2系统发育分析
用无菌移液管取池塘底泥25 ml,置于带有磁 力搅拌子的无菌带塞锥形瓶中,再加入0.8%无菌 生理盐水25 ml,在磁力搅拌器上振荡30 min,打 散菌胶团,制成菌悬液。 1.5.2菌株富集培养
反硝化聚磷菌硝酸盐呼吸代谢机理及种群动态演替
--●反硝化聚磷菌硝酸盐呼吸代谢机理及种群动态演替高尚1,刘海燕1,王晓玲2(1.长春市海威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长春130012;2.吉林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长春130118)摘要:基于反硝化吸磷基本原理,分析了反硝化中间代谢产物———亚硝酸盐对硝酸盐呼吸代谢过程的抑制作用,确定了硝酸盐还原酶、多聚磷酸盐激酶、PHA 降解酶是硝酸盐呼吸代谢过程的关键酶,并阐明了工艺的种群动态演替,为开发反硝化聚磷菌功能调控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反硝化聚磷菌;硝酸盐呼吸;代谢;关键酶中图分类号:X7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500(2015)10-0026-03Vol.33,No.102015年10月中国资源综合利用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反硝化吸磷原理和传统A/O 法除磷原理极为相似。
厌氧段,反硝化聚磷菌(DPAOs )释磷过程和传统除磷工艺中聚磷菌(PAO )基本一致;而在缺氧段,不同于PAO 以O 2作为电子受体,DPAOs 是以NO 3-和NO 2-作为氧化胞内β-聚羟基烷酸(PHA )的电子受体,利用该过程产生的ATP 中的大部分合成自身细胞物质(糖原)和维持生命活动,另一部分则用于过量摄取水中的无机磷酸盐,并以聚磷(poly-p )的形式储存在细胞体内。
同时NO 3-和NO 2-被还原。
如此在厌氧/缺氧交替运行条件下,DPAOs 通过“一碳两用”方式同时完成反硝化脱氮和吸磷过程。
因此,通过调整工艺,使吸磷过程在缺氧条件下最大程度地进行,可以缓解生物除磷和反硝化反应对碳源的竞争关系。
根据报道,强化反硝化吸磷过程,COD 节省量可达30%左右,同时,磷以硝态氮为电子受体被吸收降低了好氧区耗氧量。
研究称,耗氧量可降低20%左右[1]。
由于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产生的能量比用氧做电子受体低,所以与好氧吸磷过程相比,反硝化吸磷过程的细胞产率较低,系统剩余污泥产量可减少30%[2-3]。
反硝化小结
A2N反硝化除磷:A2N(Anaerobic /Anoxic /Nitrification) 连续流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是基于特殊的反硝化聚磷菌(Denitrifying Phosphate Removal Bacteria, 简称DPB) 缺氧吸磷的理论而开发的新工艺, 是采用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相结合的双污泥系统。
与传统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相比较, A2N 工艺具有“一碳两用”、节省曝气和回流所耗费的能源、污泥产量低以及各种不同菌群各自分开培养的优点1.基本原理:厌氧区:DPB吸收VFA转化为PHA(PHB PHV影响)作为缺氧段反硝化吸磷的电子供体, 并将体内聚磷酸分解为磷酸盐。
挥发酸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且糖原经过ED?EMP途径提供还原力,多聚磷酸盐水解提供ATP和释放磷酸盐于体外,最终产生PHA。
主要影响因素:硝酸盐影响?(硝酸盐存在,会使普通反硝化细菌优先使用COD作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影响DPB合成PHA)HRT长:充分吸收COD合成PHA,为缺氧段反硝化除磷提供电子供体;HRT 过长造成无效释磷(无有机物吸附也无PHA合成),造成总的吸磷效率下降。
大部分COD进入硝化段被微生物好氧降解, 硝化段由于好氧异养菌的过量繁殖, 影响了硝化效果。
硝化段去除的大量COD既不利于系统的脱氮, 也不利于除磷。
尽量缩短HRT,提高处理效率。
丙酸为碳源时,PAO将吸收丙酸转化为聚3 - 羟基戊酸盐( PHV)和聚3 - 羟基- 2 - 甲基戊酸盐( PH2MV)。
乙酸为碳源时,PAO 将吸收乙酸转化为PHB.(影响)生物膜硝化段:(自养硝化细菌:厌氧段COD/N比不宜过高)氨氮的氧化,为缺氧吸磷提供电子受体。
主要影响因素:生物膜段存在微缺氧环境(DO:4 mg/L过高影响反硝化,脱氮效果降低;过低影响硝化,出水氨氮增加,甚至影响反硝化除磷),形成同步硝化反硝化,有利于脱氮,保持较长HRT,脱氮效率提高?(缺氧段反硝化除磷需要硝酸盐氮作电子受体)缺氧区:厌氧合成的PHA 被降解并合成糖原,同时过量摄取污水中的磷合成聚磷酸盐。
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聚磷菌(DPB)利用厌氧条件下积累在体 …
同步除磷脱氮工艺技术探讨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聚磷菌(DPB)利用厌氧条件下积累在体内的PHB做C源和电子供体,以硝酸盐氮作为电子受体进行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可用来将环境中的正磷酸盐吸收至反硝化聚磷菌体内以异染粒或其它高含磷量的储存物质存在。
然后系统通过排出这种高含磷的污泥而达到去除磷的目的,因此反硝化聚磷菌(DPB)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的剩余污泥含磷量很高。
由于反硝化聚磷菌的碳原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有机物(PHB),因此基质利用速度相对普通的好氧细菌来说比较慢,反过来说,反硝化聚磷菌(DPB)污水同步除磷工艺的污泥产量也就比较少。
但可以看出污泥产量少并不代表该系统的除磷水平就会降低。
因为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污泥产量减少是通过减少污泥中其它杂菌(普通好氧菌,普通反硝化菌等)含量而达到的。
如果缺氧池中易生化有机物多,肯定是优先发生反硝化,导致改池中硝酸盐硝化殆尽。
然后缺氧池实质变成了厌氧池当然就发生了释放磷的现象。
脱氮效果不好请检查一下污泥龄,一般来说10天左右比较合适。
脱氮除磷的效果除设计原因外,运行管理是很关键的,如厌氧池不能有氧,但如何控制呢?好氧区氧不足会影响硝化和聚磷,氧太高会使厌氧区产生微氧环境,影响释磷,有时好氧区溶氧不高,厌氧区也可能有微氧,与好氧区的溶氧高低外,还与污沉淀池的停留时间、缺氧程度等因素有关.此外,还要做到按工艺要求及时排泥,磷的最终去除出路是通过剩余污泥排放的,如不及时排放,会在系统内周而复始地进行聚磷和释磷的循环。
总之,运行管理的各个主要环节一定要控制好.关键是进水有足够的BOD,否则无论采用何种工艺,都难于有好的除磷脱氮效果。
C源对脱氮和除磷都是必要的。
以现有的污水来看,C原不会完全没有,只会存在不足。
反硝化聚磷菌一碳两用,所以可以有一定的优势!严格地说,不是反硝化聚磷菌对环境的要求苛刻,而是微生物生态体系具有内在的自我动态平衡特征以及地域性特征,使得反硝化聚磷在实际工程中仍然具有不可人为调控的特性,因此,需要进一步对活性污泥中的反硝化聚磷菌生态学特征和地域特征进行研究,以确定可人为调控的参数或地域条件。
反硝化除磷菌群结构与工艺调控策略共3篇
反硝化除磷菌群结构与工艺调控策略共3篇反硝化除磷菌群结构与工艺调控策略1反硝化除磷菌群结构与工艺调控策略反硝化除磷菌群是底泥和污泥中的一种微生物,可以达到同时去除氮和磷的效果。
本文将对反硝化除磷菌群的结构和工艺调控策略进行探讨。
一、反硝化除磷菌群的种类和特征在反硝化除磷菌群中,主要有两类菌群:一类是反硝化除磷菌群,具有同时去除氮、磷的特点;另一类是硝化除磷菌群,具有偏向于去除氮的特性。
反硝化除磷菌群是厌氧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能够利用硝酸盐和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和有机物为电子供给体进行反硝化反应,把硝酸盐还原为氮气,同时还能利用源于有机物的磷酸盐形成包括聚β-羟基丁酸钝菌体(PHB)在内的多种有机物质,从而实现氮、磷的脱除。
其中,有机物的磷酸盐可以通过菌群内某些菌株的代谢环节,转化为内源性,或表观转化为外源性,进而得到吸附并去除。
硝化除磷菌群是好氧微生物,它们能够利用氨或尿素作为氮源,通过硝化的反应途径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和硝酸,然后再反硝化为氮气。
在此过程中,磷与氮形成的化合物也能够被菌群吸附,实现同步去除。
二、反硝化除磷菌群结构的影响因素反硝化除磷菌群的生长和繁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水质、底泥、温度、pH值、溶解氧等等。
水质因素包括有机质含量、硝酸盐氮、磷酸盐等等。
底泥因素包括底泥矿物质含量、渗透率、氧化还原电位等。
温度对反硝化除磷菌群的生长和繁殖也有很大影响,一般在25℃左右最为适宜。
pH值也是反硝化除磷菌群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多数菌群在6-8的pH值下生长和繁殖最佳。
三、反硝化除磷菌群工艺调控策略为了让反硝化除磷菌群达到较好的脱除效果,需要进行科学严谨的工艺调控。
以下提出几个工艺调控策略:1.控制水质:必须严格控制水体中有机质的含量,并且注意避免过量的氨氮和磷酸盐的加入。
2.增加菌群量:可以通过加入菌剂的方式,提高水体菌群的数量。
而且,通过增加氧气浓度,可提高菌群的代谢活性,加速菌群的生长和繁殖。
反硝化聚磷菌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反硝化聚磷菌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摘要:综合国内外反硝化除磷技术的最新研究,着重分析反硝化聚磷菌的脱氮除磷机理和对反硝化除磷工艺有较大影响的各种因素,介绍反硝化聚磷菌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目前反硝化除磷技术在工艺上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反硝化生物除磷脱氮反硝化聚磷菌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带来越来越严重的水质污染问题。
废水的强化生物除磷过程因具有经济性的优势而得到广泛运用。
在强化生物除磷过程中,聚磷菌(PAoS)起着关键的作用,这类微生物能够以氧等物质作为电子受体将废水中的磷聚集在细胞内以聚磷酸盐的形式储存⋯1。
一般认为,聚磷菌分为两种,兼性厌氧的反硝化聚磷菌(DenitrifyingPhosphate—Accumulating Organisms,DNPAOs,或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ing Bacteria,DpB)[2]和好氧聚磷菌,其中反硝化聚磷菌能利用氧或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而好氧聚磷菌只能利用氧作为电子受体[3]。
近年来,反硝化除磷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废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着重介绍反硝化聚磷菌脱氮除磷机理和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目前反硝化除磷技术在工艺上的研究进展。
1 DPB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DPB被证实具有和好氧聚磷菌极为相似的代谢特征[6~8]。
Kuba等从动力学性质上对这两类聚磷菌进行了比较,认为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DPB有着和好氧聚磷菌同样高的强化生物除磷性能[9-10]。
因DPB是兼性厌氧菌,它利用生物体内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磷酸盐在厌氧/缺氧交替变化中进行生物除磷。
(1)在厌氧条件下,将细胞内的聚磷酸盐Poly—P以溶解性的磷酸盐形式释放到溶液中;同时,利用此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将酵解产物低级脂肪酸(如乙酸盐或丙酸盐等),合成有机储备物质聚β一羟基丁酸酯(poly—β—hydroxybu—tyrate,PHB)颗粒作为下一阶段的电子供体,此时表现为磷的释放[6,l1-12],即磷酸盐由微生物体向环境转移。
反硝化与聚磷菌争夺碳源导致A2O总磷超标的调试过程
反硝化与聚磷菌争夺碳源导致A2O总磷超标的调试过程A2O工艺是一种将好氧、厌氧和好氧的生物处理过程结合起来的工艺,常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处理。
在A2O工艺中,总磷的去除是一个重要指标,因为高浓度的总磷会对水体产生污染,导致水质恶化甚至生态系统的破坏。
总磷的去除主要通过生物法进行,其中反硝化是一个关键步骤。
在好氧区域,AO菌通过吸附磷酸盐来去除总磷;而在厌氧区域,反硝化菌利用有机物质与硝酸盐反应,产生氮气并释放出可用碳源。
然而,当系统中存在过多的反硝化菌时,它们会争夺AO菌所需的有机物质,导致AO菌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引起总磷的超标。
要解决A2O总磷超标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调试措施:1.检查系统操作:首先,检查AO和反硝化区域的操作参数是否正常,如溶解氧浓度、温度、pH值等。
确保系统运行在最佳条件下。
2.调整好氧区域和厌氧区域的比例: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好氧区域和厌氧区域的比例,增加AO菌获取有机碳的机会,减少反硝化菌的数量。
3.增加有机碳源的供应:通过增加有机碳源的投加量,增加AO菌的可用碳源,从而降低反硝化菌的争夺,促进总磷的去除。
可通过投加有机物质如醋酸钠、甲酸钠等来实现。
4.增加污泥的回流比例:增加污泥的回流比例可以增加AO菌的数量,从而提高总磷的去除效率。
但需要注意控制回流量,以免过多的回流对系统造成冲击。
5.消除污泥飘浮现象:如果系统中存在污泥飘浮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以提高污泥的沉降性,保证污泥中含有较高的AO菌浓度。
6.定期监测和调整:通过对系统的定期监测,如采样分析总磷浓度、AO和反硝化菌群的数量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总之,A2O总磷超标的调试过程主要涉及优化系统操作、调整好氧区域和厌氧区域比例、增加有机碳源供应、增加污泥回流比例、消除污泥飘浮现象以及定期监测和调整等措施。
通过这些调试,可以有效提高A2O工艺的总磷去除效率,保护水质和生态环境。
反硝化除磷菌群结构与工艺调控策略
反硝化除磷菌群结构与工艺调控策略反硝化除磷是一种重要的废水处理技术,它可以同时实现氮与磷的去除,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厂中。
而反硝化除磷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反硝化除磷菌群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围绕反硝化除磷菌群的结构以及工艺调控策略展开论述,以期为反硝化除磷技术的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一、反硝化除磷菌群结构的特点反硝化除磷菌群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组成的。
其中,主要的反硝化除磷菌群包括异烟酸亚硝酸盐还原菌(anaerobic nicotinic acid nitrate-reducing bacteria,ANRB)、有机酸亚硝酸盐还原菌(organic acid nitrate-reducing bacteria,ONRB)、无机酸亚硝酸盐还原菌(inorganic acid nitrate-reducing bacteria,INRB)和短程污泥硝化菌(short-chain nitrifying bacteria,SCNB)等。
1. 异烟酸亚硝酸盐还原菌(ANRB):ANRB是一类具有异烟酸亚硝酸盐还原能力的反硝化除磷菌群。
它们能够利用异烟酸还原代谢途径将亚硝酸盐还原为氨氮,同时释放出磷酸盐。
ANRB在反硝化除磷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2. 有机酸亚硝酸盐还原菌(ONRB):ONRB是一类以有机酸为电子供体的反硝化除磷菌群。
它们能够利用有机酸还原代谢途径将亚硝酸盐还原为氨氮,并释放出磷酸盐。
ONRB在废水中有机物较多的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
3. 无机酸亚硝酸盐还原菌(INRB):INRB是一类以无机酸为电子供体的反硝化除磷菌群。
它们能够利用无机酸还原代谢途径将亚硝酸盐还原为氨氮,并释放出磷酸盐。
INRB在废水中有机物较少的情况下扮演重要角色。
4. 短程污泥硝化菌(SCNB):SCNB是一类能够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产生腐殖质,同时通过腐殖质吸附底物氮并产生亚硝酸盐的菌群。
它们在反硝化除磷过程中起到了连接氮磷去除的作用。
反硝化聚磷菌初步简要总结
反硝化聚磷菌总结主要文献来源:反硝化聚磷一体化设备中的聚磷菌;SBBR 系统反硝化聚磷菌的分离及其鉴定;Effect of influent nutrient ratios and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on simultaneous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removal in a two-sludge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process;反硝化聚磷菌:其除磷原理与聚磷菌相类似,聚磷菌是在好氧的条件下氧化聚-β-羟基丁酸盐(PHB)产生能量来吸收水体中的磷酸盐,而反硝化聚磷菌不仅仅可以利用氧气作为电子受体,还能够在缺氧的条件下以硝酸盐(N0X-)作为电子受体来氧化聚-β-羟基丁酸盐(PHB),不仅可以使硝态氮转化为氮气溢出体外,同时过量地摄取污水中的磷酸盐,从而达到除磷和反硝化(脱氮)在同一时期同一环境下进行的目的,同步去除污水的氮与磷。
COD对其影响在一些通用的生物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工艺中,COD通常是作为磷释放和反硝化作用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特别是对比例较低的COD:N的污水。
在好养除磷的系统中,聚磷菌需要利用挥发性短链脂肪酸(SCVFAS)除磷,经过实验发现乙酸盐作为其中的碳源时除磷效果最好,当污水中的SCVFAS不足时,需要进行补充,这就增大了污水处理的成本。
而COD对反硝化聚磷菌的影响较低,能够在缺乏碳源的环境中同时去除氮和磷元素。
在厌氧/缺氧交替运行的反应器(A2N-SBR)中,反硝化聚磷菌较活跃,与聚磷菌有较相似的代谢作用,同等去除率下,在生物除氮反应器中反硝化聚磷菌的应用使COD得以存留(50%)和省却曝气量(30%),并产生较少的污泥(50%)。
库巴等人在实验室的研究表明厌氧—缺氧/硝化序批式反应器(A2N-SBR)显示稳定的磷和氮去除率,其只在COD-乙酸盐400mg /L能够有效去除15mg/L磷和105mg/L氮, 即最佳流入的COD/N之比为3.4:1 。
污水厂微生物之反硝化细菌与反硝化聚磷菌
污水厂微生物之反硝化细菌与反硝化聚磷菌反硝化细菌(denitrifying bacteria,DB)是异养型兼性厌氧菌,缺氧条件下,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发生反硝化反应。
亚硝酸盐是中间产物,往往这个反应的后半段比较慢一些,前半段将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的过程比较快一些,容易造成亚硝酸盐短暂被积累。
该过程其中包括以下四个还原反应:1.硝酸盐(NO3-)还原为亚硝酸盐(NO2-):2NO3-+ 4 H+ + 4 e-→ 2 NO2-+2 H2O2.亚硝酸盐(NO2-)还原为一氧化氮(NO):2NO2-+4 H+ + 2 e-→ 2 NO + 2 H2O3.一氧化氮(NO)还原为一氧化二氮(N2O):2NO + 2 H+ + 2 e-→ N2O + H2O4.一氧化二氮(N2O)还原为氮气(N2):N2O+ 2 H+ + 2 e-→ N2 + H2O影响因素:碳源:通常BOD5/TN宜>4,当其比值较低时,虽然可产生反硝化,但是速率很慢,如果低于3,需要投加外碳源助于反硝化,通常采用甲醇,因为它分解后的产物是CO2和H2O,不留任何难降解的中间产物,且反硝化速率较高,但是这家伙易燃易爆。
C/N比过高或过低都会产生亚硝酸盐的积累,低温的积累量也高于高温,中温25℃积累最少,但是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延长缺氧反应时间来解决。
pH:反硝化菌最适宜的pH值是6.5~7.5,在这个pH值条件下,反硝化速率最高,当pH值高于8或低于6时,反硝化速率将很快下降。
溶解氧:反硝化菌是异养兼性菌,只有在无O2而同时存在NO3-或NO2-的条件下,它们才能够利用这些离子中的氧进行呼吸,使硝酸盐还原。
在有溶解氧存在时,反硝化菌首先利用溶解氧作为电子受体,因为氧化O2可以产生更多的能量,更利于增殖,但不利于脱氮啊。
但当水中有少量溶解氧时,污泥絮体内部仍为厌氧状态,所以反硝化反应并不要求DO严格为零。
反硝化菌以在厌氧、好氧交替所谓“兼氧”的环境中生活为宜,DO应控制在0.5mg/L以下。
反硝化聚磷菌富集、筛选及其特性
反硝化聚磷菌富集、筛选及其特性贾学斌;王强;杜丛;孙静文;姜欣欣;王春丽;马放【摘要】为进一步探讨反硝化除磷机理和提供脱氮除磷功能菌株,对A2SBR快速富集驯化并筛选其中反硝化聚磷菌功能菌.采用控制A2SBR进水及运行方式对反硝化聚磷菌进行快速富集筛选,并将所筛菌株进行复配研究,为构建脱氮除磷菌剂奠定基础.两段进水和提高注水比的运行方式能使反硝化聚磷菌在反应器中迅速成为优势菌.实验分离得到效果较好的反硝化聚磷菌,通过脂肪酸鉴定其到属.所筛菌株复配效果最好的是b204和16,吸磷率达85.78%,脱氮率为75.02%,相对于单菌株均表现出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采用两段进水和高注水比运行方式对快速富集反硝化聚磷菌较为有效,适当复配方案对提高处理效果有一定效果,b204和菌16组合可以作为潜在脱氮除磷菌剂生物强化菌剂.【期刊名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43)002【总页数】5页(P35-39)【关键词】生物除磷;富集;聚磷菌;反硝化聚磷菌【作者】贾学斌;王强;杜丛;孙静文;姜欣欣;王春丽;马放【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150090,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150080,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150090,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150090,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150090,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150090,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150090,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150090,哈尔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92随着我国废水排放总量的日益增加,由氮磷污染物引发的水华、赤潮已经对饮用水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如何有效的去除水体中氮、磷,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我国最主要水污染防治问题之一.反硝化除磷工艺由于集反硝化过程与除磷过程为一体而成为废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反硝化除磷工艺中功能菌群是反硝化聚磷菌,由其在缺氧条件下实现了同步脱氮和除磷的目的[1].一些学者曾经认为脱氮过程中产生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能抑制除磷过程[2-3],但Kuba(1994)[4]发现反硝化除磷菌的除磷能力与普通除磷菌相似,还能利用NO3-作为电子受体氧化细胞内储存的PHB,从而去除废水中氮素,在除磷同时进行反硝化,简化了脱氮除磷工艺. Hu J Y[5]等人也发现亚硝态氮在较低的质量浓度条件下,可以和氧气、硝态氮一样成为供除磷菌选择的电子受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相继对反硝化聚磷菌的种属组成进行了研究,由于DPB是兼性厌氧菌,培养条件相对复杂、操作困难且培养时间长[6],筛选工作量大且效率低的原因,反硝化聚磷菌纯培养物研究较少,目前获得反硝化聚磷菌纯菌鲜见报道[7].因此如何充分利用DPB优越性提高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处理效率,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反硝化聚磷菌的分离以及筛选,反硝化聚磷菌纯菌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本文利用控制A2SBR进水及运行方式驯化普通活性污泥,实现了反硝化聚磷菌的快速富集,并从自控SBR脱氮除磷系统分离得典型的反硝化聚磷菌,考察了所筛菌株的生长情况,和聚磷菌、反硝化菌进行了初步复配,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富集筛选反硝化聚磷菌方法,为反硝化除磷脱氮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1 试验1.1 反硝化聚磷菌富集装置及运行方式从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分析来看,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基本上包括厌氧、缺氧、好氧3种状态,这3个不同的工作状态可以在空间上进行分离,也可以在时间上进行分离[9-10].本实验采用按时间顺序进行的SBR反应器作为富集装置.试验采用的是两个直径25 cm、高50 cm圆柱形SBR反应器,工作容积为19 L.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采用高注水比和两段进水的运行方式降低COD与硝酸盐共存的可能性,强化聚磷菌的选择优势.同时在进水质量浓度一定的情况下提高污泥的营养负荷,加快细菌增殖的速度,达到快速富集DPB的目的.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采用图2所示运行方式,反应器每天运行3个周期,每个周期两次进水、两次排水,注水比0.67(进排水体积与工作容积之比).在富集期间不排泥,厌氧段开始进入只含乙酸钠COD为250 mg/L的配水;缺氧段开始进入含PO43-和的配水,进水P质量浓度约为19 mg/L,质量浓度根据需要加入.图1 反硝化除磷SBR反应器装置图图2 A2SBR反硝化聚磷菌富集驯化的运行方式1.2 反硝化聚磷菌的分离、筛选聚磷菌是在厌氧和好氧条件下都能生存的兼性菌,稀释混合平板法分离效果要比稀释涂布平板法效果好,对于聚磷菌的分离采用稀释混合平板法比较有效[11].在分离反硝化聚磷菌过程中,采用稀释混合平板法.根据已有资料显示,DPB的分离比较困难,可能需要某些生长因子才能生长.一般在其他菌群存在时,DPB才可能生长,因此,前期并未采用含磷培养基来选择富集,初步分离采用适于大多数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普通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缺磷培养基:无水乙酸钠5 g;Na2HPO4·2H2O 0.023 g;MgSO4·7H2O 0.5 g;CaCl2·H2O 0.2 g; (NH4)2SO42.0 g;蒸馏水1 000 mL;微量元素1 mL.含磷培养基:无水乙酸钠5.0 g;KH2PO4 0.125 g;MgSO4·7H2O 0.5 g;CaCl2·H2O 0.2 g; (NH4)2S O42.0 g;蒸馏水1 000 mL;微量元素1 mL(45 mg/L NO3--N由KNO3提供,根据试验需要加入).筛选试验以磷为检测指标,菌株在缺磷培养基中30℃培养24 h后,测量其培养后菌液OD值,用无菌水调节OD值一致后加入富磷培养基,定时取样测定-P质量浓度的变化,考察各株菌对于培养液中的吸磷效率,辅以硝酸盐还原试验、PHB染色、Poly-P颗粒染色镜检试验,初步筛选出硝酸盐还原阳性且聚磷效果较好的菌株,测量方法参见表1.进一步试验是以硝氮为指标,考察DPB的同步脱氮除磷效能,将加有KNO3的富磷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分装在密闭容器中,取30℃培养24 h后饱和菌液调节OD值一致后加入,充氮除氧,采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混合,定时取样测定P-P和-N质量浓度的变化,测量方法见表1.最终得到聚磷效果稳定、高效具有反硝化功能的菌株DPB.表1 水质分析项目与方法重铬酸钾法ρ(NO3--N)/(mg·L-1) 麝香草酚光度法ρ(PO3-4-P)/(mg·L-1) 钼锑抗分光光度法pH pH电极ORP ORP电极DO 溶解氧分析仪MLSS分析项目分析方法COD/(mg·L-1)重量法1.3 聚磷菌的复配由于污水处理系统的复杂性,微生物的纯培养无法完全再现实际脱氮除磷系统情况,故经常出现纯培养与实际观测不一致的情况.实际的反应器是由各种微生物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并不仅仅是依靠某一种菌单独起作用,而是需要各种功能菌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系统功能.为了初步模拟反应器中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对聚磷的影响,实验对经过筛选出的菌进行随机两两复配.方法如下:用无菌水调节待复配菌株菌液OD值一致后等比例加入含KNO3的富磷培养基的密闭容器,然后置于30℃培养,充氮除氧,采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混合,定时取样测定PO43--P和-N质量浓度的变化,对比培养前后单株菌的脱氮除磷效率.2 结果与分析2.1 反硝化聚磷菌富集在不到半个月的富集驯化期内,通过高注水比和两段进水的特定运行方式保障反硝化除磷菌在系统中的快速增殖.随着富集运行时间的增加,净吸磷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系统的净吸磷量逐渐升高.缺氧段去除的硝酸盐也逐渐增加(见图3、4),反应器的净吸磷增加到约4 mg/L,缺氧段去除的硝酸盐达58 mg/L,去除率达100%,系统达到明显的反硝化除磷效果.图3 反硝化聚磷菌富集期系统净吸磷量图4 反硝化聚磷菌富集期系统硝氮去除在富集驯化末期,A2SBR系统趋于稳定,将反应器改为厌氧/缺氧/沉淀的方式运行,监测运行周期内反硝化除磷系统中可溶性磷质量浓度、COD质量浓度和硝酸盐质量浓度的去除情况(见图5).在厌氧阶段,COD质量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磷质量浓度逐渐增加,表现出明显的释磷现象,在厌氧阶段末期,体系中磷质量浓度增加到24.9 mg/L.进入缺氧阶段的第1小时内,检测到了强烈的反硝化吸磷现象,每克MLSS吸磷平均速率为4.89 mg/h,每克MLSS反硝化平均速率为6 mg/h,单位PO43--P可消耗的-N 量为1.22 mg/mg.经过4.5 h的缺氧阶段,系统中磷质量浓度和硝酸盐质量浓度分别下降到0.47 mg/L和3.4 mg/L,系统除磷和脱氮率高达95%和94%,去除的碳氮比为3.8、碳磷比为22.周期试验缺氧段吸磷过程硝酸盐氮的消耗量和磷的吸收量呈现了较好的线性关系,此时反应系统已经存在大量能以NO3--N为电子受体进行吸磷的反硝化聚磷菌,DPB成为SBR系统中的优势菌种.高注水比和两段进水的特定运行方式对反硝化除磷菌的富集驯化快速有效,可使反硝化除磷系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富集过程.图5 A2SBR富集驯化末期周期试验2.2 反硝化聚磷菌的分离、筛选反硝化聚磷菌是将摄磷和反硝化这两个不同的生物过程在同一体内完成的一种兼性厌氧菌[12].硝酸盐还原性阳性(生物反硝化脱氮)是细菌的一种无氧呼吸形式;异染颗粒(细菌超量吸磷)是细菌的一种能量贮备形式,它们是两种并不冲突的细菌生化特性.硝酸盐还原性为阳性且产气,菌体内含有异染颗粒或聚-β-羟基丁酸颗粒,既能反硝化脱氮,又能厌氧释磷;在好氧(O2)或缺氧(NO3-)状况下超量吸磷的细菌即可称为反硝化聚磷菌[13].基于此,对已分离纯化的备选菌种进行了吸磷试验、硝酸盐还原产气试验及异染颗粒和PHB颗粒染色辅助检验(见表2),来实现筛选得到同步脱氮除磷效果都较好DPB.表2 筛选结果 %菌株24 h吸磷率48 h吸磷率24 h脱氮率48 h脱氮率PHB 异染颗粒b31 21.93 86.56 25.66 54.48 + -a13 18.81 57.93 90.54 92.14 - -b3 21.96 58.75 93.57 94.90 - -b11 - 63.81 - 94.77 - -a5 27.73 78.87 70.26 73.33 + + b3b 32.72 85.08 75.41 74.53 + + b9 40.14 85.35 80.16 84.96 + + a2 42.30 83.32 76.30 78.68 + + b204 67.09 71.06 94.95 94.41 + +2.3 反硝化聚磷菌的鉴定利用Shelock脂肪酸鉴定系统,结合部分菌株生理生化试验、菌株个体形态、菌落形态观察对所筛菌株进行菌属综合鉴定,将菌株鉴定到属,结果见表3.早期研究认为不动杆菌属为除磷系统中典型的优势菌种,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不动杆菌属只是少数菌属,并不占优势,只占总量的1% ~10%,而其他微生物的除磷能力更不容忽视,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气单胞菌属(Aerodomonas).气单胞菌属能够过量摄取废水中的磷酸盐形成聚磷酸盐胞内物质;假单胞菌属具有除磷菌的共性,即在厌氧条件下释放磷和在好氧条件下过量摄取磷,并能够累积聚磷酸盐[14-15].试验所分离鉴定的菌种涵盖不动杆菌、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粘液奈瑟菌、弗氏柠檬酸杆菌,筛选结果与已有研究较为一致. 表3 聚磷菌鉴定结果菌株菌属a5Aeromonas-ichthiosmia b31 Citrobacter freundii b11 Neisseria-mucosa b204Pseudomonas-stutzeri2.4 菌种复配对经过前期筛选聚磷效果较好的菌16、19,有同步反硝化能力的b11、a5、b204,反硝化率较高的GS进行随机复配.从图6可以看出,6种复配方案中b11×a5、b11×b204、19×GS、b204× 16的效果较好,都达到了氮、磷同步去除要求.其中24 h复配效果最好的是b204×16,吸磷率为85.78%,脱氮率为75.02%,相对于b204单菌除磷效果67.09%,复配后吸磷效果突出,达85.78%,除磷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复配后脱氮效果虽有所下降,但也维持在较高的75.02%水平,达到了同步脱氮除磷的目的.复配前16号菌虽然除磷效果很好(94.86%),但对于脱氮却没有贡献,而复配后在保持较高除磷效果的同时也达到了较高的脱氮效果.说明二者在生态关系上互补,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进行功能上的互补,从而实现了同步脱氮除磷效果的提高,具有作为脱氮除磷生物强化菌剂的潜在价值.图6 复配结果复配方案中16×GS的效果最差.两株菌的单株处理效果都不错,其中的16号菌除磷效果很好,而好氧反硝化菌GS具有较高的脱氮能力.但菌株复配不但没能提高处理效果,复配后反而失去除磷能力,脱氮能力也有所下降.分析原因可能是GS菌株代谢过程产生了某种抑制物,从而使菌16的生长受到抑制,并导致菌16的最终死亡.在这个过程中16号菌与GS产生竞争,对GS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引起脱氮效果的下降.GS菌株是聚磷菌16的抑制菌群,GS菌对于除磷是有害的,复配并未提高处理效果.3 结论1)厌氧/沉淀排水/缺氧/沉淀排水和较高注水比的运行方式避免了C、N共存的情况,对快速富集反硝化聚磷菌十分有利,能在较短时间使反硝化聚磷菌迅速成为优势菌.2)实验以磷为检测指标,综合磷吸收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PHB染色、Poly-P颗粒染色的分离筛选方法,从富集驯化A2SBR反应器中分离得到效果较好的反硝化聚磷菌,鉴定为 a5: Aeromonas-ichthiosmia;b204:Pseudomonasstutzeri;b31:Citrobacterfreundii;b11:Neisseria -mucosa.3)b204和菌16组合方案可以作为潜在脱氮除磷生物强化菌剂.b204与聚磷菌和反硝化菌复配,复配效果最好的是 b204和 16,吸磷率为85.78%,脱氮率为75.02%,相对于单菌株均表现出了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复配效果最差的是聚磷菌16和反硝化菌GS组合,复配后不具有吸磷能力,脱氮率为70.09%,相对于单菌株处理能力降低,聚磷菌和反硝化菌两类菌的复配未能达到同步脱氮除磷目的.参考文献:[1] WACHTMEISTER A,KUBA T,LOOSDRECHT van M C M,et al.A sludge characterization assay for aerobicand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ing sludge[J]. Wat Res,1997,31(3):471-478.[2] JENKINS D,TANDOI V.The applied microbiology of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ate removal accomplishments and needs[J].Water Res,1991,25:1471-1478.[3] STARKENBURG van W,RENSINK J H,RIJS G B J. Biological P-removal:state of the art in the Netherlands[J].Water Sci Technol,1993,27:317-328.[4] KUBA T,LOOSDRECHT van M C M,HEIJNEN J J. Effect of cyclicoxygen exposure on the activity of denitrifyingphosphorus removing bacteria[J].Wat Sci Tech,1996,34:33-40.[5] HU J Y,ONG S L,NG W J,et al.A new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bacteria by using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on acceptors[J].Wat Res,2003,37(14):3463-3467.[6] AHN J,DAIDOU T,TSUNEDA S.Characterization of denitrifying phosphate-accumulating organisms cultivated under different electron acceptor conditions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el ectrophoresis assay[J].Water Research,2002,36:403-412.[7] ZENG R J,YUAN Z,KELLER J.Model based analysis of anaerobic acetate up take by a mixed culture of polyphosphate accumulating and glycogen accumulating organisms[J].Biotechnol Bioeng,2003,83 (3):293-302.[8] WANG L J,LI W,KANG L.Bioremediation of eutrophicated water by 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J]. Bull Environ Contam Toxicol,2007,78:527-530.[9] AHN Y H,SPEECE R E.Elutriated acid fermentation of municipal primary sludge[J].Wat Res,2006,40 (11):2210-2220.[10] ZENG J,YUAN Z,KELLER J.Effects of solids concentration,pH and carbon addition on the production rate and composition of volatile fatty acids in prefermenters using primary sewage sludge[J].Wat Sci Tech,2006,53(8):263-269.[11]王春丽,马放,王立立.耐低温聚磷菌的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39(18):1327-1330.[12] LEMAIRE R,MEYER R,TASKE A,et al.Identifying causes for N2O accumulation in a lab-scale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performing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and phosphorus removal[J]. J Biotechnol,2006,122(1):62-72.[13]任世英,肖天.菌体内多聚物的染色方法[J].海洋科学,2005,29(1):59-63.[14] LU H,OEHMEN A,VIRDIS B,et al.Obtaining highly enriched cultures of candidatus phosphate accumulating bacteria through altering carbon sources[J].Wat Res,2006,40(20):3838-3848.[15] HE S,GU A,MCMAHON Z K D.Fine-scale differences between accumulibacter-like bacteria in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activated sludge[J].Wat Sci Tech,2006,54(1):111-117.。
反硝化除磷工艺原理以及
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因素
污水中有机物浓度
污水中氮、磷浓度
有机物浓度越高,反硝化细菌和聚磷菌的 代谢活性越强,反硝化除磷效果越好。
氮、磷浓度越高,反硝化细菌和聚磷菌的 生长速率越快,反硝化除磷效果越好。
污水中pH值
污水中温度
pH值对反硝化细菌和聚磷菌的生长和代谢 活性有重要影响,适宜的pH值范围为6.57.5。
反硝化除磷的优势与挑战
反硝化除磷的优势
高效率
反硝化除磷工艺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 去除污水中的氮和磷,达到国家排放 标准。
适应性强
该工艺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污水,包括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田径流等。
节能环保
反硝化除磷工艺不需要添加化学药剂 ,节省了用药成本,同时也减少了二 次污染。
生物降解
该工艺利用微生物进行生物降解,相 比化学方法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
一种常用的反硝化除磷工艺,通过在厌氧、缺氧、好氧三个不同环境条件下,利 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去除。
反硝化除磷的原理
反硝化作用
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利用硝酸盐氮作为电子受体,将有机物转化为氮气。
除磷原理
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并将其转化为能量储存物质——聚磷酸盐;在好氧条件下,聚磷菌 将储存的聚磷酸盐分解为正磷酸盐,并释放能量;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将正磷酸盐还原为磷元素,并将其 以磷酸盐的形式去除。
反硝化除磷工艺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水 质,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同时也可以降低污水处理厂 的运营成本。
工业废水处理
工业废水处理是反硝化除磷工艺应用 的另一个重要场景。在工业废水处理 中,由于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 污染物,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处理工 艺进行去除。
聚磷菌和反硝化菌的竞争关系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聚磷菌和反硝化菌的竞争关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介绍聚磷菌和反硝化菌之间的竞争关系。
聚磷菌和反硝化菌都是一类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它们在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上具有差异,但都对环境和人类有着重要的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引言、聚磷菌和反硝化菌的定义与特征、竞争关系的机制、影响因素与实例探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结论与未来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聚磷菌和反硝化菌之间的竞争关系,并阐明其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中的影响。
通过对这一竞争关系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微生物在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提出相关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2. 聚磷菌和反硝化菌2.1 定义和特征:聚磷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具有合成和积累无机磷的能力。
这些微生物可以将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磷形式转化为固态或有机形式的磷,并存储在细胞内。
聚磷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体中,包括淡水、海洋等各种环境。
反硝化菌是另一类重要的微生物群体,它们能够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呼吸代谢,并将硝酸盐还原为气态的氮氧化合物,如氮气(N2)。
这个过程被称为反硝化作用。
2.2 生态环境与生活方式:聚磷菌主要存在于富含有机质且缺乏氧气的环境中。
它们通过摄取周围的无机磷产生并积累聚合磷酸盐颗粒,从而使其排放到周围环境中不易被其他微生物代谢。
反硝化菌则喜欢富含氮源(如硝酸盐)和有机碳的环境,通常存在于缺氧或微氧条件下。
它们通过还原硝酸盐为一氧化氮、亚硝酸盐等形式的氮化物,并最终将其还原为氮气。
2.3 作用与重要性:聚磷菌在环境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它们能够吸收和转化溶解在水体中的无机磷,从而减少水中磷含量,避免出现富营养化问题。
此外,聚磷菌所积累的聚合磷酸盐颗粒也可以作为其他生物的营养来源。
反硝化菌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大。
这些微生物通过还原硝酸盐生成氮气,起到了维持氮平衡与固定大气中可用氮的功能。
此外,反硝化还能降低土壤和水体中的硝酸盐含量,减轻复合污染导致的环境问题。
反硝化聚磷菌特性与反硝化除磷工艺研究
反硝化聚磷菌特性与反硝化除磷工艺研究反硝化聚磷菌特性与反硝化除磷工艺研究摘要:反硝化聚磷菌是一种具有独特功能的微生物,可以同时进行反硝化和除磷作用。
本文通过对反硝化聚磷菌特性和反硝化除磷工艺的研究,总结了反硝化聚磷菌的特点和应用前景,并对其在废水处理中的性能和工艺进行了研究。
1. 引言废水中的氮磷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开展高效的废水处理工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反硝化聚磷菌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功能的微生物,可以将废水中的氮磷同时去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除磷和突破传统反硝化工艺的研究。
2. 反硝化聚磷菌特性反硝化聚磷菌具有多种特性,包括耐酸碱、高温、高盐等特性。
此外,反硝化聚磷菌还可以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能源,并通过反硝化过程将废水中的氮释放为气体。
因此,反硝化聚磷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 反硝化除磷工艺研究反硝化除磷工艺是将反硝化和除磷过程结合起来,通过合理控制反硝化聚磷菌的生长环境和氧气供应,实现废水中氮磷的高效去除。
研究表明,通过调节废水中的碳氮比、温度等因素,可以显著提高反硝化聚磷菌的除磷效果。
4. 反硝化聚磷菌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反硝化聚磷菌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过程中。
通过构建合适的反硝化除磷反应器,配合优化的废水处理工艺,可以实现高效、低成本的废水处理。
此外,反硝化聚磷菌还可以用于资源化利用,通过收集废水中的氮磷物质,制备肥料等。
5. 研究进展与展望目前,关于反硝化聚磷菌特性和反硝化除磷工艺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对反硝化聚磷菌特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探索其生态环境和代谢途径。
另一方面,反硝化除磷工艺的优化还存在一定的挑战,需要进一步提高除磷效率和降低处理成本。
综上所述,反硝化聚磷菌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功能的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通过对其特性和工艺的研究,可以实现高效、低成本的废水处理效果。
然而,对反硝化聚磷菌特性和工艺的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继续深入探索。
反硝化聚磷菌电子受体总结
反硝化聚磷菌电子受体总结因为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也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遵循着热力学的定律,当溶液中的PH、浓度一定时,该过程能否进行则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标准电极电位,硝酸盐(957mV)、亚硝酸盐(983mV)、氧气(1229mV)的电极电位都较高,因此,可以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来代替氧气进行反硝化聚磷菌的诱导培养。
现阶段,国内外关于反硝化聚磷菌利用硝酸盐为电子载体聚磷的研究较多,其中关于此方面的专利也多大十几项。
在何顺联的试验中,发现反硝化聚磷菌同样可以以亚硝酸盐为电子载体进行聚磷。
与以硝酸盐作为电子载体相比,有时具有更加节省耗氧量和碳源,更加节省污泥量的特点。
以下分别从一些文献中总结硝酸盐浓度、亚硝酸盐浓度、溶氧浓度三种电子载体对反硝化聚磷菌的影响:硝酸盐浓度对反硝化聚磷菌的影响:反硝化聚磷菌在厌氧阶段利用有机物合成PHB,此阶段通过释磷来提供能量;聚磷时靠氧化体内的PHB来提供能量。
当环境中的硝酸盐浓度过低时,不足以氧化足够的PHB(聚β-羟基丁酸)产生能量,使得聚磷收到限制,聚磷不完全;当硝酸盐浓度过高时,则会影响出水的水质以及影响到释磷的过程。
在缺氧的条件下,硝酸盐的消耗量与聚磷量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以乙酸钠作为其碳源,并且碳源浓度一定的情况下),但由于不同的反硝化聚磷菌,不同的温度、PH、SRT等条件下,其线性系数也存在着差异,例如:在张小玲,张立卿等人的研究中发现聚磷量一般为1.22mgP/mgN;在Jens等人在研究固定生物膜反应器的反硝化聚磷效果时,得到缺氧阶段的聚磷量一般为2mgP/mgN。
由于人工合成的废水其中的磷酸盐含量一定,在厌氧释磷的情况下,厌氧释磷量与硝酸盐的消耗量也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其系数大体与聚磷的系数相同,一般为Y释磷量= 1. 216 6X 硝酸盐消耗量(摘自文献张小玲, 张立卿等人《硝酸盐浓度对反硝化聚磷菌诱导的影响》)。
在张小玲, 张立卿等人的研究中发现在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载体聚磷后,当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后,缺氧聚磷的速率较高,甚至可以大于好氧聚磷速率。
反硝化聚磷菌的脱氮除磷机制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反硝化聚磷菌的脱氮除磷机制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过量排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态环境。
因此,对废水中的氮、磷进行高效去除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废水处理工艺依靠硝化-反硝化和化学絮凝等手段难以同时去除氮和磷,存在工艺复杂、投资高、运行成本高等问题。
近年来,探究人员发现一类特殊的微生物(反硝化聚磷菌),它们能够同时实现氮和磷的去除,成为了高效废水处理的潜在探究方向,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重点阐述反硝化聚磷菌的脱氮除磷机制以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2. 反硝化聚磷菌的脱氮除磷机制2.1. 氮的去除机制反硝化聚磷菌能够利用废水中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废水中的氮氧化成气体(如氮氧化物等)释放到空气中,从而实现氮的去除。
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反硝化酶系统来完成,其中关键的酶活性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调控,如温度、pH值、催化物等。
2.2. 磷的去除机制反硝化聚磷菌具有奇特的聚磷能力,能够将废水中的磷以多磷酸盐的形式富集在细胞内或胞外纳米颗粒上,从而实现磷的去除。
这一过程主要通过聚磷体来完成,聚磷体是反硝化聚磷菌体内的一种多磷酸盐聚合物,它能够在缺乏营养元素时释放磷酸盐,是维持菌体内磷酸盐浓度稳定的关键。
3. 反硝化聚磷菌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3.1. 废水脱氮除磷的新途径传统的废水处理工艺依靠硝化-反硝化和化学絮凝等手段难以同时去除氮和磷,而反硝化聚磷菌能够同时实现废水中氮和磷的去除,为废水脱氮除磷提供了新的途径。
探究表明,利用反硝化聚磷菌进行废水处理,能够显著降低氮、磷的浓度,满足国家排放标准要求。
3.2. 能源回收与资源化利用反硝化聚磷菌在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如氮气)可以作为能源回收利用,缩减能耗。
同时,废水中去除的磷也可以进行资源化利用,如制备肥料等。
这一特性使得废水处理过程更加环保、可持续。
3.3. 应用前景与挑战反硝化聚磷菌作为一种新兴的废水处理技术,具有宽广的应用前景。
反硝化聚磷菌同步解决脱氮除磷两大问题
反硝化聚磷菌同步解决脱氮除磷两大问题01 反硝化除磷机理反硝化除磷就是在厌氧 /缺氧环境交替运行的条件下,易富集一类兼有反硝化作用和除磷作用的兼性厌氧微生物,该聚磷菌能利用 NO3-作为电子受体,通过它们的代谢作用同时完成过量吸磷和反硝化过程。
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源需求量,实现了能源和资源的双重节约。
反硝化除磷能节省 COD 约 50%,节省氧约 30%,剩余污泥量减少 50%左右。
大量实验室和生产性规模的生物除磷脱氮研究也表明,当微生物依次经过厌氧、缺氧和好氧 3个阶段后,约占 50%的聚磷菌既能利用氧气又能利用NO3-作为电子受体来聚磷,即反硝化聚磷菌(DPB的除磷效果相当于总聚磷菌的 50%左右)。
这些发现一方面说明了硝酸盐亦可作为某些微生物氧化PHB 的电子受体,另一方面也证实了在污水的生物除磷系统中的确存在着 DPB 属微生物,而且通过驯化可得到富集 DPB 的活性污泥。
02 反硝化除磷工艺该技术对城市污水特别是 C/N 比较低的污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目前满足 DPB 所需环境和基质的工艺有单双两级。
在单级工艺中,DPB 细菌、硝化细菌及非聚磷异养菌同时存在于悬浮增长的混合液中,顺序经历厌氧/缺氧/好氧 3种环境,最具代表性的是 BCFS 工艺。
在双级工艺中,硝化细菌独立于DPB 而单独存在于某一反应器中,Dephanox 工艺和A2N 工艺是最具代表性的双级工艺。
1、BCFS 工艺BCFS 工艺是在 UCT 工艺及原理的基础上开发的。
其工艺流程如图 1。
改进在于增加了 2个反应池,接触池与混合池;增加了 2个混合液循环 Q1和Q3 。
接触池的功能为:回流污泥和来自厌氧池的混合液在池中充分混合,吸附剩余 COD;有效防止污泥膨胀。
混和池的功能为:最大程度地保证污泥再生而不影响反硝化或除磷;容易控制 SVI;最大程度地利用 DPB 以获得最少的污泥产量。
混合液循环Q1 的功能是为了增加硝化或同时反硝化的机会,从而获得良好的出水氮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硝化聚磷菌机制总结
本次文献总结主要来源:A2 /O工艺缺氧池中反硝化聚磷菌的比例、特性研究及菌株鉴定;Interaction of denitrification and P removal in anoxic P removal systems;反硝化聚磷菌的SBR 反应器中微生物种群与浓度变化;EBPR系统中聚磷菌与聚糖菌的竞争和调控的基础研究;反硝化聚磷菌特性与反硝化除磷工艺研究。
本次文献总结主要总结了硝化反硝化聚磷的机制,及聚磷菌释磷和聚磷速率的一种算法,简单介绍了聚磷微生物的研究。
重点介绍了在SBR反应器中一种更为详细的较好的培养富集反硝化聚磷菌的方法及其中微生物种群及其浓度的变化。
有一类聚磷菌能够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载体,同时进行反硝化脱氮和聚磷,称为反硝化聚磷菌。
反硝化聚磷菌既可以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也可以利用氧气作为电子受体。
1、硝化反硝化作用和聚磷作用
污水中的氮一般以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形式存在。
废水脱氮的基本原理则是利用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其过程如下:
对于污水中磷的去除则采用聚磷菌聚磷的机制,在乙酸盐作为碳源的条件下,其过程如下:
而丹麦技术大学的Henze等研究者提出了在厌氧和好氧的条件下,聚磷菌体内磷的释放(r PR)和摄取(r PU)的速率可分别用如下Monod方程表示:
其中各字母代表意义如下:
代表乙酸盐与磷酸盐的化学计量系数(HAC/P),为2mol/mol ;K HAC代表乙酸利用速率常数,(HAC/PAO),kg/(kg.d);S HAC代表乙酸质量浓度,mg/L ;K S’HAC代表乙
酸去除的饱和常数,mg/L;X PAO代表聚磷菌PAO浓度,mg/L ;代表PO43-的最大比降解速率(PO43-/PAO),kg/(kg.d);代表PAO的最大产率系数(PAO/
PO43-),kg/kg;代表磷酸盐中磷的质量浓度,mg/L;代表磷酸盐中磷的饱和常数,mg/L。
2、反硝化聚磷微生物的研究
生物除磷系统中的微生物种群受环境因素如基质、电子受体和碳磷比等影响,主要分为PAOs和非PAOs两大类,它们之间竞争碳源。
PAOs多为球杆状,非PAOs称为聚糖菌(GAOs),多呈四分染色体球状。
随着荧光原位杂交(FISH),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16SrRNA靶向寡核苷酸探针等方法在生物除磷系统微生物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发现生物除磷系统微生物群落与非除磷系统的微生物群落一样具有很高的多样性。
关于反硝化聚磷菌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者们发现在生物除磷系统中至少存在两种PAOs,一类可以氧气和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DPAOs,一类只以氧气为电子受体的
non-DPAOs。
罗宁等对A2N-SBR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中的活性污泥进行了分离鉴定,发现假单胞菌属、莫拉氏菌属、肠杆菌科和气单胞菌属占到细菌总数的67%,并具有反硝化聚磷脱氮作用;不动杆菌占28%,没有反硝化聚磷作用,但能在好氧条件下吸磷。
3、聚磷菌与聚糖菌的竞争
Fukase第一次报道了在EBPR系统内有另一类微生物和聚磷菌竞争,可以在厌氧条件下吸收VFA但是不聚磷。
Cech和Hartman发现在以葡萄糖或者乙酸为基质的系统中有大量的四联体的球菌,这种系统在厌氧条件下碳被吸收而磷不被去除。
最后Mino把它们称为GAO,定义:
好氧储存糖原厌氧消耗糖原,以糖原为主要能量来源吸收碳源并且储存为PHA的一类微生物。
GAO和PAO的不同之处:(1)PAO和GAO的形态是不同的,PAO常常是丛生,大团出现,而GAO通常为成对或四个一组出现;(2)GAO的Neisser blue染色只有细胞壁是阳性,而PAO的细胞内部有大量的阳性颗粒;(3)PAO不能以糖原为唯一的能量来源,而GAO可以。
影响PAO和GAO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进水中的碳磷比,很多研究发现高地COD/P
(e.g.>50mgCOD/mgP)对GAO的生长有利而却不利于PAO的生长。
所以,低碳磷比
(e.g.10—20mgCOD/mgP)更适合PAO生长;另一方面,进水中必须提供足够的VFA才能实现磷的去除。
碳源
大多数反硝化聚磷菌在厌氧释磷过程中利用乙酸作为碳源,因乙酸是废水处理厂进水中存在的最多的VFA;而在Jignesh Patel,George Nakhla等人的研究文献《Interaction of denitrification and P removal in anoxic P removal systems》中,用城市污水自带碳源与单独用其他挥发性脂肪酸(VFA)乙酸、丙酸、丁酸作为碳源进行研究对比发现,在用乙酸作为碳源时,反硝化聚磷菌释磷和聚磷的效果最好,其次,用丁酸、丙酸、城市污水自带碳源效果依次下降。
但也有人用碳源做长期底物培养除磷系统时,发现用乙酸盐和丙酸盐的混合物作为碳源的效果要高于单独用乙酸盐时的效果。
用乙酸作为碳源可以有效的去除磷,但也有很多时候在EBPR系统中由于GAO的竞争引起磷去除的恶化。
有研究也说明用葡萄糖可以作为除磷系统中的碳源,磷的去除率达到
96.357%。
但有人认为则先发酵为乙酸,此过程为系统中发酵产酸菌将污水中的COD发酵为乙酸盐。
无论是以乙酸为碳源还是丙酸,在C/P小于或等于30时,磷去除率随着C/P的增加而增加;当C/P大于三十时,磷去除率的变化不再显著;随着C/P的增加,系统降解COD/释放磷的比例也增加,两者之间呈线性关系。
SBR反应器中反硝化聚磷菌富集的新方法:
SBR反应器富集反硝化聚磷菌的工艺流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以NO3-作为电子受体对反硝化聚磷菌(DPB)进行选择和富集,装置共运行了168 周期。
第1阶段(聚磷菌活化)以厌氧/好氧工艺运行20 周期,得到具有高效的好氧除磷污泥;
第2 阶段(反硝化聚磷菌富集)厌氧/沉淀/排水/缺氧/沉淀工艺运行103 周期(厌氧释
磷和沉淀排水之后加不含COD),其目的是淘汰常规的反硝化菌,而对反硝化聚磷菌进行选择和富集(缺氧段系统氮磷按质量浓度比ρ(NO3---N):ρ(PO33---P)=21׃流加);
第3阶段(反硝化聚磷菌稳定阶段)采用厌氧/缺氧/沉淀工艺运行45 周期,目的是稳定第2 阶段选择和富集的反硝化聚磷菌和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
试验过程中的SBR反应器和各阶段流程如下图所示:
SBR反应器中反硝化聚磷菌的微生物种群和浓度变化
在周康群,刘晖等人的研究文献《反硝化聚磷菌的SBR反应器中微生物种群与浓度变化》中,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用SBR反应器采用上述三种阶段来富集反硝化聚磷菌,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进行微生物的研究。
硝化反硝化菌的变化:
第一好氧阶段,亚硝化菌优先在SBR系统中繁殖,而硝化菌生长较慢,而亚硝化菌的硝化能力小于硝化菌,能够造成亚硝酸盐氮的初期积累;随着时间的运行,硝化菌逐渐逐步生长,出水中硝酸盐逐渐升高,而亚硝酸盐则逐渐降低。
在低溶氧条件下,即该阶段厌氧下,亚硝酸盐对氧的竞争力明显高于硝化菌,致使亚硝化菌继续增殖,而硝化菌浓度降低。
在前十周期内,反硝化菌占主导,该期内硝酸盐去除率较高(46.5%~50.1%),磷的去除率较低(9.86%~12.1%),随着周期的增长,反硝化菌逐步降低,至第103周期,反硝化菌的
浓度只有最初始的一半,而从第十到第103周期,磷酸盐的去除率从12.1%~95.2%,硝酸盐的去除率从48.5%~96.1%,说明了常规的反硝化菌(即只有反硝化功能而无聚磷功能)被淘汰,而反硝化聚磷菌则逐渐增多,占据主导地位。
第一阶段好氧聚磷菌的浓度增加为原来的94倍,第二阶段反硝化聚磷菌增加为原来的75倍,反硝化聚磷菌浓度的增加与PO4−P,NO3-−N和COD去除率升高呈同步关系。
反硝化聚磷菌浓度的增加与污泥的沉降比有关,通过观察污泥沉降比可以较为简单直接的了解其中菌体变化,在2-10周期内,污泥沉降比由15%降到7%;在10—103周期内,污泥沉降比由7%上升到18% 。
另外反应器中存在着一定的发酵菌和产乙酸菌。
通过3 阶段的富集,聚磷菌的种类减少并且集中,反硝化聚磷菌的种类为假单胞菌属、棒状杆菌属,其次是肠杆菌科和葡萄球菌属,假白喉棒杆菌属最少且为反硝化聚磷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