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合集下载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村民民主意识淡薄在一些农村地区,村民对民主的认识不足,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部分村民认为民主与自己的生活关系不大,对村里的事务缺乏关注,对选举等民主活动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还有一些村民虽然有参与意愿,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参与民主决策和管理。

造成村民民主意识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养有待提高。

其次,宣传工作不到位,村民对民主制度、民主权利和义务了解不够。

此外,一些基层干部在工作中缺乏民主作风,没有充分尊重村民的民主权利,也影响了村民参与民主的积极性。

二、基层干部民主观念不强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民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工作中存在家长制、一言堂的现象。

他们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方式,不愿意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决策过程缺乏民主程序。

有些干部甚至为了个人利益,操纵选举、侵犯村民的民主权利。

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干部自身素质不高,缺乏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

另一方面,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完善,对干部的民主考核评价不够严格,导致一些不称职的干部进入基层领导岗位。

三、民主制度落实不到位虽然我国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如村民自治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但在实际执行中,这些制度往往落实不到位。

例如,在村民自治方面,一些地方的村委会选举存在不规范现象,如拉票贿选、宗族势力干扰等。

村务公开制度也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公开的内容不全面、不及时、不真实,村民无法真正了解村务情况。

此外,民主决策机制不完善,一些重大决策没有充分征求村民的意见,导致决策失误,损害了村民的利益。

四、民主监督机制不完善农村基层民主监督机制还存在诸多漏洞,监督力量薄弱。

农村工作的基层民主建设

农村工作的基层民主建设

农村工作的基层民主建设一、背景介绍农村作为我国社会结构的基础,农村工作的发展与稳定对于国家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而基层民主建设则是实现优质农村工作的重要保障。

二、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党组织是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加强党组织建设是实现基层民主建设的前提。

完善党组织选举制度,推行党员民主评议制度,激发党员的参政议政积极性。

三、建立健全农村居民自治组织农村居民自治组织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建立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让农村居民参与到村庄事务的决策中。

四、发展农村社会组织农村社会组织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力量。

鼓励农民参与农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的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五、完善公共参与机制公众参与是实现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途径。

建立有效的公共参与机制,引导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包括村民讨论会、听证会等形式,扩大民众参与范围和深度。

六、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是实现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保障。

加强农村干部培训,提升其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重视选拔具有亲民心、服务意识的干部担任村官。

七、创新农村居民利益表达渠道农村居民利益表达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立农村居民利益代表机制,通过居民代表对村庄事务进行代言,保障农民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八、强化农村权益保护农民权益保护是基层民主建设的核心任务。

建立健全农民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农民合法权益的维护力度,确保农村居民在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九、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基层民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培训和传播活动,推动农村居民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参与,弘扬优秀的家风、社风,培养民主意识。

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法治教育法治教育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法治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促进农村法治水平的提升。

总结:农村工作的基层民主建设是实现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发展农村社会组织、完善公共参与机制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使基层民主建设更加健全,为农村工作的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既是关系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既是关系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建设有中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关键所在。

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关键所在。

而基层选举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基石,而基层选举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基石,而基层选举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基石,更更是具有不容轻视的意义。

是具有不容轻视的意义。

村民自治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志着我国基层政治制度由传统向现代的革命性变迁和整体性发展。

作为一种农村基层自治形式,村民自治理应依赖民主化村级选举制度的不断完善来实现其发展。

但事实上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民主化村级选举制度因两委关系的恶化、选举的虚化以及自治权的虚无等而面临着巨大的现实生成困境乃至流于形式, 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功能; 作为一种现实的政治民主化及现代化过程,村民自治的历史情境内在地要求民主化村级选举制度必须社会化、村民自治的历史情境内在地要求民主化村级选举制度必须社会化、民主化、民主化、制度化。

下面我就农村基层选举的村级选举这一个方面的有关内容作以论述。

一、当前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背景一、当前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背景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组织法》)明确规定:法》(以下简称《组织法》)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

"村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农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民主权利的重大创新。

主民主权利的重大创新。

因此,因此,因此,进一步完善“民主化村级选举制度”,进一步完善“民主化村级选举制度”,进一步完善“民主化村级选举制度”,搞好村民搞好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委员会选举工作,努力提高选举质量,努力提高选举质量,努力提高选举质量,对于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对于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对于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加强村民委员加强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建设,会的组织建设,保证村民委员会的自治性质,保证村民委员会的自治性质,保证村民委员会的自治性质,发挥村民委员会自治功能,发挥村民委员会自治功能,发挥村民委员会自治功能,都具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问题及完善

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问题及完善

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问题及完善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是指农村居民通过协商、表决等形式,对于农村事务进行决策和管理的制度。

该制度在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民主参与的渠道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为了完善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存在着决策过程不透明的问题。

在决策的过程中,往往少数人集中决策,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导致居民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因此,应该提高信息公开的程度,让农村居民了解决策的背景和过程,增加决策的透明度,确保居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其次,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存在着居民参与意愿不高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民众对于政治参与的机会和渠道缺乏了解,对于基层协商制度的重要性和效果缺乏认识,导致参与意愿较低。

因此,应该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参与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积极性。

再次,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存在着决策结果难以执行的问题。

由于农村协商民主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一些决策结果难以得到落实,导致决策效果不佳。

因此,应该加强对决策结果的跟踪和监督,确保决策的执行,增加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有效性。

最后,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存在着代表性不足的问题。

在协商决策的过程中,部分居民的声音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代表性较低。

因此,应该加强选举制度的,确保各种社会群体、经济利益集团的合理代表参与协商决策,提高决策的代表性和公正性。

为了完善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建立健全农村居民议事会制度。

居民议事会是农村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强对居民议事会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居民的议事能力和协商能力。

其次,推动政府引入部分专业人士参与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决策过程。

专业人士的参与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为决策提供更多的参考意见。

再次,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监督。

基层干部是农村协商民主制度的主要执行者,应该加强对其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决策水平和执行能力,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其的监督,确保他们按照决策的要求进行工作。

发展基层民主的途径

发展基层民主的途径

发展基层民主的途径发展基层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基层民主的发展,不仅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推进社会进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然而,基层民主在我国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了进一步推动基层民主建设,我们需要探索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发展基层民主的关键。

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基层组织和群众自治权力范围。

领导应当依法授权和委托社区、村委会等组织行使自治权力,并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其次,在选举制度方面,应当加强透明度和公正性,在选举程序中引入公众监督机制,并确保选举结果真实有效。

此外,在决策程序方面也需要加强监督机制,确保决策程序公开透明、合法合规。

二、提升组织能力提升组织能力是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保障。

在这方面,首先需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服务群众的基层干部队伍,是发展基层民主的基础。

领导应当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提升其理论水平和服务能力。

其次,要加强组织建设。

建立健全社区、村委会等组织的内部制度和规章制度,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和公正性。

此外,要加强对群众自治组织的引导和支持,鼓励广大群众参与社区、村委会等组织的管理和决策。

三、加强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手段。

首先,在思想教育方面,要提高广大群众对民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群众认识到民主制度对于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树立正确的民主观念。

其次,在法律法规方面,要加强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宣传教育工作,让每个公民都明白自己应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此外,在技术手段方面,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提高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传播效果。

四、加强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是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保障。

首先,在舆论监督方面,要加强对基层领导和干部的舆论监督。

通过加强对领导工作、干部作风等方面的批评与监督,推动领导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制度》

《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制度》

《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制度》为了贯彻党的*关于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精神,落实民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提高广大农村的法治化管理水平,司法部、民政部决定在全国农村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

一、重要意义“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是深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有效措施。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村是基础,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是主体。

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调动农村干部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增强其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对于积累工作经验,发挥典型单位的示范、辐射作用,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对于规范村级事务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标准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必须按照《意见》中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努力实现如下要求:1、村民自治组织健全,村民委员会及其下属委员会、村民小组能有效发挥作用;2、民主选举规范有序,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都能依法选举或推选产生,选举程序规范,选举秩序良好,选举结果群众满意;3、民主决策切实落实,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健全,重大事项都能由村民讨论决定,农村税费改革地方“一事一议”制度能较好地发挥作用。

4、民主管理扎实细致,村干部依法实行民主管理,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健全。

村委会公章、财务帐目、集体财产、用人制度等管理有序;5、民主监督推进有力,村干部依法接受村民监督,定期报告工作,接受群众评议,村务公开制度制度健全,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设有发生因村报账目不清、村务不公开而引发的群众上访事件;6、法制宣传教育深入人心,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法律素质不断增强,村干部遵纪守法、依法依章办事。

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关于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力度,农村基层民主、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制度等到大力推进,尤其是今年实施的“民主议政日”、“四日合一”等制度和措施,进一步确保了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笔者对大信镇各村庄进行了走访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真实状况,分析存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多年来,经过大信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对大信镇的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在调研中看到,我镇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仍然存在着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地方。

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取得的可喜进展从调研的情况看,我镇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全面加强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村干部及广大村民的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通过民主法治建设,带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民主选举在农村基层普遍开展,村民的民主意识日趋成熟。

一是民主选举产生村党支部。

各村均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实行“两推一选”办法,选举产生村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

全镇95%的村党支部都能顺利完成换届选举任务。

二是海选产生村民委员会。

各村根据村委会组织法、《山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规定,实行无记名选举的办法选举村委会。

在选举村委会过程中,坚持选举程序公开、选举办法公开、选举结果公开,最大程度地保障选举的民主性,切实维护选民的合法权益,全镇村委会选举村民参选率达98%以上。

这种直接的民主选举,标志着村民民主意识正在逐步提高。

(二)民主决策在农村基层普遍得到贯彻,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明显增强。

实行民主决策,是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

从调查走访的情况来看,全镇32个村庄,普遍实行了民主决策,程序也比较规范。

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如何进一步推进

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如何进一步推进

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农民权益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的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制约着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深入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自治,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民主自治机制首先,要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明确村民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组织和运作,确保村民能够充分参与村务决策和管理。

同时,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让村民及时了解村务情况,增强村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其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基层民主自治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

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同时,加强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和指导,确保民主自治在党的领导下健康有序发展。

此外,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

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等监督机构,充分发挥村民的监督作用,保障民主自治的公正公平。

二、提高村民素质,增强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村民是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主体,提高村民的素质是推进民主自治的关键。

一方面,要加强对村民的民主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如举办培训班、开展宣传活动等,向村民普及民主知识,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让村民认识到自己在民主自治中的权利和义务。

另一方面,要培养村民的参与能力。

组织村民参与村务管理和决策的实践活动,让村民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参与能力。

同时,加强对村民的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民主自治的深入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基础。

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才有更多的精力和意愿参与民主自治。

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加强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培育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基层治理规划的民主化建设

农村基层治理规划的民主化建设

农村基层治理规划的民主化建设近年来,农村基层治理规划的民主化建设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发展需要更加民主的管理方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农村基层治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进行农村基层治理规划的民主化建设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农村基层治理规划的民主化建设需要加强村民参与。

村民是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他们应该有权利参与村务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因此,应该通过开展村民大会、选举村委会等方式,让村民参与到农村基层治理中来,实现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

其次,农村基层治理规划的民主化建设需要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

在农村,往往存在一些以乡镇干部为核心,村民参与较少的情况,这种治理模式容易导致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

因此,应该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完善村务监督机制,确保治理工作的合法、公正和透明。

再次,农村基层治理规划的民主化建设需要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

农村社会组织是农村自治、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支撑力量,应该鼓励并支持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提升其参与农村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另外,农村基层治理规划的民主化建设需要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基层干部是农村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农村治理的效果和质量。

因此,应该加强基层干部的培训和考核,提升其服务农民的意识和能力。

此外,农村基层治理规划的民主化建设需要借鉴和吸收国内外成功经验。

在全球范围内,民主治理是普遍追求的目标,各国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应该借鉴和吸收这些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实际,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再者,农村基层治理规划的民主化建设需要强化法治意识。

法治是管理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途径。

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应该加强法治教育,推动全面依法治理,确保农村治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另外,农村基层治理规划的民主化建设需要注重文化传承和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社会的灵魂,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重要支撑。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如何加强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如何加强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如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乡村振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民主意识淡薄、民主制度不完善、民主参与渠道不畅通等。

为了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民主意识农民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基础。

当前,一些农民对民主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缺乏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农民的民主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

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民主的理念、价值和意义,让农民了解民主的内涵和形式。

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向农民普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知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民主素养。

此外,还可以通过树立民主典型,宣传民主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先进事迹,激发农民参与民主建设的热情。

二、完善民主制度,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完善的民主制度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保障。

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明确村民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村民自治的程序和方式。

在民主选举方面,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选举程序公正、公平、公开,防止选举中的不正当行为。

加强对选举工作的监督,严肃查处选举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保障农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在民主决策方面,要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决策机制,让农民能够充分参与村庄事务的决策。

对于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求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在民主管理方面,要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规范村民的行为,加强对村庄事务的管理。

同时,要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定期公开村务信息,接受农民的监督。

在民主监督方面,要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监督机构,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

2023年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2023年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2023年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人民对于民主法治的需求不断增强。

农村是我国基层社会组织最为薄弱的一环,加强农村的民主法治建设已成为当前的迫切任务。

因此,制定并实施2023年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对于推动我国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1. 创建一批民主法治水平较高的村级组织,为农民提供公正、平等、有序的服务和保障。

2. 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增强农民自我管理、自治的能力。

3. 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提升农村社会稳定和谐程度。

三、工作重点1. 制定村规民约:各村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村规民约,并通过民主程序进行制定。

村规民约要贴近农民的需求,注重公正、平等的原则,提高村民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2. 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推动村民自治的实施。

建立健全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定期组织村民大会,让农民直接参与决策和监督。

同时,鼓励村民主动组建各类自我管理组织,如村民理事会、农民合作社等,提升农民自治的能力和水平。

3. 加强农村法律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农村法律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素养。

组织定期法律知识讲座、法治村宣传日等活动,推动农民依法维权和法治意识的增强。

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农村法律服务平台,提供在线法律咨询和服务。

4. 完善农村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纠纷解决机制,及时解决农民的合法权益纠纷。

加强农村法律服务站和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提高纠纷调解的效率和公正性。

鼓励农民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增强法治观念。

5. 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对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力度,提高农村治安水平。

加强对农村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对突出的治安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信用体系,推动信用建设和约束。

6. 强化农村法律监督:完善农村法律监督机制,推动农村法治建设的落实。

建立健全农村法律监督组织,定期开展法律监督活动,对存在的违法乱纪问题进行监督。

专题五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村组法)汇总

专题五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村组法)汇总

三.云南农村民主建设新取向
(一)“党建”与“村建”相结合 1.加大乡镇层次“公推”力度。 2.扩大选人视野和选人 3.继续“两委”成员的培训。 4.探讨具体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
三.云南农村民主建设新取向
(二) 创新政府行为 1.自治权的异化演变:“村民委员会”自 治彻底迈向“村民”自治 2.发展集体经济寻求乡村债务和减轻农 民负担的解决途径。 3.重视农民素养和基层干部整体素质提高 4.再次总结推广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效果较好的经验。
(3)成熟化阶段
一.云南农村民主建设实践
(3)成熟化阶段
1998年,是中国村民自治走向成熟化的转折年。
链接 第一份有据可查的村规民约(广西河池合寨村:果作村委会): 村规民约1.必须提高思想觉悟,认真体会安定团结的重要意义。2. 严禁赌博,不准在私宅、村里开设赌场,违者罚款10元。3.为了 保苗夺丰收,严禁放猪,违者罚款5角,并给赔偿损失处理。4.维 护正常的娱乐活动,不准在村内、村附近对唱野山歌,违者罚款 每人10元。5.不准在路边、田边、井边挖鸭虫,受损失的罚工修 补。6.不准盗窃,违者按件加倍赔偿并罚款5元,情节严重者,呈 报上级处理。7.遗失东西,拿回交给村委,归还原主。8.不准在泉 边、河边大便,不准在上游戏衣、洗头梳发、晾晒蚊帐、床单等 污染东西。9.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自觉做到码头经常冲 洗,保护(持)清洁。 果作村委会 1980年7月14日(资料来源:《冲突与参与:中国乡村治理改革30 年》)
一.云南农村民主建设实践
2.云南村民自治的实践 3.云南历届村委会选举情况
一.云南农村民主建设实践
(三)云南农村民主建设的特殊性 1.社会开放环境下的多民族自治 (1)民主选举日趋开放。 (2)民主决策纵向发展。 (3)民主管理延续扩展。 (4)民主监督持续增强。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建立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
织建设,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促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2.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基层民
主决策机制,加强基层民主监督,推动基层民主管理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

3.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建设。

建立健全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协商民主机
制,拓宽基层协商民主渠道,提高基层协商民主的质量和效果。

4.促进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
理,提高社会组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发挥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5.加强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公共服
务设施和服务网络,提高基层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6.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创新。

加强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机
制,创新城乡社区治理方式,提高城乡社区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7.完善基层民主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基层民主监督机制,完善基层民主监督制
度,拓宽基层民主监督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可以进一步推动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

党的制度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有不同的区分办法。

从层次上看,有根本的制度和具体制度之分。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制度。

党的具体制度包括党的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监督制度等。

从内容的角度看,党的制度包括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等。

领导制度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处理党内关系的有关制度,二是指处理党与外部关系的有关制度。

组织制度是指党的组织机构的设置和活动程序,包括发展党员,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等有关方面的规章制度。

工作制度是指党的日常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

生活制度是指党内学习、组织生活、党内选举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监督制度包括党对党的组织、党的干部、党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监督的有关规章制度。

结合党支部的实际,党支部应当着重解决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

1、农村党员议事制度为切实保障农村党员民主权利,充分发挥农村党员作用,让更多的农村党员参与到村级事务决策管理中,推动农村党内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近年来,一些农村推行了农村党员议事制度。

云南姚安县《农村党员民主议事制度》具体包括四项制度:①党员首议制。

重要文件党员先传达。

党支部一般应在收到重要文件当日内在支部委员中进行传达,支部在3日内向负责联系的党小组长、辖区内的党代表传达,党小组长、辖区内的党代表在10日内向党员传达;重大事项党员先讨论。

对村级重大事项以及党员、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在村“两委”集体讨论形成方案的基础上,应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提交本支部有参政议政能力的党员进行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重要工作党员先通报。

村“两委”会议决定办理的村内重大事务和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村党支部在向村民或村民代表通报前,应先在本支部党员中进行通报;重大决策党员先行动。

在村级重大决策的贯彻中,党员应带头行动,带头贯彻执行,并积极帮助村干部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重大决策顺利实施。

简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简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简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内容提要: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报告重要论述,科学地阐述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重大意义,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加强村民委员会建设三、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然实行村务公开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伟大创造。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不仅是农村基层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农村基层政治建设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报告重要论述,科学地阐述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重大意义,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

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历史证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我国13亿人口,有8亿在农村。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保障亿万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关系到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现实课题。

充分认识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重大意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首要问题。

进入90年代至今,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不仅关注切身的物质利益,而且关注自己的民主权利,其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农村事物的意识和要求日益增强。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讲话,谈到要进一步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时明确要求,“加强城乡基层单位的民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事务、社会事务的权利和其它民主权利。

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状况

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状况

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状况探究摘要:基层选举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的基层选举包括两层含义,即基层政权的选举和基层自治组织的选举。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我国的基层选举都有了极大的发展。

但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基层选举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尖锐,出现诸如封建集权思想、法律空白点以及监督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弊端。

因此必须强化选举法制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各级选举常设机构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完善选举法律、法规和法纪。

关键词:基层选举制度法规一、我国基层选举制度的历史沿革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人民政权的建立。

为保证人民民主权利,1954年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75年、1978年、1982年曾多次作了重大修改,于1982年12月4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施行。

《宪法》除规定我国社会制度、国家性质、政权机构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那就是规定了我国公民的最基本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继国家根本大法——宪法——的颁布,一系列保证母法实施的子法,诸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中心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审判机关和各级检察机关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条例等随之修改、完善和颁布。

这一系列法律、法规都明确指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各级领导机构和领导人,我国各级国家权力机构和领导人,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和领导人,直至村民委员会机构和领导人,我国各级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机构和领导人,各级人民团体机构和领导人,都必须经过民主选举产生。

选举制度的全面确立,宣告我们的国家在政治上彻底摆脱了封建集权的统治,开始走上了民主法制化道路,它标明我国人民的历史地位和政治命运也已发生了根本变化,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这对于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基层民主建设

基层民主建设

基层民主建设在中国,基层民主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政治任务。

在实践中,基层民主建设旨在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法治性。

本文将从基层民主建设的定义、背景、现状以及推动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层民主建设的定义基层民主建设,简而言之,是指在基层社会组织和基层政权构建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民主程序和机制,广泛赋予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权利。

基层民主建设强调在决策实践中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倡导广泛的社会参与,推进社区自治和社会治理的多元化。

二、基层民主建设的背景基层民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

基层民主建设的背景包括: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民主诉求、深化改革开放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等。

三、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目前,中国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方面,中国基层组织建设成果丰硕,各种形式的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组织逐渐健全,履行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另一方面,基层民主制度逐步完善,居民对事务决策有更多的参与权利。

然而,基层民主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决策程序不够开放和透明、参与机会不够平等等。

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民主建设。

四、推动基层民主建设的因素推动基层民主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努力。

首先,加强法治建设,为参与和实施民主决策提供保障。

其次,加强基层权力监督机制,确保权力运行的透明和规范。

再次,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的意识和能力,增加参与的积极性。

此外,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为基层民主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资源。

结语基层民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

推动基层民主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各种机制和手段,不断完善基层组织和基层民主制度,让人民群众在决策、管理和监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汇报背景近年来,我国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成为了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四项基础制度是指村民自治、组织领导、民主决策、依法治理四项制度,是我国基层组织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实现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有关部门要求,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研究制定本地区的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目标和任务,并加强工作实施,特别对该项工作进行情况汇报。

工作开展情况一、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本地区认真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村民自治制度。

目前,共有XX个村成立了村务公开委员会,规范了村办事公开和信息透明;在村委会、村民大会的选举程序和程序管理方面,实现了科学规范和透明化管理,村民代表大会代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选举程序的科学性;在具体实施上,建立了村规民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制度,提高了农村居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

相信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各位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该项制度将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组织领导制度建设组织领导制度是基层组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民主决策、村民自治、依法治理的重要手段。

本地区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始终站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上,认真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坚持依法管理,依照法定程序履行基层组织换届等程序,使基层组织工作更加顺畅和科学。

目前,本地区共有XX个乡(镇)建立领导小组制度,设有办公室、综合管理科、信息中心等职能部门,形成了科学高效的管理架构;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财务公开、开支控制、质量监督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相信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各位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该项制度将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三、民主决策制度建设民主决策制度是基层组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村民自治、依法治理的重要手段。

本地区结合实际情况,组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大会、选民会议等形式,广泛听取村民和基层群众的意见,不断优化民主决策机制。

如何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如何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如何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新的历史时期条件下,我认为加强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完善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首先要完善民主选举的环节我国现阶段实施的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还不完善,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在实践中暴露出不少需要深入探索有效办法、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

具体到民主选举这一环节,存在贿买选票,宗族势力甚至黑恶势力干扰、操纵村委会选举的现象,并且越来越普遍。

只有民主选举这一环节程序设计的科学、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真正体现出选举的民主性,才能确保选举出的村主任、副主任和委员是一个能协作、能共事、有凝聚力的班子,是一个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班子,是一个既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又能很好地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主动接受群众民主监督的班子;才能确保选举出的村民代表、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真正发挥应起的参与决策、民主监督等职能。

1、选举委员会的产生:选举委员会采取推选产生的办法,由各村民小组按照群众威信高、法律观念强、熟悉民主选举程序的标准,从老党员、老干部或知识分子中推选一人或几人组成。

选举委员会成员应不再参加竞选本届的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

选举委员会的推选工作由上届村委会组织完成。

2、候选人的产生:选民个人向选举委员会提出附有10位以上选民联名推荐的参加竞选的书面申请,再填写上有介绍本人的基本情况、竞选理由、竞选岗位及初步工作打算,选举委员会审核后确定申请人是否成为候选人。

审核的标准和依据是:联名推荐的选民是否属实、够数,竞选理由是否正当等。

在由选举委员会把该村参加竞选的候选人名单及其填写的竞选表格予以公布。

用这种公开、透明的“阳光”方式产生候选人,可以有效抵制用金钱、势力等不正当手段拉票的发生。

这样才能引导选民理智地进行投票选举,还能使选民对当选者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督。

3、建议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实行分开选举的办法。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问题及现状分析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问题及现状分析

经济管理77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问题及现状分析王 瑶 湘潭大学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基层民主自治势必要求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基层民主自治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基层民主自治现状的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以期能够对当今农村民主建设提供绵薄之力。

关键词:基层民主;民主;农村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5-0077-01一、引言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个方面的内容。

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的农村基层民主的实践不仅可以提高村民的政治参与能力,更能进一步促进乡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这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

二、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现状(一)乡镇政府与村委会职责不清首先,从乡镇基层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来看,大部分乡镇政府会把村委会当作自己的下属或派出机构看,乡镇政府常在村民选举、村庄财务管理等各方面越权干涉甚至“包办”村民委员会的工作。

村委会逐渐“行政化”带来的是村民自治功能的异化,这与村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属性相背离。

其次,从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的权利边界来看存在边界模糊的问题。

即使《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已经有了明文规定,但在实际中仍缺乏明确的操作细则。

相当的村党支部认为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就是要对村委的各项决议起决定作用,有的村委会认为通过民主选举出来的委员会具有更广的群众基础,因而不愿服从村党支部的领导。

(二)相关制度规范的滞后在村民自治制度的落实工作非常重要,村民自治法律法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农村的基层政治建设概念不够明确,缺少科学的法律规定支持。

这样就会造成相关工作的落实问题,还会造成村党支部的地位下降,无法较好地协调乡镇政府和村委之间的关系。

第二,通过调查发现,我国房钱的法律规定内容中并没有涉及到乡村民主政治权利的调整及保护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篇一:浅谈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浅谈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第一作者:谢安妮
班级:木工13-1
学号:130514119
摘要:
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要求把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摆在一个重要突出位置上。

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有力地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更能巩固我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

通过对农村基层治理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难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才能达到既有序完成各项公共事务又充分发扬民
主的理想基层治理状态。

关键词: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意识;监督惩治机制;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七大报告指出基层民主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这为我国今后基层民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而农村基层民主则是基层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的进程、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影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一、目前,我国农村基层治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村民民主意识淡薄,参政能力不高
在村民自治的体制下,村民是基层民主权利的主体,他们有权选村官、有权决定村中的大事、有权对村委会的工作进行监督、有权撤换不称职的村官村委会,所以村民选出的代言人的权力来源于村民。

但是,许多的村干部在当选后,官本位思想日益突出觉得自己凌驾于村民之上,村民自治变成了村干部自治,村干部不能够反应村民的意志与要求而是利用自己手中由村民所赋予的权力为自己谋福利,在一些农村甚至出现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家族里的一个人担任村干部,其他人利用裙带关系占用公共资源,甚至欺压村民。

村干部民主意识淡薄村,农民的参政意识不强就很
大程度地延滞了基层民主建设的进度。

认识不到位,不懂如何享受自己手中的民主权利,同时,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规范,如村务公开的内容不全面,对一些涉及到村民利益的敏感问题不公开;监督部门措施不得当监督不利,比如对村民的上访行为迟迟不处理,有些地方政府甚至打压上访村民,这些都阻碍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2)农村监督惩治机制不够完善,基层干部出现塌方
式腐败,村民有口难言
如果不生活在农村,如果不去农村深入调查,就不会了解“选举”村官的真相。

在农村只有四类人可以当村官(个别人除外):一类是有钱人,他可以用钱买村官,当上村官
后又更有钱;一类是有后台的人,家庭或者家族在上级有人撑腰,也可以顺理成章地被“选”上;一类是恶人,地方政府以恶治恶、以黑治黑的思想十分突出,所以这类人在农村当村官的居多数;一类是大族人家,农村现在流行家族房族,在村子里,不同姓氏的村落以大姓占优,同一姓氏的村落以同一支脉的房族为主,所以,村官出在哪里,不选就知道结果了。

县市以上级官员腐败大多有点遮遮掩掩,不敢那么公开,而村镇级官员则是毫不忌讳。

尤其是村级干部,由于中央对村级财务的管理不严,所谓的村务公开早已名存实亡,村干

花公家的钱如同花自己家的钱一样方便自如,再加上近几年来国家对农村拨款的不断增多(多数村民并不知道国家拨了多少钱给村里,唯有种田补帖实实在在的到了农民手中),村官干一任就富贵一任,别看村官从国家拿的工资不多,大多数村主任或书记真实的收入决不亚于一般的教授级人员的收入,即使是老少边穷地区近年来也是收入不菲。

事实证明,贪官越小越可怕,贪官越小越可恶,贪官越小影响越深刻。

中国不怕一、二个陈良宇,也不怕三、四个李真,更不怕五、六个李继周,即使是再大一些的官员腐败了,叛变了,堕落了,变质了,中国也不会因此而垮掉和溃败。

但中国真正可怕的就是这些小的不能再小的小贪官。

他们因其小而无孔不入;他们因其小而不易察觉;他们因其小而更令人寒心;他们因起小而为数众多;他们因其小而难于治理;他们因其小对老百姓造成的伤害也就更直接。

由于农村的监督惩治机制落后,再加上农民们害怕惹事。

乡镇,村级干部腐败被视为顺理成章的事,老百姓虽然心里也有不满,但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已经司空见惯,在这种不良习气得不到打压的政治环境下,很多人会萌生当官捞财的的念头也就不足为奇。

(3)腐朽文化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侵蚀
腐朽文化的因素在当代中国农村最明显、最突出的是具
有封建色彩的宗族、宗教势力。

众所周知,中国是具有两千多年封建专制背景的国家。

封建思想在中国人尤其是受教育程度稍低的农村人的脑海中依然根深蒂固。

在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退出农村后封建残余势力又重新出现并活跃起来,对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例如,宗族长利用家族势力操纵村民选举,破坏村民民主管理活动;几个大的家族为了自己宗族的利益相互争斗,扰乱村民自治秩序;村民宗族观念浓重,在牵涉社区公共利益与宗族利益相矛盾的问题时往往对宗教利益抱有强烈认同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黑恶势力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

改革开放后黑恶势力在农村逐渐发展壮大并逐渐渗透到基层政治生活中部分候选人利用黑恶势力打压村民为自己的竞选铺路还有村干部与黑恶势力勾结打击报复那些上访不服从管理的村民。

除此之外金钱对民主政治的腐蚀愈演愈烈的就是贿选现象,这在很多实施村民自治的农村都出现了,在部分农村甚至成为了潜规则。

(4)欠发达农村地区的村民自治工作开展尤为艰难
民主政治的发展水平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主化的方式程度往往要受经济的发展水平的制约。

社会政治制度化的水平在一定意义上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一般的理论认为:社会经济水平越高,民主政治发展空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美国的政治学家
李普塞特统计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国民收入、教育机构、医疗发展、通讯发展等有关指数得出结论民主政治要求较高的财富积累、工业化、城市化、教育。

可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要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在贫困地区由于面临诸多困难,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有的农村负债累累,村民不愿担任村干部,为了谋生不愿积极参加村委会选举和公共事务管理工作,极大影响了村民自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理想型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有序开展公共事务与充分发扬民主
若要求在基层能够有序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发
扬民主,就要寻找到村民民主意愿与现行制度的平衡点。

例如:合理划出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权力界限,改进政府管理的工作方式与态度,加强乡政府与村自治组织的协调对话等等。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是指导与协助的关系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乡镇政府对村委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不得干预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委会对乡镇政府的工作应当依法予以协助。

在依法行政方面个别基层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薄、权大于法、对《村委会组织法》学习不够、对村委会成员罢免程序不清楚,认为自己是一个地方的行政长官就可以决定一切不称职的
村委会成员,可以由乡镇党委政府决定撤换是完全错误的。

乡镇党委政府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组织二者之间只是指导与协助的关系。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文规定:村民会议有权撤换村委会成员,村民委员会成员在任期内未经村民会议决定,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非法撤换,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须由十名以上,选民联名提出本村有五分之一以上,选民联名罢免全体选民过半数通过。

对于农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冲突我们首先必须有这样的认识:村民自治制度的落实和村民当家作主理想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解决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问题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必定要经历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解决村民自治组织中的权力冲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第一明确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加强村级组织“三配套”的建设。

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以集体经济为依托搞好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规定了村级决策的一般程序:党支部对有关村中大事可以先研究提出建议或者由党支部村委会提交到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实践证明,这样做有效地将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决策内容融为一体,使党内民主和党外民主实现了有机的结合,既维护了党支部的领导地位,保证了党的方针政策
篇二: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现状分析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现状分析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关切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村一级民主治理政治建设在制度健全和推广实践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提升,使我国广大村民在政治生活中与社会生活中直接行使了民主权利。

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找出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自改革开放至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切村一级民主治理政治的建设。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村一级民主治理政治建设在制度健全和推广实践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提升,使我国广大村民在政治生活中与社会生活中直接行使了民
主权利。

但由于我国地域宽广有的地方乡村经济相对落后、村一级民主治理的相应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村民民主意识淡薄、村民文化与法律知识水平相对较低等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村一级民主治理建设的发展。

因此,本文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历程
自改革开放至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在这三十多年里我国的村一级基层民主治理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一点点的规范起来,从摸索创立到逐步创新。

三十多年在党的领导下村一级基层民主建设逐步成形,成长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总体布局组成部分之一,村一级基层民主的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