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文学的自觉”“骈文”
1、三国两晋时期骈文(“四六文”)、骈赋、志人志怪小说
三国:魏(220-265);蜀(221-263);吴(222-280)
正始体、竹林七贤、建安七子、曹操《短歌行》『“古直悲凉、慷慨沉雄”』、曹丕《典论》、曹植(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
质”《诗品》』《白马篇》、王粲、蔡琰、阮籍“咏怀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
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诗品》』、稽康
两晋:西晋(265-317);太康体(三张、二陆、两潘、一左)、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左思“咏史诗”(开拓了借咏史以抒怀的新路)《三都赋》(“洛阳
为之纸贵”)、刘琨(闻鸡起舞)、郭璞“游仙诗”『文体相辉,彪
炳可玩。

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

《诗品》』东晋(317-420):玄言体、陶渊明“田园诗”『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
谢灵运“山水诗”『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文心雕龙》』
小说:干宝《搜神记》(志怪小说)
2、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南朝:宋(420-479)元嘉体、鲍照“乐府七言歌行”『雄健豪放』、
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小说)
齐(479-502
谢脁“山水诗”、刘勰《文心雕龙》(文学理论专著)梁(502-557)宫体诗、箫统《文选》、钟嵘《诗品》(五言诗研究专著)
徐陵编辑诗歌专集《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
陈(557-589)
南朝民歌《乐府诗集.清商曲辞》(《西洲曲》)
北朝:北魏(386-534)东魏(534-550)北齐(550-577)
西魏(535-556)庾信『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杜甫)』、沈约
北周(557-581)
北朝民歌《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敕勒歌》、《木兰诗》)
骈文骈赋(04)
魏晋南北朝时期,赋体受到诗歌讲究对偶,声律,辞藻风气的影响,趋向骈化,出现骈赋。

骈文是魏晋以后形成的新文体,南北朝是其全盛时期,句式以四六字为主,但有杂言,讲究对偶和声韵。

志人与志怪小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或记录人物逸闻琐事,或记录鬼神怪异之事,篇幅短小,在叙述故事情节,描写人物性格方面初具小说的雏形。

志人小说以南朝宋代的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成就最大,而志怪小说以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成就最高。

《世说新语》(04)
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南朝宋刘义庆撰,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时期的士族的放诞生活和清淡风气,在中国小说中自成一体。

南北朝民歌乐府(看看即可,不做要求)
一.南、北朝民歌的差异
(南朝乐府民歌以情歌为主,《西洲曲》是其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北朝民歌大多是北魏以后北方少数民族的
歌唱,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多表现北国辽阔自然景色的壮美,也有反映战乱和百姓痛苦的作品,《木兰诗》是北朝唯一的长篇叙事诗,两者可并称南北民歌的双璧)
1.从思想内容上看,南朝乐府民歌绝大部分属于情歌,而北朝乐府民歌多表现北方民族的人文风俗,性格气质,也有反应战乱与百姓痛苦的作品。

2.从风格上看,南朝乐府民歌的风格深婉缠绵,清新艳丽,北朝乐府民歌的风格豪放,情调爽朗。

3.从诗歌形式上看,南朝乐府民歌多为五言四句,而北朝乐府则四、五、七言和杂言灵活运用,不受形式约束。

4.从语言上看,南朝乐府民歌语言清新自然,大量运用双关语,而北朝乐府民歌语言质朴刚健,直抒胸臆。

5.从对后世的影响上看,南朝乐府民歌对唐代五言绝句的发展影响重大,而北朝乐府民歌则影响了唐代的边塞诗和五、七绝句的发展。

《步出夏门行》曹操
一曹操其人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东汉末年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平元年起兵讨伐董卓,建安元年迎献帝定都许昌,受封大将军及丞相,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是为中国北方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封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父为武帝。

二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
1. 曹操诗文兼擅,其文说理言事简约纸质,有清峻通脱之美
2. 曹操的诗全为乐府,具有“诗史”的性质:一部分描写汉来战乱和人民苦难,一部分表现写个人志在统一天下的宏愿和愿望难以实现的感慨。

3无论歌以述志还是悯时悼乱,总以沉郁直扑为特点,气韵沉雄,放纵而无所顾忌,形式自由随便。

或如前人所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钟嵘《诗品》)。

{思考题1}《观沧海》如何写出大海的壮阔景象和吞吐宇宙的气概的?
建安风骨
建安时期,在曹氏父子周围聚集了许多优秀的诗人,他们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描写现实动乱和民生疾苦。

一方面歌唱自己的政治理想,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建安七子(看看)
指汉献帝建宏年间七位文学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刘桢等)的合称,作品内容积极向上,诗风慷慨激扬,对于五言诗,抒情小赋及散文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竹林七贤(看看即可,无须背诵)指魏晋间的阮籍,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称“竹林七贤”。

{思考题2}说说《龟虽寿》使用比喻议论手法直言其志的特点
《白马篇》曹植
一曹植其人
(192—232年)字子建,曹操四子,自幼聪明,富于才学,深受曹操赏识,几乎被立为太子,终因倜傥不群恃才傲物而失宠。

曹丕为帝后,屡次对其贬爵徙封。

(曹植的诗以曹丕即位为界,分为前、后期。

前期抒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后期更多地表现有志难酬的激愤心情。

本诗属于前期作品。


二曹植诗的艺术成就(建安之杰)
1.曹植兼擅各类诗体,尤长于五言,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体的作家。

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典雅、《楚辞》曲折迂回的表达、汉乐府反应现实的传统,大大提高了五言诗的表现力。

2.他的诗歌注重追求韵律和谐之美,可以见出从五古到五律的音律规范痕迹。

3.善于学习乐府诗又具独创性,注重诗歌的抒情色彩,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4.诗人着意于炼字延句,诗句或悲壮宏阔,或凄恻委婉,或清丽工致。

5.无论是运用比兴,还是直导其事,诗人的充沛情感都一以贯之。

从古体诗到近体诗,从民歌到文人诗并推动文人诗的发展,曹植起到划时代的作用。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一、主要内容
1.诗中着力塑造一个武艺高强,不惜为国捐躯的少年骑士的形象;
2.先以白马奔腾如飞的画面推出一个骑术高超的游侠儿形象;(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3.接着用一系列形象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赞扬了游侠儿高超的武功;(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4.然后写出了游侠儿驰骋沙场,奋勇杀敌,保卫边疆的英雄气概;(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5.最后抒情赞颂忧国忧民,视死如归的爱国思想。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二、艺术风格
1.构思严谨、层层推进,使人物形象不断丰满。

2.尤其是对游侠儿这一形象的描写,手法新颖而具创造性,如“仰手接飞柔,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传神的夸张为人物披上一层传奇色彩。

3.诗人感情充沛,贯穿全诗,游侠儿不妨看作诗人的自我写照;
4.语言简洁,清丽,注意字句的锤炼,韵律的和谐。

{思考题1}本诗是如何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的?
1、本诗构思严谨、层层推进,使人物形象不断丰满,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作者并借以抒发自己的报国激情。

2、诗歌的风格雄放,气氛热烈,感情激荡。

诗歌的起首即用“连翩西北驰”的画面形象地传达出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接下去关于“幽井游侠儿”的一大段文字,极尽绘声绘色之能事,写出他的飒爽英姿和高超的武艺,笔墨之间沸腾着一股激越高亢的情绪。

这位身手不凡的白马少年“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大有顾盼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豪迈气概。

3、语言简洁,清丽,注意字句的锤炼,韵律的和谐。

诗人不仅以激情的笔调写出了白马少年的英雄行为,而且以精湛的语言揭示了人物的爱国精神。

诗歌的最后几句,道出了白马少年的思想底蕴和壮烈情怀,音哀气壮,声沉调远,大有易水悲歌的遗韵。

4、诗歌采用了倒叙、补叙的手法。

诗歌以“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突兀而起,又以“借问谁家子”十二句来补叙“西北驰”的原因。

继而又倒叙“名编壮士籍”、告别家人时的心情;最后策马“赴国难”的一幕则与开首重合。

如此章法,象电影中的“闪回”,使白马英雄的形象渐次深化,忧国去家,捐躯济难的主题则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

{思考题1}本诗塑造游侠儿的方法对后代文学作品的影响
1、对游侠理想的重新界定
《白马篇》改换和升华了英雄主义的内涵, 用抵抗外族侵略的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取代了游侠以往推崇的私斗中“为死不顾世”的轻身精神。

魏晋南北朝诗歌里, 以《白马篇》为题的诗歌现存九篇, 除隋辛德源所作之外, 其余无一例外地继承了为国献身的主题。

《白马篇》的同题模拟之作, 自始至终都表现出对皇权的忠心, 自觉担负保家卫国的大任, 弘扬着民族英雄主义精神。

这并不是孤立的现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创作的非同题模拟的游侠诗, 亦受到《白马篇》同样的影响。

自曹植《白马篇》创作后, 游侠诗中游侠的出路就基本上确定了一个范式。

诗中游侠境界高者因公废私, 以名节自任; 次者以封赏为目的, 以立功为手段, 并获得英雄名声; 再次者则纯为功名富贵, 或者以立功边塞为猎取手段, 或者不拘手段, 唯以能否取富贵为准则。

总之是以改弦易辙、服务皇权为主导思想。

2、游侠审美理想的重塑
游侠的审美理想, 最初是尚德恶华的。

曹植《白马篇》一定程度表现了这种魏晋时代衣着华丽的审美,但升华了这种理想的层次, 显现出更高的道德光辉。

其重视内美与外美的完美结合, 既不因为重视道德就摒弃华美, 也不因为喜好华美而忽视道德自律, 这正合乎儒家文质彬彬的审美要求。

具体来说, 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洁, 游侠的坐骑颜色为纯洁的白色。

二是华, 不是色彩上的鲜丽, 而是黄金络头所表现出来的高华。

三是勇健剽捷, 主人公“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 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 勇剽若豹螭”, 壮健干练。

四是志气专一, “宿昔秉良弓, 矢何参差”。

魏晋南北朝后来的游侠诗则多是接受了这种审美理想的某一部分, 其中最多的是继承了其华丽的描写且踵事增华。

如袁淑《效曹子建白马篇》“剑骑何翩翩”, 鲍照《代陈思王白马篇》“白马角弓”, 《代结客少年场行》“骢马金络头, 锦带配吴钩”。

但后来的诗人, 由于审美趣味和创作技巧等原因, 把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华丽的外表描绘, 忽略了人物内在美的表现, 使诗歌骨力差了不少。

3、边塞游侠诗的促进
曹植《白马篇》的出现标志着游侠诗创作的成熟和游侠诗歌题材的拓展,在诗歌领域中,第一次出现了游侠形象与边塞背景的结合: 边塞成为游侠展现高超武艺和实现功业理想的战斗舞台,游侠形象也成为古代边塞诗歌中除征夫思妇外的另一主角,为古典诗歌增添了全新的艺术典型。

且重视对边塞背景的铺陈,把游侠精神置于开阔宏大的边塞环境中加以表现和强调,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游侠诗向边塞诗的转变,开了唐代边塞游侠诗的先河。

这种创作模式为后世边塞游侠诗的创作起了先导的示范作用。

六朝时期,宋代袁淑、鲍照,齐代孔稚珪,梁代沈约、王僧孺、徐悱等人的同题乐府,几乎无一例外都继承了曹植《白马篇》的创作模式: 借边塞游侠来抒写功业情怀。

总之,曹植的游侠诗无论是在诗歌体式、题材内容还是游侠形象塑造方面,都为后来游
侠诗的发展提供了诗歌范式方面的借鉴。

陶渊明专题
一陶渊明其人
(363—427年),世号靖节先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

曾三次出仕。

一、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
1.对当时政治腐败的抨击,表现出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描写田园生活的乐趣,歌颂农业劳动,反映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3.表现对理想社会的幻想和追求。

二、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1.其诗富有生活气息
2 语言朴素,格调清新
3.诗人能在平凡朴素中见出极不平凡的意境,回味悠长,内涵深刻,达到平淡与醇美的统一。

三、其诗对后世的影响(看看即可)
1.藐视权贵、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为后世文人树立了榜样;
2.首开田园诗派;
3.其诗对西晋以来文坛上尚玄言诗,空洞无物的风光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归田园居(少无适俗韵)》的主要内容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首先,作者道出了归隐的原因。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接着,作者从不同侧面描述了田园的风光和农村的生活,勾画出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字里行间充满对田园生活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3.最后,作者卒章显志,点明了自己回归自然的人生理想。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的归隐,是在他对统治集团所抱幻想破灭之后的选择,他不事人为,安于贫困;他自躬耕,谈诗文,饮酒游心,潇洒自适,是一种人生艺术化的追求和表现。

因此,晚年归隐后,他虽也有思想矛盾,但总能恬然自处,并真心从田园生活中寻找乐趣,从而在中国诗人中首个获得了“隐逸诗人”的美称。

《和郭主簿》
{思考题1}从本诗可看出陶渊明向往何种人生境界?(思想内容)
在诗人笔下,中夏林贮清阴,南风因时而来,悠然闲适的情调,自给自足的生活,家酿醇厚的美酒,咿呀学语的幼子,都充溢着无穷乐趣。

这些看似平凡的闲居琐事,在诗人自然恬淡的笔调下,构成了一幅极为生动的隐居生活图景。

陶渊明所追求解脱是在日常的、看来是凡庸的农村田园生活中保持自己的理想、节操,获得心灵的自由、平静和安乐。

一、结构层次
本诗描写的全是平常的田园景物和村居生活,共三层:
1、前四句为第一层,生动地描写了田园夏日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畅适的心境。

2、中间十二句为第二层,写平静的田园生活,读书、弹琴、饮酒、劳作,与幼子玩耍,这些平常的小事却给诗人带来了极大乐趣,它使诗人从仕与隐的困惑和焦虑中彻底摆脱出来,寻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真正意义上的解脱。

3、最后两句为第三层,诗人把读者的思绪引向了风俗淳美的古代社会,使诗的内涵大大增加,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的意境,令人百读不厌。

{思考题2}以此诗为例,评陶诗平淡、自然的特点
《文心雕龙》(情彩篇)
一刘勰其人
(465—520年),字彦和,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

早年丧父,笃志好学,青年时曾随和尚整理佛经。

南朝做过小官,晚年出家,法名慧地。

二《文心雕龙》简介
刘勰的主要著作,完成于南朝齐代。

全书上下两编各25篇。

上编前五篇是作者自称的“文之枢纽”,阐述其基本思想,相当于总论。

其余20篇分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各10篇,就各体源流、历史发展以及不同作品的特点加以概述和评论,相当于文体论。

下篇前24篇
全面系统地讨论了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等问题,相当于创作规律、创作方法和批评标准的专论。

末篇是全书的后序。

《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一部杰出的著作,不仅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六朝以前数千年的创作经验,而且在文学史观、文学理论、文学创作方法论以及文学批评方法论等方面都既能博采众长吸收前人的成果,又能自出机杼加以提炼升华,对我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

三本文论述结构
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正面论述“质”与“文”,即作品的情感与文采的关系。

一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好比绘画与之五色,乐曲与之五音,没有前者,后者无所依附,但没有后者,前者也无从表达。

先贤对些尽管说法各异,他们的作品却概无例外。

另一方面,二者又不是一种完全并列的关系,好比织布,必须先有经线,才能织上纬线,而情居于“经”的地位,采居于“纬”的地位。

第二部分,作者通过对比,批评了“为文而造情”的创作倾向。

第三部分,作者进一步强调了“文不灭质”的重要性,即“联辞结采,将欲明理”,修饰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如果繁多的文采以辞害意,那么其效果将会是“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作者的观点是符合文学艺术的创作规律的。

{思考题1}分析作者对“为情而造文”“为文而造情”两种创作倾向所持态度,谈谈对你有何启发
刘勰从文情关系的角度对两种不同的文学创作道路进行了甄别:一种是《诗经》以来“为情而造文”的优良传统,一种是后世“为文而造情”的不良倾向。

他认为前者是“吟咏情性,以讽其上”,因而感情真实,文辞精练。

后者是无病呻吟,夸耀辞采,因此,感情虚伪而辞采浮华。

作者对前者是主张“为情而造文”的,对后者是持批判态度的。

启示
“言以文远,诚哉斯验。

心术既形,英华乃赡”,文学作品的内容应是主导,而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采滥辞诡”危害文学创作,正确的文学创作道路,是首先确立内容,然后造文施采,使内容与形式密切配合,写成文质兼备的理想作品。

{思考题2}本文比喻手法的应用,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本文采用当时流行的骈文而绝不堆砌,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论证充分,尤其是用一系列生动形象的举例和比喻来阐述理论见解,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也使得说理更加透彻。

比如:“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在此,把情比作经线,把理比作纬线;经线又是首先要确立的。

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情、采二者缺一不可,而且只有思想观点形成了、明确了,才会有适当的词藻文采表现它,正所谓“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

这便是文采建立的根本。


四.本文的价值
本文写于萧齐末年,正值单纯追求辞藻华美而忽视真情实感的六朝浮靡文风盛行之际。

作者从文学创作倾向上着力批判了当时“为文而造情”的流弊,其时代意义也是十分明显的。

本文出色地实践了作者“为情而造文”的主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