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循环高效厌氧反应器的开发研究
好氧-厌氧复合内循环生物反应器流体力学研究
油
炼
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与
化
工
21 0 1年 8月
PE TR0L EUM PROCES I S NG AND ETROCHEM I P CAL S
第 4 2卷 第 8期
好 氧 一 氧 复 合 内循 环 生 物 反 应 器 流 体 力 学 研 究 厌
刘 玲 ,张耀 勇
( . 国石 化 抚 顺 石 油 化 工 研 究 院 环 保 所 ,抚 顺 1 3 0 ;2 辽 宁石 油 化 工 大 学 ) 1中 101 .
作 者 简 介 :刘玲 ( 9 9 ) 硕 士 , 程 师 , 究 方 向 为废 水 和 废 17一 , 工 研
气 的治 理 。
B 数 d
第 8期
刘 玲 等 . 氧 一 氧 复 合 内循 环生 物 反 应 器 流 体 力 学 研 究 好 厌
5 3
表 观气 速对 床层 压 降 的影 响 , 果 见 图 2 结 。从 图 2 可 以看 出 , 着表 观气 速 的增 大 , 层 压 降先 减 小 随 床 后 趋 于稳 定 。在 表 观 液 速 为 0 0 2c s时 , 观 . 9 m/ 表
度 下 降 , 层压 降 降低 ; 表 观气 速 进 一 步 增 加 到 床 当
6 4 m/ 时 , . 1c s 粒子 完 全 流 化 , 始循 环运 动 , 时 开 此
率 对床 层压 降 的影 响 , 果 见 图 4 结 。从 图 4可 以看 出, 随着 固含率 的增加 , 层 压 降增 加 。这是 因为 床 床 层 固含率 增 大 , 床 层 混 合 平均 密 度 增 大 , 而 使 从 使 床层 压 降增大 。另 外 , 图 4还 可 以看 出 , 从 固含 率 为 1 , % , %时 , 界 流化 速 度 分别 为 5 9 , 2 3 临 . 6 6 2 ,. 1c s 这 说 明 固含 率 越 大 , 需 的 流 化 . 8 6 4 m/ , 所 速 度越 大 , 作 能耗越 高 。 操
内外循环高效厌氧反应器的开发研究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0 9 8 X ( 2 0 1 3 ) 0 9 ( c ) 一 0 0 0 2 — 0 2
业 及 化 工行 业应 用较 多, 处理 的 目的包 括 实 现 一般的达标排 放, 通 过 治理 后 的 废 水 回
制 作而成 。 ~8 , 占地 面 积较 少。 厌 氧 反应 器 当前在 造 纸行业 、 人造 板 行 达到 3 ( 4 ) 稳定 的缓 冲P H值 的 能 力 : 内循 环 ( 1 3 ) 更加 快 速 自动 化 的把 控 厌氧 数 据 ,
废 水 在 反应 器 中自 下 而 上 流 ( 6 ) 实现 内外 部自动 循环 : 通过外 部加 效 厌 氧 反应 器, 动, 污 染 物被 细 菌 吸附 并 降 解 , 净化 过 的 水
性能更稳 定、 操 作 管 理 更简 单 。 当C OD为 压 达 到 内 外 循 环 高 效 厌 氧 反 应 器 的 回流 ,
1 0 00 0~l 5 0 00 mg/1 时 的 高 浓 度 有 机 废 再 结 合 内 外 循 环 高 效 厌 氧 反 应 器 以 自身产 水。 第 二 代 uAs B 反 应 器 一 般 容 积 负 荷 为 生 的 沼气 作为 提 升 的动 力来 实 现 混 合 液 内
从反应器上鄙流出。
时, 可利 用 C OD 转化的碱度, 缓冲p H值 , 保 如 安 装P H计、 温 度计 、 测 试 ML S S 仪、 测 试
用, 从而 达 到节 水 和治 污 的双 重 目的。
多级 内 循 环 反 应 器 , 我 公 司在 第 二 代 厌 氧
持反 应 器 内p H值 最 佳 状 态 , 同 时 还 可 减 少 CH4流 量 计 、 测 试 进 水 、回 流 流 量 计 等 高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运行特性(1)(精)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运行特性(1)以实验室规模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运行状况和影响运行的特征参数。
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容积负荷为24.9~37.52kgCOD/(m3·d)时对COD的去除率达83.2%~92.8%,其中Ⅰ室的去除率为60%~70%,Ⅱ室的去除率为20%~30%;进水的上升流速高(2.65~4.35m/h)有利于反应器的稳定运行;在较高的容积负荷[35.0kgCOD/(m3·d)]、进水pH值为8.5时反应器具有最大的COD去除率。
关键词:IC反应器中温运行特性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nternal Circulation,简称IC)是在UASB反应器基础上开发出的第三代超高效厌氧反应器,其特征是在反应器中装有两级三相分离器,反应器下半部分可在极高的负荷条件下运行。
整个反应器的有机负荷和水力负荷也较高,并可实现液体内部的无动力循环,从而克服了UASB反应器在较高的上升流速度下颗粒污泥易流失的不足[1~3]。
笔者在实验室对小型IC反应器(25 L)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考察了反应器在中温条件下的运行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验证了IC反应器在UASB基础上的结构改进对处理效能的促进作用。
1 试验装置和方法1.1 试验装置IC反应器为有机玻璃制成,有效容积为25L,反应器总高度为1500mm,沿柱高设置多个取样孔。
将反应器安装在恒温箱内,用WMZK-01温控仪和热源构成自动温控系统,将温度控制在(35±1)℃。
工艺流程见图1。
试验配水首先进入Ⅰ室被降解,产生的沼气由Ⅰ室的集气罩收集,大量沼气携带Ⅰ室的泥水混合液沿着提升管上升至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沼气在此处逸出反应器,而泥水混合液则沿下降管返回到Ⅰ室的底部。
Ⅰ室出水自动进入Ⅱ室继续处理,随后经Ⅱ室的三相分离器排出反应器外。
1.2 试验用水采用人工合成的葡萄糖废水,并加入适量微量元素(见表1)。
1.3 接种污泥接种污泥采用无锡狮王太湖水啤酒有限公司UASB反应器中的颗粒污泥,污泥的TSS为72.2g/L,VSS为56.6g/L。
强制性内循环快速启动IC厌氧反应器过程的研究
Abstract: How to achieve the quick start up in a short perio d is always the key in anaerobic w astew ater treatment. T he start up of IC
r eactor was studied in both the ways of compellent internal circulation and conventionality in this paper . T he exper imental results show ed that: T he reactor in compellent internal cir culation w ay made the best of the internal circulation to buffer pH and COD loading , and created the satisfactor y environment that the microorg anism can live in w ell. F inally the whole start up was finished after 54 days, near ly one month was cut dow n by compar ison the general star t up r eactor. So the star t up w ay is w orth being commended.
1
1 1
材料和方法
实验装置、第二厌氧区、沉淀区、升流管和回流
收稿日期 : 2002 05 20 作者简介 : 甘县辉 ( 1978- ) , 男 , 江西 崇仁人 , 现就读 于东华 大学环 境
对内循环厌氧_IC_反应器的探讨
对内循环厌氧(IC)反应器的探讨杨爽 张雁秋(中国矿业大学环测学院 江苏徐州221008) 摘 要 IC 反应器是在UAS B 反应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3代厌氧反应器,它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投资少、占地省等优点。
详细分析了IC 反应器的一些特性,并介绍了一种由我国研究者自行研制开发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多级内循环厌氧(MIC )反应器。
关键词 厌氧 IC 反应器 水力模型 动力学模型 MIC 反应器Discussions on I nternal Circulation(IC)R eactorY ang Shuang Zhang Y anqiu(College o f Environment and Spatial Informatics ,CUMT Xuzhou ,Jiangsu 221008)Abstract Internal circulation (IC )reactor is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anaerobic reactor developed based on UAS B reactor with high efficiency ,low energy consum ption ,low cost and space occupying ,and s o on.In this paper ,s ome characteristics of IC reactor are described ,and one kind of IC reactor developed in China is introduced ,that is multiinternal circulation (MIC )reactor.K eyw ords anaerobic IC reactor hydraulic m odel dynam ic m odel MIC reactor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nternal Circulation ,IC )是荷兰PAQUES 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开发成功的第3代高效厌氧反应器。
新型高效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研究进展与应用
新 型 高效 内循环 厌 氧 反应 器研 究 进展 与应 用
唐 文娟 王 凯 ,
(. 1 兰州交通大学 环境与市政-程 学院, r 甘肃 兰州 7 07 2 30 0;.桑德集 团,北京 1 10 ) 0 12
摘 要: I C反应器是在 U S A B反应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三代 高效 厌氧反应器 , 它具有 处理 效率 高, 冲击 抗 能力强, 能耗低 , 占地省等优点。本文对 I c反应器的结构、 原理进行 了简要介 绍, 并结合应 用实例 指 出 I c反应 器是对现代高效厌氧反应器的一种突破 , 具有重大的理论 意义和 实用价值 。它在处理 土豆加 工废水 时的 C D O 容积 负荷约为 3 5 k / d 处理啤酒加工废 水时的 C D负荷达到 了 l 0k / - , 5— 0g m , O 5—3 sm d 是一种值得推广应
2 o n ru , e ig1 10 ,C ia ,Su dGo p B in 0 2 hn ) j 1 Abta tIt n l i ua o I )ratrs h i eea o f neo i ratr ee p db sdo A Bratr i s c : e a c clt n(C ec et r gnrt no arbc ec vl e ae nU S co t r n r r i o it h d i a od o e wh
o h g — ae I tr a i u ain An eo i a tr n te Hih—r t n en lC r lt a r bc Re co c o
T n nun , n a agWeja Wa gK i
( .col f nin et & M n i l ni e n , azo at gU i rt, azo 300 C i ; 1Sho o E vom n l r a uip g er g Lnhu i o n e i Lnhu70 7 , h a c aE n i Jo n v sy n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处理高浓度L-乳酸精馏残液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处理高浓度L-乳酸精馏残液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L-乳酸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的重要有机酸,其生产产生的精馏残液中L-乳酸浓度高达80%以上,若不加以处理直接排放,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目前,处理L-乳酸精馏残液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处理与物化处理两种,其中生物处理因其具有能够降解有机物质的优势,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作为一种环保型生物处理技术,其具有处理高浓度、复杂有机物质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领域。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处理高浓度L-乳酸精馏残液的可行性和效果,为该行业提供有效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案,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高浓度L-乳酸精馏残液为对象,采用IC工艺进行生物处理,探究其处理效果及反应机理。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处理高浓度L-乳酸精馏残液的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由IC反应器、加热循环水槽、阀门、流量计、压力计、COD检测仪等部分组成。
2.研究IC反应器中添加剂、温度、氧气流量等操作条件对反应器处理高浓度L-乳酸精馏残液的影响。
实验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不同条件下的COD去除率、L-乳酸降解率等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
3.利用扫描电镜(SEM)、荧光定量PCR(qPCR)等技术手段,研究IC反应器中微生物的菌群结构和数量变化,探究微生物种类及其代谢途径对L-乳酸降解的贡献。
三、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通过实验发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能够有效处理高浓度L-乳酸精馏残液,此外,考虑到IC反应器内部的微生物多样性和嫌氧条件的作用,预计将获得与传统生物处理有差异的降解途径和菌群结构,为深入探究工业废水生物处理的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种新型双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工艺探讨
一种新型双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工艺探讨褚海云;喻鹏辉【摘要】本文介绍一种新型双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由于进水水质水量的不稳定导致内循环系统的相对不稳定,且操作性较差等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改进型反应器,它保留了集气室、三相分离器等设施,在此基础之上再增加一套内循环系统,包括出水集水槽、循环管道、循环水泵和循环水布水器等.改进后,新型双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内循环系统稳定性大大提高,新增的循环系统可进水水质的变化调整内回流比,同时可针对反应器内部不同位置进行内回流,大大增加了其操作性,即使在没有进水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进行内部循环,保持厌氧污泥的活性,防止因反应器底部沉积堵塞布水器和回流管以及污泥膨胀导致的污泥流失,延长反应器的使用寿命.【期刊名称】《江西化工》【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3页(P51-53)【关键词】双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内回流比;操作性【作者】褚海云;喻鹏辉【作者单位】江西弘毅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江西南昌330096;江西弘毅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江西南昌330096【正文语种】中文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环保政策越来越严厉,废水处理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相对其他处理技术而言,具有投资低、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是废水无害化处理的一种重要技术。
目前废水的厌氧处理器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代,第一代以完全混合式厌氧反应器(CSTR)为代表,第二代以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为代表,第三代以内循环式厌氧反应器(IC)为代表;国内目前以第二代厌氧反应器生产为主,其应用范围较为广泛,技术相对成熟;随着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逐渐发展,国内相关技术逐步成熟,该类产品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废水处理的应用上。
IC(internal circulation)反应器是新一代高效厌氧反应器,即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相似由2层UASB反应器串联而成。
高效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化工废水的研究
不仅 具有优 良的有机物去除 能力, 而且 由于其 良好的 结构条件 , 可根 据 不 同的进 水 浓度 , 合 理调 节 污染物 3年 9月
高效 内循 环 厌 氧 反 应 器 处 理 化 工 废 水 的研 究
王 勇 清
( 苏州科 太环境技 术有 限公 司, 江苏2 1 5 0 1 1 ) 摘要 : 化 学工业是 国民经济的重要 产业 , 但在 生产过程 中产 生的废 水对环 境产 生 了重 大影响。本文研 究 的 目
l a t i o n )a n a e r o b i c r e a c t o r .T h e r e s u l t o f t e s t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 t h e r e a e t o r h a s c a p a c i t y o f C O D r e mo v a l a n d c o l o u r , r e a s o n a b l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s a f e
Pr o p e  ̄y o f q ui c k l y s t a r e d, s h o t r t i me i n f o r m Pa ti r c ul a t e s l u d g e a nd b e a r i n g d a s h l o a d a s hi g h c o nc e n t r a t i o n o f mi c r o o r g a ni s m . The r e s u l t o f t e s t s h o we d t h a t COD r e mo v a l r a t e i s 60 ~85% i n po l l u t a nt s b e t we e n 2 0 t o 3 0 o C ,t he r es u l t o f t e s t i nd i c a t e d t h a t I C a n a e r o b i c r e a c t o r i s a
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UBF的研究进展
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UBF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6-09-05T14:49:10.833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第8期作者:苏杭张君洁[导读] 纵观可知,厌氧生物反应器主要指的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有机结合废水中有机物去除以及沼气能源回收的废水处理技术。
海正药业(杭州)有限公司 311400【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包括酿造废水以及造纸废水、印染废水以及医药废水、制革废水等在内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对应排量逐年攀升,严重污染并危害着水体环境。
基于此,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大力研发并普及应用成本低廉且具备较强可行性的水污染控制技术已然成为环保工作实施要点。
现如今,作为高效厌氧装置后起力量,基于污泥颗粒化及微生物固定化进行研发的UBF 反应器占据着十分关键应用地位,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此,本文将针对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UBF研究进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UBF反应器;高效厌氧;进展1.前言纵观可知,厌氧生物反应器主要指的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有机结合废水中有机物去除以及沼气能源回收的废水处理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科技进步,人们进一步了解生物科学技术,深化掌握厌氧技术原理,推动者厌氧生物反应器技术获得稳步发展,实现提供更为有力的高浓度生活污水及工业有机废水处理手段。
其中,在难降解且浓度相对较高的有机废水处理中,UBF工艺拥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进而有必要大大加强对其的研究开发力度,意义深远。
2.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UBF的研究进展分析2.1相关概念一般来说,能够将UBF反应器称作是厌氧复合床,其可谓是加拿大Guiot在1984年基于UASB以及AF上所研发成功的新型复合式厌氧反应器。
具体地,污泥层以及布水器、填料层共同构成UBF反应器,其下部位置为由高浓度颗粒污泥所组成的污泥床,上方位置则是填料跟其所附着的生物膜共同组成填料层,均是在反应器上方位置三位之一体积处节进行合理填充,对应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多级内循环(MIC)厌氧反应器的开发应用.asp
收稿日期:2002-05-10 修回日期:2002-06-06作者简介:马三剑(1962-),男,安徽蒙城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废水处理设计研究。
多级内循环(MIC )厌氧反应器的开发应用马三剑,吴建华,刘 锋,蒋京东(苏州科技学院环保应用技术研究所,江苏苏州215011)摘 要:IC 反应器作为第三代厌氧技术具有显著的优点,我国已有的生产规模IC 反应器全部从国外进口。
作者自行研制、运行的生产规模1000m 3MIC 反应器,用于处理高浓度柠檬酸生产废水,在水力停留时间小于12h ,有机负荷20kgC OD ・m 23d -1时,C OD 去除率仍始终在90%以上。
关键词:柠檬酸;废水;IC 反应器中国分类号:S21614;X 703 文献标识码:B 文单编号:1000-1166(2002)04- IC (内循环)反应器从开始被利用起,就被公认为具有有机负荷率高,水力停留时间短,高径比大,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省,出水水质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点[1,2]。
国内废水处理界开始一直关注IC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关于IC 的特点、理论和小试研究的文章越来越多。
苏州科技学院在承担“江苏省环境保护基金”项目中,采用IC 的技术原理,克服IC 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成功地开发了1000m 3生产规模的MIC (多级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并将其应用于高浓度柠檬酸废水处理中,于2001年12月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1 MIC 反应器结构与制作 所开发的MIC 反应器直径8m ,高23m ,总容水体积1100m 3,有效反应体积800m 3。
由两个反应室垂直串联组成,第一反应室为高负荷反应室,其底部为进水区和回流出水区,上部为低负荷的第二反应室,在两室之间有沼气集气器,在第二反应室中上部设有三相分离器,反应器的顶部有三相分离包。
两反应室和三相分离包用提升管和回流管相联。
辅助设施有进水流量监测与记录、温度测量与记录、取样管、梯与护栏等。
主动内循环(TAIC)高效厌氧反应器及其应用
反 应器 普遍 应 用 于 大 中型养 殖 场 的禽畜 粪便 污水 沼气 净 化处 理 工
沼气 提 升管 ,然 后 升流 进 入气 液 分 离 器 分 离 :分 离 出 的 沼 气 通 过 自动 化 收 集 、 净 化 、储 存 、
输 配 ,成 为 供人 们 生活 所需 的能
程 。禽 畜 粪便 和 污水 经 过厌 氧 反 应 器 的处 理后 ,能够 过 滤水 质 ,
1 .自动 调 压 进 料 池 2 进 料 口 3 进 料
由气 液 分 离器 出水管 排 出 ,沉淀 的颗粒 污 泥可 自动返 回第 二 反应 室 ,产 生 的 沼气 进入 沼气 收 集 系
统 。这 样 ,废 水 就完 成 了厌 氧处 理 的全 部 过程 。系统 运行 一 年后 所产 生 的底 渣 由放 空 管 自动排 放
出去 。
实 际应 用 结果 表 明 ,主 动 内 循环 (AL ) T C 高效厌 氧反应器 具有
容积 负 荷 高 、处理 容 量大 、抗 冲 击 负荷 能力 强 、投 资 少 、占地面 积小 、长期 运 行稳 定 等优 势 ,值 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和推广应用 。 (作 者 单 位 :桂 林 旺 隆 达
个 U S 叠 加在 一起 ,形成第 一反 AB
压 进料 池 内 ,再 通过 进 料 总管 、 布 料 系统 进入 第 一反 应 室 内 ,并
添加 一 定 量 甲烷 菌种 ,调试 至 系 统 启 动 运 行 (为 了 加 快 启 动 速 度 ,每 天 开启 一定 时 间变频 可 控 污 泥 回流泵 ,这样 有 利 于加 快反
污泥循 环 回流 管 1 沼气 导管 1 第二反 2 3
应 室 气液 分 离连接 管 1 第二反 应 室 气液 4
高效厌氧反应器说明
一、内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该反应器相当于二级UASB叠加,其示意图如下:进水(1)经过布水器(2)输入反应器,与下降管(11)循环来的污泥和出水均匀混合后,进入第一个反应室内(流化床反应室)。
大部分COD被降解为沼气,该反应室产生的沼气由三相分离器(下)收集和分离,并产生气体提升(5)。
气体被提升的同时,带动水和污泥作向上运动,经过一级“上升”管(6)达到位于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10),沼气从水和污泥中分离出来,离开整个反应器。
水和污泥混合液经过同心的“下降”管(11)直接滑落到反应器底部形成内循环流。
第一反应室的出水在第二反应室(低负荷处理区)(7)内被深度处理,剩余的可生物降解的COD被去除,产生的沼气由顶部的三相分离器(8)收集,并沿二级“上升管”(9)输送到顶部旋流式气液分离器(10),实现沼气分离和收集。
同时,厌氧出水经过出水堰(12)外排进入回流水槽中。
该反应器把下述四个重要的工艺过程集合在同一反应器内,包括:※布水系统——进液和混合;※第一反应室——流化床反应室;※内外循环系统;※第二反应室——深度净化反应室。
各过程的主要功能介绍如下:布水系统——进液和混合废水经泵提升进入反应器布水系统,布水系统使进液与反应器上部返回的内循环液、反应器底部的污泥有效的混合,由此产生对进液的稀释和均质作用。
第一反应室——流化床反应室废水和颗粒污泥混合物在进水和循环水的共同推动下,迅速进入流化床室。
废水和污泥之间产生强烈和有效的接触,增大了污染物向生物物质(即颗粒污泥)的传质速率。
在流化床反应室内,废水中的绝大部分可生物降解的污染物被转化为沼气(通常为CODcr总去除率的70-80%)。
沼气经下部三相分离器收集后导入气体提升器,通过提升器将部分泥水混合物提升到反应器最上部的气液分离器,气体分离后从水封器导出。
内外循环系统在气体提升器中,气提原理是气、水、污泥混合物的快速上升,气体在反应器顶部分离之后,剩余的泥水混合物经过一个同心的管道向下流入反应器底部,由此在反应器内形成内循环流。
一种高效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高效外循环厌氧反应器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汤武平
申请号:CN201821070872.5
申请日:20180706
公开号:CN208577601U
公开日:
2019030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包括中和罐,中和罐的内部顶端设置有中和沼气区,中和罐的一侧设置有反应罐,中和罐和反应罐之间设置有循环连接管道,反应罐的内部顶端设置有反应沼气区,反应沼气区的底端设置有出水区,出水区的底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分流器和第二分流器,第二分流器的底端设置有进水区。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效外循环厌氧反应器,设有专门的出水回流系统;具有高的液体表面上升流速和COD去除负荷,厌氧污泥颗粒粒径较大,反应器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反应器为塔形结构设计,具有较高的高径比,占地面积小;主要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可用于SS含量高的和对微生物有毒性的废水处理。
申请人:上海净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200131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富特北路211号302部位368室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外循环高效厌氧反应器的开发研究
摘要:该文主要介绍了一种新型内外循环高效厌氧反应器的突出特点、技术方案和实施方式,该新型产品占地少、有机负荷高、抗冲击能力更强,性能更稳定、操作管理更简单。
关键词:内外循环高效厌氧反应器技术开发研究
厌氧反应器当前在造纸行业、人造板行业及化工行业应用较多,处理的目的包括实现一般的达标排放,通过治理后的废水回用,从而达到节水和治污的双重目的。
目前的厌氧厌氧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的多级内循环反应器,我公司在第二代厌氧反应器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形成第三代厌氧反应器,与第二代厌氧反应器相比,它具有占地少、有机负荷高、抗冲击能力更强,性能更稳定、操作管理更简单。
当COD为10000~15000mg/1时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第二代UASB反应器一般容积负荷为5~8kgCOD/m3;第三代厌氧反应器容积负荷率可达15-30kgCOD/m3。
第三代IECAR厌氧反应器特别适用于玉米淀粉废水、柠檬酸废水、啤酒废水、土豆加工废水、酒精废水、化工废水等有机高浓度废水的处理。
1 当前厌氧反应器的技术问题
现有的厌氧反应器多采用两级,以钢材为材料,重量较重,体积
庞大,具有占地大、有效容积只有总容积的一半,有机负荷低、抗冲击能力不强,性能不稳定、操作管理复杂等缺陷。
2 内外循环高效厌氧反应器突出特点
(1)较高的容积负荷:内外循环高效厌氧反应器内存在内外循环,传质效果好,污泥浓度高,微生物量大,进水有机负荷可达到普通厌氧反应器的3倍以上。
(2)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处理高浓度废水时,内外循环流量可达进水量的10~15倍,处理低浓度废水时,反应器内外循环流量可达进水量的2~3倍;进水和大量的循环水充分混合,其中的有害物质得到充分稀释。
(3)较少的投资和占地面积:内外循环高效厌氧反应器容积负荷率是普通UASB 反应器3倍左右,体积只有普通反应器的1/4~1/3左右,反应器的基建投资大大降低;同时内外循环高效厌氧反应器高径比达到3~8,占地面积较少。
(4)稳定的缓冲pH值的能力:内循环时,可利用COD转化的碱度,缓冲pH值,保持反应器内pH值最佳状态,同时还可减少进水的投碱量。
(5)较短的启动周期:普通UASB启动周期长达4~6个月,而内外循环高效厌氧反应器在启动周期只需用40d左右。
(6)实现内外部自动循环:通过外部加压达到内外循环高效厌氧反应器的回流,再结合内外循环高效厌氧反应器以自身产生的沼气作为提升的动力来实现混合液内外循环,可以使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7)较强的抗低温能力:温度对厌氧消化的影响主要是对消化速率的影响。
内外循环高效厌氧反应器由于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温度对厌氧消化的影响变得不再显著和严重。
通常内外循环高效厌氧反应器厌氧消化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这样减少了消化保温的困难,节省了能量。
(8)较好的出水稳定性:Van Lier在1994年证明,反应器分级会降低出水VFA浓度,延长生物停留时间,使反应进行稳定。
所以利用二级UASB串联分级厌氧处理,可以补偿厌氧过程中K s高产生的不利影响。
(9)很高的沼气利用价值:内外循环高效反应器产生的生物气纯度高,CH4为70%~80%,CO2为20%~30%,其它有机物为1%~5%,可作为燃料、发电等很好利用。
(10)高效分离效果的三相分离器。
我公司研发出采用高耐腐蚀性、使用寿命长、密度小、安装方便的高聚防腐PP板材制作而成;摒弃以往采用Q235材质及玻璃钢材质;三相分离器采用二层安装结构,每层中做到了3~5层三相分离板(三相—水、气、泥),使得三相达到了。
(11)均匀的布水装置。
布水装置采用旋流布水装置,摒弃以往管道开孔布水,使得布水更加均匀、泥水接触更加充分。
(12)实用、低成本、操作方便、美观。
内外循环高效反应器观察楼梯采用垂直旋梯制作而成。
(13)更加快速自动化的把控厌氧数据,如安装PH计、温度计、测试MLSS仪、测试CH4流量计、测试进水、回流流量计等高清、精准数显仪器。
3 内外循环高效厌氧反应器技术方案
内外循环高效厌氧反应器是新一代高效厌氧反应器,废水在反应器中自下而上流动,污染物被细菌吸附并降解,净化过的水从反应器上部流出。
混合区:反应器底部进水、颗粒污泥和气液分离区回流的泥水混合物及外循环水有效地在此区混合。
第一厌氧区:混合区形成的泥水混合物进入该区,在高浓度污泥作用下,大部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
混合液上升流和沼气的剧烈扰动使该反应区内污泥呈膨胀和流化状态,加强了泥水表面接触,污泥由此而保持着高的活性。
随着沼气产量的增多,一部分泥水混合物被沼气提升至顶部的气液分离区。
气液分离区:被提升的混合物中的沼气在此与泥水分离并导出处
理系统,泥水混合物则沿着回流管返回到最下端的混合区,与反应器底部的污泥、进水及外回流水充分混合,实现了混合液的内外部循环。
第二厌氧区:经第一厌氧区处理后的废水,除一部分被沼气提升外,其余的都通过三相分离器进入第二厌氧区。
该区污泥浓度较低,且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已在第一厌氧区被降解,因此沼气产生量较少。
沼气通过沼气管导入气液分离区,对第二厌氧区的扰动很小,这为污泥的停留提供了有利条件。
外循环区:从第二厌氧区的二级三相分离器下部采用泵提升已经分离好的待排水再进入底部布水装置,使得外循环水、内循环水和来水充分混合均匀,大大稀释来水浓度及有毒元素等,更使得厌氧的负荷大大提高。
该内外循环高效厌氧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的多级内循环反应器,与现有厌氧反应器相比,它具有占地少、有机负荷高、抗冲击能力更强,性能更稳定、操作管理更简单。
当COD为10000~15000mg/1时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传统反应器一般容积负荷为5~8kgCOD/m3,而新型厌氧反应器容积负荷率可达15~30kgCOD/m3。
4 内外循环高效厌氧反应器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内外循环高效厌氧反应器参考(图1)。
内外循环高效厌氧反应器,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呈柱状结构的反应器主体1,所述反应器主体1内部由下而上依次包括有混合区A、第一厌氧区B、第二厌氧区C、气液分离区D及外循环区E,所述第一厌氧区B的上部设有一级三相分离器10,所述第二厌氧反应区C 的上部设有二级三相分离器11,所述气液分离区D设有气液分离器12,所述外循环区E包括连接于混合区A及第二厌氧区C之间的外循环管路13以及外循环水泵14;
所述混合区A位于反应器主体1的最底部,通过外部设有的进水管2-1与其内部所设旋流布水器2相连通;
所述一级三相分离器10与气液分离器12之间连通有用于提升沼气的一级沼气管4;所述二级三相分离器11与气液分离器12之间连
通有用于提升沼气的二级沼气管6;所述气液分离器12与所述混合区A之间连通有用于泥水回流的回流管3;
所述外循环管路13的上端与第二厌氧区C的二级三相分离器11的待排水管相连通,所述外循环管路13的下端与混合区A的旋流布水器2相连通;
所述一级三相分离器10及二级三相分离器11采用的材质为高聚防腐纯PP板材;
所述反应器主体1外筒体外敷有聚氨酯发泡保温层及厚彩钢板。
工作过程:废水经过进水管2-1进入反应器混合区A的旋流布水器2内,与回流管3循环的泥水均匀混合后,进入第一厌氧区B内,大部分COD被降解为沼气,沼气由一级三相分离器10收集并分离后产生气提,同时带动水和污泥向上运动,沼气经由一级沼气管4送入气液分离器12内,由气液分离器12顶部收集,剩下的污泥和水则通过回流管3重新进入混合区进行混合;第一厌氧区的出水在第二厌氧区内被深度处理,余下的可生物降解的COD被去除,产生的沼气由顶部二级三相分离器11收集并分离,经由二级上升管6送入顶部的气液分离器12内,实现沼气的分离和收集。
经过二级三相分离器11处理后的废水在其下部的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并作为待排水再次由外循环水泵14泵入底部混合区的布水器中,使得外循环水、内循环水和来水充分混合均匀,大大稀释来水浓度及有毒元素。
从反应器工作原理中可见,反应器通过两层三相分离器来实现污泥停留时间大于水力停留时间,获得高污泥浓度;通过大量沼气和内外循环的剧烈扰动,使泥水充分接触,获得良好的传质效果。
5 结语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得到了较多的研究和开发,我国厌氧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仍然处于第二代厌氧反应器的实践探索阶段,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为了达到持续节能发展的要求,必须不断开发和利用新型高效的反应器,内外循环高效厌氧反应器具有很多工艺特点,未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应用潜力,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永福,储金宇.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的应用与发展[J].载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5).
[2] 陈坚,卫功元.新型高效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研究发展[J].载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1(5).
[3] 王淑莹,王晓莲,李探微.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的研究与开发[J].载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