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写作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育叙事按内容分类 1、教育叙事; 2、教学叙事(课程叙事); 3、生活叙事。
■二、教育叙事按写作文本分类
1、叙议式 所谓“叙议式”文本,就是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叙,就是叙 述教育教学中的事情和故事,议,就是针对所叙的事情发表自己的 看法。“叙”和“议”交叉进行,在“夹叙夹议”的阐述中层层深 入,把所要论述的主题讲清楚。叙议式文本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写 作的最基本的写作形式。 2、思辨式 所谓“思辨式”文本,就是在叙述教育教学过程后反思自己的 做法,这是教育教学叙事的另一种常见的写作形式,作者正是在反 思中提高了认识,读者也正是在反思中受到启发。 3、陈述式 所谓“陈述式”文本,就是用叙述的笔法,客观地描写自己的 教育教学过程,虽然其中含有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反思,但总的来说 不过多地加以评论,让读者自己从客观陈述的事实中作出判断,得 出结论。
教育叙事的内容
1.研究教师的教育理念 2.研究教师的行为艺术 3.研究教育教学的对象 4.研究教师的职业感受 4.研究教育的社会现状
教师叙事研究的过程 1.选择观察对象 2.确立研究角度 3.创设研究情境 4.记录教育过程 5.反思教育效果 6.撰写研究报告
教育叙事的分类
凸显体验
·“体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之一。 · 科技时代人类对体验的遗忘,精神家园的失落 · 21世纪:体验的时代 · 体验教育力求克服灌输性、控制性,既强调把广阔的社会生活 纳入课堂教学之中,也强调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生活,理解和 创新知识,践履道德,选择有意义的生活方式,生成新的生存境界
一、体验是一种图景思维活动 二、体验是教育的本体 探究是其主要存在方式 三、德育课功能重新定位(澄明生活) 四、社会实践活动+反思性表达
交往互动 互惠共生
· 传统教育的基本模式:单向传输—单向接受 · 教育之先定假设:教师是多知的,是真理的化身,学生是无 知、少知的,是需要塑造、改造的对象…事实已一再证明这一假 设的不合理性
一、理解生命世界(对青少年精神生活的重新估计) 二、共同成长:(米德)“反哺文化”;师生相互学习,两
代人共同成长;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理由五: 教育是一个激情和理性相伴的历程
★魏书生、李镇西的故事。
魏书生曾是一名工人,写了150次报告要求当老 师。李镇西带着王蒙描绘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 京某女子中学一个班集体生活的长篇小说《青春 万岁》走上了讲台。他当时的理想是“我一定要 把我带的班也建设成为《青春万岁》所描绘的那 样的班级。”
4、比较式 所谓“比较式”文本,就是将两种或几种教育现象放 在一起进行比较,以期得到启发或是非。“比较”有自己 与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纵向比较,也有将自己的教育教学与 别人的教育教学的横向比较,目的都是为了在比较中提高 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 5、评点式 所谓“评点式”文本,就是叙事研究报告中,请他人 对其中某些环节或某些细节进行点评。这样做,可以引起 读者对这些地方的注意,并且这些观点还可以启发读者思 考,或引起争鸣。点评也可以放在文章的结尾处,表达出 点评者对这篇教育教学叙事的总评价。 6、质疑式 所谓“质疑式”文本,就是阅读了别人撰写的叙事研 究报告后,对文本中的某些观点或情节提出不同的意见或 看法,与作者进行商榷或讨论。
★李镇西:最初以爱心与教育成名,后来以民主与
教育成家。
★魏书生:以立志教育、忘我精神成名,以民主与
科学成家。
没有教育智慧就做不好班主任
如果教育工作者完全没有爱心,面对学生的时候就是激 情燃烧完了的岁月,那教育活动就成了 “一群闹更年期的 和一群闹青春期的对话。” 如果光有一番热情,只知道自己怀着无限爱心去从事教育事 业,常常会遭受挫折,发出“华佗无奈小虫何”的感慨。 由于各级各类教育部门一再只强调教师要关爱学生,相对 忽视了教师工作方法的培训,因而教育智慧的贫乏是所有教 育工作者最大的无奈,现实生活中教育工作者经常遭遇面对 复杂实践缺乏有效举措的尴尬事件。过去说最大的贫困不是 物质的贫困,而是观念的贫困。现在我们可以说,班主任当 前遇到的最大的尴尬不是理论的匮乏,而是具有操作价值的 方法技巧和教育智慧的匮乏。
教育叙事的特征
1.描述性——以教师的生活故事为研究对象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事实性、情境性、过程性的研究,显 著特征在于“实”。它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实事、实情、实 境和实际过程所作的记录、 观察和探究,从而获得对事实或 事件的解释性意见。 2.研究性——由解说者思考和分析教育教学现象和规律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研究。叙事研究的根本特征在 于反思。教师在叙事中反思, 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 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 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 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离 开了反思,叙事研究就会毫无意义。
为何教育叙事受热捧
教育实践的特殊性。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教育是事业。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是具有主观
能动性的不断变化发展的人;教育的对象具有各自的特殊经历的独特个体。
教育研究的特殊性。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科研不能简单照
搬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质的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得到了越来 越广泛的认可。教育叙事研究作为质的研究方法的一种运用形式也逐渐引起 人们的重视。
教育叙事的写作要点
(1)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 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 “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2)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 “教育论文”。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 更能引起读者“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其研究价值。 (3)叙事研究报告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 的基础上写的,“夹叙夹议”。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 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 (4)教育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记录生活,而是观察与思 考生活。 (5)教育叙事的逻辑不是“理论联系实际”,而是“实 际联系理论”。
怎样撰写教育叙事
华林飞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
什么是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 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 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 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 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 研究。 它是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 的教育、教学故事的描述与分析,揭示出内隐于 这些事件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以 及意义价值。再讲得明白一点,就是记叙有意义 的教育、教学故事。
· 教育回归生活:既是指脱离生活的教育重新回到生活之中,也是 指“高于”生活的教育“回到”生活 · 当前倡导回归生活,已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
一、生活世界是教育的根基、魅力源头 二、生活的过程就是人生学习的过程 三、生活体验是人学习和受教育的动力 四、加强生活境遇引导,过有意义的生活 →课程改革:生活的逻辑;思想的逻辑
受条条框框的束缚。
教育叙事示例及点评
范文一 第一次遭遇“学生恋爱” 范文二 十六号同学 范文三 我的班主任角色嬗变
写作教育叙事要注意的问题之一
要确立自己的教育理念。
示例:我的教育理念的转变
只见理论,不见技巧 ---------本领的恐慌 乐于教书,苦于育人 ---------本质的偏离 只有管理,没有教育 ---------育人的误区 重视说教,轻视体验 ---------情感的淡漠 精于灌输,疏于关怀 ---------生命的漠视
(刘惊铎著:《中华美德教育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周薇日记选编
2008年7月17日 多云
我的一个表姐去澳大利亚留学后就在那里工作定居了,她说在国外人际关系很单纯,你会 觉得心是舒展的,而在国内工作,这些纷繁的人际关系会让人觉得心很累。虽然还没有走入社会, 但在学校里,多少还是有这方面的经历和体会的,加上还有文学作品提供的间接经验。自认不属 于人际交往上的人才,只是不知道在坚守与适应之间能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有时候也会鸵鸟主 义地想,要是永远都长不大就好了。原先看过一段话说,小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长大了,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年老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看来要达到“看山还是山,看水 还是水”的境界,还需要数十年的磨砺。
我的转变
确立新的教育观
· 回归生活。生活世界,道德源头 · 凸显体验。道德体验,自主建构 · 关爱生命。关爱自己,关爱他人 · 讲究技巧。交往互动,互惠共生
卖辣椒
回归生活
· 陶行知曾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生活教育思想… · 19世纪和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文化:明提“遗忘”、“回归”。
(胡塞尔、舍勒、狄尔泰、海德格尔、赫勒、哈贝马斯等)
理由四:是把“爱的教育”升华为“教育爱”的 需要
爱的教育与教育爱。台湾著名教育家高振东先生认为,爱 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一般的工作方法,而教育爱才是教育工 作者一流的意识形态。 作为一名中学班主任,对学生光有慈母般的爱是远远不 够的,促使学生主体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搭建“绿色 生命平台”,才是教育的核心——教育爱。教育爱是深刻的 理念,是一种丰富的情感,是教育行为的源头活水,唯有爱, 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把辛苦的 教育工作当成乐趣来从事;也只有爱,才能使教师感觉到每 个学生的喜悦和苦恼都在敲打他的心,引起他思考、关怀和 担心,教育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
同学聚会时,参加工作的同学不少抱怨说,原先在学校的生活太单纯了,走上社会面对复杂 的人际关系与残酷的现实常常会觉得很矛盾,很迷茫。经历过一次次碰壁后就学乖了,再也不敢 “粪土当年万户侯”了,收敛起道德,收敛起锋芒,小心翼翼地做人,但也很怕自己以后会慢慢 地变成自己都不喜欢的那种人。 网上看到一个北大的学生工作几年后写的感言,其中一段是:“在北大时你或许觉得某人很 俗。离开北大的时候,你可能会立志你绝对不要俗。但是过了几年后,你会发现只有那些完成了 由不俗到俗的成功转变的同学才能衣着不俗地参加聚会,而那些尚未完成转变的同学则可能潦倒 落魄地出现在你面前。所以,当你在学校的时候,千万不要讥笑(哪怕是在心里)身边那些俗而 又俗的同学,因为他们很可能就是将来同学聚会上的主角,也是对你进行再教育的榜样。”
,
送温暖
wk.baidu.com
地震 换位思考
(刘惊铎著:《道德体验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关爱生命
20世纪70年代,现代哲学与当代女性主义开始关注人的身体、个体 生命的存在状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责任、情感、关系。 生命是一个高度有序的复杂系统,是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变化的自 组织关系性(相互依赖的)存在。 一、关爱是所有成功教育的奠基石 关注个体生命在现实生活中遭际的事件;给师生彼此从事关怀实践 的机会(诺丁斯 朱小蔓 刘慧:《关爱生命……》) 二、从生命出发,遵循生命之道 即从生命本身的特性、生命体的当下状态、生命体所处的生存境 遇出发 三、生命叙事是教育的重要展现方式 生命叙事诱发生命感动 师生表达各自的生命故事:具体的经历、经验和体验,相互分享
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理论最终由教师去物化,因此教师的理论水平和
行动层次最终决定教育的质量。“教育即生活”的观念逐步被人们接受和认 同。研究成为教师的工作常态和职业生存的第一需要。
教育叙事的可读性。与晦涩艰深的学术论文比,教育叙事易于被人们
接受和效仿。
教育叙事的开放性。教育叙事写作的门槛低。教师可以自由表达,不
三、交往互动(生成新的知识、能力、道德) 四、开放对话:诉说体验,相互诱发和唤醒
新时期:关爱学生需要教育智慧
理由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没有人能够光凭理论概念教导 学生,学生问题千奇百怪,即使教师相信民主、爱心、尊重、 接纳、个别差异等理论,到时候依然手足无措。 理由二: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应付教育工作中时刻会发生的 繁杂问题,教师需要特殊的技巧合情合理地解决学生中间发生 的各种问题。需要运用教育智慧全面关爱学生,促进学生的健 康成长。 理由三:教育创新的需要。面对90后这些最不缺乏爱的 “新新人类”,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需要变更,对学生的关 爱也要赋予新的元素,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对教育爱这个古 老的话题予以全新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