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剧毒化学品:剧毒化学品是指,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环保、卫生、质检、交通部门确定并公布的剧毒化学品目录中的化学品。
一般是具有剧烈毒性危害的化学品,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及其混合物和天然毒素,还包括具有急性毒性易造成公共安全危害的化学品。
释义:根据2005年5月公安部公布的《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件管理办法》,“除个人购买农药、灭鼠药、灭虫药以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购买和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剧毒化学品,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环保、卫生、质检、交通部门确定并公布的剧毒化学品目录执行。
”“国家对购买和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行为实行许可管理制度。
购买和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应当依照本办法申请取得《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剧毒化学品准购证》和《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未取得上述许可证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购买、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买卖、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剧毒化学品准购证》和《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不得使用作废的上述许可证件。
”土壤侵蚀区划:土壤侵蚀区划,亦称水土流失分区。
是指根据土壤侵蚀成因、类型、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某一地区进行的地域划分。
土壤侵蚀区划反映土壤侵蚀的地域分异规律,为不同地区的侵蚀类型指出治理途径、方向和应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以及实施步骤,并为水土保持规划和分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008年颁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中,全国分为水力、风力、冻融3个一级侵蚀类型区。
其中,水力侵蚀类型区包括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南土石山区5个二级类型区;风力侵蚀类型区分为“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2个二级类型区;冻融侵蚀类型区分为北方冻融侵蚀区、青藏高原冰川冻土侵蚀区2个二级类型区。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
土壤侵蚀类型区的划分2012-07-04 16:02根据我国的地形特点和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在一较大的区域里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水利水电部颁发了《关于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和强度分级标准的规定》,把全国区分为三大土壤侵蚀类型区。
(一)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这一类型区大体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包括西北黄土高原、东北的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北方山地丘陵、南方山地丘陵、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云贵高原六个二级类型区。
1.西北黄土高原这一高原区主要是指青海日月山以东,山西太行山以西,陕北长城以南,陕、甘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
绝大部分属黄河中游,是我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
土壤条件:黄土在本区内分布很广、厚度很大的第四纪粉沙物质。
分为新黄土和老黄土两种。
前者覆盖在后者之上,总厚度由几十米至100多米,最厚处达200多米。
黄土质地匀细,组织疏松,具有大孔隙构造,垂直节理发育,湿陷性和渗透性都较大。
颗粒粒径0.05-0.002mm的占50%,渗透速度一般在0.8-1.3mm/min。
黄土具有迅速分散的特性,在清水中1—4 min即可全部分散。
地貌条件:按形态、结构分,除大部分为丘陵沟壑、高原沟壑,还有风沙丘陵、涧地、河谷川地和土石山地。
总的来看,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沟深陡坡是黄土地貌的主要特征。
气候条件:属大陆型季风气候,冬寒夏热,气温变化剧烈,年平均降雨量在300—600mm,分布集中,7、8、9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暴雨强度每分钟可达1mm,甚至2mm 以上,瞬时暴雨强度更大。
一次大暴雨产沙量可占全年总产沙量的40%-86%。
植被条件: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大致可分为:山地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和干旱草原四个带。
山地植被带的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和灌丛为主,开垦指数低,一般在10%以下,土壤侵蚀轻微;森林草原带植被类型以夏绿阔叶林及禾本科、菊科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一般在40%-50%,部分人多地少地区高达60—70%,土壤侵蚀严重;干旱草原带的植被以藜科及旱生多刺的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为10%—20%,土壤侵蚀严重,同时有较强烈的风蚀发生。
土壤侵蚀类型(来源: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土壤侵蚀类型
来源: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一级类型区:全国应分为水力、风力、冻融三个一级土壤侵蚀类型区;重力侵蚀和混合侵蚀不应单独分类型区。
二级类型区:水力侵蚀区分为西北黄土高原、东北黑土区、北方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南土石山区五个二级类型区;风力侵蚀区分为“三北”戈壁沙漠风沙区、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两个二级类型区;冻融侵蚀类型区分为北方冻融土侵蚀区、青藏高原冰川动土侵蚀区两个二级类型区;各大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在全国二级分区的基础上再细分为三级类型区和亚区。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首先,水土流失强度是衡量土壤侵蚀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水土流失强度的大小,可以将土壤侵蚀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水土流失强度指的是土壤表层被水流侵蚀的程度较轻,一般不会对土地资源造成严重损失。
中度水土流失强度则表示土壤表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蚀,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而重度水土流失强度则意味着土壤表层受到了严重的侵蚀,已经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其次,侵蚀类型也是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侵蚀类型可以分为水蚀、风蚀和冻融侵蚀等多种类型。
水蚀是指土壤表层被雨水冲刷的现象,主要发生在降雨较多的地区。
风蚀则是指土壤表层被风力吹袭而形成的侵蚀现象,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
冻融侵蚀是指土壤表层由于冻融作用而发生的侵蚀现象,主要发生在寒冷地区。
最后,侵蚀程度也是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
侵蚀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侵蚀程度指的是土壤表层受到的侵蚀程度较轻,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影响较小。
中度侵蚀程度则表示土壤表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蚀,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而重度侵蚀程度则意味着土壤表层受到了严重的侵蚀,已经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综上所述,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是对土壤侵蚀程度和影响进行科学分类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通过水土流失强度、侵蚀类型和侵蚀程度等多个方面的指标,可以科学地评估土壤侵蚀的状况,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加强土壤侵蚀的监测和管理,有效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土壤侵蚀原理-第9章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第 9 章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9.1 Divisions of Soil Erosion types 9.2 Region with Wind Erosion 9.3 Region with Free-thaw Erosion and Glacial Erosion 9.4 Region with Water Erosion
9.2 以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Ⅰ)
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西部,包括新疆、 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等省、自治区的 沙漠及沙漠周围地区。分为3个二级区。 (1)半湿润地带沙漠化土地零星风蚀区 (2)半干旱草原地带及荒漠草原地带风蚀沙漠化发 展区 (3)干旱荒漠地带流沙入侵及固定半固定沙丘风蚀 活化区
9.1.3 Different soil erosion divisions
China has been divided into 3 soil erosion regions according to the topography and the main external force (Shuzhi Xin et al, 1982), namely region with water erosion, region with wind erosion, and region with freethaw erosion.
河西走廊区 塔里木河中下游区 柴达木盆地区
9.2.1 半湿润地带沙漠化土地零星风蚀区
指东北平原西部及黄淮海平原中部(以豫东为主) 片状分布的沙漠化土地而言,其特点是风蚀沙漠化 土地零星分布,面积不大。由于所处自然条件较为 优越,在不继续破坏其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有逆转 的可能性。 Characteristics: with small sand land area, and the situation can be reversed if there were no human disturbance.
Removed_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第九章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主要教学目标:阐述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原则,明确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分布范围以及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的特点。
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参阅课外书及野外实习为辅。
主要内容:第一节土壤侵蚀类型分区第二节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第三节以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第四节以冻融及冰川侵蚀为主的类型区第一节土壤侵蚀类型分区一、目的意义与任务土壤侵蚀分区是根据土壤侵蚀类型、成因以及影响侵蚀发育的主导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区划单元进行分区。
分区的目的意义是为不同区域制定水土保持规划,治理土壤侵蚀提供主要依据,并为因地制宜拟定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它是研究各分区内土壤侵蚀特征和控制土壤侵蚀的重要基础工作。
分区的任务是在详细了解土壤侵蚀类型的基础上,全面认识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特征和分布规律,并考虑影响土壤侵蚀的主导因素,根据土壤侵蚀和治理的区域差异性,提出分区方案,划分不同的侵蚀类型区。
二、分区原则土壤侵蚀分区要反映不同区域土壤侵蚀特征和其差异性,要求同一区自然条件、土壤侵蚀类型和防治措施基本相同,而不同类型区之间则有较大差别。
因此分区原则主要为同一区内的土壤侵蚀类型和侵蚀强度应基本一致。
同一区内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基本一致。
同一区内的治理方向、治理措施和土地利用方向基本相似。
侵蚀分区以自然界线为主,适当照顾行政区域的完整性和地域的连续性。
三、土壤侵蚀分区我国地质地貌及气候特点,构成了各种类型土壤侵蚀发生的基本条件。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不同,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特点的土壤侵蚀类型区域。
根据我国的地貌特点和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如水力、风力等)在较大区域起主导作用的原则,辛树帜等(1982)将全国分为3大土壤侵蚀类型区,即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和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新疆、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以及宁夏、陕北、内蒙古、东北西部等地的风沙区,是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其中风力侵蚀的沙漠及沙地面积达187.6万km2。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2008年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等2项标准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
前言根据水利部2002年批准的水利技术标准修订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l—2002),对《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96)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共5章和2个附录。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取消了原标准附录A中的表A1和表A2、附录B中的B6和B8;2.改变了原标准的用词和用语说明、重新整合了附录B的内容;3.将原标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中的“强度”、“极强度”,分别改为“强烈”、“极强烈”,以免混淆概念。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本标准参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段巧甫华绍祖史德明徐传早佟伟力宁堆虎鲁胜力秦百顺郭索彦张长印陈法扬史学正李靖王莹冯伟常丹东王海燕苏仲仁张大全丛佩娟李琦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蔡强国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3)3.1 一级类型区 (3)3.2 二级类型区 (3)3.3 范围及特点 (3)4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8)4.1 水力侵蚀、重力侵蚀的强度分级 (8)4.2 风力侵蚀及混合侵蚀(泥石流)强度分级 (9)5 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11)附录A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分级 (12)附录B 水力侵蚀模数的确定方法 (13)标准用词说明 (16)条文说明 (17)1 总则1.0.1 为了统一水土流失调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本标准。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
土壤侵蚀类型区的划分2021-07-04 16:02根据我国的地形特点和自然界*一外营力在一较大的区域里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水利水电部颁发了"关于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和强度分级标准的规定",把全国区分为三大土壤侵蚀类型区。
(一)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这一类型区大体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包括西北黄土高原、东北的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北方山地丘陵、南方山地丘陵、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云贵高原六个二级类型区。
1.西北黄土高原这一高原区主要是指日月山以东,太行山以西,陕北长城以南,陕、甘岭以北的广区。
绝大局部属黄河中游,是我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
土壤条件:黄土在本区分布很广、厚度很大的第四纪粉沙物质。
分为新黄土和老黄土两种。
前者覆盖在后者之上,总厚度由几十米至100多米,最厚处达200多米。
黄土质地匀细,组织疏松,具有大孔隙构造,垂直节理发育,湿陷性和渗透性都较大。
颗粒粒径的占50%,渗透速度一般在。
黄土具有迅速分散的特性,在清水中1—4 min即可全局部散。
地貌条件:按形态、构造分,除大局部为丘陵沟壑、高原沟壑,还有风沙丘陵、涧地、河谷川地和土石山地。
总的来看,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沟深陡坡是黄土地貌的主要特征。
气候条件:属大陆型季风气候,冬寒夏热,气温变化剧烈,年平均降雨量在300—600mm,分布集中,7、8、9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暴雨强度每分钟可达1mm,甚至2mm 以上,瞬时暴雨强度更大。
一次大暴雨产沙量可占全年总产沙量的40%-86%。
植被条件: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大致可分为:山地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和干旱草原四个带。
山地植被带的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和灌丛为主,开垦指数低,一般在10%以下,土壤侵蚀轻微;森林草原带植被类型以夏绿阔叶林及禾本科、菊科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一般在40%-50%,局部人多地少地区高达60—70%,土壤侵蚀严重;干旱草原带的植被以藜科及旱生多刺的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为10%—20%,土壤侵蚀严重,同时有较强烈的风蚀发生。
第十二章水土保持工程管理
第一节 水土保持技术规范与标准
(6)崩岗治理技术(GB/T16453.6-1996)
规定了崩岗治理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技术要 点。适用于我国南方风化花岗岩地区有各种形式崩岗 危害的地方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GB/T15774-1995)
规定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的原则、内容和方 法。其内容包括:基础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生态效益四类
(1) 水土 保持 方案 编制 要求
①阶段要求 ②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③基本情况调查 ④项目区水土预测 ⑤水土保持方案的制定 ⑥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求 (2)护渣工程 (3)护坡工程 (4)土地整治工程 (5)防洪工程 (6)防风固沙工程 (7)泥石流防治工程 (8)绿化工程
第一节 水土保持技术规范与标准
(2)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①水力侵蚀、重力侵蚀的强度分级 水力侵蚀分为 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六级。 重力侵蚀分为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 五级。 ②风蚀强度分级 分为微度、轻度、中度、强度、 极强度、剧烈六级。 ③混合侵蚀(泥石流)强度分级 黏性泥石流、稀 性泥石流、泥石流的侵蚀强度分级,均以单位面 积年平均冲出量为判别指标。
第二节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 基本建设项目与水土保持项目管理程序
➢水土保持工程投资概估算 ➢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三制”管理 ➢水土保持规划 ➢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建议书 ➢水土保持可行性研究 ➢ 水土保持初步设计
1、基本建设项目与水土保持项目管理程序
水力工程的建设程序分为8个阶段:项目建议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建设 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项目后评价等阶段
第一节 水土保持技术规范与标准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
土壤侵蚀类型区的划分2012-07-04 16:02根据我国的地形特点与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在一较大的区域里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水利水电部颁发了《关于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与强度分级标准的规定》,把全国区分为三大土壤侵蚀类型区。
(一)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这一类型区大体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包括西北黄土高原、东北的低山丘陵与漫岗丘陵、北方山地丘陵、南方山地丘陵、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云贵高原六个二级类型区。
1、西北黄土高原这一高原区主要就是指青海日月山以东,山西太行山以西,陕北长城以南,陕、甘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
绝大部分属黄河中游,就是我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
土壤条件:黄土在本区内分布很广、厚度很大的第四纪粉沙物质。
分为新黄土与老黄土两种。
前者覆盖在后者之上,总厚度由几十米至100多米,最厚处达200多米。
黄土质地匀细,组织疏松,具有大孔隙构造,垂直节理发育,湿陷性与渗透性都较大。
颗粒粒径0、05-0、002mm的占50%,渗透速度一般在0、8-1、3mm/min。
黄土具有迅速分散的特性,在清水中1—4 min即可全部分散。
地貌条件:按形态、结构分,除大部分为丘陵沟壑、高原沟壑,还有风沙丘陵、涧地、河谷川地与土石山地。
总的来瞧,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沟深陡坡就是黄土地貌的主要特征。
气候条件:属大陆型季风气候,冬寒夏热,气温变化剧烈,年平均降雨量在300—600mm,分布集中,7、8、9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暴雨强度每分钟可达1mm,甚至2mm以上,瞬时暴雨强度更大。
一次大暴雨产沙量可占全年总产沙量的40%-86%。
植被条件: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大致可分为:山地森林、森林草原、草原与干旱草原四个带。
山地植被带的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与灌丛为主,开垦指数低,一般在10%以下,土壤侵蚀轻微;森林草原带植被类型以夏绿阔叶林及禾本科、菊科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一般在40%-50%,部分人多地少地区高达60—70%,土壤侵蚀严重;干旱草原带的植被以藜科及旱生多刺的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为10%—20%,土壤侵蚀严重,同时有较强烈的风蚀发生。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土 石 原 游地 溶 壤
区 山 区 及区 区 区
区
Ⅲ1
Ⅲ2
Ⅲ3
Ⅲ4
Ⅲ5
Ⅲ6
Ⅱ Ⅰ
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Ⅰ
包括:新疆、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 以及宁夏、陕北、内蒙古、东北西部等地的风 沙区,面积达187.6万km2。
荒漠:青藏高原和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等 地分布有现代冰川、高原和高山的地区,其中 冻融和冰川侵蚀面积约有125.4万km2 。
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大部分地区年 平均降水量在1000mm左右,但季节分配不均, 夏季降雨集中,多暴雨,径流丰沛,径流系数 为40%~50%,因而侵蚀强烈。
其特点是风蚀沙漠化土地零星分布,面积不 大。由于所处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在不继续破 坏其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有逆转的可能性。
2、半干旱草原地带及荒漠草原地带风蚀沙漠 化发展区(Ⅰ2)
本区包括贺兰山以东,白城、康平一线以西, 彰武、多伦、商都、横山、景泰一线以北,国 境线以南的广大地区。
其特点为风蚀沙漠化土地分布比较集中,水分 植被条件稍好,尚可适度利用,但若过度干预, 沙漠化很容易发生和发展。沙漠化各阶段(潜 在的,正在发展的、强烈发展的和严重的沙漠 化)阶段都有分布,且仍有发展的趋势。因脆 弱的生态平衡,自我逆转过程较慢,并且有反 复性。
根据我国的地貌特点和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如
水力、风力等)在较大区域所起的主导作用及
上述分区原则,我国可分为3大土壤侵蚀类型
区,即:
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中国3大土壤 侵蚀类型区
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的分类系统是依据土壤侵蚀 营力、类型、发展趋势以及治理途径在一定区 域内的相似性(或一致性)和区域间的差异性, 一般采用两级分区。
中国土壤侵蚀区划
中国土壤侵蚀区划中国土壤侵蚀区划这幅二千万分之一的中国土壤侵蚀区划图,是应用遥感影像编制的五十万分之一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图,经由百万分之一和四百万分之一两次编缩的基础上,进行区划的。
区划的原则是在类型基础上采用地学编码模型,共设六位编码。
第一、二位码是地理地名;第三位码是地貌;第四位码是植被;第五位码是土壤侵蚀强度;第六位码是外营力,后两位码分别代表土壤侵蚀定量定性要素。
全国按两个层次区划,第一个层次是依外营力分为三大区:水蚀区、风蚀区和融冻区。
但在高纬地带的东北和西北,各有一块融冻水蚀区。
第二个层次是按多名法分区的。
多名法中除地名具有唯一性外,第三、四、五、六位码又有不同的属性或等级。
现列表如下:多名法地学编码模型表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第六位编码位次* 绿洲代表山前盆地交界处,地下水出露的地貌部位。
** 荒漠代表无植被。
下面按两个层次分述各区土壤侵蚀特征:一、水蚀区(A)分布在大兴安岭东坡,沿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边缘向西南直到藏东高山峡谷区以东的地区为水蚀区。
区内又分十九个亚区,分述如下:1A.大小兴安岭山地森林轻度水蚀区编码为014131。
包括大兴安岭东坡,伊勒呼里山和小兴安岭。
由花岗岩类和砂页岩类组成,坡缓谷宽,发育暗棕色森林土,土层薄,森林根系横卧,株距大。
本区是我国木材供应基地之一。
2A.长白山千山山地丘陵林灌轻度椫卸人辞? 编码为024241。
包括张广才岭,老爷岭,吉林哈达岭,龙岗山等东部山地及辽东半岛。
由花岗岩类,砂页岩类和片麻岩类组成,发育暗棕色森林土和棕壤,土层厚薄不同。
长白山区,森林茂密,侵蚀轻微。
辽东半岛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局部地区发生泥石流。
3A.松嫩平原外围岗台地栽培植被中度椙慷人辞? 编码为037861。
本区围绕松嫩平原呈马蹄形分布。
为海拔200至500米的台地,由砂页岩类或未成岩松散层组成,发育典型黑土,由于开发历史短,尚有较厚层的黑土,是东北主要粮食基地之一、在松花江与第二松花江的二级阶地上,黑土侵蚀严重,沟谷侵蚀规模、速度仅次于黄土高原。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doc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doc1. 研究背景土壤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环境之一,也是最容易遭受破坏的地质物质之一。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因各种因素(如风、水、地形等)的作用而被侵蚀、移动和沉积的现象。
土壤侵蚀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流失和质量的下降,影响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价值。
因此,对土壤侵蚀进行分类和区划,有助于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2. 研究内容(1)分类标准土壤侵蚀分类标准包括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造成土壤侵蚀的因素、土壤侵蚀的程度等。
本文采用的分类标准主要是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和造成土壤侵蚀的因素。
(2)区划方法本文采用分类区划法,将全国土壤侵蚀的类型划分成若干个区域。
区划的依据主要是土壤侵蚀的区域差异、类型特征、土地利用形态和生态环境特征等。
(3)区划结果根据土壤侵蚀的类型和造成土壤侵蚀的因素,将全国划分为以下四个类型区:1. 水土流失型土壤侵蚀区。
这个区域受到雨水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土壤流失的非常严重。
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山地、丘陵和盆地。
2. 风沙侵蚀型土壤侵蚀区。
这个区域受到气候和地形的影响,风沙侵扰很大。
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的荒漠、沙地和半沙地。
3. 冰蚀型土壤侵蚀区。
这个区域是高山地区,受到冰川和冻土的侵蚀。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的冰川遗迹区。
4. 人为活动型土壤侵蚀区。
这个区域是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引起的土壤侵蚀。
主要分布在城市和工业区、农业区及开发区。
3. 结论和建议该区域化的土壤侵蚀分类和区划可以为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同时,建议建立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关注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土壤侵蚀的防治工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2008年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等两项标准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
2006年9月9日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替代标准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SL 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2008,01,042008,04,042SL 419-2007水土保持试验规程SL239-87同上同上二○○八年一月四日前言根据水利部2002年批准的水利技术标准修定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对《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共5章和2个附录。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取消了原标准附录A中的表A1和表A2、附录B中的B6和B8;2、改变了原标准的用词和用于说明、重新整合了附录B的内容;3、将原标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中的“强度”、“极强度”、分别改为“强烈”、“极强烈”,以免混淆概念。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本标准参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段巧甫华绍祖史德明徐传早佟伟力宁堆虎鲁胜力秦百顺余剑如郭素彦张长印陈法扬史学正李靖王莹冯伟常丹东王海燕苏仲仁张大全丛佩娟李琦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蔡强国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注:“ 【】”内文字为本标准条文说明部分引来或整理者按语1 总则1.0.1 为了统一水土流失调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
第3章:土壤侵蚀类型_2017
横断面呈“V”字形,沟头有一定高度的
跌水,长宽深三方面的侵蚀同时不同程 特点
度地进行,加之重力作用,沟岸不断坍 塌。这种侵蚀在质地疏松、透水性好和 具有垂直节理的地区,发展非常迅速。
切沟 侵蚀
切沟 侵蚀
冲沟侵蚀:
切沟侵蚀进一步发展,水流更加集中,下切深度越来越 大,沟壁向两侧扩展,横断面呈“U”形并逐渐定型,沟底纵 断面与原坡面有明显的差异,上部较陡,下部已日渐接近平 衡断面。 冲沟侵蚀形成的侵蚀沟是侵蚀
中国土壤侵蚀分类系统
一级分类
水力侵蚀
二级分类
溅蚀
面蚀
三级分类
层状、鳞片状、细沟状
四级分类
以侵蚀量或侵蚀模数结合定性评价 划分侵蚀强度
沟蚀
山洪侵蚀 风力侵蚀 重力侵蚀 吹蚀 磨蚀 泻溜 陷穴 崩塌 滑坡
浅沟、切沟、冲沟、
以侵蚀模数或沟壑密度结合沟谷发 育演变定性评价划分侵蚀强度
以风蚀量结合风蚀地面定性评价划 分侵蚀强度 以分布密度、物质移动量或定性评 价划分侵蚀强度
浅沟侵蚀:
在细沟侵蚀的基础上,地表径流进一步集中,由小股径流
汇集成较大的径流,既冲刷表土又下切底土,形成横断面为
宽浅槽形的浅沟。
浅沟侵蚀
没有形成明显的沟头跌水, 正常的耕翻已不能复平,不 妨碍耕犁通过,但已感到不 便,由于耕犁作用,沟壁斜 坡与坡面无明显界面。
浅沟侵蚀
浅沟侵蚀
切沟侵蚀:
浅沟侵蚀继续发展,冲刷力量和下切力量增大,沟深切入 母质中,有明显的沟头,并形成一定高度的跌水。
悬移(漂移) 蠕移、跃移
岩体崩塌、土体崩塌 浅层、中层、厚层滑坡
冻融侵蚀
混合侵蚀
冻融风化
冻融泥流 泥石流 泥流、石洪、泥石流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主要流域为长江上中游及珠江上游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续表
一级类型区 二级类型区
区划范围及特点
主要分布于西北 华北 东北的西部 包括青海 新疆 甘肃 宁夏 内蒙古 陕西 黑龙江等省 自
治区 的沙漠戈壁和沙地
气候干燥 年降水
岭南平原丘陵区 包括广东 海南岛和桂东地区 以花岗岩类 砂页岩类为主 发育赤红壤和砖 红壤 局部花岗岩风化层深厚 崩岗侵蚀严重
长江中下游平原区 位于宜昌以东 包括两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太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 微度 侵蚀
主要流域是长江中游及汉水流域 洞庭湖水系 鄱阳湖水系 珠江中下游
北与黄土高原区接界 东与南方红壤丘陵区接壤 西接青藏高原冻融区 包括云贵高原 四川盆 地 湘西及桂西
甚 其中以河口镇 龙门区间 万 是剧烈侵蚀区 为黄河流域多沙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 主要
流域是黄河中游
南界为吉林省南部 东西北三面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围绕
漫川漫岗区为松嫩平原 是大小兴安岭延伸的山前冲积洪积台地 地势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倾
斜 具有明显的台坎 拗谷和岗地相间是本区的重要地貌特征 砂页岩上发育典型黑土 在松花
次 沙暴
次
东北西部风沙区 沙丘坨甸 为流动和半流动沙丘 强烈发展的沙漠化 沙化漫岗 正在发展的
潜在沙漠化
主要分布在山东黄泛平原 鄱阳湖滨湖沙山及福建省 海南省滨海区
鲁西南黄泛平原风沙区 北靠黄河 南临黄河故道 宏观地形平坦 微地貌复杂 岗坡洼相间 沿 河 土壤是沙土及沙壤土 为马蹄形或新月形沙丘 已被联合国环境组织列为高度荒漠化威胁区
龙江 乌苏里江及松花江冲积平原 古河床 自然堤形成低岗地 河间低洼地为沼泽草甸 岗洼之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我们应该都知道土壤的重要性,而生活中我们的一些行为往往会导致土壤侵蚀会严重的影响土壤自身的碳含量,对于大气环境会产生潜在的影响。
土壤侵蚀、水土保持是目前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护目标。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是根据国家水利部2002年水利技术修改规定,按照《水利技术标准规定》进行修订,主要内容包括五方面: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壤侵蚀程度分级等。
1)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分区要反映不同区域土壤侵蚀特征和其差异性,要求同一区自然条件、土壤侵蚀类型和防治措施基本相同,而不同类型区之间则有较大差别。
因此分区原则主要为同一区内的土壤侵蚀类型和侵蚀强度应基本一致。
同一区内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基本一致。
同一区内的治理方向、治理措施和土地利用方向基本相似。
侵蚀分区以自然界线为主,适当照顾行政区域的完整性和地域的连续性。
2)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壤侵蚀强度,是指评价单元或地块上发生的土壤侵蚀模数的高低程度。
我国水蚀地区通常根据土壤侵蚀模数分为六级: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烈侵蚀、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
这个分级是根据水利部2008年1月4日发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而制定的。
3)土壤侵蚀程度分级土壤侵蚀程度,是指以土壤原生剖面被侵蚀的状态为指标划分的土壤侵蚀等级。
反映了土壤侵蚀的结果和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是区分侵蚀土壤等级的标准之一。
通常以土壤发生层被蚀去的厚度或残留的厚度为标准进行划分,一般分为五个等级,即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程度。
各等级对应的特征分别为:无明显侵蚀是指土壤A、B、C三层剖面保持完整;轻度侵蚀是指A层保留厚度大于1/2,B、C层保留完整;中度侵蚀是指A层保留厚度小于1/2,B、C层保留完整;强度侵蚀是指A层无保留,B层开始侵蚀裸露,C层保留完整;剧烈侵蚀是指A、B层无保留,C层开始侵蚀裸露。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中华人民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2008年第1号中华人民国水利部批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等两项标准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
2006年9月9日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替代标准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SL 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2008,01,042008,04,042SL 419-2007水土保持试验规程SL239-87同上同上二○○八年一月四日前言根据水利部2002年批准的水利技术标准修定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对《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共5章和2个附录。
主要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本次修订的主要容有:1、取消了原标准附录A中的表A1和表A2、附录B中的B6和B8;2、改变了原标准的用词和用于说明、重新整合了附录B的容;3、将原标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中的“强度”、“极强度”、分别改为“强烈”、“极强烈”,以免混淆概念。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国水利部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本标准参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段巧甫华绍祖史德明徐传早佟伟力宁堆虎鲁胜力百顺余剑如郭素彦长印法扬史学正靖王莹伟常王海燕仲仁大全丛佩娟琦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蔡强国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注:“ 【】”文字为本标准条文说明部分引来或整理者按语1 总则1.0.1 为了统一水土流失调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
1.0.3 本标准主要引用标准:《水土保持术语》(GB/T20465-200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措施研究
二、以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Ⅱ
冻融侵蚀区>>基本情况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青藏高原、新疆天山、 东北黑龙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等高寒地区。受 人为活动影响较小,以自然侵蚀为主。
在这一大类型区内,又可划分出2个二级类 型区:
1、冰川侵蚀区(Ⅱ1) 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唐古拉 山、念青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积石山、阿尔金山, 以及横断山脉的大雪山、雪山、宁静山等山脉中,许 多山峰高耸在雪线(海拔4000~6000m)以上,终年冰 雪皑皑,发育有多种类型的现代冰川,一般长3~ 5km,也有长达20~26km的,最长的超过35km。冰 川侵蚀十分强烈,造成许多锥形山峰、角峰、冰斗和 冰川槽谷。在雪线以下冰川危害的几十公里的地方形 成一些冰碛堆积物及冰碛湖。
2、半干旱草原地带及荒漠草原地带风蚀沙漠 化发展区(Ⅰ2) 本区包括贺兰山以东,白城、康平一线以西, 彰武、多伦、商都、横山、景泰一线以北,国 境线以南的广大地区。 其特点为风蚀沙漠化土地分布比较集中,水分 植被条件稍好,尚可适度利用,但若过度干预, 沙漠化很容易发生和发展。沙漠化各阶段(潜 在的,正在发展的、强烈发展的和严重的沙漠 化)阶段都有分布,且仍有发展的趋势。因脆 弱的生态平衡,自我逆转过程较慢,并且有反 复性。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的分类系统
我国主要土壤侵蚀类型区
风 力 侵 蚀 区
Ⅰ
高 寒 冻 融 区
Ⅱ
水 力 侵 蚀 区 Ⅲ
东 北 黑 土 区
Ⅲ1
北 方 土 石 山 区
Ⅲ2
黄 土 高 原 区
Ⅲ3
长 江 上 游 及
Ⅲ4
西 南 诸 地 区
西 南 岩 溶 区
Ⅲ5
南 方 红 壤 区
Ⅲ6
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Ⅰ
包括:新疆、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 以及宁夏、陕北、内蒙古、东北西部等地的风 沙区,面积达187.6万km2。
(1)侵蚀产沙机理与运移规律;风沙草原区土地 退化机理与利用模式、承载力其及预警体系;
(2)保护性耕作与栽培管理技术体系;荒漠及绿
洲植被生态演变及恢复技术; (3)草原鼠害综合防治、草库仑建设与防风固沙型牧业制 度改革途径与技术;沙地表土固结技术等 (4)风蚀与水蚀交错区交互作用内在机理研究和水土保持
在这一大类型区内,又可划分出6个二级类型区:
Ⅲ1 ---西北黄土高原 区 Ⅲ2 ---东北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 Ⅲ3 ---北方山地丘陵区 Ⅲ4 ---南方山地丘陵区 Ⅲ5 ---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区 Ⅲ6 ---云贵高原及其山地丘陵区
Ⅲ1 ---西北黄土高原区
黄土高原区>>基本情况
本区是指东北漫岗丘陵以南,黄土高原以东,淮河 以北,包括东北南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
山东等省(自治区)范围内有土壤侵蚀现象的山地、丘
陵。
涉及海河、淮河两个流域,主要分布在流域上游的
太行山、沂蒙山、桐柏山、大别山、伏牛山等地。
这一类型区的地形特点是山地丘陵都以居高临 下之势环抱平原,如华北平原周围,北有燕山, 西接太行山,南有秦岭余脉成一弧形,屏障着 这一大平原。从高山—低山—丘陵(垄岗)—谷 地(盆地)—平原呈梯级状分布,如豫西北太行 山区,主要地貌类型有中山、低山、丘陵和山 间盆地。 该区降雨集中,土层浅薄,山丘区一半以上耕
(3)植被移植与恢复;
(4)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水土流失对策措施研究。
三、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Ⅲ
这一类型区大体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阴山— 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的地区,从气 候条件来看包括半干旱区和湿润区,土壤侵蚀 是以水力侵蚀为主,在一些地区如西北黄土高 原区,也有风力侵蚀,此外重力侵蚀、混合侵 蚀也较普遍。
Ⅲ2 ---东北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
(东北黑土区)
东北黑土区>>基本情况
松花江、辽河两大流域。 地形多为漫岗长坡,顺坡耕作导致 水土流失加剧。 冻融侵蚀较剧烈。
本类型区南界为吉林省南部,西、北、 东三面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围绕。 在此范围内,除了三江平原外,其余地 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 主要侵蚀形式有砂砾化面蚀、细沟和沟 状侵蚀、河沟侵蚀、崩塌、泻溜、冻融 侵蚀等。
3、干旱荒漠地带流沙入侵及固定半固定风蚀 沙丘区(Ⅰ3) 本区包括贺兰山乌鞘岭以西的广大地区。 其特点是要发生在一些大沙漠边缘地区,沙漠 化发展受河流变迁的影响,并与风力作用下沙 丘前移和过度樵采、放牧及山前平原植被有关, 由于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在生态平衡破坏以后, 自我逆转的可能性很小。
风力侵蚀区>>目前研究重点
黄土高原区>>目前研究重点
(1)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机制及途径;
(2)生态自然恢复与工人促进恢复技术与模式 ; (3)降雨地表径流调控与高效利用技术; (4)坡地整治与坝系优化建设技术; (5)水沙调控与淤地坝等工程的科学布局及建设技术;
(6)晋陕蒙粗沙多沙区不同尺度区域水土流失分布或数
值模型技术 ; (7)农牧交错区风沙源控制综合防治技术
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的分类系统是依据土壤侵蚀 营力、类型、发展趋势以及治理途径在一定区 域内的相似性(或一致性)和区域间的差异性, 一般采用两级分区。 即一级侵蚀区和二级侵蚀区。对于某些范围较 大的侵蚀区,因侵蚀情况出现某些较明显的区 域分异,则按侵蚀类型的组合不同,再分为第 三级区(亚区)。
地土层厚度小于50cm。水土流失对土地生产
力破坏极大,同时作为面源污染的载体加剧水
源污染,威胁下游饮水安全。
北方土石山区>>目前研究重点
(1)河流上游水土保持对下游水资源供给的影响
(2)生态补偿区土地资源生态经济功能定位与土壤侵蚀综
合防治技术与标准
(3)北方土石山区坡耕地改造与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模式 (4)优质水土保持经济林果品种培育及水土保持栽培技术 (5)生态家园、清洁小流域规划设计与水土保持型生态旅 游建设关键技术与模式
南方红壤区>>目前研究重点
(1)高效、准确的土壤侵蚀监测技术与土壤侵蚀机理和预报 模型; (2)适合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土壤侵蚀容许阈值和水土保 持技术标准; (3)土壤侵蚀与污染物的迁移、扩散的关系和生态环境演变 评价;崩岗的治理开发与纯林林分改造,林下流失防控 技术;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复合农林业经营技术; (4)城市水土保持关键技术;开发建设引起的人为土壤侵蚀 防治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 (5)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防治技术及预警技术与机制等
土壤侵蚀主要集中在长江和珠江中游,以及 东南沿海的各河流的中、上游山地丘陵。
南方山地丘陵区温暖多雨,年降水量达 1000~2000mm,且多暴雨,最大日雨量超 过150mm,1h最大雨量超过30mm,因而地 面径流较大,年径流深在500mm以上,最大 达1800mm,径流系数为40%~70%,侵蚀力 强。加之炎热高温风化作用强烈,地面花岗岩、 紫色砂页岩及红土又极易破碎。 因此,在植被遭到破坏的浅山、丘陵岗地,土 壤侵蚀相当严重。
第二节 分区概述
一、以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Ⅰ)
风力侵蚀区>>基本情况
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两个区和青海、宁夏、
甘肃、陕西、山西、辽宁、河北等省的部分地 方。土地过度开垦和草场超载放牧,植被覆盖
度低,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交替发生,生态十
分脆弱。
在这一大类型区内,又可划分出3个二级类型区 1、半湿润地带沙漠化土地零星风蚀区(Ⅰ1) 本区系指东北平原西部及黄淮海平原中部(以 豫东为主)片状分布的沙漠化土地而言。 其特点是风蚀沙漠化土地零星分布,面积不 大。由于所处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在不继续破 坏其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有逆转的可能性。
Ⅲ4 ---南方山地丘陵区 (南方红壤区)
南方红壤区>>基本情况
涉及海南、广东、福建、湖南、浙江、江西以及鄂东南 和皖南地区。水土流失表现三大特点:一是岩层高度风化 后,风化壳深厚,在强降雨作用下极易产生崩岗侵蚀;二 是近年来荒坡地林产品开发强度大,引发严重人为水土流 失;三是该区不少人工林为纯林,林下缺少灌、草覆盖, 土壤表面裸露,保持水土能力很弱。
1、同一区内的土壤侵蚀类型和侵蚀强度应基本一致。 2、同一区内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等自然条件和社 会经济条件基本一致。 3、同一区内的治理方向、治理措施和土地利用方向基 本相似。 4、侵蚀分区以自然界线为主,适当照顾行政区域的完 整性和地域的连续性。
五、土壤侵蚀分区
我国的地质地貌及气候特点,构成了各种类 型土壤侵蚀发生的基本条件。且由于各地自然 条件和人为活动不同,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特 点的土壤侵蚀类型区域。 根据我国的地貌特点和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如 水力、风力等)在较大区域所起的主导作用及 上述分区原则,我国可分为3大土壤侵蚀类型 区,即: 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中国3大土壤 侵蚀类型区
Hale Waihona Puke 东北黑土区>>目前研究重点
(1)黑土退化规律,冻融作用对黑土侵蚀的影响
(2)黑土侵蚀强度分级标准、侵蚀危险度评价及其
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与预警
(3)综合治理与黑土地生态系统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与模式示范
(4)黑土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的环境效益评估
Ⅲ3 ---北方山地丘陵区
(北方土石山区)
北方土石山区>>基本情况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为: (1)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布状况; (2)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基本教学要求:掌握我国土壤侵蚀类型的分 布状况、土壤侵蚀类型分区的原则、依据及分 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