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第一章 地球(伍光和)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学大纲(伍光和)

自然地理学大纲(伍光和)

《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绪论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一)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科学。

地理学的“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学的“三层次”——统一、综合、部门地理学的“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三、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理坐标第五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教学重点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及表面形态结构特征,掌握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活动实习与实验:在野外或者实验室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表面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地球运动规律。

检索分析:在图书馆文献信息系统或者网络上,检索“地球运动”、“地球圈层结构”,分题名检索和关键词检索,看有哪些图书、论文和网站与之有关,并了解该领域的新进展。

参考文献1. Arthur N Strahler, Pysical Geography, John Wiley & Sons, 4th. Ed 1975.2. 王维.地球的形状——人类对它认识的历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3. J.H.塔齐. 地球的构造圈.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4. 弗兰克.普内斯等.地球.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宇宙和天体二、太阳和太阳系9大行星、50个卫星、50万个小行星、少数彗星三、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旋转椭球体黄赤交角太阳高度角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二、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拥有海洋和河湖,拥有生命……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自转的规律性(二)地球公转的规律性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首先,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更替,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而南半球左偏),并使地球上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而且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差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形变——潮汐作用,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密切相关。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副本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副本

第一章 地球1. 宇宙的天体分为哪几种?P5答: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2. 太阳系包含哪八大行星?可分为哪两组?P6答:地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体积小,密度大,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少)木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体积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多)3. 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P9 答:天文单位:14960×410千米,光年:94600×810千米。

4. 行星的运动特征。

P6答:(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近乎圆形(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也自西向东(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轨道面也比较接近(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5. 简述地球自转的意义。

P15-16答:①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节奏)②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偏移)③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时差)④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潮汐)⑤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流体运动)⑥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纬区的海面上升,而中高纬度区海面则相应下降。

6.什么是黄赤交角?其地理意义?P17答: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为23度27分。

地理意义:(1)产生四季更替;(2)产生五带7.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整理笔记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整理笔记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整理笔记自然地理学笔记(一):地球自转得地理意义地球转产生得自然现象就是多方面得1:产生了昼夜更替得现象,并使地表个中国成具有一昼夜得节奏2:由于自转,产生了地球自转偏向力3:造成地球上同一时刻,不同经度得地方有不同得地方时4:天体引力产生潮汐,由于自转,相反得潮汐又阻碍它得运动。

5:地球整体得自转,同它得局部运动也有密切得关系。

可以影响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

此外,自转产生得离心力,也就是影响地球形状得原因。

(二):地球公转得意义1:昼夜长短得变化:昼夜得长短,视晨昏圈分割纬线得情况而定。

一般情形下,纬线被晨昏圈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得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得部分叫夜弧。

昼弧与夜弧得弧长,决定该地得昼长与夜长。

由于黄赤交角得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发生南北移动,因此,除了在赤道与春秋分日外,各地得昼弧与夜弧都不等长。

2:正午太阳高度得变化太阳高度,就是指太阳对于地平得高度角。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地面或得太阳热能得多少。

太阳高度最大得时候,地面上得热最多(光束面积、途径短)。

3:四季由于黄赤交角得存在与地球得公转,造成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得变化,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

季节变化就是半球性得现象,南北两个半球没有同事来临得同一季节,而总就是彼此相反。

这就是因为影响季节变化得两个主要得因素: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得变化就是半球性得。

这两个因素影响地球所得太阳热量在南北两个半球之间得分配。

(三)、地球表面得基本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得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三相物质相互转化,形成多种多样得物质系统。

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得、由其本身发展形成得物质与现象。

4、相互渗透得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得物质、能量交换与循环。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得内部分异。

6、地球表面就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得环境,在人类得参与下,使其变得更加复杂。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教材配套题库【圣才出品】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教材配套题库【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绪论一、名词解释1.部门自然地理学[首都师范大学2005研]答:部门自然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的分科,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它们以组成自然环境的某一要素为具体研究对象,着重研究这个要素的组成、结构、时空动态、分布特征和规律。

2.自然地理学[广西师范学院2004研]答: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自然地理学的分科主要涉及两个层次: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称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称为部门自然地理学。

它们包括该系统两级组织水平的研究。

二、简答题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试简述自然地理学的主要任务。

[北京师范大学2005研]答:(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①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该“表层”是具有独特的物质结构状态和一定厚度的圈层,在地理文献中称为“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或“地球表层”。

②自然地理学研究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类是干扰和控制自然地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人类作用下,现代自然环境已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许多地区在天然环境背景下变为人为环境。

人类活动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类就受益于自然界,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就比较协调或和谐,一些自然资源就可得到不断更新;相反,资源就会受到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失调,人类必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2)自然地理学的任务①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②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其变化发展规律;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④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⑤研究人为环境(受人类干扰、控制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地 球)【圣才出品】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地 球)【圣才出品】

第1章地球1.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与其他行星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日地距离、地球形状、大小、运动和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有哪些影响?答:(1)地球与其他行星最显著的区别是地球上存在生命。

存在生命是地球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地球区别于其他星球的最显著特征。

(2)日地距离、地球形状、大小、运动和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的影响有:①日地距离影响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强弱,进而影响地球温度的高低,对生物及其生存环境产生影响。

②地球形状影响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从而影响地理环境。

③地球大小影响地球对地表物体的引力,对地表植被产生影响。

④地球运动造成四季更替,昼夜循环,深刻影响地表生物。

⑤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通过水量的变化实现的,海陆分布导致地表植被类型的差异。

2.什么是地理坐标?地球表面的经度和纬度是怎样划分的?答:(1)地理坐标地理坐标是用经度、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置的球面坐标。

地理坐标系以地轴为极轴,所有通过地球南北极的平面,均称为子午面。

(2)地球表面的经度和纬度的划分①经度某一地点的经度,即该地所在经线与本初经线之间的角距,即这两个经线平面在地轴上的夹角。

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即经度的零度线。

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180°,称为东经和西经。

东经和西经180°线是重合的。

②纬度赤道把地球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

所有与地轴垂直的面,都和地表相交而成圆,就是纬线,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一地的纬度即该地铅垂线对赤道面的夹角。

赤道纬度为0°,由赤道向两极,各分为90°,北半球的称为北纬,南半球的称为南纬。

3.简述地球的圈层分化并着重介绍地球的外部构造。

答:(1)地球圈层分化数十亿年前,刚从太阳星云中分化出来的原始地球是一个接近均质的物体。

主要由碳、氧、镁、硅、铁、镍等元素组成的各种物质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地球圈层的分化过程同整个地球的温度变化过程密切相关。

自然地理学教案伍光和版

自然地理学教案伍光和版

自然地理学教案-伍光和版第一章: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1.1 地球的自然地理概念了解自然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分类1.2 地球的自然地理分区学习地球的自然地理分区概念和分类方法掌握各自然地理分区的特征和代表性地区第二章:地球表层自然过程2.1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了解气候系统的组成和作用掌握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2.2 地表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利用学习地表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掌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第三章: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3.1 地形与地貌了解地形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地貌的形成和变化过程3.2 土壤与植被学习土壤的形成和分类掌握植被的分布和生态功能第四章: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问题4.1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和特点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和评价方法4.2 自然环境问题的形成与防治学习自然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形成原因掌握自然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和方法第五章: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5.1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和影响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途径5.2 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习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作用掌握人类适应和改变自然地理环境的方法第六章:生物地理学与生态系统6.1 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生物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掌握生物地理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6.2 生态系统及其功能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分类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生态平衡第七章:人文地理学与人类活动7.1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了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理论体系7.2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习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掌握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第八章:区域地理学与区域发展8.1 区域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区域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掌握区域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内容8.2 区域发展与规划学习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机制掌握区域发展规划的原则和方法第九章: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9.1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组成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定义和功能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和应用领域9.2 空间分析与地理决策学习空间分析的方法和过程掌握地理决策支持的原理和实践第十章:自然地理学的实践与应用10.1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理解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掌握自然地理学实践中常用的技术和工具10.2 自然地理学的应用领域学习自然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掌握自然地理学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分类重点环节2:地球表层自然过程气候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地表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重点环节3: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地形的定义和分类地貌的形成和变化过程重点环节4: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问题自然资源的含义和特点自然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形成原因重点环节5: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途径重点环节6:生物地理学与生态系统生物地理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分类重点环节7:人文地理学与人类活动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理论体系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环节8:区域地理学与区域发展区域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内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机制重点环节9: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核心技术空间分析的方法和过程重点环节10:自然地理学的实践与应用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自然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围绕自然地理学的核心内容,涵盖了地球自然地理环境、自然过程、要素相互关系、资源与环境问题、人与自然关系等多个方面。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

因历年真题中并未出现绪论部分的内容,所以本笔记不做总结,以节省考生复习时间。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和天体宇宙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物质世界,其中包括着无数的天体和极其广阔的空间。

现代人类理解的宇宙是大约发生于100亿年前的大爆炸所形成的,范围相当于13亿光年的巨大空间。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已知宇宙的范围必将逐渐扩大。

(1)宇宙的组成宇宙中的天体可分为: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恒星:质量很大且能发光,肉眼能见看到。

99%以上都是恒星。

一切恒星都在不停运动行星:不发光,质量小于恒星,绕太阳系运动卫星:质量比行星更小,绕行星或矮行星运动,并随着行星绕恒星运动流星:在行星际空间运行,当接近地球,受引力作用时,可以改变轨道甚至陨落彗星:一种很小的。

但具有特殊外表和轨道的天体。

星云:一种云雾状的天体(2)光年人们把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94605xl08km),即一个光年,作为量度天体距离的单位。

2.太阳和太阳系(1)太阳①太阳是银河系中众多恒星中的一颗,并以250km/ s的速度绕银心运动。

②太阳是一个炽热的发光球,它的内部不断进行着巨大的热核反应。

太阳表面温度高达6000K,中心温度更高达1500X104K。

③质量很大的太阳,以其巨大的引力维持着一个天体系统绕着它运动。

这个天体系统就是太阳系,而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

(2)行星行星是绕太阳系运动、自身不发光却能反射阳光的天体。

太阳系有8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前四个属于类地行星,后四个为类木行星。

①水星a.水星赤道半径2440km,密度5.43g/cm3,质量仅为地球的5.53%,平均公转速度约为48km/s,是公转速度最快的行星。

b.水星空气极稀薄,主要由氢(42%)、钠(42%)和氧(15%)组成。

c.昼夜温差极大,白昼可达427°C,而夜晚可降至-173°C,是太阳系中温差最大的行星。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整理笔记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整理笔记

自然地理学笔记(一):地球自转得地理意义地球转产生得自然现象就是多方面得1:产生了昼夜更替得现象,并使地表个中国成具有一昼夜得节奏2:由于自转,产生了地球自转偏向力3:造成地球上同一时刻,不同经度得地方有不同得地方时4:天体引力产生潮汐,由于自转,相反得潮汐又阻碍它得运动。

5:地球整体得自转,同它得局部运动也有密切得关系。

可以影响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

此外,自转产生得离心力,也就是影响地球形状得原因。

(二):地球公转得意义1:昼夜长短得变化:昼夜得长短,视晨昏圈分割纬线得情况而定。

一般情形下,纬线被晨昏圈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得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得部分叫夜弧。

昼弧与夜弧得弧长,决定该地得昼长与夜长。

由于黄赤交角得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发生南北移动,因此,除了在赤道与春秋分日外,各地得昼弧与夜弧都不等长。

2:正午太阳高度得变化太阳高度,就是指太阳对于地平得高度角。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地面或得太阳热能得多少。

太阳高度最大得时候,地面上得热最多(光束面积、途径短)。

3:四季由于黄赤交角得存在与地球得公转,造成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得变化,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

季节变化就是半球性得现象,南北两个半球没有同事来临得同一季节,而总就是彼此相反。

这就是因为影响季节变化得两个主要得因素: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得变化就是半球性得。

这两个因素影响地球所得太阳热量在南北两个半球之间得分配。

(三)、地球表面得基本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得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三相物质相互转化,形成多种多样得物质系统。

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得、由其本身发展形成得物质与现象。

4、相互渗透得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得物质、能量交换与循环。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得内部分异。

6、地球表面就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得环境,在人类得参与下,使其变得更加复杂。

尽管随着科学技术得发展,人类已有可能潜入深海或上升至宇宙空间,但地表仍然就是人类活动得基本场所。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第一章-重点总结.pdf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第一章-重点总结.pdf

第一章地球1、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0×104km),即天文单位。

2、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94605×108km),即一个光年。

3、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小而平均密度大,自转速度慢,卫星数少,称为类地行星。

4、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体积大而平均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多,称为类木行星。

5、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运动的基本特征?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

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

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

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

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道面也较接近。

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6、行星是绕太阳系运动,自身不发光却能反射阳光的天体。

太阳系的行星须符合的3个条件:在绕太阳系运动的前提下,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而成为其所在空间的最大天体。

具有足够大的质量,能够靠自身的引力使形状呈近似球形。

内部不发生核聚变反应。

7、矮行星是绕太阳系运动,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固体应力而使自己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

8、当月球阻挡阳光照射地球时,发生日食;当地球阻挡阳光照射月球时,发生月食。

9、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处在椭圆形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每年1月初地球和太阳最接近,地球的这个距离称为近日点;7月初地球和太阳最接远,地球的这个距离称为远日点。

10、一日的定义,如果取春分点为标准,则春分点连续两次通过同一子午面的时间,叫做一恒星日。

如果取太阳为标准,则地球上同一地点连续两次通过地心和日心连线所需的时间,叫做一个太阳日。

1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球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第三版目录打印版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第三版目录打印版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第三版目录打印版绪论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2、自然地理学的任务3、自然地理学与其他一些学科的关系4、本书的内容和结构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和天体2、太阳和太阳系3、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2、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2、地球的公转3、岁差、章动和极移第四节地理坐标1、纬线与纬度2、经线与经度第五节地球的圈层构造1、地球的圈层分化2、地球的内部构造3、地球的外部构造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1、海陆分布2、海陆起伏曲线3、岛屿4、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第二章地壳第一节地壳的组成物质1、化学成分与矿物2、岩浆岩3、沉积岩4、变质岩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1、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2、构造运动与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3、地质构造第三节大地构造学说1、板块构造学说2、槽台说与地洼说3、地质力学学说第四节火山与地震1、火山2、地震第五节地壳的演变1、地质年代2、地壳演化简史第三章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热能1、大气的成分2、大气的结构3、大气的热能4、气温第二节大气水分和降水1、大气湿度2、蒸发和凝结3、水汽的凝结现象4、大气降水第三节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1、大气的水平运动2、大气环流3、主要天气系统第四节气候的形成1、气候和气候系统2、气候的形成3、气候带和气候型第五节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简史2、气候变化原因3、未来气候的可能变化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第一节地球循环与水量平衡1、地球上水的分布2、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第二节海洋起源与海水理化性质1、海洋的起源2、世界大洋及其区别3、海及其分类4、海水的组成5、海水的温度、密度和透明度第三节海水的运动1、潮汐与潮流2、海洋中的波浪3、洋面流和水团运动第四节海平面变化1、7万年来的海平面变化2、近百年的海平面变化3、21世纪海平面上升预测第五节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1、海洋资源2、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海洋环境保护第六节河流1、河流、水系和流域2、水情要素3、河川径流4、河流的补给5、流域的水量平衡6、河流的分类7、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七节湖泊与沼泽1、湖泊2、沼泽第八节地下水1、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2、岩石的水理性质3、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4、地下水按埋藏条件的分类第九节冰川1、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2、地球上冰川的分布3、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五章地貌第一节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1、地貌成因2、基本地貌类型3、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第二节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1、风化作用2、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第三节流水地貌1、流水作用2、坡面流水地貌与沟谷流水地貌3、河流地貌4、准平原与山麓面第四节岩溶(喀斯特)地貌1、岩溶作用2、岩溶地貌3、岩溶地貌地带性与岩溶地区地貌发育过程第五节冰川地貌与冻土地貌1、冰川地貌2、(冰缘)冻土地貌第六节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1、风沙作用2、风沙地貌3、黄土与黄土地貌第七节、海岸与海岸地貌1、海岸地貌2、海岸的分类3、海地地貌与海底沉积第六章土壤圈第一节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1、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2、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3、土壤形态4、土壤物质组成5、土壤组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二节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1、成土因素学说2、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3、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4、主要成土过程第三节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1、土壤分类2、土壤空间分布规律3、土壤的地域分布规律4、耕作上土壤分布规律5、世界土壤分布第四节土壤类型特征1、有机土2、人为人3、灰土4、火山灰土5、铁铝土6、变性土7、干旱土8、盐成土9、潜育土10、均腐土11、富铁土12、淋溶土13、雏形土14、新成土第五节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1、土壤资源的概念2、世界及我国土壤资源概况3、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4、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第一节地球上的生物界1、原核生物界2、植物界3、真菌界4、动物界第二节生物与环境1、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2、生态因子与生物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第三节、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1、种群及其一般特征2、生物群落第四节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2、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3、生态系统的功能4、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第五节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1、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分布规律2、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3、水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第六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1、农业生态系统2、城市生态系统第七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生物多样性概念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3、全球生物多样性概况及受威胁现状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地理耗散结构2、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基础3、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1、地带性分异规律2、非地带性规律3、地域分异的尺度4、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第三节自然区划1、自然区划的原则2、区划的方法3、自然区域的等级系统第四节土地类型研究1、土地的含义与土地分级2、土地的分类3、土地评价第五节人地关系研究1、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地理环境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反馈3、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地壳地球是一个由不同状态与不同物质的同心圈层所组成的球体。

这些圈层可以分成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即内三圈与外三圈。

其中外三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三圈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第一节地壳的组成物质一、地壳的化学成分与矿物(一)化学成分地壳中含有元素周期表中所列的绝大部分元素,而其中O、Si、Al、Fe、Ca、Na、K、Mg等8种主要元素占98%以上,其他元素共占1—2%。

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矿物是地壳中单个或若干自然元素在一定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绝大部分矿物是结晶矿物,化合物(简、复、变、水、同质多像、胶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矿物的范围扩大了,包括地球内层及宇宙空间所形成的自然产物。

自然界里的矿物很多,大约有3000种,但最常见的只有五六十种,至于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只不过二三十种,称造岩矿物。

它们共占地壳重量的99%。

各种矿物都有一定的外表特征——形态和物理性质,可以作为鉴别矿物的依据。

(二)矿物性质1、矿物形态(1)单体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如晶体生长较快,生长能力较强,生长顺序较早,或有允许晶体生长的空间——晶洞、裂缝等),矿物可以形成良好的晶体(如下图)。

虽然每种矿物都有它自己的结晶形态,但由于晶体内部构造不同,结晶环境和形成条件不同,以致晶体在空间三个相互垂直方向上发育的程度也不相同。

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一向延长-柱状石英晶体,长6cm2、二向延展-板状黑云母晶体3、三向等长-粒状石榴子石晶体,粒径2.6cm(2) 矿物的集合体形态A、粒状集合体由粒状矿物所组成的集合体,如左图。

B、片状、鳞片状、针状、纤维状、放射状集合体如石墨、云母等常形成片状、鳞片状集合体,石棉、石膏等形成纤维集合体,还有些矿物常形成针状、柱状、放射击状集合体。

C、致密块状体由极细粒(结晶)矿物或隐晶矿物所成的集合体,表面致密均匀,肉眼不能分辨晶粒彼此界限。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广州大学期末复习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广州大学期末复习

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第一章地球1、日地距离、地球形状和大小对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有什么影响?答:(1)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温度适中,不至于过冷或过热。

(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适中使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大小适中。

①使地球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

②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

补充:三分海洋七分陆地使地球的表面温度变化小。

2、试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效应。

答:(1)自转的地理效应:①【昼夜更替】使地表各种自然地理过程和现象出现昼夜节律性变化, 并且调节了热量在地表的分配,使热量在两半球分布平衡,减少冷热差别。

②【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

③【地方时】地球自转使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④【潮汐】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⑤【局部运动】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关系。

(2)公转的地理效应:①太阳的周年视运动(简称为太阳周年运动,把地球看作不动,太阳绕地球转)轨迹:黄道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角速度:近日点大,远日点小周期:一年②使地表各种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出现四季变化③昼夜长短变化④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3、什么是地理坐标?地球表面的经度和纬度是如何划分的?答:(1)地理坐标:是用经度、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置的球面坐标。

地理坐标系以地轴为极轴,所有通过地球南北极的平面,均称为子午面。

(2)经度:某一地点的经度,即该地所在经线与本初经线之间的角距,即这两个经线平面在地轴上的夹角。

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即经度的零度线。

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180°,称为东经和西经。

东经和西经180°线是重合的。

(3)纬度:所有与地轴垂直的面,都和地表相交而成圆,就是纬线,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一地的纬度即该地铅垂线对赤道面的夹角。

自然地理学考研笔记 伍光和 第三版.

自然地理学考研笔记 伍光和 第三版.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绪论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的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自然地理环境,人为自然地理环境。

部门自然地理学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自然地理要素: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和动物界。

第一章地球彗星:彗核、彗发、彗云和彗尾。

日食: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月影落在地表,月影中的人看到太阳部分或全部被月光遮住。

月食:地位于月和太之间,三者恰好或接近一条直线,地影落在月球上,处于地影区的人们看到月亮全部或部分失去光辉。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受到太阳磁场和稠密气体对流区扰动的影响而处于剧烈运动当中。

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太阳结构:1. 内部气体:核反应区、对流区、辐射区。

2. 外部气体:光球、色球、日冕。

类地行星:【体积小,密度大】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木行星:【体积大,密度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的运动的共同特征:①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②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③所有的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④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⑤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道面也较接近;⑥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形状就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状。

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形状效应。

当太阳平行光线照射到扁球状的地球表面时,同一时刻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就不同,总体上是从南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

第一章地球1、掌握太阳系行星运动特点及地球运动的意义2、掌握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A、掌握太阳系行星运动特点及地球运动的意义一:太阳系行星运动规律很早的时候,人们根据自己的直观感觉,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也符合宗教的教义。

但是这样的地球中心说和观测的现象存在着矛盾,使得一些现象无法解释。

当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把地球排除出宇宙的中心,以太阳取而代之以后,看起来好像杂乱无章的星星世界,显现出惊人的统一性。

受时代的局限,哥白尼的体系也存在缺陷。

比如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等。

揭示太阳系行星运动真实规律的,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

他经过对前人观测记录的严密分析,提出著名的行星运动三定律:1:所有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太阳位于行星轨道椭圆的二个焦点之一。

这是行星运动第一定律,也叫轨道定律。

2:在同样的时间内,行星向径在其轨道平面上扫过的面积相等。

这是行星运动第二定律,也叫面积定律。

3:任何两个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的平方之比,等于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的立方之比。

为行星运动第三定律,也叫周期定律。

设T1和T2分别表示两行星的公转周期,a1和a2分别表示它们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即各自轨道的半长轴),得公式:二:掌握地球运动的意义自转与公转(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多方面的1: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并使地表个中国成具有一昼夜的节奏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之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

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这样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分炎热,黑夜冷却不至于过分寒冷,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节律性。

2:由于自转,产生了地球自转偏向力公式:角速度与纬度正弦的积,只影响方向,不影响速度。

而运动物体的速度影响偏转力的大小。

物体静止不动,偏转力也就为零。

影响气团、洋流、流水等。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 第三版 考研复习资料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 第三版  考研复习资料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绪论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的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自然地理环境,人为自然地理环境。

部门自然地理学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自然地理要素: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和动物界。

第一章地球彗星:彗核、彗发、彗云和彗尾。

日食: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月影落在地表,月影中的人看到太阳部分或全部被月光遮住。

月食:地位于月和太之间,三者恰好或接近一条直线,地影落在月球上,处于地影区的人们看到月亮全部或部分失去光辉。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受到太阳磁场和稠密气体对流区扰动的影响而处于剧烈运动当中。

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太阳结构:1. 内部气体:核反应区、对流区、辐射区。

2. 外部气体:光球、色球、日冕。

类地行星:【体积小,密度大】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木行星:【体积大,密度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的运动的共同特征: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3.所有的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道面也较接近;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形状就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状。

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形状效应。

当太阳平行光线照射到扁球状的地球表面时,同一时刻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就不同,总体上是从南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复习要点前三章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复习要点前三章

绪论: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球表层(上至对流层,下至沉积岩石圈底部),包括大气圈、岩石圈部分、水圈、生物圈和土壤层。

第一章:地球八大行星:水星(公转速度最快、温差最大)、金星(唯一一个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卫星最多)、天王星、海王星。

矮行星代表:冥王星,其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

小行星: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绕太阳运动的众多小天体总称。

月球:地球唯一天然卫星。

外部没有大气,造成直接后果:永远黑暗,无天气现象;月面温度变幅巨大;无大气层保护,月面经常遭受陨石撞击。

朔望月:月心连续两次通过地心与日心连线的时间。

恒星月:月心连续两次到达同一恒心方向。

交点月:月心连续两次通过黄道与白道两交点之一的时间。

恒星年: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和另一恒星连线与地球轨道的交点所需时间。

回归年:地球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

共同特征: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于圆形;轨道面近似在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公转方向都自西向东环绕太阳公转;自转方向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他行星都自西向东,即和公转方向相同;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天王星例外);卫星轨道绝大多数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接近母星的赤道面;卫星公转方向绝大多数都和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月相:新月(距角0度,同升同落,月出清晨,中天正午,月落黄昏,彻夜不见)、满月(180度,此起彼落,黄昏,半夜,清晨,通宵可见)、上弦月(90度,迟升后落,正午,黄昏,半夜,上班夜西天)、下弦月(早升先落,半夜,清晨,正午,下半夜东天)。

地球自转地理意义:决定了昼夜更替,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由于地球和月球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形变,在洋面上表现为潮汐;整体自转与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密切相关;地球自转加快,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造成赤道和低纬地区海面上升,中高纬度区海面下降。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之欧阳学创编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之欧阳学创编

第一章地球1.2. 宇宙的天体分为哪几种?P5 答: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3. 太阳系包含哪八大行星?可分为哪两组?P6答:地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体积小,密度大,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少)木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体积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多)4. 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P9 答:天文单位:14960×410千米,光年:94600×810千米。

5. 行星的运动特征。

P6答:(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近乎圆形(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也自西向东(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轨道面也比较接近(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6. 简述地球自转的意义。

P15-16答:①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节奏)②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偏移)③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时差)④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潮汐)⑤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流体运动)⑥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纬区的海面上升,而中高纬度区海面则相应下降。

6.什么是黄赤交角?其地理意义?P17答: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为23度27分。

地理意义:(1)产生四季更替;(2)产生五带7.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5/22
40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四、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地球表面的能量转化

地表存在固态、液态、气态 具有独特的物质现象 各圈具有物质循环、能量传递、信息的传输 地表存在复杂的物质分异 地表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场所
2016/5/22
41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2016/5/22
31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定义 2、地球公转方向 3、地球公转轨道特征 4、地球公转周期 5、地球公转意义
2016/5/22
四季更替
32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构造
一、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初始阶段是均一化的凝聚作用 增温过程 内部熔融分异过程 大洋与大气圈的形成 生命的诞生与演化
玫 马瑰 蝴 头星 蝶 星云 云 星 云
爱 斯 基 摩 星 云
2016/5/22
17
天体组合
天体
星系
2016/5/22
18
天体组合
1、银河系:大约有 1500 多 亿 颗 恒 星 , 呈扁平旋涡状 , 其 直 径 约 10 万 光 年 , 厚度约 1.2 万光年。
2016/5/22
19
天体组合
2016/5/22
37
第五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二、海洋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海(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2016/5/22
38
第五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三、陆地 大陆 岛屿 大陆岛 海洋岛 火山岛:由火山形成 珊瑚岛:由珊瑚礁构成,可岸礁、堡礁、环礁 大洲:一个大陆及其周围的的岛屿合在一起,称为 大洲。
白矮星
黑矮星
2016/5/22
5
恒 星
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发光的球
体 大小
太阳的直径相当于地球的109倍. 太阳的质量相当于地球的33万倍. 结构 太阳的体积相当于地球的130万倍. 核反应区: 组成:氢占80% 氦占18% 其它占2% 辐射区: (整个球体由气态组组成,进行大规模 的热核聚变反应,释放巨大的能量) 对流区: 光球区: 色球区: 日冕区:
2016/5/22 10
地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特点:体积小、密度大、自转速度慢、卫星少
行星的概念
行 星
绕恒星运动、质量较小、不发光发热的天体。 木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特点:体积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多 Ø µò ÇÚ Ôî Óæ ÖÐ ÖÄ µ» ÎÃ Ö 太阳系八大行星
2016/5/22
27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证明实验 2、地球自转定义、方向 3、地球自转周期 4、地球自转速度 5、地球自转的意义
2016/5/22
恒星日 太阳日 角速度 线速度
地表最大线速度:L=464 ×cosφ(m/s)
28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理坐标系统的确立 第三节
Ú µ» ÒÚ ½
Ø µò ÇÍ ºî Óæ Ö
2016/5/22
11
行 星
行星的概念 太阳系八大行星 小行星
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这个陨石坑 是5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30~50米的铁质 流星撞击地面的结果。这颗流星重约50万千 克、速度达到20千米/秒,爆炸力相当于 2000万千克梯恩梯(TNT),超过美国轰炸日 本广岛那颗原子弹的一千倍。爆炸在地面上 产生了一个直径约1245米,平均深度达180 米的大坑

2016/5/22 20
天体组合
天体
星系 星系群
总星系
星系团
2016/5/22
21
二、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
中心论
日心说
现代观点
2016/5/22
22
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 :地 天
圆方 如如 不同纬度具有不同的太阳高度 张棋 角—造成地球热量的带状分布 盖局
的交点所需的时间。
回归年:以春分点为参考点, 地球连续两 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
2016/5/22 43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四季更替 1、地轴倾斜 2、五带划分 3、四季更替
2016/5/22
44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太阳高度角
2016/5/22
45
2016/5/22 35
第五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一、海洋陆地的分布情况 1、海洋为主体 全球总面积5.1亿km2 其中海洋占70.8%,陆地 占29.2% 2、海陆分布不均 半球不均 纬度不均
2016/5/22
36
第五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3、海陆起伏线 海洋平均深度3729m 大陆平均高度875m
地球的运动
决定昼夜更替,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一、地球的自转 使作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1、地球自转证明实验 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有不同地方时间

2、地球自转定义、方向 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产生潮汐现象 自转运动与它的局部运动关系密切 3、地球自转周期 4、地球自转速度 5、地球自转的意义
2016/5/22
29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定义 地球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太阳运动 2、地球公转方向 3、地球公转轨道特征 4、地球公转周期 5、地球公转意义
2016/5/22
30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定义 2、地球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3、地球公转轨道特征 椭圆、且太阳位于一个焦点 4、地球公转周期 恒星年 回归年 5、地球公转意义

2016/5/22 15
流 星
流星的概念 流星分类
是星际空间运行的尘埃或固体块, 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改变轨道冲 向地球,与大气摩擦发生燃烧,少 数落到地面即为陨石。

偶发流星

周期流星
2016/5/22
16
星 云
星云的概念
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 雾状外表的天体。
猫 眼 星 云
一、宇宙和天体 1、宇宙

什么是宇宙: 关于宇宙的假说: 光谱分析 ——“谱线红移” 宇宙产生于150亿年前的奇点中,大爆炸1秒
基本粒子相互作用,50万-100万年后产生氢原子, 认为 : —— “所有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 ,其 1-2亿后年形成天体星系。 基本观点 宇宙是由早期的一个超高密 ,超 退行速度正比于同我们的距离.” 高温的“宇宙蛋”,在某种物理条件下发生 结论: “宇宙在不断膨胀.” 猛烈爆炸而成。
星云 原恒星 主序星 红巨星 行星状星云 引力收缩阶段 (原恒星阶段 ) ——幼年期。
亮度:在地球上,肉眼所见的恒星的明暗程度。用 主序星阶段(中心温度大于700万度) ——壮年期。 视星等表示。 红巨星阶段(体积不断膨胀,温度降低) ——中年期。 超新星(再次爆炸 )、白矮星(n吨/cm3) 、中子星(亿吨/cm3)、 光度:恒星的真正发光程度。用绝对星等表示。 黑洞(n百亿吨/cm3)——老年期。
2016/5/22
23
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 吸附和保持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
声音传播;风、云、雷、雨现象;地面保持 完整;晨昏蒙影现象;保温恒温;空气浮力
2016/5/22
24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人类对地球运Fra bibliotek动的认识过程:
6
2016/5/22
太阳结构
2016/5/22
7
日珥 耀斑
色球层
2016/5/22
8
日冕
2016/5/22
9
恒 星
太阳产生热核聚变反应的特点.

较长期来看——较稳定
短期来看——有明显变化
稳定 :在人类有能力研究以来 ,其变化只有0.5~1.0% 变化 : 太阳黑子变化 在日地平均距离上,单位时间内垂直射向大气上界单位 面积的全部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 ( 1367.69W/m2) 日珥变化 耀斑的爆发
14
2016/5/22
彗 星
彗星的概念 彗星的组成 彗星的分类
彗核 绕太阳运动的质量很小的天体。 彗发 彗头 彗星 彗尾 彗云
木星族:回归周期为3~10年,61颗 土星族:回归周期为10~20年,8颗 天王星族:回归周期为20~40年,3颗 海王星族:回归周期为40~100年,9颗
2、太阳系
位置:距银心27000光年,距银边23000光年.
卫星和行星的运行特征:
行星轨道偏心率很小,接近圆形 行星轨道面近似在一个平面上 行星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 余行星自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近似圆形,轨道面与母星轨道 面比较接近 绝大多数卫星,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形同。
2016/5/22
33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构造
二、地球的内部构造 地壳(岩石圈) 大陆型地壳 地幔 海洋型地壳 地核
2016/5/22
34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构造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四、地球构造特点 在高空或是地球内部,它们基本上 是上下平行分布的;但在地球表面附近, 各圈层却是互相渗透互相重叠的。

“一日”的定义:(恒星日、太阳日)
恒星日:以天球上某颗恒星(或春分点) 为参考点,某地经线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 星(或春分点)与地心连线的时间间隔。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地球上同一点连 续两次通过地心与日心连线所需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