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合集下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大类:计算机类专业代码:080901一、专业简介本专业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2023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主要面向计算机应用领域,以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爱国进取,创新思辨等为宗旨。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和职业道德,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具备熟练应用通用软件开发工具,熟悉软硬件项目的开发过程,掌握软硬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验,能够承担基于硬件的软件应用系统的开发维护、以及基于桌面或网络应用的软件工程的开发与测试的应用型人才。

同时,自2014年与赛为智能合作办学以来,学院与赛为智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专业实践、专题实训I、岗前培训、毕业设计以及企业实习等实践机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适应计算机工程行业发展、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计算机软硬件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具有团队合作和团队管理能力,能够主动适应信息技术行业快速发展需求的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经过3-5年左右的实际工作,根据个人选择,本专业毕业生至少能够承担或者胜任以下一个方向的工作:嵌入式软件开发方向;WEB前端开发方向,物联网工程方向,大数据方向。

三、毕业要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及本专业实际,本专业学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具体如下:1、工程知识:具有利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机专业知识来解决计算机相关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1具有从事计算机工程所需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能够将其应用到计算机专业相关问题的恰当表述之中;1.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包括计算机系统基础、计算机软件基础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用其解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1.3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核心知识,了解学科的知识组织结构、学科形态、典型方法、核心概念等;14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严谨的科学素养,并具备将其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的综合能力。

2024年计算机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2024年计算机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2024年计算机学院本科专业培养以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能在大数据与物联网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及管理
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
和能力,能够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计算机应用领域取得创新成果,同时,具备一定的经济思维和创新创业的能力,有能力在计算机技术方面
给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二、主要课程
1、信息学科类:编程语言(C/C++/Java/Python等)、操作系统、
软件工程、数据库、网络原理及应用、计算机安全、信息系统等。

2、大数据类:大数据技术概论、分布式存储、大数据分析、大数据
安全、云计算原理及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大数据管理技术等。

3、物联网类:物联网技术概论、物联网信号与系统、物联网互联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系统安全、物联网应用技术等。

4、软科学类:智能计算机系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智能计算
机软件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理论及应用、增强现
实技术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变得日益重要。

这个领域无疑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快速发展的领域。

人才培养方案不仅需要关注基础知识的传授,更需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培养。

接下来,我将深入探讨这一主题,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深度和广度。

1. 前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指根据行业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系统设计和实施相关课程和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2. 基础知识的传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

这包括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课程的教学。

通过扎实的基础课程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整体认识和理解,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基础知识的传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一些创新课程,如计算机科学前沿技术、人工智能应用等,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新的领域。

实践环节的设置也至关重要,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实习和参赛等活动,让他们在实际中学以致用,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国际化竞争力的培养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可以通过增加国际课程、引进外国名师、组织海外交流等方式,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5. 个人观点和总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以全面、深化和创新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国际化竞争力,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全面发展个性品质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摘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重要的科学技术学科,它贯穿于社会信
息的重要支撑,其发展在不断走向深入中。

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
特殊性,本文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背景,论述了加强师资和就业培养,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的科研研究,以及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构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

文章最后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资培养;就业培养;教学方法;科研
研究
Abstract
一、师资培养
1、招聘和培养高水平师资力量。

积极引进具有深厚学术造诣的、具
有良好专业素养的优秀师资力量,既让师资团队素质更优,也能满足企业
实习和毕业实践的需求。

2、定期举办专业讲座,邀请行业大咖或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开讲,为本专业的师资培养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野,也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3、强化继续教育,不断更新教师学术视野,增强教师专业能力和教
学水平。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理论基础、较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能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工程技术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熟练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够利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2、具备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工具设计软件系统和开发软件的能力,包括设计和开发网络软件、专业软件、数据挖掘系统、安全系统等。

3、具备系统分析和网络工程、系统维护与管理能力,懂得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功能和安全措施。

4、具备掌握和利用各类数据库、实时数据库、移动硬件系统、多媒体技术和智能处理技术等信息技术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文化素养。

三、课程安排
1、基础理论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算法设计和分析等。

2、软件工程课程:包括软件工程、人机界面设计、多媒体。

030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030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附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学科二级类:电气信息类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有关说明(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受到良好的实际应用技能训练,系统、扎实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从事信息技术领域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规格和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应用与开发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

本专业毕业学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相关的数学、物理、电子技术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并通过实践性环节的训练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及系统开发能力;3、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基本方法,初步具有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4、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可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了解本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5、具有较好的工作适应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能从事信息技术行业领域相关工作;6、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一定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学生在毕业前应通过全国软件人员水平考试程序员或其他相当级别考试。

(三)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主要课程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脉冲数字电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等。

(五)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军训、工程训练、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课程设计、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编译原理课程设计、综合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共计36周。

(六)专业特色和方向本专业强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专业知识教学方面,加强核心专业课程群建设,对核心课程设置课程设计来进行知识强化;重视实践教学,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产学研相结合,着重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多层次、多类型实践教学体系”,采用案例式、项目式、探究式等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1)学科门类:(计算机类)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计算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良好的专业素质,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使用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开发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开发和应用计算机系统的能力。

本专业是软硬兼顾,略偏重于软件的宽口径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数据库、网络和大数据分析;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基本能力;4.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专业外文阅读能力;6.了解与计算机相关的法律、法规;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4-6年毕业条件:本专业的学生,德、体合格,在校期间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各类课程和其它教学环节,修满本培养方案所规定的175学分方能毕业。

其中必修课84.5学分,专业选修课46.5学分,全校公共选修课8学分。

授予学位:本专业毕业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遵义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条例》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要课程及简介(一)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操作系统、统计理论(二)课程简介:1.程序设计基础【主要内容】学习C语言的基本语法、语义、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三种基本结构、数组、指针、函数、结构体与链表、文件等基础知识。

长沙理工的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长沙理工的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和科学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和软硬件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研究分析和设计开发能力,拥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适应社会需求,能够在计算机相关领域独立承担系统分析、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及项目管理等工作的计算机高级技术人才。

上述培养目标可以具体描述为如下4项:目标1: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科学素养与职业道德;目标2:具备独立运用专业理论和技术进行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维护的工程能力;目标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组织能力,能够在开发团队中承担协调与管理工作;目标4:具有自我学习能力,能够不断更新知识并提高综合业务能力。

二、毕业要求根据工程教育认证中规定,本专业学生应达成以下12项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1具备数学及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计算机系统问题的恰当表述与建模。

1.2掌握电子信息类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够用于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

1.3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并能对计算机系统模型进行推理和验证。

1.4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对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分析、改进。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原理,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提炼并表达。

2.2 能够通过研究分析文献寻求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途径。

2.3 具备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多种解决方法的分析、比较和评价能力。

2.4 能够运用计算机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中的关键影响因素,验证其合理性并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软硬件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5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机关、学校、科研院(所)、金融证券、邮电通讯、厂矿企业等单位,从事教学、计算机应用软件研制开发、计算机管理、计算机信息处理、科学计算及工程计算方法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应用开发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计算机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4.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及应用前景;5.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6.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文献。

三、主干学科及相关学科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四、主干课程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离散数学、计算方法、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接口技术、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概论、网络程序设计等。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共40周,其中包括:军事训练、劳动、两课实践、社会实践、计算机基础训练教学实习、应用软件教学实习、电子工艺、工程训练、计算机组装与测试、生产实习、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课程设计、创新与创业技能培养、毕业论文(设计)和公益劳动等。

六、学分分配比例注:学分比例=额定学分/160七、学制四年八、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九、毕业条件毕业额定学分160(课内)+8(课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代码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代码:590102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计算机网络的规划、组建、维护、应用等方面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掌握网络维护和应用方面的主流技术,适应网络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人才.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之后,通过网络建设施工、网络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训练,形成较强的网络组建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从而培养成为熟悉国家信息产业的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敬业创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领域的实用型人才。

毕业生能在信息产业、科技、教育、门户网站等各行业从事网站建设与维护、网络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

三、基本规格本专业主要定位于网络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通过学习,使学生达到:1。

熟悉基本的网络结构和组网方式,掌握常用组网方法,能够安装网络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能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转,能利用工具分析和排除常见网络故障;2.熟悉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的规范和标准,掌握程序设计思想和实用技巧,具有严格按软件工程规范进行软件开发的职业素质;3.能够按规范进行网络建设施工,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1.学制为2年。

2. 毕业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本培养方案所规定的92学分方能毕业。

包括理论课78学分,实践课14学分。

ﻬ五、课程结构及学分学时比例附表1课程结构及学分学时比例ﻬ六、教育平台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见附表2、3、4)附表2通识教育平台(258学时,15学分)1.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1为考试,2为考查。

以下表格相同。

2.该平台某一课程,已在其他类别课程中开设的,不再重复修读。

附表3专业教育平台(1032学时,60学分)专业基础课(23学分,372学时)专业主干课(26学分,450学时)专业拓展课(选修11学分,210学时)注明学分规定及学生选修要求。

ﻬ附表4实践教学平台(17学分)七、主要课程简介1.课程名称:路由技术课程代码:Z2B150205课程内容:主要介绍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各种专用线、电路交换连接和分组交换连接等连接;概念、分层架构、配置,身份验证协议和;帧中继封装、拓扑、帧中继映射,如何在子接口上配置帧中继;网络面临的攻击和威胁,制定安全策略以保护网络和设备,管理映像和配置;的工作原理、通配符掩码,以及动态、自反和基于时间的;远程接入方法、和;、和6;排除网络故障的工具和方法.教材: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路由协议和概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专业代码:080901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培养目标及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开发和应用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1.德育方面热爱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全局观念、法治观念和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2.智育方面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计算机研究与应用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与教学研究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及基本软硬件操作技术和软件开发能力;(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献检索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5)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及教学研究的能力,熟悉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3.体育、美育及其他方面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掌握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修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部门:计算机与信息学院部门负责人:周鸣争专业负责人:卢桂馥审核:陶庭先校长:刘宁制订日期:2016年9月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诚信实干、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诚信实干、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政治品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养,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应用开发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具有实际工程的专业实践背景,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从事计算机及相关行业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或系统开发维护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专业所需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业务素养。

必须达到本专业规定的总学分要求和各类学分要求。

3、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获取及处理信息能力。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重要健康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5、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能力、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和应用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计算机软硬件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业务范围:1、计算机软件的设计与开发;2、计算机在工业控制、信息处理、通信、管理等领域的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3、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分析、研究、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集成。

新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培养具有良好的行业资质和素质的高级人才,具有较强的科学素养和系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能够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
践中的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能力。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1.基础课程:该专业学生应学习基础的理论课程,包括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
工程、计算机图形学等。

2.实践课程:学生需要学习现实世界中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实践,比
如软件开发、数据挖掘、云计算、信息安全等。

3.专业实习:学生需要参加专业实习,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专
业技能,培养专业素质,为未来的就业做准备。

4.综合课程:学生应学习综合课程,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法律知识等,使学生具备复杂社会环境下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施方案
1.教学方式:讲授教学、研讨讨论、实验辅导、教学设计,要求计算
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能把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结合,更好地达到培养目标。

2.实施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学制标准学制:4学年;学习年限:3年至6年。

二、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三、专业定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宽口径专业。

本专业依托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优势,突出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交叉与融合,为本科生构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体系;注重强化学生的计算机系统分析能力与解决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强调创新实践能力与学生个性化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使学生基本了解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培养能够进行计算机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核心技术研究与开发、计算机工程设计与技术应用等相关复杂工程问题分析与解决的高级专门人才。

同时,逐步增强专业优势,跻身国内先进行列,进一步提高国际知名度。

四、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兼备。

通过良好的素质教育与专业培养,使学生在其专业拓展和职业发展方面打下坚实基础。

在综合素质方面,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修养和科学研究素质;同时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与写作能力,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终身学习能力。

具有坚实的外语、数理、电子等理论基础,较深入地掌握计算机系统、技术及应用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现代专业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计算机系统级和应用级的科学研究、系统开发、技术应用、系统集成,以及教学和管理等工作,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成为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潜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以学校人才培养总体要求为目标,面向信息技术行业以及轨道交通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和需求,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系统研究的基础理论、计算机应用研发的现代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一定国际视野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具体如下:(1)能鉴定、分析和解决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的关键技术问题,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承担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和实现的相应工作。

(2)能鉴定、分析和研究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的基础科学问题,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承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

(3)具有较宽的国际视野和一定的国际竞争与合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社会服务意识,能在一个设计、研发或科研团队中担任组织管理角色。

(4)在具备专业知识、技术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具有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终身学习途径拓展知识的能力,能够初步适应其他领域的工作,进一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五、毕业要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要求分为12条,细化为29个指标条目。

具体如下: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1.1 学生应理解与掌握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现代科学与技术方法论意识。

1.2 学生应理解与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理解计算机应用系统中的基本工程知识,了解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初步知识及工程技术,并具有一定的计算思维能力。

1.3 学生应能够在课程考核、实践环节、科技活动,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等中,应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计算机系统及应用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分析与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学生应能够通过应用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与识别相关实际工程应用问题的复杂性,并进行清晰的描述与表示。

2.2 学生应具有运用多种文献检索方式查找所需参考文献的能力,同时具有相关文献综述与分析的能力。

2.3 学生应能够在课程考核、实践环节、科技活动,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等中,应用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方法对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表述、推理与验证等。

3.解决方案: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或单元(部件)以及针对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工程问题的基本设计原理与方法,能够针对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

3.2 学生应能够从设计方法学上理解与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应用的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解决过程中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

3.3 学生应能够在课程考核、实践环节、科技活动,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等中,树立综合考虑社会与文化、健康与安全、伦理与法律、环境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意识。

4.科学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学生应理解与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从科学技术方法论上理解本专业的基本研究方法。

4.2 学生应能够针对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运用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定性或定量模型,进行分析与比较;能够掌握原始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参数分析方法、实验结果检验方法与综合分析方法。

4.3 学生应能够在课程考核、实践环节、科技活动,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等中,通过一定数量的设计实验、仿真实验、研究性专题或项目等,研究与开发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5.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学生应能够熟练运用程序设计方法、环境与工具,包括软件开发集成环境,实验数据分析工具,模拟与仿真工具等。

5.2 学生应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应用环境与开发工具等,包括数据库系统环境与工具、操作系统与编译系统、计算机网络环境与互联网平台、计算机系统部件模拟与评价等。

5.3 学生应能够选择与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方法、环境与工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与比较、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与表述问题解决方案的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学生应理解社会、安全、健康、伦理、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理解其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系统工程的相互影响。

6.2 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应能够从人文与社会、健康与安全、伦理与法律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能够体现应尽义务、操守与责任。

7.环境与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计算机及其应用系统中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环节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学生应具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与意识,能够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应用对当前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重要性。

7.2 学生够理解复杂工程问题的任何工程实践都有可能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进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影响方面的分析与评价。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学生应理解与当前社会发展状况相关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在实际问题解决方案中体现出健康心理、正确价值观、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素养。

8.2 学生应能够理解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活动有可能涉及人文与社会环境、职业道德和规范,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专业工程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社会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理解与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并发挥相应的作用。

9.1 学生应理解尊重个人权利与利益的重要性,理解个人、团队、社会的关系,理解个人和团队的利益统一性,以及团队不同成员及负责人的作用。

9.2 学生应参加一定的跨院系、跨专业的社团组织或竞赛等科技活动,或参加一定的工程实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调研等,并能够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0.表达与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陈述发言、清晰表达等,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10.1 学生应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方面的外语文献阅读与文献检索能力,具有专业外语交流与写作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2 学生应能够在各种教学和实践环节中,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与同学、同行及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观点,准确回应提问等。

11.项目管理:能够理解并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问题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 学生应理解与掌握一般工程项目规划与管理、工程决策与经济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对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相关产业有一定的认识。

11.2 学生应能够在课程考核、实践环节、科技活动,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等中,理解并运用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等多学科知识解决相关复杂工程问题。

12.终身学习: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过程中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 学生应能够理解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方法。

12.2 学生应能够在本专业的各种教学和实践环节中,体现出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在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中体现出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六、课程体系及学分分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其学分分配统计信息如下: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理论或专业类 82学分 (必修63学分 选修19学分)理工类课程体系 171学分(必修125学分 选修46学分)通识与公共基础类74学分 (必修47学分 选修27学分)思想政治课(必修13学分)外语课(选修12学分) 计算机课(选修1学分) 军事课(必修3学分)体育课(必修1学分,选修3学分)全校任选课(选修9学分) 创新创业学分(选修2学分)素质类11学分 (选修11学分)公共基础类 33学分(必修17学分 选修16学分)数学及自然科学类30学分 (必修30学分)数学课(必修18学分) 物理课(必修10学分) 化学课(必修2学分) 大类公共课 15学分 (必修15学分)工程素质训练(必修1学分) 交通运输概论(必修1学分) 工程基础课(必修13学分)专业核心课(必修41学分) 综合专题研究课(必修5学分) 专业实习与实训(必修2学分) 毕业设计(论文)(必修15学分) 专业选修课(选修19学分)注:其中对于“理论或实践选修”的23学分,65%计算为理论部分,35%计算为实践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