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选择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最新上交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优质课比赛)资料

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一课时)【课程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演示,说出热量、光照、水分、土壤等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通过类比总结分析,说出这些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说出市场、交通、科技、历史和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4.说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5. 说出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教学重难点】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课时安排】两个课时,这节课是第一课时。
【评价样题】1. 读图,回答问题。
m、n两地均盛产葡萄。
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势是( )A.交通便捷 B.市场广阔C.鲜果上市早 D.技术条件好2.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区位条件是()A.交通运输B.市场需求 C.政府干预D.降水多少(2010年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4.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A .稻田B .鱼塘C .果园D .菜地花圃5. 能体现农业因地制宜的例子是( )①黄土高原大力发展种植业 ②内蒙古高原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 ③江南丘陵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④南方的山地丘陵大力发展林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6.综合分析:(2012年全国文综)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5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
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上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精选3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精选3篇)《农业的区位选择》篇1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这些水果都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但是在大家很津津有味的品尝时候,有没有想过,它们为什么会种植在不同的地方?另外,我们也学习过一篇语文课文《晏子使楚》——晏子其中有言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以上所说的种种,都和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农业区位的选择有关。
学习完今天的知识,我们或许就有更深的了解了。
好,在上课前,大家都有读过了课文,那么现在想请位同学告诉我一下,什么是农业?好,请坐下,那么,由于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下面大家请看这两幅图——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从图片上看,两地的农业生产有何不同之处?——(学生答)泰国湄南河平原是一片水田,从事水稻种植;而澳大利亚则是一个牧场,从事牧羊业。
那现在我又有疑问了,为什么这两地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是不是和这两个地方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关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农业在这两个地方的不同选择?要知道以上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学习农业区位的概念。
下面请同学们找到课本里有关农业区位的两个含义并且一起读出来: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大家看起来是不是很抽象,那下面我们再以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为例来解说一下这两个含义:一是水稻这一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湄南河平原;二是湄南河平原种植水稻是与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是环境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我们再次以湄南河平原的例子来说,这个是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首先,我们知道泰国是位于中南半岛上,而这个地方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我们看一下这个图片,图片上的红色曲线代表了气温的分布,而绿色的柱形图则代表了降水量。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的选择》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是国民经济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它和工业、城市、人口等都是《必修二》的主要内容,《区位选择》是农业的第一节,是学习农业的基础。
也是本章第二、第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本节涉及的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农业区位的探究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体现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征;同时还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揭示区位理论的基本学习和研究方法,为今后工业、交通等区位理论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教学设计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等理念出发,充分考虑新课标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素材,完成对地理原理的学习,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予渔”;同时还选取本地的一些典型素材进行扩展分析,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体现新课改“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新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学情分析:我校高一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地理空间分析和思维能力比较差,但他们对感兴趣的知识有较高的热情和探究的意愿,联系已有的地理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习惯。
农业生产活动对我校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一个内容,但学生没有充分探究过,并且内容也不是他们感兴趣的。
综合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谈感兴趣的现象,老师有意识的让学生们从自己所谈的现象中总结规律,对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可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行成知识体系,从而锻炼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可以从哲学高度讨论,与政治学科的学习形成学科综合,体现地理学习的综合性特征,对学生进行世界观的熏陶。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精选5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精选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精选5篇《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篇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 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意义2. 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3.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意义及主要因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案例。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意义及主要因素。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案例。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农业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
五、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农业区位进行案例分析,下节课分享。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程度及实践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差异,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2. 联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农业区位选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发展规划、农业政策制定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疑问。
2. 讨论环节:组织学生就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分享彼此观点。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关于农业区位选择的基础知识及案例分析。
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相关农业区位选择的资料,拓展视野。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农业生产基地,直观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在实际中的应用。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讲解、讨论环节的参与程度及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中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及见解。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后的总结报告,考察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高中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学科领域:高中地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3. 培养学生分析地图和资料的能力,提高其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区位因素的变化教学难点:如何分析具体的农业区位选择问题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差异这么大,引出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具体地区的农业生产区位选择,如我国南方的水稻种植、北方的小麦种植等。
5.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目中的农业区位选择问题。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参与度。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自己家乡的农业生产区位选择,并在下节课分享。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农业区位选择的知识。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实际分析能力的掌握。
2. 评价方式:课堂问答、练习题、案例分析报告和小组讨论。
3. 评价标准:能准确回答问题,分析问题思路清晰,报告内容完整,小组讨论积极参与。
七、教学资源1. 图片资源: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图片。
农业区位选择教案设计让学生深入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影响因素及应用方法。

农业区位选择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2. 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3. 培养学生应用农业区位选择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与重要性;2.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3. 农业区位选择的应用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重要性及影响因素;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农业区位选择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3.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农业区位选择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与重要性;2.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3. 农业区位选择的应用方法。
教学难点:1. 农业区位选择的综合分析;2. 运用农业区位选择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发展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区位选择问题;2. 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与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3. 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等;4. 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应用方法,如分析实例、制定农业发展规划等;5. 开展案例分析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6. 总结讲解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与重要性;2. 总结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3. 思考如何运用农业区位选择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及实践活动表现;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应用能力;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1. 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农业区位选择的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 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农业生产基地,加深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
农业区位选择课堂教案独具创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交互式环境下深入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相关知识。

农业区位选择课堂教案教学章节:一、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与重要性二、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三、农业生产类型的区位选择四、农业区位的优化与改进五、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对不同农业生产类型区位选择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农业区位进行优化与改进。
5. 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PPT及相关图片资料。
2. 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教材与参考资料。
3. 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的相关数据与资料。
教学过程:一、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与重要性(20分钟)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
2. 通过PPT展示农业区位选择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
1. 向学生介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
2. 通过PPT展示各个影响因素的具体内容。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在实际农业区位选择中的应用。
三、农业生产类型的区位选择(20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区位选择原则。
2. 通过PPT展示各个农业生产类型的具体例子。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农业生产类型在区位选择上的异同。
四、农业区位的优化与改进(2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农业区位的优化与改进方法。
2. 通过PPT展示农业区位优化与改进的具体案例。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他们对农业区位优化与改进的建议。
五、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20分钟)1. 向学生提供一份具体的农业区位案例,要求他们进行分析。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解读与分析。
3. 学生进行实践应用,将自己的分析结果进行展示与讨论。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与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
农业的区位选择公开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喷灌
变化水分条件
梯田
变化不利地形条件
地中海地域农业发展
法国
西班牙
知识网络建构
影响 农业 区位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市场 交通 政策 科技
自然 原因
利用改造
科技进步 社会发展
社会 经济 原因
发展变化
五、农业区位原因旳分析和选择措施
荷兰旳鲜花
农业:
❖ 定义:
❖ 类型:大农业:农、林、牧、副、渔
❖
小农业:种植业
知识构造
区位旳含义 农业旳区位原因 自然原因旳利用和改造 社会经济原因旳发展变化
一、什么是区位?
涉及两层含义:
1.位置 2.该事物与其他事
物旳空间联络
澳大利亚旳牧场 泰国旳水稻种植场景
该图反应了哪些与湄南河 水稻种植业有关旳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原因处于不 断旳发展变化之中
想一想: 社会经济原因中,哪 些原因旳变化对农业 区位影响最突出?
四、社会经济原因旳变化(发展性)
1.市场区位及需求旳变化
城市旳发展 需求旳变化(供不应求、供过于求)
我国
南菜北运(市场范围扩展)
交通运送技术 2. 农产品保鲜冷
藏技术旳发展 世 界
区域 专业化
粮食:美、加、澳、法
读图分析讨论:假如想在图中安排乳牛、 花卉、小麦、养鱼、果园等类型,应该怎 样进行区位选择?阐明理由。
(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域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一般主要考虑下列几种方面:
①地价旳高下、农业旳单位产值、所需土地面积与城市旳关系 如:在城市近郊一般适合发展花卉、乳牛(禽蛋)、蔬菜等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衡水赛”一等奖

六、课后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问题的探讨、解决实际问题;增加学生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环节,广泛应用生活案例,使学生提高合作交流能力、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地理空间逻辑思维、增强理论实践。
第一部分“农业区位选择”的学习中,设置三种具体情境,让学生成为农业区位的决策者,引起学生关心与兴趣,通过自身探索思考更能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变化;通过问题导学,让学生循序渐进,确定探究方向,掌握知识要点;并补充实际案例“地中海农业”,加深学生理解,锻炼学生原理迁移的能力。
第二部分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作为重点案例,以小组形式,进行材料提取、图表分析,提高学生地理探究能力和农业区位分析能力。
为突破本节重难点,采取案例学习、问题导学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自主思考,建立逻辑思维,促进学生思想的交流与相互学习。
教学气氛轻松活跃,学生更主动参与课堂、更勇于表达和创造。
不足之处也很多,譬如,问题探究依然由老师事前作好设置,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未能较好地发掘;问题设置过于直接规矩,学生每一步行动循规蹈矩,缺乏创造力与逻辑推理的培养。
以后的教学设计会以此为鉴,更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更多地汲取其它优秀教学设计,努力呈现高效有创造力的课堂。
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中地理教案范本

一、教案基本信息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中地理教案范本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3.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影响因素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农业区位选择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及意义。
2.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等。
3.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例分析。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地区会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农业发展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农业的区位选择。
2. 讲解基本概念(10分钟)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意义以及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讲解过程中,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农业区位选择的实例,如水稻种植区、畜牧业发展区等,引导学生分析实例中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如某地区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因素。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学生明确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思考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作业布置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价学生在农业区位选择方面的掌握程度。
关注学生在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不同农业区位选择的实例图片。
2. 参考资料:相关农业区位选择的文献、案例等。
《农业的区位选择》优质课教案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区位的概念;2、通过读图、讨论和对比分析,掌握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3、掌握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4、能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农业区位。
教具准备: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给学生展示四幅观光农业图片,引出问题:城市郊区观光农业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进而引出本节课题。
【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学情和新课标要求,打破常规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分析教材活动题,让学生总结农业区位含义和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同时进行知识拓展和检测。
【过程方法】:(PPT演示)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适时进行点拨。
【活动】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点拨】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正好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补充,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2、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
这个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点拨】江西的千烟洲是丘陵山区,属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
丘陵山区耕作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
坡度小的缓坡和地势更为平坦的谷地,土层较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
地势更为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出现洪涝灾害,因此因地制宜发展鱼塘养鱼业。
地形条件是这里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影响因素。
3、改革开放以来,洛阳郊区一些耕地经历了“小麦田一蔬菜地一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点拨】一般说来,受市场价格的影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产品,农民的收益是逐渐递增的。
农业区位选择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1.本课有关是“农业区位选择”的一堂课,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通过案例展示来让学生归纳出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突出对其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2.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贯穿始终,弄清本课的知识脉络,采用了黑板板书与多媒体展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3.为了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本课特别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归纳出农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并结合实例分析。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通过学习,充分认识人类遵循规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案例分析及读图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农业区位知识的学习,理解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的思想。
2.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教学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多媒体展示] 展示图片、我国各地农业生产活动图。
说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农业生产,这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农业的区位选择》归纳总结农业的含义及类型讲解广义与狭义农业广义农业:农、林、牧、副、渔狭义农业:种植业通过比较中国不同地方的农业景观情况思考我国农业分布的基本格局“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能否相互调换?[引出区位的概念]一.区位的含义教师安排学生活动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图和内蒙古高原的牧场图来说明。
1.绝对区位(在哪里?):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为什么在那里?):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关于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关于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优秀范文学科领域:高中地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重要性。
2. 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农业区位选择方案。
教学重点:1. 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重要性。
2.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农业区位选择方案。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图片,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考,提问:“你们认为农业应该布局在哪里?为什么?”2. 讲解: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讲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实际的农业区位选择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农业区位选择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案。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本校或本地区的农业区位条件,并提出合理的农业区位选择方案。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6. 作业布置: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重要性,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农业区位选择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也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案例分析,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课后评价通过学生作业、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资源1. 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
2. 我国不同地区农业景观图片。
高一下册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高一下册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教案: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含义和重要性;
2.掌握地理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3.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区位选择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的概念和意义;
2.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3.区位选择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引入讨论: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发学生对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的思考和讨论,引
导学生发现农业区位选择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2.概念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的概念和意义。
3.原则和方法讲解:讲解地理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包括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交通条件等方面的考虑。
4.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具体的农业区位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地
理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5.讨论总结:通过讨论总结,让学生对地理农业区位选择的内容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
入的理解,并能够评价不同区位选择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四、作业布置:
1.阅读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地理农业区位选择的内容;
2.选择一个农业区位进行分析,写一篇短文,包括该区位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交通条件等方面的评价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
1.参与讨论的情况;
2.完成作业的质量和内容。
备注:教案中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和优化。
农业的区位选择的高中地理教案设计范文

农业的区位选择的高中地理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及重要性。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现实中的农业区位选择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难点: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现实中的农业区位选择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不同?(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3)课堂讲解1.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农业区位选择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合理规划农业用地,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a.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b.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市场、劳动力、交通、技术等。
(4)案例分析1.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a.华北地区:以小麦、玉米为主,受气候、土壤等因素影响。
b.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水稻为主,受气候、水源等因素影响。
c.西南地区:以茶叶、水果为主,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
2.分析现实中的农业区位选择问题:a.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保障农业用地?b.如何在生态环境脆弱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5)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结合教材案例,讨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6)课堂小结2.强调农业区位选择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结合教材案例,分析某一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
2.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农业区位选择相关知识,为我国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是否深刻?3.课堂讲解是否清晰、生动?4.学生参与度如何?5.课后作业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认真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及影响因素,并能够将这些因素与实际案例相结合。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通过荔枝生长案例分析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案例分析及读图的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合理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2.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选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知识的学习,理解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
2.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和小组合作模式组织教学活动。
通过对图表的判读和教材文字内容的阅读,试图提高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部电视剧《延禧攻略》红遍了大江南北,一场荔枝宴令人垂涎三尺。
电视剧中富察皇后说:“这荔枝很珍贵,帮我好好照顾……”大家知道富察皇后如此珍爱荔枝的原因吗这节课我们就以荔枝为例,一起去探究农业的区位选择。
(二)讲授新课(师)大家都已经认真地预习过农业区位基本概念,主要体现为“在哪儿”的绝对区位和“为什么在那儿”的相对区位。
接下来,我们分小组讨论分析案例材料中体现的农业区位因素。
阅读材料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过华清宫》的诗歌流传了千年,讲的是唐玄宗大费周折为杨贵妃从江南运来荔枝,有人说唐玄宗应该选择在长安种荔枝。
其实,早在汉武帝时期就修筑了扶荔宫,在长安引种荔枝,可是没有种活。
大家思考:为什么在长安种的荔枝不易成活呢(课件展示)我们知道,海口的永兴素有“荔枝之乡”之称,大家对比永兴和长安的年均温、降水量,结合荔枝的生长习性,利用三分钟时间,讨论思考:分析永兴相比长安,种植荔枝的优势条件是什么呢(课件展示)大家已经完成探究了吗我们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来回答。
(生)……(师)很好,第一小组同学说出了气候条件,大家也能明白荔枝在长安不易种活的原因了吧我们继续分析材料二,永兴自古就有“雷虎荔枝、荔染三台”之贡品美名。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地理必修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对农业科学的理解和认同。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3.培养学生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生产改进,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讲授新知
1.区位选择的概念:解释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即在一定地域内,农业生产者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选择最适宜的地点进行农业生产。
2.区位选择的原则:讲授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如土壤、水源、光照、气候、市场、交通等因素。
3.区位选择的实例:分析具体农业区的区位选择实例,如水稻种植区、苹果栽培区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农作物对区位选择的适应情况。
2.能够分析不同农作物对自然条件和区位因素的适应情况,提出合理的农业区位选择建议。
3.了解农业生产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农业生产中的自然条件和区位因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农业区的自然景观、农作物种植和农业区位选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农业区的特点和差异。
2.设计虚拟农业区的情景模拟游戏,让学生扮演农业专家的角色,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和农业生产决策,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例如,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农作物种植?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1.本课有关是“农业区位选择”的一堂课,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通过案例展示来让学生归纳出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突出对其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2.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贯穿始终,弄清本课的知识脉络,采用了黑板板书与多媒体展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3.为了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本课特别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归纳出农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并结合实例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
2.通过教师讲解,理解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
3.通过问题探究,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教学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多媒体展示] 1.屏山梨花节的图片、视频和世界各地农业生产活动图
2.反映中国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基本格局的图片
归纳总结农业的含义及类型
讲解广义与狭义农业
广义农业:农、林、牧、副、渔
狭义农业:种植业
通过比较中国不同地方的农业景观情况思考我国农业分布的基本格局“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能否相互调换?为什么?
[引出区位的概念]
一.区位
1.绝对区位(在哪里?):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如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在东南亚,澳大利亚牧场在大洋洲。
2.相对区位(为什么在哪里?):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小结承转] 我国农业分布的基本格局之所以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需要考虑各农业类型与周围环境要素的关系,这里所说的各要素即是影响农业区位选
择的主要因素。
以泰国湄南河平原水稻种植与澳大利亚牧场为例得出影响该地种植水稻的因素有: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市场等等。
根据教材图3.3总结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教师归纳]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
并引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主导因素:在某产业产生并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二、完成活动练习(p43)
投影展示“水稻习性: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12 ℃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 ℃。
单、双季稻要求年降水量分别在750毫米和1500毫米以上。
”思考:世界水稻生产为什么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季风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归纳:光照、水分、热量配合好的地区,利于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如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都有的共同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并且雨热同期;而光照、水分、热量配合不好的地区,不利于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如地中海气候区,其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表现为雨热不同期。
因此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而没有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投影展示“土地利用模式图和千烟洲立体农业分布图”,为什么在不同的高度农业的类型不一样?——受地形因素的限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变迁,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归纳]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投影讲解] 市场需求的变化: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人口众多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并且对农产品类型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
因此市场会决定农业的生产规模与类型。
三、能力提升
假设屏山县城周围要发展小麦、乳牛、花卉、养鱼、果园等农业类型,应怎样进行区位选择?为什么? 丘陵主要公路
水库
平 地
城镇A B C D
E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_
四、总结农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
[投影展示]
1、根据经纬度,海陆轮廓等确定具体位置。
2、根据位置和等高线等信息确定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
3、分析农业区位时一般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去考虑,在分析具体区域时不可能
面面俱到,要针对具体区域特点抓主导因素。
板书设计
1、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
2、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
3、农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