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语法理论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遍语法理论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时,学习者的母语与汉语之间具有一些普遍的特征。汉语无论作为母语学习,还是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都要经过刺激、反应和强化的反复过程来习得。充分利用语言之间的共性,利用普遍语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可以利用母语中已经具体化的语法原则来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提供便利。本文分析了普遍语法理论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得到了其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

标签:普遍语法;汉语;第二语言教学

一、普遍语法理论概述

乔姆斯基认为,人具有先天的语言能力,这种能力体现为他们具有以原则和参数为表现形式的普遍语法知识,也就是说,普遍语法就是一些普遍原则、条件和规则共同搭建的内容。普遍语法作为抽象的原则,并不能直接生成特定语言的“个别语法”,学习者只能根据这些原则,确定在特定语言中哪些语言形式是可能的,哪些语言形式是不可能的,并在语言经验的基础上生成特定语言的个别语法。由此不妨认为,所有语言的学习都是在共性的结构上搭建了不同语言的个性。共性和个性的融合,构成了不同的人类语言。

学习者在学习一门语言时,先天的语言学习机制发挥作用,即语言习得的”初始状态”,在此背景下对习得语言时的输入进行选择和参数设置,语言习得的任务就此完成。

二、普遍语法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

从普遍语法理论出发,其中参数的重新设置是克服母语对第二语言负迁移的根本措施。母语的固有参数影响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理解,从而导致负迁移,可见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有重要影响。那么,要使第二语言参数值的设置摆脱母语观念的影响,学习者要对接受到的第二语言内容进行重构。而普遍语法与语言学习最有可能的假设,是学习者利用普遍语法发展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普遍语法+语言输入。

那么我们可以大胆推断,学习者必须接受大量的正面数据来抵消母语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要接受大量的第二语言输入内容。而根据克拉申的i+1原则,语言输入的内容最好是稍高于学习者当前水平的内容。据此,我对5名韩国学生做如下教学内容的测试:

在教授趋向补语“起来”时,其中有一个用法:放在动词后,表示对某一方面进行评论。例如,“你学习起来也太拼命了”。学习者母语韩语中没有相同的表达,此时母语中找不到与该用法对应的语法结构,学习者一定要对知识进行重构。我没有直接解释“起来”的用法,而是举出大量例子让学习者听,试图进行正面语言

输入,并让他们跟读。在大量语言输入后,给出如下几个例句:①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②这本书读起来很有意思。③她唱起歌来声音很好听。④他说起话来很慢。⑤他写作业起来就忘了吃饭和休息。

给出例句后,让学习者从中找出一个错误的句子,结果他们都认为句子⑤是错误的,我问起原因,1名学生指出“写作业起来”中“作业”是名词,而其他五个句子“起来”前都是动词:“说、做、读、唱”。其他4名学生则表示找不到具体原因,但反复读后,感知上认为句子⑤是错误的。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详细解释“起来”的用法,就简单了许多。

另外,利用普遍语法中的语言共性,我们可以试着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把学习者母语与汉语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的异同,从相异之处引导学生对新的语法结构进行重构,而对相似之处进行比较,让二者相融理解,则可以不必花费大量时间讲解。

在对初级韩国学习者讲授副词“越” 时,课前,我将“越”的用法与韩语充分对比,发现,“越来越+形容词”与韩语中相同意思的用法十分相似;而“越A越B”这种常用结构则和韩语不同,韩语中的结构是“A越A越,更B”,因此我把教学重点定为“越A越B”,“越来越+形容词”则简单讲解,这样合理安排了课堂教学时间。

三、结语

随着中国国力不断提升,汉语热现已在全球范围扩展,尽管学习者母语各不相同,但人类语言的普遍原则使学习者母语与汉语之间可以找到一个恰当的契合点,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契合之处,充分发掘有利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李频,查平.普遍语法对中介语的可及性[J].邢台学院学报,2006(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