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重点专科汇报讲解学习55页PPT
合集下载
呼吸内科总论PPT课件
![呼吸内科总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3fadb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3.png)
呼吸内科总论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呼吸内科概述 • 呼吸系统疾病分类 •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方法 •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 • 呼吸内科护理与康复 • 呼吸内科病例分析
01 呼吸内科概述
呼吸内科的定义与职责
定义
呼吸内科是专门负责诊断、治疗呼吸 系统疾病的临床科室。
职责
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诊 疗服务,包括急慢性咳嗽、哮喘、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肺癌等。
药物治疗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 β2受体激动剂、抗白三烯药物等。药物治疗的目标是控制 症状、减少发作频率和提高生活质量。
病情控制
支气管哮喘的病情控制需要患者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根 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卫 生。
病例三:肺癌的综合治疗与管理
总结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结词
持续气流受限的慢性疾病,症状包括咳嗽、 咳痰、气短等。
详细描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持续气流受限的慢 性疾病,主要特点是气道狭窄和肺功能逐渐 下降。患者通常会出现咳嗽、咳痰、气短等 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衰竭。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的病因包括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 。治疗上以改善症状、延缓病情为主,如使
早期
古代中医对呼吸系统疾病已有记载,但现代医学 意义上的呼吸内科发展较晚。
20世纪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呼吸内科逐渐发展壮大, 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
近年
随着环境恶化,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呼吸内科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02 呼吸系统疾病分类
上呼吸道感染
总结词
常见疾病,多由病毒引起,症状包括咳嗽、流涕、发热等。
contents
目录
• 呼吸内科概述 • 呼吸系统疾病分类 •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方法 •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 • 呼吸内科护理与康复 • 呼吸内科病例分析
01 呼吸内科概述
呼吸内科的定义与职责
定义
呼吸内科是专门负责诊断、治疗呼吸 系统疾病的临床科室。
职责
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诊 疗服务,包括急慢性咳嗽、哮喘、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肺癌等。
药物治疗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 β2受体激动剂、抗白三烯药物等。药物治疗的目标是控制 症状、减少发作频率和提高生活质量。
病情控制
支气管哮喘的病情控制需要患者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根 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卫 生。
病例三:肺癌的综合治疗与管理
总结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结词
持续气流受限的慢性疾病,症状包括咳嗽、 咳痰、气短等。
详细描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持续气流受限的慢 性疾病,主要特点是气道狭窄和肺功能逐渐 下降。患者通常会出现咳嗽、咳痰、气短等 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衰竭。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的病因包括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 。治疗上以改善症状、延缓病情为主,如使
早期
古代中医对呼吸系统疾病已有记载,但现代医学 意义上的呼吸内科发展较晚。
20世纪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呼吸内科逐渐发展壮大, 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
近年
随着环境恶化,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呼吸内科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02 呼吸系统疾病分类
上呼吸道感染
总结词
常见疾病,多由病毒引起,症状包括咳嗽、流涕、发热等。
呼吸科专科护士年终总结汇报PPT课件
![呼吸科专科护士年终总结汇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706226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8.png)
为医院呼吸科发展贡献力量
01
参与科室发展规划
为医院呼吸科制定发展规划建言献策,推动科室持续发展。
02
优化诊疗流程
协助优化呼吸科诊疗流程,提高患者就医体验与满意度。
03
开展健康教育与宣传
参与呼吸健康教育与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呼吸疾病的认知与防范意识
。
THANKS
06
未来发展规划与目标
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专科护理技能提升
持续深化呼吸科专科护理技能,关注最新临床指南和技术进展。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提供心理支持,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护理科研与学术交流
积极参与护理科研项目,提升学术水平,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制定个人发展目标
提升综合素质
通过参加培训、自学等 方式,提高沟通、协作 、创新等综合素质。
参加危重症患者护理培训班
深入学习了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理论和技能,提高 了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3
参加护理沟通与人文关怀培训班
学习了有效的沟通技巧和人文关怀理念,提升了 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服务质量。
临床实践经验分享
熟练掌握了各种呼吸机的使用和维护,能够迅速准确地处理呼吸机报警和故障。
积累了丰富的危重症患者护理经验,能够独立完成气管插管、吸痰等高风险操作。
强化团队协作精神
与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有利于提升 工作效率和应对突发事件。
改进措施及实施计划
制定个人成长计划
针对自身不足,制定专业技能提升和沟通技巧学习计划。
优化工作流程
梳理现有工作流程,提出改进建议,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团队建设
组织定期的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
呼吸科学习汇报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呼吸科学习汇报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e4a9e5ad6529647d272852cc.png)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
加强营养支持[7]:根据病情及时采用肠内营养联合肠
外营养的方法,以减少 VAP 的发生。 合理使用抗生素:VAP 相关的病原学研究指出,对 于机械通气患者要定期进行痰培养,进行药敏试验, 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可减少 VAP 患者体内耐 药菌的流行。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
集束化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提高洗手依从性、体位
、口腔护理、气道管理、呼吸机管路的管理、尽早行 肠内营养、尽早使用抗生素) a:集束化护理策略应用于VAP的预防,其目的是维持 有效的通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和延迟VAP的 发生[8]。 b:Joyce等通过实施集束化策略 ,将 VAP 的发病率从 1 .5% 降至0% ,明显降低了 VAP 的发病率及机 械通气时间[9]。
践,2014,27(7):952 -953. [4]何咏群,刘志英,倪春燕等.两种口腔护理方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 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1):177-179. [5]陈霞 ,袁秀娟 ,储友群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不同口腔护理方法的效果观察 [J] .临床护理杂志 ,2013 ,12(1) :65 ~ 67 . [6]殷胜芝.洗必泰口腔护理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相关性的Meta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4):277-282. [7]王炜,李鸿雁,孙海清,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J].华西医学,2012,27(4):521 -523。
一次性使用隔离衣(24小时更换) 手卫生
器械单独使用
最后交接班
抽取动脉血技巧
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动:鲜红 静:暗红 桡动脉 位置、执笔式、持针式 、 20°左右进针 股动脉 垂直进针 足背动脉 舟骨表面
呼吸科专科理论讲PPT课件
![呼吸科专科理论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1fdb5b16fc700abb68fc7a.png)
• 全肺切除术后,引流管一般是“持续夹闭、间断开 放”,以保证术后患侧胸腔内有一定的渗液,减轻或 纠正明显的纵隔移位,每次放液不超过100ml
• 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运动和变换体位,以利液体、 气体排出,促进肺扩张
11
•引流管妥善固定
• 引流管的长度一般100cm左右,以能将引流管 固定在床缘,且能使它垂直降到引流瓶为宜。 固定引流管时,可将引流管两端的床单拉紧形 成一凹槽,再用别针固定
2015年7月呼吸科专科 理论讲课
胸腔闭式的引流护理
讲课人:N2级刘晓寒
1
•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 是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 气胸的有效方法。以重力引流为原理,是 开胸术后重建、维持胸腔负压、引流胸腔 内积气、积液,促进肺扩张的重要措施。
2
• 胸膜腔的概念:胸膜是附着于胸壁内面和 覆盖于肺表面的浆膜。脏胸膜包裹肺并深 入叶间隙,壁胸膜则遮盖胸壁、膈和纵隔, 在肺门于脏胸膜相连接,二者相互移行形 成左右两个互不相通的胸膜腔。
• 拔管后,要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气胸和皮下气肿。 检查切口敷料情况,是否继续渗液,如异常及时通知医 师处理,拔管后第二天应更换敷料
14
拔管指证
①生命体征稳定。
②引流瓶内无气体溢出。
③引流液体很少,24小时内引流量<100ml.
④听诊余肺呼吸音冬季拔管要注意给病人保暖,拔管前嘱病人深吸气,然 后摒住以免拔管时管端损伤肺脏或疼痛,拔管后立即用 无菌纱布按压插管处伤口,以防气体进入胸腔。为防止 气胸复发,拔管前胸腔内注射50%葡萄糖40 ml加四环素 0.5g,诱发胸腔内无菌性炎症使胸膜渗出,脏、壁层粘 连,此时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胸痛、发热,给予对症处理, 同时鼓励病人不断更换体位。
• 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运动和变换体位,以利液体、 气体排出,促进肺扩张
11
•引流管妥善固定
• 引流管的长度一般100cm左右,以能将引流管 固定在床缘,且能使它垂直降到引流瓶为宜。 固定引流管时,可将引流管两端的床单拉紧形 成一凹槽,再用别针固定
2015年7月呼吸科专科 理论讲课
胸腔闭式的引流护理
讲课人:N2级刘晓寒
1
•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 是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 气胸的有效方法。以重力引流为原理,是 开胸术后重建、维持胸腔负压、引流胸腔 内积气、积液,促进肺扩张的重要措施。
2
• 胸膜腔的概念:胸膜是附着于胸壁内面和 覆盖于肺表面的浆膜。脏胸膜包裹肺并深 入叶间隙,壁胸膜则遮盖胸壁、膈和纵隔, 在肺门于脏胸膜相连接,二者相互移行形 成左右两个互不相通的胸膜腔。
• 拔管后,要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气胸和皮下气肿。 检查切口敷料情况,是否继续渗液,如异常及时通知医 师处理,拔管后第二天应更换敷料
14
拔管指证
①生命体征稳定。
②引流瓶内无气体溢出。
③引流液体很少,24小时内引流量<100ml.
④听诊余肺呼吸音冬季拔管要注意给病人保暖,拔管前嘱病人深吸气,然 后摒住以免拔管时管端损伤肺脏或疼痛,拔管后立即用 无菌纱布按压插管处伤口,以防气体进入胸腔。为防止 气胸复发,拔管前胸腔内注射50%葡萄糖40 ml加四环素 0.5g,诱发胸腔内无菌性炎症使胸膜渗出,脏、壁层粘 连,此时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胸痛、发热,给予对症处理, 同时鼓励病人不断更换体位。
呼吸科总结PPT课件
![呼吸科总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96c7cb26fff705cc170acb.png)
工作重点
1
基础管理 规范建设
2
人才队伍 和梯队建设
3
发挥中西医 结合特色
4
4 解决中医难点及 关键点的优势病种 建设
5
三基理论 与技能训练
6
医患沟通 与患者安全
7
中医学术继承 与创新
8
重点专科培育 与建设
9
药学与临床研究 GCP建设
社区公益活动
健康家园
公益
会员1.5万
采取多样化的更多 的公益性的形式
经营战略选择
1 整体技术优势 2 形成核心技术
3 细分市场
4 服务质量
5
市场营销
呼吸科定位
中医特色治疗
Page 55
呼吸重点病种及关键技术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呼吸介入治疗
间质性肺疾病
哮喘的防治 慢阻肺的防治
56
目录
总 结 部 分
1、科室数据
2、科室管理
3、市场分析
4、发展目标
计 划 部 分 1、战略指标 2、工作重点
81
2016年目标计划
拟计划完成
经济指标2000万 元
住院人次60人 门诊人次50人
呼吸科发展历程
1650万
1185万
1005万
2015年-增长39% 2014年-增长18% 2013年-增长23% 2012年-增长24.8% 2011年– 增长53.8%
811万 530万 成长初期
快速成长期
目录
总 结 部 分
1、科室数据
2、科室管理
3、市场分析
4、发展目标
计 划 部 分 1、战略指标 2、工作重点
目录
总 结 部 分
呼吸系统疾病讲义(ppt 57页)
![呼吸系统疾病讲义(ppt 57页)](https://img.taocdn.com/s3/m/9f388a724b73f242336c5fa5.png)
主要参数 T>MIC和t1/2
链阳霉素、四环素、 碳青霉烯类、糖肽类、 大环内酯类、唑类抗真菌药
主要参数 T>MIC,PAE,t1/2
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关系图 ( PK/PD)
\
10 浓 度 : 微 克 毫 升
1
0
峰值浓度(Cmax)
峰值浓度/最低(Cmax/MIC) 抑菌浓度 药时曲线下面积/最抵抑菌浓度(AUC24/MIC)
2、降低耐药性发生
体外试验曾观察到细菌与氨基糖苷类首 次接触后,在药物消除数小时再接触时出 现适应性耐药效应(adaptive resistsnce)。它也是抗生素后效应期 (PA phase)药物持续作用的结果。
日剂量单次给药既提供相对高的药物浓 度避免了首剂效应,此时氨基糖苷类杀菌 效应最佳,PAE较长,也支持较长间隔给药。
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 取决于峰浓度
时间依赖性
与时间有关,但抗菌活性持 续时间较长
抗菌作用与 同细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
时间依赖且 PAE或T1/2较长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 、两性霉素B、甲硝唑
主要参数 AUC0-24/MIC(AUIC)
Cmax/MIC
多数β-内酰胺类、 林可霉素类
恶唑烷酮类、氟胞嘧啶
VII、肺功能 临床应用(1)发现呼吸系统疾病或胸外疾患肺
功能损害的性质和程度。
(2)呼吸系统疾病或胸外疾患伴肺功能损害治疗的 疗效评估。
(3)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 (4) 手术前安全性评价以及术后肺功能的预测。 (5)重症抢救监测。 (6)劳动力鉴定。
测定的主要项目:包括肺容量、通气功能、换气
头孢曲松例外,半衰期较长8.5小时,故1224小时给药一次即可,而不降低疗效。
链阳霉素、四环素、 碳青霉烯类、糖肽类、 大环内酯类、唑类抗真菌药
主要参数 T>MIC,PAE,t1/2
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关系图 ( PK/PD)
\
10 浓 度 : 微 克 毫 升
1
0
峰值浓度(Cmax)
峰值浓度/最低(Cmax/MIC) 抑菌浓度 药时曲线下面积/最抵抑菌浓度(AUC24/MIC)
2、降低耐药性发生
体外试验曾观察到细菌与氨基糖苷类首 次接触后,在药物消除数小时再接触时出 现适应性耐药效应(adaptive resistsnce)。它也是抗生素后效应期 (PA phase)药物持续作用的结果。
日剂量单次给药既提供相对高的药物浓 度避免了首剂效应,此时氨基糖苷类杀菌 效应最佳,PAE较长,也支持较长间隔给药。
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 取决于峰浓度
时间依赖性
与时间有关,但抗菌活性持 续时间较长
抗菌作用与 同细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
时间依赖且 PAE或T1/2较长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 、两性霉素B、甲硝唑
主要参数 AUC0-24/MIC(AUIC)
Cmax/MIC
多数β-内酰胺类、 林可霉素类
恶唑烷酮类、氟胞嘧啶
VII、肺功能 临床应用(1)发现呼吸系统疾病或胸外疾患肺
功能损害的性质和程度。
(2)呼吸系统疾病或胸外疾患伴肺功能损害治疗的 疗效评估。
(3)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 (4) 手术前安全性评价以及术后肺功能的预测。 (5)重症抢救监测。 (6)劳动力鉴定。
测定的主要项目:包括肺容量、通气功能、换气
头孢曲松例外,半衰期较长8.5小时,故1224小时给药一次即可,而不降低疗效。
呼吸内科进修汇报PPT课件
![呼吸内科进修汇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eb9b0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9.png)
06 对所在医院呼吸内科建议 与展望
根据进修经验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加强多学科合作
建立与其他科室的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制定 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推广呼吸康复
设立呼吸康复项目,包括运动训练、营养支 持和心理干预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提高诊疗技术水平
定期组织医生参加培训和学习,掌握最新的 诊疗技术和方法。
1 2
课题名称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新型治疗方 法
研究进展
参与课题组对新型治疗方法的临床试验和研究, 已取得显著成果
3
成果影响
相关研究论文已发表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
分享个人研究方向或感兴趣领域
研究方向
01
支气管哮喘的免疫治疗
研究内容
02
深入研究支气管哮喘的免疫发病机制,探索新型免疫治疗方法
熟练掌握呼吸内科常见检查方法
肺功能检查
学习并掌握肺功能检查的操作方 法、指标解读及临床意义。
胸部影像学检查
熟悉胸部X线、CT等影像学检查 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支气管镜检查
了解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症、禁 忌症及操作技巧,并学习镜下病
变识别。
积累典型病例分析与处理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典型 病例,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
对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及目标设定
短期目标
将进修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所在医院呼吸内科诊疗水平; 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
中期目标
在呼吸内科领域取得一定成果,如发表高质量论文、参与科研项目 等;争取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长期目标
成为呼吸内科领域的专家,为更多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致力 于呼吸内科医学教育和科研工作,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呼吸科重点专科汇报讲解学习5PPT
![呼吸科重点专科汇报讲解学习5PPT](https://img.taocdn.com/s3/m/227ba39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1.png)
呼吸科常见疾病的治疗技术
肺癌治疗
根据肺癌的分期和病理类型,采用手 术切除、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多 种手段,提高肺癌的治疗效果和生存 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
哮喘治疗
根据哮喘的严重程度,采用吸入性糖 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白三 烯调节剂等药物治疗,控制哮喘发作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采用药物治疗、氧疗、康复训练等多 种手段,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 延缓疾病进展。
推动医学科技进步
呼吸科重点专科在医学科技方面具有引领作用, 能够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进步,为医学事 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
呼吸科重点专科的建设和发展,能够提升医院的 整体服务水平,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呼吸科重点专科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呼吸科重点专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呼吸系统疾病认识的深入,呼吸 科重点专科逐渐发展壮大。
治疗方案。
早期诊断
通过早期筛查和诊断技术的进步 ,呼吸科将更早地发现疾病,提
高治愈率。
智能化诊疗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 将提升呼吸科诊疗的智能化水平
,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
呼吸科重点专科的创新方向
新药研发
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创新药物研发是未来的重要 方向,将为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手段。
新型诊疗技术
根据疾病评估结果,医生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和随访计划等。
04
03
呼吸科重点专科的科研进展
呼吸科重点专科的科研方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机制研究
针对COPD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