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的低功耗设计
soc技术论文
soc技术论文随着集成电路按照摩尔定律的发展,芯片设计已经进入了系统级芯片(SOC)阶段,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soc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soc技术论文篇一SOC设计中的低功耗技术【摘要】随着以IP(Intellectual Property)核复用为核心的设计技术的出现,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应用设计已经进入SoC(System on a Chip)时代,SoC是一种高度集成的嵌入式片上系统.,而低功耗也已成为其重要的设计目标。
【关键词】SoC;低功耗技术;功耗评估1.电路中功耗的组成要想实现低功耗,就必须了解电路中功耗的来源,对于CMOS电路功耗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电路在对负载电容充电放电引起的跳变功耗;由CMOS晶体管在跳变过程中,短暂的电源和地导通带来的短路功耗和由漏电流引起的漏电功耗。
其中跳变功耗和短路功耗为动态功耗,漏电功耗为静态功耗。
以下是SoC功耗分析的经典公式:P=Pswitching + Pshortcircut + Pleakage=ACV2f+τAVIshort+VIleak (1)其中是f系统的频率;A是跳变因子,即整个电路的平均反转比例;是C门电路的总电容;V是供电电压;τ是电平信号从开始变化到稳定的时间。
1.1跳变功耗跳变功耗,又称为交流开关功耗或负载电容功耗,是由于每个门在电平跳变时,输出端对负载电容充放电形成的。
当输出端电平有高到低或由低到高时,电源会对负载电容进行充放电,形成跳变功耗。
有公式(1)第一项可以看出,要想降低跳变功耗就需要降低器件的工作电压,减小负载电容,降低器件的工作频率以及减小电路的活动因子。
1.2短路功耗短路功耗又称为直流开关功耗。
由于在实际电路中,输入信号的跳变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
所以当电压落到VTN和Vdd-VTP之间时(其中VTN和VTP分别为NMOS管和PMOS管的阈值电压,Vdd为电源电压),这样开关上的两个MOS管会同时处于导通状态,这是会形成一个电源与地之间的电流通道,由此而产生的功耗便成为短路功耗。
SoC低功耗设计中的DVS技术
SoC低功耗设计中的DVS技术
王家正;杨军
【期刊名称】《电子工程师》
【年(卷),期】2004(30)11
【摘要】随着系统芯片 (SoC)集成更多的功能并采用更先进的工艺 ,它所面临的高性能与低功耗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动态电压调整 (DVS)技术可以在不影响处理器性能的前提下 ,通过性能预测软件根据处理器的繁忙程度调整处理器的工作电压和工作频率 ,达到降低芯片功耗的目的。
文中讨论了DVS技术降低功耗的可能性 ,介绍了如何利用两种不同的DVS技术让处理器根据当前的工作负荷运行在不同的性能水平上 ,以节省不必要的功耗。
【总页数】4页(P10-12)
【关键词】系统芯片(SoC);低功耗设计;动态电压调整(DVS)技术
【作者】王家正;杨军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国家专用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492
【相关文献】
1.SoC设计中的低功耗技术 [J], 汪健;刘小淮
2.SoC设计中的时钟低功耗技术 [J], 王延升;刘雷波
3.SOC设计中的低功耗技术 [J], 师建军
4.SOC设计中的低功耗技术 [J], 师建军
5.一种低功耗SoC设计中的时钟隔离技术 [J], 周佳筠;沈海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SoC设计方法和实现第十一章 低功耗-文档资料
Leakage vs. Process
• What will be the dominated leakage
current?
Long Channel(L>1um) Very small leakage Short channel (L>180nm,tox>30A) Subthreshold leakage
• Power limits to the wall
Challenge of Design as Process Scaling
Outline
• Why low power • Sources of power consumption • Low power design methodology • Low power techniques • Power analysis and tools • Trends in the future
Why Low Power
• Potable system - Battery lifetime • Desktops: high power consumption
Example: mobile phone, PDA, Digital camera Reliability and performance Need expensive chip package, cooling system Decreased reliability and performance Increased cost: packaging cost and cooling system Exceed power limits of the chip & system
Source of Power Consumption
SOC的低功耗设计
SOC的低功耗设计低功耗设计在当前电子设备发展的大背景下,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于拥有电池限制的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延长电池寿命是用户和制造商的共同需求。
此外,对于一些无线传感器、IoT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低功耗设计可以实现长时间的无线连接和持久的运行。
SOC(System on Chip)是一种集成了处理器核心、内存、输入/输出接口和其他相关的电子元件的微电子芯片。
在SOC的低功耗设计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处理器核心的设计。
低功耗的处理器核心通常采用精简指令集(RISC)架构,因为RISC架构相比复杂指令集(CISC)架构具有更高的能效。
此外,延迟插槽、流水线优化和缓存优化等技术也可以降低处理器核心的功耗。
其次是内存的设计。
内存代表着SOC中存储和访问数据的组件。
低功耗设计中,采用低功耗的内存类型,如低功耗SDRAM(LPDDR),可以大大降低功耗。
此外,考虑到内存访问的局部性原理,优化数据结构和算法,减少内存访问次数也是提高能效的关键。
再次是输入/输出接口的设计。
在SOC中,输入/输出接口通常涉及与外部设备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使用低功耗的通信协议,如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BLE)和Zigbee,可以减少功耗。
此外,采用可变频率电压调节器(DVFS)和功耗管理单元(PMU)等技术,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输入/输出接口的功耗,也可以提高整体的能效。
最后是系统级的设计。
系统级的设计考虑了整个SOC中各个组件之间的协调和优化。
例如,通过合理的功耗分配和任务调度,平衡各个组件的工作负载,可以避免单个组件过度消耗能量。
此外,采用低功耗时钟源、电源管理和睡眠模式等策略,使得SOC在非活动状态下能够进入低功耗模式,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SOC的低功耗设计需要从处理器核心、内存、输入/输出接口和系统级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
通过采用低功耗的技术和策略,可以降低功耗,延长电池寿命,从而提高电子设备的能效和用户体验。
iot芯片 低功耗soc中的io设计方案
iot芯片低功耗soc中的io设计方案
在IoT芯片中,低功耗SoC的IO设计方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采用低功耗IO接口:选择低功耗的IO接口,如I2C、SPI和UART等,这些接口在空闲状态下能够自动进入睡眠模式,从而降低功耗。
2. 采用GPIO控制:通过将IO口配置为通用输入/输出(GPIO)模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控制IO口的状态。
在不需要使用时,将IO 口配置为输入模式,以减少功耗。
3. 采用中断触发:对于需要实时响应的IO操作,可以使用中断触发方式。
当IO口状态发生变化时,芯片会立即唤醒并执行相应的操作,而不需要轮询IO口状态,从而降低功耗。
4. 采用睡眠模式:当IO口处于空闲状态时,可以将芯片设置为睡眠模式,以降低功耗。
在需要使用IO口时,通过中断或其他方式唤醒芯片。
5. 优化IO电路设计:在设计IO电路时,可以采用低功耗的电路设计技术,如使用低功耗晶体管、降低电压和电流等,以降低IO电路的功耗。
通过选择低功耗接口、灵活控制IO口状态、采用中断触发和睡眠模式、优化IO电路设计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低功耗SoC中的IO功
耗。
一种soc芯片实现功耗降低静态功耗的方法
一种soc芯片实现功耗降低静态功耗的方法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2.研究目的二、SOC芯片静态功耗分析1.静态功耗来源2.影响静态功耗的因素三、功耗降低方法1.电源门控技术2.休眠模式应用3.寄存器关闭技术4.灵活时钟管理四、方法实现1.硬件设计2.软件优化五、实验与分析1.实验环境与工具2.实验结果对比与分析六、结论与展望1.降低SOC芯片静态功耗的意义2.方法优缺点分析3.未来研究方向正文:一、引言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发展,System on Chip(SOC)已成为现代电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低功耗和高性能需求的驱动下,SOC芯片的功耗问题日益凸显。
静态功耗作为芯片功耗的重要组成部分,降低静态功耗对于提高芯片的能效比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针对SOC芯片静态功耗问题,提出一种降低静态功耗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实验验证与分析。
二、SOC芯片静态功耗分析1.静态功耗来源SOC芯片的静态功耗主要来源于晶体管静态泄漏电流。
晶体管静态泄漏电流与电压、温度、材料特性等因素有关。
降低静态功耗的关键在于减小晶体管静态泄漏电流。
2.影响静态功耗的因素影响SOC芯片静态功耗的因素包括:工艺制程、电路设计、电压与频率设置等。
在工艺制程方面,采用低功耗制程技术可以降低静态功耗;在电路设计方面,采用电源门控、休眠模式、寄存器关闭等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静态功耗;在电压与频率设置方面,灵活时钟管理可以实现静态功耗的降低。
三、功耗降低方法1.电源门控技术电源门控技术是一种根据电路模块的实际需求来控制电源供应的方法。
在不需要工作时,关闭电源供应,降低静态功耗。
2.休眠模式应用休眠模式是指在芯片运行过程中,将部分或全部电路模块进入低功耗状态。
通过合理配置休眠模式,可以有效降低静态功耗。
3.寄存器关闭技术寄存器关闭技术是在不需要时关闭寄存器,降低静态功耗。
关闭寄存器可以减少晶体管静态泄漏电流,从而降低静态功耗。
4.灵活时钟管理灵活时钟管理是通过动态调整芯片内部时钟频率,实现静态功耗的降低。
SoC设计中的低功耗策略
第30卷 第2期2007年4月电子器件Ch inese Jou r nal Of Elect ro n DevicesVol.30 No.2Ap r.2007L ow Pow er Str ategy in SoC DesignZ H A N G Fu 2bi n 1,HO Chi ng 2Yen 2,P E N G Si 2lon g11.N at i onal AS IC Desi gn En gi neeri ng Cent er ,I nst i t ut e of Automat ion ,C hi nese Aca demy of Science ,B ei j i ng 100080,Chi na;2.S ynopsys Inc.Mount ai n View CA 94043Abstract :Low powe r ha s emerge d as a pri ncipal t heme in today ’s S oC de si gn.Power has became as impor 2t ant as performance and area i n SoC design.Thi s paper present s an i n -dept h di scussion of low power de 2si gn st rat egi es in SoC de si gn a nd descri bes t he many i ssues facing de si gner s at t ransi stor and gate ,R TL and syst em l evel s of design abst raction.Finall y it provide s all kings of low power design st rat egies at every abst ract ion levels.K ey w or ds :low power ;S oC ;stat ic power ;dynamic power ;dynamic power manager EEACC :2570SoC 设计中的低功耗策略张富彬1,HO Ching 2Y e n 2,彭思龙11.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80;2.Synopsys Inc.Mountain View CA 94043收稿日期:2006201211作者简介张富彬(2),男,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VL SI 设计自动化,f _z @y ;O 2Y (562),男,Sy y 研发副总裁,主要研究方向为布图、封装、及低功耗设计;彭思龙(2),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波分析、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积分方程数值解和VL SI 设计自动化摘 要:低功耗设计已经成为片上系统(SoC )设计的主题.当今的设计已经从过去的性能、面积二维目标转变为性能、面积和功耗的三维目标.本文深入探讨了片上系统设计中的低功耗设计策略,在晶体管和逻辑门级、寄存器传输级和系统结构级各设计抽象层次上阐述了低功耗设计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各级的低功耗优化策略.关键词:低功耗;片上系统;静态功耗;动态功耗;动态功耗管理中图分类号:TN 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9490(2007)022******* 集成电路进入SoC 时代以来,功耗已经成为与面积和性能同等重要的设计目标,在无线、移动和嵌入式应用中,功耗指标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低功耗设计技术已成为S oC 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以下因素表明低功耗设计需求是S oC 发展的主要推动力.①能量限制.手持移动设备的高容量电池技术发展缓慢,每5年大约能提升30%~40%的容量,远远低于集成电路发展的摩尔速度,这就需要在低功耗领域有所发展.②散热限制.电路的功耗全部转化成热能,过多的热量会产生焦耳热效应,加剧硅失效,导致可靠性下降,而快速散热的要求又会导致系统封装和制冷成本的提高.③性能要求.功耗大导致温度高,载流子速度饱和,IC 速度无法再提升.④环保要求.功耗降低,散热会减少,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本文深入地讨论了SoC 设计中的低功耗策略,全文组织结构如下,第1节分析了S o C 中功耗的来源及优化技术,第2节分别在晶体管和逻辑门级、R TL 级和系统结构级讨论了相应的低功耗设计策略.第3节讨论了动态功耗管理,第4节给出了结论.:1977u bin han g ahoo .co H Chin g en 19nop s s 1971.1 功耗来源及优化策略SoC中的功耗大致可分为处理器功耗、存储器功耗和通讯功耗,本文将处理器和通讯功耗归并为逻辑电路功耗.如图1所示,CMOS逻辑电路中的功耗包括动态功耗和静态功耗.动态功耗分为开关功耗和短路功耗,开关功耗是指对负载电容充放电引起的功耗,短路功耗是指在信号翻转过程中n管和p管同时导通时短路电流引起的功耗.静态功耗是指由漏电流引起的功耗.图1 CMOS电路的功耗来源1.1 动态功耗1.1.1 开关功耗对图1输入一理想下降沿信号,反向器的p管导通,n管关闭,电源对输出负载充电,所需能量为P VD D=∫∞0i V DD(t)V DD d t=V DD∫∞0C L d v out d t d t=C L V2DD(1)充电后负载C L上的能量为P C=∫∞0i V DD(t)v o ut d t=∫∞0C L d v out d t v out d t=12C L V2DD(2)所以,电路消耗的能量为C L V2DD/2,考虑电路的频率f以及此点的翻转频率N SW,有P SW=12C L V2DD f N SW(3)就目前的工艺而言,此功耗约占整个芯片逻辑功能部分功耗的60%以上.由式(3)可以看出最有效的功耗优化策略是减小电源电压,可是减小电源电压会使电路中器件的翻转速度降低,导致电路的性能下降,并且降低了器件的噪声容限,因此,需要降低器件的阈值电压来保证电路性能以及器件噪声容限.最优的阈值电压由低电源电压时的电流增益以及亚阈值漏电流决定,以下给出电源电压和阈值电压的最优关系.电源电压同时影响电路的功耗和性能(速度),电压越高速度越快,可是功耗也越大,所以一般用能量延时积作为功耗优化的代价函数式()给出了每次翻转所需能量,器件延时由V D D(V DD V)给出,所以其能量延时积为V3DD(V DD V),对其求导可得最优的电源电压V DD=3V t.负载电容的优化策略包括选用先进的工艺库,化简逻辑以及更少更短的互连线,这些策略需要在逻辑综合、布局布线阶段实现.翻转频率N SW包括逻辑门和时钟的翻转,可采用隐藏翻转频率较高的内部节点和门控时钟的策略. 1.1.2 短路电流功耗当图1反相器的输入为非理想阶跃波形时,在波形上升或下降沿瞬间,存在p管和n管同时导通的区域,由此引起了短路功耗,其值为P SC=Q S C V DD f N SW(4)这里的Q SC=Δt i SC为信号每次翻转由短路电流导致的电荷电量,i sc为短路电流,Δt为p管n管同时导通的时间.短路功耗的优化策略包括重组大扇出逻辑门结构、调整逻辑门尺寸使得信号的输入输出波形匹配,以减少p管和n管同时导通的时间.1.2 静态功耗1.2.1 亚阈值漏电流功耗漏电流包括三部分:亚阈值漏电流[1]、栅极漏电流和源漏极反偏电流.亚阈值漏电流是当电路处于静止状态时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电流,可用B SIM (Ber keley Predict ive Technology Model)对晶体管的亚阈值漏电流进行精确的建模[2],下式给出了漏电流功耗.P LE=I leak V DD(5)随着工艺进步电源电压会持续降低,亚阈值漏电流功耗会急剧增加,据TSMC(台积电)推测,在90nm 工艺结点,泄漏功耗占总功耗的25%~45%.在65nm工艺时,泄漏功耗占总功耗50%~70%.1.2.2 栅极漏电流和源漏极反偏漏电流功耗栅极漏电流是指由晶体管栅极与衬底间载流子穿透效应所引起的漏电流,随着栅极氧化物厚度的持续变小而急剧增大.源漏极反偏漏电流是指当源漏极pn结间形成强大的电场时,会形成较强的漏电流.与特定工艺相关的静态功耗分析一般采用查找表[3]方法,可以建立各种基本逻辑器件的漏电流关于其输入状态、温度、沟道长度等参数的多维表格,直接由功能模拟的信息获得静态功耗值.So I(Silico n on Insulator)是减小静态功耗最有效的技术.So I中绝缘层把活动硅膜层与体型衬底硅基板分隔开来,因此大面积的pn结被介电隔离取代.源极和漏极向下延伸至氧化埋层(B uried Ox2 ),减少了漏电流和结电容此外,与传统MOS 电路相比S I还具有低电压、耐高温、抗辐射、无闩锁效应等优点436电 子 器 件第30卷.1con st/-t2 const/-t2ide.C o.综上所述,CMOS逻辑电路部分的总功耗为P To tal=P S W+P SC+P LE(6) 1.3 存储器功耗随着视频、游戏等海量存储应用的迅速发展,存储系统功耗日益增加.最常见的存储系统低功耗策略是通过各级缓存实现存储系统的层次化[4],如将存储系统划分成平级的多个子存储模块,对各子模块应用适当的功耗管理策略,消除或降低处于闲置状态的存储模块的功耗,此类技术充分利用数据访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部性,提高系统性能并降低功耗.2 低功耗设计策略低功耗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在设计流程上包括功耗建模、评估以及优化,在设计层次上包括从晶体管版图级到系统功能级的所有抽象层次.并且,功耗的优化与性能和面积等指标的优化密切相关,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分别在晶体管和逻辑门级、RTL级和系统结构级讨论S oC的低功耗设计策略. 2.1 晶体管和逻辑门级晶体管和逻辑门级是在功耗、性能之间进行折中的最直接的层次,一般采取先进的制造工艺来降低功耗,比如,当采用更小的晶体管特征尺寸时,负载电容随之减小,使得电路的开关功耗随之减小.并且,当电源电压从3.3V降到1.8V时,在相同频率下,功耗降低为原来的0.3倍.但降低电源电压会面临一些问题,若降低电源电压而阈值电压不变,则噪声容限会减小.因此阈值电压要随电源电压的减小而相应地减小.可是减小阈值电压会导致静态功耗呈指数级地增加.调整晶体管的阈值电压[3,5]可以有效地降低功耗,高阈值电压可以有效地减少电路的亚阈值漏电流功耗,因此,电路的非关键路径上可采用高阈值电压的逻辑器件,在关键路径上采用低阈值电压提高电路性能.另外,电源门控法也是晶体管级低功耗设计的常用方法,与时钟门控法相比,电源门控法[6]不但能在电路进入空闲状态时彻底关掉动态功耗,还能有效地控制静态功耗.2.2 RTL级寄存器传输级的低功耗设计目标是降低数据通路的跳变次数,常用的方法有可变电源电压、门控时钟、通路平衡和编码技术等. 可变电源电压可变电源电压技术[]可以动态地改变部分模块的电源电压,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动态改变电压技术的制约因素是电压转换电路的功耗和电压转换导致的延时.除了可变电源电压技术外还有多电源电压技术,多电源电压技术在许多规模和复杂度较高的SoC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例如,在处理器核心采用较低的工作电压,降低处理器功耗,而在I/O 部分则采用较高电压,使其有较强的驱动能力和抗干扰能力.2.2.2 门控时钟由于时钟树在SoC中大量分布,而时钟又是不断跳变的,因此它的功耗较大,约占整个芯片功耗的30%.由于SoC中包含多个模块,多数时刻许多模块是空闲的,因此可以使用门控时钟技术,这种技术由一个与门和锁存器来控制时钟.门控时钟最好加在高层模块上,因为每个触发器都门控会产生时钟偏斜(Skew)并增加设计复杂性.门控时钟采用锁存器是为了消除门控时钟输出的G lit ch噪声,避免引入动态功耗.2.2.3 通路平衡在组合电路中不同路径有不同的延时,这些不平衡的路径延时在路径的汇聚处会产生G li tch噪声,带来大量的额外动态功耗.因此在电路设计中需要平衡各路径的延时,使其尽量一致,以此来减少G li tch噪声,进而减少动态功耗.2.2.4 编码技术低功耗编码技术包括状态机编码和总线编码,以下分别讨论.传统的状态机按二进制编码,但采用格雷码可减少相邻状态间信号翻转的次数.有时不可能对所有状态使用格雷码,此时应在状态矢量中增加触发器的数量以减少开关次数.还有一种方法是独热编码,虽然该编码使用的触发器较多,但可减少组合逻辑的使用,在带多个输出且每个输出是几个状态的函数的状态机中更是如此.SoC中的地址和数据总线需要将RAM、ROM等存储模块相连,走线长负载大,同时CPU对存储器访问频繁,无疑增大了地址和数据总线的翻转频率,使得其功耗较大,因此应该采取相应的编码技术[829]以减少其翻转频率.地址和数据总线常用的低功耗编码技术有B I(Bus Invert)编码、T0(Zero Transition)编码和WZE(W orking Zone Encoding)编码.BI编码对T 时刻和T-1时刻N位总线上的数据进行比较,若总线上数据变化的位数大于N/2,则BI编码将其取反发送,否则就直接发送.BI编码采用额外的一条数据线通知接收端所发送数据是否取反T编码通过一条额外的数据线通知接收端所发送数据是否连续,若连续,则接收端自动将前一接收的数据加作为当前536第2期张富彬,Ho Chi ng2Y en等:SoC设计中的低功耗策略2.2.17..01接收的数据,否则总线将正常地传送数据.由于CPU 访问的局部性原理,地址总线一般都是连续的,而数据总线则是随机的,所以BI编码一般用于数据总线而T0编码则常用于地址总线,或者在地址连续的时候使用T0编码,在其不连续的时候使用BI编码. WZE编码假设每个瞬间CPU只访问地址总线的某一工作区,故在总线上发送的是工作区标志和基于工作区基址的地址偏移,此偏移量一般采用独热编码, WZE主要用于外部地址总线.总线的功耗优化策略还有减摆幅和电荷再循环总线技术.减小总线上信号的电压摆幅(通常为几百毫伏)对降低具有较大电容总线系统的功耗非常有效,它的代价是总线和功能模块之间信号电平的变换电路对内部总线进行分段控制.总线的低电压摆幅,需要良好电路和布局布线设计来减小外部噪声的影响.此外,R TL级的功耗优化策略还有操作数分离,隐藏翻转频率较高的内部节点以及预计算技术等.2.5 系统结构级系统级的功耗优化包括软硬件协同处理.硬件方面的技术包括低功耗体系结构,如流水线和并行结构等,软件技术有算法变换、低功耗编译、低功耗指令优化等.2.5.1 硬件技术功耗优化策略之一是降低电压,但是低电压会导致系统的性能降低,所以可采用并行结构来提高系统性能.并且在降低电压的同时还可以降低系统频率从而进一步减小功耗.并行结构的代价是增加了电路面积,但在整体上减小了系统功耗.流水线也是系统级常用的功耗优化策略.通过在长组合路径的中点引入寄存器,,一方面可以减小系统的关键路径,减少逻辑深度,从而降低系统的供电电压,因为功率和电压的平方关系,流水结构对低功耗应该来说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另外流水结构还可避免G lit ch噪声的长距离传播,在降低功耗的同时提高电路的稳定性.此外,系统级的封装可以明显降低功耗,SoC很好地印证了这点.由于芯片驱动的片外负载大大高于片内负载,比如,芯片管脚的电容约为十皮法,而片内节点的电容仅为几十飞法.如果把各个功能部件集成到一个SoC中,则管脚电容就没有了,所以可以大幅度降低系统功耗5 软件技术软件作为S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着电路工作,低功耗软件技术对系统的总功耗将产生深远影响,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算法选择与变换.选择低功耗的算法,如通过减少主存访问次数和运算资源的使用来降低功耗.②代码压缩.代码压缩可减少系统的通讯和存储来降低系统功耗.③指令集优化.对于确定的处理器,执行每条指令所需功耗是一定的,应选择一个在实现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功耗最小的指令集.选择合理的指令长度,提高程序的代码密度,减少存储器访问的频率.指令集优化是通过对应用程序指令相关性的统计,对指令进行编码优化,使读取指令时总线上的信号翻转最少.3 动态功耗管理功耗管理分为动态和静态功耗管理.动态功耗管理是对正常工作模式的功耗进行管理,在执行一个特定的操作时,芯片各个模块的活动级别不同,有的需要被调用,有的不被调用.动态功耗管理有选择地将不被调用的模块挂起,从而降低功耗.静态功耗管理是对待机工作模式的功耗进行管理,它所要监测的是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而不是只针对某个模块.如果系统在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空闲状态,那么静态功耗管理就会把整个芯片挂起,系统进入休眠状态.动态功耗管理根据系统所需服务和性能级别,动态地配置系统,使系统中各功能模块处于满足性能需求所需的最低功耗状态,从而优化功耗.由于系统状态转换本身有时间和功耗开销,因此需要动态功耗管理算法进行决策.动态功耗管理算法可分为启发式算法和基于统计的算法.time2out[10]是最简单的启发式算法,若系统中的某个模块空闲的时间大于某个阈值,则ti me2out算法就会将此模块转入休眠状态.此算法因其实现简单而普遍应用于动态功耗管理中.文献[11]针对t ime2out算法的不足,采用预测技术进一步减少系统功耗,预测算法根据工作状态的历史信息,预测未来的空闲时间.如果空闲时间足够长,带来的功耗减少大于转换工作状态所需的功耗开销,则进入休眠状态.统计类算法用各种统计模型来描述系统请求的时间间隔、服务时间以及工作负载,其统计模型的理论基础大都基于M过程,包括平稳和非平稳、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的M过程由于工作负载的非平稳性质,因此一般用非平稳M过程636电 子 器 件第30卷.2..2oC ar kovarkov.ar k ov来描述工作负载[12].离散时间Markov过程只能对系统周期采样,不适合事件驱动的系统建模.连续时间Markov过程虽然弥补了离散过程的缺点,但其指数分布不能准确地描述所需的时间间隔.文献[13]结合离散时间和事件驱动方法的优点,提出了带时间索引的Semi2Markov过程,解决了以上问题,不过较复杂.4 结束语进入超深亚微米工艺后,功耗已经成为和性能与面积同等重要的设计约束了,是SoC设计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本文全面介绍了SoC设计中的功耗来源及其优化策略,分析了低功耗设计技术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各抽象层次的低功耗设计策略.本文最后概括性的讨论了动态功耗管理技术.指出了其在SoC功耗优化中的重要地位.参考文献:[1] Fjel dly T. A.Shu r M.Threshol d Volt age Model ing and t heSub2Th res hol d Regi m e of Op eratio n of Short2Channel MOS2 FETs[J].IEEE Transactio ns on El ect ron Devices,J an.1993: 1372145.[2] Sheu B J,Scharfet t er D L,K o P K.B SIM:Berkeley Short2C han nel I GFET Model for MOS Tran s i sto r[J].IEEE Jo urnalon Soli d St ate C i rcuit s,1987,22(4):5582566.[3] Xu Yongjun,L uo Zuying,C hen Zhi guo.Average LeakageC urrent Macro m o deling fo r Dual2t h reshol d Volt age Circuit s[C]//Proceedi ngs of t he12th IE EE Asian Test Symposiu m,X i’an,2003:1962201.[4] F arrahi A.H,T ellez G.E,Sarrafzadeh M.Mem ory Segm enta2tion to Exploit Sleep Mode Operat ion[C]//Proceedi ngs of t he IEEE/ACM32nd Design Automation C onference,1995:36241.[5] Kobayasshi T.Sakurai T.Self2Adjusting Threshol d2Volt ageScheme for Low Volt age H i gh Speed Operation[C]//Proceedi ngs of C usto m Int egrat ed Circuit s C onference,1994:2712274.[6] Li Fei,He Li,Sal uj a K K.Esti mat ion of Maxi mum Power2upCurrent[C].Proceedings of Asia Sout h Pacifi c Des i gn Aut o2 mat ion Conference,Bangalo re,2002:51256.[7] Raje S.Sarrafzadeh M.Variable Vol tage Scheduli ng[C]//Proceedi ngs of t he Int ernat ional Symposiu m o n Low Power Design,1995:9213.[8] St an M R,B urleson W P.Low2Po wer Encodings fo r GlobalC o mmu nicat ion in CMOS VL SI[J].IE EE Transactio ns onVery Large S cal e Int egrat ion(VL SI)Syst ems,December 1997,5(4):4442455.[9] Benini L,De Micheli G,Macii E,et al.Address Bu s EncodingTech ni ques fo r Syst em Level Power Op ti mizatio n[C]//Pro2 ceedings of t he IEEE Des i gn Auto mat ion and Test i n Europ e, Pari s,1998:8612866.[10] Macii E.Dynam ic Power Management of El ect ro nic Syst ems[C]//Proceedi ngs of t he IEEE Design and Test of Comput2ers,18(2),2001:629.[11] Hwang C H,Wu AC H.A Predicti ve Syst em Sh utdownMet hod for Energy Savi ng of Event Dri ven C o m p ut at ion[C]//Proceedi ngs of t he1997IEEE/ACM Internati onal Con2ference o n Co m p uter2Ai ded Design,1997:28232.[12] L u Y.H,Micheli G pari ng Syst em2Level Power Man2agem ent[C]//Proceedi ngs of t he t he IEEE Design and Testof C o m p ut er s,18(2),2001:10219.[13] S i munic T.B eni ni L.De Micheli G.Dynamic Power Man2agem ent for Port abl e Syst ems[C]//Proceeding s of Int er na2 t 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C o mputi ng and Net wo rking,2000:22232.736第2期张富彬,Ho Chi ng2Y en等:SoC设计中的低功耗策略。
SoC——从低功耗到可靠性加固设计
值。如图 l 所示以一个反相器为例 , 当该 电压为 V 削时 , 从 0到 l 状 态变化 ( 输入端 ) 所需要 的能量 是 C・ V 。其 中一半 的能量存储在 电容之 中, 另 一半 的能 量扩展 在 P MO S之 中。对 于输 出端 来
Vs s
说, 它从 l 到 0过 程 中 , 不 需要 V 制 的充 电 , 但是 在 N MO S下拉 的过 程 中 , 会 把 电容 存 储 的 另 一 半 能
摘
要
集成电路的功耗与可靠性 密切相关, 又相互矛盾 , 尤其随着设计 与工艺技术的快速发展 ,
S o C面临功耗密度的迅速增加和 系统可靠性的降低 两大严峻挑战。S O C的可靠性加 固设计可分为存储 器的可靠性加 固设计和组合与时序逻辑的可靠性加固两种类型。采用多种冗余技术并在 系统级对可靠
性 与功耗 之 间进 行协 调优 化 , 才能 满足 高可靠性 S O C的要 求 。 关键 词 功耗 可靠性 冗余 设计 S o C
1 引 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 以来 , 半导体设计技术与工 艺技术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 , 电路的集成度和
复 杂度随 着不 断缩小 的设计 规则 而 急剧增 加 。集
个重 要 的问题 。
低功耗设计。实际研究中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区
分:
随着晶体管特征尺寸的持续减少 , 集成密度 迅速增加 , 使得 集成各 种功 能模块 的系统 集成 S o C ( s y s t e m o n c h i p ) 成 为主流的设计方法。在设
计 复杂 度增 加 的同时 还面 临着 功耗 密度 的迅速 增 加 和系统 可靠性 的降低 两 大挑 战 。一方 面 S o C实 现 了电子设 计 从 P C B板 级 系 统 设 计 到 芯 片 级 系
SoC中的低功耗RF设计
SoC中的低功耗RF设计在芬兰进行的国际会议上,Catena Radio Design公司的CTO Kianush 做了主题演讲:SoC中低功耗RF的设计策略,它涉及到当前的一个问题即高度集成对数字来讲很有利,但是对RF设计者来讲却是个头疼的问题,主要问题包括串扰(数字噪声引入电源和信号线),无法接受的电源特性以及成本问题。
Kianush在演讲中提到的最大挑战是共存(比如, 和蜂窝通信)的问题。
当想要更多的集成多个收发器在一个die中来降低成本时,将全部的射频部分完善地放在一起会因为接口问题而变成一个大难题。
另外,在大小适当的晶片上实现这样的射频设计也是个问题,由于Vdd总是与更小器件尺寸匹配,所以太低的Vdd会降低射频的信号处理能力,引起更多的泄漏(由于更薄的氧化层),增强1/f闪耀噪声。
器件尺寸的缩放对RF收发器的功率耗散并没有协助,由于发送器的功率由政府规矩确定,它并不像数字电路一样功耗彻低由技术打算。
SoC中的RF收发器包含了模拟、RF、混合信号以及电路。
这是个很难做的混合物,所以现在有趋势将收发器做的尽量数字化,这个趋势就是软件(SDR),它看上去是RF领域在这个年月的圣杯。
通过校准和订正技术,一个越发数字化的收发器可以用DSP来补偿低成本的所带来的影响。
在一些RF应用中,平均功率消耗不由工作功率打算,而是由待机功耗打算,此时RF收发器是关闭的,惟独处理器和处于工作状态。
Kianush 展示了一个的例子,射频工作时光为1ms,待机时光为100ms到4s,此时,因为发送周期很短,1mA的待机导致的能量消耗会是20mA的放射电流导致的消耗的10倍。
制程的进展也会引起泄漏。
对于一个恒压源,从180nm到130nm就会使泄漏增强10倍,问题出在更薄的栅极氧化层,在90nm光刻中它惟独5个原子层(1.2nm)。
绕过这个问题的一个办法是给系统的非易失性内存一个单独的电源,并在待机期间关闭全部电路。
SoC物理设计低功耗方法研究
术的发展 符合社 会技术 研究 发 展 的方 向。 由此 可见
C O M S电路动 态功耗 主要 由交流 开关 功耗 和直
流开关 功耗 组成 。
2 2 1 交 流开 关功耗 ..
交流 开关 功 耗 由门 的输 出电容 充放 电形 成 , 是
到 电路 的开关 活 动性信 息 , 进行 反标 , 再 然后 根据工 艺 库 的数 据从 而得 到具 体功耗 。利 用动态仿 真方法 进 行功耗 分析 的关 键 因素 有 两个 : 是 要 能够 提供 一 合 适 的输 人信 号矢 量 ; 是需 要 足够 长 的时 间进行 二
式 中 , 为节点 的 翻转概 率 为电路 时钟频 率 。
动 态仿 真 以确 钟 是 一种应 用较 为广 泛和成熟 的低功耗
设 计技 术 。它通 过减 少 电路 中冗 余 状 态 翻转 , 让一 些 暂 时不工作 的单 元 处 于 非 触 发状 态 , 当需 要 这些 单 元工 作时 , 以用 使 能 信 号 触发 它 们 。借助 门控 可
3 3 操作 数 隔离 .
在 深亚微 米工 艺下 , 过技术 改 善 , 路功耗 和 通 短 泄漏功 耗能被 减小 到 可 以忽 略 的 程 度 , 时开 关 功 此 耗 就成 了主 要 因素 。然 而 当工 艺 技 术 发 展 到 9 n 0m
操作 数隔离 的核 心 思想是 增加额 外 的数 据选择
2 2 2 直流开 关功 耗 ..
在 实 际 电路 中 , 人 信 号从 低 到 高或 者 从 高 到 输 低 的跳 变过程 总是需 要一 定 的时 间 。因此 当输人 电
压 落到 和 。 } 区间 内时 ( 和 分别 一I 的 为 N S管 和 P S管 的 阈值 电 压 ) 两 管 会 同时 MO MO , 处于导通 状态 , 而在 电源 与 地 之 间产 生 了一 条 电 从
SoC设计方法与实现 第11章-低功耗设计 课件PPT
使用多种功耗状态的存储器管理。
低功耗SoC设计技术的综合考虑
低功耗技术对功耗与设计复杂度的影响
低功耗技术 漏电功耗的减小 静态功耗的减小 时序影响
面积优化
10%
10%
0%
多阙值工艺
CMOS工艺的发展与功耗的变化
各层次低功耗设计的效果
低功耗反馈的前向设计方法
SoC设计方法与实现
第十一章
低功耗
设计(2)
低功耗技术
内容大纲
减少静态功耗的技术 减少动态功耗的技术
减少静态功耗的技术
多阈值设计(Multi-Vt Design) 电源门控(Power Gating) 体偏置(Body Bias)
80%
0%
0%
时钟门控
0
20%
0%
多电压
50%
40%~50%
0%
电源门控
动态电压及动 态频率缩放
体偏置
90%~98% 50%~70%
90%
~0% 40%~70%
-
4%~8% 0% 10%
面积影响 -10% 2% 2% <10%
5%~15% <10% <10%
设计方法影响 无 低 低 中 中 高 高
验证复杂度影响 低 低 低 中 高 高 高
多阈值工艺
MOS管的阈值电压越小,速度越快,但漏电越大。
MOS管的阈值电压(Vt)与漏电流的关系
多阈值的设计流程
一种使用多阈值的设计流程
电源门控方法
用逻辑门电路控制模块电压的打开或关闭
电源门控方法
体偏置
《SoC底层软件低功耗系统设计与实现》记录
《SoC底层软件低功耗系统设计与实现》读书笔记目录一、书籍简介 (2)二、章节内容 (3)1. 低功耗系统设计基础 (4)1.1 低功耗设计的重要性 (5)1.2 低功耗设计的基本原则 (6)1.3 低功耗设计的技术范畴 (8)2. 低功耗设计方法与技术 (9)2.1 基于架构的低功耗设计 (11)2.2 基于算法的低功耗设计 (12)2.3 基于制程的低功耗设计 (13)2.4 基于架构、算法和制程的综合低功耗设计 (15)3. SoC底层软件低功耗实现 (16)3.1 SoC底层软件的低功耗设计策略 (17)3.2 基于处理器架构的底层软件低功耗实现 (18)3.3 基于芯片架构的底层软件低功耗实现 (20)3.4 基于操作系统级别的底层软件低功耗实现 (21)4. 具体案例分析 (23)4.1 案例一 (24)4.2 案例二 (25)4.3 案例三 (27)5. 总结与展望 (28)5.1 本书总结 (29)5.2 未来低功耗设计的发展趋势 (31)三、个人学习体会 (32)一、书籍简介本书详细探讨了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如何有效地管理和优化SoC 的功耗,以延长设备的电池寿命和提高整体性能。
本书不仅涵盖了理论知识,还结合了大量实际案例和工程实践,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体验。
本书首先从SoC的基本概念开始介绍,帮助读者了解SoC在嵌入式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深入探讨了低功耗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述了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功耗管理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本书详细介绍了低功耗系统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包括电源管理、时钟管理、休眠模式设计、软硬件协同优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还介绍了与低功耗设计紧密相关的技术,如嵌入式操作系统、微控制器编程、硬件抽象层(HAL)和驱动开发等。
这些内容的介绍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知识背景和视角,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SoC底层软件低功耗系统设计与实现》是一本实用性强、内容丰富的书籍。
通用SOC系统的低功耗设计方法
Lo w- p o we r d e s i g n me t h o d o f S y s t e m- On - Ch i p
S HANG J u n — h u i
( Z T E C o r p o r a t i o n ,S h e n z h e n 5 1 8 0 5 4 , C h i n a )
遇用 S OC系统的低功耗设计方法
尚军 辉
( 中兴通讯股份有 限公 司, 深圳 , 5 1 8 0 5 4 )
摘要: 随着 S O C ( s y s t e m - o n - c h i p ) 电子产品的革新 , 人们对产品的性能及运行速度 的要 求越来越高,
在S O C产 品 中实现低 功耗 处 理就越 来 越重要 。本文通 过对 低 功耗设 计 方 法的介 绍 , 从应 用 角度 提供 了 在S O C 设 计 中低 功耗 方 法 。
耗
图 4 动 态 电压 调 整
Hale Waihona Puke 3 , 2 总 线 低 功 耗 设 计 方 法
S O C总线 的功耗 主 要产 生 于 总线 的 翻转 , 因此 优 化及 减 少总线 翻 转就 是低 功 耗设 计 的 一 个方 式 , 当前 比较 常用 的有 以下几 种 总线编 码技术 设计 应用
要 工作思路 是 由 I n t e l l i g e n t E n e r g y Ma n a g e r s o f t w a r e c o m p o n e n t 基于 0 s提 供 的信 息 实 时估 算 出对 处 理 器 所 需 运 算 能 力 的需求 ,然 后 将 这 个 需 求 反 馈 给
《系统级芯片(SoC)设计》课程思政案例
《系统级芯片(SoC)设计》课程思政案例(一)教学设计:《系统级芯片(SoC)设计》课程在大四第一学期讲授,教学过程中遇到如下问题:(1)课程难度较高,与考研复习冲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存在较大的畏难情绪,学习的内生动力不足;(2)课程需要用到学生前三年学习的基础知识,但由于各部分内容分散在不同时间段,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不强;(3)为追求学业成绩,大部分学生陷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参与实践的意愿不强烈,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较弱。
根据《系统级芯片(SoC)设计》的课程特点,在课堂讲授、实验、课后作业、课程设计大作业等环节,从系统级芯片的世情、国情、行情以及设计方法论等层面,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建设课程思政案例5个,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教学设计形成以下特色:(1)充分结合中美贸易战、芯片“卡脖子”的时事以及集成电路产业链现状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2)以解决系统级芯片设计面临的挑战为主线,分析研讨设计技术的原理,把设计方法论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课堂教学和实验环节,融入国内外系统级芯片设计技术的最新进展,在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意识到精益求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4)校企协同,将华为课程资源--昇腾310 AI推理SoC作为案例,介绍SoC架构的特点,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先进技术。
(一)案例名称:SoC低功耗设计(二)案例教学目标理解CMOS电路的功耗来源,掌握低功耗设计技术的原理;了解国内外超级计算机的发展现状,使学生感受我国科技和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案例教学实施过程第一节概述为了讲解低功耗技术,首先让学生了解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超级计算机/数据中心,消费类电子设备,移动电子设备,生物芯片等),芯片功耗的区间不同,低功耗的概念是相对的。
低功耗设计论文(5篇)
低功耗设计论文(5篇)低功耗设计论文(5篇)低功耗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低功耗;SoC;CMOS;功耗估量;The Application of Low-Power Methods in SoC DesignAbstract: SOC design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IC design market. The low-power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SoC design process. This paper firstly giv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omposed of CMOS circuit power consumption and the related theory of power estimation, then analyzes the SoC low-power design theory of various design levels in detail.Keywords: low-power,SoC,CMOS,power estimation1引言随着工艺水平的不断进展,集成电路设计已经进入超深亚微米(Deep Sub-Micron,DSM)和纳米的SoC时代,设计规模越来越大,单一SoC芯片的集成度已经达到了上亿门。
在之前的集成电路设计中,设计者首要关怀的芯片性能往往是面积与速度,然后才是功耗。
到了深亚微米阶段,功耗设计在芯片设计中所占的比重开头上升到与面积和速度同等重要的程度,设计人员需从功耗、性能和成本三者之间取得折衷。
据统计数据分析,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功能强大的微处理器芯片功耗可达100-150 W,平均功耗密度可达50-75 W/cm2。
而芯片上某些热点(hot spots)的功耗更是数倍于这一数值。
功耗问题的重要性在便携式数码产品芯片的设计中显现的尤为突出。
电压调节技术用于SoC低功耗设计
电压调节技术用于SoC低功耗设计引言SoC 即“System on chip”,通俗讲为“芯片上的系统”,主要用于便携式和民用的消费的电子产品。
随着便携式和民用电子产品的高速发展,广大用户对便携设备新功能的要求永无止境。
于是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小型便携式消费类电子产品时,不仅要缩小产品尺寸、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降低功耗,用户都希望便携式产品的电池充电后的工作时间越长越好。
于是,系统设计与SoC 设计人员面临着在增加功能的同时保证电池的使用时间的挑战。
要达到这一点,就需要使用新的节能技术,比如电压调节(voltage scaling) 。
在SoC 设计中降低功耗可以用两种方式来实现,一种是开环电压调节(动态) ,另一种是闭环(自适应) 电压控制的方法。
1 频率调节与电压调节计算系统在实际期限中执行任务。
当系统为高负载时,系统要在最大频率下工作。
而当系统负载低时,则允许系统在较低频率下工作。
这种频率调节是一种降低运行功耗的有效方式。
电压调节与频率调节相互结合,能够极大地降低功耗,提高能量效率。
动态电压调节(DVS) 是在一个开环电压控制系统中用多组频率、电压对来实现。
自适应电压调节(AVS)用一个闭环电压控制系统来实现,它无需配对的频率、电压,能提供更优的节能效果。
2 开环动态电压调节(DVS) 和闭环自适应电压调节(AVS)图1 是一个DVS 系统。
CMOS 数字系统的功率是开关功率(动态) 与泄漏功率的总和,即:P=Pswitch+Pleakage≈CxV2AF+ Ileakage 。
其中C 表示数字系统中的开关电容,V 为供电电压, F 则为开关时钟频率,A 是开关活动因数,。
SoC底层软件低功耗系统设计与实现
内容摘要
本书还对一些先进的低功耗设计技术进行了介绍,如神经网络压缩、推理加速等。 《SoC底层软件低功耗系统设计与实现》这本书对低功耗系统设计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为 SoC底层软件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本书不仅对电子工程师和设计师有重要的 参考价值,也对计算机科学家和嵌入式系统研究人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SoC底层软件低功耗系统设计与实现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系统
包括
底层
soc
成为
软件
介绍
设计
软件
设计 技术
深入
soc
进行
探讨
底层
优化
重要
方法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系统级芯片(SoC)已经成为现代电子设备的核心部件。然而,随着工艺 尺寸的不断缩小,功耗问题逐渐成为SoC设计的瓶颈之一。因此,低功耗设计成为SoC软件设计的 重要研究方向。 《SoC底层软件低功耗系统设计与实现》这本书对SoC底层软件低功耗系统设计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本书首先介绍了低功耗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功耗的来源和模型化方法、低功耗设计的基 本原则和技术、电源管理和节能技术等。接着,本书详细介绍了低功耗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包括静态和动态功耗降低技术、轻量级算法和硬件加速器设计等。本书还对低功耗设计的评估和 优化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包括功耗仿真和建模、性能和功耗的权衡优化、系统级优化等。 本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从底层软件的角度出发,对低功耗系统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包 括操作系统的电源管理策略、驱动程序设计和硬件抽象、轻量级嵌入式系统和应用程序设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OC 的低功耗设计摘要 本文介绍了系统级芯片(SoC )的低功耗趋势并分析了SOC 芯片的功耗情况,接着介绍了当前SOC 芯片低功耗技术的基础研究内容、主流的低功耗设计技术,最后介绍了最新的零翻转编码地址总线SOC 的低功耗设计技术。
关键词 SoC ,低功耗设计,零翻转编码地址总线SOC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SoC(System on a Chip)出现到现在,随着超深亚微米工艺的不断发展, SoC 的发展日新月异,基于SoC 的开发平台,分享IP 核开发与系统集成成果成为IT 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此过程中价值链重整导致产品发展技术在关注面积、延迟、功耗的基础上,向高成品率、高可靠性、低成本、易用性等转移,功耗成为与面积和性能同等重要的设计指标。
低功耗需求是SoC 发展的推动力之一,如何降低功耗又是SoC 面临的艰巨任务之一。
SoC 技术的发展使得单个芯片集成所有的处理部件成为可能,这些处理部件可以包括基本的晶体管、不同的处理器核、内存单元甚至模拟单元。
包含了如此众多的部件,功耗设计将成为一个关键且复杂的课题。
这是因为:● 能源限制,因为随着便携式移动通信和计算产品的普及,对电池的需要大大增强,但电池的技术相对落后,发展缓慢,这就需要在低功耗领域有所发展。
● 电路的功耗会全部转化成热能,过多的热量会产生焦耳热效应,加剧硅失效,导致可靠性下降,而快速散热的要求又会导致封装和制冷成本提高。
● 功耗大导致温度高,载流子速度饱和,IC 速度也无法再提升。
● 环保期望,功耗降低,散热也会减少,因而就会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解决低功耗问题的过程中,人们尝试了许多方法。
在IC 发展的历史上,通过单纯在工艺上缩小器件体积和降低操作电压来降低功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不过已经接近其物理极限。
当前在超深亚微米工艺下的SoC 设计过程中,需要在系统级、体系结构级、RTL 、门级,到最后的版图级进行协同设计,才能同时保证提高性能和减少功耗。
一.SOC 器件的功耗分析低功耗研究都从分析功耗的来源入手,主要立足于晶体管级,CMOS 功耗可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电路在对负载电容充电放电引起的动态功耗,另一部分是由CMOS 晶体管在跳变过程中的短暂时间内,P 管和N 管同时导通而形成电源和地之间的短路电流造成的功耗,第三部分是由漏电流引起的静态功耗。
式(1)、(2)是SoC 功耗分析的经典公式:Leakage it ShortCircu Switching P P P P ++= (1)leak short VI AVI f ACV ++=τ2 (2)其中f 是系统的频率;A 是跳变因子,即整个电路的平均反转比例;C 是门电路的总电容;V 是供电电压;τ是电平信号从开始变化到稳定的时间。
1.跳变功耗 跳变功耗是由每个门的输出端电容充放电形成的,以反相器为例,如图1所示,设Vin 是周期为T 的方波(上升和下降时间很小,忽略不计),当输入端Vin 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P 管逐渐打开,而N 管逐渐闭合,所以电源端Vdd 给电容CL 充电,V out 逐渐变为Vdd ;当Vin 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N 管逐渐打开,而P 管逐渐闭合,电容CL 开始放电到地,从而形成跳变功耗。
因此:⎰⎰-+=T T out dd P T out N Switchingdt V V t i T dt V t i T P 2/2/0))((1)(1 ⎰⎰--+=00)()(dd dd V out dd out dd LV out out LV V d V V T C dV VT CTV C dd L /2= 2dd L V fC = (3)一个周期包含两个跳变。
输出端从0变为1时,电源端损失能量为22/V C dd L ,通过P 管时,能量消耗于阻性通路,以热量形式释放;当输出端从1变为0时,存储在电容L C 上的22/V C dd L 通过N 管时转化成热能。
当考虑所有晶体管时,公式(3)就变为公式(2)中的第1项。
因此跳变功耗主要研究器件工艺的工作电压如何降低,单元器件负载电容如何减小,部件工作频率如何降低,电路活动因子如何减小等。
2.短路功耗短路功耗也叫直通功耗。
如图2所示,Vin 在高、低电平间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当VTn < Vin < Vdd -|VTp| 时(VTn 为N 型管导通电压值,VTp 位P 型管导通电压值),N 管和P 管都导通,从而有Vdd 到Ground 的通路,形成短路电流。
短路功耗的公式是:ddmean it ShortCircu V I P .=T V V t dd 12/)(3τβ-=(4)其中τ为电平信号从开始变化到稳定的时间,β由电路的工艺决定,dd V 和t V 分别表示器件电源电压和阈值电压,T 表示电路的跳变周期。
公式(4)是假设L C 对短路电流没有影响下推导出的,实际上当L C 变大时所需要放电时间延长,如果比输入端的上升和下降时间长得多,它就不能完全放电,故功耗也会减少。
反之,L C 很小,就会导致相对于输入端的上升和下降时间太短,功耗会增大,所以半导体器件都设计成输入和输出端的上升和下降时间相当。
降低短路功耗主要包括如何降低器件工作电压,如何提高晶体管导通阈值电压,以及如何改善电路工艺等。
3.漏电功耗漏电功耗包括由寄生反向PN 结漏电和亚阈区漏电引起的功耗,其中寄生反向PN 结漏电引起的功耗很小,可忽略不计,而亚阈区漏电流的公式如下:)1()(tm DS tm T GS V V nV V V s sub e eWI I ---= ∝tm T V V e n - (5)其中q kT V tm /=是热效电压,k 为普朗克常量,q 为单位电荷,T 为绝对温度;T V 为阈值电压。
从公式(5)可看出,亚阈区漏电流与阈值电压有密切关系。
当阈值减小时,亚阈区漏电流会呈指数级快速增大。
漏电功耗研究表明其与每个门器件的输入向量控制相关,在0.13微米后的工艺中,漏电功耗研究重点是输入向量控制技术。
二.SOC的低功耗技术功耗基础研究表明,功耗的降低是有限度的。
首先是要限定在性能的约束范围内,否则功耗的降低可能会导致性能的大幅度降低。
SoC低功耗的设计应该从顶层到底层各个阶段进行优化设计的工作,主要运用各级的低功耗策略,如工艺级低功耗技术、电路级低功耗技术、逻辑(门)级低功耗技术、RTL级(寄存器传输级)低功耗技术、体系结构级低功耗技术、算法级低功耗技术、系统级低功耗技术等。
1.工艺级低功耗技术在当前工艺水平,SoC功耗主要由跳变功耗引起,而从公式(2)得知,通过降低电源供电电压,可以减少跳变功耗,这也是为什么集成电路由原来的5V供电电压降为3.3V,又降为后来的1.8V以及1.3V甚至更低。
但降低供电电压会面临一些问题,因为如果阈值电压不变,噪声容限(noise margin)将会减小,抗干扰能力减弱,信号传送准确性就会降低。
为保持相当的噪声容限,阈值电压要随供电电压的减少而相应的减少。
然而,当进入0.13微米工艺后,从公式(5)可看出,阈值电压的减少会导致静态功耗呈指数级增长。
因此用降低电压的方法来降低功耗,必须用其它的方法补偿相应的延迟损失,以避免系统性能下降。
一个方法是通过开发系统的并行性和流水线;第二种方法:根据用户对电路性能的不同要求,通过操作系统动态控制时钟频率和电源电压,达到既保证性能要求,又节约功耗的目的;第三种方法:根据性能的要求,实时改变供电电压,在系统的关键路径上,保持较高的电压,以保证整个系统的性能,而在非关键路径上,降低电压以减少功耗。
此外,还可以通过更新工艺降低功耗,如多阈值工艺MTCMOS (Multi-Threshold VT CMOS)和变阈值工艺VTCMOS (Variable Threshold VT CMOS) 。
前者在关键路径上采用阈值较低的器件,而在非关键路径上用高阈值器件。
虽然会因此增大延迟,但由此换得漏电功耗的降低;后者采用动态改变衬底偏置电压以改变阈值。
工作期间,n型阱(N well)偏置电压维持在Vdd,p 型阱(P well)偏置电压维持在0;当待机或者需要低频工作时,N well偏置电压维持在2Vdd,P well 偏置电压维持在1Vdd,这样也可以通过高阈值达到减少漏电功耗的目的。
工艺的进步,会使晶体管长宽尺寸持续减少,互连线长度减小,电容减小,从而大大有助于降低SoC功耗。
2.电路级低功耗技术SoC中总线的数据线和地址线一般都比较多,比较长,每条线都需要驱动负载,通常占总功耗的15~20%,有的甚至70%以上[3],因而总线低功耗技术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减摆幅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其原理是当输出端的输出电压的高电平是Vswing时,跳变功耗部分就是:f AVCV P swing s (6)因此降低Vswing 可以达到降低功耗的目的,利用Domino 逻辑电路已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电荷再循环总线结构(Charge Recycling Bus )是另外一种降低总线功耗的技术,它把整个电势差分成几等分,利用总线各数据位电容上存储的电荷电势的变化来传输数据,本质上也是利用了减摆幅技术。
试验证明,其功耗可以是传统技术的10%。
3.门级低功耗技术SoC 在深亚微米时代,主要通过低电压实现低功耗技术,互补CMOS 在许多方面都占有很大的优势,并且各EDA 厂商也提供很完善的支持,因此在多数情况下,都选择互补CMOS 。
传输门在很有限的范围内有其优越性,如全加电路(Full Adder )在高电源电压时功耗低于互补CMOS ,在用CPL 实现乘法器时,也有很大优点。
4.寄存器传输级(RTL )低功耗技术RTL 低功耗技术主要从降低不希望的跳变(glitch--Spurious switch, hazards )入手,这种跳变虽然对电路的逻辑功能没有负面的影响,但会导致跳变因子A 的增加,从而导致功耗的增加。
降低glitch 的方法主要是消除其产生的条件,如延迟路径平衡、用时钟信号同步减少glitch 、结构重构等。
减少延迟不平衡的延迟路径的级数,可以极大地降低glitch 。
例如16位乘法器,如果采用每位进位运算算法,则最大延迟要用15拍,最少延迟是1拍,因而可能会产生大量的glitch ,但如果用Wallace tree 体系结构乘法器,可以有效平衡延迟路径级数,从而有效减少glitch 。
在电路中插入由时钟信号控制的触发器将待传递的信号同步[8],可以将触发器前面的glitch 阻隔在触发器处,避免其层层传递导致glitch 爆炸。
但此时需要权衡引入时钟树和触发器增加的功耗和面积与得到的改善相比是否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