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导课《昆虫记》教学设计公开课

合集下载

阅读指导课《昆虫记》教学设计公开课

阅读指导课《昆虫记》教学设计公开课

共读一本书:?昆虫记?——课外阅读交流展示【教学目标】1.交流展示这一阶段阅读?昆虫记?的收获。

2.梳理法布尔的写作风格。

3.总结这一阶段阅读?昆虫记?所运用到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同学们,开学初我们已经开始共同阅读了?昆虫记?这本书了,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展示下这一阶段的收获,好吗?一、作者印象1.同学们,当你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关注的是什么?〔生自由答复〕2.老师在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关注的是作者,因为正是作者的辛勤笔耕,才带给我们不尽的享受。

好,那么请几个同学来说说对法布尔的印象〔课件〕3.其实在这本书中也介绍了作者,谁发现了?来介绍给大家听一听。

〔出示作者简介〕一般情况下,一本书的封面和封底的折页都会介绍作者、作品、或者作者的其他作品,有时还介绍同一系列的书籍。

二、走进?昆虫记?。

1.通过这一阶段的阅读,相信你们对昆虫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敢不敢接受挑战?〔敢〕〔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昆虫〕2.请同学阅读下面一段话,猜猜它描写的是什么昆虫?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肤色,轻薄如纱的长翼。

它的颈部柔软,头可以任意转动,看起来温柔可人。

现在它半身直起,立在青草上,表情很庄严,宽阔的轻纱一样的薄翼,像面纱一样罩着。

它前腿弯曲,伸在半空,好似修女在祈祷。

〔课件出示段落,学生猜昆虫〕3.有读过这一段落的同学举手,说说你们的感受。

4.师小结:是呀,在法布尔的笔下,昆虫世界和人类世界一样,有美又丑,有善有恶,有勤劳有懒惰,有热情有冷酷。

像这样的描写,书里还有很多,你们在阅读时摘抄了哪些段落?说说你的体会。

〔生上台展台上展示,说感受〕5.师小结:我们发现了,正是因为法布尔把昆虫当人来写。

让它们拥有了人的喜怒哀乐,人的善恶美丑,所以,他的文章才更加引人入胜。

这就是法布尔的写作风格之一〔相机板书:写作风格:赋予人的色彩〕6.不知道同学程中有没有一个很有趣的地方,什么呢?同学翻开本目,找出有包含“蜂〞字的,用横上号,数数几个?老做了,?昆虫?中介的“蜂〞就有11种之多。

《昆虫记》教案设计(3篇)

《昆虫记》教案设计(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感受作者对昆虫的热爱和尊重。

2. 学习《昆虫记》中的昆虫知识,了解昆虫的习性、特征和繁衍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昆虫记》中的昆虫知识。

2. 学生对昆虫的观察和想象。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昆虫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对昆虫的观察和想象的表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昆虫?它们有哪些特点?二、学习《昆虫记》中的昆虫知识1.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昆虫记》中关于昆虫的部分,如蚂蚁、蜜蜂、蜘蛛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昆虫的习性、特征和繁衍过程。

3. 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纠正错误,补充知识点。

三、观察昆虫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观察身边的昆虫。

2. 学生用笔和纸记录观察到的昆虫的特点,如颜色、形状、行为等。

3.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昆虫,教师点评学生的观察和记录。

四、想象昆虫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以昆虫的视角来描述一个场景。

2.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可以用文字、图画等形式表达。

3. 分组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学生的创作。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布置作业:以《昆虫记》中的昆虫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昆虫记》、观察昆虫和想象昆虫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了昆虫的知识,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第2篇课时:2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昆虫记》选段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昆虫记》的作者及主要内容。

- 理解并掌握选段中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昆虫记》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昆虫记》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昆虫记》课外阅读指导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昆虫记》产生兴趣,激发阅读热情。

帮助学生理解《昆虫记》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简介《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概述《昆虫记》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昆虫世界和人类世界的联系。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解读关键情节和人物形象。

运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2 教学步骤引入《昆虫记》的阅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分析人物形象,探讨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写作和口头表达,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和反馈,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困惑。

3.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指导,鼓励他们深入思考。

针对学生的困惑和问题,提供相应的解答和资源。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课堂的互动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延伸与拓展4.1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拓宽阅读视野。

组织学生参观昆虫博物馆或进行户外观察,加深对昆虫的了解。

邀请作者或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作品背后的了解。

4.2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昆虫主题的艺术创作,展示对作品的独特理解。

开展昆虫保护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思考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开展相关的社会调查和研究。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推荐5.1 教学资源提供《昆虫记》的文本材料,包括电子书和纸质书。

提供相关的昆虫知识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提供阅读指导和问题清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

5.2 教学推荐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其他昆虫主题的小说或诗歌。

推荐相关的电影或电视剧改编,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作品。

教学设计:昆虫记阅读指导教案

教学设计:昆虫记阅读指导教案

昆虫记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掌握昆虫记中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昆虫记》;(2)学会欣赏法布尔的写作艺术,培养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客观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3)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和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昆虫记中的专业知识点的理解;(2)法布尔写作艺术的欣赏;(3)对作品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3.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具体实例,深入理解作品主题;4.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昆虫记》的内容,了解作品背景,搜集相关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昆虫记》,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提出疑问;3.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设备、相关文献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记录疑问;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疑问,分享学习心得;4. 案例分析:选取作品中的典型案例,深入分析作品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5. 欣赏与评价:欣赏法布尔的写作艺术,对作品进行客观评价;6. 练习与拓展: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视野;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深入阅读《昆虫记》。

《昆虫记》导读教案

《昆虫记》导读教案

《昆虫记》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掌握昆虫的分类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教学重点:了解法布尔及其《昆虫记》教学难点:掌握昆虫的分类和特点2. 第二课时:阅读《昆虫记》选段,分析昆虫的生活习性教学重点:分析昆虫的生活习性教学难点:理解昆虫的生命意义3. 第三课时:讨论《昆虫记》中的精彩片段,感受作者的观察与描绘教学重点:欣赏《昆虫记》中的精彩描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能力4. 第四课时:观察身边的昆虫,进行实地考察教学重点:观察昆虫的生活环境教学难点:关爱生命,提高环保意识5. 第五课时:总结与评价,布置阅读拓展任务教学重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昆虫记》选段,分组讨论昆虫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3. 观察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身边的昆虫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

4.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5. 布置阅读拓展任务: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其他章节,或者寻找其他关于昆虫的书籍进行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阅读拓展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分享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昆虫记》原著或简化版教材2. 昆虫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3. 实地考察场地及相关设施4. 学生阅读记录表及相关评价工具六、教学延伸与拓展1. 第六课时:昆虫记艺术价值的探讨教学重点:分析《昆虫记》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活动设计:组织学生探讨《昆虫记》中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如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名著阅读《昆虫记》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名著阅读《昆虫记》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阅读《昆虫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名著阅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文段分析和资料助读,探究法布尔观察昆虫的奥秘。

2.通过赏析文段和合作交流,探究法布尔的写作手法。

3.体会《昆虫记》科学性和文学性的文本特征。

教学重难点通过文段分析和资料助读,探究法布尔观察昆虫的奥秘;体会《昆虫记》科学性和文学性的文本特征。

教学过程导入:上课,早上好,我亲爱的学生们,今早我看到了一只大黄蜂在我的车玻璃上,想起最近我们一起阅读的《昆虫记》这本书,其中也有关于大黄蜂的介绍吗?谁来说一说?你来说一下。

非常好,你用简短的几句话就把黄蜂的相关特征说的恰到好处。

可见你是真阅读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有许多同学向老师反馈了问题。

我把其中相对集中的问题,归纳为三个方面。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法布尔的“观察”1.为什么法布尔说蝉在地下生存四年,难道他观察了四年?蝉在地洞里时,法布尔如何知道它在洞里的生活,还知道的这么仔细?(崔XX等11人)2.法布尔是怎样观察昆虫的细微之处的?他怎么能看到这么微小的昆虫特征的?(吴XX、蔡XX、张XX等7人)3.法布尔为什么能坚持这么多年去观察昆虫?(李XX、王XX等5人)4.法布尔不是对生命十分热爱吗?他不是非常尊重昆虫吗?为何还要把小条纹蝴蝶的触须剪掉呢?甚至用刺激性的东西来实验。

(董XX等3人)二、《昆虫记》的魅力1.书中对某些昆虫的习性并没有做合理的解释,对昆虫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也没有具体说明,为什么我读起来还很有趣,很吸引人呢?(于XX等5人)2.书里面除了写作者看到的,为什么很多地方写的是作者想象的?(刘XX)三、虫性与人性1.法布尔是怎样想到要把昆虫写成人的,进而表现人性的?作者为什么要赋予蛔蛔人的品性?(王XX、翟XX等4人)2.为什么昆虫会有人的情感?(崔XX、张XX)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其中的有关于法布尔观察方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提问,再归纳总结学生问题。

教学设计:昆虫记阅读指导教案

教学设计:昆虫记阅读指导教案

昆虫记阅读指导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昆虫记》的兴趣。

2. 了解作者法布尔及其作品背景。

教学内容:1. 介绍《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

2. 讲解《昆虫记》的写作背景及意义。

教学活动:1. 播放与昆虫相关的趣味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2. 老师分享自己阅读《昆虫记》的感悟,引发学生思考。

3.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昆虫的认识。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表现。

2. 记录学生的发言内容。

第二章:章节概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昆虫记》的章节构成。

2. 引导学生关注每章节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1. 讲解《昆虫记》的章节划分及特点。

2. 引导学生阅读每章节的开头和结尾,概括章节内容。

1. 学生自主阅读每章节的开头和结尾。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章节内容的概括。

3. 老师点评并总结每章节的主要内容。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和分享表现。

2. 记录学生的章节内容概括。

第三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昆虫记》中的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1. 分析《昆虫记》中的人物形象。

2.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

教学活动:1. 老师讲解《昆虫记》中的人物形象。

2.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老师点评。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分析表现。

2. 记录学生的分析成果。

第四章:情节梳理1. 帮助学生了解《昆虫记》的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线索。

教学内容:1. 讲解《昆虫记》的故事情节。

2. 学生自主梳理故事线索。

教学活动:1. 老师讲解《昆虫记》的故事情节。

2. 学生自主梳理故事线索,绘制思维导图。

3.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维导图,老师点评。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梳理表现。

2. 记录学生的思维导图。

第五章: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昆虫记》的主题思想。

2.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主题。

阅读指导课《昆虫记》教学设计公开课精编版

阅读指导课《昆虫记》教学设计公开课精编版

阅读指导课《昆虫记》教学设计公开课精编版引言《昆虫记》是法国作家尚-亨利·法贝尔创作的一部科普作品,以生动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昆虫的种类、习性、生态等知识。

作为一本优秀的科普读物,它既具有知识性,又能激发学生对生物世界的兴趣。

本文以阅读指导课的形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份精编版的教学设计,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昆虫记》。

教学目标1.了解《昆虫记》的作者及其作品背景2.掌握《昆虫记》中常见昆虫的名称及其特点3.能够通过阅读《昆虫记》中的插图和文字描述,了解昆虫的生态习性4.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昆虫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昆虫记》的作者尚-亨利·法贝尔以及其作品背景教学重点•《昆虫记》的作者及其作品背景教学准备•电子版或纸质版《昆虫记》•PPT或投影仪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小游戏或趣味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介绍《昆虫记》的作者尚-亨利·法贝尔,简要介绍他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3.讲述《昆虫记》的作品背景,包括创作动机、受众对象等。

4.分析《昆虫记》作品的特点,如语言简洁明了、插图生动,适合初中生阅读等。

5.展示书籍封面、插图等相关图片材料,引导学生形象地认识《昆虫记》。

第二课时:认识《昆虫记》中的昆虫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昆虫记》了解其中常见昆虫的名称及其特点教学重点•《昆虫记》中的常见昆虫及其特点教学准备•电子版或纸质版《昆虫记》•昆虫标本或昆虫图片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昆虫的图片或昆虫标本,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名称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翻阅《昆虫记》中相关章节,找出与之对应的昆虫名称和特点。

3.教师通过讲解或导读,帮助学生理解并记住每种昆虫的名称及其特点。

4.制作一个小游戏或小测验,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课时:昆虫的生态习性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昆虫记》中的插图和文字描述,了解昆虫的生态习性教学重点•昆虫的生态习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教学准备•电子版或纸质版《昆虫记》•PPT或投影仪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昆虫的生态环境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昆虫与环境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思考。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昆虫记》名著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昆虫记》名著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昆虫记》名著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昆虫记》名著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作家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全书大致内容。

2.使学生分组合作,借助课件中提示卡片及自己制作的昆虫档案,梳理部分昆虫的信息,了解关于昆虫的科学知识。

3.使学生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4. 让学生理解《昆虫记》的科学研究求真、文学表现求真,都源于法布尔的“求真"精神,都源于他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重点】1.使学生能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作家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全书大致内容。

2.使学生分组合作,借助课件中提示卡片及自己制作的昆虫档案,梳理部分昆虫的信息,了解关于昆虫的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1.使学生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2.让学生理解《昆虫记》的科学研究求真、文学表现求真,都源于法布尔的“求真”精神,都源于他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准备】1.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PPT、任务卡、昆虫标本(或其他奖励)。

【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翻开“昆虫的史诗"。

1.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

请大家根据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

2.同学们已经对法布尔而《昆虫记》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翻开这部“昆虫的史诗",去看看我们熟悉的昆虫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二、小组合作,走进昆虫的世界。

1.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由每组的组长上台点击PPT中任意礼盒图片,抽取“盲盒”。

每个“盲盒"中各有一种昆虫的图片及相应的任务。

《昆虫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昆虫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昆虫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引言《昆虫记》是法国作家沙尔尔·波尔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描写昆虫世界的奇幻童话。

它既带有科学性,又富有想象力,适合作为中学生的阅读材料。

本文将为您设计一堂针对《昆虫记》的阅读指导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二、课前准备1. 教师提供《昆虫记》原版书籍给每个学生,并要求他们提前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

2. 教师准备PPT,包括相关昆虫知识和故事背景的介绍,以及活动设计等。

三、课堂教学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昆虫记》封面图片以及一些精选段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他们提出一些关于昆虫的问题。

2. 概述故事情节(10分钟)教师通过PPT介绍《昆虫记》的故事背景、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对整个故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探讨主题(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昆虫记》表达的主题,如友情、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分享自己的观点,并提供具体的故事细节作支持。

4. 阅读与分析(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开始阅读《昆虫记》指定的章节,并帮助他们分析小说中的角色性格、环境描写和情节发展。

学生可以借助PPT中提供的相关昆虫知识,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细节。

5. 情感共鸣(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谈谈他们对小说中悲伤、温情或其他情感的体会,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受。

通过与同学的互动,学生可以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感情共鸣。

6. 创作活动(20分钟)教师提供绘画或写作活动,让学生根据《昆虫记》中的形象或情节进行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或场景进行绘画或写作,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创意来展示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和喜爱。

7.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

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并提出他们对于进一步学习的问题或期望。

四、课后延伸1. 观看电影版或戏剧版《昆虫记》。

2. 推荐其他类似题材或作者的作品给学生,扩展他们的阅读兴趣。

《昆虫记》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昆虫记》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昆虫记》课外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昆虫记》,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法布尔的生平及作品特点。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昆虫记》的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

2. 《昆虫记》的主要内容、特点及价值。

3. 选取《昆虫记》中的精彩片段进行品读分析。

4.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进行交流与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昆虫记》的作者及作品特点,掌握作品的基本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简介、作品背景及作品特点。

2. 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品读精彩片段,分析作品主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进行交流与讨论。

4. 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及作品背景。

2. 讲解《昆虫记》的作品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名著。

3. 选取《昆虫记》中的精彩片段进行品读分析,深入理解作品中的哲理。

4. 组织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进行交流与讨论。

5. 布置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昆虫记》的作者及作品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熟悉程度和理解深度。

3. 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的丰富性和深度。

4.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欣赏并推荐其他文学作品。

七、教学资源1. 《昆虫记》原著或学生版改编本。

2. 法布尔的生平和作品的资料图片。

3. 阅读指导手册或相关worksheet。

4.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文本内容和图片。

5. 网络资源,用于拓展有关昆虫和生态学的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概述作品特点。

2. 第二课时:深入分析作品选段,讨论作品中的自然观察和哲学思想。

3. 第三课时:学生分享阅读体验,讨论作品中的生命教育和生态观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昆虫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昆虫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昆虫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昆虫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小组合作,从精彩章节中提取《昆虫记》的理趣,探究法布尔的人文主义精神。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法布尔的理趣给当下人带来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继感受“人趣"虫趣”后进一步体会《昆虫记》的理趣。

教学难点:注重学生感受理趣后的情感体验,对当下生活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回顾展示导入○观昆虫名片我们走进了一位有趣的灵魂——法布尔,跟着他诙谐幽默的笔触,我们走进了趣味横生的昆虫世界,了解了很多有趣的昆虫,接下来请同学们展示我们“趣读昆虫"的成果。

○赏昆虫小诗走进有趣的昆虫记不仅仅是认识了有趣的昆虫,第二节课我们还用诗趣的情怀走进了昆虫的世界,很多同学也用如诗的语言赞美了他最喜爱的昆虫。

老师还找了三位写同样昆虫的同学,一起为我们展示他们的小诗。

通过以上三位同学的合作朗诵可真是印证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带有个性的解读就是由书本走进自己的过程。

过渡:展示只是我们初步的思考,昆虫记仅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人趣与虫趣吗?它还带给我们了什么呢?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经这样评价《昆虫记》。

2. 虫趣中理趣(屏显)《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巴金读完这段评价,你对哪一个词语最感兴趣?(预设:知识——你是一个喜欢通过书本获取知识的人、趣味: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你一定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美感:你一定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就尽情在书本中遨游、思想:我俩真是心有灵犀,一本书就是一个人的思想,读书如读人,读昆虫记就犹如我们读到一个人的思想世界。

)老师跟大家分享一个昆虫的故事。

总之,没有任何的昆虫指南可以让我们事先就能断定,某种昆虫喜欢装死,某种昆虫不太愿意装死,某种昆虫于脆就拒绝装死。

如果不经过实验就先下断言,那纯粹是一种主观臆测。

教学设计:昆虫记阅读指导教案

教学设计:昆虫记阅读指导教案

昆虫记阅读指导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昆虫记》的作者介绍:让·亨利·法布尔。

2. 《昆虫记》的背景和作品特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品在文学、科普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2.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

四、教学步骤1. 介绍作者让·亨利·法布尔的生平和成就。

2. 讲解《昆虫记》的时代背景。

3. 分析《昆虫记》的作品特点。

4. 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生活习性和习性。

五、作业布置1. 学生课后阅读《昆虫记》第一章。

2. 写一篇关于《昆虫记》的作者和作品特点的短文。

第二章:昆虫的习性与行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昆虫的习性和行为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昆虫行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昆虫的习性: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

2. 昆虫的行为:昆虫如何寻找食物、如何应对天敌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昆虫的习性和行为特点。

2. 采用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昆虫行为。

四、教学步骤1. 讲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2. 分析昆虫如何寻找食物和应对天敌。

3.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昆虫行为。

五、作业布置1. 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昆虫行为,记录下来。

2. 写一篇关于昆虫习性与行为的短文。

第三章:昆虫的生态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态环境。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爱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昆虫的生态环境:昆虫生活在哪些环境中,如何适应环境。

2. 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昆虫的生态环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昆虫的生态环境。

2.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教学步骤1. 讲解昆虫生活在哪些环境中,如何适应环境。

名著阅读初中语文《昆虫记》整本书阅读——学习如何阅读科普类著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名著阅读初中语文《昆虫记》整本书阅读——学习如何阅读科普类著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名著阅读初中语文《昆虫记》整本书阅读——学习如何阅读科普类著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名著阅读教学设计:《昆虫记》整本书阅读——学习如何阅读科普类著作【教学目标】1、运用勾画批注阅读法赏析《昆虫记》之美;2、从科学、文学、哲学三重角度解读《昆虫记》,掌握科普名著的阅读方法。

【课前环节】激趣导入:你倾听过蟋蟀美妙的演唱会吗?你能想象恶毒的朗格多克蝎抚育自己孩子的贴心场面?你见过懒惰的西班牙蜣螂为儿女建造孵化室的兢兢业业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布尔《昆虫记》,感受一个全新的陌生的昆虫世界。

【课中流程】任务一:感受科学之美速读法布尔研究圣甲虫习性时的语段,体会法布尔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

学习路径:自学:速读语段,勾画批注,完成表格(3分钟)2、展示:自学完成后,举手展示。

任务二:品味文学之美细读文章中描写圣甲虫的语句,勾画批注赏析。

学习路径:1、自读批注,可多角度赏析。

(8分钟)(赏析角度:修辞、描写、词语运用、句式等2、展示:先有感情地朗读勾画的语句,然后说出自己的批注内容。

点拨:注意多角度赏析,若学生角度单一,教师引导示范一处,让学生阅读有广度!任务三:感悟哲学之美悟读文章中描写、议论圣甲虫的语句,说一说从它身上汲取到的人生智慧。

示例:我看见这两个合伙者,就这样一个在上方拽着,一个在下方顶扛着,配合十分默契地往坡上爬着,(描写)如果没有二人的通力合作,光靠一个人是怎么也无法把粪球推上去的。

(议论)批注:个人的力量太过渺小,学会合作的小昆虫也能完成大任务。

学习路径:1、自学:仿照示例,选择触动你的语句进行勾画批注(4分钟)2、展示:读出你勾画的语句,并说出批注内容。

2、谈收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展讲鞭辟入里,精彩纷呈。

结语希望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方法对其他篇章进行鉴赏、点评。

以虫为镜,我们获得了生命的密码,以法布尔为镜,我们获得了生命礼赞,让我们带着从作品中学到的人文情怀更好地走进学习与生活。

《昆虫记》阅读指导课教案

《昆虫记》阅读指导课教案

《昆虫记》阅读指导课教案《昆虫记》阅读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1、充分了解前言的内容,体会前言对读书学习的帮助作用。

2、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字词句,领悟法布尔的精神。

3、结合《昆虫记》选文,体会法布尔的文笔及其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展示法布尔的图片及名字),大家根据自己课前查阅资料的情况,说一说你对法布尔的了解。

2、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他写了著名的《昆虫记》,那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昆虫记》的前言,一起来了解一下法布尔和他的作品。

二.走进名著1、法布尔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对他以后的成长有什么重要影响?2、法布尔是如何进行研究与写作的?有何特别之处?3、人们对法布尔的评价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法布尔童年一直生活在大自然中,环境造就了他的性格,《昆虫记》的诞生离不开作者丰富的知识积累与认真研究,更重要的是法布尔的精神融入其中。

说说法布尔精神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认真研读文本,结合自己所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思考与讨论。

法布尔精神可以包括: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探求真相,一丝不苟地观察研究,尊重并热爱自然与生命。

这一环节着重培养学生利用资料的能力,从中能归纳分析出深层次的含义。

教师要注意引导作用,但不能包办,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分析出来。

三.结合选文加深理解引导学生阅读前言后面的《昆虫记》节选——《蟋蟀的乐器》,加深对法布尔及其《昆虫记》的理解。

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这篇选文是如何体现法布尔的精神以及《昆虫记》既是一部生物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著作的特点的?默读《蟋蟀的'乐器》,边读边划出富有文学性的语句以及能体现法布尔精神的语句。

例如: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生动形象的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真理的追求及对生命的挚爱。

学生在阅读完前言的介绍之后,非常有必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原文的魅力。

名著导读《昆虫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昆虫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昆虫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为虫正名——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阅读(部编版)(教学设计)八上第五单元导读(语文书p97)阅读介绍中国建筑、园林、绘画艺术的文章,可以了解我国人民在这些方面的卓越成就,感受前人的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力。

说明重要纪念性建筑的文章,又可以引导我们了解波澜壮阔的历史,筑牢思想之基。

而有关动物的文章,则引导我们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学习本单元,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还要体会说明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教学目标为了实现在八上第五单元利用法布尔的《昆虫记》教学,达到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融合学习,自主整合成独创的大单元教学:八上第五单元只选了关于动物的文章一篇《蝉》,编者的主要目标在于说明文这种文体的把握,即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

我的目的重在单元导读中的激发科学探索兴趣,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我整合的文章有:七年级《动物笑谈》;八年级第五单元的《蝉》;《昆虫记》里面导读《松毛虫》。

课外拓展阅读《螳螂》《蟋蟀》跨学科融合八年级《生物》书上的先天性学习,探索昆虫本能的秘密,读懂法布尔《昆虫记》这部书的理趣与情趣。

教学重点读懂法布尔《昆虫记》这部书的理趣与情趣。

(语文书p131)教学难点读懂法布尔《昆虫记》这部书的理趣与情趣,激发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兴趣。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一)生活中的昆虫1.亲爱的少年们,实践出真知。

你们已开始阅读《昆虫记》,现在来认一认生活中的这些昆虫,用图片展示:蜣螂,螳螂,孔雀蝉,萤火虫,蟋蟀(PPT展示)2.生活中你见到昆虫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喜欢虫的请举手;讨厌虫的请举手;谈虫色变,避之犹恐不及的同学请举手。

现在请两位恐惧昆虫的同学演示一下:希望演示的时候有形有声。

(学生演示)(二)文学上的昆虫3.正因为如此。

文学中用虫来称呼某些人,大都含贬义。

请在屏幕上连线,看看文学上面的虫对应什么人:可怜虫——可怜之人应声虫——胸无主张,随声附和的人老雕虫——长年累月写作诗文之人瞌睡虫——贪睡的人跟屁虫——老跟在别人后面的人新授(三)法布尔眼里的昆虫虫子真的是那么可怖可厌吗?现在请看看在法布尔的眼中,《昆虫记》是什么样的角色?当然,《昆虫记》一书,“虫"才是书中的男一号,女一号,所以老师为你们选择《昆虫记》中的《松毛虫》的第一节“毛虫队”,快速阅读,标准是每分钟400字。

名著导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昆虫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昆虫记》作为一部科普作品,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

在之前的阅读实践中,学生主要接触的是散文、诗歌等文学文本,对说明文这类实用性文本的阅读量稍显不足,尤其是对科普名著的阅读更是有限。

对于《昆虫记》,学过选文《蝉》,对《昆虫记》的感受和理解较为零散,对其整体性的认识欠缺,因此,我从科学性与文学性,让学生对这本名著有整体的认知和提升。

教学目标1. 通过画思维导图,掌握昆虫的习性,体会作品的科学性。

2. 通过多种手法,体会作品的文学性,提升写作技巧。

3. 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画思维导图,掌握昆虫的习性,体会作品的科学性;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今天我们走进《昆虫记》看看它的科学性与文学性分别体现在哪里。

二、任务一:画昆虫,体会《昆虫记》科学性上节课老师让大家为喜欢的昆虫画思维导图,这节课我们进行展示。

三、任务二:话昆虫,体会《昆虫记》的文学性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我们掌握了法布尔笔下昆虫的别号、外形和生活习性,我们仿佛进入了一段别样、惊叹不已的发现之旅,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科学知识。

罗斯丹这样评价法布尔:“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

"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昆虫记》的文学性。

(小组讨论分享,老师总结)示例一:运用比喻手法体现《昆虫记》的文学性第一小组同学梳理目录,发现昆虫的昵称很独特,比如:螳螂——美丽的“杀手”蝉——森林歌唱家蟋蟀——田园中的提琴家孔雀蝶——大自然的舞姬狼蛛——天才的纺织家蜣螂——清道夫、清洁工我们发现法布尔运用比喻的手法,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将它们比喻成各种人类,生动形象,有趣味,体现《昆虫记》的文学性。

第五单元 名著导读《昆虫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名著导读《昆虫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昆虫的“花样称呼"探秘——《昆虫记》名著导读设计亮点1、巧借《昆虫记》书中法布尔对众多昆虫的称呼,串起学生对昆虫的了解和对法布尔科学研究精神的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

2、以《昆虫记》中的拟人化称呼为切入点,读写链接,促进学生美化语言表达的技能提升教学目标1、阅读指定文段,找出不同昆虫的称呼,探究法布尔这样称呼的原因2、以称呼为切入点,探究法布尔对昆虫的满腔深情和其研究精神3、以《昆虫记》中的拟人化称呼为切入点,链接写作教学重难点1、阅读指定文段,找出不同昆虫的称呼,说说为什么法布尔这样称呼2、以称呼为切入点,探究法布尔对昆虫的满腔深情和其研究精神【阅读版本】陈筱卿(译)时代文艺出版社2017年9月1日出版【课前预习】精读《大孔雀蛾》《萤火虫》《米诺多蒂菲》《隧蜂》《意大利蟋蟀》《田野地头的蟋蟀》并圈画出其中关于昆虫的各种称呼。

教学过程一、“昆虫个人空间”优秀作业展示介绍导入——“温故出新"由一男一女两位同学分别介绍“昆虫个人空间”周末作业,结合该作业上的称呼引入本课——《昆虫记》“花样称呼"探秘。

二、赏称呼,发现这些称呼的特点1. 出示部分称呼,总结称呼的第一个特点: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屏显】辩称呼“完美的捕食者”——螳螂“昆虫界的歌唱家"——蝉、蟋蟀“昆虫界的素食主义者”——蝉“强盗、恶徒"——小飞蝇、蚂蚁2、思考:这些称呼有什么特点?【屏显】“钻探者”——铜赤色短尾小蜂,因为它善用锋利的针钻探其他蜂的虫茧,来产卵、安家“高明的杀手"——节腹泥峰,它和螳螂一样,也具有高超的麻醉术“树莓桩的居民”——三齿壁蜂,因为树莓桩是它们世世代代的安居所小结:特点一: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有趣地介绍了昆虫的某个特性3、由课文中的《蝉》片段切入,对比《大孔雀蛾》选文的原文和改文,并对萤火虫、螳螂的片段赏读后得出称呼的第二个特点:都体现了该昆虫的某种突出特点。

教学设计:昆虫记阅读指导教案

教学设计:昆虫记阅读指导教案

昆虫记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昆虫记的基本信息。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昆虫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3)能够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观察图片、实物等,增强对昆虫的认识。

(3)学会运用昆虫记中的写作手法,进行观察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精神。

(3)培养学生勇于表达、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昆虫记的基本信息。

(2)分析课文中的主要昆虫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3)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昆虫记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2)作者写作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昆虫记原文及配套练习题。

(2)相关昆虫的图片、实物等资料。

(3)教学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昆虫记课文。

(2)了解昆虫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虫。

(2)简要介绍昆虫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3)引导学生回顾预习内容,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昆虫的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总结。

4. 课堂小结(1)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回顾。

(2)强调昆虫记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昆虫的生活环境示意图。

2. 选择一种昆虫,仿照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观察和表达。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实物等资源,创建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读一本书:《昆虫记》
——课外阅读交流展示
【教学目标】
1.交流展示这一阶段阅读《昆虫记》的收获。

2.梳理法布尔的写作风格。

3.总结这一阶段阅读《昆虫记》所运用到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同学们,开学初我们已经开始共同阅读了《昆虫记》这本书了,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展示下这一阶段的收获,好吗?
一、作者印象
1.同学们,当你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关注的是什么?(生自由回答)
2.老师在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关注的是作者,因为正是作者的辛勤笔耕,才带给我们不尽的享受。

好,那么请几个同学来说说对法布尔的印象(课件)
3.其实在这本书中也介绍了作者,谁发现了?来介绍给大家听一听。

(出示作者简介)
一般情况下,一本书的封面和封底的折页都会介绍作者、作品、或者作者的其他作品,有时还介绍同一系列的书籍。

二、走进《昆虫记》。

1.通过这一阶段的阅读,相信你们对昆虫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敢不敢接受挑战?(敢)
(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昆虫)
2.请同学阅读下面一段话,猜猜它描写的是什么昆虫?
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肤色,轻薄如纱的长翼。

它的颈部柔软,头可以任意转动,看起来温柔可人。

现在它半身直起,立在青草上,表情很庄严,宽阔的轻纱一样的薄翼,像面纱一样罩着。

它前腿弯曲,伸在半空,好像修女在祈祷。

(课件出示段落,学生猜昆虫)
3.有读过这一段落的同学举手,说说你们的感受。

4.师小结:是呀,在法布尔的笔下,昆虫世界和人类世界一样,有美又丑,有善有恶,有勤劳有懒惰,有热情有冷酷。

像这样的描写,书里还有很多,你们在阅读时摘抄了哪些段落?说说你的体会。

(生上台展台上展示,说感受)
5.师小结:我们发现了,正是因为法布尔把昆虫当人来写。

让它们拥有了人的喜怒哀乐,人的善恶美丑,所以,他的文章才更加引人入胜。

这就是法布尔的写作风格之一(相机板书:写作风格:赋予人的色彩)
6.不知道同学们阅读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一个很有趣的地方,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目录,找出有包含“蜂”字的标题,用横线标上记号,数数几个?
老师做了统计,《昆虫记》中介绍的“蜂”就有11种之多。

其实,这些蜜蜂都是大同小异,如果让我们来区分肯定会一头雾水,一起来看看法布尔是怎样区分他们的,描写他们的。

舍腰蜂:它的身体很有意思,中间部分非常瘦小,但后部却是非常肥大的,而这两个部分之间是由一根长线连接起来的。

矿蜂:这是一种细长型的蜜蜂,腹底有一条明显的沟,沟里藏有一根刺,这根刺可以沿着沟来回地移动,它的身上有红色的斑纹。

赤条蜂:它身材小巧,身段玲珑,细细的腰,腹部分成两节,上面小,下面大,黑色的肚皮上围着一条漂亮的红色腰带。

无翅黄蜂:它身上长着红、白、黑相间的条纹,它没有翅膀,形状就像一只难看而又多毛的大蚂蚁。

樵叶蜂:樵叶蜂是白色的,身上带着条纹,通常寄居在蚯蚓的地道里。

金蜂:它全身闪耀着金色、绿色、蓝色和紫色的光芒。

7.读了这些片段,你知道怎样区分这些蜜蜂了吗?看看这两只蜜蜂,谁认得?(课件出示,生答)
8.你区分出它们的依据是什么?
9.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蜜蜂,法布尔怎么会区分得这么清楚?而我们为什么一读他的描写,也能区分清楚呢?(生自由答)
10.师小结(相机板书:细致观察,细腻描写):
正是因为法布尔的细致观察,所以能区分各种蜜蜂,正是因为他的细腻描写,我们才能身临其境,各类昆虫在他笔下都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这就是法布尔的写作风格。

11.在阅读过程中有没有试着模仿他的这种写作风格,写自己喜爱的动作呢?(生上台展示)
三、回顾阅读经历,总结阅读方法
同学们,想从一本书中得到丰富的营养,要有良好的读书方法。

回顾一下这一阶段的阅读经历,说说你用了哪些阅读方法。

(生自由答,师相机板书)
1、制作昆虫名片
2、仿写
3、边读边记
4、前后联系、对比读
……
四、好书推荐
读完《昆虫记》,相信你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把这本书介绍给其他班的小伙伴们看了,请你写写推荐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