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小病毒病

合集下载

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疾病概述:猪细小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可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故又称猪繁殖障碍病。

其特征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

其病原体为细小病毒科的猪细小病毒。

本病毒对热、消毒药和酸碱的抵抗力均很强。

病毒能凝集豚鼠、鸡、大鼠和小鼠等动物的红细胞。

流行病学猪是唯一已知的易感动物。

病猪和带病毒猪是传染源。

急性感染猪的排出物和分泌物中含有较多的病毒,子宫内感染的胎儿至少出生后9周仍可带毒排毒。

一般经口、鼻和交配感染,出生前经胎盘感染。

由于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可在被污染的猪舍内生存数月之久,容易造成长期连续传播。

猪场在大鼠感染后,其粪便带有病毒,可能也是本病的传染源和媒介。

本病发生无季节性。

发生本病的猪群,1岁以上大猪的阳性率可高达80%~100%,传播相当广泛。

许多种猪场常有本病存在。

临床症状仔猪和母猪的急性感染,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在其体内很多组织器官(尤其是淋巴组织)中均有病毒存在。

怀孕母猪被感染时,主要临床表现为母源性繁殖障碍,如多次发情而不受孕,或产出死胎、木乃伊胎,或只产出少数仔猪。

在怀孕早期感染时,则因胚胎死亡而被吸收,使母猪不孕和不规则地反复发情。

怀孕中期感染时,则胎儿死亡后,逐渐木乃伊化,产出木乃伊化程度不同的胎儿和虚弱的活胎儿,在1窝仔猪中有木乃伊胎儿存在时,可使怀孕期间或胎儿娩出间隔时间延长,这样就易造造成外表正常的同窝仔猪的死产。

怀孕后期(70天后)感染时,则大多数胎儿能存活下来,并且外观正常,但可长期带毒排毒,若将这些猪作为繁殖用种猪,则可使本病在猪群中长期扎根,难以清除。

本病最多见于初产母猪,母猪首次受感染后获得坚强的免疫力,甚至可持续终生。

细小病毒感染对公猪的性欲和受精率没有明显影响。

病理变化怀孕母猪感染后本身没有病变。

胚胎的病变是死后液体被吸收,组织软化。

受感染而死亡的胎儿可见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木乃伊化)等病变。

《猪细小病毒感染》课件

《猪细小病毒感染》课件
通过补充葡萄糖、电解质溶液等,维持猪只正常的生理功能 。
调节酸碱平衡
根据猪只酸碱平衡状况,适当使用酸碱调节剂进行治疗。康复猪的管理 Nhomakorabea01
02
03
隔离饲养
将康复猪只隔离饲养,避 免与易感猪接触,防止病 毒再次感染。
加强饲养管理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保 持猪舍清洁卫生,提高猪 只的抵抗力。
定期检测
对康复猪进行定期检测, 确保病毒不再存在。
繁殖障碍
感染猪细小病毒会导致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如发情期延长、配种率降低等。
感染猪细小病毒会导致胚胎发育不良,出现死胎、畸形胎等问题,影响繁殖效率。
感染猪细小病毒会影响母猪的卵巢和子宫健康,导致母猪提前淘汰或生产能力下降 。
死亡率高
感染猪细小病毒会导致母猪和 仔猪的死亡率上升,给养殖业 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疗并发症。
谢谢聆听
《猪细小病毒感染》 PPT课件
目录
• 猪细小病毒感染概述 • 猪细小病毒感染对猪场的影响 •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治疗 •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案例分析
01 猪细小病毒感染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猪细小病毒感染是由猪细小病毒 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影响母 猪和仔猪。
特点
该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 过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可在猪 群中迅速传播。
案例三:某实验室感染情况
01
感染情况概述
某实验室进行猪细小病毒感染实验时,由于实验操作不慎导致感染。
02
临床症状
感染者出现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肺炎、心脏疾病等
并发症。
03
防控措施
及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浅谈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

浅谈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

浅谈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
猪细小病毒病是一种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粪便
和尿液等途径传播,引起猪群的急性传染病。

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征轻重不一,从轻度发热、呼吸急促到重症肺炎、神经症状等等,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健康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谈论
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控方法。

一、流行特点
1. 季节性流行:该病主要发生在秋季和冬季,冬季气温低,猪容易患上肺炎等呼吸
系统传染病,同时猪群密度大、通风不良,容易造成疫情扩散。

2. 快速传播:由于病原体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猪群内的感染速度非常快,一旦发生
流行,极易造成大规模的病害爆发。

3. 易发群体:常见于幼猪和生长期的肥肉猪,育肥猪发病率较低,成年猪通常不易
感染。

4. 局部流行:该病在某些地区比较常见,容易在该地区的猪群内局部流行,造成严
重的经济损失。

二、防控方法
1. 加强疫情监测:定期对猪群进行疫情监测,一旦检测出病原体存在,立即采取措施。

2. 强化饲养管理:提高饲养环境的卫生水平,加强通风和消毒工作,控制猪群密度,预防各种猪腔肺炎疾病。

3. 接种疫苗:接种相关疫苗能够有效地预防猪细小病毒病的发生,降低发病率及死
亡率。

4. 采取隔离措施:一旦疫情扩散,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病原体传播,降低病
害的发生率。

5. 定期消毒:定期消毒猪圈、饮水器等设施,预防病原体在猪群中扩散。

在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控工作中,必须注意加强管理,遵守卫生规定,加强科学技术指导。

只有全面提高养殖环境卫生水平和加强管理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
生。

猪细小病毒

猪细小病毒

感谢您的观看神经症状诊断方法 Nhomakorabea1
临床症状:母 猪流产、死胎、
木乃伊胎等
3
实验室诊断: 病毒分离、血
清学检测、 PCR检测等
2
病理变化:胎 儿组织器官水 肿、出血、坏
死等
4
治疗方法:抗 病毒药物、提 高免疫力、改 善饲养管理等
治疗方案
抗病毒药物:使用 抗病毒药物进行治 疗,如干扰素、利 巴韦林等
营养支持:提供充足 的营养,如电解质、 维生素等,以维持猪 只的正常生理功能
易感猪群
母猪:怀孕母 猪、哺乳母猪、
断奶母猪
仔猪:新生仔 猪、断奶仔猪、
保育仔猪
生长猪:生长 猪、育肥猪
种猪:公猪、 母猪
猪群:猪场、 家庭农场、散
养户
流行季节
01 春季和秋季为高发期 02 夏季和冬季相对较少 03 潮湿环境容易传播 04 猪场密度高,卫生条件差,容易爆发
猪细小病毒的预 防措施
03
实行全进全出制度,避免 不同批次猪群交叉感染
04
做好猪群的免疫接种工作, 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05
加强猪群的营养管理,提 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生物安全措施
加强猪场管理,保持猪舍清 洁卫生
A
加强猪群免疫接种,提高猪
C
群免疫力
加强猪场监测,及时发现并 处理疑似病例
E
B 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防止 病毒传播
D 严格控制人员、车辆、物品 进出猪场,防止病毒传入
疫苗接种
1
2
3
疫苗种类:灭活 疫苗、弱毒疫苗、
亚单位疫苗等
接种对象:母猪、 仔猪、种猪等
接种方法:肌肉 注射、皮下注射

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特征是感染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流产及病弱仔猪,母猪本身无临床症状。

一.流行病学1)传染源:本病的传染源是带毒猪和病猪,主要分布于猪体内的一些生长旺盛的组织。

2)传播途径①可以通过母猪排毒,感染猪所产死胎、活胎、仔猪及子宫分泌物中均含有高滴度的病毒。

②子宫内感染的仔猪至少可带毒9周,有些具有免疫耐受的仔猪可能终身带毒和排毒。

③公猪的精子、精索、附睾和附性腺均可分离出病毒,配种时易传给母猪。

④污染的猪舍在病猪移出空圈后4个半月,经常规方法清扫后,当再放入易感猪,仍可能被感染。

⑤本病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3)易感动物猪三.临床症状母猪不同孕期感染,可分别造成死胎、木乃伊胎、流产等①在怀孕30-60D之间感染时,主要产木乃伊胎②在怀孕50-60d多出现死胎③在怀孕70d多出现流产④母猪在怀孕中后期受感染后也可发生经胎盘的感染,但此时胎儿常常能在子宫内存活而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⑤在70d后,大多数胎儿能对病毒感染产生有意义的免疫耐受而存活,但常有抗体和病毒。

四、病理变化眼观病变为母猪子宫内膜有轻微炎症,胎盘有部分钙化,胎儿被溶解、吸收。

感染的胎儿还可见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机坏死等病理变化。

组织学变化:①母猪的妊娠黄体萎缩,子宫上皮组织和固有层有局灶性或弥散性单核细胞浸润②感染的胎儿死亡后可见多种组织和器官有广泛的细胞坏死、炎症和核内包涵体。

③在大脑灰质、白质和软脑膜有以增生的外膜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形成的血管套为特征的脑膜脑炎变化。

五.诊断如果发生流产、死胎、胎儿发育异常,但是母猪无明显的临诊症状,而且是传染病时可怀疑本病,本病的确诊还需要实验室方法。

注意:大于70日龄的木乃伊化胎儿,死产仔猪和初产猪不宜送检,因为其中含有干扰检验的抗体。

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

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

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猪细小病毒病是一种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猪细小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主要影响幼年猪和生长肥大的猪。

这种病毒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造成影响,严重影响了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措施。

一、流行病学猪细小病毒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食物传播进行传播。

幼猪和生长肥大的猪是感染猪细小病毒的高发人群。

猪细小病毒会在病毒感染的猪体内大量复制,分泌到排泄物中,通过环境传播给其他健康的猪。

猪场环境的清洁卫生和养殖管理对预防猪细小病毒病至关重要。

二、临床症状1. 肺炎症状:猪细小病毒病毒感染后,病猪会出现肺炎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2. 腹泻:感染猪细小病毒后,病猪会出现腹泻症状,粪便呈水样或黏液样,严重影响猪的健康状况。

3. 发热:病猪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体温可达40℃以上。

4. 生长缓慢:感染猪细小病毒后,病猪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体重增长受到影响。

三、诊断对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

临床上,猪细小病毒病的症状与一般肺炎和腹泻的症状相似,因此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测来作出准确的诊断。

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病毒分离、抗体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四、防控措施1.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洁猪场环境,保持猪场通风、干燥和清洁,减少猪细小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

2. 严格管控动物流通:避免不合理的猪只流通,防止病毒通过猪只流通进行传播。

3. 防范外来病原输入:加强猪场的检疫工作,防止外来病原的输入。

4. 加强饲养管理:避免过度密度饲养和交叉感染,保持猪场的生物安全。

5. 接种疫苗:猪细小病毒病疫苗的使用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减轻病原压力。

猪细小病毒病对猪的生产和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加强猪场的管理和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猪细小病毒病的传播,保障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猪细小病毒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病,可引起仔猪的严重死亡。

即便是小猪顺利生产,也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死亡,不仅提高了养殖成本,还会给养殖场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猪细小病毒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持续的损失,所以要重视对该病的防控。

另外,该病很容易混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要注意鉴别诊断和控制。

1 病原特征细小病毒是细小病毒科的一种。

猪肾、猪睾丸等原代细胞和PKps、ST、IBR2 等传代细胞中均可产生该病毒。

该病毒为单一的血清型,与其它微小病毒没有任何的抗原联系。

可凝集人、猴、豚鼠、鼠、鸡等动物的红血球。

该病毒对热、消毒物具有较高的耐受性,且对pH 值有较大的适应性。

可耐70℃2h,但80℃加热5min 后,其感染性及凝集活性均消失。

2 感染症状仔猪与母猪感染一般以亚临床表现为主,但在许多组织、特别是淋巴组织中均可检出病毒。

不同的母猪在不同的妊娠期间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如死胎、木乃伊胎、流产。

妊娠30~50d 内,感染以产木乃伊胎为主;妊娠50~60d 内,感染多见死胎;感染70d 的母猪一般会有流产的表现。

妊娠中期和晚期感染后,可出现经胎盘感染,但在此期间,胎儿通常可以在没有明显的临诊情况下存活。

由于大部分胎儿在妊娠70d 后会出现有效的免疫反应,但是这些小猪往往携带了抗体和病毒。

另外,该病还会导致产仔瘦小、弱胎、发情异常、长期不育等。

对雄性母猪的生育能力和XY 无显著影响。

3 流行特点对热、酸性、碱性有很好的抗性。

消毒可用0.3%的氯酸钠溶液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猪细小病毒会感染怀孕母猪,导致胎猪的发育受到影响,会引起母猪流产、胎猪早死。

同时,由于母猪感染后会以胎盘感染为主要表现。

所以,要严格控制感染后的母猪,避免其扩大病毒的传播。

公猪对猪细小病毒病也易感,很可能会通过配种将病毒传染给母猪,从而波及整个猪群。

公猪、母猪、育肥猪等都易感。

该病多见于春、夏季节,所以,春夏季节应注意防控该病。

猪细小病毒

猪细小病毒

• 免疫疗法
• 免疫疗法:具有一定的疗效,需进一步优化
猪细小病毒的预防措施及其实施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实施
• 加强疫苗接种
• 疫苗接种:制定疫苗接种计划,定期接种
• 加强饲养管理
• 饲养管理:提高饲养条件,降低病原体传播风险
•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
• 生物安全措施:加强消毒、隔离措施,防止病原体传播
猪细小病毒疫苗的研究与应用
• 定量PCR技术
抗体检测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免疫层析试验
•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猪细小病毒的临床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观察
• 发热
• 死亡
病理检查
• 肠道出血
• 胰腺出血
• 淋巴结肿大
• 肾炎
猪细小病毒诊断技术的最新进展

基因检测技术
• 基因芯片技术
• 高通量测序技术
• 病毒基因转录成mRNA
• 病毒蛋白合成
• 病毒粒子组装
猪细小病毒对宿主免疫系统的侵害
免疫系统抑制
免疫逃避
• 病毒蛋白抑制宿主细胞DNA合成
• 病毒蛋白与宿主细胞抗原结合
• 病毒蛋白干扰宿主细胞信号传导
• 病毒蛋白与宿主免疫细胞受体结合
• 病毒蛋白诱导宿主细胞凋亡
• 病毒蛋白干扰宿主免疫细胞功能
病毒基因组
• 单链DNA
• 约5000个核苷酸
• 线性排列
猪细小病毒的分类及基因型
分类地位
• 细小病毒科
• 细小病毒属
• 猪细小病毒种
基因型
• PPV-1型
• PPV-2型
• PPV-3型
• PPV-4型
• PPV-5型

猪细小病毒的病原特征及综合防治措施分析

猪细小病毒的病原特征及综合防治措施分析

猪细小病毒病,是一种传染病,它是由猪细小病毒引发的疾病。

猪细小病毒最大的受害者是繁殖母猪,如果患有此病,将会引发繁殖母猪滑胎、流产、不孕、生产弱胎或者是畸形胎等状况,毫无疑问,这肯定也会极大地影响生猪养殖的整体效益,同时对于整个养猪行业也会造成相对较大的危害。

分析猪细小病毒病可以发现,其在猪繁育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最为明显,如果猪只患了此病症,将会让生猪品质越来越低,生猪总数量越来越少,最终会影响到猪肉的市场供应状况。

猪细小病毒病,会借助于多种途径进行传播,比如胎盘、空气等都是猪细小病毒病的传播路径,患有此病的母猪,生下的小猪仔,体内也会长期携带病毒,这肯定也不利于小猪仔的生长,所以,猪只养殖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猪细小病毒病的预防和治疗等相关工作。

一、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原特征猪细小病毒就是该病的病原体,猪细小病毒具体包括弱毒株、强毒株两种,就弱毒株而言,它会感染健康的猪,同时还会在猪只体内发生免疫,但是,它不会对猪只胎盘造成感染;强毒株不但能导致猪只发生毒血症,同时也会对猪只胎盘造成感染,最终将会导致死胎。

猪细小病毒的生存能力是很强的,它可以在超过50℃的高温环境中存活长达数天,但是,在80℃的环境中,它只能存活5分钟,pH值的变化也不易对其产生影响,且不易被一般性质的消毒液消灭,需要长时间使用乙醚、甲醛等消毒剂才能起到一定的消毒效果。

再就是,如果使用1%~5%的NaOH溶液,在5分钟之内就能够将其消灭干净。

二、猪细小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1、流行病学特征猪细小病毒病最主要的传染源有种公猪、患病母猪,通常来讲,和后备母猪相比,经产母猪患得该病的几率要小很多,死胎、新生猪仔、子宫分泌物等等都携带病毒,这会大大增加病毒扩散范围。

就猪细小病毒而言,它的传染和猪的年龄、种类都没关系,不管是自然交配,还是人工授精,都很有可能引发病毒感染,水、饲料等也都很容易被污染,它们被污染后,也成了该病的传播路径,甚至有时还可通过口鼻传播,感染猪细小病毒之后的母猪,它的所有排泄物中均携带猪细小病毒,所以,病猪猪舍,成了病原体的主要扩散地点,有的时候,甚至是过去了好几个月以后,仍然有猪细小病毒存活,就算是严格的消毒措施,也不能保证100%将猪细小病毒消灭。

猪细小病毒(PPV)

猪细小病毒(PPV)
猪细小病毒(PPV)
• 讲课人 动医101
• 张云
主要讲解内容
• 1,该病毒主要特征 • 2,致病性 • 3,该病毒的培养 • 4,抗原性及传播 • 5,微生物学诊断 • 6,防控
1.猪细小病毒主要特征
• 病毒颗粒无囊膜,直径20-23nm • 呈20面体对称 • 基因组为单分子线状DNA • 病毒粒子外观呈六角形或圆形 • 核衣壳由32个壳粒组成
弱毒疫苗:在细胞培养上经过50多代已驯化成为一种活疫苗。将疫苗 经口服、鼻内接种血清阴性的怀孕小母猪不引起胎儿感染,但子宫内 接种对胎儿有致病性。 灭活疫苗:细胞培养的病毒用β丙内酯、福尔马林、乙酰乙烯亚胺 (AEI)以及二乙烯亚胺(BEI)灭活,加入佐剂如氢氧化铝胶可制成灭活 疫苗。用β丙内酯灭活病毒,加氢氧化铝佐剂而制成的灭活疫苗可使 猪产生HI抗体,至少持续4个月 。
不同阶段的木乃伊和死胎
该病的防控
• 猪细小病毒感染,目前无特效药进行治疗。为避免该病的 发生,只能采取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环境消 毒和疫苗免疫。疫苗目前主要分灭活苗和弱毒疫苗。 • 坚持经常性消毒,用0.5%漂白粉或1%烧碱可杀灭病原 体,减少猪与病毒的接触 • 种群管理,加强检疫工作,引进种猪,要隔离观察并检疫, 从未发生过猪细小病毒病的猪场和地区,应该杜绝引进病 猪和带毒猪,发病猪场应特别防止小母猪在第1胎受孕时 被感染,或把其配种期拖延到9月龄,此时母源抗体己消 失,自动免疫力已经产生,经免疫后方可正常饲养。
诊断
• 如果发生流产,死胎,胎儿发生异常情况而母猪没有明显 的临床症状同时有其他症状确定是一种传染病时,应该考 虑到本病的可能性,但最后确诊必须通过实验室检验。快 速诊断可用标准化的荧光抗体检测胎儿冰冻切片。 • 另外还有病毒的培养和鉴定 • 血清学诊断方法中有:血清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酶 联免疫吸附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等均可检测本病毒

浅谈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

浅谈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

浅谈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猪细小病毒病,又称猪瘟病,是一种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的疾病。

该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对于猪场的生产和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1. 高度传染性猪细小病毒病的传染性非常强,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粪口传播和接触传播。

在猪场中,只要有一头猪感染了猪细小病毒,很快就会传播给整个猪群,导致大量的猪死亡。

一旦猪场出现猪细小病毒病疫情,需要进行及时隔离和治疗,以减少疫情的扩散。

2. 高死亡率猪细小病毒病的病死率非常高,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

患病的猪体温急剧升高,呼吸困难,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最终导致死亡。

由于病毒的传播速度快,一旦猪场出现疫情,很容易造成大规模猪只的死亡,给养猪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3. 难以根除猪细小病毒病的病毒非常强大,能够在环境中长期存活,难以根除。

一旦猪场出现疫情,就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和隔离措施,以防止病毒的再次传播。

猪场周围的环境也需要进行全面消毒,以防止病毒通过其他途径再次传播。

1.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猪场的环境卫生是预防和控制猪细小病毒病的关键。

猪场对周围环境的卫生管理要求严格,经常清理猪舍和环境卫生,保持猪场干净、整洁,减少病毒的存活和传播。

2. 隔离患病猪只一旦发现有猪只出现疑似症状,立即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病毒的传播。

对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的猪只进行及时的隔离和观察,以防止疫情发展。

3. 规范养殖管理猪场要加强对猪只的养殖管理,保证猪只的健康和免疫力。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疫情的发生。

合理的饲养、合理的配合饲料,保证猪只的健康成长。

4. 加强疫情监控猪场要加强猪只的疫情监控,定期进行猪只的体温检测和呼吸道症状监测,一旦发现猪只出现异常症状,立即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疫情的扩散。

5. 严格消毒措施猪场要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对猪舍和周围环境进行全面消毒,杀灭病毒的存活,防止病毒的传播。

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

流行病中心 2003/07/28
13
临床症状
• 病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程随年龄不同而有很大差 异。 • 哺乳仔猪最为敏感,15日龄以内的仔猪常表现 为最急性型,病程不超过72h,死亡率100%, 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拉稀、发抖、运动不协 调、流涎、颈部肌肉僵硬、四肢划水样运动, 最后昏迷死亡。
流行病中心 2003/07/28
15
病理变化
妊娠初期(1-70日龄)感染胎儿出现死
亡、木乃伊化、骨质溶解、腐败等病理变 化,母猪流产,有轻度子宫内膜炎变化, 胎盘部分钙化,胎儿在子宫内被溶解吸收。 大多数死胎、死产、弱仔皮肤皮下充血或 血肿。 胸膜腔积有淡黄色或淡红色渗出液。
流行病中心 2003/07/28
16
病理变化
流行病中心 2003/07/28
26
灭活疫苗
细胞培养的病毒用福尔马林、乙酰乙烯
亚胺等灭活,加入佐剂制成灭活疫苗。 最为有效的控制方法。
流行病中心 2003/07/28
27
流行病中心 2003/07/28 6
病毒的血凝性
PPV能凝集鼠、豚鼠、鸡、鹅和人O型红
细胞。 55℃经30min加热处理病毒凝集红细胞的 能力均无明显的改变,75 ℃以上,病毒 的血凝价几乎全部消失; 弱酸性到中性的介质适于血凝特性的保 持。
流行病中心 2003/07/28 7
病毒的培养
病毒感染后主要症状表现为母源性繁殖
失能,感染母猪可重新发情而不分娩或 只产少数仔猪、大部分死胎、弱仔、木 乃伊胎等。怀孕中期胎儿死亡后被母体 吸收,唯一可见母猪腹围减少。在同窝 仔猪中有木乃伊存在时,可使怀孕期和 分娩间隔延长,易造成外表正常的同窝 仔猪死亡。

猪细小病毒的症状和治疗防控

猪细小病毒的症状和治疗防控

猪细小病毒的症状和治疗防控猪细小病毒是一种传染病,会引发母猪繁殖机能的障碍,这个猪病在后期其实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症状,就是因为这一点,让很多篇养猪户朋友都吃过大亏。

下面一起学习了解下猪细小病毒的症状以及防控治疗。

猪细小病毒是一种传染病,会引发母猪繁殖机能的障碍,这个猪病在后期其实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症状,就是因为这一点,让很多篇养猪户朋友都吃过大亏。

下面一起学习了解下猪细小病毒的症状以及防控治疗。

一、猪细小病毒病临床症状猪细小病毒病可以导致妊娠母猪繁殖异常或者失去繁殖能力。

患病母猪常发生不孕、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或者弱胎。

部分妊娠母猪在染病初期会有体温升高,也有可能造成屡配不孕、发情异常等。

未妊娠母猪和公猪感染此病,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公猪的精液带毒,不影响受精率。

二、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控和治疗1.免疫接种灭活疫苗有猪细小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和猪细小病毒氢氧化铝灭活疫苗。

猪细小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肌肉注射,种公猪和母猪要在6月龄和配种前半个月进行接种。

成年公猪和经产母猪每年要接种1次,但是此疫苗不适合妊娠母猪。

氢氧化铝灭活疫苗可在母猪妊娠前几周接种,可以保证妊娠期都有抗体。

初产母猪在6月龄时母源抗体会消失,应在这时接种疫苗。

如果不打算马上配种,可以先不免疫,在7月龄后再进行免疫。

对于发病的猪场,每年要进行2次抗体检测,对抗体浓度低的猪要及时补接疫苗。

2.加强饲养管理猪场按时清扫卫生,定期对猪舍和饲喂用具消毒。

猪场应实行封闭式管理,对来往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

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模式,如果必须引种的话,一定要从非疫区引进,而且种猪需要有检疫证明。

新引进来的种猪需要先隔离一段时间,观察无问题后进行合群。

综上所述,猪细小病毒病传播率高、发病广泛,其对养猪业造成的影响巨大,严重影响养猪业效益。

此病暂无特效药,所以免疫接种是最有效的防控手段。

养殖人员应提高防病意识,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此病,制定合理的消毒计划和免疫计划,降低此病的发病率。

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 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 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猪细小病毒病是一种传染病,是由于感染猪细小病毒而导致,主要特征是导致繁殖障碍。

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繁殖障碍病。

该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感染率,并能够通过污染的饮水、饲料等进行传播。

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夏、春、秋季节都比较容易浮现发病。

我国不同地区的猪群中都广泛存在该病,对养猪业造成严重影响。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措施。

1、流行病学病原。

猪细小病毒是引起该病的病原,病毒粒子外观呈圆形或者六角形,衣壳由 32 个壳粒构成,核心存在单股负链 DNA,大约在整个病毒粒子中占到 26.5%。

该病毒能够在猪细胞中无限繁殖,通常原代猪肾细胞比较常见。

只要细胞发生感染就会浮现病变,如裂变、固缩或者变圆等。

该病毒具有非常强的反抗热及消毒药的能力,如其在56℃温度下经过 30 min 热处理依旧无法对其红细胞的凝结能力以及传染性造成明显影响,在70℃温度下也需要经过 2 h 才干够使其感染力降低,在80℃温度下加热 5 min 才干够使其死亡,且其还具有较轻的反抗氯仿和乙醚等溶剂的能力。

流行特点。

目前,已知猪细小病毒的惟一宿主是猪,且任何阶段的家猪和野猪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初产母猪最容易感染。

普通母猪在交配后容易感染病毒,并对胚胎以及新生仔猪造成较大的伤害。

该病通常呈散发或者地方性流行。

同时,由于该病毒具有较强反抗外界环境的能力,从而在被污染环境中能够长期存活,因此猪场只要发生该病,就很难彻底清除病原,从而导致多年连续浮现发病。

2、临床症状在临床上,主要是初产母猪表现出繁殖障碍,而经产母猪、育肥猪、公猪则不会表现出症状。

患病母猪在精神、食欲等方面表现正常,且能够正常发情,但部份尽管能够浮现发情但较难受孕。

在妊娠中期发生感染,有些病猪会表现出腹围缩小,部份发生彻底流产或者足月后产出体型较小的仔猪;部份在产出活仔的同时还会产出不同数量的木乃伊胎;妊娠后期感染该病,部份病猪会产出畸形胎、死胎,往往导致其发生难产而造成死亡或者被淘汰。

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细小病毒科的猪细小病毒引起猪的繁殖障碍病之一。

流行特点
细小病毒可引起多种动物感染,猪细小病毒主要引起猪的繁殖障碍;不同年龄、性别的家猪和野猪都可感染;本病主要发生于初产母猪;可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染,特别是购入带毒猪后,可引起暴发流行;本病具有很高的感染性,易感的健康猪群—旦病毒传入,3个月内几乎可导致猪群100%感染;感染群的猪只,较长时间保持血清学反应阳性。

鉴别诊断
引赵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很多,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方面,传染性因素主要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猪乙型脑炎、布氏杆菌病、衣原体病和弓形体病引起的流产相区别。

防治方法
本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预防措施。

防止将病毒猪引入无本病的猪场,引进种猪时,进行猪细小病毒病的血凝抑制试验。

人工免疫接种: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两种,我国普遍使用的是灭活疫苗,初产母猪和育成公猪,在配种前一个月免疫注。

猪细小病毒

猪细小病毒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一类小DNA病毒,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之一,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及血清学阴性经产母猪发生流产、不孕、产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弱仔等。

该病毒对理化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并在大多数猪场呈地方性流行,严重地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该病的严重危害受到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对PPV诊断方法及免疫防制的研究成为了热点之一。

猪细小病毒感染可依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作出初步诊断,一般认为,如果仅妊娠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胎儿发育异常,同时有证据表明是传染性疾病时,则应考虑到PPV感染的可能,但进一步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自1967年,Cartwright等首次报道PPV病以来,有关该病诊断方法的研究报告较多,从最初的病毒分离鉴定,到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免疫学方法,直到核酸探针、聚合酶链式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到PPV病的诊断中。

病毒分离和鉴定用于诊断PPV感染的最大优点是结果准确可靠,可以作为最后确诊。

用于分离PPV的病料,一般为流产或死产胎儿的脑、肾、肝、肺、睾丸、胎盘及肠系膜淋巴结等,其中以肠系膜淋巴结和肝脏的分离率最高。

虽然此方法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但是其费时费力,并且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设备,另外,其感染力会随着胎儿死亡时间而降低从而限制了临床应用;红细胞凝集试验(HA)操作简便易行,且能进行快速、大量的诊断,但是其灵敏度低、特异性不强,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方法。

血凝抑制(HI)试验是检测PPV抗体最常用的经典方法,一般采用试管法和微量法。

利用HI试验检测人工感染PPV的猪,发现感染后5d即可检测到相应抗体,12~14d 抗体滴度高达1024~4096,并能持续多年检出抗体。

待检血清进行HI试验时需要首先进行热灭活处理,然后再用红细胞吸附,以除去血清中的非特异性血凝素,进一步用高岭土吸附以除去或减少血清中非特异性抑制因子。

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
本病毒一般只能在来源于猪的生长分裂旺盛的细胞(如原代猪肾、猪睾丸细胞和传代细胞PK-15,IBRS-2等) 上增殖,其体外复制是杀细胞性的,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隆起、变圆、核固缩和溶解,最后许多细胞碎片黏附在 一起使受感染的细胞单层外形不整,呈“破布条状”。另外,不同毒株间存在培养温度依赖性差异,从而可以解 释不同分离株在猪体内的复制能力和毒力差异的现象。
血清学检查: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最为常用)。PPV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试验。
病料采集:取流产胎儿、死产仔猪的肾、睾丸、肺、肝、肠系膜淋巴结或母猪胎盘、阴道分泌物,制成无菌 悬液,备用。
防治
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细小病毒(PP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要使一个无感染的猪场保持下去,必须 采取严格的卫生措施,尽量坚持自繁自养,如需要引进种猪,必须从无细小病毒(PPV)感染的猪场引进。当HI 滴度在1:256以下或阴性时,方准许引进。引进后严格隔离2周以上,当再次检测HI阴性时,方可混群饲养。发 病猪场,应特别防止小母猪在第一胎采食时被感染,可把其配种期拖延至9月龄时,此时母源抗体已消失(母源抗 体可持续平均21周),通过人工主动免疫使其产生免疫力后再配种。
怀孕中期50-60天感染,胎儿死亡之后,形成木乃伊,怀孕后期60-70天以上的胎儿有自免疫能力,能够抵抗 病毒感染,则大多数胎儿能存活下来,但可长期带毒。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在胎儿,可见感染胎儿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木乃伊化)及坏死等病变。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疫苗预防公认使用疫苗是预防猪细小病毒病、是提高母猪抗病力和繁殖率的有效方法,已有10多个国家研制 出了细小病毒(PPV)疫苗。疫苗包括活疫苗与灭活苗。活疫苗产生的抗体滴度高,而且维持时间较长,而灭活 苗的免疫期比较短,一般只有半年。疫苗注射可选在配种前几周进行,以使怀孕母猪于易感期保持坚强的免疫力。 为防止母源抗体的干扰可采用两次注射法或通过测定HI滴度以确定免疫时间,抗体滴度大于1:20时,不宜注射, 抗体效价高于1:80时,即可抵抗PPV的感染。在生产上为了给母猪提供坚强的免疫力,最好猪每次配种前都进行 免疫,可以通过用灭活油乳剂苗两次注射,以避开体内已存在的被动免疫力的干扰。将猪在断奶时从污染群移到 没有细小病毒(PPV)污染地方进行隔离饲养,也有助于本病的净化。

(动物传染病学)猪细小病毒病

(动物传染病学)猪细小病毒病

实验室诊断
➢ 病原学诊断:病毒分离培养鉴定、PCR、荧光 抗体染色检查等。
➢ 血 清 学 诊 断 : 血 凝 和 血 凝 抑 制 试 验 、 SN、 ELISA、琼扩、补体结合试验等。
➢ 鉴别诊断:注意与PRV、乙脑、蓝耳病、布病 等鉴别。
猪病毒性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疾病 母猪症状 胎儿年龄 胎儿及胎盘病象 诊断
感染途径:除了胎盘感染和交配感染外,还可通 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易感动物:猪是唯一的易感动物。不同年龄,性 别的猪都可感染。
猪细小病毒流行特点
常见于初产母猪,一般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大多数猪都感 染,其感染率与年龄呈正相关,5~6月龄阳性率8~29%, 11~16月龄阳性率80~100%,猪群感染后很难净化,可连续几 年内持续发病。
隔2~3周。 ➢ 经产猪通常抗体水平高,不必要接种,但在清
主要发生于春、夏或母猪产仔交配后一段时间。
母猪怀孕早期感染时,胚胎和胎猪死亡率可达80~100%。妊 娠期55天前感染可产生免疫耐受,感染胎儿出生后无抗体, 终生带毒排毒。
4.症状与病变
仔猪和母猪自身的急性感染通常都表现为亚临床形 式,母猪不同孕期感染,可分别造成死胎,木乃伊 胎和流产等不同症状。
PRRSV
发热、不吃, 任何年龄,通 皮肤发红发绀 常是相同年龄
脐带动脉坏死炎症、 水肿
病毒分离
细小病毒 感染

胎儿常在不同 发育阶段死亡
胎儿被再吸收,木 乃伊胎常见,死胎, 胎盘紧裹胎儿
病毒分离
伪狂犬
轻度到严重打
胎儿炎性坏死区,
喷嚏,咳嗽, 胎儿常在不同 木乃伊胎,死产。
不吃,呕吐, 发育阶段死亡 胎儿被吸收,坏死

猪细小病毒病概述

猪细小病毒病概述

32 建立完善 的卫生 防疫 制度 定期对鸡 舍 内外 、饮水 .
等进 行消毒 。进雏 前对鸡 舍要彻底 消毒 ,工作人 员进入 鸡 舍 时 , 必 须 穿 工 作 服 , 换 上 鞋 帽 , 鸡 舍严 禁 人 员 乱 串 和 外 来 人 参 观 。邻 近 鸡 舍 发 病 时 , 要 严 格 封 锁 ,坚 持 每 日带 鸡 消 毒 1 ,对 环 境 每 周 消 毒 2 。粪 便 应 远 离 鸡 舍 次 次
1 培 养特 性 该病毒 可在 猪肾 、猪 睾丸等原代 细胞 以 . 2
及 猪 源 传 代 细 胞 如P .5 T B .等 细 胞 培 养 物 上 生 K 1 、S 、I RS2 长繁殖 ,受感染 的细胞 还具有 轻度吸 附红细 胞 的能力 , 并 产 生 核 内 包 涵 体 。 适 应 了细 胞 培 养 的 病 毒 可 使 受 感 染 的 细 胞 变 圆 、 固 缩 和 裂 解 等 , 即 产 生 细 胞 病 变 ,而 初 次
1 生物 学特性 _ 3
一 … 一 … 一 … …
本 病毒对热 、脂溶剂和 一般消毒 药的
一 … … 一 … 一 -一 … … ~ 一 …染 时,病毒 虽然可 以通过胎
: … ~ … … 一 ~ … 0 0 : … :‘ 0 ‘ : … 0 ‘ 0: :
分 离 出可 能无细胞 病变或 不典 型,需要连 续盲 传几代后
才 能观察到 。但无 论是初 次分离或 进行适 应毒株 传代 ,
组织 、肾间质 细胞和 鼻 甲骨膜 内等 。本病 除胎盘感 染和
交 配 感 染 外 ,通 过 呼 吸 道 和 消 化 道 感 染 也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都可 用免疫 荧光技术 检测 胞浆 中的病毒抗 原 。此 外 ,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持续感染 PPV病的传染源非常广泛。可以是感染了PPV的母猪,感染 形式为PPV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形成垂直传播;也可以是被感 染的种公,在交配过程中通过精液将病毒传染给母猪;

另外由感染PPV的母产出的活的带毒弱仔也是一个主要的传 染源。 PPV具备了既可以垂直传播、又可以水平传播,而且传染源 广泛的特点,使被感染群呈现出持续感染的特点,且持续时 间很久。 污染的舍是PPV主要储藏所,鼠的传播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可恶的老鼠(选讲)

老鼠可以传播57种疾病,其中细菌性疾病14种,病 毒性疾病31种,立克次氏体病5种,寄生虫病7种。 在我国有78种老鼠可传播疾病。 常见的鼠传疾病有: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细小 病毒、萎鼻、弓形虫、鼠疫、钩端螺旋体病、地方 性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弓浆虫病、野兔热 (土拉菌病)、蜱传回归热、羌虫病、森林脑炎、 吸血虫病、鼠咬热和肠道传染病等近30多种疫病。”
母猪妊娠70d后感染,一般不引起病害,个别感染母猪产弱仔,这主要 是由于怀孕中后期的胎儿的免疫系统逐步完善,感染后可以产生保护性 免疫应答. 病毒感染对种公猪的生产性能没有影响


死胎及木乃伊胎
猪细小病毒病产出的木乃伊胎儿
猪细小病毒病子宫中的木乃伊胎儿
死产胎儿体腔积液儿澎大,胎盘部分钙化
3、一般是1头乳猪肠内容物可返饲10~20头母猪,如果采集腹泻粪便,需 要注意新鲜无腐败。在实行返饲期间返饲母猪饲料中适当进行药物保健。
鉴别诊断
伪狂犬病 蓝耳病 猪瘟 布病 霉菌毒素

有谁和我像? 咱 们比比看!
伪狂犬病

母猪:在产死胎的同时,也能产出一些活仔,但体弱仔多在 1-3天内死亡,死前表现呕吐、腹泻,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



4、老鼠善于攀登,可从15米高处跳下而毫发无损。老鼠善于游泳,可 潜水30-80秒和在水中漂浮70小时。老鼠可在摄氏零下24度的食品冷库 内生存繁殖,也可在零上40度条件下生活。
5、 老鼠一生中牙齿可长至13公分,所以需要不停的啃咬硬物,尤其在 不饥饿状态更要啃咬比较硬的家具和门窗、墙壁,一是为了开辟通道, 二是为了磨牙。其咬肌发达,咬嚼力可达每公分260公斤,频率每分钟 90次,破坏力相当大。
胎盘部分钙化
胎衣弥散暗红色淤血部与灰白带状钙化灶对比下明显可见
流行的新特点和新情况

1 流行范围广 从1986年至今,我国学者对全国很多省市进行了PPV的流行病学调查和 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各地均有PPV的流行。已有文献报道的包括四 川、山东、河南、河北、广西、江西、云南和黑龙江等。 2 出现了多个临床表现型 早期研究发现,由PPV引起的疾病主要是初孕母繁殖障碍,但是随着研 究的深入发现,PPV还能引起仔猪的肠炎性腹泻。 3 季节性越来越不明显 许多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温和传染性胃肠炎多发于春季、乙型脑炎 多发于夏秋季节,PPV感染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秋 两季及母配种后更易感染,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临床表现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母源性繁殖障碍,而且临床上的表现还 取决于病毒感染母猪的妊娠阶段.
母猪妊娠30d内感染,主要导致胎儿死亡、重吸收;母猪返情,出现不 规律的发情,或屡配不孕。 在母猪妊娠30—50d内感染,主要表现为胎儿木乃伊化;



妊娠50 -60d内感染,主要发生流产、产死胎;



Feed Back:母猪返饲
1、将流产胎儿、死胎、胎衣切碎, 加水,给后备母猪饮用, 也可直接将 死胎、胎衣放在后备母猪舍中
2、产前六周母猪实行仔猪粪便返饲。采集乳猪粪便和病猪肠胃内容物, 研烂加水20升左右,浸泡30分钟,加水溶性阿莫西林适量,如果有条件 时可使用4~6层纱布过滤,再拌入适当饲料,搅拌均匀,对产前6周以 内的母猪饲喂,每天一次,连续饲喂3天;间隔3周后再重复一次。
蓝耳病

临产母猪的发病多出现在妊娠后期即怀孕的80~110天;突 出表现为流产,高达30~60%,其中死产可占整个产仔猪数 的35%,每胎的死产可达0-100%,木乃伊占25%, 产后一周的仔猪可成窝发病,突出表现是呼吸道症状。两耳 发绀、腹侧、臀部和外阴部呈青紫色,眼结膜肿胀、眼屎增 多,仔猪扎堆,有的仔猪出现神经症状,常因继发性疾病 (关节炎、脑膜炎)可能发生较高比例的死亡,病死率可达 80%~100%;




致病机理

妊娠母一旦感染PPV,可产生病毒血症引起繁殖障碍,病毒经血液穿过 胎盘感染胎,产出大量的死胎、木乃伊胎及弱仔,母本身无明显症状。 如果妊娠期低于35天时胚胎感染PPV,其胚胎、胚猪死亡率可高达 80%~100%,唯一可见的外表症状是母猪的腹围减小。 PPV感染如果发生在妊娠30~55天,胚胎死亡并且木乃伊化,怀孕中期或 后期死亡时,羊水等液体又被吸收,外观显示的唯一症状是母猪的腹鬧 缩小 . 妊娠70天时胎的免疫系统已经开始形成,因此它能抵御外来病毒保护自 己。 初次感染PPV时,PPV从进入子宫到感染胚胎需要花费10~14天的时间, 一旦进入子宫,PPV从一个胚胎扩散到另一个胚胎的速度非常慢,导致 在一窝小中出现大小不一的木乃伊胎。


你们干什 么 呢?…… 让我也瞅 瞅……
老鼠的繁殖和生活习性(选讲内容)


⒈ 鼠类繁殖速度很快,一对成年鼠一年后会有1.5万只后代,可谓十世 同堂,俗语说“一公加一母,三年二百五”。春秋季是老鼠繁殖生育的 旺季。 ⒉ 鼠是贪吃的动物,老鼠每天吃掉的食物相当于自身体重的十分之一到 五分之一,被它糟蹋和弄脏的更多。粗略估算三者的比例是吃一份,糟 蹋两份,弄脏四份,加上连吃带搬危害更大。 ⒊ 老鼠虽然是色盲,但听觉很敏锐,嗅觉和味觉也都比较发达。



存活仔猪对猪瘟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一生都有高浓度的病毒血症,常 在断奶时发生迟发型仔猪非典型猪瘟。
猪布氏杆菌病




感染猪大部分呈隐性经过,少数猪呈现典型症状,表现为流 产,不孕,睾丸炎,后肢麻痹及跛行,短暂发热或无热。很 少发生死亡。 流产可发生于任何孕期,由于猪的各个胎儿的胎衣互不相连, 胎衣和胎儿受侵害的程度及时期并不相同,因此,流产胎儿 可能只有一部分死亡,而且死亡时间也不同。 怀孕后期流产时,所产的仔猪可能有完全健康者,也有虚弱 者和不同时期死亡者,而且阴道常流出粘性红色分泌物,经 8~10天虽可自愈,但排菌时间30天以上。 公猪发生睾丸炎时,呈一侧性或两侧性睾丸肿胀、硬固,萎 缩,失去配种能力。
一 定 要 消 灭 老 鼠
哪儿跑!
救命!
5

免疫抑制与混合感染
病毒感染猪体后,主要在肺泡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内复制,损害巨噬 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的母细胞分化能力,导致猪的免疫抑制。

可以与其他很多病毒混合感染,据报道:PPV和PCV2是PMWS(断 奶仔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病因,说明了PPV和PCV2混合感染发生 的普遍性。 另外,PPV与瘟病毒(CSFV)、伪狂犬病病毒(PRV)、圆环病毒2 型(PCV2)和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混合感染十分严 重,是猪呼吸综合征原凶之一。

NADL- 2(实验室经50代以上传代细胞培养适应株)、HT株(日本、低 温细胞传代54代育成株)、HT-SKC(HT株经紫外线照射后再传代育成株)
和N株(中国广西、自然弱毒株)。
2、疫苗注射可选在配种前几周进行,以使怀孕母猪 于易感期保持坚强的免疫力。

繁殖障碍型猪瘟


妊娠母猪感染猪瘟后,可垂直感染胎儿:
10日内感染,常导致胚胎死亡吸收,母猪返情或少仔。
15-65日感染,可导致畸形胎、无毛胎、水肿、积水、皮下水肿、胸水、 腹水、肺发育不全、斑点肝、不对称小头、小脑不全、象鼻猪、小耳、 小眼、前肢关节弯曲、身体末梢坏死等;
怀孕22天:仔猪震颤、共济失调、腿部外翻、吮乳不能。部分猪数日内 死亡。 90天感染,胎儿死亡率最高。产前7天感染,不影响胎儿存活但可导致胎 儿活力减弱或发病死亡。
新生仔猪:第1天表现正常,从第2天开始发病,3~5天内是 死亡高峰期,有的整窝死光。同时,发病仔猪表现出明显的 神经症状、昏睡、呜叫、呕吐、拉稀,一旦发病,1~2日内 死亡。 15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本病者,病情极严重,发病 死亡率可达100%,极少康复。


断奶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发病率在20%~40%左右,死 亡率在10%~20%左右,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 等。
玉米赤霉烯酮导致母猪流产
母猪产弱仔! 弱仔死亡率高!!
霉 菌 毒 素
未断奶仔猪 - 阴门红肿
细小病毒的防控
1、疫苗的免疫接种; 2、母猪的孕产期净化; 3、综合性防控。

免疫接种

1、弱毒活疫苗 及使用注意事 项

2、灭活疫苗及 使用注意事项
弱毒疫苗
1、PPV弱毒疫苗免疫原性好,免疫后产生抗体快, 维持时间长,

选讲内容
博卡病毒(Bocavirus)


自2010年4月至今,我国的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北、河北和山 东规模化猪场陆陆续续发生严重腹泻 2011年春节前后在安徽省部分规模化猪场,爆发仔猪恶性腹泻。
产房哺乳仔猪多在出生2~3天后出现剧烈的腹泻,呈黄绿色、淡绿色 或灰白色水样粪便,部分仔猪有呕吐症状,迅速脱水消瘦,病猪迅速脱 水、精神沉郁、被毛粗乱,少吃或不吃、脱水消瘦,一般于5~7日内死 亡,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高达50~80%,随日龄的增加死亡率降低。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带毒猪
2)传播途径 本病可经胎盘垂直感染和交配感染,公猪、育肥猪、 母猪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环境,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3)易感动物 猪是猪细小病毒唯一宿主,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 家猪、野猪均可感染,常见于初产母猪 。 4)流行特点 一般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 本病的发生与季节关系密切,多发生在每年4~10月份或母猪产仔和交 配后的一段时间。 一旦PPV传入阴性猪场,于3个月内几乎100%的猪只都会受到感染,在 本病发生后,猪场可能连续几年不断地出现母猪繁殖失败。母猪怀孕期 感染后,其胚胎死亡率可达80%-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