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影像诊断研究
颅骨生长性骨折的诊断与治疗(附6例报告)
郭 爱顺 , 林瑞 生 , 志 军( 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神经外科 , 福建 漳州 330 ) 600
摘要 : 对我 院近 8年间收治 的 6例 G F患 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 、 S 分析 。结果 6例均 有明确颅脑损伤病史 , 常见症状表
现为头部进行性增大 的包块 、 颅骨火山 口状缺损及神经功能受累等 , 颅骨平片表现为逐渐增宽 的线性骨折 , T检查显示 C 包块为蛛网膜囊肿或脑膨出 , 中见硬脑膜缺损面积大于颅骨 缺损。颅骨骨折 和硬脑膜破 裂是导致 生长性骨 折的决定 术 性因素 。G F一经确诊 即应行开颅手术 , 密修 补硬脑膜是手 术成 功的关键 。 S 严
时 间 为伤 后 1 ~ 0年 。本 组 均 有 明确 颅 脑 外 伤 史 , 颅 脑 手 天 4 无
术史 。致伤原因 : 坠落伤 5例 , 道路交 通伤 1 。临床表现 : 例 局 部头痛 1例 ; 肢体偏瘫或肌力减退 2例( 均左侧 ) 发作性 抽搐 1 ;
例 ; 颅 局 部 扪 及 骨 凹 陷 区 、 动 性 包 块 各 1 。 颅 骨 缺 损 部 头 搏 例
颅骨线性骨折 , 月后复 查 : 1个 X线 发 现 明 显 的 骨 折 线 增 宽 , 骨
性 的囊肿 , 此囊 肿具有 半透膜 作用 , 脑脊 液进 入囊 内比从囊 内 排 出容 易, 囊肿逐渐 扩大 , 其下 方 的脑组 织受 到压 迫。如果该
处 有 脑 挫 伤 , 形 成 蛛 网膜 一 内 囊 肿 ; 果 脑 挫 伤 波 及 侧 脑 室 可 脑 如
折 和硬 脑 膜 裂 开缘 的蛛 网膜 或 软 脑 膜 发 生 了 粘 连 , 成 非 交 通 形
位 以顶骨为主 , 以顶骨为 中心 的邻近颅 骨。伤后早期 X线检 或 查: 仅见颅骨线性骨折 , 发病 后见颅骨 缺损 区以骨折线 为长轴 , 大小约为 2m× c ~5 m× e ; 损形态 各不 相 同; 损部 c 3m c 5r 缺 a 缺 位可 向颅外隆起 , 如火 山口状 , 可见 不规则斑 片状骨化影 ; 并 缺 损边缘多不规则 , 边缘骨质密度增高 , 骨硬化增 白。I例受伤早 期C T检查示 : 局部脑组织挫裂伤并脑 内小 血肿 , 窗位示邻近 骨
儿童骨折的特点影像学
儿童骨折的特点影像学儿童骨折的特点影像学指的是在儿童骨折的影像学检查中,所呈现出的特点和表现。
儿童骨折与成人骨折相比,在影像学检查上存在一些特殊的特点。
下面将对儿童骨折的特点影像学进行详细解释。
一、骨折类型儿童骨折的类型通常与骨骺的解剖特点有关。
儿童的骨骺相对于骨干较大,由于骨骺内含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因此更容易发生骨折。
常见的儿童骨折类型包括:绿枝骨折、扭转骨折、骨骺脱位、骨骺骨折等。
在影像学检查中,可以通过X线片、CT扫描、磁共振等技术对骨折类型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
二、骨骺特点儿童骨骺相对于骨干较大,骨骺内含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因此在骨折的影像学检查中,骨骺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
骨骺在影像学上呈现为较明显的椭圆形或圆形,骨骺的边缘清晰,密度均匀。
而在成人的影像学检查中,骨干的特点更为明显,骨干呈现为长条状,边缘也相对锐利。
三、生长板特点儿童骨折的特点之一是生长板的存在。
生长板是儿童骨骼生长的关键部位,也是儿童骨折中容易受伤的部位。
在影像学检查中,生长板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
生长板在X线片上呈现为一条明显的密度较低的带状区域,位于骨骺与骨干之间。
生长板的形态和宽度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评估。
四、软骨特点儿童骨折的特点之一是软骨的存在。
软骨是儿童骨骼中重要的组织,也是骨骼生长的关键部分。
在影像学检查中,软骨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
软骨在X线片上呈现为一条密度较低的带状区域,位于骨骺与骨干之间。
软骨的形态和宽度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评估。
五、骨折线特点儿童骨折的特点之一是骨折线的表现。
在影像学检查中,骨折线通常呈现为一条明显的密度较低区域,代表了骨折的位置和范围。
骨折线的形态可以是直线状、弯曲状或骨骺分离状等。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准确评估骨折线的位置、角度和形态,对骨折进行分类和鉴别诊断。
六、并发症特点儿童骨折的影像学检查还可以评估并发症的存在和程度。
儿童骨折常伴随着一些并发症,如骨折愈合不良、畸形形成、生长板闭合不全等。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7例临床分析与治疗体会
硬脑膜缺损的范围分离并剪下相应大小的骨膜或 帽状腱 膜 , 5号 血管 缝 线 严密 缝 合硬 脑膜 。几 以 乎所有的学者 在 G F的治疗 中都提到 了硬脑膜 S 修补 的重 要性 , 硬脑 膜 的完 整 性 丧失在 G F的发 S 病环节上起着决定作用 , 严密修补硬脑膜则成为 决定手术成功 的关键 因素。颅骨缺损 以钛 网修 补 。术后 常规予 以抗 感染 、 抗癫 痫等 治疗 。
G F的发病率很低 , S 在婴幼儿颅骨骨折患者 中占0 0 %-0 6 且其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 .5 - .%, 3 岁以下u 。G F的发病原 因有 2 : 外伤: ] S 类 ① 主要以钝性伤为主 , 中跌落伤为首位原因, 其 锐器 伤所致者罕见 ; 医源性损伤 : ② 少见 , 主要为产 钳伤 。G F的常见部 位 为 顶 骨 , 以顶 骨 为 中心 S 或 累及 临近颅 骨。本组患者中右侧顶骨 3 右侧 例,
20 0 8年第 l 2卷第 8 期
实 用 临 床 医 药 杂 志
Junl f I i l d i r t e o rao i e in i P a i C n a Me c en c c ・1 1 ・ 1
儿 童颅 骨 生 长 性 骨 折 7例 临床 分 析 与 治 疗 体 会
1 资 料 与方 法
1 1 一般 资料 .
2 结
果
7 中, 6 , 1 例 男 例 女 例。就诊年龄 3 ~1 岁 2 岁, 平均 4 8 .9岁 , 均有 明确 颅脑 外 伤 史 。受 伤 年
龄 5 ~7岁, 0d ≤5岁 6 例。致伤原因: 坠落伤 4 例, 道路交通伤 1 , 例 钝器伤 1 例。缺损部位 : 神 经系统症状及体征 , 其中单侧肢体感觉减退 3 , 例 单侧肢体运动障碍 1 , 例 语言功能障碍 1 , 例 另有 3 例有癫痫发作史。7例均表现 为头部包块 或局 部肿胀, 可触及明显颅骨缺损 。影像学表现 : 术前 颅骨 X 线摄片检查, 例均发现不同程度 的颅骨 7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附4例报告)
儿 童 颅 骨 生 长 性 骨 折 的 诊 断 和 治 疗 ( 4例 报 告 ) 附
周志 宇
( 广西 民族医院 , 宁市 南 5 00 ) 30 1
【 关键词 】 颅 骨生长性骨折 ; 颅外伤 ; 症 ; 并发 儿童 【 中图分类号 】 R635 . 8 【 文献标 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05- 0 (07 1- 2 - 23 3420 )1 8 1 2 4 1 0
素有关 :1 颅骨骨折 。( ) () 2 骨折 处 的硬 脑膜 破裂 或缺损 。如 仅有颅骨骨折 而无硬 脑 膜 的破裂 , 脑发育 和脑 波动 产生 的 则 压力对整个颅骨 内面均匀 施 压 , 不会 对骨折 缘产生 持续缓 慢 的侵蚀作用 ; 旦硬 脑膜 破裂 , 一 则在裂 口处 形成 一减 压 区, 颅 内压 向此处传递 , 网膜经硬 脑膜裂 口突到骨折缝 中, 脑的 蛛 借 波动形成蛛 网膜疝 , 填充 于骨 折缝 中, 使骨折无 法愈合 ;3 颅 () 骨骨折缘缺血 。颅 骨 的血液 供应 主要 来 自硬脑 膜动脉 , 部 小
颅骨生长性骨折 ( S ) G F 是颅 骨骨 折 的一 种特 殊类 型 , 临
2 结 果
本组患儿伤 口愈 合 良好 , 无死 亡 , 无脑 脊液漏 , 颅骨修 补
未出现不 良反 应 。术 前 有 癫 痫症 状 的 2例患儿 1例 发作 停
床上少见 , 早期诊断不易 , 婴幼 儿发 病为 主 , 以头 部包块 、 颅骨
维普资讯
广 西医学 2 0 07年 1 1月第 2 9卷 第 1 期 1 本组通过对 4 患者 尝试 应用 T S T S的检查 , 果诊 0例 V/R 结 断准确率及检 出率 10 0 %。( ) 1 不受 肠气 干扰 , 输尿 管 中下段 紧贴子宫后外侧壁 和位 于直 肠前外侧 , 这为 T S T S提供 了 V/R 解 剖依据 。( ) 2 探头频率 高 ( 6~8 MH ) 比平常 B超 探头 分 z, 辨率 高 , 并且探头紧贴直肠壁和 阴道后穹 隆 , 使输 尿 管中下段 位 于声速近场 , 声速吸收少 , 明显衰 减 , 图象 更清 晰, 对 无 使 这 肥胖者 尤为重要 。( ) 3 不依赖膀 胱充盈 , 对 肾绞痛 患者来说 这 可以说 是最佳选择 , 因为这样的病 人一方 面急需 明确病 因 , 但
看完这些片子,再也不担心诊断儿童骨折了
看完这些片子,再也不担心诊断儿童骨折了儿童骨折片子来一波~文 | 文墨来源 |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儿童骨质损伤与成人是有区别的,儿童骨骼在生长过程中有骨质肥大、骨膜肥大、血管丰富、长得快等特点。
在发生青枝骨折时,一般不用手术。
但是也因为儿童骨骼的特殊性,让影像科医生在诊断时容易漏诊、误诊。
↓一大波病例来袭↓01上图为9岁儿童正常腕关节正侧位图像正常儿童腕关节构成骨骨质完整,骨皮质光滑、连续,骨小梁清晰,未见软组织肿块影,关节关系正常。
病例1:左侧桡骨远端骨皮质不连续(黄色箭头),稍内陷。
诊断意见:左侧桡骨远段青枝骨折02上图为8岁儿童正常腕关节正侧位图像病例2:左肱骨内上髁可见斜行骨折线(绿色箭头),无明显断离,对位对线尚可诊断意见:左肱骨内髁骨折。
03病例3:左尺、桡骨正侧位,左尺骨中下段见骨皮质不连续(红色箭头),未见明显分离、移位;左桡骨骨皮质光滑、连续,未见明显骨质不连续;左桡骨侧弯诊断意见:左尺、桡骨青枝骨折。
04病例4:左侧股骨远端骨皮质欠光整(蓝色箭头),边缘见斑点状高密度影诊断:考虑左股骨远端撕脱性骨折。
05病例5:右锁骨中段见不规则透亮线(橙色箭头),折端未见明显分离移位诊断意见:锁骨骨折。
06病例6:左侧桡骨远端似有见纵形透亮线,且见骨皮质隆起诊断意见:左侧桡骨远端青枝骨折。
07病例7:左尺骨近段见透亮低密度骨折线,边缘锐利诊断意见:左尺骨近段骨折08病例8:左侧股骨远端骨皮质欠光整,边缘见斑点状高密度影;诊断意见:考虑左股骨远端撕脱性骨折。
09病例9:右侧肱骨外上髁骨皮质不连续,且皱褶掀起诊断意见:右侧肱骨外上髁骨折。
10病例10:右侧桡骨远段可见骨折线,骨折端背侧骨皮质内陷移位,部分骨皮质嵌插诊断意见:右侧桡骨远段骨折。
11病例11:右侧尺骨中上段可见局部骨皮质欠连续诊断意见:右侧尺骨中上段青枝骨折。
12病例12:左侧桡骨下段外侧骨皮质外翘、成角诊断意见:左侧桡骨下段青枝骨折。
医学影像诊断学:颅脑损伤
–双凸形硬膜下血肿
• 诊断价值比较
–CT和MRI均有确诊意义,亚急性期和慢性期MRI 优于CT
(二)硬膜下血肿
subdural hematoma
• Overview:
– 颅内出血积聚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
– 约占颅脑损伤的5%~6%,占
全部颅内血肿的50%~60%
– 根据血肿形成时间分为
冲位置 • 常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与病理 Clinic and Pathology
• 病理改变:局部水肿、坏死、液化和散在小出血灶
早期
数日内,出血、水肿、坏死
镜下:神经细胞变性消失,髓鞘崩解,星形细胞 变性
中期 晚期
数日至数周 修复:坏死组织液化;胶质细胞增生瘢痕形成;
肉芽组织形成;蛛网膜增厚粘连
• CT
– 颅内板下与脑表面间,薄的新月形低密度区 – 密度略高于或等于脑脊液 – 局部脑回轻度受压
• MRI
– 新月形 – 脑脊液信号
• 部分病例T1WI呈高信号,与蛋白含量增高有关
五、脑外伤后遗症 Brain Trauma sequela
• 脑软化(encephalomalacia) • 脑萎缩(brain atrophy) • 脑穿通畸形囊肿(porencephaly cysts) • 脑积水(hydrocephalus) • 蛛网膜囊肿(arachnoid cysts )
影像学表现 Iconography Manifestation
二、脑挫裂伤 contusion and laceration of brain
概述(Overview )
• 颅脑外伤所致的脑组织器质性损伤 • 分为脑挫伤和脑裂伤 • 脑挫伤:外伤引起的皮质和深层的散发小出血灶、脑水肿和脑肿胀 • 脑裂伤:脑及软脑膜血管血管断裂 • 由于旋转力作用所致,多发生于着力点附近,也可发生于对
胎头吸引器吸引治疗小儿颅骨骨折(附52例报告)
胎头吸引器吸引治疗小儿颅骨骨折(附52例报告)【摘要】目的寻找一种治疗小儿颅骨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胎头吸引器吸引治疗52例小儿颅骨骨折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有48例小儿颅骨乒乓球样骨折通过该方法复位成功,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肿2例,帽状腱膜下血肿5例,并发休克3例,后经不同的方法治愈。
结论胎头吸引器吸引治疗小儿颅骨乒乓球样骨折的方法安全、风险小、不需手术开颅,不失为治疗小儿颅骨乒乓球样骨折的较好的方法,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开展。
【关键词】胎头吸引器;乒乓球样骨折;治疗本组52例颅骨凹陷骨折的患儿1次吸引成功的33例,2次吸引成功的11例,3次吸引成功的4例,有4例骨折复位不满意,其中2例手术复位,另2例家属不愿意手术治疗给与保守治疗出院,吸引后52例患儿颅骨骨折凹陷处头皮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合并帽状腱膜下血肿5例,并发休克3例,经补液抢救休克而改善,住院观察3~7 d,复查CT,其中有2例骨折复位后发现硬膜下血肿,1例保守治疗后恢复良好,另1例手术清除血肿获治愈,无发现硬膜外血肿发生,其余患儿随访一月,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骨折处头皮良好,骨折愈合良好。
4 讨论41 小儿颅骨特点①婴幼儿颅骨较薄而柔软,骨化尚不完全,故硬度小而弹性大,受外力作用易变形凹陷但骨皮质连接尚完好,另外婴儿在出生时,由于头部抵在骨盆隆突上,或难产时钱夹挤压等外力作用时,易造成颅骨严重变形而发生凹陷性骨折,而骨皮质相连导致乒乓球样骨折。
本组有5例由于产伤而发生颅骨凹陷性骨折。
1岁左右的幼儿,由于刚学会行走,摔伤或坠床机会大,易引起颅骨骨板严重的变形而凹陷。
由于上述婴幼儿颅骨生理特点,借助负压吸引力量可将凹陷的骨折吸起而复位。
②小儿生长期的颅骨与硬膜的骨膜层结合紧密,颅骨与硬膜不易分离,硬膜外腔尚无形成,此期,婴幼儿颅骨凹陷行骨折并发硬膜外血肿的可能性很小,本组吸引后无一例发生硬膜外血肿证实该点。
而在吸引复位的过程中,由于复位时颅骨的反弹损伤桥静脉有可能并发硬膜下血肿,本组有2例复位后发生硬膜下血肿,1例改手术治疗,1例保守治疗获愈合。
从影像学的进展看骨折的诊断
依据骨折后的时间
1.新鲜骨折:新发生的骨折和尚未充分地纤维连接,还可能 进行复位者,2~3周以内的骨折。
2.陈旧性骨折:伤后三周以上的骨折,三周的时限并非恒定, 例如儿童肘部骨折,超过10天就很难整复。
精品pp
左 侧 胫 腓 骨 下 端 斜 形 骨 折
桡骨 远端 骨折, 骨折 线呈 T形
✓ 1、有无骨折? ✓ 2、骨折的部位? ✓ 3、骨折的范围、移位的程度?骨碎片的来源? ✓ 4、有无关节面的累及,有无关节脱位? ✓ 5、若有软骨,软骨有无骨折? ✓ 6、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肌腱断裂否?
精品pp
螺旋CT发展: 单层→双层→四层→八层→ 16层→ 32/40层→ 64层→256层
✓ 隐性骨折MRI均清楚呈示骨折线,对骨折线的形态及走行方向显 示好,骨折线平均宽度不超过4mm。
精品pp
MRI检出隐 性骨折最敏 感,为外伤 后病人的治 疗提供正确 的方案。
精品pp
精品pp
女,42岁,左腕部 外伤2月,疼痛。 MRI显示头状骨隐 性骨折。
骨软骨损伤
✓ MRI可显示软骨的厚度,信号改变,直接显示软骨损伤。 ✓ 软骨损伤表现典型,多位于承重关节面。大部分(66.7%)
✓ 骨折后处理可用的重建方法:3D VR,MIP,MPR,CPR等。
精品pp
骨折后处理重建方法:3D VR重建
✓ 3D VR的特点:三维、立体显示,可旋转不同角度,通过调节 阈值,显示各种组织结构。
✓ 骨折的3D VR重建原则: 从皮肤到骨骼,显示不同的组织情况; 从不同角度观察,显示肌腱、骨折情况;
精品pp
一、骨折的X线检查
X线检查目的 ❖ 有无骨折、肌腱或韧带断裂 ❖ 了解骨折错位情况。 ❖ 透视下复位及复位后复查。 ❖ 定期随访了解愈合过程或有无并发症。 ❖ 有否病理性骨折。
儿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神经系统疾病)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儿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神经系统疾病)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A3/A4型题1.颅内压增高征的临床表现中诊断价值最小的是A.不明原因血压突然增高B.意识不清C.瞳孔不等大D.呼吸节律不整E.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2.吉兰-巴雷综合征不会出现下列哪项临床表现A.肢体感觉异常B.四肢肌张力低下C.括约肌功能障碍D.巴氏征阳性E.呼吸肌麻痹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3.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功能增强B.胆碱能神经元功能减低C.胆碱能神经元功能增强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功能减低E.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功能增强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4.哪一项符合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典型脑脊液改变A.细胞数正常,蛋白增加,糖降低B.细胞数增高,蛋白正常,糖正常C.细胞数增加,蛋白增加,糖正常D.细胞数增高,蛋白正常,糖降低E.细胞数正常,蛋白增加,糖正常正确答案:E解析:吉兰-巴雷综合征典型脑脊液改变为细胞蛋白分离现象,即细胞数正常,蛋白增高,糖正常。
知识模块:神经系统疾病5.鉴别吉兰-巴雷综合征和脊髓灰质炎,最重要的体征为A.肌张力减低B.肌肉萎缩C.腱反射消失D.病理征阴性E.感觉异常正确答案:E解析:二者均可存在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征,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但吉兰一巴雷综合征存在感觉异常,如疼痛、麻木或其他异常感觉,体检时可发现手套、袜套样分布的感觉障碍。
知识模块:神经系统疾病6.重症肌无力患儿出现哪项临床表现易危及生命A.眼外肌无力B.颈肌无力C.呼吸肌无力D.吞咽无力E.四肢无力正确答案:C解析:重症肌无力累及呼吸肌无力时可引发急性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
知识模块:神经系统疾病7.小儿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是A.眼外肌最常受累B.受累的肌肉持续无力C.常有肌肉萎缩D.抗胆碱酯酶药物无效E.血钾偏低正确答案:A解析:小儿重症肌无力的特点为晨轻暮重,休息后好转,活动后加重,最常见双眼睑下垂和眼外肌麻痹,多不伴肌肉萎缩及血钾改变,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有效。
颅盖骨局限性骨病影像诊断
颅盖骨局限性骨病影像诊断颅盖骨由外板、板障及内板组成,包括额骨、顶骨、枕骨、颞骨及部分颧骨和蝶骨大翼。
胚胎发育上,颅盖骨属于膜内化骨。
颅盖骨局限性骨病除少数疾病外,大多数发生率较低,临床较为少见,影像学表现研究较少,影像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
影像学诊断以X线平片和CT为主。
颅骨X线平片是影像检查的第一步。
平片简单、易行且费用低廉,对于诊断和整体观察颅盖骨病变有一定价值,应作为首选;CT检查能发现更多征象,尤其是显示病灶内部的细微结构(如溶骨或硬化、病变受侵范围、病灶内钙化及硬化边评估)等方面均有优势;MRI显示无骨质破坏的早期病变优于CT,对于判断病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有很大帮助。
同时,随着CT与MRI研究的深入,可以更加明确病变的影像特点。
由于部分疾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诊断多不困难。
其它颅骨少见病变缺乏影像学特征,诊断时需结合发病率、发病年龄、发病部位、数目及大小、病灶生长速度、病变形状、膨胀程度、内部结构、信号(或密度)特征、强化特性、病灶边缘、骨膜反应及软组织改变等进行综合评价。
发病率:颅盖骨局限性骨病常见者约有10多种,发病率比较高的有骨瘤、转移瘤、多发性骨髓瘤,嗜酸性肉芽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表皮样囊肿和血管瘤等。
成人以骨瘤、转移瘤最多见,儿童则以嗜酸性肉芽肿、纤维结构不良最多见。
发病年龄:任何年龄均可发生颅骨肿瘤,但不同年龄组各有其好发疾病,尤其当肿瘤表现不典型时,发病年龄在颅骨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发病部位:良恶性病变均好发于弯窿部,其中额顶部占65%, 以骨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转移瘤、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骨髓瘤、血管瘤、表皮样囊肿及皮样囊肿多见。
Paget病、纤维结构不良、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常同时累及颅盖及颅底。
脑膨出常见于枕部;颅骨膜血窦常发生在额、顶部;额骨内板增生症发生于双侧额骨(或顶骨);骨瘤常位于额顶部;表皮样囊肿及皮样囊肿常见于额顶枕中线附近;嗜酸性肉芽肿位于额颞顶骨;血管瘤好发于额骨、顶骨;脑膜瘤好发于颅盖骨及中颅凹底;成骨细胞瘤常发生在颞骨和额骨;Ewing肉瘤发生于颞骨较常见;转移瘤好发于额顶枕骨;颅骨骨结核常侵及顶骨和额骨等。
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影像诊断(附8例报告)
女 性骨折 ; 像诊断 影
: 45 ; 4 R 文献 标识码 : B 文章 编号 :06 0 120 )2 24 2 10 —9 1 【 80 —0 1 —0 0 本组 5例行 C T检查 。 中 2例 同时行 x线 平 片检查 。 其 3 例仅摄头颅正侧位 平片。
维普资讯
医学影像学杂志 11 N . 2 0 M dI 8 醒 0 8 o2 O8 T l .
折 的影像 诊 断 ( 8 附 例报告)
)g wn u r tr rpro css f r igs lf c e( ot f ae) o k l au e 8
i 裂是 最重 要 的因素 。硬脑 膜破 膜破
止骨折的愈合 。如果该处有脑挫伤 。 可演 变成 脑软化及囊 性
变 , 可形成 蛛 网膜 、 内囊肿 , 果挫 伤严重 , 及侧 脑室 则 脑 如 波
壁 , 可形成 脑室穿通畸形 。婴幼儿颅 骨骨折 造成 硬膜外或 则 骨膜下 出血 , 骨外膜 和硬 脑膜 与颅骨 大 片分离 , 骨来 自 颅 颅 硬脑膜和颅骨外膜 的血供 明显减少 , 骨折 部位缺血 可出现骨
与手术有 关的颅骨缺损 , 断则不难。 诊 参考文献 :
[ ] Ln R , r s T . r i u f c r 0 c iho J . N u 1 ed A Ei o C Go n s l r t h d o cn w g k l a u f l d[]J e. e
2 结 果
勾 少见 。 我院 自 19 9月 ~ O7年 92年 20 结合有 关文献分析如下 。
头颅 x线平 片及 C T可见 到大小不 等的颅骨 缺损 区 。 形
I女性 5例 。 。 年龄 2~5 。 6岁 平均 3 4
儿童颅骨发育的研究进展
儿童颅骨发育的研究进展周昊;吉瑶;赵志军;张春阳;董艳芳【摘要】儿童颅骨生长发育迅速、形态变化明显,慢性颅脑疾病导致的颅骨形态改变较缓慢,在前期往往不易察觉,给临床医生早期判断儿童颅脑疾病带来了一定难度.儿童在遭受颅脑创伤或病理性骨折后易引起颅骨缺损,临床医生在对缺损进行手术修补时,若修补时机选择不当,可能造成儿童颅骨发育畸形.由于目前缺乏全面、规范的关于儿童颅骨发育各个阶段、各项指标的参考标准,大部分医生还是依据临床经验来判断儿童颅骨生长发育的异常情况或选择手术时机,因此,制定一份客观、准确的儿童颅骨发育参考标准就显得尤为必要.目前常用的研究儿童颅骨发育的指标包括头围、颅长、颅宽、颅高、双耳过顶线、眉心-枕后粗隆连线、颅腔容积及头颅形状等;其中头围、颅腔容积、颅骨形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几个指标.本文分别对这些儿童颅骨发育指标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Children’s skulls grow rapidly and have obvious morphological changes.The skull shape changes caused by chronic craniocerebral diseases are slow , and they are often difficult to detect in the early stage ,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for clinicians to judge children’s craniocerebral diseases early.Children who suffer from craniocerebral trauma or after pathological fracture are easy to have skull defect .If the clinician repairs the defect and the timing of repair is improper , it may cause deformity of the skull in children.Due to the lack of comprehensive and standardized reference standards for various stages and indicators of children’s skull development , most docto rs still judge the abnormal situation of children’s skul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r choose the timing of surgery based on clinical experience.Therefore, todevelop an objective and accurate children’s skull development reference standards are particularly necessary.At present, the commonly used indicators for the study of children’s skull development include head circumference , cranial length, cranial width, cranial height, binaural over-the-line, eyebrow-posterior trochanteric line, intracranial volume and skull shape , among which head circumference and intracranial volume skull shape is the most basic and most important indicators.This paper summarizes its research progress.【期刊名称】《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2019(016)004【总页数】3页(P367-369)【关键词】儿童;颅骨发育;头围变化;颅腔容积;颅骨形状【作者】周昊;吉瑶;赵志军;张春阳;董艳芳【作者单位】014000 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014000 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014000 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014000 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014000 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6.8;R681.1儿童颅骨发育迅速,形态改变明显,充分全面地了解儿童颅骨的生长发育规律十分必要。
颅骨正常发育及发育异常影像诊断
第一节正常变异一、脑回压迹脑回压迹(convolutional marking)(指压痕)是由于颅内板下方脑回所产生的局部压力而造成的骨质变薄区域,其部位和形态与脑回一致。
前囟闭合前不易出现。
脑部生长迅速的小儿尤其在5~7岁,脑回压迹明显增多增深,易误为颅内压增高。
必须结合颅缝增宽和蝶鞍变化来判断。
二、板障和血管压迹板障和血管压迹(diploic vascular markings)是小儿颅骨板障层较薄呈细蜂窝状结构,板障静脉在X线片上显示为不规则的密度减低条纹,向颅盖骨各方向伸展。
其大小、行径和显现程度个体差异很大。
最常见的板障静脉是后顶区的星芒形静脉丛。
有时额顶部板障静脉沟局部膨大区很易与蛛网膜颗粒凹甚至骨破坏相混淆,而静脉湖常有静脉沟引入。
动脉沟影比静脉沟影直而窄,末梢尖而细,最常见的为脑膜中动脉在内板的压迹,自邻近蝶骨翼区向后上方伸展。
颅骨内面最大而显著的血管压迹为硬脑膜静脉窒压迹,上矢状窦位于颅骨内面正中的浅沟中,靠近大脑镰的附着部。
窦汇在上矢状窦,直窦和横窦沟的汇合处,于颅内板形成半圆形的压迹。
圆柱形横突沟一般在右侧较大,其外侧端在靠近乳突与乙状窦沟连接重叠在侧位片上可形成片状透亮区、易误为骨破坏。
前囟静脉沟(蝶顶室的沟)往往显现为颅骨一侧或两侧的颅顶侧壁上显著的低密度条纹,于冠状缝后方起自蝶骨翼向上方延伸至顶部略屈曲宽1~3mm,不可误认为骨折。
一般脑膜血管沟在12岁之前不甚明显。
三、蛛网膜颗粒凹蛛网膜颗粒凹(pacchionian depressions)系蛛网膜颗粒对颅骨的压迫形成颅内板的凹陷,常因颅项部包块求治,病变多沿矢状缝两例分布,直径0.5~1cm:两侧对称,很少出现在距中线4cm 以外的区域。
X线表现为颅内板变薄并向颅外膨出,与颅外板相连,中间无板隐间隙,蛛网膜颗粒凹干婴幼儿少见,多见于 10 岁以上的儿童。
四、异位骨化中心异位骨化中心(副骨化中心)出现于膜性骨的骨缝和囟门部,形成缝间骨(intrasutivalbone)和囟门内骨(fontanel bone)。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断和治疗 。方法
对我院 2 0 年 8 00 月至 20 0 9年 8 9年间收治的 7 G F患儿的临床资料 行 月 例 S 7例均有 明确颅脑损伤病史 ,平均发病年龄 3 3 . 9岁 ,存在渐进性增 大的
回顾性分 析。结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头部包块 、颅骨缺损及神经功能 障碍 等症 状 ,颅骨 X光片见 以骨折线 为长中轴的梭形颅骨 缺 损 ,骨折线渐 进性增宽 ,C T检查 显示包块 为蛛 网膜囊 肿或 脑膨 出 ,术中见硬脑 膜缺损部 位
见, 例 位于额部 , 例位 于顶部 。 3 4 受伤至就诊的时 行硬脑膜修补术 ,例使 用可吸收的人下硬脑膜。 2 颅 间最 短为伤后 1 , 长为 9 。 3d 最 年 受伤原 因:高处 骨成形术 中, 例应用三维钛网材料 , 例使用 自 有3 2
坠落伤4 , 例 交通伤 2 , 例 砸伤 1 , 例 合并脑挫裂伤 体骨 , 例使用骨水泥材料 。 例 因合并癫痫而使用 2 l 3 , 例 伤后表现为头部包块 的5 , 例 肌力减退 2 , 了皮层热灼术 。 中所见 7 例 术 例颅骨缺损边缘外翻变 发作性抽搐 2 。 例 伤后早期行x线检查仅见颅骨线 薄 , 均有不同程度 的硬脑膜缺损 ,例 硬脑膜缺损 部 5 性骨折 , 发病后颅骨x 线示颅骨缺损 区以骨折线 为 位超 出骨窗 ,例疝 出物内含脑组织 , 2 2例为与侧脑 长轴 , 颅骨缺损边缘光滑但欠整齐。例患儿颅骨缺 室相通的软脑膜囊肿 。 5 术后常规 予以抗感染 、 抗癫 损边缘 向外 隆起如火山 口状。 例伤后早期C 检查 痫等处理。 3 T 示局部脑组织挫裂伤灶 , 骨窗位示邻 近颅骨线性 骨 2 结果
1 资料 与 方法
计为 以病变为中心的宽 基 “ ”或 “ ”形 , u C 扩大骨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p o es dwie igo e e t f a tr ie Al c s s r p r tda dad r l a eain a n ef c r n sn tdi p rt n Co cu in T e r g se d nn r fc f c el . l a e e o eae n u a c r t l g t a te l e r d or u n we l o o h r u i wa oe o eai . n l s h n o o
2 1 4月第 1 02年 O卷 第 1 2期
・
论
著 ・ 4 3 5
儿童颅 骨生长性 骨折 的临床诊 断和治疗
杨安 强
( 宜宾市第一人 民医院神经外科 ,四川 宜宾 6 4 0 ) 4 0 0
【 要 】目 的 探 讨 儿童 颅 骨 生 长性 骨 折 ( F 的形 成 机制 , 断 和 治疗 。方 法 对 我 院 2 摘 GS ) 诊 6例 G F患 儿 的 临床 资 料进 行 回 顾性 分析 。 S 结果 2 6例惠 儿均有 颅脑 外伤 史 , 颅 骨 线性 骨折 ,骨折 线进行 性增 宽,颅 骨缺损 ,术 中均 发现 有硬 脑膜破 裂。2 惠 儿均行 手 术 治疗 。 致 6例 结 论 颅 骨骨折 和 硬脑 膜破 裂是 发生 G F最 重要 的 因素 ;惠 儿发生 颅 骨线性 骨折 后 应 定期 复诊 及 复查 头部 c ,一旦 确 诊 为 GS ,尽早 手 S T F
(eatetf ersre .h Frt epe Ho i lf bn Y i 64 0, hn) D p r n oN uougr Te i P ol' s t o H i i n 4 00 C ia m y s s pa .B
颅骨生长骨折的CT诊断
。
检查
,
:
颅 骨 局 部缺 损
“
。
”
CT
扫描示 左
1
。
性 骨 折 的骨折 线 中 间有 骨 膜 或 蛛 网 膜 异 物 等 间 隔 时 不 仅 阻
,
顶 骨 局 部缺损 边 缘 硬 化 缺损 区 轻度 呈 火 山 口 样 ( 图 )
1 2
.
止 骨 折愈合 而 且 骨 折 缝 隙 不 断受 到 蛛 网 膜 下 腔 膨 出 的 脑 组
(4 )
:
2
例 中 国基 层 医 药 1 9 9 9 6
.
,
,
4
杜 春仙 残 余 胆 囊 超 声 诊 断
.
中国 医 学影 像学杂志
,
200 0
,
8
(5 )
2 36
.
3 85
B
3
李 际 性 脂 餐实 验 对 胆 囊 结 石 患 者 胆 囊 功 能 的
超 观 察评 价
.
海南
(200 7 ~2 12—源自收稿, ,例
5
3
。
男
CT
,
5
个月
。
头部 摔 伤 后 呕 吐 1 天 查 神 智 差 双 肢
,
生 长骨 折
心0
。
本 组 例 3 例 4 例 早 期 C T 扫描 见 颅 骨 线 性 骨 折
、 ,
,
肌力
级
扫 描 见 颅 骨线性 骨折 颅 板 外 见 血 样 高 密度 和 脑
,
颅 外 混 杂 密度 影 此 系 硬 脑 膜 撕 裂 后 脑 脊 液 外 漏 的表 现
中 国 图 书资 料 分 类 法 分 类 号
颅脑CT基本影像诊断(详细完整版)
颅脑CT基本影像诊断
一、图像质量控制:
1.对于每个扫描,应确保图像具有足够的分辨率和对比度。
2.对于不合格的图像,须进行重复扫描。
二、基础解剖结构评估:
1.观察颅骨形态及大小、干骺端、蝶骨窦、筛窦等骨结构。
2.查基底池、第三脑室、侧脑室、皮层充血、反射弧等脑部器官结构。
三、病灶评估与分类:
1.观察颅脑内出血、肿块、脑梗死等病变首发部位和范围,并进行定量测量。
2.分类病变为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动脉瘤、炎性病变等常见类型。
四、血管评估:
1.评估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前、中、后大脑动脉等血管的通畅程度和是否存在狭窄、扩张等异常。
2.提供血管造影图像,以便进一步评估血管结构。
五、数据分析和报告:
1.分析与解释图像数据的诊断意义。
2.撰写报告并提供准确、完整的图像描述和评估结果。
必要时,建议进行结构、功能或者代谢性进一步检查。
以上是颅脑CT基本影像诊断流程的概述,诊断流程可能会因不同的疾病而有所不同。
为确保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并结合其他相关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进行综合诊断。
颅骨骨折118例CT诊断价值分析
腹部手术后 患者 胃肠 功能絮乱 主要是 由于 手术过程损 伤 了
2 ] 陈洁生 , 吴 申锋 , 雷霆. 四磨 汤 口服液促进腹 部手术后 胃肠功能恢 机体元气 , 手术创伤或者气 虚血行不 利等导 致腑气 下行不 畅 、 升 [ 复 的疗效观察 [ J ] . 中国l 临 床研究 , 2 0 1 1 , 3 ( 2 4 ) : 5 6 — 5 7 . 降功能失调 。使 手术后 患者 胃肠运 动功能出现障碍 , 导致肠鸣音 [ 3 ] 汪亚雄. 四磨汤对腹部手术 术后 胃肠功能恢复 的影 响[ J ] . 中 医药
本文将分析 C T检查在颅骨骨折患者 中的应用 价值 , 分析结果 报 告如下 。 资 料 与 方 法 ‘
表1 5 0 例颅骨骨折患者骨折部位统计 [ n ( %) ]
资料来源 : 随机抽 取 2 0 1 1年 6月 一 2 0 1 3年 1 O月我院收治的 1 1 8例颅脑外伤 患者 , 男性患者 6 0例 , 女性患者 5 8例 , 年龄 2 5—
[ 4 ] 林 家进, 曾骨折 1 1 8例 C T诊 断价 值 分 析
邵 艳 红
内蒙古 自治 区兴安盟科右 中旗人 民医院
【 摘要 】 目的 分析 c T 检 查在 颅骨骨折 患者 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骨折发 生情况, 做好 相关记 录。结果
・
8 4 ・
中西 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 电子版) 2 0 1 4年第 2卷第 2期
等研究发 现 采用 四 磨 汤 口服 液 治 疗 腹 部 手 术 患 者 临床 疗 效 间均禁食物 。记录数据 , 对手术患者进 行临床效果评价 。 统计学方 法 : 采用 S P P S 1 3 . 0统计 软 件包 进行 数据 统计 分 显著 一 。 由研究结果可知 , 服 用四磨 汤 口服液治疗 的患者肠 鸣音恢 复 析, P<0 . 0 5 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时间为 1 4 . 5 2 - 4 1 . O 2小时 , 排气时 间为 1 4 . 8 6 4 - 2 . 1 3小 时 , 排便 结 果 6 . 9 5小 时; 对 照 组肠 鸣音 恢 复时 间为 2 6 . 6 2± 3 . 4 2小 治疗 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在肠鸣音恢复时问 、 排气 时间和排便 时间为 2 时间相 比有差异 , 具有统计学意 义( P<0 . 0 5 , P< 0 . O 1 ) , 见表 1 。 时, 排气时 间为 3 5 . 3 5± 7 . 2 6小时 , 排便 时间为 3 8 . 2 8小 时, 治疗 表1 两组患者恢复情 况分析 组患者在 功能恢 复、 排气 时间等方 面明显优 于对照组 患者 , 两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影像诊断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形成机理、影像学表现及其治疗方法。
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颅骨生长性骨折儿童病例12例,摄颅骨正
侧位片及切线位片,头部CT扫描和MRI检查,对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颅骨生
长性骨折好发部位为顶骨,常见缺损呈梭形、近似圆形和长条,边缘不规整,部
分呈火山口状隆起。
CT检查显示1例颅骨缺损边缘骨质密度大并向颅外隆起,呈“火山口”形状,2例显示缺损部位蛛网膜囊肿的改变,并可见脑实质内脑穿通畸形。
MRI显示骨折部位脑组织出现长T1、T2信号。
结论:CT、MRI检查对生长性骨折的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生长性骨折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关键词:生长性骨折;影像学诊断;儿童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imaging findings and treatment of cranial growth fractures. Methods: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6,12 children with skull fracture were collected. The frontal,lateral and tangential radiographs were taken. The head CT scan and MRI scan were performed,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the growing skull fractures occur in the parietal bone defect,common fusiform,round and long,irregular margin was part of the volcano uprift. The CT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 density of the margin
of skull defect in 1 cases was large,and it was rais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skull. It was a crater shape. 2 cases showed the change of the arachnoid cyst in the defect site,
and the brain penetrating malformation in the brain was seen. MRI showed long T1
and T2 signals in the brain tissue at the fracture site. Conclusion:CT and MRI examinations are of important value in the diagnosis and guiding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growth fracture. Once diagnosed,growth fractures should be treated as soon
as possible.
Keyword:growth fractures;imaging diagnosis;children
颅骨生长性骨折(growing skull fracture GSF)多发生于婴幼儿,是由于颅骨线性骨折后
骨折区不断扩大所致,是婴幼儿颅骨骨折后的一种少见并发症。
严重可伴有迟发性肢体运动
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临床上并不多见,且易发生
漏诊和误诊。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月我院诊治本病12例,现对其形成机理、影像学
表现及其临床等进行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13个月——7岁,平均年龄4.5岁。
均有明确的头部
外伤病史6个月——2年,无颅脑手术史。
其中7例砸伤,2例坠落伤,3例车祸伤。
临床表
现为头痛、头晕、怕光、抑郁、畏声、易疲劳、不活泼、注意力不集中、眼球突出、视力下降、流涎、语言不流畅,有时伴有癫痫、肢体肌力下降。
1.2方法
患儿均行头颅X线平片、头颅CT扫描和和MRI检查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ACA、MCA、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
2.结果
患儿的骨折部位分布情况:左侧2例,右侧1例;顶部5例,颞顶部1例,顶枕部3例。
骨折处搏动性包块5例,其中2例为包块消失后复发,凹陷6例,语言障碍1例。
颅骨生长
性骨折好发部位为顶骨,常见缺损呈梭形、近似圆形和长条,边缘不规整,部分呈火山口状
隆起。
CT检查显示1例颅骨缺损边缘骨质密度大并向颅外隆起,呈“火山口”形状,2例显示
缺损部位蛛网膜囊肿的改变,并可见脑实质内脑穿通畸形。
MRI显示骨折部位脑组织出现长
T1、T2信号。
3.讨论
生长性骨折是指婴幼儿时期颅骨骨折后,骨折线随颅骨的发育不但不愈合而且随着患者
年龄的增大其间隙反而逐渐增宽的病理改变,是颅脑外伤后一种少见的并发病,发生率为
0.05%~0.6%,发病年龄主要在3岁以下。
其临床表现的轻重、神经系统症状出现的早晚,
与骨折部位,损伤的程度以及患儿的生长发育状况有关。
一般表现为外伤数月或数年后进行
性一侧肢体运动障碍,间断性癫痫发作,伴头痛、头昏,颅骨局部逐渐凹陷或隆起。
因为婴
幼儿颅骨尚未发育成熟,大部分为骨质较薄的皮质骨。
皮质骨弹性和延展性较好,但强度小,且婴幼儿头部骨缝尚未闭合,当较大的外力作用于头部时,承受强度和缓冲作用小造成婴幼
儿颅脑部易发生骨折。
且婴幼儿阶段的硬脑膜与颅骨内面粘连紧密,骨折发生瞬间硬脑膜不
能颅骨内面分离,紧密粘连的硬脑膜将会发生撕裂,由于局部颅内高压的影响,导致骨折缝
渐渐地增宽、增长,颅内容物疝入其骨折缝隙将影响骨折愈合,这是发生颅骨生长性骨折的
基本因素。
由于婴幼儿时期的活动范围较大,对颅脑外伤的描述或记忆不确切,加之神经系统症状
不典型,易使人忽略这种病理形式的存在,故应引起足够重视。
多数的颅骨生长性骨折儿童,结合头部外伤史及影像学检查即可作出明确诊断,故而一旦发现以上症状,应及时进行影像
学检查。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影像学表现为形态不同的颅骨缺损,呈不规则反S状、梭形、卵圆形或长圆形以及呈蝌蚪形缺损,早期边缘清晰锐利,后期可出现边缘骨质硬化,少数切
线位片上骨皮质外翘呈“火山口”状,缺损区颅骨局部隆起致头颅变形。
通常认为,骨折边缘
的距离超过4mm是诊断颅骨生长性骨折的标准。
颅骨生长性骨折的早期发现对治疗具有重
要意义,早期手术即可控制病情的发展。
如不能早期发现、及时手术,长时间的颅骨缺损会
导致脑膜瘫痕和肉芽组织甚至脑积水的形成,会对婴幼儿的大脑发育产生影响,使患者的生
活质量降低。
故诊断一经确立,手术是治疗的惟一选择。
一旦发现,一定要尽早手术。
对颅
骨骨折的患儿,要定期复诊,谨防生长性骨折的发生。
注意发生颅骨骨折后如出现局部逐渐
增大的波动性肿块,基底部触及颅骨缺损区域,则高度提示有颅骨生长性骨折发生的可能,
应当谨慎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头颅影像学检查,对颅骨生长性骨折进行确诊或排除。
综上所述,通过收集患儿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诊断颅骨生长性骨折并不难。
虽然X线检查能够直接反映颅骨损伤的形态,对颅骨生长性骨折的早期诊断上具有一定的诊
断价值,但其具有局限性。
CT、MRI能早期诊断颅骨生长性骨折,对生长性骨折的诊断和指
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生长性骨折一旦确诊及时手术,术后应定期复查,以避免生长性骨
折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彭小星,姜德龙,包明镜,王丽芹.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影像诊断应用[J]. 中国妇幼保健,2012,26:4139-4140.
[2]是德海,杨志宏,杨枫.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影像诊断与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12,31:87-88.
[3]王振龙.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影像诊断与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15,05: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