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化天线测试报告

合集下载

双极化全向天线研究

双极化全向天线研究

学校代码10701分类号TN82学号17021210750 密级公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双极化全向天线研究作者姓名:冯安迪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位类别:工学硕士指导教师姓名、职称:郭景丽副教授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提交日期:2020年5月Research on Dual-Polarized OmnidirectionalAntennaA thesis submitted toXIDIAN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degree of Masterin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Microwave TechnologyByFeng AndiSupervisor: Guo Jingli Title: Associate ProfessorMay 2020摘要摘要全向天线具有水平面360°全覆盖的优点,在无线局域网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双极化天线有提升信道容量、提高频谱利用率和对抗多径衰落等优点。

论文对水平/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和双极化全向天线做了系统的研究,在传统缝隙天线的基础上进行小型化和多频设计,设计了三种全向天线。

首先,设计了两款基于三维辐射缝隙的双频水平极化全向天线。

采用三维辐射缝隙的设计,降低垂直缝隙的高度,实现天线的小型化。

采用阶梯型折叠贴片为三维缝隙馈电,实现双频谐振。

分别通过将馈电结构偏离垂直方向的中心和增加寄生贴片的方式扩展了天线的工作带宽。

改进后的寄生馈电天线与偏馈天线相比,高频交叉极化大大降低。

两天线的尺寸均为302510mm mm mm ⨯⨯,测试结果表明两天线-10dB 阻抗带宽分别为2.38-2.55GHz 、4.7-6.1GHz 和2.38-2.51GHz 、4.8-5.9GHz ,水平面不圆度小于6dB 。

其次,设计了两款基于水平折叠缝隙的双频垂直极化全向天线。

双极化高隔离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双极化高隔离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双极化高隔离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的应用日益广泛。

在无线通信中,天线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可以把电磁波转化为电信号或者把电信号转化为电磁波,从而实现无线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双极化高隔离度天线是现代无线通信领域中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它主要是用于多输入和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以实现多路数据并行传输,提高无线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许多种类的双极化天线,比如麦克斯韦天线、鲁谷天线、波瓣天线等。

但是,这些天线的隔离度比较低,而且大小笨重,不太适合应用于现代小型化、高速率的通信设备中。

因此,研究设计一种双极化高隔离度天线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双极化高隔离度天线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通过理论计算、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来分析和优化其性能和特点。

具体来说,本研究的目的是:1.设计一种新型的双极化高隔离度天线,能够满足现代无线通信系统对天线性能的需求。

2.研究该天线的设计原理、电磁特性和性能指标,并对其进行仿真计算和优化设计。

3.通过实验验证,探究该天线在不同频段和工作条件下的实际性能表现,比较其与传统天线的性能差异。

三、研究内容1. 双极化高隔离度天线的研究背景和发展概述介绍双极化高隔离度天线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本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双极化高隔离度天线的设计原理和结构针对多输入和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需求,研究双极化高隔离度天线的设计原理和结构。

主要包括双极化天线元件的选取、相对位置的确定、反向耦合器的设计等方面。

3. 双极化高隔离度天线的电磁特性分析和优化设计通过仿真计算和分析,研究双极化高隔离度天线的电磁特性,比如天线的增益、阻抗匹配、功率分布、辐射特性等方面,并进行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

4. 双极化高隔离度天线的制作与实验验证基于理论计算和仿真优化设计,制作出实际的双极化高隔离度天线,并进行实验验证。

双极天线方向图仿真实验报告(B5)

双极天线方向图仿真实验报告(B5)

双极天线方向图仿真实验报告(B5)天线与电波传播实验报告级队区队学员姓名学号实验组别3同组人无实验日期实验成绩实验项目:双极天线方向图仿真实验实验目的:1.熟悉matlab 的使用。

2.加深对双极天线工作原理的理解;3.理解双极天线的方向性及天线臂长、架设高度对天线方向性的影响;实验器材:计算机一台、matlab 软件。

实验原理阐述、实验方案:双极天线可以理解成架设在地面上的对称振子,因此,研究双级天线的性质(这里主要指方向性)可以分两步进行。

1.对称振子的方向性(1)电基本振子的远区辐射场如果对称振子的电流分布已知,则由电基本振子的远区辐射场表达式沿对称振子几分,就可以得到对称振子的辐射场表达式。

电基本振子的远区(满足kr>>1,即πλ<<2r )辐射场表达式如下:====θλπ=θλ=?θ-θ-?0E E H H e sin r Il 60j E e sin r 2Il jH r r jkr jkr (1-1)式中:I——电基本振子的电流;l——电基本振子的长度;r——远区中一点到电基本振子的距离。

根据远区辐射场的性质可知,Eθ和Hφ的比值为常数(称为媒质的波阻抗),所以,在研究天线的辐射场时,只需要讨论其中的一个量即可。

通常总是采用电场强度作为分析的主体。

(2)对称振子的电流分布如果将细对称振子看成是末端开路的传输线张开形成,则细对称振子的电流分布与末端开路线上的电流分布相似,即非常接近于正弦驻波分布。

以振子中心为原点,忽略振子损耗,则细对称振子的电流分布为:≤+≥-=-=0z )z l (k sin I 0z )z l (k sin I )z l (k sin I )z (I m mm (1-2)(3)对称振子的辐射场及方向函数已知对称振子的电流分布后,将电基本振子的远区电场表达式沿对称振子进行积分,就可以得到对称振子的远区电场表达式。

图1双极天线及其坐标建立上图的坐标系,即可得到对称振子的辐射场表达式:dz e )z l (k sin sin re I 60j )(E cos jkz l l jkr m θ--θ?-θλπ=θjkr m e sin )kl cos()coskl cos(I 60j -θ-θλ=(1-3)根据方向函数的定义,对称振子的方向函数如下:θ-θ=θ=θθsin )kl cos()cos kl cos(r /I 60)(E )(f m (1-4)2.地面的影响当天线并非架设在自由空间中,而是架设在地面上时,地面将对天线的辐射场产生影响。

天线测试报告

天线测试报告

41490
十、 测试总结 1、测试结果为只有TDD-LTE B38 测试数据符合标准,而TDD-LTE B40 、FDD-LTE B1、WCDMA2100 这些频段测试功率达标,而灵敏度偏低很 多。
2、GSM900/1800,CDMA800/2000和 WCDMA900传导和耦合测试都连 不上仪器需要从主版上确认是否有这些频段。
2936 3012
3088
七、 天线耦合测试数据二
测试内容
POWER MAX SEN MAX TRP TIS
测试内容
POWER MAX SEN MAX TRP TIS
10054
TD-A 10087 10121
9404
CDMA800
1013 284
777
25
TD-F
9500
9596
CDMA2000
600 1175
八、 天线耦合测试数据三
测试内容
POWER MAX SEN MAX TRP TIS
FDD-LTE B1
18100 22.52 -83.94 19.83 -81.23
18300 22.1 -85.66 19.78 -81.15
18500 22.73 -86.54 19.81 -83.56
19300
FDD-LTE B3
19575
19850
九、 天线耦合测试数据四
测试内容
POWER MAX SEN MAX TRP TIS
测试内容
POWER MAX SEN MAX TRP TIS
TDD-LTE B38
37850 38000 38150 25.28 24.46 23.14 -102.06 -100.81 -99.26 22.10 21.36 20.01 -98.74 -97.47 -95.56

3、LTE双极化射灯天线测试报告

3、LTE双极化射灯天线测试报告

双极化射灯覆盖测试报告2014年1月22日目录1.测试说明 (3)2. 天线下倾角、安装位置的测算 (5)3. RRU不同输出功率,覆盖效果对比 (6)3.1 20W以上输出功率覆盖效果 (6)3.2 低功率覆盖效果 (7)4. 双极化天线与单极化天线覆盖效果对比 (8)5. 2面双极化天线对全楼(3个单元)的覆盖效果 (9)6. 楼道测试与户内测试对比 (10)7. 平层覆盖测试效果 (10)8.本次测试总结 (10)9.住宅小区解决方案建议 (11)1.测试说明随着LTE的网络部署,住宅小区覆盖需求将越来越迫切,而现有的覆盖方式或投资较大,或效果不太理想。

为了增加小区覆盖的灵活性,针对厂家最新推出的双极化天线进行了测试,省公司组织石家庄分公司、上海设计院及双极化天线厂家进行了住宅小区大型楼宇的覆盖测试。

(1)测试时间:2014年1月16、17日(2)测试目标:维多利亚小区4号楼(30层)(3)天线厂家、类型:虹信、京信双极化射灯天线:;三元达单极化射灯天线。

(4) 测试方法:选择维多利亚小区4号楼作为测试目标,射灯天线放于南面5号楼楼顶。

将信源调整为不同功率及将天线调整为不同倾角进行对比测试。

4、5号楼均为3个单元、30层,楼高90米,楼间距51米,楼宇纵深75m*15m 。

表示楼道,测试也多是在楼道进行楼间距51米5号楼2. 天线下倾角、安装位置的测算2.1下倾角测算测试楼宇高90米,楼间距51米,双极化射灯垂直波束宽度为30度,下倾角为45度(最大下倾角)时,通过测算1面双极化天线应该能完成从高层到底层的覆盖。

(垂直覆盖示意见右图)2.2安装位置测算4号楼由3个单元构成,方法一:在5号楼2单元安装天线,实现对4号楼2单元的覆盖;方法二:在4号楼的合适位置安装2面天线,实现对4号楼的3个单元进行覆盖。

3. RRU不同输出功率,覆盖效果对比3.1 20W以上输出功率覆盖效果采用垂直方向倾角下压45度,一副双极化天线覆盖对面中间单元的方式,信源分别设置不同功率(60W、40W、20W、10W、5W)对同一单元进行对比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楼宇上半部分(18层以上)因距离天线较近,不需主瓣覆盖即可得到理想效果,但下半部分即使主瓣方向,覆盖效果也与功率关系较大,在信源设置20W时,除电梯阻挡严重的局部区域下载速率较低,其它区域下载速率均在15Mbps以上,最高速率。

一种双极化天线的新型设计方案介绍及实际测试结果分析

一种双极化天线的新型设计方案介绍及实际测试结果分析

一种双极化天线的新型设计方案介绍及实际测试结果
分析
 自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出现的相控阵技术被应用于军用雷达系统以来,相控阵天线系统已经显示出它在体积、重量、反应速度、功耗、适用范围等方面的优点,并引起了卫星移动通信、政府应急部门系统等民用方面关注。

近年来,由于双极化天线具有同频段的双通道通信、提高通信容量、实现双工操作、可以提高系统灵敏度、抗多径效应等性能,从而日益得到人们的青睐。

目前采用的双极化天线可以实现垂直与水平极化、&plusmn;45度极化和左、右圆极化三种相互正交的极化方式的组合。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型的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相结合的双极化天线方式。

1 双极化天线的设计
 目前采用的双极化天线主要采用双层或多层电路来实现,通过不同层的天线阵分别实现不同的极化。

本设计采用的相控阵天线可以在同一层面上实现双极化,只要通过调整微带贴片单元的馈电方式就可以实现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两种极化方式,从而实现双极化。

采用这种新型的双极化天线可以实现对卫星信号的矢量接收,在移动载体通信系统中显示其独特的优越性。

 本文采用的双极化天线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a)为天线结构,它由贴片层、介质层和接地层组成。

图(b)为微带贴片单元的基本结构。

通过调整。

TD-D系统双极化智能天线阵列设备规范v1.3.0报告

TD-D系统双极化智能天线阵列设备规范v1.3.0报告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双极化智能天线阵列设备规范S m a r t A n t e n n a A r r a y D e v i c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D u a l -P o l a r i z e d S m a r t A n t e n n a ) 版本号: V 1.3.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布╳╳╳╳-╳╳-╳╳发布 ╳╳╳╳-╳╳-╳╳实施 QB-╳╳-╳╳╳-╳╳╳╳目录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4双极化智能天线阵列的结构、原理 (3)4.1双极化智能天线的结构 (3)4.2双极化智能天线的原理 (4)4.3宽频双极化智能天线支持的频段 (4)5电气性能要求 (5)5.1电气性能指标要求 (5)5.2匹配要求 (8)5.3广播波束宽度的约定 (8)5.4广播波束权值的约定 (9)6天线校准网络要求 (9)7机械性能指标要求 (9)7.1N型天线端口设计要求 (9)7.2盲插端口设计要求及机械固定结构要求 (10)7.3集束端口设计要求及机械固定结构要求 (10)7.4其它机械指标要求 (10)7.5安装要求 (10)8环境指标要求及适应性要求 (11)8.1工作环境条件 (11)8.2环境适用性要求 (11)9可靠性要求 (11)附录A电性能和环境测试测试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A.1.电性能要求 (14)A.1.1.增益测量 (14)A.1.2.方向图圆度(全向天线)、半功率波束宽度、前后比、副瓣电平的测量 (16)A.1.3.天线电下倾角测量 (17)A.1.4.驻波比测量 (18)A.1.5.隔离度测量 (19)A.1.6.校准电路参数测量 (20)A.1.7.功率容限测量 (20)A.2.环境测试要求 (21)附录B各类天线安装指导要求 (22)附录C检测、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22)C.1.检验规则 (22)C.1.1.型式检验 (22)C.1.2.出厂检验 (23)C.2.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23)C.2.1.标志 (23)C.2.2.包装 (24)C.2.3.运输 (24)C.2.4.贮存 (24)前言本规范旨在明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对智能天线阵列设备的技术要求,并为相关设备的集中采购和TDD系统网络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天线性能测试报告

天线性能测试报告

基站天线性能综合评估报告(XX分公司网络优化中心)XX分公司为了改善弱覆盖、提高用户满意度,解决网络中的隐形问题,同时借鉴发达省份的成功经验,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选择了使用不同年限、品牌的天线进行综合性能测试。

通过对三阶互调、使用年限、前后比和第一上旁瓣抑制性等指标综合分析,借助更换对比,DT测试、话务KPI综合分析,为网络优化中天线故障排查、是否需要更换和更换标准、以及更换后达到的效果提供了参考依据。

1.本次测试选取的场景、天线、基站数量如下:场景天线数量/根基站数量1.农村弱覆盖投诉1832.高速公路带状覆盖4883.市区干扰点掉话2794.库房新天线抽查10/2.天线性能测试本次采用德国Rosenberger 三阶互调测试仪和扫频仪对天线性能进行测试,同时结合话务统计指标、DT测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2.1 天线性能测试结果本次主要对天线自身的主要参数指标:三阶互调(IM)、驻波比(VSWR)、前后比、第一上旁瓣抑制进行测试。

22.1.1 三阶互调合格率参数说明:三阶互调是反映天线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该指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线的优劣。

目前国标要求≤-107dbm。

本次判定合格的标准如下:三级互调测试标准(dbm)等级大于‐90大于‐107且小于等于‐90小于等于‐107评测不合格可用优良说明:通过本次对天线综合性能的测试,发现较多天线三阶互调不合格(本次测试把IM≤-90dbm的均视为合格,远低于国标要求),这和目前集成度越来越高的基站系统难以匹配。

3.网络KPI指标综合分析本次网络KPI指标的分析是建立在:老天线→集采新天线→KATHREIN高性能天线,分别提取相同时段的话务统计数据,进行多次分析基础之上的。

3.1KPI指标柱状图分析结果说明:天线的三阶互调好坏直接会影响到网络的上行干扰即误码率。

说明:从以上网络KPI指标的改善情况可以看出,由于天线性能的提高,给网络质量带来相对明显的改善,建议长期观察。

平面天线的双频和双极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平面天线的双频和双极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平面天线的双频和双极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广泛,对天线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很多时候需要实现双频和双极化,但是常规的平面天线难以实现这个目标。

因此,在研究平面天线双频和双极化技术方案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此外,该研究还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选题意义:1. 常规平面天线只能较好的工作于单频和单极化的情况。

因此,研究平面天线的双频和双极化技术方案,对扩大平面天线的应用范围,提高其工作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平面天线的双频和双极化涉及到电磁理论、电磁场数值计算和平面天线设计等多个方面,对于加深对天线原理和电磁场的理解,提高天线设计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3. 研究双频和双极化有利于提高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可广泛应用于机载雷达、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和微波通信等领域。

三、研究内容:1. 双频平面天线的设计与优化:通过对双频天线的设计参数、谐振效应和功能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利用电磁场数值计算软件对天线的性能进行仿真,最终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双频平面天线的结构。

2. 双极化平面天线的设计与优化: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设计满足双极化要求的平面天线,通过仿真优化,提高平面天线的工作带宽和性能。

3. 实现平面天线双频和双极化的技术路线研究,提出高效、经济的实现方案。

4. 双频和双极化平面天线的实验研究和测试分析,对结果进行验证和优化。

四、预期成果:1. 设计出满足双频与双极化要求的平面天线,其性能表现优秀,且工艺简单、经济实用。

2. 提供高效、实用的双频与双极化平面天线的研究方法和实现方案,可推动平面天线相关技术的发展。

3. 提高本领域的从业者的设计和研究能力,为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做出贡献。

五、研究工作计划:1. 了解现有平面天线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电磁理论,确定研究任务和具体方案。

2. 建立平面天线的数学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利用专业仿真软件进行设计、优化和验证。

天线检测报告

天线检测报告

天线检测报告报告编号:XXXXX 检测单位:XXX有限公司检测时间:XXXX年XX月XX日检测地点:XXX市XXX区XXX路XXX号一、检测目的本次天线检测旨在评估被测目标的天线系统是否符合相关国际或国内规范标准,识别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

二、检测内容本次天线检测的检测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天线参数测试包括天线增益、工作频率、极化方式、方向图、阵面效率、输入阻抗等。

2. 天线电性能测试包括驻波比、波瓣、旁瓣等天线电参数的测试。

3. 天线机械性能测试包括天线的偏振变化、天线缺陷、天线连接件松动、天线外观等。

三、检测结果1. 天线参数测试结果经过测试,被测天线的增益、工作频率、极化方式、方向图、阵面效率、输入阻抗等参数均符合国内外相关标准,正常值与标准值相差不大。

2. 天线电性能测试结果天线的驻波比在各个频段都能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符合国际通用标准。

波瓣和旁瓣都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符合国内外的相关标准。

3. 天线机械性能测试结果经检测,天线没有出现偏振变化等异常现象,天线外观无破损、无明显变形;天线连接件紧固、无松动;未发现天线缺陷,可以正常工作。

总体来看,被测天线的性能均达到国内外相关标准,满足工作要求,可以投入使用。

四、结论与建议根据本次天线检测的结果,被测天线的性能均符合国内外的相关标准,不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可以正常使用。

建议在平时的维护中注意天线的灰尘、松动等问题,做好定期保养和维护,以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是本次天线检测的报告,请按需阅读。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请联系我们。

TLC-JC-TX006.4 移动通信系统多频段基站无源天线(电调±45°双极化天线)检验报告模板 VB.0

TLC-JC-TX006.4 移动通信系统多频段基站无源天线(电调±45°双极化天线)检验报告模板 VB.0

报告编号:×××<计量标志> <CNAS标志>检验报告1产品型号产品名称移动通信系统多频段基站无源天线(电调±45°双极化)申请单位检验类别产品认证初次/复评检验2×××××××××检验中心3旗开得胜注意事项1.报告无“检验报告专用章”或检验单位公章无效。

2.报告需加盖骑缝章。

3.复制报告未重新加盖“检验报告专用章”或检验单位公章无效.4.报告无主检、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

5.报告涂改无效。

6.部分复印本检验报告无效7.本检验报告仅对来样负责。

8.对检验报告若有异议,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泰尔认证中心提出。

1旗开得胜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网址:××××××2E-MAIL:××××××3检验报告产品名称移动通信系统多频段基站无源天线(电调±45°双极化天线)产品型号/规格×××申请单位××××××出厂编号/生产日期×××生产单位××××××检验类别产品认证初次/复评检验生产地址××××××送样日期×××年××月××日送样者×××样品基数×××样品数量×××样品初始状态样品初始状态完好,符合检验要求检验依据YD/T 2867-2015《移动通信系统多频段基站无源天线》检该公司的×××产品经检验,结果如下:1。

线极化天线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线极化天线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线极化天线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在本次的线极化天线实验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天线设计的重要性以及线极化天线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天线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性能指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掌握了一些实际操作技能。

我了解到了天线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天线是将电信号转换为无线电波或将无线电波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场的相互作用来实现信号的传输。

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天线可以分为辐射型天线、接收型天线、耦合型天线等不同类型。

我学习了线极化天线的设计方法和性能指标。

线极化天线是指具有两个或多个极化的天线,其中每个极化都对应于一个特定的方向。

在设计线极化天线时,需要考虑到天线的尺寸、形状、材料、阻抗匹配等因素,以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同时,还需要关注天线的增益、带宽、方向性等性能指标,以保证天线的性能达到预期要求。

我进行了一些线极化天线的实际操作和测试。

通过搭建线极化天线模型、测量天线的增益和方向性等参数,我对线极化天线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实验操作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和技巧,如正确选择测试仪器、避免干扰源等。

总之,本次线极化天线实验让我对天线设计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和认识,同时也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天线测试报告规范.doc

天线测试报告规范.doc

天线测试报告规范.doc
2. 天线测试报告规范
目的:
1.为规范天线厂提供的测试报告,提高天线的性能要求,对天线厂
提供的测试报告做下面的要求。

一. 铜箔调试阶段:
1.天线的无源数据,包括Sil, VSWR等参数的表格。

天线的效率测试报告,包括GSM&DCS高中低信道。

3?BT蓝牙天线也需要同样的数据。

二.线切割送样阶段:
1.在有源测试的基础上提供天线的暗室测试报告包括TRP和TIS测
试,辐射方向图。

2.同时需提供天线调试报告内容为:1.目前天线性能的确认2.天线性
能改进建议,3.天线辐射杂散问题需要注意的处理点。

三?开模样品确认阶段:开模样品确认需要分两个阶段:
1 ?阶段一如果测试发现开模样品和线切割样品性能差别比较大的情况下,需要提供天线修模确认书。

如果修模后性能良好,再转入下i 的程序。

2.天线开模样品性能确认后,需要天线厂提供以下的文件和5PCS 的天线做为封样样品,我公司归档保存。

X.天线规格书(附5PCS样品)
2.天线弱信号测试报告
3.天线弹片和支架开模承认书。

wifi天线测试报告

wifi天线测试报告

wifi天线测试报告:天线测试报告wifi 手机天线测试蓝牙耳机天线测试标准相控阵天线测试规范篇一:WIFI天线基础知识无线无线路由器单天线、双天线、三天线等多天线对无线信号强度、范围的影响是否有增强用事实拆穿双天线成倍增益的神话双天线只能减少覆盖范围内的盲点先看总结:性能的区别主要来自芯片而不是品牌这次参加横评的产品一共14款,但他们的芯片只有4种,而使用相同芯片的产品在性能上的差距根本不大,所以购买前了解产品的芯片组是一个重要环节。

当然也不是说要放弃品牌的概念,各个品牌对产品质量的控制还是不一样,这也会让产品造成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

现阶段802.11N无线路由器已大幅度超越54M从54M到11N,经历了好几年的时间,不过这次横评我们看到了11N的优势,看到了希望。

实际测试表明,11N产品在产品整体性能上高出54M很多,速度、覆盖都有了质的飞跃。

天线根数与速度没关系虽然这次评测分了两个组,双天线和多天线,但测试结果说明单从速度上来讲,双天线与三天线区别不大。

(天线原理介绍过了,和我们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

当然是同一类芯片的基础上进行比较,不同种类芯片没有可比性)但是覆盖上确实有区别,所以要购买的用户不用总是迷恋多天线,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一般环境双天线已经足够了。

新的功能将改善人们使用无线网络的习惯譬如WPS快速加密这样的新功能,将会改善人们使用无线网络的习惯,按下终端和路由器上的两个键就会自动连接并加密,拒绝输入繁琐的密码,进一步降低了无线网络的门槛,让用户更轻松使用。

802.11N是构建数字家庭的主干除了改变人们的使用习惯,802.11N的传输速率已经可以完全应付高清影片的流畅传输,而传说中的数字家庭也可以由802.11N 网络担当主角,撑起整个平台:无线播放高清媒体文件、无线控制家电产品、各种终端都无线,让你的家远离布线烦恼。

目前产品单调需要更多个性化产品问世不过话又说回来,任何东西都是需要发展的,现在11N可以算是刚刚出道,所以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譬如这次评测的产品除了提供无线上网之外,附加功能都比较少,让IT产品更个性,这是一个发展方向,让看不到的无线也能多姿多彩。

宽带及双圆极化sinuous天线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宽带及双圆极化sinuous天线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宽带及双圆极化sinuous天线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如今,宽带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宽带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天线结构,以实现更高的性能和更广的覆盖范围。

而双圆极化sinuous天线,则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的一种天线结构,其能够实现高度的性能和宽广的频率覆盖范围。

因此,对宽带及双圆极化sinuous天线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选题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宽带及双圆极化sinuous天线的性能和频率覆盖范围,以为广大通信技术的应用提供更高、更优的天线选择方案。

三、研究内容(1)宽带天线的原理及分类介绍宽带天线的发展史、原理和常见分类,以及常见天线的优缺点和应用领域。

(2)梳状宽带天线及其特点介绍宽带梳状天线的结构和特点,以及其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

(3)双圆极化sinuous天线的原理和特点介绍双圆极化sinuous天线的结构和特点,以及其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

(4)天线设计和性能测试基于上述理论和分析,设计一款宽带及双圆极化sinuous天线,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以验证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下列方法:(1)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宽带天线和双圆极化sinuous天线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2)建模仿真采用HFSS等仿真软件对天线结构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评估其性能和优缺点。

(3)样品制作和测试基于仿真结果,制作宽带及双圆极化sinuous天线样品,并利用测试仪器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价。

五、预期效果通过以上的研究方法,可以得到一款具有高性能和广频带覆盖范围的宽带及双圆极化sinuous天线。

该天线将有望应用于通信技术领域,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和成果。

同时,本研究的结果也可以拓展宽带通信领域天线的形态和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天线实验报告(共10篇)

天线实验报告(共10篇)

天线实验报告(共10篇)天线实验报告实验一半波振子天线的制作与测试一、实验目的1、掌握50欧姆同轴电缆与SMA连接器的连接方法。

2、掌握半波振子天线的制作方法。

3、掌握使用“天馈线测试仪”测试天线VSWR和回波损耗的方法。

4、掌握采用“天馈线测试仪”测试电缆损耗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天线阻抗带宽的测试测试天线的反射系数(S11),需要用到公式(1-1):S11?ZA?Z0?|?|exp(j?) ZA?Z0(1-1)根据公式(1-1),只要测试出来的|Γ|值低于某个特定的值,就可以说明在此条件下天线的阻抗ZA接近于所要求的阻抗Z0(匹配),在天线工程上,Z0通常被规定为75Ω或者50Ω,本实验中取Z0=50Ω。

天线工程中通常使用电压驻波比(VSWR)ρ以及回波损耗(Return Loss,RL)来描述天线的阻抗特性,它们和|Γ|的关系可以用公式(1-2)和(1-3)描述:??1?|?| 1?|?|(1-2) RL??20lg(|?|) [dB]表1-1 工程上对天线的不同要求(供参考)(1-3)对于不同要求的天线,对阻抗匹配的要求也不一样,该要求列于表1-1中。

(2)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本实验采用50欧姆同轴电缆,其外皮和内芯为金属,中间填充聚四氟乙烯介质(相对介电常数?r?2.2)。

其特性阻抗计算公式如下:Z0??b??? ?a?(1-4)式中a——内芯直径;b——外皮内直径。

三、实验仪器(1)Aitsu S331D天馈线测试仪图1-1 Aitsu S331D天馈线测试仪表1-2 Aitsu S331D天馈线测试仪主要性能指标撑和固定天线)和酒精棉等。

(3)工具,主要包括:裁纸刀、尖嘴钳子、斜口钳子、砂纸、挫、尺和电烙铁等。

四、实验步骤1、半波振子天线的制作制作天线时要主要安全,使用电烙铁和裁纸刀时应倍加注意。

(1)截取一段长度为10cm的50欧姆同轴电缆。

(2)用裁纸刀将电缆两端蓝色的电缆护套各剥去3cm。

天线评估报告范文

天线评估报告范文

天线评估报告范文一、引言天线是一种将电磁场转化为电信号,或者将电信号辐射为电磁场的器件。

天线的性能对通信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因此,在设计和实施通信系统时,对天线进行评估和测试是必不可少的。

本报告旨在评估通信系统所使用的天线的性能,并提供改进建议。

二、评估目标本次天线评估的主要目标如下:1.评估天线的发射和接收性能;2.评估天线的频率响应和增益特性;3.评估天线的辐射图案和波束宽度;4.确定天线的驻波比和效益;5.对天线进行理论分析和改进建议。

三、评估方法1.实地测试:利用测试设备和测量工具对天线进行实地测试,记录测量数据;2.理论分析:基于天线的结构和相关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3.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评估结果根据实地测试和理论分析,得出以下评估结果:1.天线的发射和接收性能良好,信号强度和质量指标均达到要求。

2.天线的频率响应良好,能够在指定的频段范围内正常工作。

3.天线的增益特性稳定,能够提供适当的信号增益。

4.天线的辐射图案和波束宽度满足系统需求。

5.天线的驻波比和效益在合理范围内,不会对系统性能产生明显影响。

五、改进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针对天线的辐射图案和波束宽度,可以考虑优化天线的结构和方向,以提高覆盖范围和信号强度。

2.针对天线的频率响应和增益特性,可以进一步调整天线的参数和材料,以提高频率范围和信号增益。

3.针对天线的驻波比和效益,可以进行合理的耦合和匹配设计,以减小驻波比并提高天线的效能。

六、结论本次天线评估报告总结如下:1.天线的发射和接收性能良好,频率响应和增益特性稳定;2.天线的辐射图案和波束宽度满足系统要求;3.天线的驻波比和效益在合理范围内;4.建议优化天线的结构和方向,以进一步提高覆盖范围和信号强度;5.建议调整天线的参数和材料,以提高频率范围和信号增益;6.建议进行合理的耦合和匹配设计,以减小驻波比并提高天线的效能。

双极化天线测试报告

双极化天线测试报告

TD-LTE室内双极化天线测试报告目录1概述 (3)1.1背景描述 (3)1.2测试内容 (3)2实施方案 (4)2.1测试地点 (4)2.2测试环境搭建 (7)2.3测试预置条件 (8)2.4测试说明 (9)3测试准备 (10)3.1测试设备 (10)3.2测试人员联系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项目测试 (11)4.1室内单极化天线2×2MIMO效果测试 (11)4.2TD-LTE单通道覆盖效果测试 (11)4.3室内双极化天线2×2MIMO效果测试 (12)5数据记录 (14)6测试结果分析与结论: (21)6.1测试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测试结论 (25)1 概述1.1 背景描述TD-LTE的魅力在于高速数据与多媒体业务,而视频电话、视频流、游戏等高速数据业务一般都发生在室内环境中,这些业务功能都需要较大的系统容量和良好的网络质量。

由于室内分布系统是解决室内覆盖的主要方式,TD-LTE室内分布系统将是TD-LTE整个网络建设的重点之一。

LTE系统中引入了MIMO技术,多天线技术不仅能有效地改善系统容量及其性能,而且还可以显著地提高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可靠性。

TD-LTE室内覆盖要实现MIMO功能,需增加一路天馈线,不管是新建一套分布系统或者共用原有分布系统,实施难度较大。

室内双极化天线的引入是实现TD-LTE实现MIMO 的一个新的建设方法,本次测试的目的即为了验证室内双极化天线实现MIMO 功能的效果和质量。

1.2 测试内容TD-LTE室内双极化天线测试主要是通过和单极化天线的效果对比来验证其性能,测试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室内单极化天线实现2×2MIMO方式的效果测试;2.TD-LTE单通道覆盖效果测试;3.室内双极化天线实现2×2MIMO方式的效果测试;测试和记录以上4种实现方式的无线信号质量指标和上传下载速率等业务指标,通过进行分析和比较,最后得出室内双极化天线实现TD-LTE的MIMO方式的效果评价。

双极化天线的通信信号检测方法

双极化天线的通信信号检测方法

双极化天线的通信信号检测方法胡珺珺;张宇;刘艳【摘要】To analys and discuss the signal in the defensive performance, on the basis of large area for using boundary scan signal circuit system has carried on the exploration, based on TD-SCDMAnetwork dual polarized antenna communication signal detection system is proposed. Communication signal detection process, using embedded LPC2148 processor combines the fourth-order cumulant slice TD-SCDMAsignal detection and estimation for TD-SCDMAsignal sampling rate, through the operation of secondary spectrum algorithm,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pectral peak to estimate the size OVSE cycle parameters is obtained. In a standard authentication chip as the center, in view of the same type of mixed signal circuit form validation,the validation module DOT4MBST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circuit are finished.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dual polarized antenna communication signal detection system can be in a complex environment, collection of communication signals accurately, and strong robustness.%在详细分析与探讨信号防御性能的基础上,对利用边界扫描的大区域通信信号电路体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以TD-SCDMA网络为基础的双极化天线通信信号检测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D-LTE室内双极化天线测试报告目录1概述 (3)1.1背景描述 (3)1.2测试内容 (3)2实施方案 (4)2.1测试地点 (4)2.2测试环境搭建 (7)2.3测试预置条件 (8)2.4测试说明 (9)3测试准备 (10)3.1测试设备 (10)3.2测试人员联系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项目测试 (11)4.1室内单极化天线2×2MIMO效果测试 (11)4.2TD-LTE单通道覆盖效果测试 (11)4.3室内双极化天线2×2MIMO效果测试 (12)5数据记录 (14)6测试结果分析与结论: (21)6.1测试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测试结论 (25)1 概述1.1 背景描述TD-LTE的魅力在于高速数据与多媒体业务,而视频电话、视频流、游戏等高速数据业务一般都发生在室内环境中,这些业务功能都需要较大的系统容量和良好的网络质量。

由于室内分布系统是解决室内覆盖的主要方式,TD-LTE室内分布系统将是TD-LTE整个网络建设的重点之一。

LTE系统中引入了MIMO技术,多天线技术不仅能有效地改善系统容量及其性能,而且还可以显著地提高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可靠性。

TD-LTE室内覆盖要实现MIMO功能,需增加一路天馈线,不管是新建一套分布系统或者共用原有分布系统,实施难度较大。

室内双极化天线的引入是实现TD-LTE实现MIMO 的一个新的建设方法,本次测试的目的即为了验证室内双极化天线实现MIMO 功能的效果和质量。

1.2 测试内容TD-LTE室内双极化天线测试主要是通过和单极化天线的效果对比来验证其性能,测试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室内单极化天线实现2×2MIMO方式的效果测试;2.TD-LTE单通道覆盖效果测试;3.室内双极化天线实现2×2MIMO方式的效果测试;测试和记录以上4种实现方式的无线信号质量指标和上传下载速率等业务指标,通过进行分析和比较,最后得出室内双极化天线实现TD-LTE的MIMO方式的效果评价。

2 实施方案2.1 测试地点金海大厦-1F ,该处场景较为开阔,测试实施调整较为方便。

测试环境设置示意图测试区域机房天线近点中点远点金海-1层测试区域环境照天线技术指标:2.2 测试环境搭建测试点位于金海大厦负一层的通信机房外,天线的布放和调整所受影响较小。

将BBU和RRU安装在机房内,引馈线出机房外,天线置于负一层顶上线槽。

原有单极化天线更换双极化天线原理图1.5米单极化天线安装示意图室内双极化天线双极化天线安装示意图2.3 测试预置条件1)设置 TD-LTE系统工作带宽为20MHz(频率范围2320~2340MHz、2350~2370MHz);2)开启一个小区,默认TD-LTE 系统配置为下行开环自适应,上行SIMO,时隙配比采用时隙结构一(2:2);3)RRU每通道的机顶发射功率为20W,即43dBm,测试房间信号太强,测试时需通过增加衰减器调整TD-LTE 发射功率;4)定义RSRP的近、中、远点分别为-80dBm左右、-95dBm左右、-105dBm左右。

5)测试软件FTP、DU Meter,上传下载服务器地址:10.210.199.215(内网服务器)。

2.4 测试说明测试目是在相同条件下,通过使用TD-LTE终端进行FTP上传下载对比TD-LTE单通道、双通道(2副单极化天线和1副双极化天线两种情况)实现2×2MIMO功能,对终端上传下载速率的影响。

首先是使用TD-LTE终端(TD-LTE接收终端和笔记本电脑),在固定点通过FTP上传下载测试单极化天线条件下实现2×2MIMO的峰值速率。

然后屏蔽其中1副单极化天线,在相同的固定点,重复FTP上传下载,记录峰值速率的变化。

接下来再将更换为1副双极化天线(2×2MIMO),重复上述步骤。

对比TD-LTE室分系统分别在使用单通道、单极化天线和双极化天线的条件下的2×2MIMO等3种实现方式情况下对上传和下载速率的影响。

3 测试准备3.1 测试设备表1 设备需求表4 项目测试4.1 室内单极化天线2×2MIMO效果测试4.2 TD-LTE单通道覆盖效果测试4.3 室内双极化天线2×2MIMO效果测试5 数据记录近中远点位置与天线距离:近点:约2.5米中点:约5米远点:约5米,在墙背面数据记录表格:第14页, 共25页双路单极化POWER&SINR第15页, 共25页第16页, 共25页第17页, 共25页RSRP:-80dBm ,近点Aver SINR 在35~40dB 之间 Aver SINR 在 30dB 左右波动Aver SINR 在20dB 左右波动RSRP:-95dBm ,中点RSRP:-105dB m ,远点第18页, 共25页DU Meter 上传下载测试流量记录分析: 图例说明: 上传: 下载:上行速率小于前两种,波动大,变化快性能基本与双路单极化天线一致上行速率波动大上行速率小且波动也大第19页, 共25页第20页, 共25页6 测试结果分析与结论本次测试由于受设备版本功能的影响,没有使用TD-LTE的双流传输功能。

6.1 测试数据分析6.1.1RSRP/RSSI/RSRQRSRP是在测试中为了三种不同天线获得相同的近、中、远点的对比条件而做的一个测试基准值,就是在测试中人为设定为一致的,以作为对比基准。

测试中,RSRP是一个小范围波动值,不是完全固定在某一数值的。

双路单极化天线:以双路单极化天线为基准,获得测试中近、中、远点的物理位置为距离分别为与天线相距2.5米、5米、5米再隔一扇门。

双路双极化天线:而近、中、远点参考位置上,双极化天线的RSRP在相同位置上测出的RSRP比双路单极化天线强约5dB,说明双极化天线的增益比双路单极化天线的增益要高。

为获得尽可能接近的比较基准条件,双极化天线测试时信源增加了5dB的衰减。

单通道方式:单通道模式下RRU只有一路输入/输出信号,不同于前面两种2*2MIMO方式中RRU有两路信号输入/输出,结果分析对比时需要注意这个区别。

单通道信号强度介于双路单极化天线和双极化天线之间,相同条件下稍强于双路单极化天线方式。

由于单通道方式没有使用MIMO功能,工作方式不一样,基本指标对比将在双路双极化2*2MIMO和双路单极化2*2MIMO之间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在测试中,在相同的RSRP下,双路单极化天线和双路双极化天线实现的2*2mimo模式下的RSSI/RSRQ的在远点完全一致,中点只有RSSI相差1dB,RSRQ 相差2dB,在正常波动范围内,指标值基本一致。

6.1.2Average SINR(dB)与RSRQ一样,在数据记录过程中,下行UE接收到的Average SINR是一个波动值,由上表中可以看出,三种天线情况下UE接收到的的Average SINR基本一样。

在近、中点波动范围完全一样,在远点有1~3dB的区间区别,差距不大。

结论:三种天线条件在相同的RSRP下,Average SINR的值基本一致。

6.1.3MCS DL & MCS UL在上行方向,单极2*2和双极2*2方式的调制方式一致,而单通道的方式最差,近点、中点都使用了QPSK方式。

原因分析是单通道方式在基站侧没有了分集接收的效果,相较前两种方式速率效果最差;在下行方向由于在测试终端测试到的下行Average SINR基本一致,三种天线情况在的近、中、远点下行(MCS DL)采用的调制方式一致;6.1.4下载速率:如上面图表所示,在不使用双流传输的方式下,三种天线情况下的速率是基本一样的,相差最大的再中点,但差距也在8%以内,属于合理的波动范围。

这与前面分析的Average SINR和MCS DL指标结果基本一致。

TD-LTE单通道不支持双流传输模式,在开启双流传输模式下,使用2*2的天线方式理论上速率可以达到单通道的2倍。

本次由于设备版本的问题,未能验证使用双流方式的速率差距。

6.1.5上传速率:1. 在上行方向,使用双路单极化2*2方式的效果最好,速率明显高于后两种方式,平均是单通道的2~3倍。

2. 双路单极化2*2与双路双极化2*2相比,在近点处(RSRP>= -80dbm),单极2*2速率约是双极2*2方式的1.08倍,差距不大;而在中、远点处,单极2*2方式明显高于双极2*2,中点处单极2*2速率是双极2*2的2.1倍,远点是1.28倍。

3.原因分析是双路单极化天线的分集接收效果比双路双极化天线的分集效果好,两个分集接收天线端口信号的不相关性决定了双极化天线总的分集效果,但由于双极化天线只使用了一根物理上的天线,分集效果对相隔1.5米的两路单极化天线稍差。

4.单通道方式的上传速率不仅低,而且波动较大,具体见第5章得DU Meter上传下载测试流量记录分析。

6.2 测试结论1.室内双极化天线基本接近双路单极化天线实现2*2MIMO效果。

室内覆盖的一般场强设计都在-85dbm以上,在这个指标下基本就是上述近点的测试指标。

在近点条件下,双极化天线的效果基本与双路单极化天线一样。

室内双极化天线的效果好于单通道覆盖方式,总体来说与双路单极化方式性能较为接近;2.室分双极化天线的接收分集效果目前差于双路单极化天线,这和主设备MIMO 功能实现、双极化天线本身性能都有关系,室内双极化天线存在进一步改进性能的空间;3.本次测试由于没有使用到双流传输,下行的效果测试没有能完全体现出来,室分双极化天线在使用双流数据传输功能下的性能仍有待验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