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胸苷激酶1检测及其在肿瘤治疗监测和预后中的作用
胸苷激酶1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㊃论著㊃基金项目:甘肃省人民医院院内科研项目多发性骨髓瘤多学科诊治(M D T )协作模式的建立和应用(17G S S Y 2-2)通信作者:张启科,E m a i l :z qk 05@163.c o m 胸苷激酶1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张雯洁,张启科,魏小芳,冯友繁(甘肃省人民医院血液科,甘肃兰州730000) 摘 要:目的 探讨胸苷激酶1(T K 1)在多发性骨髓瘤(MM )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㊂方法 入选32例MM患者㊁20例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 U S )患者和同期20例健康人,分析3组β2微球蛋白(β2-MG )㊁球蛋白(G L B )㊁乳酸脱氢酶(L D H )和血清T K 1水平差别㊂根据MM 国际分期体系(I S S ),MM 组分为Ⅰ期㊁Ⅱ期㊁Ⅲ期组,分析组间β2-MG ㊁G L B ㊁L D H 和T K 1水平差别,并对治疗前血清T K 1和β2-MG ㊁G L B ㊁L D H 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所有MM 患者均接受化疗,比较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后的T K 1表达水平;对不同T K 1水平的MM 患者中位生存期进行分析,探讨T K 1在MM 患者治疗及预后中的意义㊂结果 MM 组β2-MG ㊁G L B ㊁L D H 和T K 1水平高于MG U S 组及健康对照组(P <0.05);Ⅲ期的β2-MG ㊁G L B ㊁L D H ㊁T K 1高于Ⅰ期和Ⅱ期(P <0.05);治疗前血清T K 1水平与β2-MG ㊁G L B ㊁L D H 呈正相关(P <0.05);有效组治疗后的T K 1表达水平下降(P <0.05);K a p l a n -M e i e r 生存曲线显示血清T K 1<4.97p m o l /L 的MM 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64.7%,高于血清T K 1ȡ4.97p m o l /L 的MM 患者(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 MM 患者血清T K 1水平明显升高,T K 1水平对治疗效果的判定有一定参考意义,并且影响预后㊂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胸苷激酶1;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中图分类号:R 7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9)01-0068-04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9.01.010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s e r u mt h ym i d i n e k i n a s e 1i n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p r o g n o s i s o fm u l t i p l em ye l o m a Z h a n g W e n j i e ,Z h a n g Q i k e ,W e iX i a of a ng ,F e n g Yo u f a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H e m a t o l o g y ,G a n s uP r o v i n c i a lH o s pi t a l ,L a n z h o u 73000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Z h a n g Q i k e ,E m a i l :z qk 05@163.c o m A B S T R A C T :O b j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f i c a n c e o f s e r u mt h y m i d i n e k i n a s e 1(T K 1)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p r og n o s i s o fm u l t i p l em y e l o m a (MM ).M e th o d s At o t a l o f 32p a ti e n t sw i t h m u l t i p l em ye l o m aw e r e i n c l u d e da s MM g r o u p ,20p a t i e n t s w i t h m o n o c l o n a l g a mm o p a t h y of u n d e t e r m i n e d s ig n i f i c a n c e w e r e i n c l u d e d a s m o n o c l o n a l g a mm o p a th y o f u n d e t e r mi n e d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MG U S )g r o u p ,a n d20h e a l t h y s u bj e c t sw e r e i n c l u d e da sh e a l t h y co n t r o l g r o u p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o f l a c t a t e d e h y d r o g e n a s e (L D H ),β2-m i c r o g l o b u l i n (β2-MG ),g l o b u l i n (G L B )a n dT K 1l e v e l s i nt h r e e g r o u p s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T h e MM g r o u p w a s d i v i d e di n t o Ⅰ,Ⅱ,Ⅲs t a g e g r o u p s a c c o r d i n g to MM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t a g i n g s y s t e m (I S S ).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o f L D H ,β2-MG ,G L B a n d T K 1l e v e l si nt h r e e g r o u p s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s e r u m T K 1l e v e l s a n dL D H ,β2-MG ,G L B l e v e l s b e f o r e t r e a t m e n tw e r e a n a l y z e db y P e a r s o n .A l l p a t i e n t si n MM g r o u p w e r et r e a t e d w i t hc h e m o t h e r a p y .T h e T K 1e x p r e s s i o nl e v e l s w e r ec o m pa r e d a m o m g C R /P R /S D /P D p a t i e n t s .T h em e d i a ns u r v i v a l o f d i f f e r e n tT K 1l e v e l s i nt r e a t m e n t g r o u p w e r ea n a l y z e d .T h e e f f e c t o f s e r u m T K 1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p r o g n o s i s 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 MM w e r e a n a l yz e d .R e s u l t s T h e l e v e l so f s e r u m β2-MG ,G L B ,L D Ha n dT K 1i n MM g r o u p h a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w i t h t h o s e i n MG U S g r o u p a n dh e a l t h y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P <0.05).T h el e v e l so fs e r u m β2-MG ,G L B ,L D H a n d T K 1l e v e l si ns t a g e Ⅱa n d Ⅲh a ds i g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w i t ht h o s e i ns t a g e Ⅰ(P <0.05).T h e l e v e l so fs e r u m β2-MG ,G L B ,L D H a n d T K 1i ns t a ge Ⅲh a d s i g n i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w i t h t h o s e i n s t ag eⅡ(P <0.05).S e r u m T K 1l e v e l sw e r e p o s i t i v e l y co r r e l a t e dw i t h t h e l e v e l s o f β2-MG ,G L B ,L D H.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T K 1e x p r e s s i o n l e v e l o fC R /P R p a t i e n t sd e c r e a s e d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P <0.05).T h e o v e r a l l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i nT K 1<4.97p m o l /La n dT K 1ȡ4.97p m o l /L g r o u p sw e r e 64.7%a n d 20.0%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s u r v i v a l c u r v eo fK a p l a n -M e i e r (P <0.05).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s e r u ml e v e l so fT K 1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MM 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a n d t h e l e v e l o fT K 1h a sac e r t a i nr e f e r e n c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o r t h ee v a l u a t i o no f t h e r a p e u t i ce f f e c t ,a n da f f e c t s t h e p r o gn o s i s o fMM p a t i e n t s .K E Y W O R D S :m u l t i p l em y e l o m a ;t h y m i d i n ek i n a s e ;m o n o c l o n a l g a mm o p a t h y o f u n d e t e r m i n e d s i gn i f i c a n c e ㊃86㊃‘临床荟萃“ 2019年1月20日第34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a n u a r y 20,2019,V o l 34,N o .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多发性骨髓瘤(MM)是起源于终末分化的B淋巴细胞恶性肿瘤,在血液系统肿瘤中排第二位[1],近几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引入,尽管MM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但仍不可治愈[2]㊂生存期的延长也使得人们对肿瘤监测的依赖性日益加重[3]㊂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 U S)是指血清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但无恶性的浆细胞病及器官损伤,经长期随访,40%的MG U S患者可发展为恶性浆细胞病,以MM最为常见㊂胸苷激酶(T K)催化脱氧胸苷转变为脱氧胸苷酸,是嘧啶循环中补救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之一[4],有两种同工酶类型,T K1位于细胞质内,与细胞分裂相关,基因定位于17染色体q13.2-25.3,T K2存在于线粒体中,表达与细胞周期无关,基因定位于16染色体[5]㊂T K1被认为是细胞增殖的良好血清学标记[6],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实体瘤中都有应用[7-8],但在浆细胞肿瘤中报道较少㊂本研究主要观察血清T K1在MM㊁MG U S中的表达水平以及MM化疗前后的变化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㊂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MM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62.41ʃ5.55)岁;MG U S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59.35ʃ7.43)岁;同时筛选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结果正常的健康者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60.52ʃ4.55)岁;3组性别㊁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㊂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标准㊂1.2入选及排除标准入选标准:参照‘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9]㊂①符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且为初治患者;②遵守治疗方案规律治疗并随访㊂排除标准:①之前接受过任何放㊁化疗;②初诊MM之前就已明确肾功能异常;③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脏疾病㊂1.3方法 MM组治疗方案:第1,4,8,11天皮下注射硼替佐米1.3m g/m2;第1~2天㊁第4~5天㊁第8~9天㊁第11~12天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注射液20~25m g/m2,21天为1个周期,根据患者病情缓解情况给予不低于2个周期的化疗㊂分别于化疗前及化疗结束后抽取外周静脉血4m l,于带分离胶试管中,转速为5000r/m i n离心30分钟,分离出血清,放置于-80ħ低温冰箱待检㊂外周血T K1检测均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试剂盒由华瑞同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按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㊂采用复诊及电话方式随访,每3月1次㊂1.4临床疗效评价参照‘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分为完全缓解(C R),即血和尿的免疫固定电泳均阴性且持续6周,骨髓穿刺浆细胞<0.05;部分缓解(P R),即血清M蛋白减少ȡ50%;病情稳定(S D),即M蛋白在至少3个月内波动范围不超过25%;进展(P D),即血清或尿M蛋白升高>25%㊂有效组=C R+P R,无效组=S D+P D㊂1.5统计学方法应用S P S 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2组间采用t检验,3组比较用F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 N K-q法,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用P e a r s o n相关性分析,中位生存时间K a p l a n-M e i e r 分析㊂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3组β2-MG㊁G L B㊁L D H和T K1水平比较MM组的β2-MG㊁G L B㊁L D H㊁T K1水平高于MG U S 组及健康对照组(均P<0.05),MG U S组及健康对照组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㊂见表1㊂表13组治疗前β2-M G㊁G L B㊁L D H和T K1水平比较(x-ʃs)组别例数β2-MG(g/L)G L B(g/L)L D H(U/L)T K1(p m o l/L) MM组326.57ʃ2.0953.94ʃ13.98299.72ʃ55.234.97ʃ1.45 MG U S组201.81ʃ0.47*32.95ʃ6.33*202.60ʃ49.64*1.99ʃ0.67*健康对照组201.26ʃ0.43*30.25ʃ5.44*172.80ʃ46.97*0.95ʃ0.46* F值109.47141.79443.660101.961 P值<0.01<0.01<0.01<0.01注:与MM组比较,*P<0.052.2不同分期MM患者β2-MG㊁G L B㊁L D H和T K1比较将MM组患者根据国际分期标准(I S S 分期)分成Ⅰ期㊁Ⅱ期㊁Ⅲ期;Ⅲ期的β2-MG㊁G L B㊁L D H㊁T K1高于Ⅰ期㊁Ⅱ期(均P<0.05)㊂Ⅱ期β2-MG㊁G L B㊁L D H㊁T K1水平高于Ⅰ期(P<0.05)㊂见表2㊂2.3 MM组患者血清T K1和相关指标的相关性血清T K1与β2-MG㊁G L B㊁L D H呈正相关(r= 0.634㊁0.702㊁0.760;P<0.05)㊂㊃96㊃‘临床荟萃“2019年1月20日第34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a n u a r y20,2019,V o l34,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2 不同分期MM 患者β2-M G ㊁G L B ㊁L D H 和T K 1水平比较(x -ʃs)组别例数β2-MG (g /L )G L B (g/L )L D H (U /L )T K 1(pm o l /L )Ⅰ期84.39ʃ1.0139.00ʃ6.78241.25ʃ22.473.69ʃ0.50Ⅱ期115.81ʃ1.35*50.36ʃ7.03*282.36ʃ32.22*4.46ʃ0.76*Ⅲ期138.55ʃ1.10*#66.15ʃ10.71*#350.38ʃ37.20*#6.20ʃ1.34*#F 值82.52268.98282.00150.986P 值<0.01<0.01<0.01<0.01注:与Ⅰ期比较,*P <0.05;与Ⅱ期比较,#P <0.052.4 不同疗效MM 患者化疗前后T K 1水平 治疗后,32例患者中,C R 8例(25%),P R13例(40.6%),S D7例(21.9%),P D4例(12.5%)㊂有效=C R+P R ,共21例(65.6%);无效=S D+P D ,共11例(34.4%)㊂化疗前无效组的T K 1水平高于有效组;化疗后有效组T K 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 <0.05),无效组T K 1表达水平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3㊂表3 不同治疗效果患者化疗前后的T K 1表达水平(x -ʃs)组别例数T K 1(pm o l /L )化疗前化疗后有效组214.47ʃ1.232.72ʃ0.69*无效组115.95ʃ1.376.06ʃ1.37t 值3.1139.241P 值<0.05<0.01注:与化疗前比较,*P <0.052.5 MM 患者生存分析 32例MM 患者中24例获得长期随访,随访率为75%,总生存时间是17~60个月,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53个月,总体平均生存时间(45.5ʃ2.7)个月㊂以治疗前血清T K 1水平的中位数4.97p m o l /L 为划分标准,将MM 患者分为高T K 1组和低T K 1组,根据K a p l a n -M e i e r 生存曲线显示,血清T K 1<4.97p m o l /L 的MM 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估计值为64.7%,平均生存时间为(54.5ʃ2.3)个月;血清T K 1ȡ4.97p m o l /L 的MM 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估计值为20.0%,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33.8ʃ3.6)个月;两组生存率㊁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图1㊂图1 高T K 1组和低T K 1组MM 患者生存分析3 讨 论细胞质T K 1可以催化脱氧胸腺嘧啶转化为脱氧1-磷酸胸腺嘧啶,是胸腺嘧啶核苷合成D N A 的关键酶[10],在细胞周期中与D N A 合成呈正相关性,即S 期开始明显升高,到G 2期达到高峰,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细胞的增殖速度,因此,在非增殖细胞和健康人血清中,浓度低或无法检测[11],但在恶性肿瘤细胞和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中其浓度明显升高[12]㊂追溯于20世纪80年代,T K 1就作为监测肿瘤细胞增殖速度的标记物应用于白血病㊁淋巴瘤等恶性血液系统肿瘤,并根据其活性判断疾病预后[13],近年来,T K 1作为一种新兴的监测指标[14],在实体瘤,如肺癌㊁乳腺癌㊁消化道肿瘤等的辅助诊断㊁疗效评估㊁远期监测及预后判断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5]㊂在过去20余年中,MM 患者经过大剂量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㊁免疫调节剂㊁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后,患者的总生存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16],但以上传统意义的治疗方法并不能治愈MM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又因配型㊁高移植相关死亡及费用等因素而受到了限制㊂当MM 患者经过诱导化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达到完全缓解期,此时患者体内仍存在肿瘤细胞㊂MM 在初治或复发时体内的肿瘤细胞总数约为1012,缓解期的肿瘤细胞总数下降至约1010[17],这些肿瘤细胞仍有相当的增殖活性,往往导致疾病复发,故密切监测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是判断疾病治疗效果㊁评估预后㊁监测复发的一个重要手段㊂本研究MM 组的血清T K 1水平高于MG U S 组及健康对照组,证明了T K 1在鉴别浆细胞良㊁恶性疾病中的意义,在疾病初诊时可用于参考[18],并初步判断体内肿瘤细胞增殖速度,且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作为一种良性疾病,有向恶性浆细胞类肿瘤进展的可能,故T K 1可用于评估浆细胞肿瘤的肿瘤负荷,可监测MG U S 的疾病转化,并评估MM 的疗效[19]㊂通过研究MM 患者不同分期血清T K 1的水平,分期越高,肿瘤负荷越重,T K 1的检测水平越高,并㊃07㊃‘临床荟萃“ 2019年1月20日第34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a n u a r y 20,2019,V o l 34,N o .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且与β2-MG㊁G L B㊁L D H水平呈正相关;MM患者经过治疗,C R㊁P R患者的T K1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患者体内的肿瘤负荷及增殖速度,细胞经过化疗被大量杀伤,细胞合成D N A下降,故细胞增殖速度较前减慢,血清T K1表达水平下降[20]㊂上述结果表明患者治疗前后的T K1水平与患者疗效具有相关性㊂本研究结果显示,低血清T K1水平的MM患者中位生存期相对较长,提示高血清T K1将导致MM患者中位生存期降低㊂综上所述,血清T K1与MM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对治疗效果的判定有一定参考意义,并且影响预后㊂参考文献:[1]S i e g e lR L,M i l l e rK D,J e m a lA.C a n c e rs t a t i s t i c s,2017[J].C AC a n c e r JC l i n,2017,67(1):7-30.[2]庄韵,沈群.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的最新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5,23(1):250-254.[3]毛雪涵,邱录贵,安刚.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及危险分层[J].白血病㊃淋巴瘤,2017,26(12):708-711,715.[4]J a g a r l a m u d iK K,W e s t b e r g S,Rön n b e r g H,e t a l.P r o p e r t i e so f c e l l u l a r a n ds e r u mf o r m so f t h y m i d i n ek i n a s e1(T K1)i nd o g s w i t h a c u t el y m p h o c y t i cle u k e m i a(A L L)a n d c a n i n em a mm a r y t u m o r s(C M T s):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T K1a s a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b i o m a r k e r[J].B M CV e tR e s,2014,8(10):228.[5] B o l a y i r l iM,P a p i l aC,K o r k m a zG G,e t a l.S e r u mt h y m i d i n ek i n a s e1a c t i v i t y i ns o l i dt u m o r(b r e a s t a n d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t r e a t e d w i t ha d j u v a n tc h e m o t h e r a p y[J].JC l i n L a bA n a l,2013,27(3):220-226.[6] A u f d e r k l a mm S,T o d e n h o f e rT,G a k i s G,e ta l.T h y m i d i n ek i n a s e a n d c a n c e rm o n i t o r i n g[J].C a n c e rL e t t,2012,316(1): 6-10.[7]张志坚,郑燕苹,林元峰,等.T K1检测对常见恶性肿瘤诊段的临床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9):2636-2637.[8]任党利,李卓禹,高云婷,等.利用R O C曲线分析T K1和D N A倍体分析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价值[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7,32(3):30-33.[9]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多发性骨髓瘤工作组.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9):791-795. [10]刑晓光,李健开.胸苷激酶1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1):66-69.[11] B a c o v s k y J,M y s l i v e c e k M,M i n a r i k J,e ta l.A n a l y s i s o ft h y m i d i n ek i n a s es e r u m l e v e l sb y n o v e l m e t h o d D i v i T u m i nm u l t i p l e m y e l o m a a n d m o n o c l o n a l g a mm o p a t h y o f u n d e t e r m i n e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c o m p a r i s o n w i t hi m a g i n g m e t h o d s 99m T c-M I B I s c i n t i g r a p h y a n d18F-F D G P E T/C T[J].B i o m e dP a p M e dF a cU n i vP a l a c k y O l o m o u cC z e c hR e p u b,2015,159(1):135-138.[12] W u B J,L i W P,Q i a n C,e ta l.I n c r e a s e d s e r u m l e v e lo ft h y m i d i n ek i n a s e1c o r r e l a t e sw i t h m e t a s t a t i cs i t e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m a l i g n a n tm e l a n o m a[J].T u m o u r B i o l,2013,34(2):643-648.[13]朱湘琴,张宗新,寿黎红.探讨胸苷激酶1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5):606-607.[14]苌哲宗,余红岚,费樱,等.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胸苷激酶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1): 71-73.[15]沈磊,张伊莉,卞建军,等.利妥昔单抗配合C HO P化疗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清T K-1㊁V E G F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5):602-605.[16]武贤达,孙丽霞,吕鸿雁,等.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新进展[J].临床荟萃,2017,32(7):627-632.[17]司美佳,陈文明.多发性骨髓瘤的微小残留病检测[J].白血病㊃淋巴瘤,2018,27(4):198-200.[18]江小蓉,王瑜,王莎莎.肿瘤早期筛查中血清T K1与C E A㊁A F P可信性研究[J].河北医药,2018,40(6):819-822.[19] L a r s d o t t e rS,N o s t e l l K,v o n E u l e r H.S e r u m t h y m i d i n ek i n a s ea c t i v i t y i n c l i n i c a l l y h e a l t h y a n d d i s e a s e d h o r s e s:ap o t e n t i a lm a r k e r f o r l y m p h o m a[J].V e t J,2015,205(2):313-316.[20]吴宝花,梁双吟,郭熙哲,等.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后细胞质胸苷激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6,24(5):1386-1389.收稿日期:2018-08-19编辑:王秋红㊃17㊃‘临床荟萃“2019年1月20日第34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a n u a r y20,2019,V o l34,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胸苷激酶-1在前列腺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胸苷激酶-1在前列腺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TK1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其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的临床TNM分期,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在前列腺癌的发生、进展中的作用,为前列腺癌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提供新的生物学指标。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Elivision)分别检测54例前列腺癌组织和13例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中TK1抗体表达情况。
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探讨TK1表达与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与转移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组中TK1抗体阳性表达率为61.11%(33/54),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的5%(1/20)的阳性表达率,TK1抗体随着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提高,其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
结论 TK1表达水平越高的前列腺癌组织中,病理分级相对越高,成正相关关系(P<0.05),可用于判断术后前列腺患者预后。
关键词:前列腺癌;胸苷激酶-1 免疫组织化学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ymidine Kinase 1 in Prostatic CancerWang Guxin, Luo Yunfei, Dai Ping, Cheng Zhihen,Wang Xinggen. Department of Urology, the Eigh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33,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Wang Guxin, Email:2206714351@[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TK1 gene in prostate canc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s expression level and the clinical TNM stage, Gleason score of prostate cancer, the roleof TK1 gen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prostate cancer, and provide new evidence for the diagnosis, pro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ostate cancer of the biological indicators.[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TK1 antibody in 54 cases of prostate cancer and 13 cases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TK1 and expression and the degree of malignancy and metastasis of prostate cancer was analyzedby combining the clinical data and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Results] Prostate cancer group TK1 antibody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61.11% (33/54),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of 7.69% (1 / 13),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K1 antibody with increase of case classific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Gleason score,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nclusion] The higher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TK1 in prostate cancer, the higher the pathological grade,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P <0.05), can be usedto determine the prognosis of postoperative prostate cancer.[Key words] Prostate cancer; thymidine kinase 1; immunohistochemistry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球癌症发病率的第五位。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胸苷激酶1水平的变化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胸苷激酶1水平的变化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作者:何小燕来源:《健康周刊》2017年第30期【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胸苷激酶1(TK1)水平的变化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受试者的TK1水平进行检测,并对阳性率进行统计。
结果:乳腺癌未经治疗组的TK1平均浓度、阳性率均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乳腺癌;胸苷激酶1水平;诊断;治疗乳腺癌属于女性患者十分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在全身各种恶性肿瘤发生率中占7%-10%的比例,其病情发生、发展与遗传密切相关[1],绝经期前后、40-60岁者最易发病,其会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直接性威胁。
研究发现[2],做好乳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工作,对肿瘤防治和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TK1是与细胞DNA合成和增殖存在非常密切关系的关键酶之一,其在健康人和肺增殖细胞者血清中基本上检测不到或含量甚微,但乳腺癌患者的TK1会随着肿瘤细胞的不断增殖而处于持续升高状态,且与疾病轻重程度关系紧密。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现进行以下报告: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健康体检者80例(不存在任何炎症、传染性疾病、肿瘤疾病、其它疾病)作为观察对象,将8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未治疗组(n=25)、治疗后症状缓解组(n=38)、治疗效果不佳组(n=17)3组。
入选病例均为女性,年龄在34-68岁之间,平均(52.4±2.4)岁。
1.2 方法于清晨空腹状态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静脉血采集,采集量為2mL,3h内按照4000r/min进行8-10min离心处理,将血清分离出来,收集200μL血清后将其保存在-20℃冰箱中备用。
要求获得的标本必须不存在任何脂血、溶血。
血清胸苷激酶1的检测在肺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血清胸苷激酶1的检测在肺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研究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在肺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间的相关性。
方法:应用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746例有肺部问题的病人血清中TK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TK1在肺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相关性。
结果:TK1在肺癌患者血清中表达率为55.56%、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中TK1阳性率为22.92%,普通的肺部感染患者其阳性率为14.43%。
结论:血清TK1检测对肺癌的临床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在AECOPD及其他肺部感染疾病也非特异性升高,其在肺部感染方面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肺癌;胸苷激酶1;肺部感染【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160-01胸苷激酶(TK)是一类细胞增殖标志的酶。
TK的同工酶TK1是与细胞增长周期密切相关的。
目前较多关于胸苷激酶与各类癌症关系的研究报道。
本研究采用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746例肺部疾病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TK1水平,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收集2014年1月-2014年7月在本院因肺部疾病住院的746例患者及同时期健康100例体检人员的血清中TK1表达情况。
1.2 方法1.2.1标本采集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3ml,6小时内以3000r/min离心8~10分钟,分离血清,并贮存于-20℃备用。
1.2.2检测方法 TK1采用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盒及CIS-1化学发光数字成像分析仪由深圳华瑞同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按说明书操作。
1.2.3结果判断血清内TK1>2.0pmol/L判断为阳性。
1.3 统计学分析检测结果均应用SPSS16.0软件,采用x-±s进行数据描述,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胸苷激酶1(TK1)相关知识百问百答——体检和临床应用
胸苷激酶1(TK1)相关知识百问百答——体检和临床应用1问:TK1是什么?反映什么?能够用来干什么?答:胸苷激酶1简称TK1;,是目前世界上首个血清学细胞增殖标志物;可用于监测体内细胞异常增殖速度。
鉴于肿瘤等恶性疾病的异常增殖特性。
TK1医学价值及应用:1 )检测影像不可见的极小的潜伏癌进程的增殖速度。
适用于体检筛查、癌前病变评估;2 )评估癌变进程的风险度;3 )评估预后生存率;4 )提前预测复发风险;5 )监测肿瘤治疗及疗效评估,化疗药物起效评估;6 )为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指导依据。
2问:TK1、肿瘤相关生物学标志物和影像学之间的区别?答:TK1是目前唯一的细胞异常增殖动力学标志物,同时也是唯一的提供肿瘤增殖活性信息的指标。
增殖活性信息与肿瘤标志物提示的肿瘤代谢信息,影像学提示的位置信息均为肿瘤关键信息,它特异性提示肿瘤恶性程度及进程风险,多信息联合解读有助于早期肿瘤风险评估,患者的预后评估,治疗监控,复发预测等准确性的提高。
监测体内细胞异常增殖速度,与肿瘤细胞DNA合成呈正相关;肿瘤相关生物学标志物是体内肿瘤细胞达到一定规模后才可能会在血液,血浆,其他体液(如尿液,唾液,痰,脑脊液,或胸腔积液)和/或组织检测;TK1 , 肿瘤相关生物学标志物, 影像学之间等区别3问:TK1与目前使用的肿瘤相关生物学标志物相比,有什么优势?TK1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患者体内肿瘤细胞增殖持续的、动态的变化,更早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速率变化,,为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指导信息.血清TK1(STK1)能够提供了肿瘤细胞的增殖变化动态信息,影像学及肿瘤相关生物学标志物提供位置.大小及肿瘤细胞的代谢和形态信息.临床上采用TK1(1 X)联合方案,为临床医生提供肿瘤不同方面的信息.4问:临床上常见肿瘤相关生物学标志物有什么?基本原理?答:肿瘤相关生物学标志物AFP-甲胎蛋白——肝癌CEA-癌胚抗原——消化道、结肠癌、胃肠道CA125-癌抗原——妇科肿瘤、卵巢CA153-癌抗原PSA-前列腺TPA-组织多肽抗原——膀胱、前列腺、乳腺、卵巢、消化道SCC-鳞状上皮抗原——子宫癌、肺、头颈部、结核、肝硬化NSE-神经元特性稀醇化酶、肝、肾目前发现的肿瘤相关标志物主要有: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球蛋白(TG)、抗甲状腺球蛋白(ATG)、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ATPO)。
胸苷激酶1的研究进展
胸苷激酶1的研究进展邢晓光【摘要】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主要的疾病之一,目前主要靠病理学及影像学来诊断,只有患者具有明显占位性病变和临床症状后才能确诊,而此时已非癌变最早期,且已过最佳治疗时期.因此,对恶性肿瘤具有早期诊断作用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随着现代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相关研究的迅速发展,一种新的细胞增殖标志物,即胸苷激酶1(TK1)被证实在肿瘤早期发现、疗效评估、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现从TK1的结构、功能、与DNA合成及肿瘤的关系等方面予以综述.%Malignant tumor is the most important disease threatening human health, current major di-agonsis of which is by pathology and imaging; affirmative diagnosis can only be achieved when patients have obvious space-occupying lesions and clinical symptoms, missing the early stage of canceration, which is the optimal treatment time. Therefore it is the current research focus to find serum tumor marker for early diagnosis of malignant tumo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erum tumor marker,thymidine kinase-l( TK1 ),a new cell proliferation marker, has been confirmed to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early detection, therapeutic effect evaluation and prognosis of tumors. 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n TK1 structure, function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DNA synthesis and tumors.【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01【总页数】4页(P66-69)【关键词】胸苷激酶1;恶性肿瘤;细胞增殖标志物【作者】邢晓光【作者单位】天津港口医院检验科,天津,30045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对其早期诊断更具临床意义。
血清胸苷激酶1在肿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血清 T K 1检测可作为临床上对肿瘤增 殖程度 及复 发监测 的
手段之一 。
关键词
血清胸苷 激酶 1 ; 肿 瘤标 志物 ; 酶免 疫点 印迹 化学
发光法 ; 治疗 中图 分 类 号 R 7 3 0 . 4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0—1 4 9 2 ( 2 0 1 5 ) 0 7—1 0 1 2—0 4
统计 学意义( P< 0 . 0 1 ) , 大 肠 癌 及 肺 癌 的 I期 、 Ⅱ期 、 Ⅲ期 、
1 4 4例肿 瘤 患者 分 别 为 : 鼻 咽 癌 2例 、 喉 癌 2例 、 甲 状 腺癌 1例 、 肺癌 2 4例 、 乳腺 癌 1 8例 、 食 管 癌 8例 、 胃癌 1 5例 、 原 发性肝 癌 2例 、 胰腺 癌 1 例、 大肠 癌 3 3 例、 膀胱 癌 5例 , 前 列腺 癌 1 6例 , 恶性淋 巴瘤 1 7例 。 根 据 国际 抗 癌 联 盟 ( U I C C) 提 出的 T N M分期 将 3 3 例 大肠 癌患 者分 为 四期 , 其中 I 期 7例 、 Ⅱ期 8例 、 Ⅲ期 8例和 Ⅳ期 l O例 ; 2 4例 肺 癌 分 为 I 期 5例 、 Ⅱ 期 7例 、 Ⅲ期 6例 和 Ⅳ期 6例 。 1 . 2 对照 组纳 入标 准 及 排 除 标 准 选 取 健 康 成 人 6 7例并 采 集 血 清 , 男2 8例 , 女3 9例 ; 年龄 2 l一8 1 岁, 中位年 龄 3 6岁 。为安 徽 医科 大 学第 一附 属 医院 常规 体检 正常 者 , 作 为对 照组 。排 除标 准 : 家 族肿 瘤 病史 ; 既 往及 现在 患有恶 性肿 瘤病 史尿病 、 库欣 综合 征 等 内分 泌疾 患 ; 病毒 、 细菌
胸苷激酶1是恶性肿瘤预后判断的动态标志5
胸苷激酶1是恶性肿瘤预后判断的动态标志国内外学术界近十余年来,针对TK1作为肿瘤预后标志物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小结如下:1、肿瘤的恶性行为和DNA加速合成密切有关,以满足其异常快速增值的需要。
TK1反映了肿瘤增殖时S期嘧啶补救途径合成的关键酶的活性,是有特殊价值的S期增殖标志物,能用于监测和随访肿瘤患者,当肿瘤恶化时细胞快速增殖,该酶显著升高。
2、TK1升高和肿瘤恶化的关系得到了细胞试验、动物实验和大量临床资料的验证:国内外论文都表明一致的规律:不管什么肿瘤,当血清TK1处于正常状态,意味肿瘤处于稳定期或缓解期,TK1浓度或活性升高,意味肿瘤复发,预后较差,生存期明显短于TK1活性或浓度低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这一结论已为肿瘤学术界所公认,认为有里程碑价值。
35届世界肿瘤大会经专家讨论,建议在肿瘤诊治中,将TK1作为常规检测项目,定期监测。
3、为了进一步探讨TK1在判断肿瘤预后中的价值,不少研究都做了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
本文中引用了多种肿瘤的COX报告结果,这些报告除了TK1外,比较了大量公认的影响肿瘤预后的因素,统计结果表明TK1属于风险率最高的风险率因子。
4、TK1是一个独立的动态的预后标志物。
该标志物和肿瘤类型无关,只反映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和恶化程度。
临床经验表明,TK1主要用于预后评估,令学术界倍感兴趣的是该标志物是动态的,其敏感性取决病情,恶化程度越高,敏感性越高。
TK1在恶化症状出现3个月、6个月甚至9个月前,即出现异常,可提醒临床及时采取措施。
临床试验表明,当特异性为95%时,肿瘤恶性度高时,敏感性>70%可靠性较大。
5、TK1也是制订临床抗肿瘤治疗方案的有效依据。
世界肿瘤大会和随后出现的大量临床研究结果都表明:肿瘤术后若TK1不高,可不必使用有强毒副作用的化疗药物。
抗癌治疗时若TK1逐渐降低,说明治疗有效,TK1不降甚至升高,意味治疗无效。
综上所述,TK1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监控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术界正逐渐认识,广泛应用TK1,提高临床肿瘤的诊治效率,造福肿瘤患者。
血清胸苷激酶1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中国癌症杂志》2014年第24卷第1期CHINA ONCOLOGY 2014 Vol.24 No.141血清胸苷激酶1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任若冰 许頳 李亚芬 金冶宁 何建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上海 200025 [摘要] 背景与目的: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在细胞分裂期的细胞质中表达,是将脱氧胸苷转换为胸苷酸的催化酶,是嘧啶补救途径的关键酶。
本研究探讨TK1在乳腺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145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55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乳腺纤维腺瘤组),采用化学发光斑点杂交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TK1水平,并分析血清TK1水平与各个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乳腺癌组血清TK1水平为(2.749±0.122)pmol/L,乳腺纤维腺瘤组为(1.319±0.126)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
在乳腺癌患者中,淋巴结晚期(P=0.049)、有远处转移(P=0.003 1)、TNM分期晚期(P=0.01)的血清TK1水平明显升高。
乳腺超声(P<0.001),乳腺磁共振(P=0.005),乳腺钼靶(P=0.032)BI-RADS分类为恶性(4C-6)的患者的TK1水平高于良性(0-4B)患者。
雌激素受体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的TK1水平高于低表达的患者(P=0.034)。
在不同的年龄、分化程度、肿块大小及其他激素受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2年后未发现TK1水平与无进展生存期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61)。
结论:血清TK1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预测预后有重要价值,并可能成为新的分子靶向治疗的基础。
[关键词] 血清TK1;乳腺肿瘤;发光印迹法;肿瘤标志物;诊断 DOI: 10.3969/j.issn.1007-3969.2014.01.007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639(2014)01-0041-05Expression of serum TK1 in human breast tumor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REN Ruo-bing, XU Cheng, LI Ya-fen, JIN Ye-ning, HE Jian-rong (Comprehensive Breast Health Center, Rui Jin Hospital,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200025, China)Correspondence to: HE Jian-rong E-mail: hejrong@ [Abstract] Background and purpose: The position of thymidine kinase 1 (TK1) expression during cell division is in the cytoplasm. It is a catalytic enzyme to convert deoxythymidine into thymidylate. It is the key enzyme of pyrimidine salvage pathwa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serum expression level of TK1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nd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serum TK1 test in clinical assessments of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for breast cancer.Methods: Patient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atients admitted in Comprehensive Breast Health Center at Rui Jin Hospital. Chemiluminesence dot blot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serum TK1 levels in 145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55 patients with breast fibroadenoma. The correlations of serum TK1 levels with breast tumor biological behavior was further studied. Results: Serum TK1 expression level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2.749±0.122)pmol/L] when compared to breast fibroadenoma patients[(1.319±0.126)pmol/ L, P<0.000 1]. Serum TK1 levels were statistically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P=0.049), distal metastasis (P=0.003 1), and late TNM stages (P=0.01). No serum TK1 level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ages (P>0.05), different tumor grades (P=0.453) and different tumor size (P=0.908). Preoperative imaging results including breast ultrasound, breast mammography and breast magnetic resonance were analyzed by assessments of BI-RADS category, and serum TK1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BI-RADS categories were studied. Serum TK1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ultrasound BI-RADS categories 4C-6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with category 0-4B (P<0.001). Consistently, the serum TK1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MR BI-RADS categories 4C-6 were higher than通信作者:何建蓉 E-mail:hejrong@42任若冰,等. 血清胸苷激酶1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
血清胸苷激酶1水平变化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13 统 计学 方法 .
采用 S S 1. P S00统计 软件 。计量
资料 以 ± 表示 , 间均数 比较 采 用单 因素方 差分 s 组
G 晚期开始细胞 中的 T 1 : K 急剧 降解 , 直至降低到 G 前 期最 低 水 平 。T K1这 种依 赖 细胞 分 裂 后 期 促 进复合物/ 循环体( P / ) A C C 介导的泛素一蛋 白酶体 降解 途径 J对 于 维 持 细胞 核 内 d T , N P库 的动 态 平
的诊断敏 感 性亦 提 示 T 1对 于 恶 性 肿 瘤 有 较 好 的 K
诊断价值 。
图 1 血清 T K1诊 断恶 性 肿 瘤 的 R OC 曲线
的 T 1主要存 在 于 胎 儿 组 织 和成 人 的增 殖 细 胞 质 K
传统的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
中, 由肿 瘤细胞 合成 、 分泌 或 由机体对 肿瘤 反应 而异 常产生 和或升 高 的 , 反 映 肿瘤 存 在 和 生长 的一 类 能 物 质 , 括蛋 白质 、 素 、 ( 包 激 酶 同工 酶 ) 多胺 及 癌 基 、 因产物等 , 一般 不适 宜对无 症状 人群进 行普查 , 而适 于 高危人 群筛查 ; 肿瘤 标 志 物检 测 体 内有 无 肿 瘤 的 存在 , 而与肿 瘤 生 长快 慢 无 直接 相 关 性 。T 1是 细 K 胞 增殖标 志物 J是 预测 恶 性肿 瘤 风 险 进展 的标 志 , 物, 而不 是肿瘤 标志 物 , 判断 的是患 者体 内肿瘤 细 其
床症状有所好转 , 相关肿瘤标志物水平下降)2例。 2
胸苷激酶 1(TK1) 及其在临床肿瘤学中应用
素标记胸苷或 BrdU 的方法,需要在活细胞中进行,仅仅是限于研究工作和有限的患者检测,而 且,流式细胞计的技术不可能鉴别细胞周期中 G0-G1 期的增殖细胞和非增殖细胞。加之, S 期细 胞 成 分 复 杂 , 也 不 可 能 用 流 式 细 胞 计 的 技 术 分 离 恶 性 肿 瘤 细 胞 和 良 性 肿 瘤 细 胞 (5-6) 。
(四).胸苷激酶 TK1 与细胞周期调控
细胞周期的定义是指一个细胞分裂为 2 个细胞的过程, 这过程需要的 DNA 合成的 4 中核甘酸之一, dTTP。其必需前体物之一,dTMP 的合成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生物合成途径进行的,称为体内合成途径 (de novo synthesis) , 起 始 于 细 胞 中 现 有 的 原 料 , 天 冬 氨 酸 (aspartate) 和 氨 基 铣 磷 酸 (carbamoylphosphate),通过一系列复杂生物反应生成 dUTP,最后由胸苷酸合成酶 (thymidylate synthatase) 转化 dUDP 为 dTMP。TK1 酶并不是一必需的酶,提供体内细胞 DNA 合成所需要的前体 物 dTMP。但与体内合成途径比较,TK1 酶合成 dTMP 是直接采用细胞中核甘酸再循环方式,在增殖细 胞和肿瘤细胞中, 具有活性催化的功能的四聚体细胞质胸苷激酶(TK1),其催化反应过程是在 ATP 作为供体和镁离子 (Mg++)参与的条件下,催化脱氧胸苷(Thd) 生成一腺胸苷酸 (TMP),这种磷酸化 方式是唯一的通途引入 Thd 到 DNA 合成代谢中。这种方式是远远补了肿瘤细胞异常增殖时的需要的 DNA 的合成。如此,TK1 酶被称为一种嘧啶补救合成的 DNA 的关键酶 (55) 和 S-期特殊酶 (39) 。
图 1. 肿瘤细胞循环周期中 TK1 的浓度升降与 DNA 合成速度相关的模式图
血清胸苷激酶1表达水平在对恶性肿瘤患者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
血清胸苷激酶1表达水平在对恶性肿瘤患者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韩亮;刘勇【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在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免疫印记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健康人群及恶性肿瘤患者不同治疗时期血清中的TK1表达水平.结果健康人群及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TK1的浓度分别是(0.62±0.69)pmol/L和(3.65±2.31)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组患者化疗2周期后,疗效评价稳定组、进展组及部分缓解组的血清TK1浓度分别为(3.48±2.82)、(5.67±3.57)及(1.63±1.54)pmol/L,其中,部分缓解组与进展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K1在恶性肿瘤诊断和疗效评价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serum thymidine kinase l( STK1 ) on the diagnosis and clinical e-valuation of malignant tumor. Methods The levels of STK1 in 100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 at different phases of treatment and 20 normal controls were detected by enhanced chemiluminescence assay. Results The level of STK1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patient group were ( 0. 62 ±0. 69 ) pmol/L and ( 3. 65 ±2. 31 ) pmol/L,respectively ( P < 0. 01 ). After two cycles of chemothERαpy, the level of STK1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disease( SD ), progress disease( PD ) and partial response( PR ) were ( 3. 48 ± 2. 82 ),( 5. 67 ±3. 57 ) and ( 1. 63 ± 1. 54 ) pmol/L,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 group and the PD group ( P < 0.01 ). Conclusion STK1 is a useful marker in the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malignant tumor.【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3(028)002【总页数】3页(P147-149)【关键词】胸苷激酶;免疫印记增强化学发光法;恶性肿瘤【作者】韩亮;刘勇【作者单位】221009,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徐州医院,徐州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3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是1种存在于细胞质中的激酶,含量高低与细胞的增殖程度相关[1]。
卵巢癌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卵巢癌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目的探討卵巢癌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TK-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研究2010年3月~2014年6月重庆市北部新区第一人民医院及重庆市西南医院就诊的初治卵巢癌患者116例(卵巢癌组),选择同期卵巢良性肿瘤患者54例(卵巢良性肿瘤组)及健康体检者56例(健康对照组)。
记录三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等资料,采集血清检测TK-1及CA125水平。
对接受治疗患者定期随访,观察无进展生存情况。
对影响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系数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卵巢癌组患者TK-1[(4.89±1.85)pmol/L]及CA125[(647.08±208.83)pmol/L]水平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0.59±0.23)、(22.71±9.62)pmol/L]及健康对照组[(0.61±0.20)、(22.11±9.94)pmol/L],且临床分期越高TK-1水平越高,有远处转移患者TK-1较无转移更高(均P 0.05)。
3 讨论TK-1是一类在细胞周期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正常生理状态下,TK-1主要表达于成人的高增殖细胞(再生的肝组织)或胎儿组织(骨髓、脂肪组织)中。
TK-1的分子量约为25 kD,在血液循环中主要以四聚体形式存在,而且在低温环境下活性及浓度十分稳定(超过5年)[7]。
人TK-1组要参予调控细胞周期中的S期(DNA合成期),与细胞分类增殖密切相关,其生物学功能的发挥也主要依靠四聚体的重构来实现[8]。
随着对TK-1的深入研究发现,在多种恶性肿瘤疾病中,病灶组织及循环中的TK-1表达可出现显著升高(甚至达到生理水平的2~100倍)[9]。
现有的关于TK-1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肾癌、乳腺癌、胃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等,这些肿瘤一般是存在高速恶性增生的实体肿瘤,细胞DNA合成旺盛[10-11]。
血清胸苷激酶1在中老年人肿瘤免疫监测中的作用
血清胸苷激酶1在中老年人肿瘤免疫监测中的作用血清胸苷激酶1(serum thymidine kinase 1, STK1)是一种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酶,它在细胞增殖时起着重要作用。
STK1的水平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预后和治疗反应密切相关,因此其在肿瘤诊断和治疗监测中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探讨STK1在中老年人肿瘤免疫监测中的作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老年人肿瘤发病率逐渐增加,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表明,检测免疫治疗前、后的STK1水平与治疗反应密切相关。
免疫治疗通常采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CTLA-4等)及其联合治疗(如CDK4/6抑制剂、HER2受体拮抗剂等)。
STK1在中老年人肿瘤免疫监测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预测免疫治疗反应:免疫治疗后,STK1水平的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患者的治疗反应。
一些研究表明,在PD1抑制剂治疗中,治疗前STK1水平高的患者乐于PD1治疗的反应也更好。
因此,检测STK1水平有助于预测免疫治疗的反应。
2.反映肿瘤进展情况: STK1高水平与肿瘤进展有很大关系,因此对于治疗后STK水平仍高的患者,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一些研究也发现,STK1差异较大的患者,其之后的预后也有所不同。
如果STK1水平在治疗后持续上升,将预示肿瘤恶化和患者预后不佳。
因此,定期检测STK1水平有助于监测肿瘤的进展情况。
3.诱导免疫耐受性: STK1还被认为是一种辅助性因子,可能有助于诱导免疫耐受性。
一些研究表明,STK1对T细胞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其低水平可能导致T细胞异常,增加肿瘤的免疫逃逸。
因此,研究STK1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免疫治疗策略。
综上所述,STK1作为一个新型的肿瘤标志物,已经在中老年人肿瘤免疫监测中展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预测免疫治疗反应、反映肿瘤进展情况和诱导免疫耐受性等方面的一个有效指标。
未来,随着STK1的研究持续深入,其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血清胸苷激酶1在晚期恶性肿瘤疗效评估的价值
血清胸苷激酶1在晚期恶性肿瘤疗效评估的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在晚期恶性肿瘤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采用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100人次的血清TK-1水平,并结合其他肿瘤标志物和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疗效综合评估。
结果血清TK-1与RECIST诊断符合率为64.8%,高于其他肿瘤标志物与RECIST诊断符合率(P<0.05)。
结论血清TK-1在晚期恶性肿瘤疗效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胸苷激酶1肿瘤肿瘤标志物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1,TK1)是一与细胞DNA合成及细胞增殖密切相关的关键酶,其水平在细胞周期的合成前期G1和合成期S期交界处开始升高,直至S期和合成后期G2期交界处达到高峰。
是嘧啶合成的补救酶,是催化胸腺嘧啶核苷转为单磷酸胸腺嘧啶的关键酶[1],是衡量细胞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2]。
细胞质胸苷激酶(TK1)作为肿瘤细胞的血清学增殖标志物,在胃癌、乳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中已有相关研究[3,4]。
本文参考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比较血清TK-1和已有4种肿瘤标志物对恶性肿瘤疗效的评估能力, 探讨其在治疗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一、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9月~2012年3月本院肿瘤内科确诊为晚期恶性肿瘤的50例患者的血清样本,男34例,女16例,年龄27~75(54 .34 ±12.39)岁,其中食管癌8例,肠癌12例,乳腺癌4例,肺癌18例,卵巢癌4例,宫颈癌2例,原发灶不明双肺转移癌2例。
在化疗过程中共采集标本100份,同时检测TK-1和其他4项肿瘤相关指标,包括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125、CA153。
二、方法1、血清TK-1检测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ml,3h内以4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按编号分装于2个离心管,置于-20℃备检。
TK1在实体肿瘤中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应用进展
TK1在实体肿瘤中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应用进展摘要】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1,TK1)是一种国际公认的细胞增殖标志物,在肿瘤的早期筛查、疗效监控、预后与复发评估中显示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TK在人类细胞中以两种同工酶形式存在:细胞质胸苷激酶(TK1)和线粒体胸苷激酶(TK2),而只有TK1是DNA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其在ATP和Mg2+参与下,催化脱氧胸苷(TdR)为脱氧1-磷酸胸苷酸(dTMP),由于TK1的含量与DNA 的合成呈正相关,因此TK1也被称为S期特殊标志激酶。
大量临床研究显示,TK1在实体恶性肿瘤早期发生发展中都有升高,检测组织和血清中TK1活性及含量的变化可作为肿瘤细胞增殖水平的监控指标,故就目前TK1在各实体瘤中诊断和判断预后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TK1;实体肿瘤;诊断;预后【中图分类号】R7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7-0006-03The progress of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thymidine kinase 1 in solid tumors Zheng Mengying Zheng Ling Jia Jianfeng.Department of oncology, Chengdu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ChengDu 610082 【Abstract】Thymidine kinase 1 is an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cell proliferation markers, its therapeutic effect monitoring and prognosis and recurrence is show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appraisal. TK in human cells in the form of two kinds of isozyme exists: the cytoplasm thymidine kinase (TK1) and mitochondrial thymidine kinase (TK2), while only TK1 is one of the key enzymes in the process of DNA synthesis, the ATP and Mg2+, catalytic deoxidization thymidine (TdR) for 1 - phosphoric acid deoxidizing thymidylic acid (dTMP), as a result of the TK1 content and DNA synthesi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so TK1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special symbol kinase S period. A large number of clin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K1 in entity has increased in early development of malignancy, testing organizations and the change of serum TK1 activity and content can be used for monitoring level of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index.【Key words】TK1;Solid tumors; Diagnosis; Prognosis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TK)是嘧啶合成中的关键酶,其催化脱氧胸苷转变为脱氧-1-磷酸胸苷酸,从而为基因的合成提供原料,故被认为是衡量细胞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1]。
血清胸苷激酶1检测及其在肿瘤治疗监测和预后中的作用
进行果
2 1 各试验组 sK . T 1浓度 测定结 果
组 间 比较 。 异 差
有显著性 ( Z=14 6 , 00 1 。分析提示 , 3 .8 P< .0 ) 肿瘤 患 者组 sK 浓 度 明显 高 于 良性 疾病 组 和 正常对 照 组。 T1
度 为 0 1 2 1 m lL, .4— . 5p o 平均浓度为 0 5 m lL, / .3p o / 阳性率 27 % ) 差异有显著性 ( 0 0 1 ; .3 , P< .0 ) 肿瘤 患者未经治
疗组 、 治疗效果不佳组与 治疗缓解组 sK T 1平均浓度 比较 , 差异 有显著性 ( 0 0 1 。结 论 血 清胸苷激酶 1 P< .0 ) 是
维普资讯
・
12 0 2・
广东 医学
20 0 8年 6月 第 2 9卷第 6期
Gu n d n a g o gMe i l o ra Jn 2 0 ,V 1 9, o dc un l u . 0 8 o.2 N .6 aJ
血 清胸 苷 激 酶 1 测 及 其 在 肿瘤 治疗 监 测 和 检 预后 中的作 用
1 资料 与 方 法
1 1 一般资料 .
收集 20 06年 1 月至 20 0 7年 5月期间
在广东省 中医院就诊并经 活检 、 病理 细胞学检查 确诊
的8 9例恶性 肿瘤患 者血清 。其 中肠癌 1 7例 、 肝癌 1 4 例、 肺癌 1 、 0例 卵巢癌 1 、 2例 乳腺癌 7例 、 鼻咽癌 7例 , 其他癌症 2 , 2例 年龄 2 8 , 5~ 2岁 平均 (7 5 5 .6±1. 7 25 ) 岁。根据收集患者血 清时 的I 临床诊 治资料 , 将肿瘤 患 者分为 3组 : 未经 治疗组 、 手术或放/ 化疗效果 不佳组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otential lil且rker for breast
canccr[J].Cancer
Prey.2001.25:8一15.
is
a
[6]LIH x,ZHANG S,LEID S,et a1.Serumthymidinel
nostic and
monitoring
prog-
factor
in
patients
本均无溶血、脂血,收集血清后置一20。C冰箱中保存。 1.2仪器和试剂 采用华瑞同康生物技术(深圳)有 限公司生产的CIS系列化学发光数字成像分析仪及胸 苷激酶1诊断试剂盒。 1.3方法空腹采静脉血2
rIll,3
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01)。将未经治疗肿瘤患者组与治疗预后不 佳、治疗症状缓解组、正常对照组和良性疾病组分别进 行比较,肿瘤患者未经治疗组阳性率,与治疗效果不佳 组、治疗缓解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见表2。
血清胸苷激酶l是
肿瘤是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一种 细胞异常增殖性的恶性疾病。长期以来人们致力于寻 找一种能够尽早检出恶性肿瘤的指标,并在将血液或 体液、组织液中已经发现的一些物质称之为肿瘤标志
物(tumor marker,TM)。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离心8—10 rain分离血清,一20℃冰箱保存备检。TKl 浓度测定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具体操作严 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参考值和阳性判断值
h内以4
000 r/rain
万方数据
广东医学2008年6月第29卷第6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Jun.2008,V01.29,No.6
・1023・
表2不同受检人群组血清胸苷激酶l阳性检出率
患有恶性肿瘤的血清标志物,以2 pmol/L为临界值, 即大于2 pmol/L为阳性,该方法检测TKl的灵敏度为 74.1%,特异度为97.3%。 本试验结果还表明sTKI浓度同多种不同类型癌
准确性。见图l。
1.O
某些良性疾病也能引起sTKl的升高已有报道…。
本试验结果表明良性疾病患者的sTKl平均水平为
O.8
7.41(0.54—7.14)pmol/L,但与正常对照组或肿瘤患
魁0.6 帮 嚼O.4
O.2
者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本试验中有一
年轻女性因怀疑宫颈炎后来医院体检时检测sTKI,因
0.39(0.14—2.15)pmol/L,与肿瘤患者组相比差异有
常,平均水平为(1.Ol±0.10)pmoL/L,但其某些肿瘤标 志物检测仍明显高于正常(分别为CAl9—9
CAl9—9 1395.5,TPA 8422.4,
5.6)。这表明sTKl水平与肿瘤
细胞增殖速度变化的相关性要优于现在应用的某些标 志物,sTKI浓度与我们临床观察到的患者治疗后症状
见表1。
表1 各缉sTK!浓度比较
[M(rain—IⅫ)]praot/L
一般资料收集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期间
在广东省中医院就诊并经活检、病理细胞学检查确诊 的89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其中肠癌17例、肝癌14 例、肺癌10例、卵巢癌12例、乳腺癌7例、鼻咽癌7例, 其他癌症22例,年龄25—82岁,平均(57.56 4-12.57) 岁。根据收集患者血清时的临床诊治资料,将肿瘤患 者分为3组:未经治疗组、手术或放/化疗效果不佳组、 手术或放/化疗后症状缓解组。另外,收集22例患有 肌瘤、囊肿等良性疾病患者血清及73例正常体检人群
活质量。
2.3血清sTKl浓度用于肿瘤检测中的灵敏度和特异 度以sTKl浓度大于2 pmol/L为阳性判断标准, sTKl诊断肿瘤的灵敏度为74.1%,特异度为97.3%。
2.4
ROC曲线分析sTKl浓度对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
价值本试验ROC曲线下面积为0.90,其面积的95% 可信区间为(0.842,0.936),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 <0.001),表明sTKI对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
1资料与方法
1.1
pmol/L,大于2 pmol/L即为sTKl阳性。 1.5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 进行秩和检验、x2检验和ROC曲线分析。
2结果 2.1各试验组sTKl浓度测定结果组间比较,差异
有显著性(Z=134.68,P<0.001)。分析提示,肿瘤患 者组sTKl浓度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
度为O.14—2.15 pmol/L,平均浓度为0.53 pmol/L,阳性率2.73%),差异有显著性(P<0.001);肿瘤患者未经治
疗组、治疗效果不佳组与治疗缓解组sTKI平均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肿瘤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有价值的指标。 【关键词】 胸苷激酶l 肿瘤标志物 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
・1022・
广东医学2008年6月第29卷第6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Jun.2008,V01.29,No.6
血清胸苷激酶1检测及其在肿瘤治疗监测和 预后中的作用
陈曲波1
刘瑞萍1
黄惠1
李强1
张健媛1
郑松柏1
李倩琚1
荆宁2郑丽2
1广东省中医院检验科(广州510120);2华瑞同康生物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101) 【摘要】 目的探讨胸苷激酶l(sTKl)在肿瘤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 sTKI诊断肿瘤的灵敏度是
症的恶性程度相关,它能够反映对肿瘤的治疗效果。 我们将未经治疗(手术或放、化疗)的肿瘤患者组血清 TKl浓度分别与预后不佳、症状缓解组、健康人对照组 和良性疾病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均显示差异有显著 性。与未行任何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sTKI水平相比,
与未经治疗组比较}P<O.05,・・尸<0.001
虽然手术或放、化疗后效果不佳的肿瘤患者阳性率较 高,但sTKl的水平没有持续在治疗前的水平,可能的 原因是术后仍有残留癌,或手术/放、化疗效果不佳导 致患者复发或转移,导致肿瘤细胞继续增殖。因此我 们认为sTKl作为独立的预后因子,是个可信赖的作为 肿瘤治疗成效监控标志物。它可以在影像还不可能观 察到之前预测患者是否可能有肿瘤再复发或癌转移, 从而让临床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放案,提高患者的生
显著性(P<0.001)。sTKl可作为辅助诊断机体是否
万方数据
.1024.
广东医学2008年6月第29卷第6期
GuangdongMedical Journal
J竺:型!!!型:望!翌!:!
缓解的表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所以我们认为sTKl 水平在临床上可以用来代替某些指标对肿瘤患者预后 效果进行评估。当然这需更多的进一步研究。 虽然目前有许多肿瘤标志物有相对辅助诊断特异 性,如AFP用于肝癌、CAl5—3用于乳腺癌、PSA用于 前列腺癌等,但其中大多数肿瘤标志物的局限性是对 早期肿瘤筛查缺乏特异性和灵敏度,不适于人群筛查。 虽然CEA可以作为广谱肿瘤标志物,但其灵敏度和特 异度都较低,作为监控和预后尚有争议¨…。Ki67等细 胞增殖标志物虽与细胞增殖有良好的相关性,但只适 合用组织化学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在临床应用中具有 很大的局限性。而sTKl检测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 发光法,具有广谱性和检测方便等优点,在肿瘤的早期 筛查、辅助诊断及预后监控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志谢:本文承蒙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流行病 学办公室欧爱华教授审阅并提出宝贵修改意见,特致谢忱!) 参考文献
[1]WOLBERG W H.Alternative pathways for DNA—thymine synthe・
sis in
[3]VON EULER H,EINARSSON R,OLSSON U,et a1.Serum thy-
diometri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ymidine kinase Clin Chem,2004。50:1 597一l 606.
l
nonlH—
activity[J].
[5]ZHANG
F,LI
H,PENDLETON
A
R,et且1.Thymidine kinase
l
immunoassay:a Detect
2
sA合成及细胞增殖密切相关 的关键酶,其水平在细胞周期的合成前期G1和合成期 S期交界处开始升高,直至S期和合成后期G2期交界 处达到高峰。由于TKl水平与细胞生长状态相关,故 TKI可作为一种细胞增殖标记物来检测细胞的增殖活 性…,也可作为一极具生命潜力的肿瘤标记物来检测 恶性肿瘤的增殖度悼。4。。本试验利用免疫印迹增强化 学发光法对恶性肿瘤患者和健康人血清TKl(sTKl) 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其在肿瘤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 人群筛查及临床辅助诊断中的意义。
光法检测肿瘤患者组、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sTKI浓度及阳性率。结果
74.1%,特异度是97.3%;肿瘤患者组sTKI浓度为0.99~40.63 pmol/L,平均浓度为4.70 pmol/L,阳性率74.1%, 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浓度为O.54—7.14 pmoL/L,平均浓度为1.70 pmol/L,阳性率18.1%)和健康人对照组(浓
结果为阳性(5.04 pmol/L),随后追踪调查发现该女士
以前患有乳腺纤维瘤,本次体检还检测出幽门螺旋杆
菌(Hp)呈阳性。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炎及消化性溃疡
0.0 0.2 0.4 0.6 0.8 1.0
0.O
特异度 田l sTKl浓度诊断恶性肿瘤的ROC曲线分析
呈正相关,近年来对Hp感染的大量研究中提出了许 多幽门螺旋杆菌致胃癌的可能机制哺J。这些追踪结 果与我们本次TKl检测的阳性相符合:TKl值呈阳性 提示该女士①乳腺纤维瘤可能出现复发或者转移病 灶,因此建议入院或借助其他途径进一步检测,以便医 生更好地确诊并开展治疗。②基于sTKl水平升高预 示细胞增殖速率迅速的理论,建议患者应尽早进行内 窥镜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胃癌的存在。所以我们认为 当体检时发现sTK有明显升高趋势,提示今后可能会 有肿瘤疾病的风险,应作进一步追踪观察。 肿瘤标志物最主要和最有价值的应用范围就是它 对肿瘤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一。。尽管一些肿瘤标记物 在临床中已经被应用几十年,但是由于不能满足上述 要求,所以也就并没有被临床完全接受。本试验中也 观察到有此现象:3例恶性肿瘤患者经放、化疗后,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