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课程结构及课程类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谢依认为,人的全部能力领域包括理智、
情绪、社会、身体、审美和灵性等六个方 面。为此,“学校必须设量并行课程 (Parallel curriculum),一方面接受系统 的知识,另一方面探讨现实中直接提出来 的社会的、人类的问题。”
苏联学者的研究
莱纳:社会经验是课程结构的第—个维度
, 课程的形式结构,它包括学科、公益工作和课 外活动,是“社会经验中的领域”的反映;课 程内部的“活动的种类”,这包括物质一—— 实践活动、认识活动、交际活动、定向一—评 价活动和文艺活动。按照莱纳的观点,课程结 构就是由这三个维度构成的“三相体”。
课程结构的属性

客观性 有序性


可转换性
可度量性
历代课程结构的特征及其作用

古代课程结构的特点
---在古代,人们将教学内容分门别 类,初步形成学科体系。 ---存在重文轻理的倾向
---脱离生产劳动,缺乏职业训练科 目和劳动技术教育
近代课程结构的特点
总体上来说,近代世界各国的课程设置在 政治、经济、科技、历史、文化等多种因 素的作用下,始终处于一个调整、变化的 发展过程 课程内容上,学科种类繁多,复杂,日趋 完整 课外活动与学科类课程并列 课程类型上有了选修和必修之分。选修课 起源于 19 世纪初德国的大学,进入中学是 在美国首先开始的
• 宏观课程结构:即学校课程的类别结构,其 基本构成成分是各种类型的课程; • 中观结构:即课程的科类结构,它涉及以下 四个问题: (1)学科课程内工具科、社会科、 自然科、体艺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科课程内 部各门具体课程之间的关系;(2)活动课程中 各类活动项目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具体活动项 门之间的关系;(3)构成隐性课程的各成分之 间以及各成分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4)限 定选修课程与任意选修课程的比例关系; • 微观结构:即各科目(或活动项目)内的结构 以及潜在课程各构成要素内的结构。
课程类型的分类
------以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为标准形成的课 程结构:学科课程(系统讲授)、活动课程 (学生的积极参与自主探索) ---以知识的性质为标准形成的课程结构:分科 课程(各门学科的系统性、逻辑性、完整性) 和综合课程(学科间的联系,促进综合能力 的发展) ---以管理方式为标准的分类:必修课程和选修 课程(必选和任选)
课程类型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经验课程)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教科书:一门课程系统的知识内容,是根据课 程标准的要求,系统而简明地叙述各学科教学 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课程标准:是一门课程的纲要结构,是以纲要 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内容的执导性文件,它规 定了个门学科的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 系、教学进度、时间安排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要 求等。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各科教学内容的统一 要求,是编制教材的直接依据和进行教学工作 和考核教学效果的基本指南。
安排、联系和排列的方式。这些要素包括这样一些一般 因素:教学计划与方案,学习材料,学校器材与学校设 备,教学力量的职业知识以及评价与检查体系的要求等。 学校或学院的气氛,社会、社区、家庭对学校的支持, 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以及教师的风格于策略,这些因素虽 不很明显,但也是同样重要的。准备加以组织的课程比 各学科或领域的大纲内容要丰富得多:它是学习的环境, 教师的目标与价值观,和学生的学习经验。组织课程是 一项关键而又复杂的任务,教育系统的全部工作都建立 在它的上面
列德涅夫:课程的总体结构
我国学者的研究探讨
1989年.钟启泉教授将西方迄今为止出
现的课程结构区分为三个层次:微观结构 论、中观结构论、宏观结构论 1991年廖哲勋教授在《课程学》一书中 设专章对课程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 了课程结构“表层深层说” 国内还有学者将课程结构分为整体结构 和具体结构两个层次,它们的含义及其与 教育结构的关系如图
这足见布鲁纳对课程结构问题的关注。布鲁纳的 课程结构思想主要侧重于课程的微观结构,即学 科内部的结构。
在布纳看来,学科结构就是支撑学科的基本概念、
原理和规则、以及由它们所体现的学科内部的逻 辑关系。如生物学中的“向性”。英语的结构规 则与句型,代数的三大基本法则(交换律、分配律、 结合律)等。
施瓦布(Schwab,J.J.)的看法


Disciplines Structure”,中文译为学科结 构 在课程发展中,‘结构’一词是指课程内 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学方面的关系。 现在,一般的倾向性做法是在高年级采取 逻辑结构的内容教学,而在低年级采取心 理学结构的内容教学。
国内外学者对课程结构的研究
布鲁纳的见解 布鲁纳的课程思想被后人称为学科结构课程论,
施瓦布的课程结构思想与布鲁纳极为相似,
两人都强调学科结构的极端重要性,专注于微 观课程结构的分析。施瓦布的独到之处在于, 他进一步研究了学科结构的本质以及学科结构 的内在层次性。课程即教学科目
施瓦布对课程结构的认识要比布鲁纳深入和
广泛得多,他已意识到了学科间的关系在课程 结构上的意义。
福谢依(Foshay,A.w.)的主张

现代课程结构的特点
课程的横向类别有所增加,基本上 还以单一的学科课程为主 课程内容方面,理科课程、实用性 课程、职业技术类课程日益受重视。 课程内容、课程类型呈现整合化的 趋势,课程结构更加灵活,协调整 合

第二节 课程类型
课程类型(curiculum types or categories),又被称为课程种类。一般 说来,课程类型是“按照课程设计的不 同性质和特点形成的课程类别。每种类 型的课程都受一定的课程设计思想的影 响。
课程结构的概念属性


课程结构及其相关概念探讨
国内外学者对课程结构的研究 课程结构的内涵
wk.baidu.com


课程结构的属性 历代课程结构的特点
课程结构的相关概念探讨

“Curriculum Organization”,中文译文为课程组织 课程组织是指将构成教育系统或学校课程的要素,加以
《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